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台风“暹芭”登陆后北折路径成因及诊断分析
1
作者 周云霞 翟丽萍 +2 位作者 覃皓 黄晴 祁丽燕 《热带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7-76,共10页
2022年第4号台风“暹芭”在7月2日夜间进入广西后出现突然北折路径,导致风雨预报出现显著偏差,对台风防御工作造成重大影响。本文利用高空、地面、卫星等多源气象观测资料以及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 2022年第4号台风“暹芭”在7月2日夜间进入广西后出现突然北折路径,导致风雨预报出现显著偏差,对台风防御工作造成重大影响。本文利用高空、地面、卫星等多源气象观测资料以及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提供的第5代再分析资料(ECMWF re-analysis 5,ERA5),采用天气学诊断方法对台风路径北折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并运用位涡倾向方程进行定量诊断。结果表明:(1)“暹芭”台风路径北折是大尺度环流形势变化导致的深层引导气流改变与台风内部非对称结构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2)深层引导气流在路径转折中起主导作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西伸加强、高空西风槽前和南亚高压单体西北侧的西南气流与台风北向出流的相互作用是引导气流改变的关键驱动因素;同时正涡度平流的变化对“暹芭”台风路径北折具有指示性意义;(3)“暹芭”台风呈现非对称结构特征,其内部垂直运动所引发的积云对流对台风北折有重要影响,台风云系形态变化也为台风移向的转折提供指示;(4)位涡倾向方程定量诊断进一步表明,台风在南海移动期间主要受外部大尺度环流形成的引导气流影响,而台风进入内陆后突然北折则是引导气流和台风非对称结构引发垂直运动共同作用的结果;此外“暹芭”台风具有趋向于位势倾向正值中心移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路径北折 引导气流 台风非对称结构 位涡倾向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密度估计的经验路径模型在西北太平洋虚拟台风构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徐晓武 陈永平 +3 位作者 谭亚 刘畅 李尚鲁 车助镁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共11页
合理评估台风对沿海区域的影响程度与风险对于科学抵御台风灾害而言十分重要,而我国具有详细的台风观测记录至今也仅有60多年的历史,这使得在推算具有一定重现期的极值风速及相应的极值波高和潮位等特征参数时存在局限性,同时台风观测... 合理评估台风对沿海区域的影响程度与风险对于科学抵御台风灾害而言十分重要,而我国具有详细的台风观测记录至今也仅有60多年的历史,这使得在推算具有一定重现期的极值风速及相应的极值波高和潮位等特征参数时存在局限性,同时台风观测样本量的不足也限制了如深度学习等数据驱动型模型在台风灾害预报中的应用。因此,有必要基于实际台风行进规律构建虚拟台风以克服历史数据量不足的问题。故本文采用基于核密度估计的经验路径模型,在西北太平洋海域构建了18 671场虚拟台风,将虚拟台风的起始与终止位置、发生频数、行进速度和行进方向等参数与实际发生的台风进行统计意义上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本文方法构建的虚拟台风总体上符合西北太平洋历史台风的行进规律。通过这些虚拟台风的构建,可为中国沿海极值波浪和风暴增水研究提供数据量足够且性能可靠的虚拟台风样本数据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密度估计 经验路径模型 虚拟台风 西北太平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路径台风影响舟山的大风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朱思瑜 陈淑琴 方言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9-125,共7页
将台风路径分为在浙江登陆的台风、在福建及以南登陆的台风、海上转向台风、在浙江以北登陆的台风这4种分别研究舟山的台风大风特征。4种台风路径中影响舟山最多的为海上转向台风,其中在125°E转向的最多,最少的为在浙江以北登陆的... 将台风路径分为在浙江登陆的台风、在福建及以南登陆的台风、海上转向台风、在浙江以北登陆的台风这4种分别研究舟山的台风大风特征。4种台风路径中影响舟山最多的为海上转向台风,其中在125°E转向的最多,最少的为在浙江以北登陆的台风。统计分析1989—2020年4种不同路径台风影响舟山过程风力的分布范围、中位数、极大值等气候特征,并研究不同路径下台风过程风力与台风中心和舟山的最近距离以及最近距离时的台风强度之间的分布关系,以此绘制点聚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山 台风大风 台风路径 点聚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河口风暴潮增水特征及经验预报
4
