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17篇文章
< 1 2 1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ata-driven methods for predicting the representative temperature of bridge cable based on limited measured data
1
作者 WANG Fen DAI Gong-lian +2 位作者 HE Chang-lin GE Hao RAO Hui-mi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9期3168-3186,共19页
Cable-stayed bridge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high-speed railway infrastructure.The accurate determination of cable’s representative temperatures is vital during the intricate processes of design,construction,and mai... Cable-stayed bridge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high-speed railway infrastructure.The accurate determination of cable’s representative temperatures is vital during the intricate processes of design,construction,and maintenance of cable-stayed bridges.However,the representative temperatures of stayed cables are not specified in the existing design codes.To address this issue,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cable temperature and determinates its representative temperature.First,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panning over a period of one year,was carried out near the bridge site to obtain the temperature data.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measured data,it reveals that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is generally uniform along the cable cross-section without significant temperature gradient.Then,based on the limited data,the Monte Carlo,the gradient boosted regression trees(GBRT),and univariate linear regression(ULR)methods are employed to predict the cable’s representative temperature throughout the service life.These methods effectively overcome the limitations of insufficient monitoring data and accurately predict the representative temperature of the cables.However,each method has its own 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in terms of applicability and accuracy.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performance of these methods is conducted,and practical recommendations are provided for their application.The proposed methods and representative temperatures provide a good basis for the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in-service long-span cable-stayed brid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ble-stayed bridges representative temperature gradient boosted regression trees(GBRT)method field test limited measured dat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milarity measure design for high dimensional data 被引量:3
2
作者 LEE Sang-hyuk YAN Sun +1 位作者 JEONG Yoon-su SHIN Seung-soo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9期3534-3540,共7页
Information analysis of high dimensional data was carried out through similarity measure application. High dimensional data were considered as the a typical structure. Additionally, overlapped and non-overlapped data ... Information analysis of high dimensional data was carried out through similarity measure application. High dimensional data were considered as the a typical structure. Additionally, overlapped and non-overlapped data were introduced, and similarity measure analysis was also illustrated and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similarity measure. As a result, overlapped data comparison was possible to present similarity with conventional