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3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V接枝聚硅氧烷-TiO_(2)复合棉织物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2
1
作者 黄守磊 武凤艳 +2 位作者 田喜强 马阳 孙红梅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2-45,共4页
通过紫外辐射3-(异丁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对棉织物进行接枝聚合改性,然后与钛酸四丁酯共水解,形成Si—O—Ti化学键,通过化学键合的形式引入TiO_(2)层。由于Si元素位于棉织物和二氧化钛之间,阻断TiO_(2)光催化降解棉织物。化学键合Ti... 通过紫外辐射3-(异丁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对棉织物进行接枝聚合改性,然后与钛酸四丁酯共水解,形成Si—O—Ti化学键,通过化学键合的形式引入TiO_(2)层。由于Si元素位于棉织物和二氧化钛之间,阻断TiO_(2)光催化降解棉织物。化学键合TiO_(2)与棉织物的结合强度高,提高了耐久性。TiO_(2)对棉织物的整体结构未造成改变,但棉织物的抗紫外线能力显著提升,禁带宽度变小,光催化自清洁能力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整理 二氧化钛 紫外接枝 棉织物 聚硅氧烷 抗紫外 自清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LED表面消毒辐射场的数学模拟体系的建立及试验验证
2
作者 童张法 姚森 +4 位作者 江怡清 张连峰 申聪敏 刘乃鑫 闫建昌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042-4051,共10页
为了实现紫外发光二极管(Ultraviolet Light-Emitting Diodes,UV-LED)表面消毒器设计的优化、高效、智能化目的,研究建立了UV-LED表面消毒辐射场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试验验证。根据该数学模型,编写了VBA(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s... 为了实现紫外发光二极管(Ultraviolet Light-Emitting Diodes,UV-LED)表面消毒器设计的优化、高效、智能化目的,研究建立了UV-LED表面消毒辐射场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试验验证。根据该数学模型,编写了VBA(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s)程序,对辐射场进行了模拟和分析。结果显示,辐射模型的计算值与实测值接近,试验验证了辐射模型的可行性。试验进行了应用举例,当照射距离与灯间距的比值为0.4时,选择最大发光角90°的UV-LED可使辐射场最优化;当照射距离与灯间距的比值为0.8和1.6时,对应的最优选择分别是45°和30°的UV-LED。数学模型和相关计算方法为优化设计紫外线表面消毒设施提供了模拟、优化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紫外发光二极管(uv-LED) 表面消毒 辐射场 数学模拟 试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Bi_(2)O_(3)纳米块自供能紫外探测器的制备及性能
3
作者 方向明 周起成 +3 位作者 孙宇 乔志铭 耿秋丹 高世勇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3-660,共8页
为了实现在无外部供能下对紫外光的有效探测,基于Ag修饰的Bi_(2)O_(3)纳米块(Ag/Bi_(2)O_(3))纳米块制备了自供能紫外探测器。通过煅烧法制备Bi_(2)O_(3)纳米块,随后采用室温溶液法在其表面沉积Ag纳米粒子,进而成功制备了Ag/Bi_(2)O_(3... 为了实现在无外部供能下对紫外光的有效探测,基于Ag修饰的Bi_(2)O_(3)纳米块(Ag/Bi_(2)O_(3))纳米块制备了自供能紫外探测器。通过煅烧法制备Bi_(2)O_(3)纳米块,随后采用室温溶液法在其表面沉积Ag纳米粒子,进而成功制备了Ag/Bi_(2)O_(3)纳米块,且对所制备样品的晶体结构和微观形貌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Ag/Bi_(2)O_(3)纳米块的平均尺寸约为1μm,且Ag纳米粒子随机分布在Bi_(2)O_(3)纳米块表面。将涂覆Ag/Bi_(2)O_(3)纳米块的FTO作为工作电极,并进一步构建了自供能紫外探测器。在365 nm的紫外光照射下,Ag/Bi_(2)O_(3)纳米块紫外探测器能在零偏压下实现对紫外光的快速检测,这证实其具有自供能特性。相比于Bi_(2)O_(3)纳米块紫外探测器,Ag/Bi_(2)O_(3)纳米块紫外探测器的光电流得到明显提升,上升和下降时间分别缩短至29.1 ms和40.2 ms,并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探测器 Bi_(2)O_(3)纳米块 ag纳米粒子 自供能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boratory research on rheological behavior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ultraviolet aged asphalt 被引量:3
