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ORTH QAIDAM ULTRAHIGH PRESSURE METAMORPHIC (UHPM) BELT ON THE NORTHEASTERN QINGHAI-TIBET PLATEAU AND ITS EASTWARD EXTENSION 被引量:3
1
作者 Yang Jingsui 1, Song Suguang 1, Wu Cailai 1, Shi Rendeng 1, Marc Jalivet 2(1 Institute of Ge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37, China 2 Department of Geology, University of Montpellier II, Montpellier, France)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241-242,共2页
Eclogite was firstly discovered at the Da Qaidam region (Yang,et al., 1998), and then in the Xitieshan and Dulan regions in 1999, constituting an over 350km long high\|pressure metamorphic belt in the northeastern Qin... Eclogite was firstly discovered at the Da Qaidam region (Yang,et al., 1998), and then in the Xitieshan and Dulan regions in 1999, constituting an over 350km long high\|pressure metamorphic belt in the northeastern Qinghai—Tibet plateau. Eclogites occur as pods in the garnet\|muscovite gneiss of the Dakendaban Group (or called Shaliuhe Group in Dulan) of Upper Proterozoic age. In general, the pods of eclogite vary in size; most of them are less than 20m×10m, some large ones up to about 100m×50m. The eclogite\|hosted gneiss is pale\|gray in color, consisting mainly plagioclase and quartz, and minor muscovite (5%~10% in vol.) and garnet (1%~2%). Some of the country rocks of eclogite are mica\|quartz\|(feldspar) schist, quartzite, and ultramafic rocks, the latter also occur in blocks.Over 50 pods were found in a belt of 10km×3km in the Da Qaidam region (No.1 location). Only a few pods of eclogite were found in the Xitieshan region in 1999 field expedition (No.2 location). Eclogite in Dulan occurs in the Proterozoic strata of Shaliuhe Group (same as the Dakendaban Group but with a different name). The eclogites in the Dulan region (No.3 location) expose about 10km wide in SN and an unknown length in EW, and can be subdivided into two belts, the North Eclogite Belt of Dulan (NEBD) and the South Eclogite Belt of Dulan (SEB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LOGITE uhp ultrahigh pressure METAMORPHISM COESITE dulan Da Qaidam QINGHAI Tib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terpretation of Aeromagnetic Anomalies of the Sulu Ultrahigh-Pressure(UHP) Metamorphic Belt,Eastern China
2
作者 Ning Qiu,Qingsheng liu Institute of Geophysics and Geomatics,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uhan),Wuhan 430074,China.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214-215,共2页
