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8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NTROPY MEASUREMENT OF INTERVAL GREY SEQUENCE AND ITS APPLICATION
1
作者 廖锐全 刘德基 +1 位作者 鲁艳峰 肖新平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2012年第2期131-135,共5页
The uncertainty measurement method for grey information theory and the metric formula are established, and its application in decision-making is researched. The entropy measurement of grey sequence based on the limite... The uncertainty measurement method for grey information theory and the metric formula are established, and its application in decision-making is researched. The entropy measurement of grey sequence based on the limited interval grey number sequence is different from the Shannon probability entropy. The measurement formula of grey number and its properties are studied, such as the invariance, the applicable conditions, and the grey entropy of union and intersection of two grey numbers, and so on. Finally, the algorithm for interval grey sequence and an example are given to show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ey system entropy measurment interval grey number greyness degre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顶山东部矿区煤系气资源量估算及有利开发层段预测
2
作者 李延河 倪小明 +1 位作者 王保玉 赵锦程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7-155,共9页
近年的勘探开发实践已经证实平顶山矿区煤系气资源潜力巨大,但煤系气富集规律不清、有利区分布不明的问题制约了平顶山矿区煤系气勘探开发的快速推进。以平顶山东部矿区为例,从煤系气赋存地质条件、煤储层物性特征出发,剖析煤系气富集特... 近年的勘探开发实践已经证实平顶山矿区煤系气资源潜力巨大,但煤系气富集规律不清、有利区分布不明的问题制约了平顶山矿区煤系气勘探开发的快速推进。以平顶山东部矿区为例,从煤系气赋存地质条件、煤储层物性特征出发,剖析煤系气富集特征,提出有利层段优选模型。结果表明:二1煤层和四2煤层的平均实测含气量分别为12.36和9.77 m^(3)/t,平均含气量梯度分别为2.56和1.60 m^(3)/(t·hm);二煤段、三煤段和四煤段的平均实测全烃值分别为0.39%、1.04%和0.85%,含煤岩系的含气量随全烃值的增加呈线性增大;平顶山东部矿区的煤系气总资源量为214.20×10^(8) m^(3),资源丰度为2.15×10^(8) m^(3)/km^(2);在区域分布上,首山一矿煤系气的总资源量最高,平煤八矿和十三矿中等,平煤十矿较低;垂向上,二煤段煤系气总资源量最高,四煤段次之,三煤段最小;研究区的有利指数为0.005~0.475,平均为0.172,煤系气开发有利层段3个,较有利层段5个,不利层段4个;区域上的优先开发顺序依次为首山一矿、平煤十矿、平煤十三矿和平煤八矿,垂向上的优先开发层段依次为二煤段、四煤段和三煤段。研究成果可为平顶山东部矿区煤系气有利开发层段的优选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气 含气量 资源量 有利层段 平顶山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空间度量推导引力效应下的时间变化
3
作者 曾聪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5年第7期5-8,共4页
时间,对于我们人类的生活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它赋予人类掌握生活和工作节奏的能力,同时也让人类能够具有追寻先祖文明的依据,拥有展望未来文明的计划。该文假设只在引力作用下,忽略空气阻力,同时抛开相对论中速度对时间的影响... 时间,对于我们人类的生活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它赋予人类掌握生活和工作节奏的能力,同时也让人类能够具有追寻先祖文明的依据,拥有展望未来文明的计划。该文假设只在引力作用下,忽略空气阻力,同时抛开相对论中速度对时间的影响,利用空间度量一致性建立2个不同时空的微分方程,推导出星球引力对时间的影响公式,以地球为参考对象,时钟采用国际标准铯原子时钟计时,理论计算出地球引力每100亿年相对于无引力空间慢1.031663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度量 时间 引力 时间间隔 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区间施工对邻近地下通道的影响分析
4
作者 李兵 刘力 《山西建筑》 2025年第6期117-121,共5页
地铁区间施工常见的工法有明挖法、暗挖法及盾构法,区间施工常面临对周围既有建(构)筑物的影响,因此,研究采取适当的施工工艺及施工控制措施以减少既有建(构)物的变形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管庄站—永顺站区间明挖段及... 地铁区间施工常见的工法有明挖法、暗挖法及盾构法,区间施工常面临对周围既有建(构)筑物的影响,因此,研究采取适当的施工工艺及施工控制措施以减少既有建(构)物的变形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管庄站—永顺站区间明挖段及暗挖段施工项目,采用MIDAS GTS NX软件模拟区间施工步序,分析了由于区间施工导致的过街通道变形的规律。结果表明:区间明挖段及暗挖段施工均会对地下通道结构变形产生影响,其中最大沉降3.3 mm,发生在地下通道顶板行车方向跨中位置;明挖段基坑开挖和暗挖段初支施工,均会破坏原状土层的稳定性,引起周围土体应力应变的重分布,因此地下通道沉降在这两个工况变化较大;根据过街通道变形情况采取合理的施工工艺和针对性的变形控制措施,将通道变形控制在允许范围内,研究成果可以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间施工 通道变形 变形控制措施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落区间地铁隧道施工地表沉降特征与控制技术研究
