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7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nergy efficiency enhancement of two-way amplifier forward relaying with channel estimation error 被引量:1
1
作者 师晓晔 葛建华 +1 位作者 李靖 张沉思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3期987-992,共6页
In order to save energy consumption of two-way amplifier forward(AF) relaying with channel estimation error, an energy efficiency enhancement scheme is proposed in this work. Firstl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wo-way A... In order to save energy consumption of two-way amplifier forward(AF) relaying with channel estimation error, an energy efficiency enhancement scheme is proposed in this work. Firstl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wo-way AF relaying mode with channel estimation error, the resultant instantaneous SNRs at end nodes is obtained. Then, by using a high SNR approximation, outage possibility is acquired and its simple closed-form expression is represented. Specially, for using the energy resource more efficiently, a low-complexity power allocation and transmission mode selection policy is proposed to enhance the energy efficiency of two-way AF relay system. Finally, relay priority region is identified in which cooperative diversity energy gain can be achieved. The computer simulations are presented to verify our analytical results, indicating that the proposed policy outperforms direct transmission by an energy gain of 3 dB at the relative channel estimation error less than 0.001. Th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the two-way AF relaying transmission loses the two-way AF relaying transmission loses its superiority to direct transmission in terms of energy efficiency when channel estimation error reaches 0.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PLIFY-AND-FORWARD channel estimation error cooperative energy gain energy efficiency outage probability two-way rela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主成分分析的半监督日志异常检测模型 被引量:2
2
作者 顾兆军 叶经纬 +2 位作者 刘春波 张智凯 王志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4-72,97,共10页
对于具有“组异常”和“局部异常”分布特点的系统日志数据,传统的ADOA(anomaly detection with partially observed anomalies)半监督日志异常检测方法存在为无标签数据生成的伪标签准确性不佳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半监督... 对于具有“组异常”和“局部异常”分布特点的系统日志数据,传统的ADOA(anomaly detection with partially observed anomalies)半监督日志异常检测方法存在为无标签数据生成的伪标签准确性不佳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半监督日志异常检测模型.对已知异常样本采用k均值聚类,采用核主成分分析计算无标签样本的重构误差;运用重构误差和异常样本相似分计算出样本的综合异常分,作为其伪标签;依据伪标签计算LightGBM分类器的样本权重,训练异常检测模型.通过参数试验探究了训练集样本比例变化对模型性能的影响.在HDFS和BGL这2个公开数据集上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提高伪标签的准确性,相较于DeepLog、LogAnomaly、LogCluster、PCA和PLELog等已有模型,精确率和F 1分数均有提升.与传统的ADOA异常检测方法相比,该模型F 1分数在2类数据集上分别提高了0.084和0.0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日志 日志异常检测 组异常 局部异常 半监督 重构误差 核主成分分析 伪标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坝扬压力异常测值成因的多测点分区智能诊断方法