The Sulu ultra-high pressure(UHP)metamorphic belt in Eastern China is well known as the eastern extension of the Qingling-Dabie orogenic belt formed by subduction and collision between the Sino-Korean and Yangtze crat... The Sulu ultra-high pressure(UHP)metamorphic belt in Eastern China is well known as the eastern extension of the Qingling-Dabie orogenic belt formed by subduction and collision between the Sino-Korean and Yangtze cratons.The main hole of the Chinese Continental Scientific Drilling(CCSD)project is located at the southern segment of the Sulu UHP metamorphic belt(34°25′N/118°40′E),about 17 km southwest of Donghai County.Integrated geophysical investigations using gravity,magnetic,dee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ROMAGNETIC ultrahigh-pressure(uhp) METAMORPHIC belt Chinese Continental Scientific Drilling(CCSD) SUL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别-苏鲁区UHP变质岩构造学及流变学演化 被引量:6
3
作者 索书田 钟增球 +1 位作者 周汉文 游振东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50-167,共18页
在大别-苏鲁区的30个关键位置,对UHP/HP变质岩进行详细构造解析、大比例尺(1:10000)制图并在区域尺度上进行观察和对比,以便揭示它们的构造几何学、变形条件和流变学演化。初步的研究结果指出,广泛出露的UHP/HP榴辉岩相岩石形... 在大别-苏鲁区的30个关键位置,对UHP/HP变质岩进行详细构造解析、大比例尺(1:10000)制图并在区域尺度上进行观察和对比,以便揭示它们的构造几何学、变形条件和流变学演化。初步的研究结果指出,广泛出露的UHP/HP榴辉岩相岩石形成一个巨大的UHP/HP变质带,提供了一个观察中朝与扬子克拉通之间三叠纪大陆深俯冲一碰撞带过程的窗口。观察的显微构造及组构指出,UHP/HP变质带内岩石变形机制,无论是在榴辉岩相阶段还是在榴辉岩相后阶段,都是以塑性流变为主,其力学行为和组构特征都受组成矿物的强度、强度差等流变学特征,以及变形物理环境如压力、温度、应变速率、差异应力和流体含量等的制约。在俯冲/碰撞带内的变形分解作用于岩石圈不同层次及不同的构造阶段都曾发生,而且,在不同尺度上,应变局部化形成具高应变的剪切带网络,且一般显示典型的布丁-基质或碎斑-基质构造及流变学型式。根据构造、岩石、变质作用及地质年代学资料,借助于岩石圈流变学基本原理,提出一个大别-苏鲁区UHP/HP变质岩石流变学演化的工作模式,它涉及早期扬子与中朝克拉通间三叠纪(~250~230Ma)大陆深俯冲/碰撞、UHP/HP变质岩形成,相继深埋岩石的多期折返。特别强调UHP/HP岩石向地壳表层的折返,主要是构造过程,地面侵蚀作用是次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苏鲁区 榴辉岩 超高压(uhp) 岩石圈流变学 强度差 变形分解作用 俯冲 折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辅助酶解对汉麻分离蛋白结构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刘容旭 王语聪 +6 位作者 刘金阳 谢宜桐 谢智鑫 种正晨 李世函 刘丹怡 韩建春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32,共9页
本研究以汉麻分离蛋白(Hemp Protein Isolate,HPI)为原料,通过超高压辅助酶解反应对HPI进行改性,测定不同压力下汉麻蛋白酶解产物(hydrolysate of hemp protein isolate,HPIH)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 polyacrylamide gelelectrophores... 本研究以汉麻分离蛋白(Hemp Protein Isolate,HPI)为原料,通过超高压辅助酶解反应对HPI进行改性,测定不同压力下汉麻蛋白酶解产物(hydrolysate of hemp protein isolate,HPIH)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 polyacrylamide gelelectrophoresis,SDS-PAGE)电泳特性、表面疏水性、巯基含量、傅立叶红外光谱和内源荧光光谱分析改性前后汉麻分离蛋白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超高压(ultra-high pressure,UHP)(0.1、100、200、300 MPa)处理对HPI酶解反应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且随压力的升高酶解反应程度逐渐增大,分子量逐渐降低;HPI经改性后,疏水性基团逐渐暴露,表面疏水性随压力的增大先上升后下降,且变化差异性显著(P<0.05),在200 