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6篇文章
< 1 2 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ave propagation control in periodic track structure through local resonance mechanism 被引量:10
1
作者 WANG Ping YI Qiang +2 位作者 ZHAO Cai-you XING Meng-ting LU J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12期3062-3074,共13页
Excessive vibration and noise radiation of the track structure can be caused by the operation of high speed trains.Though the track structure is characterized by obvious periodic properties and band gaps,the bandwidth... Excessive vibration and noise radiation of the track structure can be caused by the operation of high speed trains.Though the track structure is characterized by obvious periodic properties and band gaps,the bandwidth is narrow and the elastic wave attenuation capability within the band gap is weak.In order to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vibration and noise of track structure,the local resonance mechanism is introduced to broaden the band gap and realize wave propagation control.The locally resonant units are attached periodically on the rail,forming a new locally resonant phononic crystal structure.Then the tuning of the elastic wave band gaps of track structure is discussed,and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band gap is explicated.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a new wide and adjustable locally resonant band gap is formed after the resonant units are introduced.The phenomenon of coupling and transition can be observed between the new locally resonant band gap and the original band gap of the periodic track structure with the band gap width reaching the maximum at the coupling position.The broader band gap can be applied for vibration and noise reduction in high speed railway track stru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ve propagation control periodic track structure band gap local resonance mechanism transfer matri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tenuation of wave propagation in a novel periodic structure 被引量:2
2
作者 郑玲 李以农 A.BAZ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2期438-443,共6页
A novel periodic mount was presented. A theoretical model was developed to describe the dynamics of wave propagation in the novel periodic mount. The model was derived using Hamilton's energy conservation principl... A novel periodic mount was presented. A theoretical model was developed to describe the dynamics of wave propagation in the novel periodic mount. The model was derived using Hamilton's energy conservation principl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ave propagation in unit cell were analyzed by transfer matrix formulation. Numerical examples were given to illu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eriodic mount. The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to identify the predications of the theoretical model. The obtain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coincide with the prediction of theoretical model. No pass bands appear in the overall frequency range measured when waves propagate in the longitude direction of the periodic mount. These dramatic results demonstrate its potential as an excellent mount in attenuating and isolating vibration transmis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iodic structure vibration isolation passive mou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bservations of TEC Depletion,Periodic Structure of TEC,ROTI and Scintillation Associated with ESF Irregularities over South China 被引量:1
3
作者 DENG Kun MA Yonghui +2 位作者 LIU Minbo GUO Zhixiong WANG Shu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31-340,共10页
The observations of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 scintillation,Total Electron Content(TEC)depletion,the periodic structure of TEC and Rate of TEC Index(ROTI) over south China were presented.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 The observations of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 scintillation,Total Electron Content(TEC)depletion,the periodic structure of TEC and Rate of TEC Index(ROTI) over south China were presented.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GPS observations at stations of Shenzhen and Guangzhou from 2011 to 2012.This study reported that the ratio of simultaneous occurrences of TEC depletions with strong scintillation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EC depletions with weak scintillations in vernal and autumnal equinoxes of 2011 over South China.The number of the periodic structures of TEC with depletion contained was greater than that with no depletion contained corresponding to strong scintillations.The structure of the slab of plasma irregularities could be responsible for the simultaneous occurrences of TEC depletion with strong scintillations and ROTI.Before and during the occurrences of strong scintillation,there was Large-Scale Wave Structure(LSWS) which provided the seed ionization perturbation to trigger ESF irregularities and contributed to the periodic structure of TE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scintillation Total Electron Content(TEC) TEC depletion periodic structure of TEC Rate of TEC Index(ROT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rst‑principles study on electronic structure,optical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rare earth elements X(X=Sc,Y,La,Ce,Eu)doped with two‑dimensional GaSe 被引量:3
