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sign and Range of Application of Slot Bushings with Volumetric Orifice Fields
1
作者 ULYBYSHEV V. V. VASEKIN V. V. PERELMAN S. L.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1期124-126,共3页
A design of a slot bushing with a volumetric field has been developed, which allows to produce continuous fibers from melts with difficult processing characteristics in order to produce fibers with better operating ch... A design of a slot bushing with a volumetric field has been developed, which allows to produce continuous fibers from melts with difficult processing characteristics in order to produce fibers with bett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The operability of the design was confirmed when solving two problems of special technological complexity. 1. 400 and 800 orifice bushings for production of continuous fibers from the basalt melt have been developed and recommended for manufacture. 2. The process of production of continuous fibers from standard glass using 2400 orifice bushing with perforated plates instead of orifice tips without air cooling, has been realized for the first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ot bushing ORIFICE under-orifice zone basalt melt temperature of the upper limit of crystallization viscosity limiting wetting angle perforated plate flow rate formation force governing air flo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材制造用铝及铝硅合金粉尘的爆炸特性
2
作者 赵江平 张舒淇 +1 位作者 钟兴润 于凯楠 《爆炸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0-180,共11页
为探究常用增材制造用铝及铝硅合金粉尘的爆炸特性,采用20 L球形爆炸装置,对Al、Al-12Si和Al-20Si等3种样品进行密闭空间内的爆炸实验,测试其在不同影响因素下爆炸参数的变化,采用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样品的热氧化特性。结果表... 为探究常用增材制造用铝及铝硅合金粉尘的爆炸特性,采用20 L球形爆炸装置,对Al、Al-12Si和Al-20Si等3种样品进行密闭空间内的爆炸实验,测试其在不同影响因素下爆炸参数的变化,采用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样品的热氧化特性。结果表明:随着合金中硅含量的增加,爆炸下限升高,最大爆炸压力及爆炸峰值温度下降,氧化过程的放热量减少,氧化速率减慢;Al、Al-12Si和Al-20Si达到最大爆炸压力的质量浓度分别为300、750和900 g/m^(3);当点火能量增加时,铝硅合金的最大爆炸压力上升速率的增幅低于铝粉;环境温度变化对样品爆炸下限的影响小于粒径变化带来的影响。根据爆炸产物的X射线衍射测试分析铝硅合金的爆炸机理,发现爆炸是由颗粒受热汽化形成的气态铝和气态硅组成的可燃气体与氧气混合燃烧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粉尘 粉尘爆炸 爆炸温度 爆炸下限 环境温度 最大爆炸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体积混凝土上下层温差监控方法探讨
3
作者 黄耀英 付雨晨 +2 位作者 庄维 涂月彤 胡昱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3-161,187,共10页