MPa时表面疏水性达到最大;酶解反应后,HPIH游离巯基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表面巯基含量随压力增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通过测定改性前后蛋白质氨基酸组成及含量可知,改性前后HPI氨基酸组成不变,但各氨基酸含量存在不同程度下降;由傅立叶红外光谱图可以看出,与HPI相比,HPIH的吸收峰强度、峰型及峰面积等均发生不同程度变化,说明超高压辅助酶解反应使蛋白质二级结构发生改变;内源荧光光谱显示,HPIH荧光强度增大且最大发射波长发生红移,说明酶解反应改变了HPI的三级结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适当的压力处理可有效提升酶解产物的抗氧化能力,当压力为200 MPa时,HPIH的DPPH、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及还原能力达到最高。综上所述,超高压辅助酶解改性处理能显著改变汉麻分离蛋白的二、三级结构,暴露出疏水基团等活性基团,从而提高其抗氧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麻分离蛋白(HPI) 超高压(uhp) 结构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杀菌及其反应动力学 被引量:32
5
作者 李汴生 曾庆孝 +2 位作者 彭志英 芮汉明 阮征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9期3-9,共7页
大多数非芽孢微生物的耐压性较低,室温450MPa以下压力的杀菌效果良好,微生物的死亡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低温(0℃以下)或高于室温的温度有利于对这些微生物的超高压杀菌。芽孢菌孢子耐压,杀菌时需要更高的压力,而且往往要结合加... 大多数非芽孢微生物的耐压性较低,室温450MPa以下压力的杀菌效果良好,微生物的死亡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低温(0℃以下)或高于室温的温度有利于对这些微生物的超高压杀菌。芽孢菌孢子耐压,杀菌时需要更高的压力,而且往往要结合加热等其它处理才更有效。常中温时,超高压下孢子的死亡一般不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温度、介质等对微生物超高压杀菌的模式和效果影响很大。间歇性重复高压处理是杀死耐压性芽孢的良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杀菌 动力学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蛇绿岩中不寻常的地幔矿物群 被引量:22
6
作者 白文吉 杨经绥 +2 位作者 方青松 颜秉刚 史仁灯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44-150,共7页
在西藏雅鲁藏布江蛇绿岩的铬铁矿中,首次发现由100余种(亚种)矿物组成的地幔矿物群,其中包括:自然元素、合金、氧化物、硫(砷)化物和硅酸盐。根据实验资料,其中一部分是超高压成因矿物,可能来自地球核-幔边界,是地球外核与下地幔底部硅... 在西藏雅鲁藏布江蛇绿岩的铬铁矿中,首次发现由100余种(亚种)矿物组成的地幔矿物群,其中包括:自然元素、合金、氧化物、硫(砷)化物和硅酸盐。根据实验资料,其中一部分是超高压成因矿物,可能来自地球核-幔边界,是地球外核与下地幔底部硅酸盐之间化学反应的产物,另一部分矿物可能来自下地幔、过渡带和上地幔。西藏地幔矿物群,无论在矿物学和地球动力学上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蛇绿岩 铬铁矿 地幔矿物群 地球动力学 矿物学 超高压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处理对荔枝果汁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7
7
作者 黄丽 孙远明 +2 位作者 潘科 陈柏暖 黄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59-262,共4页
为了探讨超高压处理对荔枝果汁品质的影响,将荔枝(“淮枝”品种)原果汁在100~500MPa压力、10℃温度条件下处理30min后,测定果汁的细菌总数、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营养成分(还原糖、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C)等几项指标的变化... 为了探讨超高压处理对荔枝果汁品质的影响,将荔枝(“淮枝”品种)原果汁在100~500MPa压力、10℃温度条件下处理30min后,测定果汁的细菌总数、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营养成分(还原糖、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C)等几项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压力值的上升细菌总数逐渐减少,400MPa压力下达到商业无菌;POD的活性随压力值上升逐渐下降,在最高压力500MPa下活性下降约55%;100~500MPa的压力范围内还原糖含量没有显著变化,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含量均随压力上升有所下降,维生素c含量在400MPa以上的压力下出现下降趋势,500MPa压力下约下降20%,远远小于热处理的损失。超高压处理对于荔枝果汁有很好的杀菌效果,能一定程度地钝化其中的食品品质酶,同时能较好地保持荔枝果汁中的天然营养成分,因此对荔枝加工来说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冷加工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 荔枝 果汁 细菌总数 过氧化物酶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料超高压杀菌实用性工艺及设备探讨 被引量:33
