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频率域点扩散函数的视频中运动模糊车牌复原与识别优化 被引量:1
1
作者 朱沛伍 高树辉 +1 位作者 谢昭宇 傅裕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435-443,共9页
车辆是刑事案件中常使用的工具,车牌识别是涉案车辆认定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对运动模糊造成的车牌图像退化的复原是刑事技术工作的重要研究方向。文中提出一种基于频率域点扩散函数参数估计的车牌图像复原算法,运用二维离散傅里叶变换、... 车辆是刑事案件中常使用的工具,车牌识别是涉案车辆认定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对运动模糊造成的车牌图像退化的复原是刑事技术工作的重要研究方向。文中提出一种基于频率域点扩散函数参数估计的车牌图像复原算法,运用二维离散傅里叶变换、Radon变换以及Wiener滤波算法解决监控视频视角下运动模糊车牌的复原问题。通过预处理对运动模糊图像进行灰度化和降噪,并对图像添加Hanning窗,进行二维离散傅里叶变换和对数运算,计算图像的功率频谱图,运用Radon变换对频谱图进行检测,估算模糊方向;对频谱图进行最小值计算,求模糊长度,完成对点扩散函数两个参数的估算。通过Wiener滤波算法进行图像反卷积,实现图像复原。针对传统频谱图估算模糊参数易受中央亮线干扰的问题,在离散傅里叶变换之前添加窗函数进行优化。使用道路监控拍摄的模糊图像,进行点扩散函数参数估计实验,同时与目前未加窗的方法进行对比,验证所提算法的复原效果。实验结果证明,所提算法在复原车牌图像语义信息方面具有优势,能为刑事图像技术领域模糊车牌复原提供方法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扩散函数 PSF 图像复原 运动视频 模糊车牌 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包覆法制备Ag-Cu-TiH_(2)焊膏的研究
2
作者 卢永伟 刘满门 +1 位作者 张牧 孙旭东 《贵金属》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5,共7页
Ag-Cu-Ti钎料可以实现Cu和Si_(3)N_(4)陶瓷的连接。然而,钎焊过程中Ti倾向于和Cu反应形成金属间化合物,降低了界面结合强度。本文采用化学还原法,以抗坏血酸为还原剂、Na_(2)EDTA为分散剂,30℃保温30 min,在Cu和Ti H_(2)表面包覆了一层... Ag-Cu-Ti钎料可以实现Cu和Si_(3)N_(4)陶瓷的连接。然而,钎焊过程中Ti倾向于和Cu反应形成金属间化合物,降低了界面结合强度。本文采用化学还原法,以抗坏血酸为还原剂、Na_(2)EDTA为分散剂,30℃保温30 min,在Cu和Ti H_(2)表面包覆了一层均匀致密的Ag层。由于高活性的Ti降低了熔融Ag的表面张力,使得润湿角降低,焊料的铺展性能更好,此外,包覆Ag后显著抑制了焊膏中Ti和Cu的反应,提高了焊膏的活性,从而提高了覆铜板的界面结合强度。研究发现,包覆银的钎料在陶瓷上的铺展面积提高了8.4%;制备的陶瓷覆铜板剥离强度提高了1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CU-TI 包覆银 Si_(3)N_(4)覆铜板 铺展性能 剥离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培养分析稻虾共作模式土壤的细菌群落 被引量:1
3
作者 宋蕾蕾 孙文晓 +6 位作者 焦可欣 陈钰璐 邹淑琪 张淅月 徐晨伟 张杨 戴传超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67,共11页
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发现并鉴定了土壤微生物的未培养物种,然而,仅依赖非培养的高通量测序无法获得发挥关键功能的微生物培养物,限制了对其功能的验证及其应用,这对关键功能微生物的机理性研究和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以稻虾共... 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发现并鉴定了土壤微生物的未培养物种,然而,仅依赖非培养的高通量测序无法获得发挥关键功能的微生物培养物,限制了对其功能的验证及其应用,这对关键功能微生物的机理性研究和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以稻虾共作和水稻单作两种稻作模式的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比了传统平板涂布、96孔培养板划线分离以及将非培养和培养法相结合的———“96孔高通量培养法”3种方法的土壤细菌分类差异、菌群多样性、组成特异性以及细菌功能特征.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涂布培养法,96孔高通量培养法所获取的细菌数量高约5倍,能鉴定到属的培养物高约4倍,预测功能鉴定提高约2倍.由此可见,“96孔高通量培养法”大大提高了对土壤细菌培养物的获取和鉴定率.本研究弥补了传统培养法的获得率低的不足,拓宽了高通量培养技术的应用领域,同时,也为进一步揭示稻虾共作模式参与土壤生态变化过程的微生物机制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稻虾共作模式 涂布培养法 土壤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南海地区新生代板块构造活动 被引量:72