作者 许劼婧 叶荣辉 +1 位作者 刘培 黄代忠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5-74,共10页
珠江河口受强台风影响频次较高,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经济发达,风暴潮灾害通常给其造成严重损失。基于珠江河口典型水文站澳门内港站近50年长序列潮位资料,分析认为澳门内港站45%的年极值潮位是受台风影响导致,实测潮位极值发生在... 珠江河口受强台风影响频次较高,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经济发达,风暴潮灾害通常给其造成严重损失。基于珠江河口典型水文站澳门内港站近50年长序列潮位资料,分析认为澳门内港站45%的年极值潮位是受台风影响导致,实测潮位极值发生在天文高潮位前后1 h内的概率约为82%,而增水极值与天文潮极值相位呈现较为明显的非均匀双峰分布,增水峰值发生在天文潮高潮位的频率仅5%。台风路径及登陆点对风暴潮增水的数值、持续时间等特征要素均有较大影响。西北向和西进型路径台风造成风暴潮增水较大且占比多,造成超30 cm增水的次数约占台风影响总次数的90%。当内港站位于台风的左半圆时增水量值相对较小;当内港站位于台风右半圆,增水幅度相对更大。同时存在登陆点越靠西,风暴潮增水持续时间更长、增水幅度越小的趋势。本研究还建立了风暴潮增水与台风强度、路径、登陆点的极值增水预报公式,拟合值与实测值的拟合度高。研究结果可为区域风暴潮预报及灾害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暴潮增水 台风路径 风暴潮预报 珠江河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路径台风对中国近海海温的影响特征统计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孙泽铭 韩树宗 +1 位作者 王明杰 苏翰祥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31,共15页
文章基于中国气象局提供的最佳台风路径资料,基于K均值聚类分析法将2002年至2021年由西太暖池进入中国近海的台风分为3类,并依据台风路径特征将3类台风分别命名为西行路径台风、西北路径台风和转向路径台风,并使用遥感系统(remote sensi... 文章基于中国气象局提供的最佳台风路径资料,基于K均值聚类分析法将2002年至2021年由西太暖池进入中国近海的台风分为3类,并依据台风路径特征将3类台风分别命名为西行路径台风、西北路径台风和转向路径台风,并使用遥感系统(remote sensing systems,REMSS)提供的海表面温度最优插值日产品和区域海气浪耦合模型(coupled ocean atmosphere wave sediment transport modeling system,COAWST)的模拟结果,对这3类台风造成的上层海洋温度的变化特征进行统计研究。结果显示,3种台风对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影响特征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对SST的冷却幅度和作用时间上:转向路径台风对SST的冷却幅度最大并且作用时间最长,西北路径台风次之,而西行路径台风冷却幅度最小且作用时间最短;3种台风对混合层厚度(mixed layer thickness,MLT)与温跃层厚度(thermocline thickness,TT)影响的差异主要体现在MLT和TT的变化幅度和恢复时间上:转向路径台风的MLT和TT变化幅度最大,西北路径台风次之,西行路径台风最小。对于MLT与TT的恢复速度,西北路径台风整体上要明显快于西行路径台风和转向路径台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台风路径 西太暖池 中国海 上层海洋 海表面温度 混合层厚度 温跃层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09号“威马逊”台风对铁山港海域的风暴潮增水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杨万康 杨青莹 +3 位作者 尹宝树 伊小飞 张峰 宋泽坤 《海洋预报》 2016年第1期80-85,共6页
1409号"威马逊"台风是1949年以来登陆我国华南地区的最强台风。本文首先以铁山港海域的潮位站和气象站实测资料为基础,对铁山港海域的风暴增水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铁山港湾内最大风暴增水值要大于湾口处,通过对历史... 1409号"威马逊"台风是1949年以来登陆我国华南地区的最强台风。本文首先以铁山港海域的潮位站和气象站实测资料为基础,对铁山港海域的风暴增水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铁山港湾内最大风暴增水值要大于湾口处,通过对历史增水值进行重现期推算可知1409号台风造成的最大增水强度达到了200年一遇。台风登陆期间铁山港海域发生先减水后增水的现象,是因为铁山港海域的风向发生了转变,先是吹离岸风,后改为向岸风。然后基于MIKE21和Holland台风风场建立二维风暴潮数学模型分析了1409号台风的最大增水空间分布规律,模型结果显示地形与风暴潮增水的关系十分密切,铁山港内部湾顶位置处最大风暴增水超过了3.2 m,比铁山港口门处增加了1.2 m,因此需要格外重视铁山港湾顶处的风暴潮防灾减灾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路径 风暴增水 重现期 风暴潮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713号台风韦帕路径预报难点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刘爱鸣 林毅 +1 位作者 黄美金 王怀俊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7-33,共7页