8
作者 潘见 张文成 +1 位作者 陈从贵 谢慧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25-128,共4页
介绍了超高压饮料杀菌的两种处理工艺及两类设备的设计方案 ,评述了超高压食品加工技术的优点及其在国内发展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 超高压杀菌 杀菌工艺 饮料 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和热灭菌对鲜榨菠萝汁品质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56
9
作者 李汴生 张微 梅灿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59-364,共6页
对比分析了超高压(UHP,ultra-high pressure)及热处理在达到商业杀菌要求的基础上对菠萝原汁感官品质、营养成分及理化性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压力值(300~500MPa)的上升菌落总数逐渐减少,超高压处理(400MPa,26℃,10min)及热处理... 对比分析了超高压(UHP,ultra-high pressure)及热处理在达到商业杀菌要求的基础上对菠萝原汁感官品质、营养成分及理化性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压力值(300~500MPa)的上升菌落总数逐渐减少,超高压处理(400MPa,26℃,10min)及热处理(85℃,5min)条件下均可达商业无菌;上述2种处理条件处理后菠萝原汁pH值、总酸、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对照样差异不显著(P>0.05);超高压处理样品能较好地保持体系的均匀稳定性;超高压处理样品与热处理样品的L*、a*、b*值与对照样相比变化均显著(P<0.05),但超高压处理样品更好地保持了原有色泽;超高压处理样品的还原型维生素C保留率达94.92%,远高于热处理;感官分析通过定量描述分析法对不同处理方式处理后的样品进行分析评定,结果表明,超高压处理样品在色、香、味等方面都接近对照样。因此,超高压技术不仅具有较好的杀菌效果,而且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菠萝汁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处理 杀菌 品质控制 超高压 菠萝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处理过程中的压力和能量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伟 刘成梅 +2 位作者 阮榕生 林向阳 涂宗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62-164,共3页
利用高压均质过程作为比较,本文分析了超高压处理过程中流体的压力和能量转化,从而找出了超高压处理过程中没有引起较高温升现象的原因,为进一步理解超高压杀菌技术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超高压处理 流体压力 能量转化 超高压杀菌 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南部花岗片麻岩-花岗岩的多时代演化 被引量:32
11
作者 徐惠芬 杨天南 +1 位作者 刘福来 J.G.Liou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71-378,T003,T004,共10页
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中,广泛分布有花岗片麻岩-花岗岩系列,有关其形成的时代和成因机制长期存在争议。岩石露头表现为强烈的片麻理,并且多数和榴辉岩及榴辉岩相岩石密切伴生。其岩石类型有变化,从斜长片麻岩-花岗闪长质片麻岩-二长花... 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中,广泛分布有花岗片麻岩-花岗岩系列,有关其形成的时代和成因机制长期存在争议。岩石露头表现为强烈的片麻理,并且多数和榴辉岩及榴辉岩相岩石密切伴生。其岩石类型有变化,从斜长片麻岩-花岗闪长质片麻岩-二长花岗片麻岩演化到花岗岩。矿物和地球化学变化也较大。从残留的高压和超高压矿物及其退变质反应等,说明它们中有部分曾经历了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该变质带南部连云港地区4个二长花岗片麻岩-花岗岩岩体中精选的单颗粒锆石,运用Pb-Pb法(质谱计双带源逐层蒸发-沉积法)和U-Pb法(离子探针SHRIMP分析),获得的年龄值跨度大,从859Ma到150Ma,分别属于4个年龄段(时段),但是主要数据集中在600~859Ma和220~250Ma两个时段。锆石的形貌特征研究显示,这些花岗片麻岩-花岗岩是苏鲁高压变质带中长期演化的产物,其物质来源与古元古代,乃至太古宙变质表壳岩密切相关。新元古代大量岩浆结晶型锆石指示了当时存在强烈的花岗岩浆活动,导致大量花岗岩类岩石的形成。古生代(加里东期)和中生代早期(印支期)分别经历了变质作用,尤其是印支期,至少一部分和榴辉岩原岩一起经历了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并且伴随有地壳部分熔融,引起又一次花岗岩浆活动,再生花岗岩,该区南部东海地区尤为明显。中生代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宁期 印支期 花岗片麻岩 榴辉岩 超高压变质带 单颗粒锆石 形成时代 成因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液体饮料实用性灭菌工艺及设备设计 被引量:14
