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yphoon frequency and intensity across the Western Pacific Ocean north of the Equator, 1951 – 2014
1
作者 A.Townsend Peterson Lindsay P.Campbell Rafe M.Brown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17年第4期40-49,共10页
Disturbance has been a repeated theme in ecology in recent decades,yet incorporating its frequency and pattern at broad spatial scales into ecological analyses has been difficult-rather,most environmental datasets use... Disturbance has been a repeated theme in ecology in recent decades,yet incorporating its frequency and pattern at broad spatial scales into ecological analyses has been difficult-rather,most environmental datasets used in broad-extent analyses represent average conditions.We present a detailed dataset summarizing the frequency(i.e.,number of typhoons)and intensity(average and maximum windspeeds)of typhoons across the Western Pacific north of the Equator,based on data characterizing tracks for 1673 typhoons from the Japan Meteorological Center.The data presented are aggregated and resampled to 0.2°(~22 km at the Equator)spatial resolution;temporal coverage extends 1951-2014.We also present data specifically for prior to 1980 and after 1999,to respond to questions related to climate change,although no major changes were evident between the time peri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yphoon DISTURBANCE western pacific MA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北海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中的东亚季风低压活动特征
2
作者 施晓晖 《气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32,共13页
为进一步清楚认识东亚季风低压的发生、发展和移动过程以及华南极端降水事件的成因,利用ERA5再分析资料和TempestExtremes轨迹追踪软件对导致2023年6月8日广西北海特大暴雨天气过程的东亚季风低压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从季风低压的移动... 为进一步清楚认识东亚季风低压的发生、发展和移动过程以及华南极端降水事件的成因,利用ERA5再分析资料和TempestExtremes轨迹追踪软件对导致2023年6月8日广西北海特大暴雨天气过程的东亚季风低压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从季风低压的移动轨迹可以看出,6月7—9日,季风低压主要在北海附近活动,带来的大量水汽对特大暴雨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季风低压不同发展阶段的结构差异显示,从初始阶段到强盛时刻,低压垂直结构存在不对称性,随高度升高,从向西北倾斜转变为向西南倾斜,强盛时刻后的低压减弱可能与北方冷空气侵入低压的“填塞”作用有关。低压将要消亡时,高层大气中相对涡度、位涡、比湿和气温的纬向平均离差高值区都已经明显偏离中心,垂直环流的纬向平均离差则表现出较多的下沉运动。值得注意的是,季风低压内部中低层大气中一直存在明显的“冷心”,是季风低压不能进一步发展的可能原因之一。研究结果还表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外围气流对季风低压的移动路径起主导作用,但台风“古超”的间接影响也不可忽视。此外,季风低压登陆后,北方冷空气南下对低压移动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季风低压 移动轨迹 结构特征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台风“古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2—2021年西北太平洋秋季台风特征分析
3
