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3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est Study on Corona Onset Voltage of UHV Transmission Lines Based on UV Detection 被引量:3
1
作者 LIU Yun-peng WANG Hui bin +3 位作者 CHEN Wei-jiang WAN Qi-fa YANG Ying-jian TANG Jian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536-2541,共6页
Corona discharge is being detected by UV imaging detection technology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This technology is used in the corona tests of conductor bundles in this paper.In order to further research the ... Corona discharge is being detected by UV imaging detection technology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This technology is used in the corona tests of conductor bundles in this paper.In order to further research the corona characteristic,optimize geometry parameters and diameter of sub-conductor,and increase corona onset voltage of transmission lines,corona tests of three model conductors which are placed inside the outdoor corona cage are conducted.Corona cage could be used to simulate the corona activities on transmission lines under a low voltage and different conditions in an effective and economical way.Photon which was created by UV light as a result of corona discharge on conductors is detected by the UV detection apparatus.The photon number within unit interval,namely photon counting rate is adopted as the parameter of quantifying the intensity of corona discharge.According to the apparent change of photon number,corona onset voltage can be judged.All tests are conducted under almost same atmosphere condition.Using the method,corona onset voltage is acquired.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tests have a good repeatability,in other words,repeating same test twice same result can be aquired.The corona onset voltage can be acquired exactly from the curve of applied voltage vs.photon counting rate.Therefore UV detection apparatus can not only used to find discharge point exactly,but also applied on corona discharge research and live detection for power equipments.The method using in this paper is proved that is a new available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检测 UHV 输电线路 起晕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接枝聚硅氧烷-TiO_(2)复合棉织物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2
2
作者 黄守磊 武凤艳 +2 位作者 田喜强 马阳 孙红梅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2-45,共4页
