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3篇文章
< 1 2 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se of fuzzy set theory for minimizing overbreak in underground blasting operations——A case study of Alborz Tunnel,Iran 被引量:5
1
作者 Mohammadi Mohammad Hossaini Mohammad Farouq +1 位作者 Mirzapour Bahman Hajiantilaki Nabiolla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15年第3期439-445,共7页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safety of working environment and decrease the unwanted costs related to overbreak in tunnel excavation projects, it is necessary to minimize overbreak percentage. Thus, based on regression an...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safety of working environment and decrease the unwanted costs related to overbreak in tunnel excavation projects, it is necessary to minimize overbreak percentage. Thus, based on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fuzzy inference system, this paper tries to develop predictive models to estimate overbreak caused by blasting at the Alborz Tunnel. To develop the models, 202 datasets were utilized, out of which 182 were used for constructing the models. To validate and compare the obtained results,determination coefficient(R2) and 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 indexes were chosen. For the fuzzy model, R2 and RMSE are equal to 0.96 and 0.55 respectively, whereas for regression model, they are 0.41 and 1.75 respectively, proving that the fuzzy predictor perform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statistical method. Using the developed fuzzy model, the percentage of overbreak was minimized in the Alborz Tunn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zzy model Overbreak Regression analysis underground blasting Alborz tunn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学习在隧道与地下工程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2
作者 宋战平 杨子凡 +1 位作者 张玉伟 霍润科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1-255,共35页