作者 阎凤霞 李晓萌 《热带气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共15页
基于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台风年鉴资料,分析近二十年(2002—2021年)西北太平洋(WNP)秋季(9—11月)台风的频数、强度、位置、路径及其年际变化和季节内差异,以及登陆我国的秋季台风的风雨特点。结果表明,近二十年秋季WNP共生成201... 基于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台风年鉴资料,分析近二十年(2002—2021年)西北太平洋(WNP)秋季(9—11月)台风的频数、强度、位置、路径及其年际变化和季节内差异,以及登陆我国的秋季台风的风雨特点。结果表明,近二十年秋季WNP共生成201个台风(其中39个登陆我国,占比19.4%),以超强台风(25.9%)和强台风(21.9%)居多。2010年之前WNP秋季台风个数偏少(9.4个/年)、但登陆我国的比例较高(25.8%),之后转为个数偏多(10.5个/年)、但登陆我国比例下降(14.7%),总体趋势不显著。二十年间WNP每年秋季平均约1.95个台风登陆我国,其中强台风和超强台风占61.5%,年际变化呈现2010年之前偏多快变、之后偏少稳定的特征。秋季登陆我国的台风主要影响海南、广东、中国台湾,其最大观测风速和最大单站过程降雨量总体呈线性关系,即最大观测风速越大最大单站过程降雨量越强,但两者的趋势变化都不显著。相比而言,秋季登陆广东的台风最大观测风速最高、最大单站过程降雨量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季台风 西北太平洋 风雨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静止气象卫星监测西太平洋火山活动
4
作者 赵文化 张月维 赵芯芯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34-1239,1279,共7页
利用自主开发的静止气象卫星实时热点监测系统所积累的西太平洋2020~2023年卫星热点监测数据,结合全球火山活动计划(GVP)发布的全新世火山列表数据,在分析火山活动热辐射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静止气象卫星热点观测数据的火山活动... 利用自主开发的静止气象卫星实时热点监测系统所积累的西太平洋2020~2023年卫星热点监测数据,结合全球火山活动计划(GVP)发布的全新世火山列表数据,在分析火山活动热辐射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静止气象卫星热点观测数据的火山活动监测算法,通过聚类识别技术从卫星热点数据中提取火山热点并计算火山热辐射指数。对比分析火山监测结果与GVP火山活动报告可知,该算法的火山活动识别率约为90%。漏报火山主要位于印度尼西亚地区,受火山活动类型和热带对流云系的影响。根据火山热点地理分布及其时间变化可以估算熔岩流蔓延方向、距离和速度。卫星火山热点监测数据在实时运行模式下可以作为输入因子之一驱动火山活动预报模型实时发布火山预警信息,其历史数据还可以作为高时间分辨率数据源支持火山活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止气象卫星 卫星遥感 实时监测 西太平洋 火山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7”华北极端暴雨精细特征和天气学成因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陈涛 谌芸 +9 位作者 方翀 董林 符娇兰 李晓兰 陈双 石岩 沈艳 许先煌 孔铃涵 权婉晴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00-614,共15页
2023年7月29日至8月1日,华北京津冀地区遭受极端特大暴雨袭击,导致区域性洪涝灾害,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为探明此次“23·7”华北极端降水过程的基本特征和形成原因,基于地面自动气象站分钟级降水资料、风廓线雷达和雨滴谱... 2023年7月29日至8月1日,华北京津冀地区遭受极端特大暴雨袭击,导致区域性洪涝灾害,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为探明此次“23·7”华北极端降水过程的基本特征和形成原因,基于地面自动气象站分钟级降水资料、风廓线雷达和雨滴谱仪观测资料及ERA5再分析数据,揭示了“23·7”华北极端暴雨的精细特征和天气学成因。结果表明:(1)此次降水过程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极大,特大暴雨落区、突破降水量历史极值的国家级观测站站点密集分布在京津冀太行山近山地区,降水呈现显著极端性、区域性差异和阶段性变化。河北和北京太行山东侧迎风坡地区出现持续性、强度相对稳定的强降水过程,雨滴谱分布偏向于高雨滴数密度、小雨滴直径的海洋型对流降水;京津冀平原地区过程雨量明显小于山区,但中尺度对流雨带活跃,降水阵性、对流性特征明显。(2)在“杜苏芮”台风残涡、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大陆高压等天气系统协同作用下,中层位势高度场出现罕见的“北高南低”+“西低东高”的稳定天气形势。北上台风“杜苏芮”残涡在高压坝以及太行山、燕山地形影响下移动缓慢,残涡中心北侧的地形障碍流与低空东南风之间形成稳定倒槽,京津冀地区出现持续性低层辐合,同时配合来自南海季风和东部洋面台风“卡努”的双路水汽输送,导致京津冀地区出现长历时、区域性极端暴雨过程。