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博士生招生制度改革之我见 被引量:16
1
作者 董泽芳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7-162,共6页
"入学统考"制度虽有考试方式不科学、选拔标准不全面、保障机制不健全等弊端,但"统考"的社会价值不能否定。试行"申请审核"制具有不少优势,但也面临诸多挑战与风险,可以在部分单位先行先试,不宜全面推开... "入学统考"制度虽有考试方式不科学、选拔标准不全面、保障机制不健全等弊端,但"统考"的社会价值不能否定。试行"申请审核"制具有不少优势,但也面临诸多挑战与风险,可以在部分单位先行先试,不宜全面推开。此改革涉及面广、难度大、矛盾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首先必须从制度上重视宏观(国家)层面与微观(招生单位)层面的系统设计,前者包括确立博士生招生制度改革的主要目标、明确改革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等;后者包括对招生模式的设计、操作程序的规定与运行机制的健全等。其次必须在操作层面遵循三条基本原则,即整体设计与局部试验结合、立足国情与合理借鉴结合、适度突破与稳步推进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生招生 制度改革 入学统考制 申请审核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考组题:高考模式创新的经济学分析
2
作者 朱正国 《复旦教育论坛》 2007年第3期53-56,共4页
高考改革的大势是由传统的统一考试转向更为个性化的单独考试,但这种变革在给考生和高校带来一定好处的同时,也引起个人和社会负担成本的大幅增加,并影响到教育公平。从经济学角度分析高考表明,更加完全的统一考试,加上自由的个性化组... 高考改革的大势是由传统的统一考试转向更为个性化的单独考试,但这种变革在给考生和高校带来一定好处的同时,也引起个人和社会负担成本的大幅增加,并影响到教育公平。从经济学角度分析高考表明,更加完全的统一考试,加上自由的个性化组题和统分相结合,即构成统考组题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考生“各得其所”,高校“各取所需”,避开对统一分数的过度竞争,实现社会的最优配置。个人(考生)仅负担一个很小的不变成本,只要稍微提高一点社会成本(高校的录取费用等),就可大幅度增加个人和高校的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模式 统一考试 个性化考试 统考组题 成本 效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