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土地多功能利用测度及协同发展影响研究
1
作者 王雨枫 陈立民 +2 位作者 江清阳 何佩云 王玮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531-4537,共7页
基于2000~2023年土地遥感监测数据,使用地理空间模型对长江经济带上游土地利用功能时空演变进行了定量解析,并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针对性分析.结果表明流域经济带的生活功能面积持续增长,而生产功能面积减少,生态功能面积也减少.生产... 基于2000~2023年土地遥感监测数据,使用地理空间模型对长江经济带上游土地利用功能时空演变进行了定量解析,并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针对性分析.结果表明流域经济带的生活功能面积持续增长,而生产功能面积减少,生态功能面积也减少.生产功能呈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高低值的区域集聚性分布特征显著.生活功能水平由北到南呈高低相间分布,由平原地带向周围山地递减.生态功能水平与地形地貌呈显著相关,功能空间差异明显.主要影响要素包括自然与社会经济因素,其中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农业技术与农业效益推动着土地“三生”功能的时空演变.研究结果对于区域土地利用及协同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多功能利用 土地转移矩阵 影响因素 长江经济带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上游水源地水库溶解氧变化及驱动因子研究——以碾子滩水库为例
2
作者 刘壮 张静怡 +3 位作者 魏峣 廖瑞雪 张李玲 刘晓聪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7-65,共9页
溶解氧是影响湖泊、水库水生态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反映水质自净能力的重要参数。尤其在饮用水水源地中,溶解氧的降低将导致水质下降,影响饮用水安全。以长江上游四川省碾子滩水库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连续监测,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 溶解氧是影响湖泊、水库水生态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反映水质自净能力的重要参数。尤其在饮用水水源地中,溶解氧的降低将导致水质下降,影响饮用水安全。以长江上游四川省碾子滩水库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连续监测,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水库溶解氧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分层特征,以及溶解氧与水质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①该水库溶解氧浓度冬春季高、夏秋季低,且秋季变化幅度较大。受热分层影响,水质指标和溶解氧垂向分层季节差异明显,除冬季外,其他季节均有明显分层特征且存在缺氧区。②分析底层溶解氧浓度与库区营养状态、热分层指数与缺氧指数、表层藻密度与缺氧指数等指标间的变化关系,发现热分层是水库垂向尤其是底层溶解氧浓度变化的重要驱动因子。③溶解氧浓度与库区水质的相关性分析发现,溶解氧浓度与水温、pH、浊度呈正相关,与氨氮浓度呈负相关,在春、冬季与总磷浓度呈负相关,在夏、秋季则呈正相关,说明表层溶解氧浓度受到藻类繁殖的直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地 溶解氧 热分层 藻类 驱动因子 碾子滩水库 长江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上游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的经济与生态效益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开梅 武兰珍 +3 位作者 刘峰贵 郭媛媛 王金恒 沈彦俊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85-594,共10页
为促进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及其灌溉区(以下简称“景电工程”及“景电灌区”)持续健康发展,通过时间序列分析法,对比分析景电工程自建设以来产生的经济效益;利用2000—2020年的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采用Slope趋势分析法,分析2000—2020年... 为促进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及其灌溉区(以下简称“景电工程”及“景电灌区”)持续健康发展,通过时间序列分析法,对比分析景电工程自建设以来产生的经济效益;利用2000—2020年的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采用Slope趋势分析法,分析2000—2020年景电灌区植被指数的时空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980—2020年农村人均纯收入增加19854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增加近100倍;地区生产总值增加122亿元;财政收入增加5.78亿元,40年的时间里财政收入增加289倍。2000—2020年植被指数持续增加,区域生态呈显著改善状态,景电灌区灌溉面积已发展到60784 hm^(2),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2.0667万hm^(2),景电工程建成以后,生态得到有效恢复,促进了区域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景电工程 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 植被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上游流域短期强降水面雨量预报系统 被引量:16
