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铜钛合金制备与性能优化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欣 王哲 +3 位作者 庞一丹 王建刚 李建辉 刘闪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41-4049,共9页
简述了铜钛合金的发展现状,主要介绍了以真空熔炼为基础粉末冶金为研究方向的铜钛合金的制备技术,论述铜钛合金固溶时效的相变过程与强化机理,对轧制工艺的强化原理进行了介绍。总结了时效工艺以及变形强化工艺与性能的关系,描述了第三... 简述了铜钛合金的发展现状,主要介绍了以真空熔炼为基础粉末冶金为研究方向的铜钛合金的制备技术,论述铜钛合金固溶时效的相变过程与强化机理,对轧制工艺的强化原理进行了介绍。总结了时效工艺以及变形强化工艺与性能的关系,描述了第三元素对铜钛合金性能的影响,并对部分元素的影响机理进行了叙述,并对目前铜钛合金性能优化的前沿技术进行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钛合金 粉末冶金 时效强化 三元合金 优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gh temperature scaling of Ni-15Cu-5Al alloy in 1×10^5 Pa pure oxygen
2
作者 向军淮 牛焱 吴维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4年第4期348-352,共5页
The oxidation of the ternary alloy Ni-15Cu-5Al in 1 × 105 Pa pure oxygen at 700 ℃ and 800 ℃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ehavior of the Ni-rich alloy i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binary Ni-Al alloy with... The oxidation of the ternary alloy Ni-15Cu-5Al in 1 × 105 Pa pure oxygen at 700 ℃ and 800 ℃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ehavior of the Ni-rich alloy i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binary Ni-Al alloy with the same Al content in the form of an external NiO layer coupled to the internal oxidation of aluminium. The presence of 15%(mole fraction) Cu cannot modify substantially the values of relevant parameters affecting the transition from the internal to the external oxidation of aluminium. The presence of 5 % Al reduces the oxidation rate of the corresponding Ni-Cu alloy during the whole oxidation stages, though 5 % Al is still insufficient to form protective external alumina sca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rich alloy high temperature oxidation ternary allo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Ni-Ti基形状记忆合金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4
3
作者 尹燕 徐仰涛 +1 位作者 沈婕 夏天东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70-73,91,共5页
针对二元NiTi形状记忆合金在应用中所显示出的局限性,三元NiTi基形状记忆合金通过第三组元的加入,改善了二元NiTi形状记忆合金的某些性能,弥补了其在应用中的不足,降低了成本,进一步扩大了NiTi基形状记忆合金的应用范围,从而一直受到研... 针对二元NiTi形状记忆合金在应用中所显示出的局限性,三元NiTi基形状记忆合金通过第三组元的加入,改善了二元NiTi形状记忆合金的某些性能,弥补了其在应用中的不足,降低了成本,进一步扩大了NiTi基形状记忆合金的应用范围,从而一直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综述了三元NiTi基形状记忆合金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存在的不足:首先,对于合金体系还需要大量的量化研究,确定出不同应用条件下合金的有效成分范围是其实用化的基础;其次,合金制备过程熔炼介质对合金产生的影响等重视不够;同时,应用性能研究还有待加强,性能的长效性与稳定性是关键,这方面的研究还缺乏充分而有效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NiTi 形状记忆合金 研究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Cu-Sn三元合金钎料的快速凝固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14