针对现有规范关于大体积混凝土上下层温差的定义不便于计算和现场监控的问题,基于计算方式和监控指标相配套的原则,首先设计了4种上下层温差的计算方式,然后结合不同间歇期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场和徐变应力场仿真计算结果,获得不同计算方... 针对现有规范关于大体积混凝土上下层温差的定义不便于计算和现场监控的问题,基于计算方式和监控指标相配套的原则,首先设计了4种上下层温差的计算方式,然后结合不同间歇期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场和徐变应力场仿真计算结果,获得不同计算方式下混凝土上下层最大温差和最大拉应力样本,进而确定最大拉应力样本的概率密度函数,并基于混凝土容许拉应力计算获得最大拉应力失效概率,最后通过确定上下层最大温差样本的概率密度函数,提出一种上下层容许温差拟定方法。结合某大型船闸工程进行了上下层温差分析,拟定了4种不同计算方式下的上下层容许温差,建议采取便于现场监控的上下层温差计算方式,现场上下层温差试验验证了提出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体积混凝土 上下层温差 计算方式 失效概率 拉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铁锂离子电池热失控产物爆炸下限预测方法 被引量:3
4
作者 袁帅 台枫 +1 位作者 钱新明 程东浩 《爆炸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6-136,共11页
为准确预测磷酸铁锂电池热失控产物的爆炸下限,在密闭压力容器内开展了磷酸铁锂电池热失控实验,结合热失控特性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计算了热失控产物气体组分,基于能量守恒方程和绝热火焰温度,建立了磷酸铁锂电池热失控产物爆炸下... 为准确预测磷酸铁锂电池热失控产物的爆炸下限,在密闭压力容器内开展了磷酸铁锂电池热失控实验,结合热失控特性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计算了热失控产物气体组分,基于能量守恒方程和绝热火焰温度,建立了磷酸铁锂电池热失控产物爆炸下限的预测模型,并验证了绝热火焰温度法、Le Chatelier法和Jones法的准确性,考察了电解液蒸气对热失控产物爆炸下限的影响。结果表明,常温下采用Le Chatelier法计算得到的爆炸下限偏差最小,为1.14%;采用绝热火焰温度法计算结果偏差最大,为10.02%。在60%~100%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 SOC)范围内,磷酸铁锂电池热失控气体的爆炸下限先升后降。当热失控产物考虑电解液蒸气时,60%SOC磷酸铁锂电池热失控产物爆炸下限仅为3.93%,较未考虑电解液蒸气热失控气体的爆炸下限降低了22.49%,这说明电解液蒸气提高了磷酸铁锂电池热失控产物的爆炸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铁锂电池 热失控产物 爆炸下限 Le Chatelier定律 绝热火焰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评价不同灌溉处理对长绒棉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5
作者 杜亚隆 付秋萍 +3 位作者 艾鹏睿 马英杰 祁通 潘洋 《新疆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1-173,共13页
【目的】探究新疆南疆机采长绒棉不同土壤水分上下限对其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为长绒棉田间用水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长绒棉为研究对象,设置2年大田试验,2021年3个灌水下限分别为50%、60%和70%田间持水量(FC),3个灌水上限80%、90%... 【目的】探究新疆南疆机采长绒棉不同土壤水分上下限对其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为长绒棉田间用水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长绒棉为研究对象,设置2年大田试验,2021年3个灌水下限分别为50%、60%和70%田间持水量(FC),3个灌水上限80%、90%和100%FC及其不同组合的8个处理(Wa-1~Wa-8);2022年设置灌水上限为90%FC,在蕾期设置3个灌水下限分别为55%、65%和75%FC,花铃期设置3个灌水下限为60%、70%和80%FC完全组合的9个处理(Wb-1~Wb-9)。基于不同灌溉方案下生长指标、产量构成及水分利用效率等的差异,采用AHP-EWM-RSR综合评价法选取较优的试验处理。【结果】增大蕾期灌水下限长绒棉株高和茎粗显著提升;花铃期70%FC的灌水下限有利于提高长绒棉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而收获密度差异不显著,其中Wb-5处理(蕾期灌水上下限65%FC~90%FC,花铃期灌水上下限70%FC~90%FC)籽棉产量为6.33 t/hm^(2),较CK-2提高10.86%,其水分利用效率提高73.17%。【结论】蕾期灌水上下限为65%~90%FC,花铃期灌水上下限为70%~90%FC,可促进生长并提高长绒棉籽棉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绒棉 灌水上下限 产量 AHP-EWM-RSR综合评价法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相页岩成烃演化与保存能力动态评价方法及有利区总有机碳含量下限探讨
