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震-滑坡涌浪叠加下高拱坝动力响应与损伤研究
1
作者 郭进军 周丕志 胡少伟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8-34,共7页
强震会大幅降低库区边坡稳定性,极易诱发滑坡地质灾害,地震及其诱发的滑坡涌浪荷载叠加极大威胁坝体安全。为探究地震-滑坡涌浪叠加下高拱坝动力响应与损伤演化,以某高拱坝为对象,构建分段坝体-地基有限元模型,确定地震-滑坡涌浪荷载计... 强震会大幅降低库区边坡稳定性,极易诱发滑坡地质灾害,地震及其诱发的滑坡涌浪荷载叠加极大威胁坝体安全。为探究地震-滑坡涌浪叠加下高拱坝动力响应与损伤演化,以某高拱坝为对象,构建分段坝体-地基有限元模型,确定地震-滑坡涌浪荷载计算模型,分析拱坝的模态变化规律、位移响应特征及损伤演化趋势。结果表明,动水附加质量使得拱坝湿模态频率显著降低,降幅为18%~23%,高阶振型变化显著。地震与涌浪叠加时,拱顶中点位移峰值R_(d)与地震峰值加速度、最大涌浪高度正相关,在地震峰值加速度由0.2g提升至0.6g时,R_(d)增幅达89.7%。不同工况下最大位移时刻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变化。不同工况下坝体损伤程度差异较大,上游面损伤对涌浪高度变化敏感,在涌浪高度相差40 m时,上游面加权损伤面积比变化幅度达到27.1%;从工况一至工况三悬臂面加权损伤面积比从9.99%增至25.76%,坝体出现贯穿裂缝;损伤耗散能随荷载强度提高而急剧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滑坡涌浪耦合 高拱坝 动力响应 连续损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混凝土高拱坝动力响应非线性分析
2
作者 祝玉珊 杨柱 +1 位作者 石立 柏俊磊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7-161,共5页
我国西部强震地区已建在建拟建多座混凝土高拱坝的地震安全问题十分突出,因此分析拱坝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研究拱坝抗震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考虑地基辐射阻尼效应、横缝接触非线性和混凝土损伤非线性的基础上,建立了更符合真实性... 我国西部强震地区已建在建拟建多座混凝土高拱坝的地震安全问题十分突出,因此分析拱坝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研究拱坝抗震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考虑地基辐射阻尼效应、横缝接触非线性和混凝土损伤非线性的基础上,建立了更符合真实性态的拱坝—地基—库水精细有限元模型,从坝体横缝开度、静动综合应力、坝体损伤状态及拱坝极限抗震能力等方面对某特高拱坝进行地震动力响应非线性分析。结果表明,坝体横缝开度相对较小,分布大体呈现“W”型;拱坝的应力分布符合一般拱坝的规律,在可控范围内;坝体损伤多发生在坝体拱冠梁中部高程部位及坝踵部位,应引起重视,总体而言该拱坝抗震性能较好。研究结果可为拱坝抗震设计和抗震安全提供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高拱坝 地震 动力响应分析 有限元模型 坝体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柔度法纤维梁柱单元的钢筋混凝土柱地震损伤分析
3
作者 高营 郑亮 王万月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21-728,共8页
为高效准确地模拟钢筋混凝土柱的地震损伤过程,将混凝土和钢筋单轴损伤本构模型与基于柔度法的纤维梁柱单元模型相结合,建立钢筋混凝土构件地震损伤分析方法。对钢筋混凝土柱的拟静力试验进行模拟分析,发现模拟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构件... 为高效准确地模拟钢筋混凝土柱的地震损伤过程,将混凝土和钢筋单轴损伤本构模型与基于柔度法的纤维梁柱单元模型相结合,建立钢筋混凝土构件地震损伤分析方法。对钢筋混凝土柱的拟静力试验进行模拟分析,发现模拟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构件的刚度和承载力退化过程。对钢筋混凝土柱的双向加载振动台试验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模拟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构件的非线性动力行为和损伤分布情况。此外,所建立模型可以有效模拟构件的地震损伤演化过程,描述构件的薄弱部位,且具有较高计算效率和求解精度,可用于地震作用下建筑和桥梁结构倒塌过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柱 纤维梁柱单元 损伤本构模型 损伤分析 地震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网格剪力墙双参数地震损伤模型及损伤分析