12
作者 潘见 张文成 陈从贵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62-64,共3页
介绍了超高压液体饮料灭菌的两种处理工艺及两类设备的设计方案,并评述了超高压饮料的优点及其在国内发展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 灭菌 加工工艺 超高压液体饮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陆点碰撞与超高压变质作用 被引量:18
13
作者 董树文 武红岭 +1 位作者 刘晓春 薛怀民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3-172,共10页
迄今为止,非撞击型超高压变质作用均发生在陆陆碰-撞造山带,这在东半球许多地点已被证实。超高压变质岩石以含柯石英和金刚石包体的榴辉岩和榴辉岩相变质岩石为代表,形成的温压环境为650~800℃,2.6~3.5 GPa。研究证明大多数超高压岩... 迄今为止,非撞击型超高压变质作用均发生在陆陆碰-撞造山带,这在东半球许多地点已被证实。超高压变质岩石以含柯石英和金刚石包体的榴辉岩和榴辉岩相变质岩石为代表,形成的温压环境为650~800℃,2.6~3.5 GPa。研究证明大多数超高压岩石原岩是陆壳火山—沉积岩系,因此推断大陆深俯冲作用曾经发生。而超高压岩石现今又出露地表或浅表,意味着它们又从深部折返至地表。陆壳岩石深俯冲和折返机制已成为大陆动力学研究的热点,但认识莫衷一是。争论的焦点是陆壳俯冲的深度到底多大可以形成超高压岩石?是什么机制使其发生深俯冲而又折返到浅表?本文通过世界上出露规模最大的超高压变质带——大别山碰撞过程的动力学分析,探讨非规则边界的碰撞引起的构造附加压力对超高压岩石形成的影响作用。模拟计算表明,大陆板块的早期碰撞,会引起碰撞附近的局部应力集中现象(平均压力较周围增大了5~9倍),构造压力在超高压中所占的比例约为20%~35%。由此推测,大别山高压—超高压岩石形成深度可能为 65~80 km。为此本文提出超高压岩石新成因模式——大陆点碰撞模式。这种模式符合力学基本原理,也符合地质记录和地质过程;可以解释为什么超高压岩石并非沿碰撞造山带全线存在,而是出现某些特定部位。本文提出喜马拉雅山碰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陆点碰撞 超高压变质作用 大别山 喜马拉雅碰撞带 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杀菌白萝卜汁的关键工艺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徐夏旸 张甫生 +2 位作者 陈芳 吴继红 胡小松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12,共5页
探讨白萝卜汁的热烫、酶解以及超高压杀菌工艺。结果表明:100℃热烫3min能使硫代葡萄糖苷酶完全失活;在酶解温度40℃、pH5.0、酶用量0.15g/L、酶解时间60min条件下,白萝卜的出汁率可达到81.48%;超高压处理对白萝卜汁具有显著的杀菌作用... 探讨白萝卜汁的热烫、酶解以及超高压杀菌工艺。结果表明:100℃热烫3min能使硫代葡萄糖苷酶完全失活;在酶解温度40℃、pH5.0、酶用量0.15g/L、酶解时间60min条件下,白萝卜的出汁率可达到81.48%;超高压处理对白萝卜汁具有显著的杀菌作用,且随压力的增大和处理时间的延长杀菌效果增加;经加速实验评价,500MPa处理1min可作为白萝卜汁的杀菌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萝卜汁 超高压 热烫 酶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鲁仰口超高压岩石SHRIMP锆石U/Pb定年与部分熔融时限 被引量:15
15
作者 曾令森 高利娥 +1 位作者 于俊杰 胡古月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85-1094,共10页
在大型碰撞造山带中,在陆壳物质深俯冲或快速折返早期,在超高压-高压条件下,易熔组分可能发生水致或脱水部分熔融,形成花岗质熔体。在超高压-高压条件下,苏鲁超高压岩石发生过部分熔融作用,形成长英质多晶体包裹体和不同尺度的花岗质岩... 在大型碰撞造山带中,在陆壳物质深俯冲或快速折返早期,在超高压-高压条件下,易熔组分可能发生水致或脱水部分熔融,形成花岗质熔体。在超高压-高压条件下,苏鲁超高压岩石发生过部分熔融作用,形成长英质多晶体包裹体和不同尺度的花岗质岩石,导致可观的地球化学效应。为确定苏鲁超高压岩石部分熔融的时限,对山东仰口超高压副片麻岩和其中平行片麻理的同构造钾质花岗岩脉进行了SHRIMP锆石U/Pb地质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内矿物包裹体的研究。副片麻岩的锆石具有典型的核-幔-边结构。