通过紫外辐射3-(异丁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对棉织物进行接枝聚合改性,然后与钛酸四丁酯共水解,形成Si—O—Ti化学键,通过化学键合的形式引入TiO_(2)层。由于Si元素位于棉织物和二氧化钛之间,阻断TiO_(2)光催化降解棉织物。化学键合Ti... 通过紫外辐射3-(异丁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对棉织物进行接枝聚合改性,然后与钛酸四丁酯共水解,形成Si—O—Ti化学键,通过化学键合的形式引入TiO_(2)层。由于Si元素位于棉织物和二氧化钛之间,阻断TiO_(2)光催化降解棉织物。化学键合TiO_(2)与棉织物的结合强度高,提高了耐久性。TiO_(2)对棉织物的整体结构未造成改变,但棉织物的抗紫外线能力显著提升,禁带宽度变小,光催化自清洁能力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整理 二氧化钛 紫外接枝 棉织物 聚硅氧烷 抗紫外 自清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LED表面消毒辐射场的数学模拟体系的建立及试验验证
3
作者 童张法 姚森 +4 位作者 江怡清 张连峰 申聪敏 刘乃鑫 闫建昌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042-4051,共10页
为了实现紫外发光二极管(Ultraviolet Light-Emitting Diodes,UV-LED)表面消毒器设计的优化、高效、智能化目的,研究建立了UV-LED表面消毒辐射场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试验验证。根据该数学模型,编写了VBA(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s... 为了实现紫外发光二极管(Ultraviolet Light-Emitting Diodes,UV-LED)表面消毒器设计的优化、高效、智能化目的,研究建立了UV-LED表面消毒辐射场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试验验证。根据该数学模型,编写了VBA(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s)程序,对辐射场进行了模拟和分析。结果显示,辐射模型的计算值与实测值接近,试验验证了辐射模型的可行性。试验进行了应用举例,当照射距离与灯间距的比值为0.4时,选择最大发光角90°的UV-LED可使辐射场最优化;当照射距离与灯间距的比值为0.8和1.6时,对应的最优选择分别是45°和30°的UV-LED。数学模型和相关计算方法为优化设计紫外线表面消毒设施提供了模拟、优化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紫外发光二极管(uv-LED) 表面消毒 辐射场 数学模拟 试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光补充UV-A对叶用莴苣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的调控效应 被引量:2
4
作者 田原源 查凌雁 +3 位作者 王座祺 段逸文 魏仕伟 章竞瑾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58,共8页
叶用莴苣特有的苦味来源于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主要包括山莴苣苦素和莴苣苦素等。为探究紫外光对叶用莴苣生长和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的调控作用,以纯红光(180μmol·m^(-2)·s^(-1))为对照,比较了补充UV-A(30μmol·m^(-2)&#... 叶用莴苣特有的苦味来源于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主要包括山莴苣苦素和莴苣苦素等。为探究紫外光对叶用莴苣生长和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的调控作用,以纯红光(180μmol·m^(-2)·s^(-1))为对照,比较了补充UV-A(30μmol·m^(-2)·s^(-1))、UV-B(10μmol·m^(-2)·s^(-1))对7个叶用莴苣品种生长及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红外光添加UV-A补光强度(15、30、45μmol·m^(-2)·s^(-1))及补光时长(0、1、2、3、6、9 d)对叶用莴苣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UV-A处理可显著提高绿罗的地上部鲜质量,显著降低7个叶用莴苣品种的山莴苣苦素和莴苣苦素含量,分别降低了33%~74%和29%~60%。随着UV-A补光强度的增加,叶用莴苣中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含量逐渐降低,且以添加30μmol·m^(-2)·s^(-1)UV-A处理2 d后叶用莴苣中山莴苣苦素含量迅速上升,处理3 d时达到峰值,随后逐渐降低;而莴苣苦素含量在处理2 d后基本保持逐步上升的趋势,处理6~9 d时略有下降。综上所述,红光补充适量的UV-A(30μmol·m^(-2)·s^(-1)、3~6 d),可在不影响生物量的基础上显著降低叶用莴苣中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含量,从而减轻苦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用莴苣 紫外光 uv-A 山莴苣苦素 莴苣苦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发光二极管(UV-LED)技术对食品微生物灭活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金东 张忠杰 +3 位作者 祁智慧 尹君 金毅 唐芳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1-158,共8页
