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3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Comparative Study on Hemp(Cannabis sativa)Essential Oil Extraction Using Traditional and Advanced Techniques 被引量:1
1
作者 Saima naz Muhammad Asif Hanif +1 位作者 Tariq Mahmood Ansari Jamal Nasar Al-Sabahi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06-311,共6页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annabis sativa(Hemp)essential constituents obtained by using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SCFE),Steam Distillation(SD)and Hydrodistillation(HD)is presented here.The optimized extraction tempe...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annabis sativa(Hemp)essential constituents obtained by using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SCFE),Steam Distillation(SD)and Hydrodistillation(HD)is presented here.The optimized extraction temperatures were 130,110and 50℃for hydrodistillation,steam distillation and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respectively.The essential oil of C.sativa was analyzed by using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GC-MS).A total of 33,30and 31components have been identified in HD,SD and SCFE respectively.Yield of essential oil using SCFE(0.039%)was more than HD(0.025%)and SD(0.035%)extraction respectively.The main component of sesquiterpenes obtained by hydrodistillation at 130℃with their percentages included caryophyllene(40.58%),trans-α-bergamotene(5.41%),humulene(10.97%),cis-β-farnesene(8.53%)and monoterpenes includedα-pinene(2.13%),d-limonene(6.46%),p-cymol(0.65%)and cineole(2.58%)respectively.The main component of sesquiterpenes obtained by SD steam distillation at110℃including caryophyllene(38.60%)trans-α-bergamotene(4.22%),humulene(10.26%),cis-β-farnesene(6.67%)and monoterpenes includedα-pinene(3.21%),d-limonene(7.07%),p-cymol(2.59%)and cineole(3.88%)whereas the more percentages of major components were obtained by SCFE at 50℃included caryophyllene(44.31%),trans-α-bergamotene(6.79%),humulene(11.97%)cis-β-farnesene(9.71%)and monoterpenes includedα-pinene(0.45%),d-limonene(2.13%)p-cymol(0.19%)and cineole(1.38%)respectively.We found yield/efficiency,chemical composition,quality of the essential oils by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superior in terms of modern,green,saving energy and a rapid approach as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techniqu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nnabis sativa Essential oil HYDRODISTILLATION Steam distillation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Temperature pressure YIEL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Mathematical Model for Juice Extraction from Chopped Sweet Sorghum