(3)在阶段性降水发展过程中,与台风残涡相关的倒槽、暖切变线、低空急流等精细结构调控了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组织和发展特征,7月31日早晨至上午京津冀地区出现超过22 m/s的超低空东南风急流,配合对流和地形抬升等因素影响,降水强度明显增强,北京西部山前出现超100 mm/h的极端雨强。此次极端降水事件中的地形影响、中小尺度特征以及极端暴雨可预报性等问题尚待更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暴雨 华北 地形 低空急流 台风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太平洋台风活动对中国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王顼 张立凤 +2 位作者 王羱 刘洋 谢勇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7-520,共14页
基于1979~2020年(42年)降水及台风资料,利用常用的统计方法和随机森林方法,研究了西太平洋台风对我国西北地区东部(33°N~45°N,93°E~110°E,ENWC)降水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台风频数和降水量都出现峰值的7、8、9月,出... 基于1979~2020年(42年)降水及台风资料,利用常用的统计方法和随机森林方法,研究了西太平洋台风对我国西北地区东部(33°N~45°N,93°E~110°E,ENWC)降水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台风频数和降水量都出现峰值的7、8、9月,出现在西北太平洋的台风对台风期间的ENWC平均日降水(TP)有影响。7月份台风的位置和强度对降水影响显著,8月份台风的位置、强度和频数对降水都有影响,9月份影响较小。台风的影响具有地域选择性,不同的月份这种选择性不同,对不同等级降水的影响也不同。其影响主要表现在EOF分解的第二模态以及强降水和极强降水等级上,这说明了台风不是影响TP的主要因素,这种影响是间接的和非线性的,台风的出现是通过影响东亚地区中高纬度的槽脊系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及低纬度低涡的强度和位置来形成有利于降水的条件,从而影响降水的分布和强度。相对于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基于随机森林方法建立的降水模型能更好地拟合出降水分布和强度,这说明台风对TP的影响主要是非线性的,且降水强度越强,非线性作用越明显。同时,随机森林模型也显示出台风的位置是影响ENWC降水的最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北地区东部 降水 西太平洋台风 随机森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热带气旋快速增强预报
7
作者 罗通 洪加诚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9-107,共9页
极深对流云是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快速增强的前兆,为预报西北太平洋TC快速增强,该研究开发了一种使用极深对流云相关数据的机器学习模型。该机器学习模型整合了飓风强度统计预报快速增强指数(Statistical Hurricane Intensity... 极深对流云是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快速增强的前兆,为预报西北太平洋TC快速增强,该研究开发了一种使用极深对流云相关数据的机器学习模型。该机器学习模型整合了飓风强度统计预报快速增强指数(Statistical Hurricane Intensity Prediction Scheme-Rapid Intensification Index,SHIPS-RII)数据与TC中心300 km半径范围内极深对流云的覆盖面积。基于2011—2019年的数据,对24 h内TC增强超过30 kn和35 kn的快速增强事件分别进行了预报,相较于仅使用SHIPS-RII数据的模型,该机器学习模型在皮尔斯技能得分(PSS)方面分别提升了5.66%和9.58%,在检测概率指标(POD)方面分别提升了8.41%和8.55%。用该模型对典型台风杜鹃(Dujuan,2015)进行预报,其结果证明整合了极深对流云覆盖面积的模型在快速增强预报中具有优势,主要体现在TC初始强度较强时发生的快速增强预报。该模型对于强台风的预报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太平洋 热带气旋 快速增强 云顶红外亮温(IR BT) 极深对流云 机器学习 台风杜鹃(Dujuan 2015) TC初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年来关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和台风活动的气候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9
8
作者 冯涛 黄荣辉 +3 位作者 陈光华 武亮 黄平 王磊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64-382,共19页