紫外辐照是一种非热杀菌技术,汞蒸气紫外灯是现阶段用于食品卫生处理的主要设备,但受某些因素影响,汞灯的生产使用将逐渐变少,被环保节能的紫外发光二极管(UV-LED)取代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本文根据UV-LED发光原理和多波长耦合应用的... 紫外辐照是一种非热杀菌技术,汞蒸气紫外灯是现阶段用于食品卫生处理的主要设备,但受某些因素影响,汞灯的生产使用将逐渐变少,被环保节能的紫外发光二极管(UV-LED)取代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本文根据UV-LED发光原理和多波长耦合应用的特点,综述了对微生物灭活的机理、探究了影响灭活效果的因素(波长、紫外剂量和物料特性)、处理食品的灭菌效果以及对部分食品品质的影响,为UV-LED在食品领域的杀菌处理工艺和设备参数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发光二极管(uv-LED) 微生物灭活 食品行业 非热杀菌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地区近地面紫外辐射UV-B强度对小麦生长及产量影响的评估 被引量:19
6
作者 王传海 郑有飞 +2 位作者 何都良 吴芳芳 代华兵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7-149,共3页
在降低目前南京地区近地面紫外UV-B辐射强度15.3%的条件下,采用室外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小麦的生长及产量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降低目前近地面紫外UV-B辐射强度,小麦的株高、叶面积、叶绿素含量、生物产量及经济产量均显著增加,而叶片... 在降低目前南京地区近地面紫外UV-B辐射强度15.3%的条件下,采用室外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小麦的生长及产量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降低目前近地面紫外UV-B辐射强度,小麦的株高、叶面积、叶绿素含量、生物产量及经济产量均显著增加,而叶片类黄酮含量显著下降。结果还表明,在小麦不同生育期降低目前近地面紫外UV-B辐射强度,小麦的产量增加幅度也有显著差异,表现为拔节—齐穗期>齐穗—成熟期>苗期。说明目前南京地区近地面紫外UV-B辐射强度对小麦生长及产量已构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且小麦拔节—孕穗期是对UV-B辐射的敏感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地区 近地面紫外辐射 uv-B强度 小麦 生长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_3/UV降解水中的乙酸和硝基苯 被引量:22
7
作者 童少平 褚有群 +1 位作者 马淳安 刘维屏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66-369,共4页
利用O3/UV和O3/H2O2降解了水中的乙酸,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处理60min后,O3/UV对乙酸的去除率仅比单独臭氧化处理提高了3%,而O3/H2O2在此条件下完全降解乙酸.O3/UV在处理硝基苯过程中却显示较好的氧化降解能力,通过分析表明,硝基苯降... 利用O3/UV和O3/H2O2降解了水中的乙酸,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处理60min后,O3/UV对乙酸的去除率仅比单独臭氧化处理提高了3%,而O3/H2O2在此条件下完全降解乙酸.O3/UV在处理硝基苯过程中却显示较好的氧化降解能力,通过分析表明,硝基苯降解过程中所产生的副产物H2O2对有机物的去除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O3/UV氧化降解能力的提高可能有2方面的原因,紫外光对有机物的活化作用;中间产物H2O2催化臭氧分解产生了高活性的羟基自由基.单独紫外光催化臭氧分解产生羟基自由基的效率极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紫外光 高级氧化技术(AOP) 乙酸 硝基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及UV-C处理对冬枣贮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金丽 林强 +3 位作者 李建杰 冯春艳 杨春燕 荣瑞芬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462-466,共5页