5
作者 户国帅 《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 2025年第2期71-75,共5页
为解决叠落区间隧道施工中的地层变形控制难题,以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平谷线)定福庄—管庄站四导洞叠落地铁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监测的方法,分析了叠落区间隧道施工对地下管线和地表沉降的影响,提出了地层变形综合控制措施,开展了... 为解决叠落区间隧道施工中的地层变形控制难题,以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平谷线)定福庄—管庄站四导洞叠落地铁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监测的方法,分析了叠落区间隧道施工对地下管线和地表沉降的影响,提出了地层变形综合控制措施,开展了现场试验,并验证了控制措施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叠落区间施工引起的管线沉降和地表沉降经历了剧烈沉降阶段、缓慢沉降阶段和沉降稳定阶段;提出的“优化施工方法+背后回填注浆+径向注浆”的地层变形综合控制措施有效降低了地下管线和地表的沉降。采用地层变形综合控制措施实施后,注浆加固体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满足要求,地下管线和地表沉降值均在规范允许范围内,地层变形综合控制措施合理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落区间 地铁隧道 现场监测 地表沉降 加固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油井场智能测控系统提效技术研究与应用
6
作者 郭子悦 《石油石化节能与计量》 2025年第1期21-25,共5页
为提高采油厂某作业区抽油机井机采系统效率,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文中对国内外机采系统现状进行了研究,发现机采系统主要面临供液不足泵抽空和电动机存在多余功耗两个问题。为此设计应用了具有采集电参量数据、计算悬点载荷、控制抽油机... 为提高采油厂某作业区抽油机井机采系统效率,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文中对国内外机采系统现状进行了研究,发现机采系统主要面临供液不足泵抽空和电动机存在多余功耗两个问题。为此设计应用了具有采集电参量数据、计算悬点载荷、控制抽油机等重要功能的采油井场智能测控系统,提出融合电参数和悬点载荷的油井间抽灰色控制模型,完成了系统核心智能测控单元的硬件设计和软件流程。该系统在11口油井进行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能实现对悬点载荷的在线准确软测量,稳定性好,工程实用性强,满足油田现场的生产要求;可实现油井间歇抽油的自动控制,动态优化油井间抽参数,使油液抽汲过程与井筒渗流规律优化匹配;机采系统效率平均提升了2.73个百分点,日节电951.5 kWh,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采系统效率 智能测控系统 悬点载荷 软测量 间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racterizing neural activities evoked by manual acupuncture through spiking irregularity measures
7
作者 薛明 王江 +3 位作者 邓斌 魏熙乐 于海涛 陈颖源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9期662-670,共9页
The neural system characterizes information in external stimulations by different spiking patterns. In order to examine how neural spiking patterns are related to acupuncture manipulations, experiments are designed in... The neural system characterizes information in external stimulations by different spiking patterns. In order to examine how neural spiking patterns are related to acupuncture manipulations, experiments are designed in such a way that different types of manual acupuncture (MA) manipulations are taken at the 'Zusanli' point of experimental rats, and the induced electrical signals in the spinal dorsal root ganglion are detected and recorded. The interspike interval (ISI) statistical histogram is fitted by the gamma distribution, which has two parameters: one is the time-dependent firing rate and the other is a shape parameter characterizing the spiking irregularities. The shape parameter is the measure of spiking irregularities and can be used to identify the type of MA manipulations.