similarity measure. Non-overlapped data similarity analysis provided the clue to solve the similarity of high dimensional data. Considering high dimensional data analysis was designed with consideration of neighborhoods information. Conservative and strict solutions were proposed. Proposed similarity measure was applied to express financial fraud among multi dimensional datasets. In illustrative example, financial fraud similarity with respect to age, gender, qualification and job was presented. And with the proposed similarity measure, high dimensional personal data were calculated to evaluate how similar to the financial fraud. Calc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actual fraud has rather high similarity measure compared to the average, from minimal 0.0609 to maximal 0.16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dimensional data similarity measure DIFFERENCE neighborhood information financial frau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sign of similarity measure for discrete data and application to multi-dimension 被引量:1
3
作者 LEE Myeong-ho 魏荷 +2 位作者 LEE Sang-hyuk LEE Sang-min SHIN Seung-soo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4期982-987,共6页
Similarity measure design for discrete data group was proposed. Similarity measure design for continuous membership function was also carried out. Proposed similarity measures were designed based on fuzzy number and d... Similarity measure design for discrete data group was proposed. Similarity measure design for continuous membership function was also carried out. Proposed similarity measures were designed based on fuzzy number and distance measure, and were proved. To calculate the degree of similarity of discrete data, relative degree between data and total distribution was obtained. Discrete data similarity measure was completed with combination of mentioned relative degrees. Power interconnected system with multi characteristics was considered to apply discrete similarity measure. Naturally, similarity measure was extended to multi-dimensional similarity measure case, and applied to bus clustering probl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milarity measure MULTI-DIMENSION discrete data relative degree power interconnected syst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ata Fusio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Measurement
4
作者 GU Li-chen, ZHANG You-yun, QUO Da-mou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49, China)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266-,共1页
A data fusion method of online multisensors is prop os ed in this paper based on artificial neuron. First, the dynamic data fusion mode l on artificial neuron is built. Then the calibration of data fusion is discusse ... A data fusion method of online multisensors is prop os ed in this paper based on artificial neuron. First, the dynamic data fusion mode l on artificial neuron is built. Then the calibration of data fusion is discusse d with self-adaptive weighing technique. Finally performance of the method is d emonstrated by an online vibration measurement cas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 used data are more stable, sensitive, accurate, reliable than that of single sen sor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sensor measures artificial neuron data fus ion fusion system calibr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milarity measure design on overlapped and non-overlapped data
