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内变形分解作用对榴辉岩透镜体群发育的影响——以碧溪岭地区为例 被引量:12
1
作者 索书田 钟增球 +1 位作者 周汉文 游振东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22,共8页
确定超高压变质岩体的大小、分布、构造关系及变质演化 ,是理解超高压变质岩形成和折返动力学过程的关键。在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内 ,榴辉岩及变质的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石 ,一般成厘米至公里尺度的布丁或透镜体 ,散布于片麻岩及面理... 确定超高压变质岩体的大小、分布、构造关系及变质演化 ,是理解超高压变质岩形成和折返动力学过程的关键。在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内 ,榴辉岩及变质的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石 ,一般成厘米至公里尺度的布丁或透镜体 ,散布于片麻岩及面理化含榴花岗岩内。区域系统性的岩石学及构造学观察 ,尤其是在安徽省碧溪岭区 1∶ 1万比例尺的精细制图中证实 ,榴辉岩及其它超高压变质岩透镜体群的形成 ,主要是多期及递进变形分解作用的结果 ,造成了网络状线形强应变带与透镜状弱应变域流变学组合型式。榴辉岩与围岩片麻岩的过渡关系也证实 ,超高压变质的榴辉岩体是“原地”形成的。榴辉岩体的形态、大小及空间分布规律特征 ,不支持超高压变质带岩石属构造混杂岩的推论 ,而是反映了超高压及角闪岩相条件下不均匀韧性流动的应变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榴辉岩透镜体 超高压变质岩 变形分解作用 流变学型式 大别-苏鲁区 碧溪岭地区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100~2000m测井磁化率和磁三分量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张红杰 潘和平 +2 位作者 骆淼 李清松 赵卫平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08-614,共7页
对比分析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主孔100~2 000 m测井磁化率与岩心样本磁化率的测量结果,二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测井磁化率统计结果表明CCSD主孔100~2 000 m超高压变质岩的磁化率从高至低依次为:蛇纹岩、石英榴辉岩、金红石榴辉岩... 对比分析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主孔100~2 000 m测井磁化率与岩心样本磁化率的测量结果,二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测井磁化率统计结果表明CCSD主孔100~2 000 m超高压变质岩的磁化率从高至低依次为:蛇纹岩、石英榴辉岩、金红石榴辉岩、正片麻岩、退变质榴辉岩、多硅白云母榴辉岩、副片麻岩、绿泥石角闪岩、角闪岩.由CCSD主孔100~2 000 m磁三分量测量数据得到磁异常的△Bz、△BH和△BT值,结合前人所做的岩石学研究分析发现:主孔530~575 m的磁异常主要由岩石的金红石矿化、钛磁铁矿化和磁铁矿化引起,604~643 m和652~678 m的磁异常主要由岩石的蛇纹石化引起;钻孔中岩层的磁化率对磁三分量异常起着主要的决定作用,高磁化率岩层都表现出较大的磁三分量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 超高压变质岩 测井 磁化率 磁三分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变质岩的塑性流变学 被引量:2
3
作者 钟增球 索书田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3-212,共10页
岩石流变作用是大陆造山作用的基本特征,超高压岩石的形成和折返过程也是大陆深俯冲带内物质的复杂流变过程。要深入理解大陆造山带的造山作用和大陆壳岩石的深俯冲和折返动力学过程,必须对大陆地壳及地幔岩石的流变学进行深入研究。岩... 岩石流变作用是大陆造山作用的基本特征,超高压岩石的形成和折返过程也是大陆深俯冲带内物质的复杂流变过程。要深入理解大陆造山带的造山作用和大陆壳岩石的深俯冲和折返动力学过程,必须对大陆地壳及地幔岩石的流变学进行深入研究。岩石圈流变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流变学分层性、变形分解和应变局部化及大陆壳岩石部分熔融作用的流变学效应等。应用岩石圈流变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了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中超高压变质岩的塑性流变特点,探讨了超高压变质岩形成和折返过程的塑性流变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变质岩 塑性流变学 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别山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结构构造的演化规律(PTt-D轨迹) 被引量:1
4
作者 郭震宇 董火根 郭令智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424-430,共7页
根据大别山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的中尺度 -显微构造分析及PTt研究 ,建立它们的结构和构造随变质作用 (前榴辉岩相、超高压变质峰期、前角闪岩相和角闪岩相 )有序演化的PTt D轨迹。这一演化主要包括 :在岩石的矿物结构方面从石榴石静态重... 根据大别山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的中尺度 -显微构造分析及PTt研究 ,建立它们的结构和构造随变质作用 (前榴辉岩相、超高压变质峰期、前角闪岩相和角闪岩相 )有序演化的PTt D轨迹。这一演化主要包括 :在岩石的矿物结构方面从石榴石静态重结晶结构到柯石英假像及放射状张裂隙构造 ;在岩石组构方面从L >S到L -S和S >L榴辉岩 ;以及在中尺度构造方面发育的D1和D2变形构造。该PTt D轨迹同时可以提供有关高压、超高压变质岩折返模式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山 高压、超高压变质岩 结构构造 PTt-D轨迹 折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