3
作者 程琳 韩嘉勋 +1 位作者 杨杰 马春辉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7-141,103,共6页
针对传统异常值检测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时空聚类和环境变量分离的混凝土坝扬压力异常测值成因分析方法,首先采用DBSCAN聚类算法对大坝不同部位的扬压力测点进行空间聚类,然后根据聚类结果进行分区,采用概率主成分分析(PPCA)对... 针对传统异常值检测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时空聚类和环境变量分离的混凝土坝扬压力异常测值成因分析方法,首先采用DBSCAN聚类算法对大坝不同部位的扬压力测点进行空间聚类,然后根据聚类结果进行分区,采用概率主成分分析(PPCA)对每个区域的扬压力测点提取环境变量效应,最后基于平方预测误差(S_(SPE))控制图和贡献图进行异常值识别和异常测值成因分析。实例应用结果表明,测点的分类结果主要由测点所处位置和环境变量影响规律决定;当监测数据异常时,基于S_(SPE)控制图和贡献图可以定性地推断出最可能的异常原因,能够为识别大坝的运行性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压力 异常测值 分区 概率主成分分析(PPCA) 环境变量 平方预测误差(SSP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及先验误差的加权时空滤波对GNSS坐标时序噪声特性及站速度估计的影响
4
作者 鲁铁定 杨厚明 +1 位作者 孙喜文 金振吴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66-2078,共13页
空间滤波是从区域连续GNSS站位置时间序列中提取共模误差的有效手段,针对传统时空滤波方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并未考虑站点坐标分量中先验误差影响的问题,本文构建了一种利用先验误差构造权重因子的加权PCA(Weighted Pr... 空间滤波是从区域连续GNSS站位置时间序列中提取共模误差的有效手段,针对传统时空滤波方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并未考虑站点坐标分量中先验误差影响的问题,本文构建了一种利用先验误差构造权重因子的加权PCA(Weighte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WPCA)方法.为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选取北美地区10个测站2008—2022年共15年的坐标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空间滤波,并分析了共模误差(Common Mode Error,CME)对GNSS站坐标时间序列参数估计和噪声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时空滤波能够有效提取坐标残差时间序列中的共模误差,经过WPCA滤波后,N、E、U分量上残差时间序列的拟合误差相比滤波前分别降低了23.84%、26.88%和23.90%;与传统PCA方法相比,WPCA在N、E、U分量上分别降低了3.68%、4.89%和3.54%;北美地区GNSS站坐标残差时间序列最优噪声模型以白噪声+闪烁噪声和白噪声+幂律噪声为主,个别站点N方向存在随机游走噪声;考虑先验误差的加权时空滤波能够更加有效地降低时间序列中的噪声量级和站速度不确定度,从而提高时间序列的建模精度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SS时间序列 主成分分析 先验误差 共模误差 噪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PCA-GELM数据驱动的保护测量回路误差评估
5
作者 李振兴 龚世玉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4-33,共10页