本文主要综述和回顾了近年来季风系统研究中心关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和台风(TCs)活动的气候学研究进展及有关的国内外研究。文中不仅回顾了最近关于夏、秋季西北太平洋利于TCs生成的大尺度环流型及其与涡旋的正压能量交换、西北太平洋... 本文主要综述和回顾了近年来季风系统研究中心关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和台风(TCs)活动的气候学研究进展及有关的国内外研究。文中不仅回顾了最近关于夏、秋季西北太平洋利于TCs生成的大尺度环流型及其与涡旋的正压能量交换、西北太平洋TCs活动的年际和年代际及季节内的变化特征、以及今后全球变暖背景下西北太平洋TCs活动的变化趋势的气候学研究进展,而且综述了西北太平洋季风槽及热带对流耦合波动对西北太平洋上TCs生成的动力作用的研究。此外,文中还指出今后有关西北太平洋TCs活动一些亟需进一步研究的气候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太平洋 热带气旋 台风 年际和年代际变化 季风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西太平洋台风气候变异和预测的若干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9
作者 王会军 范可 +2 位作者 孙建奇 郎咸梅 林美静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76-1081,共6页
在概述近几十年来关于大气环流和海温等条件与台风活动关系方面以中国学者为主的研究之后,重点介绍了最近关于西太平洋台风气候年际变异和预测研究的若干新的进展。主要包括:西太平洋台风活动频次和登陆中国台风的气候年际变化特征,以... 在概述近几十年来关于大气环流和海温等条件与台风活动关系方面以中国学者为主的研究之后,重点介绍了最近关于西太平洋台风气候年际变异和预测研究的若干新的进展。主要包括:西太平洋台风活动频次和登陆中国台风的气候年际变化特征,以及从动力数值模式和动力统计方法两个方面如何进行台风气候的预测。关于台风气候的年际变异,重点介绍了有关台风气候年际变异和南极涛动、北太平洋涛动、北太平洋海冰覆盖面积指数以及西太平洋暖池热状态之间的联系。关于台风气候的动力数值预测,介绍了基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气候模式所进行的第一个针对西太平洋台风气候的预测试验结果。本文还介绍了一个动力统计预测模型及其回报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平洋台风 年际变异 南极涛动 北太平洋涛动 气候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夏季风爆发和北进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热带西太平洋热状态的关系 被引量:102
10
作者 黄荣辉 顾雷 +3 位作者 徐予红 张启龙 吴尚森 曹杰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0-36,共17页
利用我国测站的降水资料、卫星测得的OLR和高云量资料、SST和 137°E次表层海温资料以及NCEP NCAR再分析资料 ,分析了东亚夏季风的爆发和北进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热带西太平洋热状态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 :当春季热带西太平洋处于... 利用我国测站的降水资料、卫星测得的OLR和高云量资料、SST和 137°E次表层海温资料以及NCEP NCAR再分析资料 ,分析了东亚夏季风的爆发和北进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热带西太平洋热状态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 :当春季热带西太平洋处于暖状态 ,菲律宾周围对流活动强 ,在这种情况下 ,南海上空对流层下层有气旋性距平环流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东 ,从而使得南海夏季风爆发早 ;并且 ,当夏季热带西太平洋也处于暖状态 ,菲律宾周围对流活动也很强 ,在这种情况下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进时 ,在 6月中旬和 7月初存在明显的突跳 ,从而使得东亚季风雨带在 6月中旬明显由华南北跳到江淮流域 ,并于 7月初由江淮流域北跳到黄河流域、华北和东北地区。这将引起江淮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夏季风降水偏少 ,并往往发生干旱 ,而黄河流域、华北和东北地区的夏季降水正常或偏多。相反 ,当春季热带西太平洋处于冷状态 ,菲律宾周围对流活动弱 ,在这种情况下 ,南海上空对流层下层有反气旋性距平环流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西 ,从而使得南海夏季风爆发晚 ;并且 ,当夏季热带西太平洋也处于冷状态 ,菲律宾周围对流活动也很弱 ,在这种情况下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进时 ,在 6月中旬或 7月初向北突跳并不明显 ,而是以渐进式向北移动 ,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西太平洋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对流活动 东亚夏季风 年际变化 江淮流域 南海夏季风 春季 干旱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太平洋暖池对西北太平洋季风槽和台风活动影响过程及其机理的最近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1