4
作者 张微敬 杨功达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3-83,共11页
为了研究钢筋混凝土网格剪力墙在地震作用下的损伤演化规律,对已有钢筋混凝土构件双参数地震损伤模型进行修正,提出了适用于网格剪力墙的地震损伤模型;利用灰色关联方法,对网格剪力墙试验信息进行分析,确定关键设计参数,给出损伤模型中... 为了研究钢筋混凝土网格剪力墙在地震作用下的损伤演化规律,对已有钢筋混凝土构件双参数地震损伤模型进行修正,提出了适用于网格剪力墙的地震损伤模型;利用灰色关联方法,对网格剪力墙试验信息进行分析,确定关键设计参数,给出损伤模型中的组合系数计算公式。研究了剪跨比、轴压比、竖肢宽度和横肢高度等参数对网格墙损伤的影响,得到网格剪力墙主要影响参数与损伤演化的关系。基于所提出的损伤模型,计算了网格剪力墙的损伤指数,根据网格剪力墙构件破坏程度将其划分为基本完好、轻微破坏、中度破坏、严重破坏和倒塌失效5个损伤等级,标定了不同损伤等级的损伤指数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格剪力墙 地震损伤模型 损伤指数 组合系数 损伤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灰岩浸泡损伤-孔隙水压耦合模型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段国勇 马如梦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8-186,共9页
【目的】自2003年开始蓄水以来,三峡库区水库地震的数量达到上万次,对比蓄水前后的地震数据变化可以看出,库水浸泡作用明显改变了水库地震区域灰岩的力学特性。为了研究长期库水浸泡作用对库区灰岩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针对库区蓄水... 【目的】自2003年开始蓄水以来,三峡库区水库地震的数量达到上万次,对比蓄水前后的地震数据变化可以看出,库水浸泡作用明显改变了水库地震区域灰岩的力学特性。为了研究长期库水浸泡作用对库区灰岩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针对库区蓄水环境,开展了不同浸泡时长和不同孔隙水压对灰岩三轴压缩强度的影响试验,以及浸泡作用下灰岩孔隙率变化的电镜扫描分析。【结果】试验结果显示:在浸泡作用和三轴试验中考虑不同孔隙水压时,灰岩的三轴抗压强度呈现出短期浸泡时的强度增强现象,与一些水岩相互作用理论存在差异。基于这些差异,从宏观力学特性和微观结构的角度分析了灰岩损伤发展规律,提出了灰岩浸泡损伤-孔隙水压耦合模型,估算了在试验条件下使溶孔产生破裂的孔隙压力临界值,按照静水压力取孔隙压力值为地下5.6 km处,与三峡库区高桥断裂区域的水库地震震源深度较为吻合。【结论】水库地震区域灰岩的损伤并非单一的浸泡损伤,是耦合了孔隙率演变、孔隙压力变化、孔隙水形态演化等一系列复杂现象的破坏失效过程。研究成果可为水利工程中诱发地震的机理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地震 灰岩 浸泡损伤-孔隙水压耦合模型 力学性能 三峡水库库区 水利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致人死亡评估中常用模型的应用效果研究
6
作者 文鑫涛 张萌 +1 位作者 李晓丽 徐志双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62-668,共7页
以2018-2022年发生在中国内地具有显著影响的38个真实震例为对象,采用三种地震致人死亡评估模型对各地震事件的死亡人数进行评估,并与真实的地震死亡人数进行对比;评估模型包括基于两种烈度估算模型和一种震害矩阵类模型。结果表明:对... 以2018-2022年发生在中国内地具有显著影响的38个真实震例为对象,采用三种地震致人死亡评估模型对各地震事件的死亡人数进行评估,并与真实的地震死亡人数进行对比;评估模型包括基于两种烈度估算模型和一种震害矩阵类模型。结果表明:对于本研究选取的近5年的震例中,基于房屋破坏情况估算模型的准确性最高;单纯基于人口密度的估算模型准确性次之,其在未造成人员死亡的地震中,评估结果偏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死亡人员评估 统计回归模型 震害矩阵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地下结构抗震研究进展 被引量:94
7
作者 陈国兴 陈苏 +2 位作者 杜修力 路德春 戚承志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3,共23页