4
作者 吴少鹏 朱国军 +1 位作者 陈筝 刘至飞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8年第S1期369-373,共5页
The influence of aging on the evolution of structural,morphological and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neat asphalt was investigated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atomic force microscopy(AFM) and dynamic shear rheome... The influence of aging on the evolution of structural,morphological and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neat asphalt was investigated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atomic force microscopy(AFM) and dynamic shear rheometer(DSR),respectively.Asphalt was suffered under 20 W/m2 of UV radiant intensity an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aging time(0,48,96 and 144 h) with film thickness of 100 μm and film thickness of 50,100,200 and 500 μm after aging for 120 h,respectively,at certain UV radiant intensity 20 W/m2.Rheological results tested by DSR exhibit higher the complex shear(stiffness) modulus(G*) and lower phase angle(δ),compared to the virgin at the same test condition.The compositions analysis of asphalt before and after aging show an increase of carbonyl and sulfoxides,while a decrease of aromatic functional groups.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component of asphaltene,obvious agglomerates of asphalten appear in neat asphalt surfaces after ag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violet(uv) agING ASPHALT RHEOLOGICAL behavior chemical microstructure MORPHOLOGY EVOLUTION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光补充UV-A对叶用莴苣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的调控效应 被引量:2
5
作者 田原源 查凌雁 +3 位作者 王座祺 段逸文 魏仕伟 章竞瑾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58,共8页
叶用莴苣特有的苦味来源于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主要包括山莴苣苦素和莴苣苦素等。为探究紫外光对叶用莴苣生长和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的调控作用,以纯红光(180μmol·m^(-2)·s^(-1))为对照,比较了补充UV-A(30μmol·m^(-2)&#... 叶用莴苣特有的苦味来源于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主要包括山莴苣苦素和莴苣苦素等。为探究紫外光对叶用莴苣生长和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的调控作用,以纯红光(180μmol·m^(-2)·s^(-1))为对照,比较了补充UV-A(30μmol·m^(-2)·s^(-1))、UV-B(10μmol·m^(-2)·s^(-1))对7个叶用莴苣品种生长及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红外光添加UV-A补光强度(15、30、45μmol·m^(-2)·s^(-1))及补光时长(0、1、2、3、6、9 d)对叶用莴苣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UV-A处理可显著提高绿罗的地上部鲜质量,显著降低7个叶用莴苣品种的山莴苣苦素和莴苣苦素含量,分别降低了33%~74%和29%~60%。