作者 黄荣辉 皇甫静亮 +4 位作者 刘永 冯涛 武亮 陈际龙 王磊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77-896,共20页
本文回顾和综述了近年来关于西太平洋暖池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和台风(TCs)活动影响过程及其机理的研究进展。文中首先简单回顾了近年来关于西太平洋暖池热状态和菲律宾周围对流活动变化特征及其对与TCs活动有关的南海夏季风爆发和西太... 本文回顾和综述了近年来关于西太平洋暖池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和台风(TCs)活动影响过程及其机理的研究进展。文中首先简单回顾了近年来关于西太平洋暖池热状态和菲律宾周围对流活动变化特征及其对与TCs活动有关的南海夏季风爆发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季节内、年际变异的影响过程和机理的研究;然后,本文系统地回顾了近年来关于西太平洋暖池热状态通过西北太平洋季风槽影响TCs活动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的影响过程及其机理的研究。此外,文中还指出了关于西太平洋暖池对西北太平洋上空季风槽和TCs活动变异的热力和动力作用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平洋暖池 季风槽 热带气旋 台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的年代际变化与大尺度环流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0
12
作者 卢秋珍 胡邦辉 +2 位作者 王学忠 苏宏琛 张惠君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29-635,共7页
用多项式拟合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对1960~2005年西北太平洋台风年频数资料进行分析表明:台风活动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46 a间台风活动存在两个高频期和两个低频期,高低频期台风频数的差异主要集中在7~10月(称为台风活跃季),利用台风活... 用多项式拟合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对1960~2005年西北太平洋台风年频数资料进行分析表明:台风活动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46 a间台风活动存在两个高频期和两个低频期,高低频期台风频数的差异主要集中在7~10月(称为台风活跃季),利用台风活跃季的NCEP/NOAA资料对影响台风年代际变化的大尺度环流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低频期相比,在台风生成的高频期出现了较高的海表温度、较低的海平面气压、较大的高层散度和低层相对涡度、较小的垂直风切变,而且500 hPa风场利于台风的生成和向西北太平洋移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北,100 hPa南亚高压偏弱。西北太平洋海盆的总降水量的年代际变化与台风的年代际变化关系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太平洋 台风 频数 年代际变化 大尺度环流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和中国沿海登陆台风暴雨及大风的气候特征 被引量:38
13
作者 乐群 董谢琼 马开玉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6期741-749,共9页
根据 18 84 - 1996年台风资料对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及中国华南、华东沿海登陆台风暴雨和大风进行了分析 ,得出 :西北太平洋台风有两个活动中心 ,一个在南海 ,一个在菲律宾以东洋面上 ,各月活动中心的位置不同 .华南沿海登陆台风主要集中... 根据 18 84 - 1996年台风资料对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及中国华南、华东沿海登陆台风暴雨和大风进行了分析 ,得出 :西北太平洋台风有两个活动中心 ,一个在南海 ,一个在菲律宾以东洋面上 ,各月活动中心的位置不同 .华南沿海登陆台风主要集中在 6~ 11月 ,8~ 9月的降水量和风速最大 ;华东沿海登陆台风主要集中在 7~ 9月 ,其降水量和风速都不亚于华南沿海登陆台风 ;华南和华东沿海登陆台风异常多和异常少的年份 ,台风的最大降水量和最大风速都无显著差异 .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频数有 30年和 15年的周期振荡 ,194 9年以后近 4年的短周期振荡也较明显 .华南沿海登陆台风有较强的 30、15和 5年的周期变化 ,华东沿海登陆台风有较强的 15和 3~ 4年的周期变化 .一般厄尔尼诺期间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和登陆台风次数减少 ,拉尼娜期间次数增加 ;从气候学角度看 ,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指数中只有副高脊线位置与华南沿海 6~7月登陆台风次数和副高北界位置与华南沿海 8~ 9月登陆台风次数有明显的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活动 台风暴雨 台风大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台风相互作用的数值试验研究 被引量:47