0713号台风韦帕各家都预报在台湾岛北部海上北折,在120°E以东向偏北方向移动,与台风实际在浙闽交界处登陆后在120°E以西转向北上路径存在较大误差。为认识这种预报偏差的原因,应用各种资料对影响台风韦帕北折的可能原因进行... 0713号台风韦帕各家都预报在台湾岛北部海上北折,在120°E以东向偏北方向移动,与台风实际在浙闽交界处登陆后在120°E以西转向北上路径存在较大误差。为认识这种预报偏差的原因,应用各种资料对影响台风韦帕北折的可能原因进行探讨。指出:(1)欧洲气象中心天气形势预报误差较大,西风槽底预报比实况偏南,是本次台风路径转折预报失误的主要原因。(2)欧亚500hPa高度场为两脊一槽形势,西风指数从低指数向高指数演变和副热带高压处周期性加强均不利于台风韦帕在台湾东北部海区折向偏北方向移动。(3)地形的影响造成的趋岸左折和港湾"吸引",以及动力场和热力场的分布均有利于台风韦帕在台湾东北部海区折向偏西方向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路径 预报难点 环境场 地形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飞虱在台风系统中的降落特征 被引量:4
8
作者 王翠花 翟保平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0-36,共7页
为了揭示褐飞虱在台风影响期间的降落特征,选择了7年中发生在褐飞虱迁飞季节的9个台风,根据逐日灯诱褐飞虱资料、田间候报资料、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的网格点气象再分析资料及中国地面实测降水资料,利... 为了揭示褐飞虱在台风影响期间的降落特征,选择了7年中发生在褐飞虱迁飞季节的9个台风,根据逐日灯诱褐飞虱资料、田间候报资料、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的网格点气象再分析资料及中国地面实测降水资料,利用ArcGIS、GrADS软件对褐飞虱降虫区的气象要素分布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褐飞虱降虫区随着台风移动路径的变化而变化,不同路径台风气象要素的结构特征对褐飞虱的降落具有决定意义;2)台风系统内的降虫区常位于风向气旋式切变的辐合气流区内,并常有强降水相伴,其中降落的褐飞虱虫量大、局地性强;3)台风外围的降虫区上空多为辐散气流并伴有小雨天气出现,降虫范围广;4)盛夏季节出现的台风会造成褐飞虱混迁现象的出现,由西南风和北风引起的降虫比例很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降落特征 台风 路径 气象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台风路径预测信息的输电杆塔累积损伤模型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汤奕 徐香香 +1 位作者 陈彬 易弢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9-77,共9页
强台风可能对所经区域的输电杆塔造成物理破坏并引发大面积停电。为协助电力部门准确预估台风天气下杆塔倒塔的风险并提前调配和部署防台物资,建立了一种基于台风路径预测信息的输电杆塔累积损伤模型。首先,根据气象台短期台风预报信息... 强台风可能对所经区域的输电杆塔造成物理破坏并引发大面积停电。为协助电力部门准确预估台风天气下杆塔倒塔的风险并提前调配和部署防台物资,建立了一种基于台风路径预测信息的输电杆塔累积损伤模型。首先,根据气象台短期台风预报信息、采用网格方式确定受台风影响的风险杆塔;其次,充分结合短期和短时双时间尺度台风基本信息和杆塔地理位置信息,预测杆塔受台风影响的累积作用时间和风速;第三,构建了单位时间内强台风下杆塔因塑性疲劳发生倒塌的低周疲劳损伤数学模型,并利用改进泊松公式求取不同台风作用时间、风速和地理位置的杆塔倒塔概率;最后,基于直流潮流算法优化计算电网最小负荷损失。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塔倒塔 累积损伤 台风路径 双时间尺度 负荷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风暴潮对风场和外围海水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健 刘清容 +2 位作者 阮成卿 訚忠辉 冀承振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9-107,共9页