4
作者 姚伯初 万玲 吴能友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13-122,共10页
在新生代澳大利亚板块和欧亚板块之间的大洋中,存在一些地块(微板块);同时,澳大利亚板块北部边缘的一些地块先后和澳大利亚板块分离,向北运动,与一些和欧亚板块分离出来的地块先后发生碰撞缝合。在此期间,由于地块分离而发生海底扩张,... 在新生代澳大利亚板块和欧亚板块之间的大洋中,存在一些地块(微板块);同时,澳大利亚板块北部边缘的一些地块先后和澳大利亚板块分离,向北运动,与一些和欧亚板块分离出来的地块先后发生碰撞缝合。在此期间,由于地块分离而发生海底扩张,产生许多小洋盆,如南海、苏录海、苏拉威西海、安达曼海等,最后形成了东南亚地区今日的构造景观。笔者从大南海地区新生代的构造演化史之框架来研究南海地区新生代的构造演化历史,认为南海地区新生代的构造活动既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碰撞有关,也与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的俯冲活动有联系;同时,还受到澳大利亚板块向北运动之影响。南海地区在新生代发生过两次海底扩张,第一次海底扩张发生在42~35Ma前,是受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而引起欧亚大陆之下向东南方向之地幔流的影响而发生的,其海底扩张方向为NW-SE,产生了南海西南海盆;第二次海底扩张发生于32~17Ma前。由于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俯冲的大洋岩石圈已达700km深处,阻挡了欧亚大陆的上地幔向东南方向之流动,从而转向南流动,引起南海地区南北向海底扩张,即新生代第二次海底扩张,产生了南海中央海盆。南海新生代洋盆诞生之后,由于大南海地区继续有地块碰撞和边缘海海底扩张,对南海南部地区产生挤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块运动 板块俯冲 地块运动 海底扩张 磁异常条带 新生代 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洞顶板极限承载力研究 被引量:37
5
作者 李仁江 盛谦 +2 位作者 张勇慧 景锋 冷先伦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621-1625,1630,共6页
针对国标《工程岩体分级标准》[1]中Ⅲ、Ⅳ类岩体条件,采用显式有限差分法,对岩溶地区扩大基础下椭球状溶洞顶板稳定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溶洞顶板的应力和位移变化规律及塑性区演化规律研究,得出在两种岩体条件下不同溶洞跨度和顶板厚... 针对国标《工程岩体分级标准》[1]中Ⅲ、Ⅳ类岩体条件,采用显式有限差分法,对岩溶地区扩大基础下椭球状溶洞顶板稳定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溶洞顶板的应力和位移变化规律及塑性区演化规律研究,得出在两种岩体条件下不同溶洞跨度和顶板厚度时溶洞顶板的极限承载力,绘出了溶洞跨度、顶板厚度对极限承载力的联合影响曲面。溶洞顶板的极限承载力随溶洞跨度的增大而减小,随溶洞顶板厚度的增大而增大。在其他条件相同时,Ⅳ类岩体的溶洞顶板极限承载力仅为Ⅲ类岩体的1/3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洞 顶板 扩大基础 有限差分法 极限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早震旦世构造-岩相古地理 被引量:14
6
作者 胡宗全 由伟丰 +3 位作者 李松 张海清 周小进 杨帆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48-255,共8页
早震旦世是中国各主要板块普遍发育海相沉积的开始,是目前被证实是最早的有效海相烃源岩的发育时期。该时期是中国各主要陆块处于新一轮洋盆扩张、板块离散、海水进侵旋回的初始期,总体的构造-沉积格局呈"多岛洋"。陆块的固... 早震旦世是中国各主要板块普遍发育海相沉积的开始,是目前被证实是最早的有效海相烃源岩的发育时期。该时期是中国各主要陆块处于新一轮洋盆扩张、板块离散、海水进侵旋回的初始期,总体的构造-沉积格局呈"多岛洋"。陆块的固结年龄、规模和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三大准地台及其周边的古地理面貌和岩相组合。华北准地台的基底固结年龄最早,规模最大,稳定性最好,因此在早震旦世以大面积古陆为主,在台地边缘以浅海滨岸相碎屑岩为主,浅水碳酸盐台地相和深水斜坡相不发育。塔里木准地台在早震旦世以海陆并存为特征,在塔北、塔中存在古陆剥蚀区,向外以浅海滨岸相碎屑岩和斜坡-盆地相混合沉积为特色。扬子准地台在康滇地区存在古陆,其余地区基本为海水所侵没,发育台地-斜坡-盆地的完整相序。这种构造-沉积格局具有长期的继承性影响,主要表现在:(1)在早古生代早期的洋盆扩张-海侵旋回,扬子和塔里木比华北更发育被动陆缘斜坡-盆地相烃源岩;(2)在早古生代晚期的洋盆关闭-海退旋回,华北最先经历海退,而扬子和塔里木仍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海相沉积,甚至在准地台内部发育较深水烃源岩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盆扩张 板块离散 岩相古地理 早震旦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涡流空气分级机内物料分布的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李刚 于源 刘家祥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5-58,71,共5页