保护测量回路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石,其误差评估对电网安稳运维举足轻重。针对保护测量回路静态隐藏误差可能诱发保护误动/拒动的风险且难以在线监测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递推主元分析和改进灰狼算法优化极限学习机(recursive princip... 保护测量回路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石,其误差评估对电网安稳运维举足轻重。针对保护测量回路静态隐藏误差可能诱发保护误动/拒动的风险且难以在线监测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递推主元分析和改进灰狼算法优化极限学习机(recursiv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extreme learning machine optimized by grey wolf optimization,RPCA-GELM)数据驱动的保护测量回路误差评估方法。首先基于电力系统正常运行下历史数据与实时数据,应用RPCA技术在线更新主元特征模型以缩短评估时间,进一步引入4种统计算法生成4类误差监测特征量,构建误差综合评判方法进行特征优选,提升误差评估准确率。然后针对模型评估精度取决于关键参数C、σ,引入国际无限折叠混沌映射策略对灰狼算法进行优化,以提升参数寻优精度和收敛速度,在此基础上结合ELM算法提出了基于GELM的保护测量回路误差评估方法。最后通过多组对比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能实现模型性能优化,且相对其他方法有效提升了保护测量回路误差评估准确率与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测量回路 误差评估 递推主元分析 灰狼算法 极限学习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类EEMD-PCA-LSTM与误差补偿的光热电站短期太阳直接法向辐射预测
6
作者 张晓英 常正云 +1 位作者 罗童 张兴平 《电气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5-353,共9页
太阳直接法向辐射(Direct normal irradiance,DNI)的变化影响光热发电的可靠性和效率。以西北某光热电站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聚类、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EMD)、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 太阳直接法向辐射(Direct normal irradiance,DNI)的变化影响光热发电的可靠性和效率。以西北某光热电站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聚类、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EMD)、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神经网络与误差补偿的光热电站短期DNI预测模型。首先,充分考虑影响DNI的环境因素,研究气象参数与DNI间的关系,利用近邻传播(Affinitypropagation,AP)聚类算法得到同一天气下的典型日,利用EEMD将原始DNI序列进行分解得到各子模态,降低序列的非平稳性;其次,利用PCA得到关键影响因子,使原始序列相关性和冗余性降低,减少模型输入维度;然后,利用LSTM网络对各分解子模态建模预测得到初始预测DNI序列,将其与真实序列作差,得到两者间的误差序列,重新建立LSTM网络对误差序列进行预测,即误差补偿;最后,将初始预测DNI与误差序列求和,得到最终的预测模型,实现对光热电站短期DNI的预测。预测结果表明,该预测模型效果较好,预测精度达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法向辐射 光热发电 集合经验模态分解 主成分分析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误差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密数控机床基础部件热误差控制研究综述 被引量:1
7
作者 朱旭 丁爽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7-86,共10页
热误差是影响精密数控机床加工精度及其稳定性的重要因素。电主轴、滚珠丝杠以及支承件作为机床核心基础部件,其热误差对精密数控机床加工精度的影响显著。为进一步研究机床基础部件的热误差控制理论和技术,从共性技术、个性技术两个角... 热误差是影响精密数控机床加工精度及其稳定性的重要因素。电主轴、滚珠丝杠以及支承件作为机床核心基础部件,其热误差对精密数控机床加工精度的影响显著。为进一步研究机床基础部件的热误差控制理论和技术,从共性技术、个性技术两个角度系统分析了机床热误差控制研究现状。共性技术主要有反变形技术、温度测点优化、热误差补偿、冷却介质参数优化4个方面;个性技术从机械结构设计和主动冷却结构两方面分别综述了电主轴、滚珠丝杠以及支承件热误差控制策略。最后,提出了精密数控机床热误差控制研究展望,为精密数控机床热误差控制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控机床 热误差 电主轴 滚珠丝杠 支承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局叶型扭转角误差对轴流压气机性能影响的不确定性量化分析方法
8
作者 翟益琛 楚武利 +2 位作者 刘铠烨 莫喻钦 申轶豪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0-123,共14页