6
作者 马中良 崔海骕 +2 位作者 宋振响 王远 何川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7-68,共12页
中国海相页岩沉积时代老、热演化程度高、保存条件复杂,原有的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方法未考虑页岩成烃演化的动态过程,不能有效地反映页岩气的真实生成能力。为此,基于四川盆地JY2井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海相高演化页岩沉积... 中国海相页岩沉积时代老、热演化程度高、保存条件复杂,原有的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方法未考虑页岩成烃演化的动态过程,不能有效地反映页岩气的真实生成能力。为此,基于四川盆地JY2井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海相高演化页岩沉积埋藏史和热演化史,提出了一种针对海相高演化页岩气生成与保存能力动态评价的方法,并通过热模拟实验研究排油效率控制下的页岩生气能力,再采用正反演相结合的方法从生排滞的角度对页岩气生成与保存的全过程开展(半)定量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页岩气有利区的总有机碳含量(TOC)下限。研究结果表明:①正演热模拟实验可以明确干酪根和滞留油对页岩气的生成贡献,可建立不同排油效率下页岩的生气潜力图版;②热模拟实验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生油阶段最大排油效率为68.79%,与固体沥青反演计算得到JY2井的平均排油效率66.52%相近;③四川盆地JY2井海相高演化页岩气保存比例为10%~40%,总体上散失了60%~90%;④TOC对页岩气的保存有一定控制作用,残余TOC大于1.50%的页岩散失了60%~80%的天然气,残余TOC小于1.50%的页岩散失了70%~90%的天然气;⑤当页岩气散失效率为70%、排油效率为50%~80%时,有机质成熟度为2.00%的有利区页岩TOC下限为1.77%~3.00%,有机质成熟度为3.00%的有利区页岩TOC下限为0.95%~1.70%。结论认为,海相高热演化阶段的页岩气评价既要重视后期改造页岩气的散失,也要关注早期油的排出,从动态演化角度来确定页岩气有利区的页岩TOC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 海相高演化页岩气 模拟实验 排油效率 TOC下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气体爆炸极限和爆炸压力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7
作者 栾婷婷 黄俊 +2 位作者 杨国梁 任常兴 吕鹏飞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9-87,共9页
随着掺氢天然气的发展,混合气体爆炸事故逐渐引起重视,为减少混合气体爆炸事故带来的损失和影响,通过文献综述的方法,整合国内外研究成果,综合梳理试验数据与数值模拟分析结果,探讨初始温度、初始压力、气体成分、试验容器及点火条件等... 随着掺氢天然气的发展,混合气体爆炸事故逐渐引起重视,为减少混合气体爆炸事故带来的损失和影响,通过文献综述的方法,整合国内外研究成果,综合梳理试验数据与数值模拟分析结果,探讨初始温度、初始压力、气体成分、试验容器及点火条件等因素对混合气体爆炸极限和爆炸压力影响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结果表明:初始温度和初始压力对混合气体爆炸极限有较明显的影响,且二者耦合作用下的影响更大;混合气体爆炸上限和爆炸下限对影响因素的敏感性不同,相对来说,爆炸上限受到的影响更大;混合气体爆炸压力的最大值一般出现在略高于理论当量浓度时,且受到的影响因素复杂多样,其中,受混合气体成分的影响较大,氢气、乙烯等可燃气体的加入会提高甲烷等主要气体的爆炸压力;数值模拟技术可为混合气体爆炸极限和爆炸压力的研究提供很好的重要补充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气体 爆炸极限 爆炸下限 爆炸上限 爆炸压力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推力线位置的边坡线性规划模型与极限平衡上下限解
8
作者 江沂键 李焕焕 +1 位作者 朱大勇 凌道盛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45-1754,共10页
针对边坡稳定性分析问题,提出了一种创新的线性规划模型,将安全系数求解转化为确定水平地震力影响系数的线性规划问题。除正应力凸性特征、摩尔−库仑准则等约束外,该模型还将推力线位置约束纳入线性规划模型中,进一步缩减了边坡极限平... 针对边坡稳定性分析问题,提出了一种创新的线性规划模型,将安全系数求解转化为确定水平地震力影响系数的线性规划问题。除正应力凸性特征、摩尔−库仑准则等约束外,该模型还将推力线位置约束纳入线性规划模型中,进一步缩减了边坡极限平衡求解的上下限范围,提高了计算准确性。该研究通过设定合理的条间力分布假设,对推力作用点的范围进行有效地约束,实现了推力线位置的快速求解,指导了边坡加固措施。算例计算结果表明,所得安全系数上下限解范围较小,虽然安全系数与改进的Morgenstern-Price法的结果接近,但推力线位置更加合理。该方法可以避免局部破坏,排除应力突变,保证推力线位置在合理的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推力线位置 严格极限平衡 安全系数 上下限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压下CH_(4)/C_(2)H_(6)及C_(2)H_(6)/H_(2)O在纯氧中的爆炸上限