14
作者 任素玲 刘屹岷 吴国雄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29-340,共12页
利用1958—1998年台风资料,对台风路径进行分类,挑选出3类常见路径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成分析,证实不同的台风路径所对应的副热带高压(副高)形势不同。台风西行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强大,呈东西向带状,台风沿着副高南部西行,副高... 利用1958—1998年台风资料,对台风路径进行分类,挑选出3类常见路径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成分析,证实不同的台风路径所对应的副热带高压(副高)形势不同。台风西行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强大,呈东西向带状,台风沿着副高南部西行,副高在整个过程中西伸;转向路径时,副高开始呈东西向带状,随着台风的移动副高主体东退,在160°E附近中间断裂;北上路径的台风对应的副高主体偏东。在此基础上,利用气候模式R42L9在不同的初始场中加入相同的温度扰动,成功模拟出西行和北上路径的台风,验证了不同副高形态对台风路径的不同影响。对模拟结果的分析还发现,台风可以引起正压Rossby波向中高纬度的传播。由于背景流场不同,不同移动路径的台风其波动能量的传播路径也不同,从而对中高纬度环流和西太平洋副高产生不同的影响:与北上台风不同,西行台风在其西北方向激发出正变高,使西太平洋副高加强西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相互作用 数值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MJO研究的几个前沿问题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崇银 凌健 +3 位作者 袁媛 潘静 贾小龙 陈雄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97-816,共20页
就MJO研究的几个前沿问题进行简要归纳分析,主要包括:MJO对流的形成机制;MJO与ENSO的相互作用;MJO对天气气候的影响;MJO的数值模拟和预报等。在论述中更多地给出了中国学者的研究工作及其主要结果。在MJO的影响方面主要论及其对西太平... 就MJO研究的几个前沿问题进行简要归纳分析,主要包括:MJO对流的形成机制;MJO与ENSO的相互作用;MJO对天气气候的影响;MJO的数值模拟和预报等。在论述中更多地给出了中国学者的研究工作及其主要结果。在MJO的影响方面主要论及其对西太平洋台风、亚洲季风和中国东部降水的影响,目的在于能对中国的相关研究及其预报应用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JO 亚洲季风 西太平洋台风 中国东部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盛夏北上转向台风年代际变化及与PDO的关系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辑 李菲 +1 位作者 林蓉 张海娜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31-737,共7页
利用1951—2008年台风及海温资料,分析了东亚盛夏(7—8月)北上转向台风个数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与PDO的关系。结果表明东亚盛夏北上转向台风个数存在明显年代际变化特征,并在1978年前后发生突变。东亚盛夏北上转向台风个数与PDO关系密... 利用1951—2008年台风及海温资料,分析了东亚盛夏(7—8月)北上转向台风个数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与PDO的关系。结果表明东亚盛夏北上转向台风个数存在明显年代际变化特征,并在1978年前后发生突变。东亚盛夏北上转向台风个数与PDO关系密切,两者呈反位相关系。PDO位相转变后影响北上台风的海温关键区由赤道中东太平洋和西风漂流带区域变为黑潮区域,并且北上台风个数与各海温关键区存在时滞相关。在PDO不同位相的年代际背景下,西太副高位置的变化是北上台风个数年代际变化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盛夏北上转向台风 年代际变化 太平洋海温 PDO 副热带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西北太平洋台风变化预估 被引量:13
17
作者 赵宗慈 罗勇 +1 位作者 高学杰 徐影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07年第3期158-161,共4页