为研究涡流空气分级机内物料分布的规律,探索物料在涡流空气分级机内的分散方法,文中设计了撒料盘试验来模拟涡流空气分级机内物料分布,并进行了物料分布的计算与试验研究。以建筑用标准砂做试验,结果表明:撒料盘转速的提高可以改善大... 为研究涡流空气分级机内物料分布的规律,探索物料在涡流空气分级机内的分散方法,文中设计了撒料盘试验来模拟涡流空气分级机内物料分布,并进行了物料分布的计算与试验研究。以建筑用标准砂做试验,结果表明:撒料盘转速的提高可以改善大颗粒物料的分散性,而对小颗粒物料的分散性影响较小;物料的粒度分布范围对物料分散性影响较大,粒度分布范围越宽,分散性越差,同时还研究了撒料盘结构对物料分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层撒料盘的使用能将物料在承料面上的单位面积堆积量从单层撒料盘的0.067 g/cm2降低到0.042 g/cm2,相对减少量为37.31%,从而提高物料在分级机内的分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流空气分级机 撒料试验 物料分布 双层撒料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中子照相中的点扩展函数计算 被引量:6
8
作者 章法强 李正宏 +4 位作者 杨建伦 杨洪琼 叶凡 应纯同 刘广均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183-1185,共3页
快中子照相中,基于反冲核原理探测快中子的有机闪烁体平板是普遍采用的快中子辐射转换体。模拟了D-T中子垂直入射BC400闪烁体平板,计算了不同厚度平板闪烁体的点扩展函数,对14.1 MeV快中子照相中闪烁体固有分辨率随厚度的变化进行了研... 快中子照相中,基于反冲核原理探测快中子的有机闪烁体平板是普遍采用的快中子辐射转换体。模拟了D-T中子垂直入射BC400闪烁体平板,计算了不同厚度平板闪烁体的点扩展函数,对14.1 MeV快中子照相中闪烁体固有分辨率随厚度的变化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在不考虑二次中子与闪烁体作用及背景噪声等情况时,点扩展函数几乎不依赖于闪烁体厚度。同时,计算还表明在一定的分辨率范围内,由于荧光收集效率的限制,闪烁体厚度增加并不会改善图像对比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中子照相 点扩展函数 闪烁体平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通道板像增强器的调制传递函数的测量与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朱宏权 王奎禄 +1 位作者 向世明 宋顾周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983-1987,共5页
根据狭缝法测量调制传递函数(MTF)的理论,建立了微通道板(MCP)像增强器的MTF测量装置.利用CCD相机测量像增强器对狭缝的空间响应,得到系统的线扩散函数(LSF) ,经过傅里叶变换求出MTF.实验测量了两种MCP像增强器的MTF,得到的极限分辨率... 根据狭缝法测量调制传递函数(MTF)的理论,建立了微通道板(MCP)像增强器的MTF测量装置.利用CCD相机测量像增强器对狭缝的空间响应,得到系统的线扩散函数(LSF) ,经过傅里叶变换求出MTF.实验测量了两种MCP像增强器的MTF,得到的极限分辨率与厂家标定值一致.在不同的工作偏压下以及不同的像面位置处的MTF测量结果表明,像增强器的空间分辨能力随着光阴极偏压的升高逐渐提高并趋于稳定.随MCP偏压的升高而迅速下降,在一定的电压范围内不随荧光屏电压的变化而改变;像增强器在不同像面位置处的空间分辨能力变化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像增强器 调制传递函数 微通道板 狭缝法 线扩散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液滴撞击高温钢板表面铺展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增武 韩毅 +3 位作者 张亚竹 魏万洪 史航 高泽楠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97-101,共5页