采用采前壳聚糖喷施、采后短波紫外线照射处理冬枣并低温贮藏,以提高冬枣抗病性,延长保鲜期。对冬枣果实着色、发病情况和品质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0.5~1kJ/m2 UV-C照射、壳聚糖处理明显促进了果实的着色,降低了发病率和发病指... 采用采前壳聚糖喷施、采后短波紫外线照射处理冬枣并低温贮藏,以提高冬枣抗病性,延长保鲜期。对冬枣果实着色、发病情况和品质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0.5~1kJ/m2 UV-C照射、壳聚糖处理明显促进了果实的着色,降低了发病率和发病指数,推迟发病3~6d;0.5~1kJ/m2 UV-C处理可保持枣果较高的糖、酸和VC含量,品质提高,壳聚糖处理对枣果贮藏品质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短波紫外线 冬枣 贮藏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和NTG复合诱变柠檬酸生产菌种黑曲霉 被引量:8
9
作者 任晓莉 赵林 +1 位作者 杨宝强 赵润柱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53-556,共4页
为了提高柠檬酸的生产水平,利用紫外线(UV)和亚硝基胍(NTG)对柠檬酸生产菌种黑曲霉进行了复合诱变,通过溴甲酚绿选择性平板初筛和摇瓶复筛,获得了一株遗传性能稳定的高产菌株UN-08,产酸率为15.80%.与出发菌株相比,产酸增幅达到26.40%,... 为了提高柠檬酸的生产水平,利用紫外线(UV)和亚硝基胍(NTG)对柠檬酸生产菌种黑曲霉进行了复合诱变,通过溴甲酚绿选择性平板初筛和摇瓶复筛,获得了一株遗传性能稳定的高产菌株UN-08,产酸率为15.80%.与出发菌株相比,产酸增幅达到26.40%,糖酸转化率为98.75%,发酵指数为1.32 kg/(m3·h).此外,通过对高产菌株UN-08的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确定了此菌株生产接种的适宜孢子数量为106~108个/mL,发酵温度应控制在34~36℃内,溶氧应采用分段控制,前期(0~40 h)应控制在0.12 m3/(m3.min)左右、后期(40~96 h)应控制在0.15 m3/(m3·min)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酸 黑曲霉 紫外线 亚硝基胍 诱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C处理对鲜切红心萝卜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10
作者 高梵 龙清红 +2 位作者 韩聪 金鹏 郑永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17,共6页
以红心萝卜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剂量的短波紫外线(ultraviolet-C,UV-C)处理对鲜切红心萝卜的抗氧化系统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鲜切红心萝卜用0、0.25、0.5、1.0、2.0 k J/m2剂量的UV-C处理后于5℃贮藏48 h。结果表明,1.0 k J/m2 UV-C... 以红心萝卜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剂量的短波紫外线(ultraviolet-C,UV-C)处理对鲜切红心萝卜的抗氧化系统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鲜切红心萝卜用0、0.25、0.5、1.0、2.0 k J/m2剂量的UV-C处理后于5℃贮藏48 h。结果表明,1.0 k J/m2 UV-C处理能最有效地诱导鲜切红心萝卜中酚类物质的合成,进而导致其含量增加,并提高了红心萝卜中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能力。UV-C处理能促进鲜切红心萝卜中花青素和黄酮类物质含量的增加、延缓抗坏血酸含量的下降、并提高抗氧化酶活性。这些结果表明,UV-C处理可以诱导酚类物质合成,提高抗氧化酶活性,从而显著提升鲜切红心萝卜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波紫外线 鲜切 红心萝卜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B辐射对植物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1
作者 孙金伟 任斐鹏 +1 位作者 任亮 姚付启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7-111,共5页