4
作者 徐锦锋 张晓存 +1 位作者 党波 戴卫刚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5-88,117,共4页
采用熔体急冷法制备出Ag42.47Cu57.53-xSnx(x=12.23,12.94,13.65,质量分数,%)急冷钎料箔材,分析了钎料的相组成、组织形态、电阻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急冷钎料由(Ag),α-Cu及少量Cu13.7Sn相组成.随着锡含量的增加,凝固组织显著细化,... 采用熔体急冷法制备出Ag42.47Cu57.53-xSnx(x=12.23,12.94,13.65,质量分数,%)急冷钎料箔材,分析了钎料的相组成、组织形态、电阻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急冷钎料由(Ag),α-Cu及少量Cu13.7Sn相组成.随着锡含量的增加,凝固组织显著细化,晶界增多,溶质截留加剧,电阻率增大;细晶强化和固溶强化作用增强,合金的抗拉强度升高,Rm=280~360 MPa,断后伸长率则相应减小,A=2.8%~5%.急冷钎料的固、液相线温度分别为TL=590~616℃和TS=615~622℃,锡含量的增大使合金凝固温度区间有所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合金 急冷钎料 快速凝固 微观组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合金等温凝固过程的相场法模拟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智平 冯力 +2 位作者 路阳 朱昌盛 肖荣振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4,共4页
采用相场与浓度场耦合的相场法,以Fe-C-P合金为例,模拟三元合金等温凝固的生长过程.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温度区间里,生长速度是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的,随着温度的降低,二次枝晶生长越发达.模拟结果还表明,二次枝晶之间有大量的溶质富集;... 采用相场与浓度场耦合的相场法,以Fe-C-P合金为例,模拟三元合金等温凝固的生长过程.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温度区间里,生长速度是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的,随着温度的降低,二次枝晶生长越发达.模拟结果还表明,二次枝晶之间有大量的溶质富集;各向异性系数的改变会影响二次枝晶的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场法 三元合金 等温凝固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W-P-SiC-WS_2耐磨减摩复合镀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应丽霞 刘莹 +3 位作者 杨俊涛 施泽宏 杨志昆 王桂香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3247-3250,共4页
在金属表面制备高硬度、耐磨损且摩擦系数低的功能涂层,可以有效减少摩擦功耗,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采用化学复合镀方法,在不锈钢基质上实现Ni—WP—SiC—WS2镀层的镀覆,并对镀层的表面形貌、微观结构、成分、硬度、摩擦学性能... 在金属表面制备高硬度、耐磨损且摩擦系数低的功能涂层,可以有效减少摩擦功耗,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采用化学复合镀方法,在不锈钢基质上实现Ni—WP—SiC—WS2镀层的镀覆,并对镀层的表面形貌、微观结构、成分、硬度、摩擦学性能和耐蚀性等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NiW—P—SiC—WS2镀层表面平整,由胞状物和分布均匀的复合颗粒组威;镀层中P的含量在5%~8%之间,属于中磷镀层。与同等实验条件下的二元合金镀层Ni—P—SiC—WS2镀层相比,由于W的共沉积,三元合金镀层Ni—W—PSiC—WS2的微观硬度、腐蚀性能和耐磨性均有所提高,同时自润滑性能更加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复合镀 三元合金镀层 耐磨性 减摩性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Zr-Ti块体非晶合金的形成及其力学性能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涛 门华 遆云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925-929,共5页