4
作者 李才媛 王仁乔 +5 位作者 王丽 王登炎 金琪 熊秋芬 宋清翠 李德俊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4-37,共4页
介绍了长江上游流域短期强降水面雨量预报系统的结构、运行情况及功能。简单叙述了制作强降水面雨量的各种预报方法。
关键词 长江上游 强降水面雨量 预报方法 卫星云图 数据处理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最优化订正法制作长江上游面雨量预报 被引量:16
5
作者 周筱兰 张礼平 +1 位作者 王仁乔 顾永刚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1-33,共3页
利用最优化订正法 ,通过对MAPS数值降水预报进行订正 ,制作长江上游六大流域短期面雨量预报。 2 0 0 2年 6~ 1 0月业务试验表明 ,长江上游六大流域平均的常规降水面雨量预报准确率比MAPS高 1 5%左右 ,强降水面雨量预报准确率比MAPS高 1... 利用最优化订正法 ,通过对MAPS数值降水预报进行订正 ,制作长江上游六大流域短期面雨量预报。 2 0 0 2年 6~ 1 0月业务试验表明 ,长江上游六大流域平均的常规降水面雨量预报准确率比MAPS高 1 5%左右 ,强降水面雨量预报准确率比MAPS高 1 9%左右 ,强降水天气过程的击中率为 4 8%左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上游 最优化订正法 MAPS 面雨量预报 降水天气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综合统计方法预报长江上游短期强降水面雨量 被引量:7
6
作者 王丽 王仁乔 +1 位作者 金琪 李才媛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26,共4页
将完全预报方法和模式输出统计方法结合起来 ,使其优势互补。同时 ,充分考虑数值预报和经验预报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 ,改善模式输出统计中的因子组成 ,建立MOS预报方程 ,提高了统计预报模型性能。 2 0 0 2年 6~ 9月业务试用结果表明 ,... 将完全预报方法和模式输出统计方法结合起来 ,使其优势互补。同时 ,充分考虑数值预报和经验预报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 ,改善模式输出统计中的因子组成 ,建立MOS预报方程 ,提高了统计预报模型性能。 2 0 0 2年 6~ 9月业务试用结果表明 ,该预报方程对强降水面雨量有较强的预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统计 强降水面雨量 长江上游流域 降水预报 天气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北港拦门沙河段上段演变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茅志昌 武小勇 +1 位作者 赵常青 郭建强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1-46,共6页
根据水文泥沙观测和地形资料分析,三十多年来,在长江洪水造床作用、南北港分流口通道的兴衰更替以及北港分流分沙功能增强等因素作用下,北港拦门沙河段上段发生了较大变化,例六沙脊的形成及其沙尾下移;河道中央呈现纵长17km的水下沙脊,... 根据水文泥沙观测和地形资料分析,三十多年来,在长江洪水造床作用、南北港分流口通道的兴衰更替以及北港分流分沙功能增强等因素作用下,北港拦门沙河段上段发生了较大变化,例六沙脊的形成及其沙尾下移;河道中央呈现纵长17km的水下沙脊,形成二槽一脊的W型复式河槽;团结沙外侧发育了北港北沙等地貌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北港拦门沙河段上段 河槽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经济-环境协调发展格局及演变 被引量:71
8
作者 邹辉 段学军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408-1417,共10页
通过经济与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度评估,分析了长江经济带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格局,并对经济带经济发展、环境污染与环境质量的格局与态势展开探讨。研究表明:经济带协调发展度空间差异显著,东部地区明显大于中西部地区,沿江地区... 通过经济与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度评估,分析了长江经济带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格局,并对经济带经济发展、环境污染与环境质量的格局与态势展开探讨。研究表明:经济带协调发展度空间差异显著,东部地区明显大于中西部地区,沿江地区高于非沿江地区。高度协调型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地区及少数中西部省会城市;高度失调型主要分布在重庆、皖北、滇西南、鄂中等地区;江西与四川是协调型转为失调型的集中地区。长三角核心城市经济地位依然凸显,但长三角边缘地区城市经济位序呈下降趋势,中西部地区部分城市经济位序上升明显。工业废水排放以重庆、苏州、杭州为最多,工业SO2排放呈现3大集中地带。城市空气质量较差的是长三角边缘地区以及中西部沿江地区,城市空气质量总体上与工业SO2排放、工业烟尘排放在空间格局上较为吻合。长江干流断面水质上游(川滇渝)与下游(苏沪)较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沿江地区工业废水排放对长江水质的影响。最后,从树立发展与保护双重使命,创新经济带开发体制机制;推进下游城市经济转型升级,培育中上游新的经济增长极;落实最严格的管理制度,共建生态文明示范带等方面提出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经济发展 环境污染 经济-环境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岸线的空间功能、开发问题及管理对策 被引量:43
