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57篇文章
< 1 2 9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f the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of Oil Field Drilling Masts 被引量:1
1
作者 Han Dongying Zhou Guoqiang Li Zifeng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3-36,共4页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afety of drilling operations,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method for forecasting the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of oil field drilling masts. The method is based on a double nonlinear finite elem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afety of drilling operations,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method for forecasting the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of oil field drilling masts. The method is based on a double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theory and applies a referential stress method for measuring defects and defacements. The lab mast model was analyzed using the proposed method. The relative error, which was less than 5.0% between the forecast results and the destructive experiment values,verified the correctness of this method. It also forecasts the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for a local drilling ma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illing mast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double nonlinearity referential stress method defects anddefacemen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bility Analysis of Space Compcoite Structore and Its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被引量:1
2
作者 Zhao Lel Pen Junsheng Du Zhengguo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Chengdu610031, China 《Journal of Modern Transportation》 1995年第2期198-207,共10页
In this paper, using incremental equilibrium equation, the authors have studiedthe effeet of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of every component on structuralstability, and discussed the stability analysis method for space c... In this paper, using incremental equilibrium equation, the authors have studiedthe effeet of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of every component on structuralstability, and discussed the stability analysis method for space compositestructures. With the help of the test results for the concrete filled ateel tubeskeleton of the long-spen RC arch bridse, it is proved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is accurate and relia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bility analysis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space composite structure extremepoint collapse finite element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odel for Predicting Ultimate Tensile Capacity of Adhesive Anchors