核部锆石为碎屑锆石,206Pb/238U年龄大于282Ma,可能反映了副片麻岩的原岩包含不同成因的物质;幔部和边部的Th/U比都小于0.1,分别给出233±3Ma和214±4Ma的206Pb/238U年龄,分别对应于超高压变质和角闪岩相退变质年龄。同构造花岗岩脉是富钾过铝质花岗岩(A/CNK=1.2),锆石也具有核-幔-边结构;核部锆石年龄与副片麻岩的核部锆石年龄相当,反映了该花岗岩脉的源区可能是变沉积岩;除幔部锆石的一个点具有206Pb/238U年龄为234.6±3.9Ma之外,其它幔部锆石位于谐和线附近,给出206Pb/238U年龄为220.8±2.9Ma,该年龄代表着该花岗岩脉的形成年龄。上述数据表明,在仰口地区,超高压岩石的部分熔融作用早于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 部分熔融 锆石U/Pb地质年代学 苏鲁超高压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班公湖-怒江结合带洞错地区舍拉玛高压麻粒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6
16
作者 王保弟 王立全 +5 位作者 许继峰 陈莉 赵文霞 刘函 彭头平 李小波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605-1616,共12页
青藏高原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内中东段八宿、安多、蓬错西等地已有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的报道,然而西段至今尚没有发现类似岩石出露。在班公湖-怒江西段改则洞错地区舍拉玛沟中发现高压麻粒岩(可能是退变榴辉岩),岩石呈透镜状、似层状或... 青藏高原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内中东段八宿、安多、蓬错西等地已有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的报道,然而西段至今尚没有发现类似岩石出露。在班公湖-怒江西段改则洞错地区舍拉玛沟中发现高压麻粒岩(可能是退变榴辉岩),岩石呈透镜状、似层状或块状产于斜长角闪岩及变质辉长岩中,详细的岩相学及矿物化学研究确认,早期矿物组合主要为石榴子石、单斜辉石及斜长石(大部分钠黝帘石化),后期发生了较强烈的退变质作用,矿物组合为角闪石和斜长石,发育典型的"白眼圈"结构。利用LA-ICP-MS锆石U-Pb方法获得高压麻粒岩的原岩时代为254±2Ma,指示班公湖-怒江洋盆打开的时限可以追溯到晚二叠世。地质温压计估算结果表明,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发生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为780-900℃和13-16k Pa,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发生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为430-480℃和4.5-5.2k Pa,极有可能是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壳发生高压麻粒岩相(甚至达到榴辉岩相)变质作用的产物。它的发现说明在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内部存在高压变质带,可能是大洋深俯冲的产物,这对研究青藏高原特提斯洋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麻粒岩 高压-超高压变质带 西藏洞错 班公湖-怒江结合带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试验优化超高压制备马铃薯淀粉草鱼鱼糜制品工艺 被引量:12
17
作者 马海建 施文正 汪之和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8-15,共8页
以草鱼为原料,研究超高压压力、保压时间和马铃薯淀粉含量3个因素对草鱼鱼糜制品凝胶特性的影响,并应用响应面法对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超高压处理可明显提高鱼肉肠的凝胶特性,300 MPa条件下样品的凝胶强度最高;白度和持水性均随压力... 以草鱼为原料,研究超高压压力、保压时间和马铃薯淀粉含量3个因素对草鱼鱼糜制品凝胶特性的影响,并应用响应面法对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超高压处理可明显提高鱼肉肠的凝胶特性,300 MPa条件下样品的凝胶强度最高;白度和持水性均随压力的升高逐渐变大。保压时间10 min以上时,鱼肉肠的凝胶特性无明显变化。添加马铃薯淀粉可明显提高鱼肉肠样品的凝胶强度,其中含量为8%时凝胶强度最大;鱼肉肠的质构特性在马铃薯淀粉含量为4%以上时可得到显著改善。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得出草鱼鱼糜制品超高压处理的最优工艺为压力340 MPa、保压时间12 min、马铃薯淀粉含量8%,在此条件下,草鱼鱼糜制品的凝胶强度为(421.07±19.13)g·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鱼糜 超高压 凝胶特性 响应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处理对僵直前獭兔肉品质及微观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稳航 徐倩倩 +3 位作者 刘婷 鲁冬雪 李茜 赵文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73-78,共6页