在Cu Zr Ti的三元合金系中发现了具有高非晶合金形成能力的Cu60 Zr40 xTix(x =5 %~ 2 7.5 % ,x为原子数分数 )合金 ,采用铜模铸造法制备了块体非晶合金 ,其过冷液体温度区间为 38~ 65K .在该合金系中具有最高非晶形成能力的成分范围... 在Cu Zr Ti的三元合金系中发现了具有高非晶合金形成能力的Cu60 Zr40 xTix(x =5 %~ 2 7.5 % ,x为原子数分数 )合金 ,采用铜模铸造法制备了块体非晶合金 ,其过冷液体温度区间为 38~ 65K .在该合金系中具有最高非晶形成能力的成分范围为Cu60 Zr40 xTix(x =7.5 %~ 1 2 .5 % ) ,其非晶形成临界直径为 5mm ,是Cu Zr Ti三元非晶合金中迄今为止非晶形成能力最高的合金 .Cu60 Zr40 xTix(x =7.5 %~1 2 .5 % )块体非晶合金的杨氏模量、压缩断裂强度、压缩塑性应变和硬度分别为 80~1 1 4GPa ,1 730~ 1 865MPa ,0 .3%~ 1 .5 %和Hv 693~Hv 82 4 ,并随Ti含量的增加而提高 .同时具有高非晶形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基合金 力学性能 块体非晶合金 非晶形成能力 过冷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dFeB磁体表面化学镀Ni-Co-P合金及其耐腐蚀性能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吴磊 应华根 +2 位作者 吴进明 罗伟 严密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202-206,共5页
采用化学镀方法制备Ni-Co-P三元合金镀层以改善NdFeB磁体的耐腐蚀性能。优化了镀液配方以及施镀工艺,研究了镀液pH值和金属离子配比([Co2+]/[Ni2++Co2+])对沉积速度和镀层成分的影响,测量了NdFeB基体和不同镀层在3.5%(质量分数,下同)NaC... 采用化学镀方法制备Ni-Co-P三元合金镀层以改善NdFeB磁体的耐腐蚀性能。优化了镀液配方以及施镀工艺,研究了镀液pH值和金属离子配比([Co2+]/[Ni2++Co2+])对沉积速度和镀层成分的影响,测量了NdFeB基体和不同镀层在3.5%(质量分数,下同)NaCl溶液中的极化曲线。结果表明,随镀液pH值增加,沉积速度提高,镀层中Co含量升高,Ni含量和P含量逐渐降低;随镀液中Co2+比例增加,沉积速度下降,镀层中Co含量升高,Ni和P含量降低。化学镀Ni-Co-P合金后的NdFeB磁体在3.5%NaCl溶液中的腐蚀速度降低了约两个数量级;当镀液金属离子配比[Co2+]/[Ni2++Co2+]=0.3时,镀层耐腐蚀性能最好,且优于相同施镀条件下所得到的Ni-P镀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FEB磁体 化学镀 Ni-Co-P合金 耐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不同冷速Al合金共晶相形貌及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赵光伟 李新中 +4 位作者 徐达鸣 郭景杰 傅恒志 贺跃辉 杜勇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43-349,共7页
选取成分为Al-5.17Cu-2.63Si(合金A)、Al-4.29Cu-1.09Mg(合金B)和Al-2.09Si-1.66Mg(合金C)三元铝合金,分别进行不同冷速下的凝固实验。对比研究不同凝固速率下得到的共晶相形貌与含量在接近各合金体系三元共晶温度下热处理前后的变化行... 选取成分为Al-5.17Cu-2.63Si(合金A)、Al-4.29Cu-1.09Mg(合金B)和Al-2.09Si-1.66Mg(合金C)三元铝合金,分别进行不同冷速下的凝固实验。对比研究不同凝固速率下得到的共晶相形貌与含量在接近各合金体系三元共晶温度下热处理前后的变化行为。结果表明:同一合金冷速越慢,得到的原始组织二次枝晶间距越大,合金A的石墨型、砂型、保温型冷却组织的二次枝晶间距分别为24.17、63.32和99.88μm,合金B的二次枝晶间距分别为24.35、82.78和139.42μm。均匀化热处理的热扩散过程可以明显地溶解非平衡共晶相,由于原始组织的尺度不同,共晶相所处的溶解阶段与溶解程度不同。合金A的石墨型、砂型、保温型组织热处理后与热处理前的共晶相含量比值分别为0.44、0.49和0.68,合金B的共晶相含量比值分别为0.084、0.30和0.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固速率 共晶相 均匀化处理 三元Al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utler方程Al-Mg-Er三元合金表面张力的计算 被引量:7
10