2
作者 Sun Xiao-zheng Yamana Nobuki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7年第2期81-88,共8页
Juice extraction from chopped sweet sorghum is an example of flow through porous media. Darcy’s law is often used to express this type of phenomenon. However, using Darcy’s law to construct a mathematical model to p... Juice extraction from chopped sweet sorghum is an example of flow through porous media. Darcy’s law is often used to express this type of phenomenon. However, using Darcy’s law to construct a mathematical model to predict juice extraction from chopped sweet sorghum is difficult, because the volume of the porous media changes during the pressing operations. A mathematical model was developed from fundamental analysis to predict the juice extraction ratio of chopped sweet sorghum, an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verify the model. An experimental piston-cylinder assembly was developed to conduct the validation experiments. The parameters in the developed model were estimated by using non-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from the experimental data. Plots of the mathematical model agreed well with experimental data. R^2(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 values for all the regressions studied were higher than 0.99.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juice extraction ratio of chopped sweet sorghum approached an asymptote with a maximum value that depended on the physical form of the sample. The model could help in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cs of juice extraction from chopped sweet sorgh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uice extraction property mathematical model pressure use efficiency sweet sorghu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刀具冲击破煤能量演化及关键参数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勇 张志康 +2 位作者 魏建平 徐向宇 郜英俊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65-974,共10页