为探索来自西北太平洋台风风暴潮与南海局地生成台风风暴潮不同,本研究在假设两种台风气象条件相同情况下,研究随台风而来外围海水所形成增水对南海沿岸的影响。以0814"黑格比"强台风风暴潮为基础,使用ROMS(regional ocean mo... 为探索来自西北太平洋台风风暴潮与南海局地生成台风风暴潮不同,本研究在假设两种台风气象条件相同情况下,研究随台风而来外围海水所形成增水对南海沿岸的影响。以0814"黑格比"强台风风暴潮为基础,使用ROMS(regional ocean modeling system)模式进行数值模拟并通过设计对比试验方法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在台风登陆时引起的增水最大,最大增水出现在台风路径右侧,其中在沿岸区域,外围海水形成增水约占总增水10%,且大约3 h后出现增水回震现象。同时,设计对比试验,研究来自西北太平洋台风风暴潮对台风路径、台风强度、台风移动速度和流入角等气象条件敏感性,并获得与前人一致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暴潮 移动路劲 流入角 外国海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提取台风环境风场信息 被引量:5
11
作者 魏应植 吴陈锋 苏卫东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07-316,共10页
应用蓝金模式模拟了纯气旋性旋转的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特征,还模拟了不同环境风向和吹向台风中心的辐合风对台风多普勒速度特征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雷达实测台风速度的特征和不同环境风向的速度数值模拟图进行比较,从而提取出相... 应用蓝金模式模拟了纯气旋性旋转的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特征,还模拟了不同环境风向和吹向台风中心的辐合风对台风多普勒速度特征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雷达实测台风速度的特征和不同环境风向的速度数值模拟图进行比较,从而提取出相应环境风信息的方法,并应用这种环境风信息来判断台风的移动路径。通过对台风实例分析,特别是在台风发生转折的关键时刻,该方法都能够较准确地判断环境风转折的多普勒速度特征。应用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图像与不同环境风向模拟图像进行比较的方法,能够实时(雷达观测时间间隔仅为6 min)监测到环境气流的方向及其变化,比较准确地监测台风的移动路径,这是其他大尺度气象资料难以做到的。分析表明:环境风转向变化的现象在前,台风发生转折的现象在后,对台风路径的短时预报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速度 台风 环境风 路径转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温比亚”停滞少动及转向机理探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谷秀杰 张霞 +2 位作者 苏艳华 邵宇翔 李周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80-788,共9页
2018年1818号台风“温比亚”进入河南后停滞少动,移向有多次改变,累计在河南省境内滞留长达40小时,造成河南省东部历史罕见的极端暴雨天气。利用高空探测、地面观测、NCEP 1°×1°再分析等资料及中央气象台台风定位数据,... 2018年1818号台风“温比亚”进入河南后停滞少动,移向有多次改变,累计在河南省境内滞留长达40小时,造成河南省东部历史罕见的极端暴雨天气。利用高空探测、地面观测、NCEP 1°×1°再分析等资料及中央气象台台风定位数据,对“温比亚”登陆进入河南境内后停滞少动及转向机理做详细诊断分析,结果显示:台风低压处在100 hPa高压带中的弱风区里,低层受高压带“包裹”或阻挡,低压缓行或停滞。200 hPa低压附近有风速辐合时,低压移速减慢,反之则加速,低压下游的风向对其移动方向有很好的指示意义。低压周围合成风场显示,北侧偏东风远大于南侧偏西风时,低压西行;东侧南风大于西侧北风时,低压北行;低压周围风场对称分布时,低压停滞;当非对称逐渐加强时,移向转为大风速轴的方向。500 hPa台风低压中心附近最大U、V风风速演变表明,北侧东风逐渐减小,西行低压移速随之变慢;东西风速差及南北风速差均减小到最小值且基本相当时,低压先停滞后转向,而后随着反方向风速的逐渐增大,低压沿着合动量方向移动。584 dagpm与588 dagpm之间风向与低压移动方向有很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温比亚” 停滞转向 大尺度环流 非对称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917号台风“芭玛”折向东南向移动原因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魏新 王力群 李海宁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12,共7页
利用NCEP全球数据同化系统(GDAS)1°×1°分析资料,对0917号台风"芭玛"折向东南向移动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高纬度环流调整是"芭玛"折向东南向移动的根本原因;0918号台风"茉莉"通过... 利用NCEP全球数据同化系统(GDAS)1°×1°分析资料,对0917号台风"芭玛"折向东南向移动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高纬度环流调整是"芭玛"折向东南向移动的根本原因;0918号台风"茉莉"通过改变外围环境场的强度、形状对"芭玛"台风产生间接影响,而两台风之间逆时针互旋以及台风"茉莉"外围强大的环流对台风"芭玛"的直接作用是台风"芭玛"折向东南向移动的关键。对台风"芭玛"经纬向UV最大风速变化诊断分析表明,"芭玛"经纬向UV最大风速中心的转移对"芭玛"折向东南向移动有重要影响,经纬向UV最大风速差的变化对"芭玛"转向具有预示作用,经纬向最大风速差的合成风方向与台风中心未来移动方向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异常路径 环流调整 双台风效应 UV最大风速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0116号台风“百合”路径异常的原因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登俊 《中国航海》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0-54,共5页
