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环境DNA与生态网络分析探索赣江浮游植物对水质的指示作用
1
作者 何瑞 高保燕 +3 位作者 金宗安 朱子钦 赵建刚 张成武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30-1439,共10页
为揭示赣江真核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对水环境因子的响应机制,本研究结合环境DNA(eDNA)高通量测序技术与生态网络分析方法,对2023年7月赣江上、中、下游9个典型采样点的水样及其主要理化因子进行系统分析,识别水质指示性浮游植物,探讨... 为揭示赣江真核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对水环境因子的响应机制,本研究结合环境DNA(eDNA)高通量测序技术与生态网络分析方法,对2023年7月赣江上、中、下游9个典型采样点的水样及其主要理化因子进行系统分析,识别水质指示性浮游植物,探讨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评估其在流域水质监测中的应用潜力。结果表明:①研究期间赣江共鉴定出49种真核浮游植物,隶属7纲17目28科39属,其中硅藻纲(Bacillariophyceae)和隐藻纲(Cryptophyceae)为优势类群,条纹小环藻(Cyclotella striata)为绝对优势种,广泛分布于各样点。②α-多样性分析显示,赣江下游群落多样性最高,中游最低,呈显著空间分异。指示种分析发现,球囊赭球藻(Ochromonas sphaerocystis)偏好高pH水体,水母菱形藻(Nitzschia aequorea)在高氮浓度环境中丰度显著,斯卡尔德小环藻(Cyclotella scaldensis)和孔形近囊孢藻(Paraphysomonas foraminifera)对高硝酸盐氮和总磷浓度具有指示作用。③冗余分析(RDA)显示,溶解性活性磷(SRP)和总溶解态磷(TDP)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分别解释了14.3%和5.5%的物种分布变异。④共现网络分析揭示,浮游植物群落具有高度模块化结构,链星冠盘藻(Stephanodiscus suzukii)和钝脆杆藻(Fragilaria capucina)在网络中具有较高中心性,可能在维持群落稳定性中发挥关键作用。研究显示,将eDNA的群落监测与生态网络分析相结合,能够高效解析浮游植物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环境响应特征,识别关键指示种,为复杂河流生态系统的水质评估与管理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环境DNA 生态网络分析 指示物种 赣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甘家湖梭梭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群落多样性及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安琪 张钰 +3 位作者 刘佳伟 赵威 刘馨雨 李凯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41-1851,共11页
新疆甘家湖梭梭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典型的绿洲-荒漠过渡带,明确保护区内主要植被类型及分布有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恢复。以2022年同期遥感影像为样点布设依据,在2023年8月进行实地调查,利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对保护区... 新疆甘家湖梭梭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典型的绿洲-荒漠过渡带,明确保护区内主要植被类型及分布有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恢复。以2022年同期遥感影像为样点布设依据,在2023年8月进行实地调查,利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对保护区内植被样方进行分类,计算各植被类型的α多样性指数,随后构建随机森林模型以评估植被样方的聚类结果并可视化。结果表明:(1)在甘家湖保护区,草本植物以猪毛菜属(Salsola spp.)分布最为广泛,灌木以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碱蓬属(Suaeda spp.)、红砂(Reaumuria songarica)、角果藜(Ceratocarpus arenarius)等为这一地区主要的植被组成。(2)TWINSPAN将62个植被样方划分成14个类型,其中猪毛菜属+碱蓬属群丛(Ass.Salsola spp.+Suaeda spp.,G5)所占面积最大,且植被多样性最高;猪毛菜属+角果藜群丛(Ass.Salsola spp.+Ceratocarpus arenarius,G7)物种多样性较高,同时面积占比较大;单一植被型群丛(G14)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Simpson优势度指数均为最低,Pielou均匀度指数为1,在保护区中主要体现为农田和盐渍化极高的裸地。(3)随机森林模型的总体精度达到87.10%,Kappa系数达到0.8553,错分误差与漏分误差相对较小。(4)梭梭和白梭梭集中分布在保护区西北部核心区以及中偏南部的缓冲区。研究结果可为保护区后续精准管理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类型 空间分布 双向指示种分析法 物种多样性 随机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哀牢山植物群落数量分类与排序 被引量:2