3
作者 徐波 吴智敏 宋志飞 《Journal of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2007年第3期218-222,共5页
To predict the tensile capacity of adhesive anchors, a multilayered feed-forward neural network trained with the back-propagation algorithm is constructed. The ANN model have 5 inputs, including the compressive streng... To predict the tensile capacity of adhesive anchors, a multilayered feed-forward neural network trained with the back-propagation algorithm is constructed. The ANN model have 5 inputs, including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concrete, tensile strength of concrete, anchor diameter, hole diameter, embedment of anchors, and ultimate load. The predictions obtained from the trained ANN show a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s. Meanwhile, the predicted ultimate tensile capacity of anchors is close to the one calculated from the strength formula of the combined cone-bond failure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CONCRETE Adhesive anchors ultimate tensile capacity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the Residual Capacity of a Submarine for Different Limit States with Various Initial Imperfection Models 被引量:1
4
作者 Tatiana Pais Marco Gaiotti Beatrice Barsotti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CSCD 2022年第2期59-68,共10页
The current design philosophy for submarine hulls,in the preliminary design stage,generally considers as governing limit states material yielding along with various buckling modes.It is common belief that,beyond the d... The current design philosophy for submarine hulls,in the preliminary design stage,generally considers as governing limit states material yielding along with various buckling modes.It is common belief that,beyond the design pressure,material yielding of the shell plating should occur first,eventually followed by local buckling,while global buckling currently retains the highest safety factor.On the other hand,in the aeronautical field,in some cases structural components are designed in such a way that local instability may occur within the design loads,being the phenomena inside the material elastic range and not leading to a significant drop in term of stiffness.This paper is aimed at investigating the structural response beyond a set of selected limit states,using nonlinear FE method adopting different initial imperfection models,to provide the designers with new information useful for calibrating safety factors.It was found that both local and global buckling can be