9
作者 段学军 邹辉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822-1833,共12页
基于长江岸线空间功能的理念,从历史演变的角度梳理了长江岸线开发功能分异的过程,总结了岸线开发功能定位的科学依据,并剖析了长江岸线开发的区域功能。归纳了长江岸线开发条件评估的技术体系,并综合分析了长江干流(宜宾以下)岸线的开... 基于长江岸线空间功能的理念,从历史演变的角度梳理了长江岸线开发功能分异的过程,总结了岸线开发功能定位的科学依据,并剖析了长江岸线开发的区域功能。归纳了长江岸线开发条件评估的技术体系,并综合分析了长江干流(宜宾以下)岸线的开发条件状况及利用现状,提出了长江岸线资源利用中存在的缺少科学的开发时序安排、资源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功能布局不合理、不当开发易造成生态破坏、缺少有效的管理机制等问题。最后,从推进法制建设,破除行政壁垒,建立有偿使用机制,促进功能协调等方面提出加强岸线资源管理的对策,以期为长江岸线科学有效管理与保护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岸线 空间功能 岸线开发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季风年际变化与长江上游气候变化的联系 被引量:40
10
作者 马振锋 高文良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10期8-16,共9页
利用NCEP资料计算的1951—1995年青藏高原季风(下称高原季风)指数序列[1]及长江上游22个测站的气温距平和雨量距平百分率资料,应用MHF(墨西哥帽)小波分析及最大熵谱分析方法,研究了高原夏季风和长江上游夏季气温及降水的时间—频率多层... 利用NCEP资料计算的1951—1995年青藏高原季风(下称高原季风)指数序列[1]及长江上游22个测站的气温距平和雨量距平百分率资料,应用MHF(墨西哥帽)小波分析及最大熵谱分析方法,研究了高原夏季风和长江上游夏季气温及降水的时间—频率多层次年际时间尺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高原夏季风、长江上游夏季气温和降水均存在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征。高原夏季风以22年低频变化和2.5年高频振荡为主,长江上游夏季气温变化以2~3年占优,而长江上游东、西部夏季降水第一主周期则表现为6~8年和2.5年,三者在时间域上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表明高原季风年代际变化对长江上游气候变化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季风 年际变化 长江上游 气候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宜昌至安庆段近期河道演变与黄金水道治理 被引量:13
11
作者 卢金友 张细兵 孙贵洲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7,共7页
长江宜昌至安庆段航道为长江黄金水道的瓶颈,急需通过河势控制与航道整治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来提高航道标准。结合国家"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战略,对宜昌至安庆河段水沙变化、河道演变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在此... 长江宜昌至安庆段航道为长江黄金水道的瓶颈,急需通过河势控制与航道整治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来提高航道标准。结合国家"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战略,对宜昌至安庆河段水沙变化、河道演变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将中国古代优秀治水理念与国外先进技术相结合,归纳了因势利导、全面系统、辩证施治、动态完善等治理思路,提出了"攻、守、导、堵、疏"多法并举的工程措施和水库调度、实时监测、智慧航道、预测预报的非工程措施,以供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演变 航道整治 长江宜昌至安庆河段 黄金水道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7、1998年长江上游地区水汽输送及其与径流量之间关系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马岚 许熙 +1 位作者 高云 马再兰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91-498,共8页