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is mostly used to measure the spike time irregularity, but it overestimates the irregularity in the case of pronounced firing rate changes. However, experiments show that each acupuncture manipulation will lead to changes in the firing rate. So we combine four relatively rate- independent measures to study the irregularity of spike trains evoked by different types of MA manipulations.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MA manipulations possess unique spiking statistics and characteristics and can be distinguished according to the spiking irregularity measures. These studies have offered new insights into the coding processes and information transfer of acupun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PUNCTURE interspike interval gamma distribution spiking irregularity meas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高铁边坡位移预测不确定性度量与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邓志兴 谢康 +3 位作者 李泰灃 苏谦 韩征 肖宪普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7,共12页
为解决不确定性问题对高铁边坡位移预测精度的影响,引入区间预测理论量化位移预测中的不确定性问题,并建立Bootstrap-GRU-BP混合区间预测模型(BGB模型)。该模型首先采用基于Bootstrap的门控循环单元(Gated Recurrent Unit,GRU)算法度量... 为解决不确定性问题对高铁边坡位移预测精度的影响,引入区间预测理论量化位移预测中的不确定性问题,并建立Bootstrap-GRU-BP混合区间预测模型(BGB模型)。该模型首先采用基于Bootstrap的门控循环单元(Gated Recurrent Unit,GRU)算法度量位移预测均值和认知误差的方差,再采用BP算法度量随机误差的方差,然后将位移预测均值、认知误差和随机误差的方差3者结合在一起,量化出一定置信水平下的预测区间。最后,基于杭绍台高铁沿线边坡的监测数据,探讨BGB模型认知不确定性的响应特征,并通过对比多种区间预测模型来验证BGB模型的优越性。结果表明:BGB模型不仅能构造清晰可靠的预测区间,还能提供高精度的点预测结果;改变模型输入特征和预测算法会导致认知不确定性的改变,而BGB模型所构造的预测区间能正确地响应不确定性的变化;对比以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和支持向量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为核心的区间预测模型,BGB模型的区间预测和点预测性均能更优。研究成果可为高铁边坡位移发展提供可靠的预测结果,进而为高铁边坡可靠度分析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位移预测 不确定性度量 区间预测 机器学习 Bootstrap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PGA的高分辨率电容检测系统设计 被引量:1
9
作者 刘铭洋 焦继业 吕昱青 《电子设计工程》 2024年第7期72-77,共6页
针对环境湿度可以改变湿敏电容的容值这一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高分辨率电容检测系统设计方法,对系统方案、数据采集、误差来源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文中使用电容-频率电路将电容的容值变化转化为脉冲信号的持续... 针对环境湿度可以改变湿敏电容的容值这一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高分辨率电容检测系统设计方法,对系统方案、数据采集、误差来源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文中使用电容-频率电路将电容的容值变化转化为脉冲信号的持续时间。利用FPGA设计时间间隔测量电路,使用系统时钟控制的同步计数器保证整个检测电路的量程大小,采用延迟单元设计延迟链以进一步提高测量分辨率。分析了测量误差来源并提出了相应解决办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时间间隔测量电路达到了皮秒量级,可测量的脉冲信号持续时间的精度在2 s之内,可以测量皮法量级的电容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检测 FPGA 时间间隔测量 延迟链内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南亚地区某碾压混凝土坝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周人飞 刘勋楠 刘玉 《广东水利水电》 2024年第1期51-56,共6页
混凝土裂缝是影响水工结构强度和耐久性的主要因素之一,东南亚地区全年高温多雨,月均最大温差较小(8.6℃),年均温差大(20.2℃),混凝土温度容易控制,但裂缝问题时有发生。依托东南亚地区某碾压混凝土坝,采用有限元研究施工期温度应力的... 混凝土裂缝是影响水工结构强度和耐久性的主要因素之一,东南亚地区全年高温多雨,月均最大温差较小(8.6℃),年均温差大(20.2℃),混凝土温度容易控制,但裂缝问题时有发生。依托东南亚地区某碾压混凝土坝,采用有限元研究施工期温度应力的变化规律,分析混凝土开裂的敏感因素,并就其温控防裂措施开展详细研究。结果表明,浇筑长间歇及寒潮侵袭显著影响混凝土温度应力的变化,老混凝土的强约束作用及新老混凝土的温差影响叠加寒潮应力,导致混凝土应力超标出现温度裂缝。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降低新浇混凝土温度应力的温控措施,为东南亚地区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碾压混凝土坝 长间歇 寒潮 非均匀地基 裂缝 温控防裂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化学中的不确定度及其降低策略探讨