作者 孙顺平 易丹青 臧冰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30-936,共7页
基于Butler方程,结合热动力学数据和CALPHAD优化的过剩吉布斯自由能参数,计算Al-Mg、Mg-Er和Al-Er二元合金的表面张力。结果表明:在镁熔体中加入元素铝和铒时,将增加该熔体的表面张力。通过计算Al-Mg、Mg-Er和Al-Er二元合金的过剩表面张... 基于Butler方程,结合热动力学数据和CALPHAD优化的过剩吉布斯自由能参数,计算Al-Mg、Mg-Er和Al-Er二元合金的表面张力。结果表明:在镁熔体中加入元素铝和铒时,将增加该熔体的表面张力。通过计算Al-Mg、Mg-Er和Al-Er二元合金的过剩表面张力,发现过剩表面张力与过剩吉布斯自由能之间相对理想溶液偏差性质相反。选择铒为非对称性组元,并在此基础上结合Toop模型计算Al-Mg-Er三元合金的表面张力。结果表明:Al-Mg-Er三元合金的表面张力值基本在0.356~0.783N/m之间,且随着铒含量的增加,表面张力呈增大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Er三元合金 表面张力 Butler方程 Toop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Pt-Au三元合金催化水煤气变换反应的密度泛函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薛继龙 方镭 +4 位作者 罗伟 孟跃 陈涛 夏盛杰 倪哲明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88-696,共9页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了不同掺杂量的Cu-Pt-Au催化剂性质及水煤气变换反应(WGSR)在催化剂表面上的反应机理。首先对Cu-Au和Pt-Au二元催化剂的稳定性和电子活性进行研究,发现Pt-Au催化剂的协同效应较优,稳定性更优,结合能为77.15eV,...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了不同掺杂量的Cu-Pt-Au催化剂性质及水煤气变换反应(WGSR)在催化剂表面上的反应机理。首先对Cu-Au和Pt-Au二元催化剂的稳定性和电子活性进行研究,发现Pt-Au催化剂的协同效应较优,稳定性更优,结合能为77.15eV,d带中心为-3.18eV。当将Cu继续掺杂到Pt-Au合金中构成Cu-Pt-Au三元催化剂时,Cu3-Pt3-Au(111)结合能为77.99eV,且d带中心为-3.05eV,表明其具有较优的稳定性和电子活性。探讨了WGSR在Cu3-Pt3-Au(111)上的反应历程,氧化还原机理因CO氧化的能垒达到4.84eV而不易进行。CHO和COOH两个中间体为竞争关系,且形成CHO中间物时的能垒较小,因此,反应相对容易按照甲酸机理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水煤气变换反应(WGSR) 机理 三元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负载FeCoNi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磁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徐冬梅 吴华强 +3 位作者 王谦宜 王强 牛贝 胡宗铭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777-1779,共3页
采用湿化学法制备了碳纳米管负载组成可控的FexCo81-xNi19纳米复合材料,用XRD、TEM、SAED和EDX等技术进行表征,并用VSM测试样品的磁性能。结果表明,FexCo81-xNi19合金以颗粒状均匀分散在碳纳米管表面;当x=21、33、46时,FeCoNi合金均为... 采用湿化学法制备了碳纳米管负载组成可控的FexCo81-xNi19纳米复合材料,用XRD、TEM、SAED和EDX等技术进行表征,并用VSM测试样品的磁性能。结果表明,FexCo81-xNi19合金以颗粒状均匀分散在碳纳米管表面;当x=21、33、46时,FeCoNi合金均为体心立方和面心立方两相共存;其磁性能与合金的组成密切相关,随着合金中Fe含量的增加,矫顽力(Hc)下降,饱和磁化强度(Ms)显著增加;当x=46时,合金的磁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FeCoNi三元合金 磁性能 湿化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44%Cr-12%Fe合金在800℃不同氧分压下的氧化行为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轲 牛焱 +1 位作者 李远士 吴维山文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4-188,共5页