为解决硬煤层卸压范围小、增透效果差等难题,基于水动力柔性刀具破煤卸压增透技术,在末端刀齿动能恒定时,优选末端刀齿质量与冲击速度组合,提高能量利用率和破煤效率。为此,开展了柔性刀具冲击破煤试验,分析了不同末端刀齿质量和冲击速... 为解决硬煤层卸压范围小、增透效果差等难题,基于水动力柔性刀具破煤卸压增透技术,在末端刀齿动能恒定时,优选末端刀齿质量与冲击速度组合,提高能量利用率和破煤效率。为此,开展了柔性刀具冲击破煤试验,分析了不同末端刀齿质量和冲击速度条件下煤体破碎质量和平均破碎深度;采用颗粒流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柔性刀具末端刀齿冲击破煤模型,分析了破煤过程中煤体能量和裂隙演化规律,揭示了末端刀齿质量、冲击速度对柔性刀具冲击破煤效果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末端刀齿动能恒定时,随着刀齿质量的减小和冲击速度的增大,煤体破碎质量和平均破碎深度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煤体张剪破碎区面积、总裂隙数和轴向主裂隙最深处距离煤体表面的长度均呈现先增加再降低的趋势;末端刀齿接触煤体后,刀齿动能迅速降低,主要转化为煤体可释放应变能和摩擦能,应变能的积聚释放导致大量裂隙在刀齿正下方生成,形成半圆状张剪破碎区,在张剪破碎区周边裂隙胶结薄弱处形成应力集中,裂隙贯通形成主裂隙向四周扩展;当末端刀齿动能为60.3 J时,刀齿冲击速度为38.8 m/s、质量为0.08 kg,煤体破碎效果最优。随着末端刀齿冲击速度的增大,单位时间内作用于煤体能量密度增大,但冲击力减小,导致煤体应变能峰值呈现先增大再降低的趋势,在应变能峰值最大时,煤体破碎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卸压增透 瓦斯抽采 柔性刀具 冲击破煤 能量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掘进工作面长压短抽通风除尘系统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沈浩 金瑞雯 +1 位作者 高科 马恒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666-2676,共11页
为降低井下掘进机在掘进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污染,改善井下空气质量,结合粉尘运移模拟仿真及现场实测的方法,通过对鸡东煤矿-600左6D回风巷掘进期间长压短抽除尘系统的性能分析,对不同抽压风筒位置、不同风量配置条件下的掘进工作面粉尘控... 为降低井下掘进机在掘进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污染,改善井下空气质量,结合粉尘运移模拟仿真及现场实测的方法,通过对鸡东煤矿-600左6D回风巷掘进期间长压短抽除尘系统的性能分析,对不同抽压风筒位置、不同风量配置条件下的掘进工作面粉尘控制效果进行了有序研究。结果表明,在抽风筒距掘进迎头3 m、压风筒距迎头8 m、压风量为612 m^(3)/min和压抽比为1.6时除尘效果达到最佳。通过模拟仿真优化后的巷道,掘进面迎头粉尘质量浓度为25.47 mg/m^(3),距迎头57 m处粉尘质量浓度为34.72 mg/m^(3),现场实测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这一优化方案,掘进面迎头粉尘质量浓度为28 mg/m^(3),距迎头57 m处粉尘质量浓度为35 mg/m^(3),实际除尘效率达到94.5%。优化后的除尘系统显著改善了工作面环境质量,为井下掘进工作面粉尘控制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卫生工程技术 长压短抽 除尘系统 数值模拟 除尘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软煤层无水化增透理论及技术发展趋势
5
作者 刘勇 张汶定 +5 位作者 陈长江 魏建平 徐向宇 张宏图 南勤聪 校朋伟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23-2146,共24页
在未来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我国仍然要坚持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煤炭作为兜底保障能源,其高效开采对我国能源安全极为关键。但我国70%以上的煤层为低渗煤层,瓦斯抽采难度大、时间长。瓦斯抽采率低导致的采掘失衡是遏制煤炭产能释放的首... 在未来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我国仍然要坚持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煤炭作为兜底保障能源,其高效开采对我国能源安全极为关键。但我国70%以上的煤层为低渗煤层,瓦斯抽采难度大、时间长。瓦斯抽采率低导致的采掘失衡是遏制煤炭产能释放的首要因素。尤其是随着浅部资源的枯竭,深部资源复杂赋存环境将使这一问题更加凸显。因此对低渗煤层增透是实现瓦斯高效抽采、解决采掘失衡、提高煤炭产量的有效手段。水力冲孔、水射流割缝和水力压裂等水力化技术因其技术装备成熟、应用灵活,是目前使用范围最广、行之有效的增透技术。然而在松软煤层应用水力化技术时,钻孔易出现塌孔,导致抱钻、喷孔、瓦斯超限等问题。相较于水力化技术,无水化技术从源头上避免了水对煤体强度的软化。采用无水化技术增透松软煤层,能实现瓦斯通道长时间保持通畅,具备高效抽采能力,符合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理念。因此,无水化技术是目前突破松软煤层瓦斯高效抽采技术瓶颈的可行性方法。无水化技术种类繁多,但均没有在工程中得到应用或推广。为寻求无水化技术在瓦斯抽采领域的发展方向,促进无水化技术发展,突破松软煤层瓦斯高效抽采技术瓶颈,系统梳理了机械刀具、可控冲击波及(磨料)空气射流等10种无水化增透技术,并将其归纳为3类:机械类增透技术、电磁波/机械波增透技术及气体相关增透技术。详细阐述了其技术原理、增透机制、优势及瓶颈,提出了无水化技术在松软煤层瓦斯抽采工程中发展的可行性建议。形成以下主要结论:无水化技术是以机械力、冲击力或热应力的作用形式破裂煤岩,形成卸压区域、裂隙网络,促进瓦斯解吸、渗流,提高瓦斯抽采率。