11
作者 张东东 漆红兰 张成孝 《大学化学》 2024年第12期361-368,共8页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制定的测量不确定度表示指南中,测量不确定度定义为一个与测量结果相关联、表征可以合理归因于被测值离散度的参数。在国内分析化学和药物分析教材中很少涉及不确定度的定义和定量表述。本文介绍了不确定度的定义...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制定的测量不确定度表示指南中,测量不确定度定义为一个与测量结果相关联、表征可以合理归因于被测值离散度的参数。在国内分析化学和药物分析教材中很少涉及不确定度的定义和定量表述。本文介绍了不确定度的定义和量化表达式,剖析了不确定度的内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降低不确定度的一些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不确定度 误差 置信区间 分析化学 药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间q阶orthopair模糊可能度的多属性决策方法
12
作者 王浩伦 李旭翔 +1 位作者 徐挺俊 冯良清 《工业工程》 2024年第3期54-63,共10页
判定区间q阶orthopair模糊数(IVq-ROFNs)排序关系是解决区间q阶orthopair模糊(IVq-ROF)决策问题的关键环节,而可能度测度是重要工具之一。针对现有得分函数、精确函数和可能度测度无法处理的反直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IVq-ROF可能度的多... 判定区间q阶orthopair模糊数(IVq-ROFNs)排序关系是解决区间q阶orthopair模糊(IVq-ROF)决策问题的关键环节,而可能度测度是重要工具之一。针对现有得分函数、精确函数和可能度测度无法处理的反直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IVq-ROF可能度的多属性决策方法。首先,定义IVq-ROF环境下的可能度测度,并讨论其相关性质;然后,通过解决反直觉问题的例子说明本文所提IVq-ROF可能度测度的可行性和优势性;最后,构建基于IVqROF可能度的多属性决策模型,并由两个算例分析现有可能度在IVq-ROF环境中扩展的适用性,验证本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与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间q阶orthopair模糊数(IVq-ROFNs) 可能度测度 多属性决策 反直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间量测下自适应交互多模型箱粒子滤波机动目标跟踪
13
作者 张俊根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1-597,共7页
针对现有交互多模型箱粒子滤波(Interacting Multiple Model Box Particle Filter,IMMBPF)算法在区间量测目标跟踪过程中模型切换和跟踪精度方面的不足,结合自适应交互多模型算法,提出了一种自适应交互多模型箱粒子滤波(Adaptive IMMBPF... 针对现有交互多模型箱粒子滤波(Interacting Multiple Model Box Particle Filter,IMMBPF)算法在区间量测目标跟踪过程中模型切换和跟踪精度方面的不足,结合自适应交互多模型算法,提出了一种自适应交互多模型箱粒子滤波(Adaptive IMMBPF,AIMMBPF)算法。该算法利用模型似然后验信息构建修正因子,并结合阈值对马尔可夫转移概率矩阵进行自适应修正,使得匹配模型的概率快速增大,并且可以减小非匹配模型的影响,即使在目标运动模型先验信息不足或者不准确情况下,也能对模型转移概率进行自适应更新。对于量测常受到未知分布和偏差的区间误差所影响而呈现区间形式的问题,将箱粒子代替普通粒子,拟合后验概率密度从而进行滤波。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原有算法,该算法在区间量测机动目标跟踪的应用中,拥有更优的模型匹配度和目标跟踪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动目标跟踪 箱粒子滤波 自适应交互多模型 区间量测 转移概率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山融雪对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及处置措施
14
作者 高景明 冯世展 +2 位作者 黄光友 梁斌 李文杰 《力学与实践》 2024年第4期786-795,共10页
为研究高山融雪对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依托新疆上新光隧道工程,基于折减系数法,将高山积雪等效为相应降水,运用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积雪融化对隧道洞口处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总结西部高寒覆雪地区小净距... 为研究高山融雪对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依托新疆上新光隧道工程,基于折减系数法,将高山积雪等效为相应降水,运用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积雪融化对隧道洞口处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总结西部高寒覆雪地区小净距隧道边坡稳定性规律,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处置措施。结果表明:融雪入渗对边坡稳定性产生较大影响,雪水完全入渗后,边坡塑性区贯通,沉降量增大,最终沉降量达116.673 mm。积雪融化后边坡孔隙水压力增大,以边坡顶部和边坡底部最为明显,孔隙水压力最大值可达1.471 MPa;边坡安全系数随雪水入渗深度增加而减小,当雪水入渗深度达300 mm时,安全系数达到临界值1.05;采用抗滑桩对隧道边坡进行加固,能有效提升边坡稳定性,运用截水沟对融雪进行阻断,能有效减少雪水入渗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融雪 浅埋偏压 小净距隧道 边坡稳定性 折减系数法 处置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淤泥质地层基坑开挖卸荷对下卧区间隧道变形扰动分析
15
作者 杨潇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4年第10期120-124,共5页