城市地下结构,尤其是隧道、地铁、地下车站、地下管线系统,是现代社会公共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虑到城市地下结构对生命和经济的重要性,对城市地下结构进行适当的抗震设计是非常必要的。通常认为地下结构的抗震性能优于地面结构,... 城市地下结构,尤其是隧道、地铁、地下车站、地下管线系统,是现代社会公共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虑到城市地下结构对生命和经济的重要性,对城市地下结构进行适当的抗震设计是非常必要的。通常认为地下结构的抗震性能优于地面结构,然而在近年的大地震中,已有城市地下结构严重破坏甚至完全坍塌的多个案列报道。报道介绍了工程师在地下结构地震效应设计中所采用的定量方法,而这些新近的震害现象也揭示了现行抗震设计方法的一些重要缺陷。讨论和强调了改进地下结构地震性能和设计的最主要需求。认识到地下结构受到强地震引起的地基变形和扭曲而非惯性力作用,以及地下结构特殊的几何构型和概念特征使得其地震行为和性能与地面结构存在很大差异,是非常重要的。从简单的解析弹性方法到复杂且物理意义更精确的整体动力数值方法,目前有多种有效的地下结构抗震分析方法。对地下结构震害、动力离心机和振动台模型试验,以及工程师在地下结构抗震分析中可能遇到的有效设计与分析方法等方面涉及的重要问题进行了简要和全面的回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下工程 震害 模型试验 数值模拟 减轻灾害的工程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材料损伤累积单层柱面网壳在强震下的失效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支旭东 吴金妹 +1 位作者 范峰 沈世钊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70-775,共6页
采用考虑钢材损伤累积的本构模型,对跨度15米单层柱面网壳在强震下的失效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大量算例的基础上,考察了屋面质量、矢跨比、初始几何缺陷和长宽比等结构几何参数的变化对柱面网壳失效特征和失效极限荷载的影响,探讨了结... 采用考虑钢材损伤累积的本构模型,对跨度15米单层柱面网壳在强震下的失效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大量算例的基础上,考察了屋面质量、矢跨比、初始几何缺陷和长宽比等结构几何参数的变化对柱面网壳失效特征和失效极限荷载的影响,探讨了结构的强震失效模式及失效机理。对大量强度破坏算例在失效时刻的特征响应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了考虑材料损伤累积的单层柱面网壳动力损伤模型,可对结构在不同荷载强度下的损伤程度进行评估;提出了单层柱面网壳强震失效判别准则,用于判别单层柱面网壳在强震下的失效极限荷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层柱面网壳 地震作用 损伤累积 动力失效 损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砌体房屋的爆破地震破坏机理和模型 被引量:23
9
作者 李永梅 孙国富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1-63,共3页
在全面分析工程爆破地震波的特性和砌体房屋的受震破坏破坏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并得出了砌体房屋受各类爆破地震破坏的机理和模型,为完善仪器测振和建立适合具体结构特征的爆破地震效应的安全评定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分析方法和观测重点。
关键词 爆破地震 砌体房屋 破坏机理 破坏模型 工程爆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损伤塑性模型的地下洞室结构地震作用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赵宝友 马震岳 +1 位作者 梁冰 金长宇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515-1521,共7页
基于损伤力学原理,通过引入损伤变量的方法,详细推导了ABAQUS中的损伤塑性本构模型,描述混凝土后继屈服阶段及其卸荷后的损伤机制和力学行为。此本构模型可考虑循环荷载条件下材料刚度退化和应变率的影响,适用于类似混凝土材料的脆性材... 基于损伤力学原理,通过引入损伤变量的方法,详细推导了ABAQUS中的损伤塑性本构模型,描述混凝土后继屈服阶段及其卸荷后的损伤机制和力学行为。此本构模型可考虑循环荷载条件下材料刚度退化和应变率的影响,适用于类似混凝土材料的脆性材料,如岩石等。以某水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结构为例,进行二维动力时程非线性分析,考虑不同的刚度恢复权重因子和应变率相关性对结构损伤的影响。多个数值算例表明:洞室混凝土结构和其周围一定深度的围岩的损伤是一个渐进积累的过程;材料的率相关性效应并不是在地震动作用开始时就立即产生,而是在一段时间后,结构经历一定程度的损伤后才慢慢体现出来;此损伤塑性模型适合地震荷载等循环荷载作用下地下洞室结构的动力时程非线性分析,尤其是强震下采用此损伤塑性模型是合理和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 本构模型 地下结构 动力非线性 地震 后继屈服 循环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支座破坏的连续梁桥地震反应分析 被引量:18