随着UV-A补光强度的增加,叶用莴苣中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含量逐渐降低,且以添加30μmol·m^(-2)·s^(-1)UV-A处理2 d后叶用莴苣中山莴苣苦素含量迅速上升,处理3 d时达到峰值,随后逐渐降低;而莴苣苦素含量在处理2 d后基本保持逐步上升的趋势,处理6~9 d时略有下降。综上所述,红光补充适量的UV-A(30μmol·m^(-2)·s^(-1)、3~6 d),可在不影响生物量的基础上显著降低叶用莴苣中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含量,从而减轻苦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用莴苣 紫外光 uv-A 山莴苣苦素 莴苣苦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发光二极管(UV-LED)技术对食品微生物灭活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金东 张忠杰 +3 位作者 祁智慧 尹君 金毅 唐芳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1-158,共8页
紫外辐照是一种非热杀菌技术,汞蒸气紫外灯是现阶段用于食品卫生处理的主要设备,但受某些因素影响,汞灯的生产使用将逐渐变少,被环保节能的紫外发光二极管(UV-LED)取代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本文根据UV-LED发光原理和多波长耦合应用的... 紫外辐照是一种非热杀菌技术,汞蒸气紫外灯是现阶段用于食品卫生处理的主要设备,但受某些因素影响,汞灯的生产使用将逐渐变少,被环保节能的紫外发光二极管(UV-LED)取代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本文根据UV-LED发光原理和多波长耦合应用的特点,综述了对微生物灭活的机理、探究了影响灭活效果的因素(波长、紫外剂量和物料特性)、处理食品的灭菌效果以及对部分食品品质的影响,为UV-LED在食品领域的杀菌处理工艺和设备参数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发光二极管(uv-LED) 微生物灭活 食品行业 非热杀菌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N/AgNPs/UV531复合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防护性能分析
7
作者 张海霞 贾琳 闫晓静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9-14,共6页
为制备具有防电磁辐射、防紫外线功能的纳米纤维膜,文章在聚丙烯腈(PAN)溶液中加入纳米银颗粒(AgNPs)和紫外线吸收剂UV531,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纯PAN和PAN/AgNPs、PAN/AgNPs/UV531复合纳米纤维膜,测试分析纳米纤维膜的微观形貌、红外... 为制备具有防电磁辐射、防紫外线功能的纳米纤维膜,文章在聚丙烯腈(PAN)溶液中加入纳米银颗粒(AgNPs)和紫外线吸收剂UV531,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纯PAN和PAN/AgNPs、PAN/AgNPs/UV531复合纳米纤维膜,测试分析纳米纤维膜的微观形貌、红外光谱、防电磁辐射性能、紫外线防护性能和紫外线吸收性能。结果表明:AgNPs和UV531的加入没有改变PAN的大分子结构;将质量分数分别为1.2%、0.5%的AgNPs和UV531加入纯PAN溶液中,制备得到的PAN/AgNPs/UV531复合纳米纤维膜,纤维直径较小且分布较均匀,防电磁辐射功能和紫外线防护功能优良,可用于开发防电磁辐射/防紫外线纳米纺织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腈(PAN) 纳米银颗粒(agNPs) 紫外线吸收剂uv531 防电磁辐射 防紫外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马来酸酐苯乙烯交替共聚物的耐候聚丙烯的制备及机理研究
8
作者 赖金梅 郭照琰 +3 位作者 茹越 戚桂村 蔡传伦 宋志海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共5页
基于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物微球制备系列耐候聚丙烯样品,研究了改性聚丙烯在人工加速紫外老化前后的相对分子质量、力学性能、黄色指数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马来酸酐苯乙烯交替共聚物含量为0.1%时,样品经紫外加速老化后的力学性能保持率很高... 基于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物微球制备系列耐候聚丙烯样品,研究了改性聚丙烯在人工加速紫外老化前后的相对分子质量、力学性能、黄色指数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马来酸酐苯乙烯交替共聚物含量为0.1%时,样品经紫外加速老化后的力学性能保持率很高,与受阻胺光稳定剂改性样品相当;由于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物的尺寸为400 nm左右,均匀分散在树脂基体中,对紫外光能产生强反射;同时其可以吸收紫外光并以低能蓝光的形式辐射,从而减少紫外光对聚丙烯的破坏,所以其可以在含量较低时,提高基体材料的耐候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酸酐苯乙烯交替共聚物 聚丙烯 抗紫外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气凝胶/纤维复合材料的耐紫外老化性能研究