5
作者 LEE Sang-hyuk SHIN Seung-soo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9期2440-2446,共7页
Similarity measure design on non-overlapped data was carried out and compared with the case of overlapped data.Unconsistant feature of similarity on overlapped data to non-overlapped data was provided by example.By th... Similarity measure design on non-overlapped data was carried out and compared with the case of overlapped data.Unconsistant feature of similarity on overlapped data to non-overlapped data was provided by example.By the artificial data illustration,it was proved that the conventional similarity measure was not proper to calculate the similarity measure of the non-overlapped case.To overcome the unbalance problem,similarity measure on non-overlapped data was obtained by considering neighbor information.Hence,different approaches to design similarity measure were proposed and proved by consideration of neighbor information.With the example of artificial data,similarity measure calculation was carried out.Similarity measure extension to intuitionistic fuzzy sets(IFSs)containing uncertainty named hesitance was also follow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milarity measure overlapped data non-overlapped data intuitionistic dat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电力计量智慧实验室构建与关键技术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仝霞 程鹏申 +3 位作者 李雪城 解进军 靳阳 李冀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9-100,共12页
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和新型电力系统的快速建设,将先进的数字化技术与电力计量技术进行深度融合,建设数字化电力计量智慧实验室,是加快构建现代先进测量体系,推动电力计量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途经。围绕现阶段电力计量体系构建过程中的... 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和新型电力系统的快速建设,将先进的数字化技术与电力计量技术进行深度融合,建设数字化电力计量智慧实验室,是加快构建现代先进测量体系,推动电力计量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途经。围绕现阶段电力计量体系构建过程中的不足及面临的挑战性难题,详细描述了电力计量智慧实验室的总体架构与技术体系,在此基础上,对实验室建设过程中的计量数据全景感知、边缘计算与协同调控、平台交互与数据处理、跨域融合与增值服务、安全防护等关键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对数字化电力计量智慧实验室的功能与价值实现进行展望,希望能为电力计量技术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技术 新型电力系统 电力计量 智慧实验室 数据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存储数据加密重删攻击与防御技术研究进展
7
作者 吴健 付印金 +4 位作者 方艳梅 刘垚 付伟 操晓春 肖侬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283-2297,共15页
重复数据删除作为一种面向大数据的高效缩减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云存储系统和服务中,为了兼容数据重删和加密,通常采用收敛加密.然而,这种云服务商的外包存储方式以及确定性的加密方式会导致一系列数据安全问题.目前,数据加密重... 重复数据删除作为一种面向大数据的高效缩减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云存储系统和服务中,为了兼容数据重删和加密,通常采用收敛加密.然而,这种云服务商的外包存储方式以及确定性的加密方式会导致一系列数据安全问题.目前,数据加密重删技术已成为云存储领域的研究热点.首先介绍重复数据删除技术的概念、基础加密重删算法和云存储中数据加密重删的安全挑战.其次从攻击和防御的角度阐述当前云存储数据加密重删安全研究现状,攻击包括:蛮力攻击、频率攻击、侧信道攻击3种类型.围绕每种攻击类型,梳理对应的代表性防御方案,并总结各个方案的优势和缺陷.最后,针对当前数据加密重删防御方案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存储 数据重删 数据加密 攻击手段 防御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水色遥感原位测量数据共享平台综述
8
作者 李强 唐军武 +3 位作者 葛化鑫 吴国俊 姜玲玲 邵晓鹏 《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8-130,共23页