为系统分析深度学习在隧道及地下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分别从参数反演分析、施工机械参数预测与优化、施工及运营过程控制与风险评估、隧道安全监测与缺陷检测、隧道结构健康预测、围岩分级、掌子面图像识别与分类等7个方向对深度学习... 为系统分析深度学习在隧道及地下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分别从参数反演分析、施工机械参数预测与优化、施工及运营过程控制与风险评估、隧道安全监测与缺陷检测、隧道结构健康预测、围岩分级、掌子面图像识别与分类等7个方向对深度学习在隧道及地下工程问题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参数反演理论体系的建立已基本完善,结合新型监测技术、计算机技术及仿真技术,建立多源化智能反演模型是今后隧道及地下工程反演方法的发展方向;2)掘进参数的准确预测对于优化施工机械性能及智能掘进过程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且考虑掘进参数之间的相关性与差异性可进一步提高预测模型的泛化能力;3)以多源监测数据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高度融合为决策基础,基于数据驱动技术的风险控制分析方法为隧道施工及运营阶段的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提供智能化管理;4)特征融合深度神经网络与自适应像素级分割算法相结合的计算机视觉技术不仅降低了缺陷检测成本,更进一步保障了智慧防灾及安全监测系统与工程现场之间的适用性;5)以结构健康监测方法为核心技术,通过融合物理机制和深度学习算法构建的优化系统保障了隧道稳定性与变形预测的准确性与可靠性;6)基于多源信息获取技术的深度学习框架可提取岩体结构面特征参数并转化为定量指标,实现对不同地质环境及施工方法的隧道围岩智能分级;7)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和深度学习算法,能够从复杂的掌子面图像中自动提取轮廓的有效信息,并进行精确的裂隙特征识别和量化分析。基于深度学习在隧道及地下工程中7类应用方向的总结分析,指出现有研究中存在数据处理实时共享难度大、缺乏模型预测准确度评价标准等问题,并结合隧道及地下空间智能化、绿色化与可持续化建设趋势,针对深度学习理论与其工程应用、隧道结构智能化防灾技术及“双碳战略”下新型隧道建造方式等方面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与地下工程 深度学习 多源监测数据 衬砌病害识别 智慧防灾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综合管廊天然气管道泄漏气体扩散特性研究
3
作者 刘保东 廖志华 +3 位作者 李明 蒋歆春 温海珍 饶平平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4-60,共7页
采用双精度ANSYS Fluent软件构建地下综合管廊天然气管道泄漏的CFD数值模型,结合南宁市新邕路综合管廊的实际参数,设置泄漏、进气与排气等条件,并与实验数据对比验证模型精度。最终定量分析地下管廊内泄漏气体的扩散行为及浓度分布。研... 采用双精度ANSYS Fluent软件构建地下综合管廊天然气管道泄漏的CFD数值模型,结合南宁市新邕路综合管廊的实际参数,设置泄漏、进气与排气等条件,并与实验数据对比验证模型精度。最终定量分析地下管廊内泄漏气体的扩散行为及浓度分布。研究发现,泄漏初期甲烷在泄露点附近迅速形成高浓度区域,并在几秒内向管廊上方显著扩散。随着时间的推移,甲烷浓度逐步在管廊截面上均匀化,尤其在50~300 s范围内,稀释效应更显著,最终在长时间尺度下达到稳定分布。监测数据显示,泄漏口附近监测点浓度上升最快并在25 s后保持稳定,进气口附近的监测点浓度逐渐稳定在约1.5%,排气口附近则低于0.1%。这些结果为定量分析甲烷气体泄漏后的浓度分布、扩散速度及空间扩散范围提供了有效方法,揭示了泄漏初期和长时间气体浓度的变化规律,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安全控制措施、优化通风设计及应急响应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综合管廊 天然气 泄漏 扩散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直径盾构切穿地下连续墙对既有地铁车站变形影响的仿真分析
4
作者 袁啸 李章林 +2 位作者 何国军 张孟喜 赵慧玲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4-248,共5页
[目的]盾构隧道掘进过程中切削穿越既有地下结构会对结构产生不利影响,需要对盾构穿越引起的结构及地层变形进行研究。[方法]依托南京建宁西路过江通道的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切穿既有地铁车站地下连续墙实际工程,建立隧道-车站-地层的三维... [目的]盾构隧道掘进过程中切削穿越既有地下结构会对结构产生不利影响,需要对盾构穿越引起的结构及地层变形进行研究。[方法]依托南京建宁西路过江通道的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切穿既有地铁车站地下连续墙实际工程,建立隧道-车站-地层的三维数值模型,研究隧道切穿车站地下连续墙与桩基时地面的沉降与车站结构的变形。[结果及结论]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车站桩基对沉降控制作用明显,盾构掘进切除桩下部后,切口上方地表产生较大沉降;切穿地下连续墙后,墙体形成以被切处为中心的沉降槽,产生不均匀沉降;盾构切穿车站地下连续墙引起运营地铁线两股钢轨的差异沉降,但在安全控制指标范围内。该仿真预测性分析结果可为该工程后期施工与监测,也为同类盾构隧道切穿既有地下工程的施工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掘进 地铁车站 地下连续墙 切削穿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线穿越对既有地铁隧道的变形影响分析