9
作者 吴传栋 曹栋 +2 位作者 祁畅 闫兴清 喻健良 《爆炸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共8页
采用自主搭建的5L可燃气体爆炸特性实验平台,测量了初始温度为200~270℃、初始压力为0.4~0.6MPa的条件下,不同甲烷掺混比及水蒸气浓度的CH_(4)/C_(2)H_(6)、C_(2)H_(6)/H_(2)O在纯氧中的爆炸上限,揭示了初始压力、初始温度、甲烷掺混比... 采用自主搭建的5L可燃气体爆炸特性实验平台,测量了初始温度为200~270℃、初始压力为0.4~0.6MPa的条件下,不同甲烷掺混比及水蒸气浓度的CH_(4)/C_(2)H_(6)、C_(2)H_(6)/H_(2)O在纯氧中的爆炸上限,揭示了初始压力、初始温度、甲烷掺混比和水蒸气浓度对乙烷爆炸上限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温度为200℃、初始压力为0.4~0.6MPa时,甲烷掺混比(0~0.5)对CH_(4)/C_(2)H_(6)混合气爆炸上限的影响很小;随着初始压力的提高,CH_(4)/C_(2)H_(6)混合气的爆炸上限均提高,且提高幅度逐渐降低;随着水蒸气浓度的提高(0~40%),C_(2)H_(6)/H_(2)O混合气的爆炸上限大致呈线性降低;随着初始压力的提高,C_(2)H_(6)/H_(2)O混合气的爆炸上限均提高。初始压力为0.5 MPa时,初始温度由200℃升至270℃,纯乙烷和C_(2)H_(6)/H_(2)O混合气(水蒸气浓度为40%)的爆炸上限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且纯乙烷爆炸上限的增幅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高压 CH_(4)/C_(2)H_(6)混合气 C_(2)H_(6)/H_(2)O混合气 爆炸上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量平衡的澳洲坚果灌溉制度研究
10
作者 裴鼎 余航 +3 位作者 潘梦楠 何洋 唐红燕 王丽 《江西农业学报》 2025年第1期84-91,共8页
基于澜沧气象站1958-2017年的实测气象资料,采用作物系数法和水量平衡法计算澳洲坚果各生育期的作物需水量及不同典型年的灌溉定额,利用灌水上、下限的差值制定了适宜的灌溉制度。澳洲坚果在丰水年、平水年、中等干旱年及特枯年的需水... 基于澜沧气象站1958-2017年的实测气象资料,采用作物系数法和水量平衡法计算澳洲坚果各生育期的作物需水量及不同典型年的灌溉定额,利用灌水上、下限的差值制定了适宜的灌溉制度。澳洲坚果在丰水年、平水年、中等干旱年及特枯年的需水量分别为829.55、844.99、875.24、915.07 mm,各生育期的需水量由大到小依次为:成熟期—采摘期>果实膨大期>萌芽期—花期>休眠期。各典型年的作物系数基本不变,萌芽期—花期(休眠期)、果实膨大期、成熟期—采摘期的作物系数分别为0.33、0.91、0.76。不同灌水上、下限的差值会影响灌溉定额和灌溉制度,当差值大于6.0%时,灌溉定额保持不变,约为237.5 mm;当差值小于6.0%时,灌溉定额随差值减小而减小,当差值较小时,灌溉次数增多,灌水规律不一致;而当差值为3.3%时,制定的灌溉制度更为合理,即分别取灌水上限(19.8%)、下限(16.5%),在灌溉保证率分别为25%、50%、75%、95%时,灌溉定额分别为1921.65、2149.35、2317.50、2652.30 m^(3)/hm^(2),灌溉次数分别为16、18、19、21次。最适宜的灌水上、下限的差值为3.3%,在此条件下制定的灌溉制度科学合理且能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研究结果可为目前缺少试验资料的澳洲坚果灌溉管理、灌溉工程规模确定和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洲坚果 作物需水量 灌水上下限 灌溉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芯铝绝缘导线融冰传热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勇 苗虹 +2 位作者 莫思特 查云峰 李仁杰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63,共5页