为了研究全局叶型扭转角误差对跨声速压气机叶片性能参数及流场结构的影响,以Rotor37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不确定性量化流程及方法。首先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几何不确定性三维降阶模型,然后基于非嵌入式混沌多项式中三维正态分布变... 为了研究全局叶型扭转角误差对跨声速压气机叶片性能参数及流场结构的影响,以Rotor37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不确定性量化流程及方法。首先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几何不确定性三维降阶模型,然后基于非嵌入式混沌多项式中三维正态分布变量的选取方法,用数值方法求解需求样本点上的全三维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方程以构建非嵌入式混沌多项式,借以评估大样本量下的性能响应,结果显示性能参数的统计结果服从正态分布,其平均水平不受影响,但存在约1%的波动。利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得到影响流场的关键展向截面位置,结果表明效率与70%~100%叶高范围内的扭转角误差负相关性最强,加工时应着重提高此区域的加工精度。通过分析统计学意义下流场的波动情况和具有极端效率叶型的流场特征以探究扭转角误差对性能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间隙泄漏流与激波位置处的流场波动程度最剧烈,扭转角误差通过影响激波位置与泄漏流强度从而影响二者的相互干扰作用,继而影响下游的堵塞程度,最终对效率产生影响。由此可见,全局扭转角误差对叶片性能及流场的影响已不容忽视,在稳健性设计中应根据流场特征着重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声速压气机叶片 扭转角误差 主成分分析 非嵌入式混沌多项式 不确定性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载地磁三分量数据的非同步误差及其校正
9
作者 樊新志 高金耀 +2 位作者 贺惠忠 郭一栋 周普志 《海洋测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5,共5页
为提高船载地磁三分量测量系统的测量精度,总结分析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嘉庚”号科考船的实测实验,从理论和实践上详细分析了地磁三分量对船姿态变化的响应特性,揭示了它们之间波形同步起伏的规律性,从而证明实测记录数据存在... 为提高船载地磁三分量测量系统的测量精度,总结分析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嘉庚”号科考船的实测实验,从理论和实践上详细分析了地磁三分量对船姿态变化的响应特性,揭示了它们之间波形同步起伏的规律性,从而证明实测记录数据存在地磁三分量与船姿态之间的非同步误差。通过对实测数据波形选取波峰波谷控制点进行同步配准和综合误差校正,处理后校正环的地磁北向、东向、垂向分量和总场的外符合均方根误差分别降低了2.89 nT、23.81 nT、145.03 nT和19.07 nT,处理后测网的地磁三分量合成总场内、外符合均方根误差达12.91 nT和18.85 nT。本文提出的同步配准和综合误差校正算法,有效提高了低成本海上船载地磁三分量测量数据的处理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磁力测量 船载地磁三分量 惯导姿态 非同步误差 综合误差模型 同步配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异质项优化函数的光谱反射率重建
10
作者 徐雪峰 黄余 《计量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96-1003,共8页
针对三色坐标中从颜色三刺激值重建光谱反射率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采用由多个异质项构成的优化函数来实现光谱反射率重建的方法。首先对测量训练反射率采用降维技术来获得它们的线性基和重建光谱的初始估计值;然后计算出重建光谱与测... 针对三色坐标中从颜色三刺激值重建光谱反射率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采用由多个异质项构成的优化函数来实现光谱反射率重建的方法。首先对测量训练反射率采用降维技术来获得它们的线性基和重建光谱的初始估计值;然后计算出重建光谱与测量光谱之间的光谱残差,并应用拟合系数优度(GFC)来测量光谱的初始估计值与训练集的每个元素之间的似然值,从而得到1个由比色误差项、2个形状可行性项和光谱误差项构成的优化函数,并基于这个优化函数运行优化程序来得到最终的反射率估计值;基于5个不同的光谱数据集上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所考虑的全部误差指标方面,所提出的算法比现有的基准方法能够以更高的精度重建光谱反射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计量 三刺激值 光谱反射率 主成分分析 比色误差 优化函数 平均光谱残差 峰值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结构光的大型构件表面尺寸加工质量检测方法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少丽 杜浩浩 +2 位作者 何楠 黄嘉淳 戚慧志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01-711,共11页