对液滴撞击高温钢板表面铺展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应用压电式共振腔均匀液滴发生器产生不同粒径不同速度的液滴,撞击400℃的高温不锈钢钢板表面,其中液滴工质为去离子水,撞击表面为2520不锈钢。用高速摄像机及IPP软件进行拍摄及图像处... 对液滴撞击高温钢板表面铺展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应用压电式共振腔均匀液滴发生器产生不同粒径不同速度的液滴,撞击400℃的高温不锈钢钢板表面,其中液滴工质为去离子水,撞击表面为2520不锈钢。用高速摄像机及IPP软件进行拍摄及图像处理。实验结果表明:相同韦伯数(We)下,液滴速度对铺展因素的影响大于液滴粒径,随着We增大液滴最大铺展因素增加。液滴撞击过程中We=39.3时液滴处于临界破碎状态。液滴撞击高温固体表面最大铺展因子大于撞击干燥常温固体表面。并且计算得出We与最大铺展因子的关系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滴 撞击 铺展 高温钢板 We(伟伯数) 铺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位相板实现景深延拓的原理与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潘超 陈家璧 +2 位作者 张荣福 徐福侯 庄松林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679-1682,共4页
对波前编码技术实现景深延拓的原理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波前编码系统成像对离焦不敏感的原因,得到了波前编码光学系统景深延拓扩展率公式,发现了景深延拓扩展率与位相板参量的关系.利用Zemax设计了波前编码光学系统,用Matlab进行了成像模... 对波前编码技术实现景深延拓的原理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波前编码系统成像对离焦不敏感的原因,得到了波前编码光学系统景深延拓扩展率公式,发现了景深延拓扩展率与位相板参量的关系.利用Zemax设计了波前编码光学系统,用Matlab进行了成像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波前编码系统能提高传统光学系统的景深,提高的倍数由三次相位板的相位常量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前编码 景深延拓 三次相位板 点扩散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州蛇绿岩带与晋宁运动 被引量:3
12
作者 姜常义 苏生瑞 +1 位作者 苏春乾 石焕文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7-12,共6页
商州蛇绿岩带具有完整的蛇绿岩套岩石组合;细碧岩与堆晶岩系具有过渡型洋中脊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矿物学与岩石学研究证明,堆晶岩系是在总压与水压均较低条件下于封闭体系中分离结晶。用细碧岩主要元素估算的洋壳厚度为3.2km,... 商州蛇绿岩带具有完整的蛇绿岩套岩石组合;细碧岩与堆晶岩系具有过渡型洋中脊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矿物学与岩石学研究证明,堆晶岩系是在总压与水压均较低条件下于封闭体系中分离结晶。用细碧岩主要元素估算的洋壳厚度为3.2km,证明商州蛇绿岩带形成于慢速扩张脊。堆晶岩系Sm—Nd等时线年龄为832Ma,结合北秦岭侵入岩带的同位素年龄,证明北秦岭在晋宁运动期间处于板块体制,并成为秦岭造山带演化历史中一个重要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绿带 蛇绿岩 岩石组合 晋宁运动 构造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三江盆地南部白垩纪以来的沉积特征及其演化 被引量:8
13
作者 方石 张培震 +2 位作者 刘招君 刘金平 田军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6-76,共11页
东三江地区白垩纪以来的沉积特征及其演化,对大庆外围地区的油气勘探和揭示东北亚地区演化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岩心、录井、测井以及地震等资料的详细研究表明:白垩纪以来均发育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早白垩世为弧后伸展型盆地,残... 东三江地区白垩纪以来的沉积特征及其演化,对大庆外围地区的油气勘探和揭示东北亚地区演化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岩心、录井、测井以及地震等资料的详细研究表明:白垩纪以来均发育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早白垩世为弧后伸展型盆地,残留地层中有滨浅湖和火山岩沉积;晚白垩世为北东向展布的板内挠曲挤压型盆地,发育以盆地两侧绥滨和完达山为物质供给的短轴物源,海浪组—七星河组发育逆同生断层,半深湖的面积先扩大后缩小,雁窝组以盆地充填消亡为主。新生代为右旋走滑拉分盆地,以继承性的短轴物源为主。在宝泉岭组时期有桦南隆起方向的长轴物源,宝泉岭组—富锦组下、中段,半深湖面积扩大,沉积中心向东南迁移;富锦组上段,水体变浅,湖盆面积扩大,沉积中心向西北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三江盆地 白垩纪 新生代 沉积学 弧后伸展 板内挠曲 右旋走滑拉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拆离型微地块:洋陆转换带和洋中脊变形机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阳 李三忠 +9 位作者 郭玲莉 周在征 索艳慧 王光增 朱俊江 刘一鸣 刘博 周洁 李园洁 张国伟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79-794,共16页