3
作者 徐乔芬 欧光龙 付磊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8期49-53,共5页
为了明确影响哀牢山植物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本研究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和典范对应分析(CCA),对研究区45个样方分布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生态关系进行数量分类与排序。结果表明,TWINSPAN分类将45个样地点中170个物种划分为7个... 为了明确影响哀牢山植物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本研究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和典范对应分析(CCA),对研究区45个样方分布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生态关系进行数量分类与排序。结果表明,TWINSPAN分类将45个样地点中170个物种划分为7个群丛,其中群丛Ⅲ的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群丛Ⅴ物种多样性最单一,仅包括11和20号样地中的18个物种;CCA排序结果表明,海拔是哀牢山植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其次是孔隙度和温度,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全磷对植物群落分布影响不明显。哀牢山植物群落数量分类变化的分析对揭示植物群落空间分布特征和植物种质资源调查及其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群落 分类 排序 双向指示种分析 典范对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河河岸植被与环境因子间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31
4
作者 许莎莎 孙国钧 +3 位作者 刘慧明 龚雪平 郝媛媛 张立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421-2429,共9页
2009—2010年,对黑河流域河岸植被分季节进行了详细调查,并实地测定各样点环境因子数据,采用PC-ORD和Canoco软件对数据进行分类排序与环境因子的指示种分析:(1)黑河河岸带植被分为4个植被型和6个群系,位于黑河上游的高山苔草+矮嵩草群... 2009—2010年,对黑河流域河岸植被分季节进行了详细调查,并实地测定各样点环境因子数据,采用PC-ORD和Canoco软件对数据进行分类排序与环境因子的指示种分析:(1)黑河河岸带植被分为4个植被型和6个群系,位于黑河上游的高山苔草+矮嵩草群系植被种类和数量最为丰富,草本层盖度最大,也是唯一没有乔木分布的群系;金露梅+沙棘+膜荚黄芪+针茅群系是灌木层密度和盖度最大的群系,草本植物种类相对较丰富;位于湿地的沙枣+水柏枝+芦苇+香蒲群系,土壤养分含量最高;(2)影响黑河河岸带植被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海拔、降水、温度、土壤有机质、含水率以及全氮含量,其中,海拔、降水和温度为最重要的影响因子,土壤影响因子中土壤含水率>有机质>全氮,而全磷和速效氮没有显著影响;(3)在黑河河岸带共有20种植物是环境因子指示种,柽柳和苦豆子是温度、降水指示种,胡杨对海拔和降水有很强的指示作用,草本植物中没有土壤含水率和海拔指示种,而在乔灌木中没有土壤有机质指示种,这为气候、土壤条件的变化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流域 聚类分析 CCA排序 指示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汾河流域中下游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4
5
作者 王慧敏 张峰 +2 位作者 庞春花 赵彩莉 范晓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077-2085,共9页
于2011年4~10月对汾河流域中下游33个样地128个样方的植被进行样地调查和土壤取样分析,并运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进行群落分类,用典范对应分析法(CCA)分析7种土壤因子与汾河流域中下游植物群落的分布关系,以揭示汾河流域中下... 于2011年4~10月对汾河流域中下游33个样地128个样方的植被进行样地调查和土壤取样分析,并运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进行群落分类,用典范对应分析法(CCA)分析7种土壤因子与汾河流域中下游植物群落的分布关系,以揭示汾河流域中下游植被的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汾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共发现植物121种,隶属33科81个属,其中以菊科、禾本科、藜科和蓼科植物最多,分别占总数的24.79%、14.05%、8.26%和7.43%,且芦苇的分布频率最高,达到49%。(2)双向指示种分析表明,汾河流域中下游33个样地分为8个群落类型(Ⅰ~Ⅷ)。