9
作者 康壮苏 范传斌 +8 位作者 施方长 陈焕勇 姚志安 贾帅德 康大伟 闵亮 李佳 孟庆坤 戚继球 《无机盐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53-60,共8页
以正硅酸乙酯作为硅源,三甲基氯硅烷作为疏水改性剂,玄武岩纤维、玄武岩纤维-高硅氧纤维复合材料、高硅氧纤维作为基体材料,通过溶胶-凝胶法和超临界干燥技术制备出3种SiO_(2)气凝胶复合材料,探究紫外环境下气凝胶复合材料微观结构与性... 以正硅酸乙酯作为硅源,三甲基氯硅烷作为疏水改性剂,玄武岩纤维、玄武岩纤维-高硅氧纤维复合材料、高硅氧纤维作为基体材料,通过溶胶-凝胶法和超临界干燥技术制备出3种SiO_(2)气凝胶复合材料,探究紫外环境下气凝胶复合材料微观结构与性能变化。结果表明紫外老化测试前,纤维作为复合材料的骨架被气凝胶紧密包裹,两者之间形成紧密结合。老化测试后玄武岩纤维/气凝胶复合材料、玄武岩纤维-高硅氧纤维/气凝胶复合材料及高硅氧纤维/气凝胶复合材料表面均出现了微坑状结构,少量纤维从气凝胶中脱离,气凝胶结构也开始变得松散,力学性能分别降低了9.8%、11.9%、9.1%,热导率则上升了8.3%、8.5%、5.4%。基于等效辐射量理论建立自然环境下紫外老化寿命的预测方程,以力学性能衰退低于10%作为失效阈值,预测其自然环境下紫外老化寿命分别为10.0、10.8、10.9 a。3种气凝胶复合材料均呈现出桥梁紫外辐射环境下长期稳定服役的潜力,有望应用于桥梁防火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防火 气凝胶复合材料 紫外老化 抗拉强度 隔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乾陵绿釉唐三彩封护材料的耐久性评价及应用场景分析
10
作者 施佩 陈乐 +6 位作者 贾伟明 甄刚 马涛 张鑫 王芬 朱建锋 张彪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2-320,342,共10页
本研究分别以10%(质量分数)的丙烯酸树脂(Paraloid B67、Paraloid B72)、氟碳树脂(FEVE)和有机硅材料(WD-10)对乾陵绿釉唐三彩复仿制品的釉面进行封护,采用色度仪、视频光学接触角测试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红外光谱仪、超景深显微... 本研究分别以10%(质量分数)的丙烯酸树脂(Paraloid B67、Paraloid B72)、氟碳树脂(FEVE)和有机硅材料(WD-10)对乾陵绿釉唐三彩复仿制品的釉面进行封护,采用色度仪、视频光学接触角测试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红外光谱仪、超景深显微镜对不同封护材料釉面的色差、疏水性、抗紫外老化、耐盐雾老化、耐酸腐蚀等性能进行对比研究,并对其应用场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araloid B67在紫外老化初期表现出良好的色差和疏水性,但随着紫外老化时间的延长,其性能显著降低,且在耐酸腐蚀和耐盐雾老化方面表现一般,适用于气候潮湿环境下的室内釉陶文物封护。Paraloid B72在抗紫外老化性能上与Paraloid B67相近,但其耐酸腐蚀和耐盐雾老化性能最优,适用于复杂环境下的室内釉陶文物封护。FEVE耐酸腐蚀和耐盐雾老化方面表现不佳,但在紫外老化前后的色差和疏水性变化幅度最小,抗紫外老化性能最优,适用于气候环境较为稳定地区的户外釉陶文物封护。WD-10在复仿制品的釉面难以成膜,不适用于釉陶文物封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陵绿釉唐三彩 封护 丙烯酸树脂 有机硅材料 氟碳树脂 抗紫外老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及热氧老化对聚氨酯混凝土黏弹性影响研究
11
作者 元强 向功坤 +3 位作者 李海洋 郑新国 谭社会 谢宗霖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075-3085,共11页