高质量的原位测量数据是海洋水色遥感数据产品真实性检验、算法开发和气候变化研究的先决条件。原位数据的采集通常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单个研究团队采集的数据通常难以支持长时序和大范围的研究。在“大数据”科学研究的... 高质量的原位测量数据是海洋水色遥感数据产品真实性检验、算法开发和气候变化研究的先决条件。原位数据的采集通常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单个研究团队采集的数据通常难以支持长时序和大范围的研究。在“大数据”科学研究的驱动下,国内外多个开放存取数据平台、政府间和国家级海洋科学数据中心以及主要涉海部门数据库平台发布了不同类型的海洋原位测量数据并向用户共享,以充分发挥原位测量数据的价值,支撑大科学问题的研究。由于各数据集在数据平台中离散分布,数据采集时间、区域、学科门类及数据获取方式不尽相同,数据使用者很难短时间内知晓并应用这些平台数据,导致搜集相关研究数据费时费力。因此,本文收集整理了29个可以获取海洋光学和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等参数的数据库平台,这些平台存储了全球海洋近百年来的原位测量数据,列举了共享数据在海洋水色遥感研究中的典型应用,并给出了常用参数的数据检索建议,以期帮助数据使用者快捷获取研究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色遥感 海洋光学 生物光学 原位测量 数据库 共享数据 生物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桨叶尺寸检测
9
作者 刘钊 王芳金 +1 位作者 杨雅伦 王兴东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68-675,共8页
桨叶尺寸是对直升机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为提高桨叶尺寸的检测精度和效率,克服三角测量法的测量范围小及存在死角等困难,设计了包含有相对位置确定的6个工业相机和2只扇形发射激光器的传感器组,以及位姿跟随条件下的计算机视觉测量方... 桨叶尺寸是对直升机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为提高桨叶尺寸的检测精度和效率,克服三角测量法的测量范围小及存在死角等困难,设计了包含有相对位置确定的6个工业相机和2只扇形发射激光器的传感器组,以及位姿跟随条件下的计算机视觉测量方法。直线滑台和工业机械手同时用于控制传感器组的姿态,标定板和轮廓配准标定算法用于测量过程中数据的校准和融合。传感器组跟随桨叶扭角变化而平滑改变位姿并同步进行图像采集,获取的图像经过边缘提取、轮廓片段测量、轮廓配准、桨叶截面轮廓计算等处理后得到桨叶尺寸测量结果。通过实验验证,结合传感器组位姿跟随和轮廓配准方法的桨叶尺寸测量方法准确可靠,避免了由于桨叶扭角的变化所带来的成像偏差和测量误差,对于20 m内展长、600 mm内宽度、20°内桨叶扭角的桨叶,该方法在厚度方向测量精度达到0.07 mm,在宽度方向测量精度达到0.05 mm,在桨叶扭角的测量精度达到0.08°,具有广泛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视觉 尺寸测量 位姿跟随 数据配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GJO的随钻重力加速度在线提取
10
作者 杨金显 杨潇健 +1 位作者 蔺钰柯 张颖 《仪器仪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7-344,共8页
为获得随钻重力加速度,研究了用磁惯性金豺优化算法(MIGJO)在线提取重力加速度问题。首先对随钻振动信号特性进行分析,建立随钻重力提取模型,并把各种非重力加速度整理为解向量;其次,根据随钻磁惯性传感器的输出特性,给出理想重力加速... 为获得随钻重力加速度,研究了用磁惯性金豺优化算法(MIGJO)在线提取重力加速度问题。首先对随钻振动信号特性进行分析,建立随钻重力提取模型,并把各种非重力加速度整理为解向量;其次,根据随钻磁惯性传感器的输出特性,给出理想重力加速度的输出目标函数,以及重力夹角和钻具径切向皮尔逊系数约束条件;然后,在金豺优化(GJO)的基础上,针对随钻中不同非重力加速度的变化特性,利用上一次解向量进行逐维动态尺度随机游走的种群初始化;并利用重力模值相对误差和三角函数设计重力因子平衡算法的全局搜索和局部开发;此外,根据当前解的信息交互因子和适应度值设计攻击防御系数协调磁惯性金豺的攻击防御行为,利用最优解和次优解位置的攻击搜索策略提高重力提取精度和速度,利用上下界和突变点位置的防御搜索策略避免陷入局部最优;然后利用当前重力解与当地重力设计相似度来动态更新解向量位置,进一步提高重力提取精度。最后,设计模拟钻进和实钻实验,结果表明:使用MIGJO提取的重力加速度精度得到明显提升,解算的井斜角和工具面角绝对误差平均值分别控制在0.63°和0.8°以内,该方法可有效提高随钻重力加速度的提取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钻测量 重力提取 金豺优化器 磁惯性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西湖凹陷区深层压力突变成因及预测方法
11
作者 何淼 周长铖 +4 位作者 王志远 王涛 谢海涛 高阳 吴芯政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5-114,共10页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深部地层压力突变问题突出,由于其压力成因不明导致预测困难,严重制约着安全高效钻井作业。为了解释目标区块压力突变特殊现象,采用综合Bowers法(加载-卸载曲线法)和声波速度-密度交会图法,明确深部地层不同层位的成压...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深部地层压力突变问题突出,由于其压力成因不明导致预测困难,严重制约着安全高效钻井作业。为了解释目标区块压力突变特殊现象,采用综合Bowers法(加载-卸载曲线法)和声波速度-密度交会图法,明确深部地层不同层位的成压机制以及岩性对压力突变的影响。进一步基于剔除高丰度有机质和纳米级有机孔隙影响的校正参数,考虑不同层位成压机制、岩性变化、岩石力学性质、岩石传导属性及岩石体积属性的多源因素影响,建立适用于深部压力突变地层的孔隙压力预测新模型。结果表明:西湖凹陷区深部地层不同层段的成压机制和岩性显著差异性是导致压力突变的主要成因,平湖组中部压力激增主要由烃源岩的生烃作用以及非烃源岩的压力传递导致,平湖组下部压力反转主要由非烃源岩的构造挤压导致;结合研究区4口井实测数据,验证新模型的预测误差带小于5.0%,平均误差仅为2.3%,表现出较好的适用性和较高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湖凹陷 压力突变 成压机制 多源因素 实测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跨境自由流动对制造业数字化发展的影响研究
12
作者 蓝天 柯姝琦 《南开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5-234,共20页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其跨境流动对制造业数字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基于2008—2018年欧洲国际政治经济中心DTE数据库构建数据跨境自由流动指数,对数据跨境自由流动对制造业数字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研究结...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其跨境流动对制造业数字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基于2008—2018年欧洲国际政治经济中心DTE数据库构建数据跨境自由流动指数,对数据跨境自由流动对制造业数字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数据跨境自由流动对制造业数字化存在正向显著影响,即数据跨境流动自由度的提高能够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程度。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数据跨境自由流动对制造业数字化的促进作用会受到研发投入和互联网发展水平调节作用的影响。异质性分析显示,发达国家数据跨境自由流动对制造业数字化的影响高于发展中国家;亚洲地区数据跨境自由流动对制造业数字化的影响最为显著。基于数据流动措施的角度,数据流动机制、数据处罚和数据隐私措施对制造业数字化有显著影响,而数据留存措施的影响则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跨境自由流动 制造业数字化 数据流动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多源量测的配电网区间型分区动态状态估计