11
作者 黄勇 王君杰 +2 位作者 韩鹏 董正方 郭进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217-223,共7页
梁式桥在强震作用下的梁间碰撞、落梁乃至倒塌往往与支座破坏的状态紧密相关。在一些桥梁的地震反应分析中,若不考虑支座破坏的影响,往往会造成结构分析上的错误和设计上的不合理。从支座的震害现象入手,分析支座的震害特点,并在此基础... 梁式桥在强震作用下的梁间碰撞、落梁乃至倒塌往往与支座破坏的状态紧密相关。在一些桥梁的地震反应分析中,若不考虑支座破坏的影响,往往会造成结构分析上的错误和设计上的不合理。从支座的震害现象入手,分析支座的震害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用于桥梁整体地震反应分析中,常用支座考虑破坏过程的恢复力模型。通过对一座6跨连续梁桥的地震反应的数值模拟,对比分析考虑支座破坏与否对桥梁主梁位移和桥墩抗力的影响并验证所提模型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座破坏 恢复力模型 地震反应分析 桥梁震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yEngine的城市建筑群三维震害模拟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相兆 孙柏涛 +1 位作者 李芸芸 张桂欣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3-99,共7页
对北川县城851栋建筑物的震害资料进行了现场调查,建立了建筑物震害数据库。提取了建筑物不同部位的纹理特征,建立了纹理特征数据库,编写了建筑物三维建模的流程和规则。基于CityEngine平台快速批量地建立了北川县城851栋建筑物的三维... 对北川县城851栋建筑物的震害资料进行了现场调查,建立了建筑物震害数据库。提取了建筑物不同部位的纹理特征,建立了纹理特征数据库,编写了建筑物三维建模的流程和规则。基于CityEngine平台快速批量地建立了北川县城851栋建筑物的三维模型。采用遥感影像和DEM数据建立了北川县城区域的三维地形,结合建筑物三维模型构建了汶川地震前北川县城的场景。采用建筑物单体震害预测方法,计算分析了不同结构类型建筑物在不同地震烈度(Ⅵ~Ⅺ)下的震害指数和破坏等级。在CityEngine平台中用不同颜色渲染建筑物描述其破坏等级,建立了北川县建筑群三维震害场景。结果表明CityEngine三维快速建模技术比传统3ds Max三维建模技术效率更高,结合单体震害预测方法,可以快速模拟大规模建筑群三维震害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tyEngine 三维建模 震害预测 震害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弹塑性耗能差率的地震损伤评估模型及分析方法 被引量:26
13
作者 何浩祥 陈奎 范少勇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82-390,共9页
针对现有地震损伤模型的不足,从能量耗散角度认为损伤的形式和程度与结构理想弹性变形能和实际弹塑性变形能之间的差异相关,可以用该差值的变化率表征损伤演变。从静力和动力耗能角度分别阐述地震损伤模型的力学机理和计算方法,提出了... 针对现有地震损伤模型的不足,从能量耗散角度认为损伤的形式和程度与结构理想弹性变形能和实际弹塑性变形能之间的差异相关,可以用该差值的变化率表征损伤演变。从静力和动力耗能角度分别阐述地震损伤模型的力学机理和计算方法,提出了利用多次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方法计算理想弹性变形能、整体屈服初始时刻,进而获得结构损伤演变过程的方法。通过对比各种损伤模型特性和不足,论证该模型的优越性,并进而定义结构不同破坏等级的损伤性能目标。最后,通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及框架结构静动力弹塑性分析验证了该能量损伤模型的准确性、全面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设计 地震损伤模型 损伤指数 滞回耗能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层球面网壳在强震作用下的损伤模型 被引量:10
14
作者 史义博 支旭东 +1 位作者 范峰 沈世钊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874-1877,共4页