受能量密度和力传递方式的制约,多数无水化技术相较于水力化技术的卸压范围小。这是遏制无水化技术工程应用的主要因素。此外,技术装备的成熟度,可操作性和适用性也是遏制其应用的重要因素。低压(磨料)空气射流在松软煤层应用中发现,在气体压力小于1 MPa条件下,扩孔半径仍可大于1 m,能够实现煤层大范围的均匀卸压。综合能量传递效率和技术装备成熟度,低压(磨料)空气射流在进一步完善安全保障技术的条件下,具有应用推广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软煤层 无水化技术 卸压增透 瓦斯抽采 空气射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压条件下黏弹性材料动态力学参数的宽带测试与分析
6
作者 刘哲 张子璇 +1 位作者 张杰 侯宏 《船舶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71-1276,共6页
结合共振法与基于直达波提取的波速法,实现水中加压条件下黏弹性材料连续宽频范围的动态力学参数测试。搭建可实现水下加压的压力舱测试系统,以短时宽带脉冲作为测试激励信号,利用激光测振仪采集细棒激振端与自由端的纵向振动速度信号... 结合共振法与基于直达波提取的波速法,实现水中加压条件下黏弹性材料连续宽频范围的动态力学参数测试。搭建可实现水下加压的压力舱测试系统,以短时宽带脉冲作为测试激励信号,利用激光测振仪采集细棒激振端与自由端的纵向振动速度信号。一方面以共振法计算共振频率处的力学参数,另一方面提取直达波信号,以波速法计算宽频范围的力学参数,二者测试结果吻合良好,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测试方法适用于水下加压条件,有效测试频带范围宽,测试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加压 动态力学参数测试 直达波提取 共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P的太极桩功足底压力特征提取及分析
7
作者 万红 谷智元 李蒙蒙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75,共6页
为探究太极桩功训练的内在特点,数字化解读其动作要领,借助有效的足底压力检测设备采集被试者的足底压力信号,并对比分析了专家组和学员组足底压力中心(COP)移动的相对位置、时域、频域及规律性指标。结果显示:相比于学员组,专家组COP... 为探究太极桩功训练的内在特点,数字化解读其动作要领,借助有效的足底压力检测设备采集被试者的足底压力信号,并对比分析了专家组和学员组足底压力中心(COP)移动的相对位置、时域、频域及规律性指标。结果显示:相比于学员组,专家组COP相对位置更接近50%;时域指标方面,专家组COP移动均方根在左右和前后方向上均显著大于学员组,而频域的移动峰值频率在两个方向上则均显著小于学员组;衡量规律性的COP样本熵分析显示,专家组左右和前后方向的平均样本熵均显著小于学员组。专家组站桩过程中的COP更集中在中心位置,体现了“立身中正”的技术要领;其中规律性的低频调整,体现了太极桩功“静中有动”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桩功 足底压力 压力中心 样本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距离煤层群多分支水平井井孔对接控压抽采技术
8
作者 陈亮 程志恒 +4 位作者 罗欣 于宏阳 张喆睿 王朋 王向东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42-56,共15页
为解决近距离煤层群准备区地面井抽采时间长、井下钻孔难以衔接导致矿井抽-掘-采整体失衡、产能受限的问题,以山西吕梁沙曲井田为例,通过理论分析、数据统计得出井田地质构造、水动力条件对煤层气成藏的影响,煤层气储层特征及含气性分... 为解决近距离煤层群准备区地面井抽采时间长、井下钻孔难以衔接导致矿井抽-掘-采整体失衡、产能受限的问题,以山西吕梁沙曲井田为例,通过理论分析、数据统计得出井田地质构造、水动力条件对煤层气成藏的影响,煤层气储层特征及含气性分布。基于不同条件下多分支水平井抽采效果数值模拟分析确定了分支形态、长度、间距、数量及角度的合理参数;建立了多分支水平井与井下钻孔对接的三维数学模型,给出二者相对距离及角度的解析解,并根据钻井测斜、综合录井保障井身轨迹控制和精准钻进,结合井下深孔固孔工艺及装置,确立了井孔高效对接的整套流程,进而提出先正压后负压的控压抽采工艺,且研发了孔口高压缓冲罐、多级气渣分离罐成套装置,并阐明其关键参数及工作原理。同时,构建了该技术应用转化效果的综合评价函数,确立由准备区转向生产区过程的安全、效益及转化三维动态评价指标及临界值。研究结果表明:①确定羽状、混合型分支井分别适用于准备区和生产区,分支长度300~400 m,分支数量为4~8个、分支与主支夹角30°为宜;对接抽采前期正压为0.5 MPa,后期抽采负压为20 kPa;②五采区试验区内井孔对接抽采的单井日产量达到1.3万m^(3)/d,是常规井的3.3倍;区内安全指标均降至临界值以下,3+4号与5号煤层同步消突;吨煤钻孔量较原来降低55%,准备区πz和生产区转化率πs分别为93%、90%,整体转化率为83.7%,煤层气产能提高了465万m^(3)/a,解放优质煤量50万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煤层群 多分支水平井 井孔对接 控压抽采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构型搅拌桨稀土萃取混合槽的性能研究