为消除电网覆冰灾害,对一种嵌入绝缘层的钢芯铝绞线结构进行了融冰研究,简要介绍了其在不断电情况下,利用线路运行电流实现在线融冰技术的原理。针对该导线结构,文章从传热学角度对其融冰物理过程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无重力条件下该导线... 为消除电网覆冰灾害,对一种嵌入绝缘层的钢芯铝绞线结构进行了融冰研究,简要介绍了其在不断电情况下,利用线路运行电流实现在线融冰技术的原理。针对该导线结构,文章从传热学角度对其融冰物理过程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无重力条件下该导线融冰时的简易数学模型,推导了该导线达到融冰稳态时,导线各部分温度分布解析式,设计定制了嵌入绝缘层的钢芯铝绞线来进行融冰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该导线融冰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冰导线 在线融冰 温度分布 融冰估计时间下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始温度对掺氢天然气可燃下限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尚融雪 孙浩英 +1 位作者 庄紫喧 李刚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38-1644,共7页
实验研究不同初始温度下掺氢天然气可燃下限变化规律,分析初始温度对掺氢天然气近极限预混燃烧影响机制,并利用Le Chatelier及Kondo公式对掺氢天然气可燃下限进行理论计算.研究发现,掺氢天然气可燃下限随掺氢比增加逐渐下降,高温下这种... 实验研究不同初始温度下掺氢天然气可燃下限变化规律,分析初始温度对掺氢天然气近极限预混燃烧影响机制,并利用Le Chatelier及Kondo公式对掺氢天然气可燃下限进行理论计算.研究发现,掺氢天然气可燃下限随掺氢比增加逐渐下降,高温下这种变化趋势更显著;掺氢天然气可燃下限随初始温度升高近线性下降,高温下H自由基摩尔分数的升高显著增强H+O_(2)=O+OH对近极限预混燃烧过程的主导促进作用.Le Chatelier公式能较准确预测掺氢天然气可燃下限随掺氢比变化规律.当掺氢比较低时,Kondo公式能较准确预测掺氢天然气可燃下限随初始温度近线性变化趋势,但当掺氢比和初始温度较高时,掺氢天然气近极限预混燃烧过程主导反应及重要自由基摩尔分数显著变化,使其预测结果准确性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燃下限 初始温度 掺氢比 重要自由基 Le Chatelier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软下硬复合地层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叶友林 刘晓龙 +2 位作者 牛奔 周广宇 徐春一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48-854,共7页
针对上软下硬复合地层条件下盾构隧道开挖面的稳定性问题,依托深惠城际2标实际工况,分析不同软硬比及土体参数对开挖面极限支护压力的影响。利用颗粒流数值模拟分析土体的失稳模式,借助极限分析法建立符合开挖面失稳轮廓的理论计算模型... 针对上软下硬复合地层条件下盾构隧道开挖面的稳定性问题,依托深惠城际2标实际工况,分析不同软硬比及土体参数对开挖面极限支护压力的影响。利用颗粒流数值模拟分析土体的失稳模式,借助极限分析法建立符合开挖面失稳轮廓的理论计算模型,将理论计算结果与既往文献及实际工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当隧道开挖面主动失稳时,变形主要集中在软土层,硬岩层的变形较少;随着开挖面软硬比的增大,隧道开挖面的极限支护压力也增大;开挖面的极限支护压力与隧道埋深比无关,与土体内摩擦角成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离散元 上软下硬复合地层 极限分析法 开挖面稳定性 埋深比 内摩擦角 软硬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水温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璘君 杨世伟 +2 位作者 王远铭 梁瑞峰 李克锋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3-143,共11页
【目的】常规电站水库水温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上,没有考虑抽水对水库水温结构的影响,且对抽水蓄能电站水库水温结构的研究也较少,为明晰抽蓄对水库水温的影响,【方法】以金沙江上游叶巴滩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为研究对象... 【目的】常规电站水库水温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上,没有考虑抽水对水库水温结构的影响,且对抽水蓄能电站水库水温结构的研究也较少,为明晰抽蓄对水库水温的影响,【方法】以金沙江上游叶巴滩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为研究对象,运用CE-QUAL-W2模型对水库表层水温、下泄水温和底层水温进行模拟,并分析混蓄前后上、下库的水温变化,以阐明混合式抽水蓄能水电站对水温的影响。【结果】结果显示:叶巴滩表层水温抽蓄前后最大变幅为5.8℃,底层水温最大变幅为2.8℃,下泄水温最大变幅为0.3℃;拉哇表层水温抽蓄前后最大变幅为1.8℃,底层水温最大变幅为0.1℃,下泄水温最大变幅为0.2℃。【结论】结果表明:(1)抽蓄对表层水温呈坦化作用,加强中层水体的掺混,增大底层水温的变幅;(2)混蓄对上下库水温的影响受到库区距离影响;(3)混蓄对上库叶巴滩和下库拉哇的下泄水温影响不显著。研究结果可为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的水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 表层水温 下泄水温 上下水库 CE-QUAL-W2模型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软下硬地层盾构开挖面稳定性计算模型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泉维 邵小康 +4 位作者 黄成 李琛 叶守杰 江玉生 杨志勇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119,共9页