5
作者 晋维丽 刘旭 《山西建筑》 2025年第5期164-169,共6页
依托北京市东城区某会馆外部市政工程穿越地铁8号线某区间项目,利用Midas GTS软件和实地监测方法分别分析了地下管线穿越对既有地铁隧道的变形影响,得到以下结论:地下管线上穿会导致既有地铁隧道的上浮,最大竖向变形位置位于施工轴线下... 依托北京市东城区某会馆外部市政工程穿越地铁8号线某区间项目,利用Midas GTS软件和实地监测方法分别分析了地下管线穿越对既有地铁隧道的变形影响,得到以下结论:地下管线上穿会导致既有地铁隧道的上浮,最大竖向变形位置位于施工轴线下方,既有地铁隧道的竖向位移和水平位移值随监测点距施工中心轴线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多管线分步穿越施工,由此引起的变形量随步序施工基本呈线性增加;管线上穿施工对既有地铁隧道的影响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线穿越 既有隧道 地下管线 竖向位移 监测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暗挖隧道工程坍塌的预控和处理措施
6
作者 吴潇 《科学技术创新》 2025年第5期163-166,共4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公共基础建设的高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隧道的地下工程越来越多,许多地下隧道工程需要穿越建(构)筑物、地下管线、城市主干道或在杂填土及素填土、粉质黏土、姜石层、基岩裂隙水等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层,暗挖工程...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公共基础建设的高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隧道的地下工程越来越多,许多地下隧道工程需要穿越建(构)筑物、地下管线、城市主干道或在杂填土及素填土、粉质黏土、姜石层、基岩裂隙水等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层,暗挖工程施工技术已被广泛采用。但城市暗挖法施工在复杂地层施工中面临的安全风险也越来越严峻,在隧道工程施工时造成坍塌事故的教训很多。本文就城市暗挖隧道工程坍塌的预控和处理措施作出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挖隧道 工程坍塌 预控 处理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沥青混合料在长隧道路面中的应用
7
作者 栗聪思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5年第3期289-292,共4页
针对城市地下长隧道路面使用的需求,对上海市北横通道东段隧道内路面所用的新材料AC-20C的低温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从原材料、配合比设计、施工混合料气体排放、现场实体检测方面进行研究。根据不同级配、不同油石比分别确定其最佳混合... 针对城市地下长隧道路面使用的需求,对上海市北横通道东段隧道内路面所用的新材料AC-20C的低温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从原材料、配合比设计、施工混合料气体排放、现场实体检测方面进行研究。根据不同级配、不同油石比分别确定其最佳混合料级配和最佳油石比,通过残留稳定度、动稳定度、冻融劈裂强度比、低温弯曲破坏应变试验评价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抗车辙能力和抗裂性能,同时通过对比低温和传统热拌沥青混合料生产能源消耗、排放的气体,分析节能减排情况。结果表明:此次配合比设计最佳油石比为4.2%,动稳定度≥2400次/mm,残留稳定度、冻融劈裂强度比、低温弯曲试验破坏应变以及现场压实度、渗水各项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工程应用效果良好;拌和楼每生产1 t低温沥青混合料可节约0.9 m^(3)天然气,且相关气体排放降低率均超40%,充分展现了低温环保改性沥青节能减排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横通道东段城市地下长隧道 低温复合改性沥青 沥青混合料 气体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丽香铁路溶洞暗河处理设计方案