分析了 0 116号台风期间的天气形势 ,认为 5 0 0hPa环境流场的急剧调整导致引导气流不稳定 ,以及双台风的相互作用是该台风路径异常的原因。对船舶驾驶员学习使用高空天气图分析和预测台风路径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0116号台风 水路运输 航行安全 天气预报 台风路径异常 原因分析 高空天气图 安全技术 船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49年以来登陆我国台风的主要特征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一新 苑希民 杨敏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5-138,共4页
通过收集整理1949年到2010年西北太平洋地区的台风资料,对1949年以来登陆我国台风的频次、登陆地点、移动路径、台风强度和影响范围等主要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气候趋势系数对登陆我国台风的趋势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全球气候... 通过收集整理1949年到2010年西北太平洋地区的台风资料,对1949年以来登陆我国台风的频次、登陆地点、移动路径、台风强度和影响范围等主要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气候趋势系数对登陆我国台风的趋势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全球气候变暖并未引起我国台风登陆频次的明显增加,台风频数处于相对平稳的波动状态,并且在近二十年间略呈下降趋势。登陆我国的台风多为一次登陆且大多属于中等强度台风,强台风数量不多。通过分析登陆我国台风的主要特点,为更有针对性地做好我国的台风防御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陆台风 统计分析 频次分析 强度变化 登陆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南玛都”路径突变原因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明 吴坤悌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 2006年第3期44-48,共5页
对0428号冬季台风“南玛都”的移动路径分析表明,台风“南玛都”在南海移动路径发生明显突变转向是一小概率事件,“南玛都”路径突变前的移动路径与500hpa副热带高压南侧的环流相平行,突变点与副热带高压西脊点相一致;高空槽东移与副热... 对0428号冬季台风“南玛都”的移动路径分析表明,台风“南玛都”在南海移动路径发生明显突变转向是一小概率事件,“南玛都”路径突变前的移动路径与500hpa副热带高压南侧的环流相平行,突变点与副热带高压西脊点相一致;高空槽东移与副热带高压东退是“南玛都”路径突变的重要原因,突变后的路径基本上与θse的高值区相一致。在高空低槽(500hpa)前部大范围深厚的西南气流和低层(地面层和850hpa)干冷空气的共同作用下,台风的强度有明显的减弱,且移动速度明显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台风 移动路径 突变点 西脊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温比亚引发河南东部极端暴雨的诊断分析
17
作者 王建新 张启绍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S01期319-326,共8页
利用FNL再分析资料和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对2018年8月18—19日温比亚台风造成河南东部极端暴雨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温比亚在河南东部移动缓慢,是由于河南高空受高压控制处于弱风区,引导气流小,低层在东、西和北3个方向受高压带三面包... 利用FNL再分析资料和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对2018年8月18—19日温比亚台风造成河南东部极端暴雨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温比亚在河南东部移动缓慢,是由于河南高空受高压控制处于弱风区,引导气流小,低层在东、西和北3个方向受高压带三面包围等原因作用下造成的;温比亚台风登陆后,台风低压中心与K指数大值中心相吻合,在低压中心与K指数大值中心分离时,低压中心的后续移向则趋于向K指数大值中心方向移动;充足的水汽持续供应、高层辐散大于低层辐合造成地面减压、气旋性涡度的持续以及合适的垂直风切变是温比亚台风强度维持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比亚台风 台风路径 暴雨 水汽通量 散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妮妲”风暴潮与近岸浪的数值模拟与预报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露 傅赐福 +1 位作者 董剑希 于福江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7-35,共9页