(3)汾河流域中下游植物群落的Patrick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变化趋势相似,而Simpson指数则与Patrick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呈相反的变化趋势;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变化趋势与其他3个指数均不同。(4)汾河流域中下游土壤含水量、速效钾含量在不同群落类型的不同样地间的差异大部分达到显著水平,土壤养分具有比较明显的空间分布中度不均的特点。(5)汾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与物种Simpson指数以及土壤全氮与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6)CCA排序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及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是影响植被群落分布最重要的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汾河流域 植物群落 土壤因子 物种多样性 双向指示种分析 典范对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子河着生藻类群落结构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19
6
作者 殷旭旺 张远 +1 位作者 渠晓东 孟伟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02-508,共7页
以辽宁省太子河流域为研究范例,调查了全流域内69个采样点的着生藻类群落和水环境理化特征,并且以着生藻类的群落结构为基础,对太子河流域的水生态系统类型区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太子河流域着生藻类群落结构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CCA(... 以辽宁省太子河流域为研究范例,调查了全流域内69个采样点的着生藻类群落和水环境理化特征,并且以着生藻类的群落结构为基础,对太子河流域的水生态系统类型区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太子河流域着生藻类群落结构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CCA(典范对应分析)结果显示,驱动全流域着生藻类群落结构形成的水环境因子为电导率、ρ(TDS)(TDS为总溶解固体)和ρ(TN).基于着生藻类的群落结构特征,将太子河流域划分为3个着生藻类类型区:第1分区为太子河上游的森林多水区,第2分区为中游低山丘陵森林区,第3分区为下游平原农业区.CCA结果还显示,显著影响第1分区、第2分区及第3分区的着生藻类群落结构的环境因子分别为ρ(NO3--N)、ρ(TN)及ρ(总溶解固体)和硬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生态分区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典范对应分析 指示种分析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养分对亚热带天然林物种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徐明锋 胡砚秋 +2 位作者 李文斌 柯娴氡 苏志尧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1-97,共7页
了解亚热带天然林土壤养分对物种分布的影响,确定不同土壤养分梯度下的指示种,对评价森林土壤肥力和管理森林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对康禾自然保护区样地胸径1 cm以上的植被进行每木调查,采集每个小样方的表层土壤,通过Spearman R.分析和... 了解亚热带天然林土壤养分对物种分布的影响,确定不同土壤养分梯度下的指示种,对评价森林土壤肥力和管理森林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对康禾自然保护区样地胸径1 cm以上的植被进行每木调查,采集每个小样方的表层土壤,通过Spearman R.分析和多响应置换过程分析发现,影响康禾自然保护区样地物种分布的主要土壤养分元素是全氮、全钾和土壤有机质;样地中含量较低的全磷与物种分布呈极显著正相关,含量偏高的全钾与物种多度和均匀度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土壤有机质呈显著负相关,含量处于中等水平的全氮对物种分布影响不显著,在典范对应分析取得的结果中也得到了验证;对各土壤养分元素的指示种分析结果发现,全磷的指示种最多,而全氮和碱解氮没有达标的指示种。这些结果表明,全磷、全钾及土壤有机质是天然林植物种类组成与分布的限制因子,与南方砖红壤缺磷和有机质的状况相吻合;而氮素并不缺乏,不成为天然林植物物种组成和分布的限制因子,可能与氮沉降对氮素的持续补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天然林 土壤养分 物种分布 指示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平原湿地小叶章群落沿土壤水分梯度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变化 被引量:36
8
作者 王继丰 韩大勇 +9 位作者 王建波 付晓玲 朱道光 刘赢男 曹宏杰 黄庆阳 谢立红 钟海秀 隋心 倪红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515-3524,共10页