为获得单层球面网壳强震损伤模型,采用ABAQUS软件并自主开发了考虑损伤累积影响的材料子程序,对跨度40m单层球面网壳在强震作用下的全过程动力响应进行了参数研究.统计结构的多项宏、微观响应,建立了理想单层球壳在强震作用下的损伤模型... 为获得单层球面网壳强震损伤模型,采用ABAQUS软件并自主开发了考虑损伤累积影响的材料子程序,对跨度40m单层球面网壳在强震作用下的全过程动力响应进行了参数研究.统计结构的多项宏、微观响应,建立了理想单层球壳在强震作用下的损伤模型;同时,对考虑初始缺陷的单层球面网壳也进行了分析,比较了是否考虑初始缺陷对结构抗震性能及失效机理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考虑初始缺陷单层球面网壳的损伤模型,提出了强震下结构的强度破坏判别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层球面网壳 地震作用 损伤模型 初始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量耗散的多层木结构古建筑的地震破坏评估 被引量:8
15
作者 高大峰 杨勇 +2 位作者 邓红仙 刘静 李飞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40-350,176,共11页
以西安城墙永宁门箭楼为研究对象,评估震后多层木结构古建筑的破坏程度,根据各主要耗能构件在低周水平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滞回耗能特性,计算其构件破坏总耗能;根据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计算不同地震工况下各耗能构件所耗散的能量,在此基础... 以西安城墙永宁门箭楼为研究对象,评估震后多层木结构古建筑的破坏程度,根据各主要耗能构件在低周水平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滞回耗能特性,计算其构件破坏总耗能;根据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计算不同地震工况下各耗能构件所耗散的能量,在此基础上建立主要耗能构件相应的破坏模型。对三个主要耗能部位:柱架榫卯节点、斗栱结构层和柱础进行地震破坏状态评估;引入能量分配系数建立主要耗能构件破坏状态与整体结构破坏状态之间的关系,继而得出整体结构的破坏系数以反映整体结构在不同地震作用下的破坏状态,研究结果可为多层木结构古建筑的抗震加固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木结构 古建筑 破坏模型 破坏总耗能 地震破坏评估 破坏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立交桥结构三维地震反应 被引量:11
16
作者 柳春光 焦双健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41-47,共7页
本文建立了城市立交桥结构地震破坏过程的分析模型,考虑了柱墩、梁、支座的单元模式,推导并建立了行波法输入下结构动力平衡方程,进而研究了地震多点输入下立义桥结构的地震反应问题,建立了立交桥结构的破坏准则,分别对几种方式地... 本文建立了城市立交桥结构地震破坏过程的分析模型,考虑了柱墩、梁、支座的单元模式,推导并建立了行波法输入下结构动力平衡方程,进而研究了地震多点输入下立义桥结构的地震反应问题,建立了立交桥结构的破坏准则,分别对几种方式地震输入下城市立交桥结构的地震反应问题进行了具体研究。从而为人们对实际立交桥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过程有了更科学的认识:在对桥梁结构进行地震反应分析时,不应该忽略地震对它的多方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交桥 结构模型 地震破坏 破坏准则 行波法 地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肋复合墙体双参数地震损伤模型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姚谦峰 马静 黄炜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852-856,共5页
结合损伤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密肋壁板结构的自身特点,采用刚度退化与规格化滞回耗能的非线性组合,提出了适用于密肋复合墙体的双参数地震损伤模型;通过对密肋复合墙体进行拟动力试验研究,分析了墙体的动力反应、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确定... 结合损伤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密肋壁板结构的自身特点,采用刚度退化与规格化滞回耗能的非线性组合,提出了适用于密肋复合墙体的双参数地震损伤模型;通过对密肋复合墙体进行拟动力试验研究,分析了墙体的动力反应、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确定了地震损伤模型参数;最后给出了密肋复合墙体在不同震害等级时的损伤指数范围和墙体三水准抗震设计的地震损伤目标建议.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密肋复合墙体在遭受小震或中震后,具有稳定的水平承载能力及良好的耗能性能,在遭受大震后仍具有良好的抗倒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肋复合墙体 拟动力 地震损伤模型 损伤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结构地震火灾效应分析方法 被引量:11