对近年多个气候模式考虑不同的人类排放情景作了总结,并对21世纪西北太平洋台风变化作了预估。研究表明,集成多个气候模式考虑人类排放情景,预估到21世纪后期,西北太平洋年总编号台风数可能减少,但强台风数及其降水和风速可能增强。需... 对近年多个气候模式考虑不同的人类排放情景作了总结,并对21世纪西北太平洋台风变化作了预估。研究表明,集成多个气候模式考虑人类排放情景,预估到21世纪后期,西北太平洋年总编号台风数可能减少,但强台风数及其降水和风速可能增强。需要强调的是,台风的长期预估是极其困难的,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有待作更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太平洋 台风变化 预估 21世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变暖情景下西北太平洋地区台风活动背景场气候变化的预估 被引量:13
18
作者 张颖 王会军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39-549,共11页
为了分析在全球变暖的情景下西北太平洋地区(WNP)可能发生的气候变化,从而为该地区台风活动的未来变化提供必要的背景信息,文中选取了18个参加CMIP3试验的全球海气耦合模式,考查了在SRES A2试验中21世纪末(2080—2099年)相对于20C3M试验... 为了分析在全球变暖的情景下西北太平洋地区(WNP)可能发生的气候变化,从而为该地区台风活动的未来变化提供必要的背景信息,文中选取了18个参加CMIP3试验的全球海气耦合模式,考查了在SRES A2试验中21世纪末(2080—2099年)相对于20C3M试验中20世纪末(1980—1999年)对台风活动有重要影响的环境场包括海表面温度(SST)、纬向风的垂直切变(MWS)、海平面气压(SLP)、大气顶向外的长波辐射(OLR)和降水在WNP的变化情况。主要分析了多模式集合的结果以及环境场的变化在模式间的一致性。结果表明:到21世纪末,所有模式在西北太平洋区域SST都是一致的升高趋势,增幅在2℃以上,SST的变化是所有考虑的变量中在模式间一致性最好的,绝大部分区域信噪比都在4以上;降水在整个WNP区域也是一致增强的趋势,在赤道低纬度地区增幅较强,其变化在模式间的一致性较好,大部分区域18个模式中超过12个表现出降水增加的变化,在这些区域信噪比大都在0.6以上;SLP的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高低压系统的强度均为减弱的趋势,其中低压的减弱在模式间有着更好的一致性,大部分区域的信噪比都大于0.6;MWS和OLR在空间上没有一致的变化趋势,而且在不同的模式间变化的差异较大,大部分区域的信噪比都在0.3左右。但是在与台风活动有显著负相关的关键区内,大部分模式区域平均的MWS和OLR在SRES A2试验中都变小,多模式集合也是减弱的趋势。从SST、降水、关键区的MWS和OLR的分析来看,在全球变暖的情景下,环境场的变化可能是有利于台风活动的。但是目前关于环境场对于台风活动的影响和相互关系还缺乏足够的认识,环境场的变化对于台风活动会有怎样的具体影响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暖 SRES A2 耦合模式 西北太平洋 台风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太平洋岛弧-弧后盆地热液活动及成矿作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石学法 李兵 +1 位作者 鄢全树 叶俊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24-1138,共15页
岛弧-弧后盆地是海底热液硫化物发育的重要环境。本文总结了近几十年对西太平洋地区岛弧-弧后盆地热液活动调查及研究的成果,阐述了岛弧-弧后盆地热液活动的分布规律、构造环境、热液喷口水深和流体温度变化关系、相分离过程以及热液硫... 岛弧-弧后盆地是海底热液硫化物发育的重要环境。本文总结了近几十年对西太平洋地区岛弧-弧后盆地热液活动调查及研究的成果,阐述了岛弧-弧后盆地热液活动的分布规律、构造环境、热液喷口水深和流体温度变化关系、相分离过程以及热液硫化物的金属元素组成特征,分析了成矿元素富集规律和控矿因素。研究认为,随着岛弧-弧后盆地热液喷口所处水深的增加,其最高喷口流体温度也相应增加,这与相分离过程有关;岛弧-弧后盆地热液硫化物与洋中脊硫化物不同,以Fe-Zn-Pb型硫化物为主,显著富集Zn、Pb、Au、Ag等金属元素;热液成矿作用主要受到岛弧及弧后扩张处的岩浆作用、相分离、基岩、弧后扩张速率、沉积物盖层等5类因素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平洋 岛弧-弧后盆地 热液活动 硫化物 相分离 控矿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热带风暴活动及其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周国良 张建云 岳智慧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99-404,共6页
在翔实资料统计的基础上, 分析了西北太平洋热带风暴的一般特征、活动阶段、源地及活动区、强度、寿命等, 讨论了热带风暴致灾的主要因素, 介绍了在我国登陆台风的年际变化、年内变化、登陆地区分布以及历史上几次强台风的登陆及灾... 在翔实资料统计的基础上, 分析了西北太平洋热带风暴的一般特征、活动阶段、源地及活动区、强度、寿命等, 讨论了热带风暴致灾的主要因素, 介绍了在我国登陆台风的年际变化、年内变化、登陆地区分布以及历史上几次强台风的登陆及灾害损失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太平洋 热带风暴 台风登陆 台风活动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