水分是影响湿地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以三江平原湿地小叶章群落为对象,研究了沿土壤水分梯度的典型草甸、沼泽化草甸和沼泽3种生境中群落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3种生境均以小叶章占优势,但是伴生物种组成分化明... 水分是影响湿地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以三江平原湿地小叶章群落为对象,研究了沿土壤水分梯度的典型草甸、沼泽化草甸和沼泽3种生境中群落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3种生境均以小叶章占优势,但是伴生物种组成分化明显,其中,典型草甸指示种为二歧银莲花和垂梗繁缕,沼泽化草甸指示种为灰脉苔草和五脉山黧豆,沼泽指示种为漂筏苔草和毛果苔草;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结果表明,草甸的物种组成差异更大,而沼泽和沼泽化草甸的物种组成差异较小。随土壤水分含量增加,小叶章的优势度逐渐降低,群落物种丰富度和Simpson优势度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而Shannon-Wiener多样性与Pielou均匀度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群落相似性系数(CJ、CS)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二者的最大值分别出现在沼泽化草甸和沼泽,最小值分别出现在典型草甸和和沼泽化草甸,而Cody指数的变化格局呈现渐低的趋势,群落间共有物种数逐渐减少,物种替代速率降低。研究认为,三江平原小叶章湿地植物群落物种组成、Pielou均匀度、Simpson优势度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的变化格局与水分密切相关,β多样性的格局与水分联系紧密,物种丰富度的变化格局与水分无相关性,可能与物种自身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其它环境因子有关,尚需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组成 Α多样性 Β多样性 指示种分析 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 沼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地震灾区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分析 被引量:25
9
作者 徐佩 王玉宽 +1 位作者 杨金凤 彭怡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18-725,共8页
汶川地震灾区位于长江上游,是我国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的主要分布区,被保护国际认定的25个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导致该区域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需要识别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指导灾... 汶川地震灾区位于长江上游,是我国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的主要分布区,被保护国际认定的25个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导致该区域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需要识别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指导灾后生物多样性保护。选取物种生境质量、植被景观多样性指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作为评价指标,其中生境质量采用InVEST生物多样性模型计算,然后利用空间相关分析中G系数进行热点地区分析,探测出灾区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区,并在此基础上与现有保护区分布、物种生境分布以及Marxan模型计算出的优先区进行对比验证。结果显示:热点区范围涉及到现有76%的保护区,且保护区内的热点区面积达到灾区所有保护区面积的55%;在选取的69个指示物种中有60个物种位于热点区的生境面积占这些物种在灾区的总生境面积的50%以上,有32个物种在80%左右,热点区内的所有指示物种生境总面积占整个灾区指示物种生境总面积的70%以上。基于空间相关分析方法得出的热点地区基本上与Marxan模型输出的优先保护区范围结果基本一致。但空间相关分析的热点区划分克服了Marxan模型优先保护区分布过于离散,孤岛效应明显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灾区 生物多样性 热点地区 空间相关分析 指示物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拉孜县草地植物群落的TWINSPAN分类及其物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海涛 贺金生 +3 位作者 倪志诚 周榜第 李乾振 沈文清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31-36,共6页