以僵直前獭兔肉为原料,在室温(25℃)条件下,分别用100、200、400 MPa超高压处理15 min,-8℃贮存24 h,然后对兔肉进行品质分析和超微结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压力的升高,兔肉亮度(L*)值升高,红度(a*)值降低,兔肉颜色由浅红色逐渐变为灰白... 以僵直前獭兔肉为原料,在室温(25℃)条件下,分别用100、200、400 MPa超高压处理15 min,-8℃贮存24 h,然后对兔肉进行品质分析和超微结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压力的升高,兔肉亮度(L*)值升高,红度(a*)值降低,兔肉颜色由浅红色逐渐变为灰白;随着压力的升高兔肉蒸煮损失率、滴水损失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200 MPa时兔肉的蒸煮损失率、滴水损失率最低,分别为31.54%和2.61%;超高压对兔肉嫩度影响显著(P<0.05),在0.1~200 MPa之间,剪切力随压力增大而降低,而400 MPa处理时,兔肉剪切力急剧升高并显著高于对照组(0.1 MPa);100 MPa压力处理,兔肉组织结构与对照组相比变化不大,而400 MPa时兔肌肉显微组织结构变化明显:肌节收缩,肌纤维歪曲、片段化,蛋白质发生解聚、三级结构遭到破坏。可见,不同的超高压对僵直前獭兔肉的品质和微观结构有显著影响,且200 MPa是最适于僵直前兔肉处理的超高压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 僵直前 兔肉 品质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内变形分解作用对榴辉岩透镜体群发育的影响——以碧溪岭地区为例 被引量:12
19
作者 索书田 钟增球 +1 位作者 周汉文 游振东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22,共8页
确定超高压变质岩体的大小、分布、构造关系及变质演化 ,是理解超高压变质岩形成和折返动力学过程的关键。在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内 ,榴辉岩及变质的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石 ,一般成厘米至公里尺度的布丁或透镜体 ,散布于片麻岩及面理... 确定超高压变质岩体的大小、分布、构造关系及变质演化 ,是理解超高压变质岩形成和折返动力学过程的关键。在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内 ,榴辉岩及变质的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石 ,一般成厘米至公里尺度的布丁或透镜体 ,散布于片麻岩及面理化含榴花岗岩内。区域系统性的岩石学及构造学观察 ,尤其是在安徽省碧溪岭区 1∶ 1万比例尺的精细制图中证实 ,榴辉岩及其它超高压变质岩透镜体群的形成 ,主要是多期及递进变形分解作用的结果 ,造成了网络状线形强应变带与透镜状弱应变域流变学组合型式。榴辉岩与围岩片麻岩的过渡关系也证实 ,超高压变质的榴辉岩体是“原地”形成的。榴辉岩体的形态、大小及空间分布规律特征 ,不支持超高压变质带岩石属构造混杂岩的推论 ,而是反映了超高压及角闪岩相条件下不均匀韧性流动的应变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榴辉岩透镜体 超高压变质岩 变形分解作用 流变学型式 大别-苏鲁区 碧溪岭地区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处理对菠萝汁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7
20
作者 张微 李汴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81-185,共5页
分析了超高压(UHP)处理对菠萝汁杀菌效果、理化指标、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压力值(300-500MPa)的上升菌落总数逐渐减少,400MPa压力下达商业无菌;pH值、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对照样差异不显著(P>0.05);浊度随着压力上升逐渐下... 分析了超高压(UHP)处理对菠萝汁杀菌效果、理化指标、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压力值(300-500MPa)的上升菌落总数逐渐减少,400MPa压力下达商业无菌;pH值、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对照样差异不显著(P>0.05);浊度随着压力上升逐渐下降,当压力超过450MPa,浊度下降不再显著(P>0.05);还原型Vc保留率达92.54%以上,400MPa压力下保留率达95.89%;450MPa压力下,ΔE*值为0.77,很好地保持了菠萝汁原有色泽;感官分析通过定量描述分析法对不同压力处理后的样品进行分析评定,结果表明,超高压技术很好地保持了食品的色、香、味,感官品质与对照样非常接近。因此,超高压技术不仅具有较好的杀菌效果,而且较好地保持了菠萝汁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 菠萝汁 品质 定量描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