研究了粉末冶金三元双相Cu 44%Cr 12%Fe(质量分数)合金在800℃时不同氧分压下的氧化行为。结果表明:Cr含量为44%时合金在1.01×105Pa的纯氧中并不能形成连续的外Cr2O3膜,合金的氧化速度随氧分压的降低而降低,原因是低氧分压有助于... 研究了粉末冶金三元双相Cu 44%Cr 12%Fe(质量分数)合金在800℃时不同氧分压下的氧化行为。结果表明:Cr含量为44%时合金在1.01×105Pa的纯氧中并不能形成连续的外Cr2O3膜,合金的氧化速度随氧分压的降低而降低,原因是低氧分压有助于抑制合金中Cr的内氧化并形成连续致密的Cr2O3膜。讨论了氧化膜的形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冶金 三元双相合金 高温氧化 低氧分压 铜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锡钴和锡钴碳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4
作者 沈丁 杨绍斌 张淑凯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892-1896,共5页
综述了锂离子电池锡钴二元合金和锡钴碳三元复合材料的结构、电化学性能、反应机理及制备方法。改善锡基材料的循环性能主要有3个途径:元素多元化,减小颗粒粒度,无定形化。仅靠上述单一途径很难达到产业化对循环性能的要求,因此多种途... 综述了锂离子电池锡钴二元合金和锡钴碳三元复合材料的结构、电化学性能、反应机理及制备方法。改善锡基材料的循环性能主要有3个途径:元素多元化,减小颗粒粒度,无定形化。仅靠上述单一途径很难达到产业化对循环性能的要求,因此多种途径联合运用成为解决循环性能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锡钴合金 锡钻碳复合材料 无定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Si-B三元系金属间化合物超高温结构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来启 黄永安 林均品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共9页
Mo-Si-B三元系金属间化合物合金具有高熔点,存在韧脆转变,且有良好的高温抗氧化性和相对低的密度,是极具潜力的超高温结构材料;但是也存在低温脆性大,高于1 300℃时高温强度尤其抗蠕变能力不足的缺点,阻碍了其应用。本文从制备工艺、组... Mo-Si-B三元系金属间化合物合金具有高熔点,存在韧脆转变,且有良好的高温抗氧化性和相对低的密度,是极具潜力的超高温结构材料;但是也存在低温脆性大,高于1 300℃时高温强度尤其抗蠕变能力不足的缺点,阻碍了其应用。本文从制备工艺、组织结构、高温抗氧化性能、力学性能和合金化等几个方面综述了T2,Moss+Mo3Si+T2和T1+T2+Mo3Si三个相区合金的研究现状。并且指出,原位合成制备技术和"少量多元"合金化是Mo-Si-B三元系合金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Si-B三元系合金 制备工艺 组织结构 抗高温氧化性能 力学性能 合金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沉积Zn-Ni-Sn合金工艺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王征 安茂忠 +2 位作者 胡旭日 徐树民 高振国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7-40,55,共5页
采用碱性焦磷酸盐体系在电解铜箔上电镀Zn-Ni-Sn三元合金可改善铜箔表面的综合性能。通过研究主盐含量、pH值、温度、电流密度对镀层质量的影响,选择了合适的添加剂,并对其极化行为进行了研究,优化确定了电镀Zn-Ni-Sn三元合金的镀液组... 采用碱性焦磷酸盐体系在电解铜箔上电镀Zn-Ni-Sn三元合金可改善铜箔表面的综合性能。通过研究主盐含量、pH值、温度、电流密度对镀层质量的影响,选择了合适的添加剂,并对其极化行为进行了研究,优化确定了电镀Zn-Ni-Sn三元合金的镀液组成和工艺条件。经过处理后的电解铜箔耐蚀性、耐热性和粘合强度等性能指标均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铜箔 电镀 Zn-Ni—Sn三元合金 极化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硼中碳铸造耐磨合金组织和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静 刘海明 +1 位作者 宋绪丁 杨军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0-42,45,共4页
借助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一次性冲击摆锤试验和销盘磨损试验等手段,研究了w(B)>2.0%和w(C)=0.35%~0.5%的高硼中碳铸造耐磨合金的凝固组织,并对不同热处理后的高硼中碳铸造耐磨合金进行了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高硼中碳铸造耐磨... 借助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一次性冲击摆锤试验和销盘磨损试验等手段,研究了w(B)>2.0%和w(C)=0.35%~0.5%的高硼中碳铸造耐磨合金的凝固组织,并对不同热处理后的高硼中碳铸造耐磨合金进行了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高硼中碳铸造耐磨合金的凝固组织主要由初生Fe2B,三元包晶组织(γ-Fe+Fe2B+Fe3(B,C))和珠光体组成,高硼中碳铸造耐磨合金的耐磨性与其基体马氏体及高硬度的Fe2B密切相关,热处理能显著改善高硼中碳铸造合金的硬度和耐磨性。在高硼中碳合金的冲击韧度与高铬铸铁的相当的前提下,其硬度和耐磨性都大于高铬铸铁,故可以作为一种新型耐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硼中碳耐磨合金 三元包晶组织 热处理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型赝三元机械合金化冷压烧结热电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2