13
作者 张嫣 丁嘉鑫 +3 位作者 邵振国 林俊杰 陈飞雄 许志彬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850-3859,I0108-I0111,共14页
可再生能源的大量接入使得配电网拓扑频繁变化,由拓扑变化引起的状态估计模型重构将极大降低状态估计效率,且多源量测数据的兼容性问题也会降低状态估计精度。为此,该文提出一种融合多源量测的配电网区间型分区动态状态估计方法。首先,... 可再生能源的大量接入使得配电网拓扑频繁变化,由拓扑变化引起的状态估计模型重构将极大降低状态估计效率,且多源量测数据的兼容性问题也会降低状态估计精度。为此,该文提出一种融合多源量测的配电网区间型分区动态状态估计方法。首先,针对多源量测采样时刻不同步带来的量测偏差,提出计及非同步量测偏差的多源量测数据融合策略;其次,提出基于拓扑信息交互的分区解耦方法,将配电网划分为多个子区,在拓扑变化时交换子区间的拓扑信息并更新等值注入功率,仅需重构拓扑发生变化的子区动态状态估计模型,以提高状态估计效率;之后,构造计及非同步量测偏差不确定性的区间动态状态估计模型,采用改进区间卡尔曼滤波算法对模型求解,通过量测函数线性化与上界优化来抑制求解过程中的区间扩张;最后,基于IEEE 119节点配电系统验证了该文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扑变化 动态状态估计 多源量测数据融合 区间卡尔曼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旋转运动激励的线角振动传感器动态校准方法
14
作者 陈光贵 董昱 +1 位作者 胡波 杨明 《计量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50-1155,共6页
为建立统一的线角振动校准系统,研究了一种基于旋转运动激励装置运动控制的校准系统,通过控制旋转运动激励装置在宽低频范围内产生高准确度的线角激励,进而实现高效且可靠的线角振动校准。与传统的线与角振动校准方法相比,所提出方法减... 为建立统一的线角振动校准系统,研究了一种基于旋转运动激励装置运动控制的校准系统,通过控制旋转运动激励装置在宽低频范围内产生高准确度的线角激励,进而实现高效且可靠的线角振动校准。与传统的线与角振动校准方法相比,所提出方法减小重复安装引入的误差因素,构建了统一的线角振动校准体系。在0.01~5 Hz范围内线角振动传感器灵敏度的最大相对标准差分别为0.021%与0.2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计量 线角振动传感器 动态校准 灵敏度 正弦逼近法 旋转运动 数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弯型钢构件几何缺陷研究进展
15
作者 张俊峰 张江川 +1 位作者 韩东光 任立群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5,共15页
为完善冷弯型钢(CFS)构件设计体系中的几何缺陷部分,通过缺陷分类、测量技术、模拟理论等方法对各国的相关试验与理论成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目前中国规范缺乏畸变缺陷的相关规定,需要进一步完善;在测量技术方面,接触式测量法和非接触... 为完善冷弯型钢(CFS)构件设计体系中的几何缺陷部分,通过缺陷分类、测量技术、模拟理论等方法对各国的相关试验与理论成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目前中国规范缺乏畸变缺陷的相关规定,需要进一步完善;在测量技术方面,接触式测量法和非接触式测量法在成本、测量精度和数据后处理等多个方面存在不同的优势和缺点;在数值模拟方法中,有限条法在分解屈曲模态、求解半波长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在目前的几何缺陷模拟理论中,一致缺陷模态法最为简便,但理论依据不足,预测结果不够准确;传统组合模态法对整体缺陷的模拟不够准确,对于中长柱和长柱的预测结果偏于安全;一维频谱模态法将几何缺陷由时域变换至频域,缺陷幅值表现出一定周期性,预测结果较为准确;二维频谱法理论复杂,对畸变缺陷和整体缺陷的模拟存在局限性;机器学习为随机概率法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但需要大量的实测几何缺陷数据用以训练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弯型钢 几何缺陷 数据分析 测量技术 模拟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煤系地层小断层地震物理模型研究
16
作者 戴世鑫 董艳娇 +3 位作者 胡盼 李祥 邢振邯 杨甫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58-871,共14页
【研究目的】针对南方煤田煤系地层岩性特征和地质构造分布,目前依靠传统方法,识别落差≤5 m小断层存在极大的局限性且难度较大,而地震物理模型是目前最有可能实现系统研究小断层的技术手段。【研究方法】以南方煤田——贵州省六盘水煤... 【研究目的】针对南方煤田煤系地层岩性特征和地质构造分布,目前依靠传统方法,识别落差≤5 m小断层存在极大的局限性且难度较大,而地震物理模型是目前最有可能实现系统研究小断层的技术手段。【研究方法】以南方煤田——贵州省六盘水煤田为例,根据对研究区的实地勘探与资料收集,设计地震物理模型。由于小断层的制作难度及特殊性,采用特有的空间尺寸比例1∶2000,速度比为1∶1.74,首次在国内实现对不同埋深5 m、3 m和1 m小断层的构建,从而制作完成了南方煤系地层小断层地震物理模型,对地震数据进行采集,并对模型原始地震数据进行分析及处理,得到模型叠加剖面。【研究结果】可以通过相似比原理选取特定比例因子,进行原料配比,完成包含落差≤5 m小断层地震物理模型的制作,为后续采集地震数据对煤田小断层进行识别及研究小断层波场特征提供试验平台。【结论】本次研究建立了一套适用于南方煤田小断层识别的地震物理模型实验体系,验证了相似比原理与小断层模型构建的可行性,突破了传统方法难以识别小断层的技术局限。该模型为研究小断层的波场特征、地震响应机制及后续小断层精细识别提供了实验平台与理论支撑,对提升南方煤系构造精细解释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物理模型 南方煤系 模型制作 数据采集 小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流向与注入功率因子的PMU与RTU融合方法