9
作者 叶志才 谢明辉 +5 位作者 向家伟 吴亮 桑晓云 李治国 张庆华 杨超 《湿法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2-423,共12页
萃取混合槽的设计和优化是影响稀土萃取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试验与数值模拟对半开式弯叶圆盘式搅拌桨(半开式BWY)、半开式直叶圆盘式搅拌桨(半开式BPY)、闭式弯叶圆盘式搅拌桨(闭式BWY)和闭式直叶圆盘式搅拌桨(闭式BPY)在混合槽中... 萃取混合槽的设计和优化是影响稀土萃取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试验与数值模拟对半开式弯叶圆盘式搅拌桨(半开式BWY)、半开式直叶圆盘式搅拌桨(半开式BPY)、闭式弯叶圆盘式搅拌桨(闭式BWY)和闭式直叶圆盘式搅拌桨(闭式BPY)在混合槽中的搅拌性能进行了研究,考察了4种桨型在不同转速下搅拌产生的负压、功率、排量和流场分布。并以闭式BPY为例,对桨叶直径、宽度和弧长,以及圆环内孔直径、混合槽抽吸口直径和桨叶离抽吸口高度6个参数进行了详细的因素分析,建立了搅拌产生的负压、功率准数、湍动能耗散率和排量准数的关联式。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功率条件下,减小桨叶直径和宽度、圆环内孔直径、混合槽抽吸口直径、桨叶离抽吸口高度,增加桨叶弧长,搅拌抽吸能力更强,但桨叶的排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萃取 混合槽 搅拌桨 负压 数值模拟 关联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最大单井常温提氦装置关键指标考核评估
10
作者 徐文强 马悦 +7 位作者 刘波 郭霄雄 黄娅 刘泽军 党世皓 陶哲学 邱奎 陈历波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42,共7页
目的国内最大的单井常温提氦装置采用两级膜分离耦合两级变压吸附工艺,对其运行性能的评估可为我国贫氦天然气提氦技术发展提供关键实践数据。该装置采用简易孔板流量计导致测量误差,关键指标的考核面临重大挑战。方法基于氦气(He)与二... 目的国内最大的单井常温提氦装置采用两级膜分离耦合两级变压吸附工艺,对其运行性能的评估可为我国贫氦天然气提氦技术发展提供关键实践数据。该装置采用简易孔板流量计导致测量误差,关键指标的考核面临重大挑战。方法基于氦气(He)与二氧化碳(CO_(2))的物料平衡,建立了:①利用可测组分数据反推原料气流量的计算方法;②无须流量数据的一级膜分离氦收率与一级变压吸附氦损失率计算公式。结果①产品气组分远超设计标准:φ2(He)=98.50%,φ2(H2)=1.50%,φ2=1.14×10^(−6),φ2(CO_(2))<0.10×10^(−6);②关键指标优于设计值:装置氦收率为82.25%,一级膜分离氦收率为93.21%,一级变压吸附氦损失率为0.17%,二级膜分离一段氦提浓倍数为14.5。结论所提出的评估方法有效解决了孔板流量计测量误差导致的考核难题,为单井提氦装置性能评价提供了可靠框架。装置运行的优异表现证实了该膜分离耦合变压吸附工艺的工业化应用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氦 膜分离 变压吸附 氦收率 单井 性能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处理金耳水提物的制备、理化性质分析及肠道菌群活性
11
作者 刘晓雨 刘利平 +5 位作者 刘艳芳 冯杰 杨林雷 曹瑶 张劲松 康继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80-189,共10页
采用常规粉碎、蒸汽爆破和高压均质技术对金耳子实体进行预处理,结合热水提取法得到金耳水提物(分别命名为NAP、NAPS和NAPH)。对3种金耳水提物的得率、多糖、糖醛酸和蛋白含量以及分子质量分布和单糖组成进行比较,并采用模拟体外发酵模... 采用常规粉碎、蒸汽爆破和高压均质技术对金耳子实体进行预处理,结合热水提取法得到金耳水提物(分别命名为NAP、NAPS和NAPH)。对3种金耳水提物的得率、多糖、糖醛酸和蛋白含量以及分子质量分布和单糖组成进行比较,并采用模拟体外发酵模型,通过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探究不同处理的金耳水提物对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NAPS的得率和多糖质量分数分别为64.15%和75.87%;NAPH的得率和多糖质量分数分别为61.64%和72.56%,与NAP相比均有显著提高。NAP的分子质量(m_(w))为1.731×10^(6) g/mol,与之相比,NAPH的分子质量降低,NAPS产生了新的特征峰。NAP、NAPS和NAPH均由甘露糖、木糖、葡萄糖以及葡萄糖醛酸组成,蒸汽爆破和均质处理后单糖物质的量百分比略有变化。金耳水提物能够改变肠道菌群的组成,NAPS和NAP对提高巨单胞菌属的丰度具有优势,NAPH可以提高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丰度(P<0.05),NAP则提高丁酸梭菌属的丰度(P<0.05)。添加3种金耳水提物均能明显提高代谢产物SCFAs的产量,F-NAP组丁酸更高,F-NAPH和F-NAPS组乙酸和丙酸更高。本研究为金耳水提物的高效制备及调节肠道菌群方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提物 多糖 分子质量分布 蒸汽爆破 高压均质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埋煤层群上被保护层卸压瓦斯精准溯源量化模型与方法