该文利用 1 997、1 998年 7~ 8月的探空资料 ,计算了围绕长江上游地区四周 92 5~ 2 0 0 h Pa之间的水汽通量及每日的水汽输送净量 .通过水汽输送净量的候、旬资料 ,讨论了长江上游地区水汽输送净量与径流量之间的关系 ,发现这两者之... 该文利用 1 997、1 998年 7~ 8月的探空资料 ,计算了围绕长江上游地区四周 92 5~ 2 0 0 h Pa之间的水汽通量及每日的水汽输送净量 .通过水汽输送净量的候、旬资料 ,讨论了长江上游地区水汽输送净量与径流量之间的关系 ,发现这两者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 ,其平均相关系数为0 .871 .另外 ,对比分析了这一地区 1 997与 1 998年水汽输送与大气环流形势的关系 .其结果表明 :由于特殊的大气环流背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上游 水汽输送 径流量 相关系数 大气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上游少数民族县域经济活动的累积环境效应研究——以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为例 被引量:5
13
作者 石明奎 彭昱 +1 位作者 邱晓敏 文传浩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6年第1期88-91,共4页
为了探索珠江上游少数民族区域经济活动的累积环境效应与生态安全,我们选择三都水族自治县作为定位研究基地,对建国以来区域内经济活动变迁进行历史、现状研究和综合评估,揭示历史时期发展政策、发展模式、重大经济活动等人为扰动因素... 为了探索珠江上游少数民族区域经济活动的累积环境效应与生态安全,我们选择三都水族自治县作为定位研究基地,对建国以来区域内经济活动变迁进行历史、现状研究和综合评估,揭示历史时期发展政策、发展模式、重大经济活动等人为扰动因素在区域生态环境系统退化过程中的作用,评估少数民族经济活动的累积环境效应与生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上游 少数民族 经济活动 累积环境效应 生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退耕还林还草的社会经济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富程 刘影 +3 位作者 樊敏 赵丽 王青 翟真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95-301,共7页
利用遥感资料和GIS技术,研究1999-2009年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聚落生态位内部耕地、林地和草地变化动态,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建立退耕还林(草)的社会经济影响指数,评估1999年以来岷江上游退耕还林(草)的社会经济影响。1999-2009年聚落... 利用遥感资料和GIS技术,研究1999-2009年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聚落生态位内部耕地、林地和草地变化动态,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建立退耕还林(草)的社会经济影响指数,评估1999年以来岷江上游退耕还林(草)的社会经济影响。1999-2009年聚落生态位内部耕地减少38.44%,而草地增长70.30%,林地增长53.20%;不同海拔耕地面积均呈不同程度的减少,海拔2 001-3 000m退耕较多,占退耕总量的85%;不同坡度的耕地面积均呈减小趋势,耕地减少量随坡度增大而增加;1999-2014年岷江上游退耕还林还草的社会经济影响指数介于-0.70-1.48,整体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岷江上游退耕还林还草的社会经济影响日益凸显,对当地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岷江上游聚落区具有低阈值粮食流通,高风险粮食危机的显著特征,耕地过度非农化将制约退耕还林还草社会经济效益的持续稳定增长,新一轮退耕还林应警惕耕地过度非农化潜在的粮食安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耕地非农化 聚落 生态位 社会经济效益 岷江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上游地区经济腹地农村道路体系的优化与网络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严飞 张仕超 +1 位作者 魏朝富 陈华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8-137,共10页
在四川省、贵州省和重庆市选取了5个样区,参考各样区农村道路建设标准,优化富有长江上游经济腹地区域特色农村道路体系.借助ArcGIS9.3的空间统计分析功能和网络分析法,分析道路网络空间特征指数,揭示了区域道路体系及其网络特征的差异... 在四川省、贵州省和重庆市选取了5个样区,参考各样区农村道路建设标准,优化富有长江上游经济腹地区域特色农村道路体系.借助ArcGIS9.3的空间统计分析功能和网络分析法,分析道路网络空间特征指数,揭示了区域道路体系及其网络特征的差异性和规律性.结果表明,长江上游经济腹地5个样区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等差异加剧了各级道路体系优化重点的区域差异:桐梓样区(贵州省)和秀山样区(重庆市)在优化路网的同时重在提高路面质量,芦山样区(四川省)、合川样区和忠县样区(重庆市)重在优化环路网;各样区的网络特征指数除成本比C指数有所降低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农村道路网络空间特征存在一定的规律性:道路密度与网络闭合度α指数、线点率β指数、网络连接度γ指数呈正相关关系,而与C指数呈显著负相关;Moran指数进一步表明:通过道路工程优化,地势相对陡峭的样区道路密度显著增加,而地势相对较平坦的样区道路密度增幅不大.因此,农村道路作为一个农村景观廊道或农田物质流、价值流通道,可用网络分析进行评价,并实现农村道路体系网络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道路体系 网络特征 长江上游经济腹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综合效益的计量与评价 被引量:44
16
作者 慕长龙 龚固堂 《四川林业科技》 2001年第1期15-23,共9页