利用一套基于非结构网格的高分辨率风暴潮-近岸浪耦合模型(ADCIRC-SWAN),选取2016年第4号热带气旋"Nida"开展针对珠江口风暴潮、近岸浪的数值模拟与预报。结果表明:选取的模型能够较好的模拟风暴潮与近岸浪,模拟结果与实况较... 利用一套基于非结构网格的高分辨率风暴潮-近岸浪耦合模型(ADCIRC-SWAN),选取2016年第4号热带气旋"Nida"开展针对珠江口风暴潮、近岸浪的数值模拟与预报。结果表明:选取的模型能够较好的模拟风暴潮与近岸浪,模拟结果与实况较为吻合。24 h预报、12 h预报最大增水平均相对误差为72.42%和38.54%;24 h、12 h预报最大有效波高平均相对误差为34.55%和16.3%。可以看出由于台风预报路径与实况不同,导致风暴潮和近岸浪预报与实况有较大差异,且近岸浪误差明显小于风暴潮。表明与海浪相比,风暴潮预报与台风移动路径相关性更高,在风暴潮预报中值得密切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路径 风暴潮 近岸浪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灾害经济损失评估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9
作者 姜露露 马仁锋 袁海红 《生态科学》 CSCD 2022年第3期252-263,共12页
台风灾害对全球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系统具有重要影响,客观地评估和预测台风灾害经济损失,能提高区域灾前灾后决策科学性,降低台风灾害损失。利用文献分析法梳理台风灾害经济损失评估对象,评估视角-指标-数据源与处理,评估方法等。研究发现... 台风灾害对全球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系统具有重要影响,客观地评估和预测台风灾害经济损失,能提高区域灾前灾后决策科学性,降低台风灾害损失。利用文献分析法梳理台风灾害经济损失评估对象,评估视角-指标-数据源与处理,评估方法等。研究发现:(1)直接经济损失评估对象单一,以物质形态损失为主;间接经济损失评估对象多元,有待完善与体系化;(2)评估指标体系通用性低,台风强度、台风路径、地表事物布局及自然与社会经济要素相互关系被忽略;指标遴选忽视区域特征与典型性;评估数据以台风、历史灾情、社会经济等截面数据为主,新媒体、非结构化大数据等新兴数据正在被挖掘;(3)台风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评估法以回归模型、模糊、神经网络、可拓、AHP、DEA为主,间接经济损失评估法以投入产出、比例系数为主,社交媒体数据库损害评估模型用于物理损害和情绪损害评估。台风灾害经济损失评估视角聚焦经济社会可持续,但是缺乏对就业、收入、劳动市场、社会秩序恢复等的关注,其评估指标选择与权重确定、数据拓展,以及运用地理信息技术与巨灾保险等结合亟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灾害经济损失评估 评估视角 评估指标体系 台风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长江口深水航道骤淤的非常态天气过程Ⅰ:台风的路径特征及数值验证 被引量:5
20
作者 黄华聪 贾晓 路川藤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32-438,共7页
为归纳长江口深水航道台风期骤淤的发生规律及特征,分析了发生骤淤时刻的气象条件与对应的波浪条件。研究发现,牛皮礁站的波能与骤淤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从台风路径上分析,长江口东侧过境台风对航道的骤淤影响显著。结合历史台风路径,选取... 为归纳长江口深水航道台风期骤淤的发生规律及特征,分析了发生骤淤时刻的气象条件与对应的波浪条件。研究发现,牛皮礁站的波能与骤淤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从台风路径上分析,长江口东侧过境台风对航道的骤淤影响显著。结合历史台风路径,选取3个典型路径的台风,选择藤田-高桥圆形经验风场和CFSR(climate forecast system reanalysis)风场的混合风场复演了台风场,然后采用SWAN模型模拟了不同路径台风期间的波况,最后以牛皮礁站的浅水波能流为判别参数,分析不同路径台风对长江口深水航道骤淤的影响。研究表明长江口东侧过境的台风是较易产生较大波能并进一步诱发骤淤的典型台风路径,这一分析结果与2010年以来的骤淤实测台风路径结果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深水航道 骤淤 台风路径 藤田-高桥经验风场 CFSR风场 SWAN模型 波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