12
作者 卫德俊 陈学习 +6 位作者 刘照辉 吴建宇 姚威 刘鹏 肖健 韦晓波 孙洪涛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0-157,共8页
为解决突出深埋煤层群采用保护层开采时上被保护层卸压瓦斯分布规律难以精准确定的问题,基于碳、氢同位素质量守恒原理,构建三端混源瓦斯精确量化溯源模型。通过采集丁_(5-6)、戊_(8)、戊_(9-10)煤层母本瓦斯气样及距开采层不同高度的... 为解决突出深埋煤层群采用保护层开采时上被保护层卸压瓦斯分布规律难以精准确定的问题,基于碳、氢同位素质量守恒原理,构建三端混源瓦斯精确量化溯源模型。通过采集丁_(5-6)、戊_(8)、戊_(9-10)煤层母本瓦斯气样及距开采层不同高度的混合瓦斯气样,开展碳、氢同位素测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回采工作面上隅角埋管抽采的混合瓦斯中,丁_(5-6)、戊_(8)、戊_(9-10)煤层瓦斯占比分别为16%、78%、6%;在戊_(9-10)煤层顶板8倍、10倍、12倍、14倍采高处,丁_(5-6)煤层卸压瓦斯占比依次为26%、31%、37%、45%,戊_8煤层卸压瓦斯占比则分别为72%、66%、61%、53%。该研究成果实现了开采空间内被保护层卸压瓦斯分布的量化分析,不仅可为保护层回采工作面邻近层卸压瓦斯的精准抽采提供指导,还能为评估被保护层的卸压保护效果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层开采 碳氢同位素 三端溯源模型 卸压瓦斯 瓦斯抽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动力灾害钻孔卸压和高效抽采一体化防治技术
13
作者 张兴润 潘博杰 +3 位作者 张永斌 郝富昌 高保彬 席志奇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3-41,共9页
针对强矿压-高瓦斯复合动力灾害共治技术难题,以纤维素醚为基料研发了新型黏液封孔材料,试验分析了该黏液材料的膨胀性能、保水性能和渗透性能,构建了复合动力灾害钻孔卸压和高效抽采一体化防治技术体系,确定了不同条件下卸压段间距及... 针对强矿压-高瓦斯复合动力灾害共治技术难题,以纤维素醚为基料研发了新型黏液封孔材料,试验分析了该黏液材料的膨胀性能、保水性能和渗透性能,构建了复合动力灾害钻孔卸压和高效抽采一体化防治技术体系,确定了不同条件下卸压段间距及有效抽采半径,优化了一体化钻孔技术参数,考察了该技术的卸压效果和抽采效果,实现了一孔多用及矿压与瓦斯共治。研究结果表明:新型黏液封孔材料膨胀系数为14.2%,30 d的失水率仅为5%,渗透半径达到1.0 m,说明该材料具有较好的膨胀和保水性能以及较远的渗透性能;将卸压孔与抽采孔合二为一,采用新型黏液材料进行封孔,并将黏液封孔段布置在应力集中区,通过“固封液、液封气”技术原理实现带压封孔,既可提高钻孔封孔质量,又能充分让压,不影响钻孔卸压效果;卸压段间距与矿压危险等级成反比,与卸压孔孔径呈正比,依据钻屑量和钻孔孔径确定了不同条件下卸压段布孔间距,并采用压差法确定了不同抽采时间钻孔有效抽采半径,综合考虑钻孔卸压半径和有效抽采半径实现钻孔一体化布置;采用表面位移观测和钻屑量指标对钻孔卸压效果进行考察,表明该技术可有效降低矿压危险等级并控制巷道围岩变形;一体化钻孔采用新型黏液材料进行封孔,瓦斯平均抽采浓度由此前的32.9%提高到64.87%,提升了1.97倍,平均瓦斯抽采纯流量也提高了1.91倍,说明钻孔卸压和高效抽采一体化技术可有效防治强矿压-高瓦斯复合动力灾害。研究成果可为复合灾害矿井安全高效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动力灾害 钻孔卸压 高效抽采 一体化技术 黏液封孔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孔代巷瓦斯治理技术体系研究与工程实践
14
作者 陶云奇 寇建新 +1 位作者 张鹏伟 雷聪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21,共9页
为提高煤层瓦斯治理的效率与效果,实现煤矿瓦斯治理由“治得住”向“治得好、治得快、治得省”的转变,采用理论分析、室内实验、现场实践等方法,总结了以孔代巷瓦斯治理技术体系及应用效果,阐明了以孔代巷瓦斯治理技术涵义,划分了5种以... 为提高煤层瓦斯治理的效率与效果,实现煤矿瓦斯治理由“治得住”向“治得好、治得快、治得省”的转变,采用理论分析、室内实验、现场实践等方法,总结了以孔代巷瓦斯治理技术体系及应用效果,阐明了以孔代巷瓦斯治理技术涵义,划分了5种以孔代巷瓦斯治理技术类型,提出了5种技术类型选用时的适用条件,明确了5种技术类型现场技术实施要求及其关键技术参数,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以孔代巷瓦斯治理技术体系。现场工程实践表明,利用以孔代巷瓦斯治理技术,可实现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区域防突措施实施、工作面采动卸压和邻近层瓦斯拦截抽采等目标,进一步验证了以孔代巷瓦斯治理技术体系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研究成果可为以孔代巷瓦斯治理技术在现场的应用推广提供支持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治理 以孔代巷 高位定向长钻孔 拦截抽采 卸压抽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WOA-LSSVM的矿用差压式流量计误差补偿方法