18
作者 胡建民 吕强 +2 位作者 荣剑英 信江波 王月媛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74-1078,共5页
本文采用机械合金化法成功制备了N型赝三元(Bi2Te3-Sb2Te3-Sb2Se3)合金粉体材料,该材料颗粒均匀、细小,颗粒尺寸在10~100nm量级.在此基础上采用冷压烧结法制备了N型赝三元机械合金化冷压烧结热电材料.研究了这种热电材料的电导率、塞... 本文采用机械合金化法成功制备了N型赝三元(Bi2Te3-Sb2Te3-Sb2Se3)合金粉体材料,该材料颗粒均匀、细小,颗粒尺寸在10~100nm量级.在此基础上采用冷压烧结法制备了N型赝三元机械合金化冷压烧结热电材料.研究了这种热电材料的电导率、塞贝克系数与烧结温度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赝三元热电材料 机械合金化 冷压 烧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液反应球磨制备Al-Cu-Co三元金属间化合物 被引量:2
19
作者 蔡建国 陈刚 徐红梅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32,共5页
利用固液反应球磨技术制备了Al Cu Co三元合金.分别采用Co球球磨Al 33.2%Cu(此文中的百分比为质量分数),Al 54%Cu(Al2Cu)和Al 70%Cu(AlCu)二元合金熔体,在923K和973K球磨Al 33.2%Cu熔体12h后生成Al65Co15Cu20粉末;在923K和1023K球磨24h... 利用固液反应球磨技术制备了Al Cu Co三元合金.分别采用Co球球磨Al 33.2%Cu(此文中的百分比为质量分数),Al 54%Cu(Al2Cu)和Al 70%Cu(AlCu)二元合金熔体,在923K和973K球磨Al 33.2%Cu熔体12h后生成Al65Co15Cu20粉末;在923K和1023K球磨24h后生成Al69Co25Cu6粉末,在893K和993K分别球磨Al 54%Cu(Al2Cu)合金熔体12h和24h后均生成Al65Co15Cu20粉末;在1123K球磨Al 70%Cu合金熔体24h后生成Al65Co15Cu20粉末.采用Al Cu Co固液反应球磨得到的金属间化合物粉末为纳米粒子.同时,对Al Cu Co三元合金相形成的规律进行了研究,对固液反应球磨机理进行了探讨.在固液反应球磨过程中,三元合金产物的元素摩尔比接近于二元母合金中的元素摩尔比;三元合金产物成分中固相第三组元的成分含量与二元母合金熔体成分有很大关系;提高反应球磨温度、延长球磨时间有利于三元合金产物的形成;延长球磨时间,形成的三元合金产物中磨球的成分增加;反应球磨温度超出二元母合金熔点越高,球磨反应越容易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液反应球磨 机械力化学 三元合金 金属间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Vis光谱法表征化学镀Ni-P合金镀液中活性配合物组成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徐承 蔡文斌 +1 位作者 王卫江 柳厚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837-840,共4页
在化学镀Ni P合金碱性镀液中 ,使用较强的配合剂来防止镍离子的水解沉淀 ,同时用氨 氯化铵缓冲体系来维持镀液的pH值。由于镍 氨配合物的配合常数相对较小 ,通常认为氨并不参与配合作用 ,可是实际的一些实验现象无法得到合理解释。Touh... 在化学镀Ni P合金碱性镀液中 ,使用较强的配合剂来防止镍离子的水解沉淀 ,同时用氨 氯化铵缓冲体系来维持镀液的pH值。由于镍 氨配合物的配合常数相对较小 ,通常认为氨并不参与配合作用 ,可是实际的一些实验现象无法得到合理解释。Touhami等人提出了镍 柠檬酸一氨三元配合物的放电机理 ,却未能提供该三元配合物存在的证据。利用紫外可见光谱研究了柠檬酸 氯化铵碱性Ni P合金镀液中镍离子的配合物 ,结果表明除了镍 柠檬酸配合物的存在以外还有镍 柠檬酸 氨配合物的存在。在系统研究柠檬酸盐和氨两种配体对吸收光谱影响的基础上 ,推断得出该三元配合物为Ni(Ⅱ ) (C6 H5O3-7) (NH3)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镀 镍-磷合金 碱性镀液 镍-柠檬酸-氨配合物 紫外可见光谱 三元配合物 化学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