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人类活动的加剧引起了一系列的环境变化。其中,由臭氧破坏引起的紫外辐射的增加是目前人们面临的严峻问题。先就目前UV-B(紫外线B波段)辐射增加的现状,以及国内外关于UV-B辐射对植物生理生态的影响研究进行了概述;然... 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人类活动的加剧引起了一系列的环境变化。其中,由臭氧破坏引起的紫外辐射的增加是目前人们面临的严峻问题。先就目前UV-B(紫外线B波段)辐射增加的现状,以及国内外关于UV-B辐射对植物生理生态的影响研究进行了概述;然后,对国内外关于植物对UV-B辐射增加的响应研究进行了总结;最后指出了研究的不足和后续研究的重点方向。研究成果对后续深入研究UV-B辐射对植物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辐射 uv-B辐射 植物生理生态特征 臭氧层 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UV-B辐射对大豆胚轴DNA损伤、修复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4
12
作者 强维亚 汤红官 +2 位作者 侯宗东 安黎哲 王勋陵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852-856,共5页
大气平流层臭氧层减薄引起到达地表的 UV- B辐射增强。为探讨在增强 UV- B辐射下植物细胞 DNA的损伤修复和蛋白质含量的关系 ,利用 3H- Td R掺入法 ,研究了在 8.2 2 k J/(m2 d)和 12 .4 2 k J/(m2 d) U V- B辐射 (相当于兰州地区大气平... 大气平流层臭氧层减薄引起到达地表的 UV- B辐射增强。为探讨在增强 UV- B辐射下植物细胞 DNA的损伤修复和蛋白质含量的关系 ,利用 3H- Td R掺入法 ,研究了在 8.2 2 k J/(m2 d)和 12 .4 2 k J/(m2 d) U V- B辐射 (相当于兰州地区大气平流层臭氧减薄约 12 %和 2 0 % )胁迫下 ,大豆胚轴细胞 DNA合成和非按期合成 (UDS)变化 ,并测定了胚轴蛋白质含量变化 ,结果显示 ,UV- B辐射导致 DNA损伤 ,并诱导了 DNA损伤的修复 ,胚轴细胞 UDS效应增强 ,U DS指数增大。低 UV- B辐射强度下 ,胚轴蛋白质含量增加 ,可能是 U V- B诱导了一些与抗性有关的基因表达 ,导致一些新的与抗性有关的蛋白质合成 ;在高强度 UV- B辐射下 ,U DS指数与低强度辐射下无显著差异 (P=0 .0 5 ) ,但蛋白含量较低强度辐射下显著下降 (P=0 .0 5 ) ,说明高强度 UV- B辐射加重了 DNA损伤 ,而修复并未加强 ,并且高强度辐射抑制基因的正常表达和蛋白质合成。这些蛋白质的合成可能与大豆对 UV- B辐射的抗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紫外线-B 辐射 DNA损伤修复 DNA非按期合成 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B对不同发育时期离体蓝莓主要果实品质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13
作者 杨乐 杨俊枫 +3 位作者 侯智霞 宫中志 王冲 史文君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477-2482,共6页
该研究以幼果期、白果期、转色期的离体‘北陆’蓝莓果实为试材,设置0(CK)、5、10、15min紫外光辐照处理,24h后取样分析蓝莓果实中可溶性糖、总酚、类黄酮和花青苷含量,以及苯丙氨酸裂解酶(PAL)和查尔酮异构酶(CHI)活性的变化,探究UV-B... 该研究以幼果期、白果期、转色期的离体‘北陆’蓝莓果实为试材,设置0(CK)、5、10、15min紫外光辐照处理,24h后取样分析蓝莓果实中可溶性糖、总酚、类黄酮和花青苷含量,以及苯丙氨酸裂解酶(PAL)和查尔酮异构酶(CHI)活性的变化,探究UV-B紫外照射处理对不同发育时期蓝莓主要果实品质及相关酶活的影响。结果显示:(1)对于幼果期蓝莓,5min UV-B处理可显著增加果实内可溶性糖含量;10min UV-B处理果实PAL活性增加效果最为显著;15min UV-B处理对果实总酚和花青苷积累的促进作用最大,但显著降低了类黄酮含量和CHI活性。(2)对于白果期蓝莓,5min UV-B处理显著增加了果实类黄酮含量和CHI活性,10min处理使果实可溶性糖和总酚含量较对照分别增加25%和18%;15min处理对果实花青苷含量和PAL活性影响作用最大。(3)对于转色期蓝莓,各处理除果实可溶性糖及类黄酮含量降低外,其余物质含量均显著增加。(4)UV-B处理并未改变果实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总酚、类黄酮和花青苷含量及PAL、CHI酶活性的积累规律。(5)蓝莓果内PAL活性与其可溶性糖、总酚和类黄酮的积累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CHI活性仅与其可溶性糖呈极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UV-B辐照处理促进了幼果期和白果期可溶性糖的积累,也能促进不同发育时期蓝莓果实总酚和花青苷及白果期类黄酮的积累,对蓝莓果实主要品质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uv-B辐照 可溶性糖 总酚 类黄酮 PAL活性 CHI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镉(Cd)和增强UV-B辐射复合对大豆生长和生理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强维亚 杨晖 +3 位作者 汤红官 冯虎元 安黎哲 王勋陵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36-238,共3页