针对上软下硬地层失稳特点,在假定开挖面附近因土体失稳而由软硬地层分界线先向上诱发形成部分楔形体、再呈倒圆台状向地面发展的基础上,提出开挖面稳定性计算模型。先基于极限平衡法提出部分楔形体计算模型;再依据修正后的楔形体计算模... 针对上软下硬地层失稳特点,在假定开挖面附近因土体失稳而由软硬地层分界线先向上诱发形成部分楔形体、再呈倒圆台状向地面发展的基础上,提出开挖面稳定性计算模型。先基于极限平衡法提出部分楔形体计算模型;再依据修正后的楔形体计算模型,分别计算上覆土压力和开挖面前方部分楔形体的受力;最后依托青岛地铁6号线某区间工程开展数值模拟,验证理论模型。结果表明:不同支护应力比条件下的土体变形范围有所差异,土体变形主要发生在开挖面前方和上方并呈泡状延伸;数值模拟得到的开挖面失稳形态基本符合理论计算模型的假定形状;理论计算得到该例盾构开挖面极限支护应力比为0.21,与数值模拟的误差率为5%;当开挖面支护力小于极限支护力时,上软下硬地层开挖面水平变形会突然迅速增大;开挖面附近的岩土体变形主要发生在上部软弱部分,最大水平位移出现在上部软土中心附近,开挖面上土体最大水平位移与开挖面上方地表最大竖向位移间的相关性较高,两者变形规律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上软下硬地层 开挖面稳定性 极限平衡法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解液溶剂/空气混合物爆炸特性实验研究
16
作者 王杰 宁潇尧 +1 位作者 王学辉 汪箭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480-3490,共11页
本工作利用爆炸极限与点火能测试反应平台开展了典型锂离子电解液溶剂碳酸甲乙酯(EMC)蒸气爆炸实验,首次测量了不同初始温度与当量比条件下EMC的最大爆炸压力P_(max)、爆炸下限LFL等爆炸危险性基础参数,并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开展了燃烧化... 本工作利用爆炸极限与点火能测试反应平台开展了典型锂离子电解液溶剂碳酸甲乙酯(EMC)蒸气爆炸实验,首次测量了不同初始温度与当量比条件下EMC的最大爆炸压力P_(max)、爆炸下限LFL等爆炸危险性基础参数,并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开展了燃烧化学反应动力学机理分析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EMC/空气混合气体的最大爆炸压力P_(max)随着当量比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并且在当量比φ=1.2附近取到最大值;随着温度的增加,P_(max)呈递减的趋势,且P_(max)与初始温度的倒数1/T_(0)呈线性关系;由于存在热损失,在相同工况下,P_(max,exp)均小于最大绝热爆炸压力P_(max,ad)。EMC/空气混合气体的爆炸下限LFL随着T_0的升高而降低,并呈线性关系,且对燃料爆炸下限经典模型的参数进行了修正,修正后的新公式的预测值与实验值结果吻合较好;通过反应机理分析得到不同T_0对于LFL的影响方式主要是通过影响OH?自由基的生成速率来实现的。本研究可为定量评估EMC的爆炸危险性提供一定依据以及为其实际使用中制定相应的安全标准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甲乙酯 最大爆炸压力 爆炸下限 初始温度 当量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咸化湖盆深层优质滩坝砂储集特征与主要控制因素——以柴达木盆地扎哈泉地区上干柴沟组为例
17
作者 伍劲 刘占国 +1 位作者 朱超 宫清顺 《中国石油勘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2-54,共13页
柴达木盆地扎哈泉地区在4500m以深咸化湖盆中仍发育优质碎屑岩储层且高产工业油流,但相似埋深的储层物性存在明显差异。为明确咸化湖盆储层物性主控因素及有效储层厚度下限,以扎哈泉地区上干柴沟组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岩心观察、铸体薄... 柴达木盆地扎哈泉地区在4500m以深咸化湖盆中仍发育优质碎屑岩储层且高产工业油流,但相似埋深的储层物性存在明显差异。为明确咸化湖盆储层物性主控因素及有效储层厚度下限,以扎哈泉地区上干柴沟组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岩石物性测试、压汞测试等分析方法,开展不同沉积微相砂体储集性能对比分析。研究认为:扎哈泉地区滨浅湖滩坝砂主要为坝主体砂、坝缘砂和滩砂3种沉积砂体,储集空间以原生孔为主,储集性能由好到差依次为坝主体砂、坝缘砂和滩砂。