8
作者 李贵民 郭永发 丁文云 《科学技术创新》 2025年第2期161-164,共4页
丽香铁路交尼山隧道拱部溶腔及隧底暗河相互连通,常规的超前预报物探手段难以准确查明溶洞暗河发育情况,拱部溶腔在施工及运营期间存在较大的掉块风险,隧底暗河在运营期间存在较高的变形沉降及堵塞风险。为准确探明隧道地层岩性及岩体... 丽香铁路交尼山隧道拱部溶腔及隧底暗河相互连通,常规的超前预报物探手段难以准确查明溶洞暗河发育情况,拱部溶腔在施工及运营期间存在较大的掉块风险,隧底暗河在运营期间存在较高的变形沉降及堵塞风险。为准确探明隧道地层岩性及岩体完整性、岩层分界带位置、岩溶及岩溶水发育情况,交尼山隧道采用物探法+钻探法相结合的超前预报方法,并在隧底物探异常段增设竖向钻孔验证。拱部溶腔初支采用拱墙I18工字钢可保证施工及运营期间结构安全,隧底暗河处增设桩基筏板采用C35钢筋砼可满足运营期间变形及受力要求。同时,施工时保留原溶洞过水通道。现场采用以上措施后,监测结果显示变形及受力在安全可控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溶洞暗河 超前预报 初支钢架 桩基筏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暗挖交叉相贯隧道施工力学行为试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崔凌岳 王福文 孙铁成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5-123,共9页
为完善浅埋暗挖交叉相贯隧道在施工过程中的受力形式及变形特征,依托青岛某地铁工程,根据所选地铁车站的地质条件及衬砌结构特点浇筑衬砌模型并配制围岩相似材料,利用模型试验对采用全断面法在Ⅴ级围岩环境下进行的风道和车站主体开挖... 为完善浅埋暗挖交叉相贯隧道在施工过程中的受力形式及变形特征,依托青岛某地铁工程,根据所选地铁车站的地质条件及衬砌结构特点浇筑衬砌模型并配制围岩相似材料,利用模型试验对采用全断面法在Ⅴ级围岩环境下进行的风道和车站主体开挖过程的力学行为展开研究,并从隧道衬砌结构变形及地层内部位移变化规律两方面分析了浅埋暗挖交叉相贯隧道全断面开挖施工的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对于交叉相贯位置处的隧道结构,已有隧道结构将改变后续施工隧道衬砌结构应变最大值及其出现位置;位于交叉相贯隧道结构附近不同象限内的围岩分别处于水平变形累加区和往复区;地表竖向变形最大点位于后续施工的车站上方且与交叉相贯位置存在一定距离,而在交叉相贯位置处的地表竖向变形值稍小;模型试验明确了交叉相贯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围岩及衬砌结构的变形特征,给出了隧道结构地表最大变形与施工步序间的时空关系;研究结果可为相关交叉相贯隧道结构的施工及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结构 交叉相贯隧道 模型试验 浅埋暗挖 地表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模型在地下综合管廊运维安全管理绩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丽 李璊璊 +1 位作者 陈雍君 李晓健 《工程管理学报》 2024年第5期87-93,共7页
为了系统地了解地下综合管廊运维安全管理工作效果,提出一种基于云模型的管廊运维安全管理绩效评价模型。在分析影响管廊运维安全相关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管廊运维安全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进行组合赋权从而确... 为了系统地了解地下综合管廊运维安全管理工作效果,提出一种基于云模型的管廊运维安全管理绩效评价模型。在分析影响管廊运维安全相关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管廊运维安全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进行组合赋权从而确定各项评价指标权重,结合云模型进行管廊运维安全管理绩效评价。结果显示:所调研管廊的安全运维工作评价结果在“合格”和“良好”之间,总体趋向于“良好”,并识别出人员培训与提升是运维安全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该模型可以有效地评价管廊运维安全管理工作效果并识别出风险环节,丰富了管廊运维安全管理绩效评价的理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综合管廊 运维安全管理 云模型 绩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双线隧道下穿既有车站冻结加固冻胀控制措施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湘生 丁航 +5 位作者 李方政 陈曦 高伟 王恒 王磊 陈汉青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180,共9页