应用双向指示种(TWINSPAN)分类技术对西藏拉孜县草地植物群落的71个样方进行分类和生物多样性研究;根据丰富度、均匀度和多样性指数,对分类后得到的群落类型进行排序,并探讨环境因子和草地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标之间的关系。TWINSPAN分类... 应用双向指示种(TWINSPAN)分类技术对西藏拉孜县草地植物群落的71个样方进行分类和生物多样性研究;根据丰富度、均匀度和多样性指数,对分类后得到的群落类型进行排序,并探讨环境因子和草地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标之间的关系。TWINSPAN分类的结果表明,上述草地植物群落可以划分为22个群落类型。通过海拔高度、经度、纬度、坡向和坡度与3个多样性指标的相关分析,只有海拔高度与均匀度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随着海拔的升高均匀度降低,而其它的环境因子与多样性指标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拉孜县 草地 植物群落 双向指示种 TWINSPAN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亚湾人工鱼礁区和岛礁区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及对仔稚鱼的影响 被引量:18
11
作者 王亮根 李亚芳 +4 位作者 杜飞雁 宁加佳 徐磊 肖雅元 李纯厚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1-50,共10页
近岸鱼礁区浮游动物群落特征与渔业潜在资源量密切相关,而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又受环境因素影响。为此,依据2015年大亚湾人工鱼礁区(114.540°E^114.609°E,22.545°N^22.585°N)和中央列岛岛礁区(114.614°E^114.669&... 近岸鱼礁区浮游动物群落特征与渔业潜在资源量密切相关,而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又受环境因素影响。为此,依据2015年大亚湾人工鱼礁区(114.540°E^114.609°E,22.545°N^22.585°N)和中央列岛岛礁区(114.614°E^114.669°E,22.562°N^22.639°N)四季渔业生态调查资料,分析了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及环境影响,并初步探讨了浮游动物对仔稚鱼的影响。结果显示,2个鱼礁区共鉴定出浮游动物130种。浮游动物组成季节变化明显,分成四大季节性群落。优势种从春、夏季以夜光虫(Noctiluca scintillens)和鸟喙尖头溞(Penilia avirostris)占显著优势到秋、冬季以红纺锤水蚤(Acartia erythraea)和肥胖箭虫(Flaccisagitta enflata)具明显优势。2个鱼礁区浮游动物种丰富度指数、生物多样性阈值、栖息密度和生物量年均值相近,浮游动物数量季节性差异明显。仔稚鱼数量分布受桡足类影响,鱼卵数量分布主要受水动力学因子驱动。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数量分布、群落结构等特征的时空差异是对季节性水团变化引起温度、盐度和浮游植物分布变动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群落特征 距离冗余分析 仔稚鱼 群落指示种 大亚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砂迹地型湿地恢复过程中植物群落分布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8
12
作者 李伟 崔丽娟 +5 位作者 赵欣胜 张曼胤 王义飞 赵玉辉 张岩 李胜男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325-2331,共7页
利用TWINSPAN(双向指示种分析)和CCA排序(典范对应分析)的方法,对北京西卓家营采砂迹地型退化湿地植被进行了群落类型划分,并探讨了湿地植被空间分布与土壤环境因子关系,确定了影响湿地植被空间分布的关键因子。结果表明:38个样方40个... 利用TWINSPAN(双向指示种分析)和CCA排序(典范对应分析)的方法,对北京西卓家营采砂迹地型退化湿地植被进行了群落类型划分,并探讨了湿地植被空间分布与土壤环境因子关系,确定了影响湿地植被空间分布的关键因子。结果表明:38个样方40个植物种可划分为7个群落类型,即茭白+针蔺群落(Zizania latifolia+Eleocharis congesta);牛鞭草+旋覆花+野艾蒿+竹节灯心草+茵陈蒿+扁杆藨草群落(Hemarthria sibirica+Inula japonica+Artemisia lavandulifolia+Juncus turczaninowii+Artemisia capillaries+Scirpus planiculmis);千屈菜+苣荬菜+小香蒲群落(Lythrum salicaria+Herba Sonchi Brachyoti+Typha minima);竹节灯心草+问荆+酸模叶蓼+芦苇群落(Juncus turczaninowii+Equisetum arvense+Polygonum lapathifolium+Phragmites australis);针蔺+扁杆藨草+茵陈蒿+野艾蒿群落(Eleocharis congesta+Scirpus planiculmis+Artemisia capillaries+Artemisia lavandulifolia);鬼针草+狗尾草+香蒲群落(Bidens pilosa+Setaria viridis+Typha orientalis)和朝天委陵菜+猪毛菜+大刺儿菜+稗群落(Potentilla supine+Salsola collina+Cephalanoplos setosum+Echinochloa crusgalli)。植物群落物种和土壤因子的CCA分析表明:益母草、大车前、猪毛菜主要受土壤pH的影响;茭白主要受氨氮、土壤有机质(SOM)的影响;马唐、鸡眼草主要受土壤全氮(TN)和Mg2+的影响;针蔺、狼杷草受土壤K+的影响;苦苣菜、苣荬菜、牛鞭草主要受土壤Na+的影响;黄香草木犀主要受土壤Cl-的影响;灰绿藜、大刺儿菜、球穗莎草主要受土壤NO3-的影响;扁杆藨草、小香蒲主要受全磷(TP)和含水率的影响。研究结论将为采砂迹地型湿地恢复提供科学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恢复 双向指示种分析 典范对应分析 土壤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数据的杉木和马尾松识别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刘秀英 臧卓 +1 位作者 孙华 林辉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0-33,共4页