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造成储层孔隙损失的主要成岩作用,相同微相储层压实程度相当,胶结作用强度的差异是造成不同厚度滩坝砂储层物性差异和单一滩坝砂储层内部物性非均质性的主要原因。原始沉积水动力条件、早期胶结作用、较早的油气充注和早缓晚快的埋藏史共同控制深层优质滩坝砂储层的形成。在明确常规有效储层孔隙度下限为8%的基础上,预测粉粒至细粒滩坝砂储层有效厚度下限为1m,中细粒至中粒滩坝砂储层有效厚度下限为0.5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咸化湖 上干柴沟组 滩坝砂 储集特征 成岩作用 控制因素 有效厚度下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碰撞造山带的碰撞事件时限的确定 被引量:72
18
作者 李继亮 孙枢 +4 位作者 郝杰 陈海泓 侯泉林 肖文交 吴继敏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315-320,共6页
在造山带研究中,引发变形作用和山脉隆升的造山作用的时代是一个重要问题。现在,Sttile的造山幕术语已经被人们摈弃了,但是,迄今还有不少地质学家沿用诸如印支运动、燕山造山作用和喜马拉雅造山幕之类的术语。碰撞造山作用是... 在造山带研究中,引发变形作用和山脉隆升的造山作用的时代是一个重要问题。现在,Sttile的造山幕术语已经被人们摈弃了,但是,迄今还有不少地质学家沿用诸如印支运动、燕山造山作用和喜马拉雅造山幕之类的术语。碰撞造山作用是一个在碰撞事件之后的均变过程。碰撞事件没有遗留下任何可以观察到的地质记录,因此,我们必须运用碰撞事件发生前和发生后产生的地质记录来限定碰撞事件的时代范围。在本文中,运用大洋岩石圈消减过程中的沉积作用、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来限定碰撞下限,运用碰撞后同造山时期的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以及磨拉石沉积作用来作为碰撞事件的时代上限。所有这些时代标志都是依据地质观察提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造山作用 碰撞事件 造山带 时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达措国家公园2个针叶树种径向生长对温度和降水的响应 被引量:27
19
作者 张贇 尹定财 +5 位作者 张卫国 岳海涛 杜杰次丹 李秋平 杨荣 田昆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5383-5392,共10页
基于树轮年代学方法,利用普达措国家公园海拔上、下限丽江云杉(Picea likiangensis)和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树轮宽度资料,构建差值年表并分析其与温度和降水的关系,阐明影响该区域2个主要针叶树种径向生长的主要气候要素。结果表明:... 基于树轮年代学方法,利用普达措国家公园海拔上、下限丽江云杉(Picea likiangensis)和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树轮宽度资料,构建差值年表并分析其与温度和降水的关系,阐明影响该区域2个主要针叶树种径向生长的主要气候要素。结果表明:(1)海拔下限丽江云杉径向生长同时受到温度和降水的影响:与上年11月平均温、当年生长季后期(9—10月)平均温和上年7月降水呈显著正相关;(2)海拔上限丽江云杉径向生长只受温度影响,与上年生长季后期平均温呈显著负相关,与当年生长季盛期(6—8月)平均温呈显著正相关;(3)长苞冷杉径向生长只与温度表现出显著相关性,海拔下限的生长与上年11月平均温呈显著正相关,海拔上限的生长与当年生长季盛期平均温呈显著正相关。结果可为气候变化对滇西北高原树木生长影响研究提供参考,为滇西北高原森林生态系统管理与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木年轮 海拔分布上限 海拔分布下限 丽江云杉 长苞冷杉 气候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分吸收光谱仪测量上下限的确定 被引量:12
20
作者 周斌 刘文清 +2 位作者 刘峰 李振璧 崔延军 《应用光学》 CAS CSCD 2001年第5期25-28,共4页
给出差分吸收光谱仪 (DOAS)系统对测量上下限的确定方法。由于测量原理 Beer- Lambert的线性适用范围限制了系统的测量上限 ,系统的噪声、被测气体的差分吸收截面以及测量的数据点数共同决定了系统的测量下限 ,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际测量... 给出差分吸收光谱仪 (DOAS)系统对测量上下限的确定方法。由于测量原理 Beer- Lambert的线性适用范围限制了系统的测量上限 ,系统的噪声、被测气体的差分吸收截面以及测量的数据点数共同决定了系统的测量下限 ,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际测量确定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AS系统 测量下限 相对误差 环境监测 差分吸收光谱仪 测量上限 大气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