板块构造理论从其诞生起已经统治固体地球科学领域半个世纪,然而也临着巨大的挑战,如板块“登陆”、起源以及动力学等问题。微地块构造理论的提出有可能解决板块构造的这三大难题。拆离型微地块是9种微地块中非常重要的类型之一,在慢速... 板块构造理论从其诞生起已经统治固体地球科学领域半个世纪,然而也临着巨大的挑战,如板块“登陆”、起源以及动力学等问题。微地块构造理论的提出有可能解决板块构造的这三大难题。拆离型微地块是9种微地块中非常重要的类型之一,在慢速?超慢速洋中脊和洋陆转换带中广有分布。围限这类微地块的边界主要是切割岩石圈的拆离断层,使其脱离母板块而成为独立演化的微地块。因此,岩石圈尺度的拆离断层也应为除洋中脊之外的第二种离散型边界。根据拆离块体的属性及发育的构造位置,拆离型微地块可进一步划分为拆离微陆块和拆离微洋块,分别对应了陆缘和洋内拆离断层作用的结果。研究拆离型微地块形成和演化过程对于丰富和发展板块构造理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最新研究进展,重点综述拆离型微地块的概念、特征、成因机制以及构造意义,以拓展微地块构造理论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拆离断层 洋陆转换带 微地块 海洋核杂岩 海底扩张 板块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M纸片检测大肠菌群法与国标快速检测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范远景 潘丙南 +3 位作者 陈伟 韩明忠 程仁剑 李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64-365,379,共3页
[目的]比较用3M纸片法与用快速检测国标法(MEFH)对不同样品大肠菌群的检测结果。[方法]以花生、小米、玉米、大米和花生油为检测样品,以Aliz-gal和MUGal肉汤为培养基,设大肠菌群污染的自然状态未知浓度和模拟培养已知浓度的两种处理,进... [目的]比较用3M纸片法与用快速检测国标法(MEFH)对不同样品大肠菌群的检测结果。[方法]以花生、小米、玉米、大米和花生油为检测样品,以Aliz-gal和MUGal肉汤为培养基,设大肠菌群污染的自然状态未知浓度和模拟培养已知浓度的两种处理,进行3M纸片法与MEFH法对大肠菌群的检测结果对比试验。[结果]3M法与MEFH中MPN法检测自然状态的5种样品的大肠菌群结果比较符合率为90%,3M纸片法和MEFH中的平板法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3M纸片法未出现假阳性现象,证明了3M纸片法有很强的选择性。[结论]3M纸片法操作简便,适合企业现场食品卫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菌群 3M纸片法 MPN法 平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前编码景深延拓成像系统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潘超 陈家璧 +2 位作者 张荣福 徐福侯 庄松林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61-1265,共5页
波前编码技术是结合光瞳位相调制和数字信号处理的一种新技术,由于它可以在不降低分辨率的前提下增加光学系统的景深,同时减小成像系统的体积和降低成本,因此该技术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设计了一个波前编码成像系统,并联合ZEMAX和MATLA... 波前编码技术是结合光瞳位相调制和数字信号处理的一种新技术,由于它可以在不降低分辨率的前提下增加光学系统的景深,同时减小成像系统的体积和降低成本,因此该技术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设计了一个波前编码成像系统,并联合ZEMAX和MATLAB软件对该系统进行了计算机成像模拟实验。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在由相位系数决定的离焦范围内,波前编码成像系统能实现在不降低分辨率的前提下的景深延拓;当三次相位板系数为20π时,波前编码系统可以将传统光学系统的景深扩大6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前编码 景深延拓 三次相位板 点扩散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黑色变种芽孢测量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隋志伟 王斌 +4 位作者 刘思渊 王晶 傅博强 卓婷烨 王义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71-1176,共6页