18
作者 陈适才 田小明 +1 位作者 闫维明 何浩祥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0-95,119,共7页
为在建筑结构设计时考虑地震引发火灾对建筑结构的作用和影响,提出建筑结构地震火灾效应分析计算方法,此方法结合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火灾热力反应分析,通过简化的建筑结构地震损伤模型,考虑地震损伤的同时,连接结构的热传导分析与热力分... 为在建筑结构设计时考虑地震引发火灾对建筑结构的作用和影响,提出建筑结构地震火灾效应分析计算方法,此方法结合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火灾热力反应分析,通过简化的建筑结构地震损伤模型,考虑地震损伤的同时,连接结构的热传导分析与热力分析,从而实现地震火灾效应计算。运用此方法对一单层和一多层混凝土框架分别进行了分析,并与没有考虑地震损伤时框架的高温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考虑地震作用后的结构在火灾下的破坏形态可发生改变,结构耐火极限随着地震作用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次生火灾 耐火极限 地震损伤模型 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水池震害评估模型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高霖 郭恩栋 +1 位作者 刘智 洪广磊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8-54,共7页
为了评估清水池的地震破坏状态,基于海城地震、唐山地震中较详细的水池震害资料,分析了水池的主要震害现象、特征,并找出了影响水池震害的主要因素。采用最小二乘法对震害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了各震害影响因素不同情况下的回归系数取... 为了评估清水池的地震破坏状态,基于海城地震、唐山地震中较详细的水池震害资料,分析了水池的主要震害现象、特征,并找出了影响水池震害的主要因素。采用最小二乘法对震害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了各震害影响因素不同情况下的回归系数取值,从而建立了清水池震害经验统计回归模型。经计算该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661,标准差为0.447。经回判分析,模型回判成功率为91.2%。对于模型中未考虑到的震害影响因素,根据实际震害经验,给出新增影响因素的建议系数。对汶川、玉树等地震中遭到破坏的清水池进行评估,结果与实际震害基本相符,初步验证了该评估模型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水池 震害 回归分析 评估模型 汶川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坝震害评估模型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郭恩栋 张丽娜 +2 位作者 王亚东 王再荣 王琼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667-3671,共5页
为了快速准确地对遭受地震影响的土坝工程的破坏状态进行评估,以土坝震害经验统计判断模型为基础,选取了更为合理的土坝震害影响因素,采用最小二乘法重新对土坝震害数据资料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了各震害影响因素在不同条件下的回归系数取... 为了快速准确地对遭受地震影响的土坝工程的破坏状态进行评估,以土坝震害经验统计判断模型为基础,选取了更为合理的土坝震害影响因素,采用最小二乘法重新对土坝震害数据资料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了各震害影响因素在不同条件下的回归系数取值,从而建立了一个改进的土坝震害经验统计判断模型。与原模型相比,改进模型既剔除了不合理的震害影响因子,同时又使回归模型的预测准确度得到提高,其相关系数为0.908,标准差为0.459,均比原模型要好。采用两种模型对汶川地震中遭到破坏的47座土坝进行震害评估,并与实际震害进行了对比分析,初步验证了改进模型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坝 震害 改进的经验统计模型 汶川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