15
作者 王伟峰 李煜 +3 位作者 田丰 李卓洋 白玉 李寒冰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26-734,共9页
针对矿用差压式流量计易受井下瓦斯抽采管道中温度、湿度、压力等因素的干扰,导致测量误差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鲸鱼算法(IWOA)优化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误差补偿方法。采用鲸鱼算法(WOA)优化LSSVM模型的核函数参数... 针对矿用差压式流量计易受井下瓦斯抽采管道中温度、湿度、压力等因素的干扰,导致测量误差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鲸鱼算法(IWOA)优化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误差补偿方法。采用鲸鱼算法(WOA)优化LSSVM模型的核函数参数和惩罚因子,引入Tent混沌映射、随机性学习方法以及自适应权重,构建IWOA-LSSVM误差补偿模型;搭建试验模拟测试平台,模拟抽采管道环境,应用Matlab对监测数据进行仿真,对比BP神经网络、PSO-LSSVM算法、GWO-LSSVM算法的误差补偿结果。结果表明:相较于原始测量值,BP神经网络使差压式流量计平均百分比误差从7.40%下降到1.13%,PSO-LSSVM算法使平均百分比误差下降到1.05%,GWO-LSSVM算法使平均百分比误差下降到0.47%,而IWOA-LSSVM算法可以使百分比误差下降到0.23%。IWOA-LSSVM算法能有效消除环境因素对流量计输出结果的影响,提高了矿用差压式流量计的可靠性与检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压式流量计 误差补偿 鲸鱼算法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瓦斯抽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突出矿井采空区瓦斯地面井高效抽采技术
16
作者 杨继东 仝艳军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20,共6页
深部突出矿井的复杂地质条件对地面井瓦斯抽采的稳定性和效率提出严峻挑战。目前地面井普遍采用固定负压抽采采空区瓦斯,在工作面回采期间,采空区“三带”处于动态演化过程,导致抽采后期效率衰减明显。以河南平宝煤业有限公司首山一矿12... 深部突出矿井的复杂地质条件对地面井瓦斯抽采的稳定性和效率提出严峻挑战。目前地面井普遍采用固定负压抽采采空区瓦斯,在工作面回采期间,采空区“三带”处于动态演化过程,导致抽采后期效率衰减明显。以河南平宝煤业有限公司首山一矿12100采煤工作面为工程背景,提出了一种深部突出矿井采空区瓦斯地面井高效抽采技术。针对采动岩层移动对井身结构的影响,采用三开定向井身结构,优化三开钻井直径参数匹配套管,提升井筒抗地层剪切破坏的能力,确保地面井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稳定性;结合“O”形圈裂隙分布理论、瓦斯渗流分布数值模拟与“三带”分布理论计算,将地面井布置在距高抽巷20 m处,地面井终孔布置在距回采工作面顶板上方30 m断裂带内,保障瓦斯抽采高效性;地面井瓦斯抽采系统通过抗沉降架空管路、防爆防回火安全防护、抽采监测调控等实现瓦斯稳定、高效、安全抽采;依据工作面推过地面井的不同距离,动态调整抽采负压,实现抽采效率最大化。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地面井抽采10 d后瓦斯体积分数从48%升至100%,日抽采量超10000 m3,稳定抽采阶段持续120 d,260 d累计抽采瓦斯超235万m3;地面井抽采未干扰高抽巷正常运行;工作面上隅角瓦斯体积分数从0.50%降至0.41%,降幅达18%,地面井瓦斯抽采有效缓解了工作面上隅角瓦斯积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抽采 地面井 采空区 三开定向井身 抽采负压 “O”形圈裂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结合植物提取物对冷鲜清远麻鸡鸡胸肉品质的影响
17
作者 陈鑫涛 李汴生 +3 位作者 阮征 李丹丹 李瑞清 石金明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9-74,共6页