considered as ultimate limit states,with a significant sensitivity towards initial imperfection,while material yielding and tripping buckling of frames show a residual structural capacity.In conclusion,it was found that the occurrence of local buckling leads to similar sudden catastrophic consequences as global buckling,with the ultimate strength capacity highly affected by the initial imperfection shape and amplitu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CKLING Submarine hull Limit state design Structural response Imperfection model Residual capacity ultimate strengt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层螺钉桩承载特性试验研究
5
作者 邓友生 庄子颖 +4 位作者 肇慧玲 魏焕卫 陈茁 吴阿龙 董晨辉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9-137,共9页
螺钉桩是一种新型可回收预制桩,具有经济、环保的特点。通过在桩侧表面增设螺纹结构,形同锯齿,可以改善传统桩土接触方式,能显著提升极限承载能力。为研究这种桩型的荷载传递机理与承载特性,采用模型试验与有限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比... 螺钉桩是一种新型可回收预制桩,具有经济、环保的特点。通过在桩侧表面增设螺纹结构,形同锯齿,可以改善传统桩土接触方式,能显著提升极限承载能力。为研究这种桩型的荷载传递机理与承载特性,采用模型试验与有限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比分析了螺钉桩和等截面桩在加载过程中的竖向承载特性及桩周土体位移特征,探索了螺纹段长度与螺纹间距对承载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螺钉桩荷载-沉降曲线呈缓变型变化特征,极限承载力与桩身材料利用率均优于等截面桩;螺钉桩主要通过桩侧摩阻力传递上部荷载,桩侧阻力约为等截面桩的4.57倍,呈现端承摩擦桩的承载特性;螺钉桩桩侧表面独特的锯齿结构可以充分发挥桩周土体协同工作,以调动螺牙槽口内外侧土体间的抗剪力;增加螺纹段长度可以增大桩身侧面与土体间的齿状咬合区域,从而显著提升螺钉桩极限承载力和材料利用率;随着螺纹间距的增大,螺纹内外侧土体沉降差异变小,破坏方式发生变化。当距径比为0.75~1.0时,螺钉桩极限承载力与桩身材料利用率均取得较大值。研究成果可为螺钉桩基础的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钉桩 模型试验 数值计算 极限承载力 材料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叶片式螺旋钢管桩极限承载性能研究
6
作者 朱彦鹏 张辉 +4 位作者 王雪浪 朱嘉辉 黄安平 张兴旺 王澳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0-189,共10页
针对传统叶片式螺旋钢管桩在承载力方面的局限性,通过改良其几何结构,提出了一种叶片直径递变的新型叶片式螺旋钢管桩以提升其极限承载力。进行了6组抗压试验和6组抗拔试验,每组抗压试验包含1根桩,每组抗拔试验包含2根桩,以研究叶片间... 针对传统叶片式螺旋钢管桩在承载力方面的局限性,通过改良其几何结构,提出了一种叶片直径递变的新型叶片式螺旋钢管桩以提升其极限承载力。进行了6组抗压试验和6组抗拔试验,每组抗压试验包含1根桩,每组抗拔试验包含2根桩,以研究叶片间距和叶片直径递变对螺旋钢管桩承载力的影响;利用ABAQUS数值模拟软件建立模型,并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以验证模型的精确性和准确性。通过对比现场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分析改良后的新型叶片式螺旋钢管桩在极限承载力方面的提升效果。结果表明:叶片参数的改变对螺旋钢管桩的承载力具有显著影响,叶片直径的递变与螺旋钢管桩的极限承载力呈正相关关系,即叶片直径的适当增加能够显著提升桩的承载力;叶片间距决定着螺旋钢管桩的承载模式,叶片间距改变同样会对桩的极限承载力产生影响;在用钢量相同的情况下,新型叶片式螺旋钢管桩的抗压承载力相比传统螺旋钢管桩提升了约28%,抗拔承载力提升了约13%;验证了ABAQUS数值模拟软件在新型叶片式螺旋钢管桩承载力分析中的可行性,也进一步证明了该桩型在村镇住宅承载力不均匀地基中应用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叶片式螺旋钢管桩 极限承载力 现场试验 数值模拟 叶片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桩极限抗压承载力预测研究及应用
7
作者 成建强 唐龙龙 +1 位作者 曹胜敏 李永 《港口航道与近海工程》 2025年第1期64-69,共6页