聚氨酯混凝土因其高温下优异的弹韧性已成为解决纵连轨道结构高温涨板难题的理想材料之一。鉴于其在使用中受环境影响发生老化这一不可避免的现象,聚氨酯混凝土的黏弹性受材料老化的影响规律值得探究。采用紫外烘箱及电热恒温通风烘箱... 聚氨酯混凝土因其高温下优异的弹韧性已成为解决纵连轨道结构高温涨板难题的理想材料之一。鉴于其在使用中受环境影响发生老化这一不可避免的现象,聚氨酯混凝土的黏弹性受材料老化的影响规律值得探究。采用紫外烘箱及电热恒温通风烘箱对聚氨酯混凝土进行加速紫外老化及加速热氧老化处理,并设定老化15、30及60 d的试验制度,模拟2、4及8 a的自然老化时间。研究聚氨酯混凝土抗压强度、储存模量及损耗因子等静动态力学性能随老化时间的变化规律,并以傅里叶红外光谱表征聚氨酯材料老化前后的分子结构变化。结果表明,2种老化条件下均发生了交联反应及断链反应,且二者存在竞争机制。在老化初期(15 d内),异氰酸酯与羟基继续反应使得聚氨酯交联密度增大,导致聚氨酯混凝土抗压强度增大,阻尼性能降低;而随着老化进行到后期(30~60 d),聚氨酯主链断链成为主导因素,聚氨酯混凝土抗压强度减小,阻尼性能减小。同时,老化使得材料在低频及高频下的损耗因子峰值降低而玻璃化转变温度升高。此外,紫外老化较热氧老化对聚氨酯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及黏弹性影响更为突出。聚氨酯混凝土在等效8 a老化后的抗压强度仍高于初始值,且损耗因子仅降低了15.34%~17.67%,应用于纵连式无砟轨道结构中显示出优异的耐高温和抗紫外线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砟轨道 聚氨酯混凝土 黏弹性 紫外老化 热氧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地区近地面紫外辐射UV-B强度对小麦生长及产量影响的评估 被引量:19
12
作者 王传海 郑有飞 +2 位作者 何都良 吴芳芳 代华兵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7-149,共3页
在降低目前南京地区近地面紫外UV-B辐射强度15.3%的条件下,采用室外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小麦的生长及产量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降低目前近地面紫外UV-B辐射强度,小麦的株高、叶面积、叶绿素含量、生物产量及经济产量均显著增加,而叶片... 在降低目前南京地区近地面紫外UV-B辐射强度15.3%的条件下,采用室外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小麦的生长及产量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降低目前近地面紫外UV-B辐射强度,小麦的株高、叶面积、叶绿素含量、生物产量及经济产量均显著增加,而叶片类黄酮含量显著下降。结果还表明,在小麦不同生育期降低目前近地面紫外UV-B辐射强度,小麦的产量增加幅度也有显著差异,表现为拔节—齐穗期>齐穗—成熟期>苗期。说明目前南京地区近地面紫外UV-B辐射强度对小麦生长及产量已构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且小麦拔节—孕穗期是对UV-B辐射的敏感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地区 近地面紫外辐射 uv-B强度 小麦 生长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老化沥青分子构成变化及其与流变性能和化学组成的构效关系 被引量:2
13
作者 席晗 孔令云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2-90,共9页
为研究沥青分子量和分子结构构成在紫外老化作用下的变化及其对流变性能与化学组成的影响,以工程中常用的四种沥青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了凝胶渗透色谱和核磁共振试验,探究了沥青紫外老化前后分子量、分子相对质量分布等分子量指标的变... 为研究沥青分子量和分子结构构成在紫外老化作用下的变化及其对流变性能与化学组成的影响,以工程中常用的四种沥青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了凝胶渗透色谱和核磁共振试验,探究了沥青紫外老化前后分子量、分子相对质量分布等分子量指标的变化以及氢谱图、碳谱图、氢原子含量、分子结构参数等分子结构指标的变化,并在流变性能试验基础上,采用关联分析法对沥青流变性能进行分子构成分析,从分子层面解释紫外老化作用下沥青流变性能的变化机理。结果表明:紫外老化使沥青内部分子发生团聚现象,小分子不断减少并聚集成大分子,分子量分布边界逐渐变窄。由氢原子和分子结构参数的变化情况可知,紫外老化后沥青中芳香环上烷基取代基增加,导致芳香环体积增大、沥青内部分子稳定性增强,宏观层面表现为沥青的流变性能下降。通过沥青流变性能和化学组成确定沥青的宏微观评价指标,并在采用关联法分析后发现,沥青流变性能受芳香环缩合度参数、芳香环周边氢取代率、数均分子量、芳香碳率、烷基和环烷支链、芳香结构的影响最大,且可对其进行机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紫外老化 分子量 分子结构 流变性能 化学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_3/UV降解水中的乙酸和硝基苯 被引量:22
14
作者 童少平 褚有群 +1 位作者 马淳安 刘维屏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66-369,共4页