针对城市长距离大断面地下空间冻结工程的冻胀特性问题,依托上海地铁18号线国权路站双线隧道下穿既有车站冻结工程,基于热力耦合方程,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数值模型,结合室内试验所得物理参数,研究该工程的冻胀位移场演化规律,并探究... 针对城市长距离大断面地下空间冻结工程的冻胀特性问题,依托上海地铁18号线国权路站双线隧道下穿既有车站冻结工程,基于热力耦合方程,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数值模型,结合室内试验所得物理参数,研究该工程的冻胀位移场演化规律,并探究错峰冻结、调整盐水温度等措施对冻胀位移场的影响规律。在本试验条件下,研究结果表明:①冻胀引起的车站底板变形主要发生于积极冻结期;双线隧道同时冻结模式下,冻结45 d时车站底板竖向位移量达到冻结90 d时竖向位移量的77.72%。②冻结90 d时,错峰冻结工况下车站底板竖向位移量较双线隧道同时冻结时减小了7.7%,表明错峰冻结避免了同一时间段内的冻胀叠加效应,一定程度上降低冻胀效应。③冻结90 d时,调整盐水温度工况下车站底板竖向位移量较温度调控前减小34.2%;表明调整盐水温度可控制冻土扩展速率,有效降低冻胀效应。实际工程中,采用错峰冻结、调整盐水温度等措施协同控制冻胀,车站底板最大竖向位移为25.41 mm;数值模拟所得车站底板抬升规律与实测数据基本一致,有效指导了工程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地铁车站 冻胀 地下空间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液化地基中隧道上浮的模型试验研究
12
作者 李文广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8-494,共7页
地下隧道在修建过程中不可避免会穿越可液化地层,在地震作用下会发生砂土液化从而导致结构破坏。以安徽省亳州市汤王大道过河隧道工程为背景,采用室内振动台试验进行缩尺模型的设计与研究,分析地基土体与隧道结构的振动液化响应规律,研... 地下隧道在修建过程中不可避免会穿越可液化地层,在地震作用下会发生砂土液化从而导致结构破坏。以安徽省亳州市汤王大道过河隧道工程为背景,采用室内振动台试验进行缩尺模型的设计与研究,分析地基土体与隧道结构的振动液化响应规律,研究过河隧道工程在地震液化时的上浮变形机理。结果表明:上层土体达到液化时会较下层延迟1.5 s左右,表明上部土体抗剪强度的衰减比下部土体更加明显;土体深度越大,超静孔压上升越快,且峰值越高;振动开始时由于下层土体先液化,会导致一定的向下位移,之后由于浮应力大于有效承载力导致隧道逐渐上浮并趋于稳定,当振动结束后位移的上浮量为8.9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隧道 砂土液化 振动台试验 上浮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卵石地层浅埋地铁车站暗挖施工关键技术
13
作者 戴志仁 胡瑞青 +1 位作者 杨自刚 李小强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3-89,共7页
研究目的:针对富水砂卵石地层地铁车站明挖法施工面临的道路交通问题,本文依托成都富水砂卵石地层首次采用暗挖法施工地铁车站的成功案例,对暗挖法施工关键工艺开展研究,指明了暗挖导洞设置及其开挖时序、地层超前预加固方式、初期支护... 研究目的:针对富水砂卵石地层地铁车站明挖法施工面临的道路交通问题,本文依托成都富水砂卵石地层首次采用暗挖法施工地铁车站的成功案例,对暗挖法施工关键工艺开展研究,指明了暗挖导洞设置及其开挖时序、地层超前预加固方式、初期支护类型、永临结合钢管柱以及拱形盖板扣拱等关键工艺,明确了富水砂卵石地层浅埋大跨地铁车站首次采用暗挖法施工的可行性。研究结论:(1)基于“化整为零”的思路,借助大刚度管幕超前支护,明确了导洞设置原则,采用多导洞法实施钢立柱与盖板(顶板)后,可按盖挖法理念完成超浅覆土下的地铁车站暗挖施工;(2)浅覆土管幕打设精度与地层扰动控制是富水砂卵石地层沉降控制的关键,应遵循“精准定位、及时纠偏,欠土顶进、严控超挖,先低速后匀速”的基本原则;(3)基于初期支护主要以被动承载为主,格栅钢架经济性好、施工方便,喷混后抗弯刚度增幅将近8倍,且大于工字钢喷混后等效抗弯刚度,宜采用格栅钢架;(4)顶部预埋倒L形钢板的“蛇形”中立柱,可实现两侧衬砌结构的有效连接与水平向有效传力,液压反循环钻机可满足小净空条件下高精度永临结合钢管柱施作需要;(5)本研究结论可为类似地层暗挖法车站施工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浅埋 大跨 暗挖法 导洞 管幕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下巷道新型可见光通信光源布局方法
14
作者 贺军义 范广晖 +3 位作者 张敏 韩一杰 吴梦翔 冯嘉莘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7-154,共8页