研究了大豆的生长、生物量、抗氧化酶活性和吲哚乙酸(IAA)氧化酶活性在Cd^(2+)、UV-B辐射和二者复合胁迫(Cd+UV-B)下的变化。结果表明,Cd^(2+)和UV-B辐射都抑制大豆生长,并显著抑制根的伸长,二者复合后加强了对根伸长的抑制。UV-B辐射... 研究了大豆的生长、生物量、抗氧化酶活性和吲哚乙酸(IAA)氧化酶活性在Cd^(2+)、UV-B辐射和二者复合胁迫(Cd+UV-B)下的变化。结果表明,Cd^(2+)和UV-B辐射都抑制大豆生长,并显著抑制根的伸长,二者复合后加强了对根伸长的抑制。UV-B辐射显著增强了POD、SOD活性,Cd^(2+)对POD活性影响不明显,但却拮抗UV-B对POD活性的诱导。SOD活性在各种胁迫下显著增强。虽然Cd^(2+)对叶片类黄酮含量影响不明显,但对UV-B诱导的类黄酮合成有一定影响。IAA氧化酶活性在复合作用下下降,可能是复合胁迫影响大豆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紫外线-B uv-B Cd 过氧化物酶 POD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IAA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UV-B对矮牵牛花瓣中生理生化物质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晋豫 邱宗波 +1 位作者 王勋陵 岳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637-1642,共6页
比较研究了普通光照(CK)和增强UV-B处理条件下,粉红色矮牵牛(Petunia hybrida)花瓣中花色素苷、辅色素、丙二醛和还原糖的含量以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UV-B照射处理组花瓣中花色素苷、辅色素和还原糖含量均高于对照... 比较研究了普通光照(CK)和增强UV-B处理条件下,粉红色矮牵牛(Petunia hybrida)花瓣中花色素苷、辅色素、丙二醛和还原糖的含量以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UV-B照射处理组花瓣中花色素苷、辅色素和还原糖含量均高于对照(CK),PAL活性增强,叶面积、叶宽和周长均小于对照组,MDA含量则低于对照组.综合分析表明,粉红色矮牵牛承受增强UV-B处理有一个阈值,大致为960.5 kJ?m-2;并且花色素苷和辅色素的作用不同,花色素苷以抗氧化为主,而辅色素以对UV-B的屏蔽作用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B辐射 矮牵牛 花色素苷 辅色素 紫外吸收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UV-B辐射对高山植物歪头菜生长及内源激素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强维亚 蔡龙华 +1 位作者 韩瑜 杨晖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241-2248,共8页
以青藏高原野生豆科牧草歪头菜(Vicia unijuga A.Br.)为材料,模拟甘南夏季晴朗无云天空平流层臭氧衰减9%的UV-B辐射强度(6.4kJ/m2),分析增强UV-B辐射条件下植株内源激素水平和全氮含量随时间变化及其与生长特性的关系。结果显示:(1)来... 以青藏高原野生豆科牧草歪头菜(Vicia unijuga A.Br.)为材料,模拟甘南夏季晴朗无云天空平流层臭氧衰减9%的UV-B辐射强度(6.4kJ/m2),分析增强UV-B辐射条件下植株内源激素水平和全氮含量随时间变化及其与生长特性的关系。结果显示:(1)来自高寒地区野生歪头菜在增强UV-B辐射的最初阶段(10d左右)会产生对紫外胁迫的应激性响应,其内源生长激素吲哚乙酸(IAA)、玉米素(ZT)、赤霉素类(GAs)和6-苄氨基嘌呤(6-BA)含量水平以及全氮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生长指标也相应升高。(2)随着处理时间延长,歪头菜内源生长激素含量开始迅速降低,并于处理后30d时降至最低,处理后40d时全氮含量也显著低于对照;同时,随着生长激素和全氮含量降低,植株生长也受到强烈抑制。(3)在处理后40d时歪头菜内源ABA才被检测到,说明细胞膜伤害发生的时间相对较晚。研究表明,来自高寒环境的植物种歪头菜经历长期自然选择和适应,形成了对强UV-B辐射的应激响应机制,使辐射伤害延迟,内源激素含量变化与该应激响应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紫外线-B辐射 歪头菜 生长 内源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纸废水生化处理出水UV/TiO_2深度处理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周敬红 章志萍 王双飞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53-357,共5页