为获得淤泥质地层中深基坑施工对下卧区间隧道变形扰动的影响,以永嘉广场深基坑斜交上跨区间隧道工程为例,采用实测数据与三维数值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基坑开挖对下卧隧道的变形影响,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合理性。结果表明:淤泥质地层... 为获得淤泥质地层中深基坑施工对下卧区间隧道变形扰动的影响,以永嘉广场深基坑斜交上跨区间隧道工程为例,采用实测数据与三维数值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基坑开挖对下卧隧道的变形影响,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合理性。结果表明:淤泥质地层中基坑底距离下卧隧道约两倍隧道洞径时,对隧道上部地层采用搅拌对加固措施可有效控制隧道隆起变形,隧道最大隆起变形8.8 mm,满足变形保护要求;隧道与基坑平面交叠长度越大,隆起变形越大,隆起变形从交叠中心点向基坑两侧平缓过渡减小;隧道与基坑交叠长度较大时,交叠中心范围存在隆起平缓区域,采用一次卸荷大面积开挖方式不利于控制隧道结构隆起变形;同一隧道截面上最大隆起变形处位于拱肩范处、最大水平变形位于拱腰处,隧道形状呈现为“竖椭圆状”的收敛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泥质地层 基坑 区间隧道 实测数据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动车区间测速系统检定方法
16
作者 管锐 吴亮亮 +1 位作者 胡小华 刘焜 《上海计量测试》 2024年第5期35-37,共3页
通过对区间测速系统的原理、区间距离、区间行驶时间、平均速度的检定方法的研究,提出区间测速系统布置的建议。
关键词 机动车 交通违法 区间测速系统 计量性能 公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度激光脉冲测距技术 被引量:30
17
作者 李密 宋影松 +2 位作者 虞静 李春领 唐丹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469-1473,共5页
激光测距技术是影响机载三维激光雷达性能的重要因素,研制高精度的激光测距系统对提高机载三维激光雷达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开展了激光脉冲静态测距实验研究,对弱光探测和时间间隔测量技术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建立了激光测距实验平台和... 激光测距技术是影响机载三维激光雷达性能的重要因素,研制高精度的激光测距系统对提高机载三维激光雷达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开展了激光脉冲静态测距实验研究,对弱光探测和时间间隔测量技术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建立了激光测距实验平台和测量装置。通过选择合适的光电探测器和高性能的时间测量电路,初步实现了高精度激光脉冲静态测距,激光测距精度优于2.0 cm,平均误差不超过1.5 cm,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实验结果充分证实了弱光探测和时间测量技术的可行性,为开展激光脉冲快速扫描测距积累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脉冲测距 机载三维激光雷达 弱光探测 时间间隔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采样间隔对车辆行驶工况测定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孟良 张富兴 +1 位作者 李宏光 艾国和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16-318,343,共4页
不同的时间和距离采样间隔条件下工况测定精度会不同。作者分别研究几种不同采样间隔下一些行驶工况参数,并推荐了采样间隔。
关键词 车辆 行驶工况 采样间隔 测量设备 测量原理 汽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距离测度的区间数排序 被引量:17
19
作者 李霞 张绍林 +1 位作者 张淼 刘华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1期87-90,共4页
为解决属性取值为区间数的多属性决策问题,本文针对现有区间数距离公式的不足,通过考虑两区间数中任意两点之间的偏差,同时减去两区间数公共部分中任意两点之间的偏差,给出一种新的区间数距离公式,并进一步给出区间数的排序函数,通过该... 为解决属性取值为区间数的多属性决策问题,本文针对现有区间数距离公式的不足,通过考虑两区间数中任意两点之间的偏差,同时减去两区间数公共部分中任意两点之间的偏差,给出一种新的区间数距离公式,并进一步给出区间数的排序函数,通过该排序函数对区间数进行排序。实例证明,该公式有效避免了以往方法的不足,体现出更高的计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间数 距离测度 排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重联条件下地铁列车追踪运行性能衡量 被引量:29
20
作者 荀径 陈明亮 +2 位作者 宁滨 唐涛 董海荣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6-103,共8页
虚拟重联是一种使列车以编队方式在轨道上追踪运行的技术,从而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灵活性和提升线路的通过能力.本文围绕虚拟重联运行仿真和性能衡量,探讨了虚拟重联技术需要的安全制动模型,针对车站瓶颈区域提出了虚拟重联模型和车... 虚拟重联是一种使列车以编队方式在轨道上追踪运行的技术,从而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灵活性和提升线路的通过能力.本文围绕虚拟重联运行仿真和性能衡量,探讨了虚拟重联技术需要的安全制动模型,针对车站瓶颈区域提出了虚拟重联模型和车站追踪改进模型.通过数值计算和计算机仿真建模的方法,对提出的模型进行了仿真验算,结果表明:车站追踪改进模型与相对移动闭塞通过能力相当,虚拟重联模型通过能力最大;系统受到初始延误后,虚拟重联模型的延误恢复能力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重联 相对移动闭塞 列车追踪间隔 性能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