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桩作为最常见基桩类型之一,不仅承载能力优异,而且现场施工方便有效可靠。通过混凝土预制桩实测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数据,建立多种基桩抗压极限承载能力的模型,进而得到优化后的预测模型。华北沿海某燃料油码头陆域共1... 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桩作为最常见基桩类型之一,不仅承载能力优异,而且现场施工方便有效可靠。通过混凝土预制桩实测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数据,建立多种基桩抗压极限承载能力的模型,进而得到优化后的预测模型。华北沿海某燃料油码头陆域共14个建筑单体,基桩类型均采用预应力混凝土预制竹节桩,但各单体上部荷载差异较大,而桩型、桩长大致相同;因此依托该预测模型对该项目中竹节桩基桩极限承载力进行预测,从而对各单体基桩桩长设计进行针对性优化,并考虑一定安全系数,以达到节省工程量,降低工程造价,优化设计方案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桩 抗压静载试验 数值模型 极限承载力预测模型 成本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岩隧洞约束混凝土箱型钢拱架支护承载特性
8
作者 黄书岭 王祥祥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共8页
约束混凝土箱型钢拱架是箱型钢和核心混凝土形成的组合拱架结构,也是有效控制软岩隧洞变形的一种新型支护形式,目前尚缺少关于这类拱架承载特性的研究工作。为此,推导了约束混凝土箱型截面压弯屈服判据,分析了该类型拱架的强度极限承载... 约束混凝土箱型钢拱架是箱型钢和核心混凝土形成的组合拱架结构,也是有效控制软岩隧洞变形的一种新型支护形式,目前尚缺少关于这类拱架承载特性的研究工作。为此,推导了约束混凝土箱型截面压弯屈服判据,分析了该类型拱架的强度极限承载力和结构稳定极限承载力,同时对比了约束混凝土箱型钢拱架、H型钢拱架、箱型钢拱架3种类型拱架的承载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约束混凝土箱型钢拱架截面屈服判据值在同型号中最高,其轴压屈服强度极限平均为箱型截面的1.4倍、H型钢截面的2.2倍,纯弯屈服强度极限平均为箱型截面的1.1倍、H型钢截面的1.5倍;约束混凝土箱型钢拱架强度和结构稳定极限承载力均高于同型号箱型和H型钢拱架,强度极限承载力是箱型钢拱架的1.3~1.4倍、H型钢拱架的2.2~2.3倍;结构稳定极限承载力是箱型钢拱架的1.03~1.04倍、H型钢拱架的1.10~1.27倍。约束混凝土箱型钢拱架承载特性优势显著,能够为软岩隧洞提供更为可靠和高效的支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岩隧洞 约束混凝土箱型钢拱架 压弯屈服判据 强度极限承载力 结构稳定极限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往复荷载作用下黏土中板锚承载性能试验研究
9
作者 孙一飞 王乐 +2 位作者 张庭冉 张春会 田英辉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9-666,共8页
漂浮式结构是深远海资源开发中的重要结构形式,与之通过锚链相连的锚固基础是保证其在位安全稳定的关键部分。板锚是目前常用的锚固基础形式之一,在其服役过程中会受到风、浪、流等诱发的往复荷载作用。目前,有关板锚在往复荷载作用下... 漂浮式结构是深远海资源开发中的重要结构形式,与之通过锚链相连的锚固基础是保证其在位安全稳定的关键部分。板锚是目前常用的锚固基础形式之一,在其服役过程中会受到风、浪、流等诱发的往复荷载作用。目前,有关板锚在往复荷载作用下承载性能的研究结论存在相悖之处,其承载机理还未明晰,有待进一步开展深入系统的研究。为此,利用双自由度伺服加载系统,在饱和黏土中针对平板锚开展了往复拉拔试验,研究了往复荷载中值和幅值对板锚承载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往复荷载中值和幅值的增加,板锚的承载力先提高后降低;当往复荷载的中值和幅值取值为单调抗拔极限承载力的28%±18%时,板锚的承载力提升最大,比单调抗拔极限承载力提升了10.44%;当往复荷载达到单调抗拔极限承载力的60%±18%时,土体发生严重破坏,板锚失去承载能力。依据板锚在往复荷载作用后的承载性能,为板锚服役期间的安全性评估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往复荷载 极限承载力 方形板锚 黏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腐蚀影响下Q345钢材及焊缝连接的承载性能及计算方法
10
作者 陈蕙芸 薛子龙 赵宝成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2025年第1期9-16,共8页
由于腐蚀环境的改变、防腐涂层的剥落或者焊接热影响作用等,钢结构在服役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发生局部腐蚀。其中,Q345钢作为在役钢结构中最常见的钢材,研究其母材及其焊缝连接局部腐蚀后的承载性能退化规律尤为重要。结合有限元数值模拟,... 由于腐蚀环境的改变、防腐涂层的剥落或者焊接热影响作用等,钢结构在服役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发生局部腐蚀。其中,Q345钢作为在役钢结构中最常见的钢材,研究其母材及其焊缝连接局部腐蚀后的承载性能退化规律尤为重要。结合有限元数值模拟,开展了局部腐蚀发展方式和腐蚀程度对Q345钢材及焊缝连接的单轴受拉极限承载力退化规律的研究。通过对局部腐蚀的参数化分析,研究了腐蚀长度、腐蚀宽度和腐蚀深度对Q345钢材及焊缝连接的抗拉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钢材和焊缝连接的承载力削减系数随腐蚀深度和宽度的增加而呈线性减小;随腐蚀长度增加呈非线性减小,且腐蚀长度的影响逐渐减弱。基于分析结果,最终建立了考虑局部腐蚀的钢材和焊缝连接的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为后续钢结构的局部腐蚀后剩余承载性能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345钢材 对接焊缝 局部腐蚀 极限承载力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软吹填土地基单体地固件荷载试验研究