利用O3/UV和O3/H2O2降解了水中的乙酸,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处理60min后,O3/UV对乙酸的去除率仅比单独臭氧化处理提高了3%,而O3/H2O2在此条件下完全降解乙酸.O3/UV在处理硝基苯过程中却显示较好的氧化降解能力,通过分析表明,硝基苯降... 利用O3/UV和O3/H2O2降解了水中的乙酸,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处理60min后,O3/UV对乙酸的去除率仅比单独臭氧化处理提高了3%,而O3/H2O2在此条件下完全降解乙酸.O3/UV在处理硝基苯过程中却显示较好的氧化降解能力,通过分析表明,硝基苯降解过程中所产生的副产物H2O2对有机物的去除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O3/UV氧化降解能力的提高可能有2方面的原因,紫外光对有机物的活化作用;中间产物H2O2催化臭氧分解产生了高活性的羟基自由基.单独紫外光催化臭氧分解产生羟基自由基的效率极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紫外光 高级氧化技术(AOP) 乙酸 硝基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老化沥青分子组成试验及其宏观作用机理 被引量:1
15
作者 席晗 孔令云 +2 位作者 何瑧 付耀国 李铮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4-382,共9页
为研究紫外老化作用下沥青分子质量和分子结构组成变化及其对宏观性能作用机理,对4种常用沥青分别进行了凝胶渗透色谱和核磁共振试验,研究了分子质量、分子相对质量分布等分子质量组成变化和氢谱图、碳谱图、氢原子含量、分子结构参数... 为研究紫外老化作用下沥青分子质量和分子结构组成变化及其对宏观性能作用机理,对4种常用沥青分别进行了凝胶渗透色谱和核磁共振试验,研究了分子质量、分子相对质量分布等分子质量组成变化和氢谱图、碳谱图、氢原子含量、分子结构参数等分子结构组成变化,并在宏观流变试验基础上,采用关联分析法对沥青流变性能进行了分子组成表征,分析了紫外老化宏观性能的分子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紫外老化使沥青内部分子发生团聚现象,小分子不断减少并聚集成大分子,分子质量分布边界逐渐变窄。由氢原子和分子结构参数变化可知紫外老化后沥青中芳香环上烷基取代基增加,导致芳香环体积增大、稳定性增加,分子主链刚度增大,宏观层面则表现为沥青的弹性性能增加。通过宏观流变试验得出沥青紫外老化前后的相位角、车辙因子、不可恢复柔量和恢复率等流变性能指标,在采用关联法分析后发现缩合度参数、周边氢的取代率、平均分子质量和烷基链支化度对流变性能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老化 基质沥青 分子组成 流变性能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及UV-C处理对冬枣贮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金丽 林强 +3 位作者 李建杰 冯春艳 杨春燕 荣瑞芬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462-466,共5页
采用采前壳聚糖喷施、采后短波紫外线照射处理冬枣并低温贮藏,以提高冬枣抗病性,延长保鲜期。对冬枣果实着色、发病情况和品质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0.5~1kJ/m2 UV-C照射、壳聚糖处理明显促进了果实的着色,降低了发病率和发病指... 采用采前壳聚糖喷施、采后短波紫外线照射处理冬枣并低温贮藏,以提高冬枣抗病性,延长保鲜期。对冬枣果实着色、发病情况和品质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0.5~1kJ/m2 UV-C照射、壳聚糖处理明显促进了果实的着色,降低了发病率和发病指数,推迟发病3~6d;0.5~1kJ/m2 UV-C处理可保持枣果较高的糖、酸和VC含量,品质提高,壳聚糖处理对枣果贮藏品质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短波紫外线 冬枣 贮藏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和NTG复合诱变柠檬酸生产菌种黑曲霉 被引量:8
17
作者 任晓莉 赵林 +1 位作者 杨宝强 赵润柱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53-556,共4页
为了提高柠檬酸的生产水平,利用紫外线(UV)和亚硝基胍(NTG)对柠檬酸生产菌种黑曲霉进行了复合诱变,通过溴甲酚绿选择性平板初筛和摇瓶复筛,获得了一株遗传性能稳定的高产菌株UN-08,产酸率为15.80%.与出发菌株相比,产酸增幅达到26.40%,... 为了提高柠檬酸的生产水平,利用紫外线(UV)和亚硝基胍(NTG)对柠檬酸生产菌种黑曲霉进行了复合诱变,通过溴甲酚绿选择性平板初筛和摇瓶复筛,获得了一株遗传性能稳定的高产菌株UN-08,产酸率为15.80%.与出发菌株相比,产酸增幅达到26.40%,糖酸转化率为98.75%,发酵指数为1.32 kg/(m3·h).此外,通过对高产菌株UN-08的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确定了此菌株生产接种的适宜孢子数量为106~108个/mL,发酵温度应控制在34~36℃内,溶氧应采用分段控制,前期(0~40 h)应控制在0.12 m3/(m3.min)左右、后期(40~96 h)应控制在0.15 m3/(m3·min)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酸 黑曲霉 紫外线 亚硝基胍 诱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C处理对鲜切红心萝卜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18