高光谱具有波段窄、波段多的特点,能够提供比多光谱遥感更精细的地物光谱信息,为识别光谱性质相似的森林树种提供了有效途径。为了识别光谱性质相似的杉木和马尾松,利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对杉木和马尾松的原始光谱、一阶微分光谱、对数变... 高光谱具有波段窄、波段多的特点,能够提供比多光谱遥感更精细的地物光谱信息,为识别光谱性质相似的森林树种提供了有效途径。为了识别光谱性质相似的杉木和马尾松,利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对杉木和马尾松的原始光谱、一阶微分光谱、对数变换后取一阶微分光谱及植被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数变换后取一阶微分的光谱及植被指数对杉木和马尾松的识别精度最高,分别为96.67%、89.17%;两树种识别的特征波段为490~499nm,500~519nm,560~579nm,610~619nm,630~649nm,680~700nm,710~719nm,770~779nm;组成植被指数NPCI、mND705、SRPI、GNDVI、GM的波段为:430、445、550、680、700、705、750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 逐步判别分析 植被指数 针叶树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子河河岸带土地利用类型与硅藻群落结构的关系 被引量:17
14
作者 李丽娟 金文 +4 位作者 王博涵 项珍龙 殷旭旺 徐宗学 张远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62-1669,共8页
为了评价河岸带土地利用对河流硅藻群落的影响,于2012年5月对太子河河岸带4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森林用地、森林耕作用地、耕地、城镇建设用地)下38个采样点的硅藻群落和水环境特征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森林用地的指示种为膨大桥弯藻(C... 为了评价河岸带土地利用对河流硅藻群落的影响,于2012年5月对太子河河岸带4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森林用地、森林耕作用地、耕地、城镇建设用地)下38个采样点的硅藻群落和水环境特征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森林用地的指示种为膨大桥弯藻(Cymbella turgida)、优美桥弯藻(C.delicatula)、弧形峨眉藻(Ceratoneis arcus)、Gomphonema trancatum等寡污指示种;耕地的指示种为颗粒直链藻(M.granulate)、库津小环藻(Cyclotella kuetzingiana)、线形菱形藻(N.linearis)、尖布纹藻(Gyrosigma acuminatum)等污染指示种.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相同土地利用类型区域内,硅藻群落结构特征较为相似.典范对应分析显示,ρ(CODMn)、ρ(SS)(SS为悬浮物)和ρ(TDS)(TDS为总溶解固体)是影响硅藻群落结构特征的主要水环境因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区域内硅藻群落结构特征差异显著,其中,森林用地内硅藻生物指数(17.98)和硅藻属数量(17.33个)最高,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2.22)和Pielou均匀度指数(0.54)最低;耕地内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平均值最高,分别为3.37和0.82;城镇建设用地内物种丰富度(11.00)、硅藻生物指数(9.20)和硅藻平均密度(0.71×104L-1)最低.研究显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通过对水环境因子的影响进而影响硅藻群落的变化,其中城镇建设用地面积所占比例较高的河流水环境质量和硅藻群落状况最差;太子河河岸带土地利用类型对河流硅藻群落结构影响显著,并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藻群落 土地利用类型 环境因子 典范对应分析 指示种分析 太子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芽山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与植被环境关系——植被景观的类型及其排序 被引量:16
15
作者 程占红 张金屯 +1 位作者 吴必虎 牛莉芹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940-1946,共7页