枯草芽孢杆菌黑色变种芽孢是生物防护和灭菌效果评价的重要指示微生物,其量值准确可以保证评价的有效性和可比性。对枯草芽孢杆菌涂布平板法进行了方法验证和协同实验验证以及不确定度分析。结果显示,当平板上的菌落数在30~300 CFU之间... 枯草芽孢杆菌黑色变种芽孢是生物防护和灭菌效果评价的重要指示微生物,其量值准确可以保证评价的有效性和可比性。对枯草芽孢杆菌涂布平板法进行了方法验证和协同实验验证以及不确定度分析。结果显示,当平板上的菌落数在30~300 CFU之间时,该方法重复性和再现性均较好,室内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为10.0%,室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4.1%。经统计分析,胰蛋白胨大豆琼脂培养基平板涂布法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12.0%(k=2),适用于枯草芽孢杆菌黑色变种芽孢定量测量,对于人员防护装备防护性能评价、消毒剂检测及灭菌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枯草芽孢杆菌黑色变种 芽孢 涂布平板法 胰蛋白胨大豆琼脂 协同实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麦联合收获机秸秆撒布板调节方式试验与优化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昕 金诚谦 +1 位作者 徐金山 倪有亮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7-135,共9页
目前,秸秆还田作为保护性耕作的重要一环,其各阶段技术均广泛引入我国稻麦联合收获机的设计与制造过程中。其中,在秸秆切碎后的抛撒环节,国内大部分收获机型采用撒布板形式,但其调节方式单一、调节角度范围较小,限制了秸秆的田间利用率... 目前,秸秆还田作为保护性耕作的重要一环,其各阶段技术均广泛引入我国稻麦联合收获机的设计与制造过程中。其中,在秸秆切碎后的抛撒环节,国内大部分收获机型采用撒布板形式,但其调节方式单一、调节角度范围较小,限制了秸秆的田间利用率和还田效果。为此,以久保田988机型为例,以撒布板抛撒位置为试验因素,设计了相应角度调节组合的田间试验,并以秸秆抛撒不均匀度为鉴定依据,分析了其撒布板角度对秸秆抛撒效果的影响。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自行设计了一种可手动、电动调节的撒布板角度调节机构,且通过田间试验验证其有效可行,大大提高了秸秆还田利用率,促进了能源再生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麦联合收获机 秸秆还田 撒布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刮板式水稻育苗平盘播土装置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3
19
作者 郑丁科 李志伟 蔡明辉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54-157,160,共5页
分析了常用的一些水稻毯状秧苗工厂化育秧播土装置的特点,根据Mohr-Coulomb的土壤抗剪强度定律,设计出刮板式播土装置,并对生产上常用的砖红壤、水田土等床土进行了播土试验。试验表明,该播土装置能够适用于不同特性床土在不同播土量要... 分析了常用的一些水稻毯状秧苗工厂化育秧播土装置的特点,根据Mohr-Coulomb的土壤抗剪强度定律,设计出刮板式播土装置,并对生产上常用的砖红壤、水田土等床土进行了播土试验。试验表明,该播土装置能够适用于不同特性床土在不同播土量要求下的播土作业,播土均匀性较高,变异系数均小于10%,盘土厚度相差不大,符合农艺生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工程 育苗平盘 试验 水稻 播土装置 刮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通道板二次电子倍增过程的三维数值模拟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强强 邓克立 +7 位作者 邓才波 邓博 袁铮 陈韬 董建军 曹柱荣 刘慎业 江少恩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90-195,共6页
在CST Particle Studio环境下建立了长径比为40的铅玻璃MCP的三维结构,将有限积分法与蒙特卡罗方法相结合,模拟了直流和高斯脉冲偏置下微通道内二次电子倍增过程,得到了通道轴向二次电子云密度的动态分布曲线。结果显示,二次电子云在通... 在CST Particle Studio环境下建立了长径比为40的铅玻璃MCP的三维结构,将有限积分法与蒙特卡罗方法相结合,模拟了直流和高斯脉冲偏置下微通道内二次电子倍增过程,得到了通道轴向二次电子云密度的动态分布曲线。结果显示,二次电子云在通道轴向成高斯分布;在直流偏置下电子云在漂移过程中密度逐渐增大,分布逐渐变得集中,当电子云漂移至靠近输出电极位置时密度达到最大;在高斯偏置下,脉宽对电子倍增过程有决定性影响,当脉宽大于二次电子平均渡越时间时,倍增过程与直流偏置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板 二次电子 数值模拟 蒙特卡罗方法 渡越时间弥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