作者 高梵 龙清红 +2 位作者 韩聪 金鹏 郑永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17,共6页
以红心萝卜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剂量的短波紫外线(ultraviolet-C,UV-C)处理对鲜切红心萝卜的抗氧化系统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鲜切红心萝卜用0、0.25、0.5、1.0、2.0 k J/m2剂量的UV-C处理后于5℃贮藏48 h。结果表明,1.0 k J/m2 UV-C... 以红心萝卜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剂量的短波紫外线(ultraviolet-C,UV-C)处理对鲜切红心萝卜的抗氧化系统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鲜切红心萝卜用0、0.25、0.5、1.0、2.0 k J/m2剂量的UV-C处理后于5℃贮藏48 h。结果表明,1.0 k J/m2 UV-C处理能最有效地诱导鲜切红心萝卜中酚类物质的合成,进而导致其含量增加,并提高了红心萝卜中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能力。UV-C处理能促进鲜切红心萝卜中花青素和黄酮类物质含量的增加、延缓抗坏血酸含量的下降、并提高抗氧化酶活性。这些结果表明,UV-C处理可以诱导酚类物质合成,提高抗氧化酶活性,从而显著提升鲜切红心萝卜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波紫外线 鲜切 红心萝卜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B辐射对植物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9
作者 孙金伟 任斐鹏 +1 位作者 任亮 姚付启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7-111,共5页
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人类活动的加剧引起了一系列的环境变化。其中,由臭氧破坏引起的紫外辐射的增加是目前人们面临的严峻问题。先就目前UV-B(紫外线B波段)辐射增加的现状,以及国内外关于UV-B辐射对植物生理生态的影响研究进行了概述;然... 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人类活动的加剧引起了一系列的环境变化。其中,由臭氧破坏引起的紫外辐射的增加是目前人们面临的严峻问题。先就目前UV-B(紫外线B波段)辐射增加的现状,以及国内外关于UV-B辐射对植物生理生态的影响研究进行了概述;然后,对国内外关于植物对UV-B辐射增加的响应研究进行了总结;最后指出了研究的不足和后续研究的重点方向。研究成果对后续深入研究UV-B辐射对植物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辐射 uv-B辐射 植物生理生态特征 臭氧层 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UV-B辐射对大豆胚轴DNA损伤、修复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4
20
作者 强维亚 汤红官 +2 位作者 侯宗东 安黎哲 王勋陵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852-856,共5页
大气平流层臭氧层减薄引起到达地表的 UV- B辐射增强。为探讨在增强 UV- B辐射下植物细胞 DNA的损伤修复和蛋白质含量的关系 ,利用 3H- Td R掺入法 ,研究了在 8.2 2 k J/(m2 d)和 12 .4 2 k J/(m2 d) U V- B辐射 (相当于兰州地区大气平... 大气平流层臭氧层减薄引起到达地表的 UV- B辐射增强。为探讨在增强 UV- B辐射下植物细胞 DNA的损伤修复和蛋白质含量的关系 ,利用 3H- Td R掺入法 ,研究了在 8.2 2 k J/(m2 d)和 12 .4 2 k J/(m2 d) U V- B辐射 (相当于兰州地区大气平流层臭氧减薄约 12 %和 2 0 % )胁迫下 ,大豆胚轴细胞 DNA合成和非按期合成 (UDS)变化 ,并测定了胚轴蛋白质含量变化 ,结果显示 ,UV- B辐射导致 DNA损伤 ,并诱导了 DNA损伤的修复 ,胚轴细胞 UDS效应增强 ,U DS指数增大。低 UV- B辐射强度下 ,胚轴蛋白质含量增加 ,可能是 U V- B诱导了一些与抗性有关的基因表达 ,导致一些新的与抗性有关的蛋白质合成 ;在高强度 UV- B辐射下 ,U DS指数与低强度辐射下无显著差异 (P=0 .0 5 ) ,但蛋白含量较低强度辐射下显著下降 (P=0 .0 5 ) ,说明高强度 UV- B辐射加重了 DNA损伤 ,而修复并未加强 ,并且高强度辐射抑制基因的正常表达和蛋白质合成。这些蛋白质的合成可能与大豆对 UV- B辐射的抗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紫外线-B 辐射 DNA损伤修复 DNA非按期合成 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