17
作者 张喜铭 李卓环 +3 位作者 林志达 张子昊 徐欢 周长城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9-149,共11页
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调度自动化系统在线潮流计算依赖相量测量单元(phasor measurement unit,PMU)数据,针对现有以远程终端单元(remote terminal unit,RTU)为数据源主体的量测体系,提出一种RTU数据同步对时及升频重建方法。首先,寻找PMU... 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调度自动化系统在线潮流计算依赖相量测量单元(phasor measurement unit,PMU)数据,针对现有以远程终端单元(remote terminal unit,RTU)为数据源主体的量测体系,提出一种RTU数据同步对时及升频重建方法。首先,寻找PMU直接测点至不可测点的最优路径,构建最优数据流向;然后,考虑两种量测信息之间的相关性,将量测信息最接近的时刻作为RTU数据同步对时的采样时刻对齐于PMU数据,并根据注入功率因子生成采样周期与PMU相同的RTU高密度伪量测;最后,基于新英格兰39节点系统算例仿真验证所提出的基于数据流向与注入功率因子的PMU与RTU融合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解决RTU数据同步对齐于PMU数据以及升频重建为与PMU采样周期相同的RTU伪量测数据的问题,为在线潮流计算奠定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量测量单元 在线潮流 同步对时 多源数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目-红外多源数据的猪只体尺自动测量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明彦 黎煊 +2 位作者 祝志慧 陈萌放 徐迪红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6,共8页
针对猪只体尺测量过程中普通彩色图像易受到环境光线影响、深度图像易产生空洞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目-红外图像的非接触式猪只体尺测方法。该方法使用红外图像提取猪只前景图像,基于椭圆拟合法和投影差分法分割猪只头尾部,采用凸包分... 针对猪只体尺测量过程中普通彩色图像易受到环境光线影响、深度图像易产生空洞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目-红外图像的非接触式猪只体尺测方法。该方法使用红外图像提取猪只前景图像,基于椭圆拟合法和投影差分法分割猪只头尾部,采用凸包分析法和对称性检验法筛选猪只理想姿态。同时,利用双目图像获得猪只深度信息,使用单应性矩阵联系红外与双目图像的位置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猪只体尺测量方法。结果显示:基于红外图像提取出的猪只轮廓清晰且平滑;理想姿态筛选算法精确度为94.0%;体长、体宽、臀宽、体高和臀高测量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78%、3.26%、3.20%、1.92%和2.27%,平均相对误差的平均值为2.49%,平均绝对误差为1.42 cm。研究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能够满足猪只体尺测量的精度要求,为猪只体尺的连续、自动测量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尺测量 单应性矩阵 数据融合 姿态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测度与经济统计学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被引量:2
19
作者 洪永淼 邱东 罗良清 《统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7,共14页
本文首先从新的时代背景,特别是经济全球化、大数据革命与数字经济兴起以及人类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视角出发,阐述经济测度与经济统计学发展的历史机遇。其次,讨论我国经济统计学科转型与发展所面临的主要困难与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 本文首先从新的时代背景,特别是经济全球化、大数据革命与数字经济兴起以及人类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视角出发,阐述经济测度与经济统计学发展的历史机遇。其次,讨论我国经济统计学科转型与发展所面临的主要困难与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经济测度和经济统计学的路径、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最后,从国际比较与国际交流的视角,讨论我国经济统计学的特色及其与国外经济统计学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测度 经济统计 实证研究 大数据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程测控数据传输中的DataSocket技术应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伯全 潘海彬 +1 位作者 罗开玉 周重益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2004年第4期285-288,共4页
作为一种新的网络通讯编程技术,DataSocket是利用虚拟仪器技术构建远程、分布式网络测控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DataSocket以TCP/IP为基础,支持多种协议,并对底层进行了高度封装,大大简化了同一台计算机上的应用程序,通过网络实现不同计算... 作为一种新的网络通讯编程技术,DataSocket是利用虚拟仪器技术构建远程、分布式网络测控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DataSocket以TCP/IP为基础,支持多种协议,并对底层进行了高度封装,大大简化了同一台计算机上的应用程序,通过网络实现不同计算机上的动态数据交换.其独特之处在于:为自动化测量应用程序提供了一个易学易用,性能较高的编程接口,实现数据的实时发布和共享.以LabVIEW作为虚拟仪器软件开发平台,基于DataSocket技术组建远程测控系统并利用先进的浏览器技术进行试验,取得了成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远程测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仪器 测控网络 data SOCK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