目的针对井下巷道可见光通信信号差异大,导致接收端信号误差增大的问题,方法提出一种井下巷道新型可见光通信光源布局方法,并同现有光源布局方法进行对比,从光照度、接收功率、信噪比三个方面评估两种布局方法的系统性能。引入照度均匀... 目的针对井下巷道可见光通信信号差异大,导致接收端信号误差增大的问题,方法提出一种井下巷道新型可见光通信光源布局方法,并同现有光源布局方法进行对比,从光照度、接收功率、信噪比三个方面评估两种布局方法的系统性能。引入照度均匀度(IU)、功率标准偏差(STD)和信噪比的变化系数(CV)评估系统的整体性能。结果通过仿真实验,分析不同半功率角对本文布局方法系统性能的影响,从而得出半功率角的最优取值,为50°~70°。当半功率角为70°时,与现有光源布局方法比较,本文布局方法的光照度均匀度由0.758降至0.407,降低了46.3%,且最小光照度与最大光照度之间差异更小,光照度分布更均匀;功率标准偏差由0.97降至0.42,降低了56.7%,且降低了功率波动,接收功率分布更均匀;信噪比变化系数由0.0137下降到0.0072,降低了47.7%,信号分布均匀性更高。结论提出的光源布局方法整体性能优于现有方法的,为井下巷道的光源布局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巷道 光源布局 仿真分析 可见光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空调系统设计
15
作者 朱学锦 朱喆 +4 位作者 顾思源 寿炜炜 孙荣亮 张青 宋明辉 《暖通空调》 2024年第11期164-169,共6页
介绍了某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的空调系统设计,主要包括冷热源系统和空气处理系统等。针对项目中5个工作井基地分散布置的特点,采用了按基地分别设置冷热源系统的方案。为了满足波荡器隧道±0.1℃的高精度温度控制要求,分析了影响温度... 介绍了某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的空调系统设计,主要包括冷热源系统和空气处理系统等。针对项目中5个工作井基地分散布置的特点,采用了按基地分别设置冷热源系统的方案。为了满足波荡器隧道±0.1℃的高精度温度控制要求,分析了影响温度控制精度的各种干扰因素并找到了关键的影响因素,据此设计了一套带混水功能的高精度温度控制空调系统。针对科学装置提出的150 nm微振动要求,提出了空调设备振动控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装置 高精度温度控制 地下科学装置隧道 微振动 混水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地下空间盾构隧道穿越工程研究综述
16
作者 刘波 李烃 韩彦辉 《施工技术(中英文)》 CAS 2024年第17期35-46,共12页
对盾构隧道穿越既有地铁线、各类建筑物桩基、地下管线等穿越工程研究动态进行归纳总结,讨论有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及未来重点研究方向。首先,深入探讨盾构隧道穿越工程在复杂城市地下环境中面临的地质条件多样性、地下结构物复杂性及施工... 对盾构隧道穿越既有地铁线、各类建筑物桩基、地下管线等穿越工程研究动态进行归纳总结,讨论有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及未来重点研究方向。首先,深入探讨盾构隧道穿越工程在复杂城市地下环境中面临的地质条件多样性、地下结构物复杂性及施工过程中可能引起的地层变形和结构损伤等问题。其次,阐述关于盾构隧道穿越复杂地下环境的研究成果,总结不同研究方法和监测手段在解决盾构隧道施工引起地下结构变形和安全问题中的应用情况,并讨论其优缺点。最后,归纳盾构隧道穿越工程引起结构变形问题的控制难点,从盾构隧道掘进参数和注浆控制、既有建筑物加固措施、监控量测等方面提出控制结构变形的可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地下空间 盾构 穿越工程 地层扰动 结构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宽下穿隧道基坑上跨施工对区间盾构隧道影响数值分析
17
作者 朱招庚 王敏 郭功春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4年第22期11-13,共3页
以成都地区超宽下穿隧道基坑上跨地下区间盾构隧道施工为依托,采用三维数值分析法分析了基坑开挖及回填对既有地下区间盾构隧道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坑开挖引起上跨区间上方地层变形增加,且呈现临近基坑中部最大的趋势;随着上部土体的回... 以成都地区超宽下穿隧道基坑上跨地下区间盾构隧道施工为依托,采用三维数值分析法分析了基坑开挖及回填对既有地下区间盾构隧道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坑开挖引起上跨区间上方地层变形增加,且呈现临近基坑中部最大的趋势;随着上部土体的回填,上跨区间上方地层的变形呈下降趋势;同时地下区间隧道最大的竖向位移约3.16 mm,最大值发生在机动车道基坑开挖的中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宽基坑 地下区间盾构隧道 上跨施工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暗河发育区岩溶隧道突涌水洪峰流量估计 被引量:2