针对大型构件表面尺寸加工质量的高精度三维检测的需求,设计了一套主动式线结构光旋转扫描检测系统.采用相机主动式旋转扫描,适用于不方便移动且跨距大、特征多的大型构件检测.提出了一种新的系统旋转中心快速标定的方法,仅需标靶上一... 针对大型构件表面尺寸加工质量的高精度三维检测的需求,设计了一套主动式线结构光旋转扫描检测系统.采用相机主动式旋转扫描,适用于不方便移动且跨距大、特征多的大型构件检测.提出了一种新的系统旋转中心快速标定的方法,仅需标靶上一点即可完成标定,适合大型构件检测的现场快速标定.加入编码机构,可根据被测物的特征变化动态调整扫描速度,提高了系统检测效率和通用性.所有元器件均可单独调用,保证了系统的可扩展性.改善了扫描时的串口逻辑,进一步提高了三维点云的密度.实验结果表明,本系统对标准物体的最大偏差为0.0310 mm,标准差最大为0.0150 mm,对大型构件实物的检测误差在0.05 mm以内,满足大型构件表面特征加工质量的高精度三维检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构件 表面特征检测 标定误差检验 线结构光 旋转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元-分形理论的电子式电压互感器计量误差自主辨识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宾宾 张竹 +3 位作者 黄杰 张孟鹃 朱胜龙 马亚彬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2-87,共6页
电子式电压互感器(EVT)由大量的电子单元组成,易受变电站复杂运行环境的影响,计量误差的长期稳定性较差。常规检测方法是定期与标准互感器比对校准,属于一种设备状态的抽样检测方法,无法评估EVT的计量数据对节点电能累积作用的影响。针... 电子式电压互感器(EVT)由大量的电子单元组成,易受变电站复杂运行环境的影响,计量误差的长期稳定性较差。常规检测方法是定期与标准互感器比对校准,属于一种设备状态的抽样检测方法,无法评估EVT的计量数据对节点电能累积作用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文章基于电力系统节点三相对称的运行特性,通过对三相EVT的计量数据进行主元分形,在残差子分量中建立平方预测方差SPE统计量实现了EVT计量误差的自检测;通过计算EVT运行过程中SPE统计量的分形维数,实现了EVT计量误差劣化形式的自主辨识。研究成果有利于推动EVT的状态检测由定期检测发展为按需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式互感器 计量误差 主元分析 分形理论 自主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PCA-LSSVM的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量的预测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巧军 余浩 +2 位作者 李艳昌 谭依佳 李奕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8-84,共7页
为了提高瓦斯涌出量预测精度,针对瓦斯涌出量影响因素具有线性重叠、高维非线性等问题,提出使用核主成分分析法(KPCA)对影响因素进行非线性降维。选取沈阳某矿30组样本数据,以前24组数据作为训练集,后6组数据作为测试集,将确定后的核主... 为了提高瓦斯涌出量预测精度,针对瓦斯涌出量影响因素具有线性重叠、高维非线性等问题,提出使用核主成分分析法(KPCA)对影响因素进行非线性降维。选取沈阳某矿30组样本数据,以前24组数据作为训练集,后6组数据作为测试集,将确定后的核主成分作为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输入变量,建立KPCA-LSSVM预测模型,将预测结果与PCA-LSSVM、LSSVM、多元非线性回归、KPCA-BP神经网络、PCA-BP神经网络以及BP神经网络预测结果进行对比。以最大相对误差绝对值作为模型预测精度的评价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当选取前4个核主成分时,即达到模型训练要求。KPCA-LSSVM模型的预测最大相对误差绝对值为5.89%,预测精度均优于其他6种对比模型。研究结果可为实现瓦斯涌出量高精度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涌出量的预测 核主成分分析法(KPCA)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 相对误差绝对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误差函数相位偏移的电场式时栅角位移传感器自标定 被引量:1
14
作者 于治成 黎自豪 +2 位作者 蒲红吉 吴昶亮 展丙男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803-2813,共11页