正确识别旅游活动作用下植被景观的类型及其分布格局,是景区管理者实施生态管理的现实课题。以芦芽山自然保护区为例,利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o-Way Indicator Species Analysis,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Detrended Correspondence Anal... 正确识别旅游活动作用下植被景观的类型及其分布格局,是景区管理者实施生态管理的现实课题。以芦芽山自然保护区为例,利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o-Way Indicator Species Analysis,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Detrended Correspondence Analysis,DCA)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TWINSPAN将所有样地划分为5个不同等级的植被景观类型区,其结果比较客观地反映出旅游开发与植被景观间的生态关系,指示因子也充分地反映了植被区的人为环境和景观特征。与利用旅游影响系数进行的分类相比,TWINSPAN的结果更为科学合理,明显优于单纯依据一个因子划分的结果。(2)DCA第1轴从左到右旅游影响系数和敏感水平越来越小,信息指数越来越大。DCA第3轴从下而上旅游剔除程度逐渐减小。DCA结果能够识别植被景观类型在空间上分布的规律性,但是这种规律性需要根据生态学知识去加以分析和总结,直观性不强。(3)TWINSPAN结果与DCA结果基本一致,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芽山 植被景观 双向指示种分析 除趋势对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河流浅滩深潭生境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比较研究——以重庆开县东河为例 被引量:16
16
作者 王强 袁兴中 刘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6726-6736,共11页
浅滩和深潭是山地河流中常见的河流生境结构。2011年7月,在重庆开县东河上游双河口-杉木桥河段,选择21个浅滩和深潭,调查大型底栖动物,研究影响不同生境中底栖动物组成、分布和多样性的生态机理。结果表明:调查河段浅滩和深潭中大型底... 浅滩和深潭是山地河流中常见的河流生境结构。2011年7月,在重庆开县东河上游双河口-杉木桥河段,选择21个浅滩和深潭,调查大型底栖动物,研究影响不同生境中底栖动物组成、分布和多样性的生态机理。结果表明:调查河段浅滩和深潭中大型底栖动物分别为31种和24种,密度分别为450.62个/m2和86.24个/m2,生物量分别为2.88 g/m2和0.55 g/m2。浅滩有指示种11种,即纹石蛾(Hydropsyche sp.)、假蜉(Iron sp.)、假二翅蜉(Pseudocloeon sp.)、舌石蛾(Glossosoma sp.)、高翔蜉(Epeorus sp.1)、背刺蜉(Notacanthurus sp.)、Heterocloeon sp、锯形蜉(Serratella sp.)、朝大蚊(Antocha sp.)、等蜉(Isonychia sp.)、溪颏蜉(Rhithrogena sp.)。深潭指示种仅蜉蝣(Ephemera sp.)和黑大蚊(Hexatoma sp.)两种。刮食者为两类生境的优势功能摄食类群。浅滩中滤食者和刮食者比例显著高于深潭,而收集者和捕食者显著低于深潭。两类生境中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差异显著。浅滩中大型底栖动物的密度、生物量、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改进的Shannon-Wiener指数均明显高于深潭。受地貌形态、水力特征和冲淤变化规律影响的生境稳定性和异质性差异是导致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浅滩 深潭 生境 除趋势对应分析(DCA) 功能摄食类群 山地河流 指示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滨海草甸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4
17
作者 谭向峰 杜宁 +10 位作者 葛秀丽 王炜 王仁卿 蔡云飞 王越 王成栋 卢鹏林 刘月良 朱书玉 王伟华 郭卫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5998-6005,共8页
黄河三角洲滨海草甸群落的分布和变化与土壤因子密切相关。于2010年6月对黄河三角洲的草甸植被进行了样方调查,并对土壤进行了取样分析。在所调查的67个草本样方中,共出现52种植物。利用典范对应分析(CCA)分析了9种土壤因子与草甸群落... 黄河三角洲滨海草甸群落的分布和变化与土壤因子密切相关。于2010年6月对黄河三角洲的草甸植被进行了样方调查,并对土壤进行了取样分析。在所调查的67个草本样方中,共出现52种植物。利用典范对应分析(CCA)分析了9种土壤因子与草甸群落分布的关系,结果显示,前两轴总共解释了物种-环境关系方差的46.4%,土壤含水率和电导率对群落分布的影响最大。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将67个样方分为7种群落类型,将其标示在CCA排序图上后,沿第一轴分成三大类群:盐地碱蓬群落→芦苇-盐地碱蓬群落→其他草甸群落,这反映了黄河三角洲滨海草甸群落在盐分梯度上的演替规律。相关分析显示,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土壤电导率、速效钾和速效磷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pH值呈显著正相关(P<0.05)。解释了黄河三角洲滨海草甸群落与土壤因子的关系和变化规律,对黄河三角洲植被保护和恢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草甸 土壤因子 双向指示种分析 典范对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下植物分布的地形相关性 被引量:17