采用GC—MS和紫外—可见光分析技术研究了造纸废水生化处理出水的特点,考察了UV/TiO2法对该废水深度处理的效果。结果表明,造纸生化处理出水中有机组分复杂,以酯类、酚类、酮类、芳香族化合物和直链烷烃有机物等为主,含有烯键、羰基、... 采用GC—MS和紫外—可见光分析技术研究了造纸废水生化处理出水的特点,考察了UV/TiO2法对该废水深度处理的效果。结果表明,造纸生化处理出水中有机组分复杂,以酯类、酚类、酮类、芳香族化合物和直链烷烃有机物等为主,含有烯键、羰基、羧基、酰胺基和-Cl等生色基团和助色基团,这些基团的相互作用使造纸生化处理出水的色度较高。UV/TiO2法处理造纸生化出水时,采用工艺参数为:pH7~9,TiO2用量2 g/L,紫外光强度300 W,反应时间为90 min,色度的脱除可达96%,化学需氧量(CODcr)去除率也能达到75.9%,UV254降至0.14,达到了深度处理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化处理出水 紫外吸收光谱 GC-MS分析 uv/TIO2 深度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在UV-B诱导的玉米幼苗叶片乙烯合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弋博 冯虎元 +3 位作者 曲颖 程佳强 王勋陵 安黎哲 《草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3期70-74,共5页
研究了NO在UV-B诱导的玉米幼苗叶片乙烯合成中的作用。和对照相比,UV-B促进NO和乙烯的产生。UV-B诱导的乙烯的产生不仅能被乙烯合成抑制剂AVG和AOA所抑制,而且能被氮合酶的抑制剂LNNA以及NO的清除剂PTIO所抑制,但并不被硝酸还原酶的抑制... 研究了NO在UV-B诱导的玉米幼苗叶片乙烯合成中的作用。和对照相比,UV-B促进NO和乙烯的产生。UV-B诱导的乙烯的产生不仅能被乙烯合成抑制剂AVG和AOA所抑制,而且能被氮合酶的抑制剂LNNA以及NO的清除剂PTIO所抑制,但并不被硝酸还原酶的抑制剂NaN3所抑制。这种抑制作用可以被外源NO的供体SNP所逆转。结果表明,在UV-B诱导的玉米幼苗叶片乙烯的生物合成过程中,NO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这也暗示着在植物感知UV-B胁迫信号时,NO是一个潜在的信号分子。这些NO产生于氮合酶系统,而不是硝酸还原酶的副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 uv—B辐射 乙烯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针菇UV诱变育种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解生权 全艳玲 王菲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43-144,共2页
目前金针菇栽培所用母种长势相对较弱,培养时间较长。文中采用市售金针菇驯化后的菌种,用紫外光照射方法对所得的金针菇菌丝体进行诱变试验,通过菌种选育可以确定,紫外照射60min获得了比原菌丝体生长能力旺盛的菌种,诱变菌种的斜面培养... 目前金针菇栽培所用母种长势相对较弱,培养时间较长。文中采用市售金针菇驯化后的菌种,用紫外光照射方法对所得的金针菇菌丝体进行诱变试验,通过菌种选育可以确定,紫外照射60min获得了比原菌丝体生长能力旺盛的菌种,诱变菌种的斜面培养时间为7d~9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 紫外线诱变 菌种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C照射与壳聚糖涂膜对鲜切淮山的保鲜效果 被引量:23
20
作者 刘容 崔媛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89-295,共7页
对不同贮藏时间的鲜切淮山,采用3.0 kJ/m^2剂量的短波紫外线(short-wave ultraviolet,UV-C)照射和质量浓度10 g/L壳聚糖涂膜处理,研究两种处理方法及二者协同作用对鲜切淮山生理指标的影响,探讨其保鲜效果及保鲜机理。结果表明,与对照... 对不同贮藏时间的鲜切淮山,采用3.0 kJ/m^2剂量的短波紫外线(short-wave ultraviolet,UV-C)照射和质量浓度10 g/L壳聚糖涂膜处理,研究两种处理方法及二者协同作用对鲜切淮山生理指标的影响,探讨其保鲜效果及保鲜机理。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UV-C处理鲜切淮山能够促进酚类物质和类黄酮类物质积累,增强抗氧化能力,抑制氧化损伤。壳聚糖涂膜鲜切淮山,主要通过抑制呼吸作用、降低细胞膜透性、降低细胞膜脂质过氧化而延长保鲜时间。当鲜切淮山贮藏达到12 d时,与对照组相比较,UV-C照射处理、壳聚糖涂膜、二者共同处理使呼吸强度分别降低15.7%、21.3%和23.6%,使菌落总数分别降低24.6%、18.5%和30.8%,使总酚含量分别增加13.3%、16.7%和22.2%,使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率分别提高17.5%、9.6%和20.2%。由此可知,3.0 kJ/m^2剂量的UV-C照射与质量浓度10 g/L壳聚糖涂膜对鲜切淮山均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二者协同处理的保鲜效果更好,本研究可为鲜切果蔬的保鲜与贮藏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切淮山 壳聚糖 短波紫外线照射 保鲜 贮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