比对标定对于传感器测量精度的保持和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但其易受现场环境限制,且成本昂贵。电场式时栅精度不断刷新,寻找外部参考基准也变得日益困难。针对这一难题,提出了以圆周封闭原则为基准,利用傅里叶级数的平移定律,将电场式时栅... 比对标定对于传感器测量精度的保持和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但其易受现场环境限制,且成本昂贵。电场式时栅精度不断刷新,寻找外部参考基准也变得日益困难。针对这一难题,提出了以圆周封闭原则为基准,利用傅里叶级数的平移定律,将电场式时栅的误差序列值以2π/n角位移值进行移相,利用具有不同移相次数的误差序列值进行频谱分析,互相补偿缺失的谐波分量,最终利用各次谐波分量重构传感器误差函数的自标定方法。并据此设计、搭建了相应的自标定实验平台。实验结果表明,该自标定方法对于电场式时栅角位移传感器中所包含的周期性误差补偿效果显著。对极内,使用该自标定方法与用光栅作为参考基准所获得的标定精度基本相当,两者误差为0.05",对极内误差下降67%;整周范围内,两者误差为0.15",整周误差下降80%。该自标定方法相比于传统的比对标定法在效率、应用范围及标定成本方面均拥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场式 角位移传感器 自标定 误差移相 谐波分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定量分析中的误差估计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新春 刘建国 +7 位作者 徐亮 沈先春 徐寒杨 束胜全 王钰豪 金岭 邓亚颂 孙永丰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31,共12页
根据统计学的参数估计理论,提出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定量分析中使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进行浓度反演的参数误差估计方法。实验中,通过光谱平均次数来控制噪声水平,以此来评估不同噪声水平下混合气体中各组分反演结果的估计误差。结果表明... 根据统计学的参数估计理论,提出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定量分析中使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进行浓度反演的参数误差估计方法。实验中,通过光谱平均次数来控制噪声水平,以此来评估不同噪声水平下混合气体中各组分反演结果的估计误差。结果表明,对于自研抽取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8次平均光谱即可满足反演误差小于3%的需求,64次平均光谱的反演结果配合估计误差可以实现对平均浓度的覆盖率达到100%。随着噪声水平的降低,仪器、环境等非噪声因素的扰动是估计误差的主要部分。该方法在优化光谱定量分析的参数配置和指导光谱仪器系统设计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定量分析 非线性最小二乘 多组分 误差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受控主元分析模型的故障检测
16
作者 陈硕 栾小丽 刘飞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80-1285,共6页
为了提高故障检测准确率,提出了基于动态受控主元分析(dynamic controlle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DCPCA)模型的故障检测方法。首先,利用DCPCA提取动态受控主元(dynamic controlled principal component,DCPC),所得DCPC包含过程... 为了提高故障检测准确率,提出了基于动态受控主元分析(dynamic controlle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DCPCA)模型的故障检测方法。首先,利用DCPCA提取动态受控主元(dynamic controlled principal component,DCPC),所得DCPC包含过程的自回归特性和与控制输入之间的动态因果关系,使得构建的DCPCA模型更精确。然后,针对传统方法只对过程变量进行静态空间结构的故障检测,忽略了动态特性的问题,基于DCPCA模型适时应用检测综合指标,对系统进行静态重构误差和动态模型误差的双重检测,使得检测结果更全面。最后,基于田纳西-伊斯曼(Tennessee-Eastman,TE)过程的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受控主元分析 故障检测 综合指标 静态重构误差 动态模型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时组分的天然气流量在线计量方法
17
作者 王力 王寿喜 +2 位作者 邓传忠 李伟 高翔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7-123,共7页
超声波流量计采用固定天然气组分计量标况流量,为解决与实时组分偏差影响计量精度的问题,针对SCADA系统中不同的计量实时数据条件,基于质量守恒原理,结合AGA8气体物性方程,确定了天然气标准状态体积流量和能量流量计算式,以及流量累积... 超声波流量计采用固定天然气组分计量标况流量,为解决与实时组分偏差影响计量精度的问题,针对SCADA系统中不同的计量实时数据条件,基于质量守恒原理,结合AGA8气体物性方程,确定了天然气标准状态体积流量和能量流量计算式,以及流量累积计量误差评价方法;设计开发了在线计量软件系统,应用于某海底管道陆上计量终端,在线分析6台超声波流量计,4个月共计15万余组计量数据。结果表明:采用固定天然气组分计量流量,导致的最大相对误差为1.02%,大于A级流量计的计量不确定度(0.85%),且计量误差与实时组分和固定组分密度差值成正比。计量相对误差分布近似满足正态分布,误差在-0.5%~0.5%的概率为98.79%。因此,采用固定天然气组分计量流量,对计量精度影响较大。提出的在线计量方法,有助于提高天然气标准状态体积流量的计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流量计 实时天然气组分 在线计量 计量误差 误差概率分布 能量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PCA-GA-BP模型的页岩气集输管道的内腐蚀速率预测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逸轩 彭星煜 +1 位作者 耿月华 王思汗 《腐蚀与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68,共6页