18
作者 区余端 王华南 +1 位作者 张璐 苏志尧 《武汉植物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1-46,共6页
以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地森林群落林下植物为研究对象,探讨地形因子对林下植物分布的影响。该区3个海拔高度下的山地常绿阔叶林林下植物组成丰富,但个体多度在样方中的分布存在很大的空间异质性。在9000 m2的样地中设置的450个4 m2... 以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地森林群落林下植物为研究对象,探讨地形因子对林下植物分布的影响。该区3个海拔高度下的山地常绿阔叶林林下植物组成丰富,但个体多度在样方中的分布存在很大的空间异质性。在9000 m2的样地中设置的450个4 m2小样方,共记录到林下维管植物255种,隶属于95科、181属,总的物种个体多度为18203株。多响应置换过程(MRPP)分析表明,坡向和海拔(p<0.0001)及坡度(p<0.05)这3个地形因子对林下植被分布有显著的影响,其影响程度大小排序为:海拔>坡向>坡度。指示种分析(ISA)进一步确定了不同地形条件下具有显著指示值(IV≥50)的指示种。本项研究表明林下植物的空间分布会同时受到多个地形因子的影响,因此需综合各因子间的相互作用全面考虑;同时,MRPP结合ISA对于揭示群落植物分布的空间异质性及其与环境因子作用的相互关系、生物多样性保育、森林恢复以及造林引种等方面均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 坡向 坡度 多响应置换过程(MRPP) 指示种分析(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顶山亚高山草甸植被分布、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化学因子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9
作者 杜京旗 张巧仙 +4 位作者 田晓东 王悦 许馨云 宋丽 袁自强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44-451,共8页
根据36个样地27个种的野外调查数据,运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将云顶山亚高山草甸植被分为蒲公英+钝裂银莲花+车前群丛、委陵菜+鳞叶龙胆+蒲公英+车前群丛、蒲公英+委陵菜+百里香群丛、车前+委陵菜+百里香+白莲蒿群丛、车前+白莲蒿... 根据36个样地27个种的野外调查数据,运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将云顶山亚高山草甸植被分为蒲公英+钝裂银莲花+车前群丛、委陵菜+鳞叶龙胆+蒲公英+车前群丛、蒲公英+委陵菜+百里香群丛、车前+委陵菜+百里香+白莲蒿群丛、车前+白莲蒿+委陵菜群丛和蒲公英+羊茅+车前群丛。运用典范对应分析法(CCA)分析了p H、全氮(TN)、全磷(TP)、K^+、Cl^-、Ca^(^(2+))、Mg^(2+)、Zn^(2+)、Fe、有机质(OM)10个土壤化学因子和云顶山亚高山草甸植被分布的相关关系。CCA结果表明,TN、Ca^(2+)、Mg^(2+)、Fe是影响云顶山亚高山草甸植被分布的主要土壤化学因子,6个群丛分别对应不同的土壤生境。土壤化学因子与物种多样性指数的相关分析表明,TN、Ca^(2+)与Shannon-Weiner指数H呈正相关;TN、Mg^(2+)与丰富度指数R分别呈正相关、负相关;K^+与R、H、均匀度指数E均呈正相关。因此,物种多样性的保护应结合当地的土壤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分布 TWINSPAN CCA 土壤化学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卫山羊核心产地植物群落的数量分类与排序 被引量:6
20
作者 尚占环 姚爱兴 +2 位作者 龙瑞军 郭瑞英 郭旭生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85-990,共6页
应用数量分类(TWINSPAN)和DCA排序方法,对我国特有裘皮用山羊(中卫山羊)核心产地——宁夏香山地区植物群落进行多元分析,根据TWINSPAN分类结果,并结合生态特征将所调查的28个样地植被分为6组,代表了该山地在海拔、地形、土壤、山坡坡度... 应用数量分类(TWINSPAN)和DCA排序方法,对我国特有裘皮用山羊(中卫山羊)核心产地——宁夏香山地区植物群落进行多元分析,根据TWINSPAN分类结果,并结合生态特征将所调查的28个样地植被分为6组,代表了该山地在海拔、地形、土壤、山坡坡度等环境作用下植被空间的分布格局。TWINSPAN分类结果与DCA排序结果较一致,DCA排序第一轴结果主要体现出海拔和山坡坡度对植被分布的作用,第二轴结果主要体现了地形(坡向)和土壤基质(沙地、石质山坡、土质山坡)对植被分布的作用。影响该干旱山地植被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有海拔和山坡的坡度,另外长期过度放牧对植被的空间分布影响较大,导致了该山地系统植被空间结构紊乱,并干扰了群落数量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卫山羊 干旱山地 植物群落 TWINSPAN分类 DCA排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