生鲜鸡肉冷鲜保藏过程中微生物的繁殖是影响鸡肉保质期的主要原因,文章研究了超高压(UHP)单独处理和结合植物提取物对4℃贮藏的清远麻鸡鸡胸肉品质的影响,并分析了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UHP与植物提取物结合处理显著降低了总微生物... 生鲜鸡肉冷鲜保藏过程中微生物的繁殖是影响鸡肉保质期的主要原因,文章研究了超高压(UHP)单独处理和结合植物提取物对4℃贮藏的清远麻鸡鸡胸肉品质的影响,并分析了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UHP与植物提取物结合处理显著降低了总微生物数和假单胞菌数。在肉色方面,250 MPa结合1%植物提取物将L^(*)值提升至69.68,并降低了a^(*)值和b^(*)值,但在感官上较难察觉。在肉质方面,250 MPa处理分别将硬度和弹性提升至2 630.31 g和0.65,250 MPa结合植物提取物较单独250 MPa处理有更低的硬度和更高的弹性。在货架期方面,250 MPa结合植物提取物处理将货架期延长了约15 d,并减缓了储藏期内生肉的色泽和气味的劣化速度。研究表明,植物提取物与超高压结合处理可以在保证产品感官品质的同时降低UHP处理强度,改善产品的肉质,为新型肉制品的加工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 植物提取物 菌落总数 感官品质 肉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速中心引射器数值仿真与试验特性
18
作者 张赛强 徐万武 +2 位作者 李智严 梁涛 张一凡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30,共9页
与真空罐系统相比,超声速引射技术在化学激光器压力恢复方面有着显著优势,其中超声速中心引射器由于总压损失更小引射潜力更大。对超声速中心引射器流动特性分别进行了数值仿真与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带收缩型混合室的超声速中心引射... 与真空罐系统相比,超声速引射技术在化学激光器压力恢复方面有着显著优势,其中超声速中心引射器由于总压损失更小引射潜力更大。对超声速中心引射器流动特性分别进行了数值仿真与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带收缩型混合室的超声速中心引射器,尽管其更易达到工作状态,然而在固定引射系数且以维持较低盲腔压力条件下,前者并不优于等直型引射器。在变引射系数(固定二次流质量流率)条件下,混合室面积缩比每提高0.05,一次流质量流率约提高0.3 kg/s才能使其达到临界启动状态。超声速引射器在临界启动状态时整体引射性能达到最高。在抽盲腔能力方面,单级超声速中心型引射器明显强于其他类型引射器,最低可达1.3 k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速引射 中心引射器 压力恢复 收缩比 抽盲腔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层瓦斯抽采钻孔在防冲卸压中的应用
19
作者 蒋军军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5-101,共7页
针对高瓦斯矿井冲击地压问题,探讨瓦斯矿井顺层瓦斯抽采钻孔用于防冲卸压的工艺。研究结果表明:抽采钻孔可以降低煤体应力环境,但比大直径卸压钻孔卸压效果弱;利用巷道围岩侧向应力分区特性,改进抽采-卸压钻孔封孔工艺,将单段封孔转化... 针对高瓦斯矿井冲击地压问题,探讨瓦斯矿井顺层瓦斯抽采钻孔用于防冲卸压的工艺。研究结果表明:抽采钻孔可以降低煤体应力环境,但比大直径卸压钻孔卸压效果弱;利用巷道围岩侧向应力分区特性,改进抽采-卸压钻孔封孔工艺,将单段封孔转化为双段封孔;提出抽采-卸压工艺技术和卸压-抽采工艺,并进一步应用于高瓦斯矿井回采工作面。现场试验结果可知,施工抽采-卸压钻孔后,微震事件最大能量平均降低4000 J,日平均能量平均降低1000 J,顶板活动程度明显减弱;两帮位移量减少300 mm,顶底板移近量减少100 mm,巷道围岩变形明显改善。从而验证顺层抽放钻孔能够达到回采空间煤层卸压作用,兼顾瓦斯抽采和冲击地压卸压功能,真正实现一孔两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煤层 复合灾害 抽采钻孔 防冲卸压 耦合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层注浆工作面采场瓦斯储集空间演化规律研究
20
作者 刘海东 刘厅 +1 位作者 沈家豪 施宇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89,共8页
采场覆岩瓦斯储集空间是高位钻孔瓦斯抽采钻孔布置参数优化及瓦斯异常涌出防治的关键。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屯兰矿22301覆岩离层注浆充填工作面不同注浆压力下注浆充填前后采场裂隙分布及瓦斯储集空间的变化规律。... 采场覆岩瓦斯储集空间是高位钻孔瓦斯抽采钻孔布置参数优化及瓦斯异常涌出防治的关键。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屯兰矿22301覆岩离层注浆充填工作面不同注浆压力下注浆充填前后采场裂隙分布及瓦斯储集空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注浆压力增大,裂隙带高度逐渐减小,裂隙压实作用逐渐减弱;随着注浆压力增大,空间上的裂隙带高度及宽度均减小,采动裂隙环形体的范围逐渐收缩;随着水平方向上的采空区中部压实程度和范围不断增大,卸压区和自由空间的范围逐渐收缩;在离层注浆条件下,适当增大钻孔倾角、减小施工高度,可有效提升高位钻孔瓦斯抽采效果。研究成果可为离层注浆工作面卸压瓦斯抽采钻孔的优化布置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层注浆充填 注浆压力 裂隙环形体 瓦斯抽采钻孔 瓦斯储集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