针对页岩气集输管道的内腐蚀,提出了一种基于KPCA-GA-BP组合模型的腐蚀速率预测算法。以某条页岩气集输管道的检测结果作为训练数据,运用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建立预测模型,运用遗传算法(GA)优化了神经网络权值和阈值的初始值,运用核主... 针对页岩气集输管道的内腐蚀,提出了一种基于KPCA-GA-BP组合模型的腐蚀速率预测算法。以某条页岩气集输管道的检测结果作为训练数据,运用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建立预测模型,运用遗传算法(GA)优化了神经网络权值和阈值的初始值,运用核主成分分析法(KPCA)对数据进行了降维,在模型建立的过程中不断优化提升模型的预测精度,采用所建模型对另一条相邻管道进行预测并开挖验证。结果表明:选择TRAINGDM作为训练函数,隐含层节点为(8,1),遗传算法进化数为50,种群规模为100,交叉概率为0.3,变异概率为0.2,运用KPCA将数据从7维降为4维后,此模型的均方误差最低为0.12,当该模型用于相邻管道的预测时,均方误差为0.14。运用KPCAGA-BP模型,对页岩气集输管道内腐蚀速率进行预测具有一定的准确性,此模型可用于辅助指导现场内腐蚀直接评价等相关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集输管道 内腐蚀速率 BP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核主成分分析法(KPCA) 均方误差(M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翼一体化天线变形重构标定方法研究
19
作者 吴琨 赵振义 范恒祯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24,共10页
针对传统的误差标定方法存在网络训练速度迟缓、生成规则数量多且泛化能力不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自构架模糊网络(PCA-SCFN)的标定方法,实现了机翼一体化天线的实时高精度变形重构。首先,基于逆有限元方法(iFEM)建... 针对传统的误差标定方法存在网络训练速度迟缓、生成规则数量多且泛化能力不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自构架模糊网络(PCA-SCFN)的标定方法,实现了机翼一体化天线的实时高精度变形重构。首先,基于逆有限元方法(iFEM)建立了位移-节点自由度误差模型,并通过单调快速迭代收缩阈值算法(MFISTA)对逆问题进行求解;其次,引入了PCA降维方法降低应变维度,从而简化训练网络复杂度;再次,对小样本训练集进行非均匀有理B样条(NURBS)拟合实现数据扩充,提高网络泛化能力并降低噪声对训练集的影响;最后,基于三角形隶属函数(MF)和Takagi-Sugeno(T-S)模糊模型进行自构架模糊网络(SCFN)训练获得模糊规则。机翼加载实验结果表明,基于PCA-SCFN的标定方法具有更快的训练速度和更少的规则数量,同时能够获得更高的重构精度。当机翼负载80 N时,结构最大变形为-134.36 mm,最大重构误差仅为0.46 mm,SCFN训练时间仅为9.715 s,规则数量最多仅有121条。因此,基于PCA-SCFN的标定方法是一种能够应用于机翼变形监测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翼一体化天线 标定 主成分分析 自构架模糊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取样探针流动参数对燃气组分误差影响的数值仿真
20
作者 陈英涛 梁子键 +1 位作者 沙鹏鹏 梁书伟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3-150,共8页
燃气组分精准取样是航空发动机燃烧室性能试验分析的关键因素。为了研究燃气取样探针在取样时带来的组分误差及其影响,在取样气体化学反应冻结的基础上,采用组分输运模型结合流固耦合传热的数值仿真方法,构建了3维探针多组分燃气流流动... 燃气组分精准取样是航空发动机燃烧室性能试验分析的关键因素。为了研究燃气取样探针在取样时带来的组分误差及其影响,在取样气体化学反应冻结的基础上,采用组分输运模型结合流固耦合传热的数值仿真方法,构建了3维探针多组分燃气流流动特性求解模型,分析了在不同余气系数下,由取样探针内部流动参数变化引起的燃气组分体积分数误差及其带来的燃烧效率误差影响。结果表明:探针流动参数变化会引起2%以上的相对取样误差。当余气系数为1.14时,CO_(2)相对取样误差为2.35%,CO相对取样误差为2.34%;当余气系数为2.06时,CO_(2)相对取样误差为2.04%。在低余气系数环境下取样时,燃气组分取样精度降低,取样误差对燃烧效率误差的影响超过0.1%;随着余气系数的提高,燃气组分取样精度提高,不完全燃烧产物减少,此时取样误差对燃烧效率误差影响可以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样探针 流动特性 取样误差 数值仿真 燃烧效率 燃气组分 航空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