11
作者 陈津生 刁钰 +3 位作者 朱东城 陈梓霖 陈丰 杨军 《地基处理》 2025年第1期101-106,共6页
地固件工法是一种新型的软土地基加固技术,它是在土工袋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通过在袋内设置高强度的桁架吊带,增强结构的整体性,大幅度提高加固地基的性能。在处理软弱地基时,具有柔性保形、排水成壳、应力扩散、极限承载力高等优点。... 地固件工法是一种新型的软土地基加固技术,它是在土工袋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通过在袋内设置高强度的桁架吊带,增强结构的整体性,大幅度提高加固地基的性能。在处理软弱地基时,具有柔性保形、排水成壳、应力扩散、极限承载力高等优点。在桁架带内置的四角方形地固件基础上,改变桁架带布置形式与袋体外形,提出了桁架带外置四角方形地固件、外置四边方形地固件、外置圆形地固件。对桁架带外置式地固件、捆绑土工袋和普通土工袋进行了抗倾覆能力测试,试验得到了各个试件的极限荷载和抗倾覆刚度。在各类型构件的极限荷载与抗倾覆刚度的比较中均得出相似结论:桁架带外置四角方形与外置四边方形相当,二者优于外置圆形地固件,各类型地固件优于捆绑式土工袋与普通土工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固件 软土地基 吹填土 极限荷载 抗倾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斜杆和几何尺寸对承插型盘扣式支撑架极限承载力的影响研究
12
作者 张子桢 孙海军 +1 位作者 李晓东 崔维久 《建筑施工》 2025年第2期177-181,共5页
随着建筑行业对施工安全和效率的要求日益提高,承插型盘扣式支撑架因其较高的安全性、施工效率和经济效益,在众多支撑体系中备受青睐,并广泛应用于实际工程。采用有限元模拟的方式,对12种不同工况下的架体极限承载力和屈曲模态进行分析... 随着建筑行业对施工安全和效率的要求日益提高,承插型盘扣式支撑架因其较高的安全性、施工效率和经济效益,在众多支撑体系中备受青睐,并广泛应用于实际工程。采用有限元模拟的方式,对12种不同工况下的架体极限承载力和屈曲模态进行分析,旨在探究结构形式对架体承载力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增设水平斜杆,架体的极限承载力和抗变形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合理的架体几何尺寸也会使架体极限承载力提高,屈曲位移降低。研究结果有助于为承插型盘扣式支撑架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插型盘扣式支撑架 水平斜杆 几何尺寸 极限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A-BPNN的海底腐蚀管道极限承载力预测
13
作者 刘博 周卫军 马荣彬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2025年第1期48-54,共7页
全面掌握海底腐蚀管道极限承载力的情况有利于指导该管道的安全运行。由于单一BP神经网络(BPNN)模型存在学习效率低、对初始权重敏感且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状态等缺点,故采用麻雀搜索算法(SSA)来优化BPNN的初始权值和阈值,建立SSA-BPNN组... 全面掌握海底腐蚀管道极限承载力的情况有利于指导该管道的安全运行。由于单一BP神经网络(BPNN)模型存在学习效率低、对初始权重敏感且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状态等缺点,故采用麻雀搜索算法(SSA)来优化BPNN的初始权值和阈值,建立SSA-BPNN组合模型预测极限承载力,并与BPNN模型、遗传算法优化的BPNN(GA-BPNN)模型和粒子群算法优化的BPNN(PSO-BPNN)模型进行对比。结果显示:SSA-BPNN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2693%,远远好于其他模型;SSA-BPNN模型的预测结果与有限元法得到的结果进行线性拟合后与直线Y=X最为贴近,其决定系数为0.99948,说明SSA-BPNN模型是一种准确性高且稳定性良好的海底腐蚀管道极限承载力预测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腐蚀管道 极限承载力 有限元法 麻雀搜索算法(SSA) BP神经网络(BPN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夹板剪力墙中U型抗拔锚固节点的承载性能
14
作者 刘依萍 董利 +3 位作者 郑维 曹学剑 张玲云 王小炜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4-151,共8页