本文研究了森林综合效益计量与评价的方法 ;根据长江中上游自然地理条件和气候土壤条件等的差异 ,将长江中上游划分为八个区域 ,并对各个区域和整个中上游防护林体系森林的综合效益进行了计量与评价。
关键词 综合效益 计量 评价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四川林业在“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被引量:15
17
作者 费世民 杨玉坡 《四川林业科技》 2002年第1期27-35,共9页
本文在论述了森林的生态屏障功能的基础上 ,就四川地处长江上游的特殊地理位置 ,探讨了林业在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四川 林业 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作用 主体地位 森林 生态屏障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内涵、挑战与“十四五”时期思路 被引量:4
18
作者 丛晓男 李国昌 刘治彦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41-47,共7页
长江经济带上游生态屏障建设是推动上中下游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从生态屏障的概念与性质出发,探究了上游生态屏障的内涵与功能类型。上游地区生态本底脆弱,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使生态系统格局变化较快、环境污染治理压力不减... 长江经济带上游生态屏障建设是推动上中下游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从生态屏障的概念与性质出发,探究了上游生态屏障的内涵与功能类型。上游地区生态本底脆弱,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使生态系统格局变化较快、环境污染治理压力不减,加之生态环境保护条块化分割现象突出,成本分担及利益共享机制尚不健全,屏障建设面临严峻挑战。“十四五”时期,上游地区需着力夯实生态本底,提升污染防治能力,构建跨省域生态环境联防联治机制;加快建立健全跨省(市)、跨流域的生态补偿机制,举全流域之力共建上游生态屏障;在空间布局上,构建以城市群和都市圈为主要载体的上游绿色增长极网络,并将生态屏障提升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核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上游 生态屏障 环境治理 生态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安江上游生态系统产水服务及价值 被引量:6
19
作者 葛菁 吴楠 +2 位作者 何方 方降龙 冯朝阳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5年第2期90-96,共7页
为模拟新安江上游下垫面水分存储因素对其实际供水能力的影响,采用降雨和潜在蒸散发及下垫面特征参数,结合耗水量模拟2010年新安江上游实际供水量及水资源的能值价值。结果表明:流域为下游贡献汇流量71.1×108m3,总价值达到29.9亿... 为模拟新安江上游下垫面水分存储因素对其实际供水能力的影响,采用降雨和潜在蒸散发及下垫面特征参数,结合耗水量模拟2010年新安江上游实际供水量及水资源的能值价值。结果表明:流域为下游贡献汇流量71.1×108m3,总价值达到29.9亿元。率水、街源河子流域供水能力较强。中部河谷平原区由于人为耗水过程,原本产水高值区成为实际供水的低值区。模拟产水量精度达97.0%,适用性较好,但下垫面参数仍需结合实测进一步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覆被 下垫面 水分存储 产水服务 实际供水量 经济价值 新安江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长江水资源开发保护思路与对策探讨 被引量:24
20
作者 许继军 吴志广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4-128,共5页
针对长江水资源开发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新时代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江大保护背景下面临的新要求,展开了专项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正确把握长江水资源开发保护与水环境治理及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协调长江经济带发展与长江... 针对长江水资源开发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新时代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江大保护背景下面临的新要求,展开了专项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正确把握长江水资源开发保护与水环境治理及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协调长江经济带发展与长江大保护的关键所在。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应当以水环境改善为突破点的长江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以及水灾害等四水共治的思路;同时还提出了管理与技术、经济与法律及文化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针对长江水资源开发保护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开发保护 水环境 四水共治 长江大保护 保护对策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