18
作者 谢艺伟 李开军 +2 位作者 张鹏 郭子昊 张翾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7-317,323,共12页
地下暗河是岩溶隧道建设与运营重大的安全风险,暗河发育区岩溶隧道突涌水洪峰估计是岩溶隧道施工抢险与后期处治方案制定的重要基础数据。地下暗河洪峰流量不仅由岩溶区水文地质条件控制,而且还受到暴雨期地表径流补给的影响。本文结合... 地下暗河是岩溶隧道建设与运营重大的安全风险,暗河发育区岩溶隧道突涌水洪峰估计是岩溶隧道施工抢险与后期处治方案制定的重要基础数据。地下暗河洪峰流量不仅由岩溶区水文地质条件控制,而且还受到暴雨期地表径流补给的影响。本文结合实测数据和统计数据,围绕小流域暴雨资料推求出地表汇流洪峰和地下暗河汇泄流洪峰,提出了一种考虑地表径流补给的暗河发育区岩溶隧道突涌水洪峰估计方法,并结合翠屏隧道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与实测涌水资料,开展了案例分析计算并比较实测涌水量。表明传统涌水预测方法无法考虑暗河与地表水补给的影响,与实测结果差距很大,本方法能够较好预测岩溶区因地表汇水补给暗河发育区隧道突涌水洪峰,为隧道防洪护堤高度、涵管过水容量设计、洪峰避险时间提供重要支撑,保障隧道施工与运营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隧道 地下暗河 径流补给 突涌水 洪峰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富水硬岩地层双护盾TBM前置式超前注浆堵水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冀国栋 王立川 +5 位作者 陈典华 王灿林 王宝友 李庆斌 黄江帆 陈霞飞 《施工技术(中英文)》 CAS 2024年第1期87-92,共6页
晋中引黄输水隧洞双护盾TBM施工穿越高压富水裂隙,掌子面高压大流量突涌水严重,采用常规后置式超前注浆技术对掌子面突涌水进行超前处置效果不佳,主要原因是受外插角影响,采用常规后置式超前注浆存在注浆目标区域受限、钻探效率低、超... 晋中引黄输水隧洞双护盾TBM施工穿越高压富水裂隙,掌子面高压大流量突涌水严重,采用常规后置式超前注浆技术对掌子面突涌水进行超前处置效果不佳,主要原因是受外插角影响,采用常规后置式超前注浆存在注浆目标区域受限、钻探效率低、超前注浆控制难度大等问题,难以形成有效的止水帷幕结构。对隧洞水文地质条件、突涌水情况及超前注浆技术进行系统研究分析,提出双护盾TBM前置式超前注浆堵水工艺,通过优化注浆设备,在掌子面处实施超前注浆堵水。开展现场注浆试验,对坚硬岩面钻孔施工、注浆材料、注浆参数控制及注浆段长优化等技术进行研究,并根据现场试验信息,不断优化注浆设备及工艺。通过对晋中引黄输水隧洞实施前置式超前注浆堵水技术,洞内平均出水量降至3 702m~3/d,降幅达75.9%,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TBM施工效率。实践证明该技术方法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工程 输水隧洞 硬岩地层 双护盾TBM 突涌水 注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软基管廊结构性能预测 被引量:1
20
作者 蔡丹丹 高玮 +3 位作者 王森 杨鹏宇 葛双双 马鹏飞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3-70,共8页
地下综合管廊在运营期普遍受到车辆荷载的微扰动影响,追踪该环境下的结构微量异常变形,判断可能发生的异常(类似差异沉降等),对准确预测管廊的安全性意义重大.针对江苏省宿迁市高铁商务区综合管廊工程,开展了现场管廊结构监测研究,实测... 地下综合管廊在运营期普遍受到车辆荷载的微扰动影响,追踪该环境下的结构微量异常变形,判断可能发生的异常(类似差异沉降等),对准确预测管廊的安全性意义重大.针对江苏省宿迁市高铁商务区综合管廊工程,开展了现场管廊结构监测研究,实测得到了车辆荷载、时间等扰动因素及其影响下的结构响应(结构沉降位移和结构应力)的大数据集.针对监测结果,基于鲸鱼算法和深度置信网络集成深度学习模型对大数据集进行深度挖掘和学习,预测结构运营的安全性.研究表明,采用深度学习模型可以对车辆荷载等微扰动影响下综合管廊结构的安全性能进行较准确的预测,模型的适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综合管廊 现场监测 集成深度学习模型 车辆荷载 安全性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