夹板剪力墙抗侧力性能优异,其抗侧刚度和承载力是普通轻木剪力墙的2~3倍。然而,夹板剪力墙中常用的三角形抗拔锚固件(hold⁃down)会使端部墙骨柱偏心受拉,并易在顶部螺栓孔处发生断裂,严重制约墙体抗侧承载能力。采用U型锚固连接件能很... 夹板剪力墙抗侧力性能优异,其抗侧刚度和承载力是普通轻木剪力墙的2~3倍。然而,夹板剪力墙中常用的三角形抗拔锚固件(hold⁃down)会使端部墙骨柱偏心受拉,并易在顶部螺栓孔处发生断裂,严重制约墙体抗侧承载能力。采用U型锚固连接件能很好解决该不利破坏。对采用了不同紧固件形式和数量的4组U型锚固件节点进行单调和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分析其破坏模式、荷载⁃位移曲线、初始刚度、极限承载力和延性系数,并基于GB 50005—2017《木结构设计标准》对其承载力和屈服模式进行理论计算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螺钉连接的U型hold⁃down节点(6SH、10SH)均表现为螺钉弯曲和拔出破坏,而采用3根和5根螺栓连接(3BH和5BH)的U型hold⁃down节点则分别表现为螺栓弯曲和墙骨断裂破坏。采用螺栓连接的U型hold⁃down节点刚度和极限承载力分别比采用螺钉连接的节点高81.5%和62.0%以上,但延性较后者低23.2%以上。采用3根螺栓连接的U型hold⁃down节点(3BH)充分利用了螺栓的屈服强度和弹塑性变形能力,综合性能表现最佳。基于GB 50005—2017能准确预测采用螺钉连接U型hold⁃down节点的屈服模式和承载力,但会低估32%~43%的螺栓连接U型hold⁃down节点承载力。研究得到的U型hold⁃down节点荷载⁃位移关系和力学性能指标可为后续的夹板剪力墙数值模拟研究提供关键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拔锚固 轻木剪力墙 螺钉 破坏模式 极限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拉桥易损性及极限承载力分析
15
作者 彭莹莹 《山西建筑》 2025年第3期154-157,共4页
以某独塔斜拉桥为研究对象,基于拉索的参数振动理论,计算分析了拉索的基频、拉索在单对断索损伤场景下的拉索应力传递系数和主梁应力安全系数;采用Pareto多目标评价方法,按结构最小损伤比例造成性能残余强度最小的优化原则,研究单对断... 以某独塔斜拉桥为研究对象,基于拉索的参数振动理论,计算分析了拉索的基频、拉索在单对断索损伤场景下的拉索应力传递系数和主梁应力安全系数;采用Pareto多目标评价方法,按结构最小损伤比例造成性能残余强度最小的优化原则,研究单对断索损伤场景下拉索的易损性,确定了易损的拉索次序和拉索对结构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该斜拉桥外侧拉索更容易发生参数共振;单对拉索损伤场景下,易损拉索为主跨的Z6,Z8,Z9索;边跨单对拉索断裂对结构极限承载力影响在2%以内,主跨拉索Z6发生断裂使结构极限承载力降低14.5%。研究结果可为研究独塔斜拉桥拉索易损薄弱部位,桥梁健康监测的关键索号选取和提高结构安全性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塔斜拉桥 结构易损性 参数共振 断索 极限承载力 结构健康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螺纹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计算模型的优化
16
作者 佘志亮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1期109-112,共4页
铁路路基作为铁路基础设施的核心组成,其建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然而,目前螺纹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计算模型存在计算精度不足的问题。为此,研究首先通过对桩身受力的深入分析,然后针对不同螺距的螺纹间土体侧摩阻力差异,对... 铁路路基作为铁路基础设施的核心组成,其建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然而,目前螺纹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计算模型存在计算精度不足的问题。为此,研究首先通过对桩身受力的深入分析,然后针对不同螺距的螺纹间土体侧摩阻力差异,对计算方法进行改进。在极限承载力的试验中,当上覆荷载为30kPa时,传统计算模型的计算误差为18.48%,改良计算模型的误差为1.05%,验证了研究的有效性。研究为提升铁路软土地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供了参考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 螺纹桩 极限承载力 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边坡高挡墙结构物施工稳定性与极限承载力研究
17
作者 赵彩琴 钱利屏 潘文韬 《山西建筑》 2025年第7期55-59,共5页
为探究高边坡高挡墙施工稳定性与极限承载力,依托某国道改建工程,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高边坡施工前后稳定性,并分析整体结构极限承载力,现场应用情况良好验证了相关方案的适用性。主要结论如下:天然状态下边坡变形集中于坡体后缘,施作... 为探究高边坡高挡墙施工稳定性与极限承载力,依托某国道改建工程,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高边坡施工前后稳定性,并分析整体结构极限承载力,现场应用情况良好验证了相关方案的适用性。主要结论如下:天然状态下边坡变形集中于坡体后缘,施作支护后,锚索变形主要位于上侧,挡土墙上下侧分别承受较大拉压应力;未施作支护时,边坡下方与表面均存在剪切破坏,而施作支护后塑性区范围大幅减少仅在挡土墙后方存在少量塑性区,并且未采用支护措施边坡变形较采用支护措施大幅增大,表明锚索+挡土墙效果显著;外界荷载作用下,边坡逐渐发生失稳破坏,首先出现在侧方与挡土墙前下侧,增大荷载至11 MPa,塑性区进一步扩张,在边坡台阶较多位置处产生贯通塑性区,失去承载力;外界荷载作用下,初期随着侧方荷载增加,挡土墙压应力增加不明显,当侧方荷载达到9 MPa~11 MPa时,挡土墙压应力快速增加至开裂破坏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边坡 高挡墙 施工稳定性 极限承载力 数值计算 现场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项目灌注桩竖向承载力补强技术应用
18
作者 王海东 隋明昊 +2 位作者 刘平 刘佳 王俊峰 《工程质量》 2025年第1期78-82,共5页
钻孔灌注桩是一种常见的基桩型式,在工业与民用建筑、桥梁、电力、市政等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灌注桩按照成桩方法可分为干作业法、泥浆护壁法、套管护壁法钻(挖)孔灌注桩以及长螺旋压灌灌注桩等。实际工程中,无论采用哪种成桩方式,... 钻孔灌注桩是一种常见的基桩型式,在工业与民用建筑、桥梁、电力、市政等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灌注桩按照成桩方法可分为干作业法、泥浆护壁法、套管护壁法钻(挖)孔灌注桩以及长螺旋压灌灌注桩等。实际工程中,无论采用哪种成桩方式,都可能存在质量问题。论文以实际项目为依托,进行了灌注桩承载力补强技术的应用研究,为同类桩基工程问题处理的技术实践和理论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注桩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 补强 后注浆加固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附加纵向加劲肋火灾后冷弯型钢背对背拼合柱弯曲屈曲性能研究
19
作者 倪伟龙 《福建建设科技》 2025年第1期19-24,共6页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在道路桥梁建设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研究温度对带附加纵向加劲肋的冷弯型钢背对背拼合柱(CFS-BBC-∑)屈曲承载力的影响,利用ABAQUS软件建立了有限元模型,与试验数据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并通过改变试...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在道路桥梁建设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研究温度对带附加纵向加劲肋的冷弯型钢背对背拼合柱(CFS-BBC-∑)屈曲承载力的影响,利用ABAQUS软件建立了有限元模型,与试验数据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并通过改变试件长度、螺钉间距和温度等条件进行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当螺钉间距增大时(50~300mm),极限承载力呈下降趋势,最低下降至81.7%;温度对试件的极限承载力变化具有显著影响,当20≤T<500℃时,极限承载力下降趋势较平缓,当500≤T<800℃时,极限承载力下降趋势较陡,最低下降至74.7%。同时提出了火灾后CFS-BBC-∑承载力折减系数ηT的预测公式。最后,对直接强度法定义的CFS弯曲屈曲承载能力公式进行评估,分析其准确性与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弯薄壁型钢 整体屈曲 数值分析 极限承载力折减系数 直接强度法(D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塑空心柱轴压力学性能试验与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高飞 李俞谕 +3 位作者 何文辉 郝笑龙 欧荣贤 王清文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48,共9页
为探究木塑复合材料用作低密度装配式建筑承重柱的可行性,通过材性测试和轴压试验评估共挤出木塑空心柱的轴压力学性能,并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探究木塑空心柱壁厚、长细比和内置薄壁圆钢管壁厚对其极限承载力、变形能力和破坏... 为探究木塑复合材料用作低密度装配式建筑承重柱的可行性,通过材性测试和轴压试验评估共挤出木塑空心柱的轴压力学性能,并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探究木塑空心柱壁厚、长细比和内置薄壁圆钢管壁厚对其极限承载力、变形能力和破坏模式的影响。模拟分析结果与试验测试数据高度一致,验证了模拟方法的有效性。试验研究表明,木塑空心柱主要通过局部压溃破坏,并表现出明显的弹塑性阶段。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增加壁厚能提高木塑空心柱的初始刚度和极限承载力,其中8 mm厚度在成本、重量及承载能力方面具有最佳性价比。随着长细比的增加,木塑空心柱的承载力和刚度逐渐降低,破坏模式也从强度破坏转向失稳破坏。内置3 mm薄壁钢管显著增强了木塑空心柱的承载力和延性,其力学性能能够满足建筑对抗压承重构件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塑空心柱 轴压力学性能 有限元分析 载荷-位移关系 极限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