4
作者 QIU Shenhao XIAO Qingquan +1 位作者 TANG Huazhu XIE Quan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50-2258,共9页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magnetic,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two-dimensional(2D)GaSe doped with rare earth elements X(X=Sc,Y,La,Ce,Eu)were calculated using the first-principles plane wave method based on den-sity funct...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magnetic,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two-dimensional(2D)GaSe doped with rare earth elements X(X=Sc,Y,La,Ce,Eu)were calculated using the first-principles plane wave method based on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The results show that intrinsic 2D GaSe is a p-type nonmagnetic semiconductor with an indi-rect bandgap of 2.6611 eV.The spin-up and spin-down channels of Sc-,Y-,and La-doped 2D GaSe are symmetric,they are non-magnetic semiconductors.The magnetic moments of Ce-and Eu-doped 2D GaSe are 0.908μ_(B)and 7.163μ_(B),which are magnetic semiconductors.Impurity energy levels appear in both spin-up and spin-down chan-nels of Eu-doped 2D GaSe,which enhances the probability of electron transition.Compared with intrinsic 2D GaSe,the static dielectric constant of the doped 2D GaSe increases,and the polarization ability is strengthened.The ab-sorption spectrum of the doped 2D GaSe shifts in the low-energy direction,and the red-shift phenomenon occurs,which extends the absorption spectral range.The optical reflection coefficient of the doped 2D GaSe is improved in the low energy region,and the improvement of Eu-doped 2D GaSe is the most obvio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rst principle two-dimensional GaSe electronic structure magnetic property optical proper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技术行业国企混改与企业创新投入——基于混改深度的异质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谢众 汪婕 刘晴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3-104,共12页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以创新驱动的高技术行业国企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不同类型股东持股比例构建混合所有制改革变量,采用多时点DID检验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有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结果发现:相比于非...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以创新驱动的高技术行业国企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不同类型股东持股比例构建混合所有制改革变量,采用多时点DID检验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有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结果发现:相比于非深度混改,深度混改能够提升高技术行业国企创新投入水平。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交叠DID等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果仍成立。在此基础上,研究发现,东部地区国企和高市场化地区国企混改的创新投入效应更加显著。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深度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通过强化监督和缓解代理问题提升企业创新投入水平。新一轮国企改革需要注重混改深度,充分发挥非国有股东的治理优势,激发高技术行业国企创新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所有制改革 创新投入 公司治理结构 多时点D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重现期的落石尺寸设计值确定方法
6
作者 王玉锁 吕宁宁 +5 位作者 王明年 唐建辉 杨竣翔 赵状 肖鹏 安博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2-270,共9页
山区交通落石事件频发且具有突发性和随机性,基于概率的防护结构可靠性设计是降低灾害风险的必要和有效手段,然而,作为设计基本参数的落石尺寸设计值的确定方法还不明确,使得可靠性设计不能有效进行.介绍基于泊松-广义帕累托分布(GPD)... 山区交通落石事件频发且具有突发性和随机性,基于概率的防护结构可靠性设计是降低灾害风险的必要和有效手段,然而,作为设计基本参数的落石尺寸设计值的确定方法还不明确,使得可靠性设计不能有效进行.介绍基于泊松-广义帕累托分布(GPD)复合模型的落石尺寸-重现期预测方法,结合宝成铁路白—上段落石记录数据,进行GPD阈值选取,并分析记录中缺失的最大、最小落石尺寸对阈值选取和对预测结果的影响;与地震作用标准值超越概率对应,提出以“小落石不坏、中落石可修、大落石不塌”三水准设防为标准的落石尺寸设计值确定方法.研究表明:记录中缺失的最大落石尺寸对阈值选取影响小,但对落石尺寸预测结果影响大,与重现期对应的落石尺寸预测值随设定的最大落石尺寸呈指数型增大趋势,而记录的最小落石尺寸对阈值选取和预测结果的影响都较小;以宝成铁路白—上段落石记录数据为例,根据选取出的合理阈值,设定不同最大落石尺寸值,利用本文方法,预测得到宝成铁路白—上段50、100、1000、10000 a重现期落石尺寸区间范围,计算得到50、100 a设计基准期三水准设防标准对应的落石尺寸标准值即设计值,可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护结构 落石尺寸 重现期 广义帕累托分布 设计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查干花次凹火山岩构造裂缝及应力场
7
作者 朱建峰 张美华 +2 位作者 冷庆磊 刘玉虎 栾颖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45-757,共13页
研究火山岩构造裂缝的特征和成因,预测其分布规律,对指导火山岩气藏勘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松辽盆地查干花次凹火石岭组火山岩为目标,综合利用构造演化、岩心、成像测井、岩石物理实验和断层等资料,分析构造裂缝特征,明确其形成期次,... 研究火山岩构造裂缝的特征和成因,预测其分布规律,对指导火山岩气藏勘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松辽盆地查干花次凹火石岭组火山岩为目标,综合利用构造演化、岩心、成像测井、岩石物理实验和断层等资料,分析构造裂缝特征,明确其形成期次,并建立工区的三维地质模型,运用Petrel软件的地应力模块开展应力场模拟。研究表明:构造裂缝主要形成于断陷期与反转期,断陷期裂缝倾角高,多数被充填,主要为无效缝,反转期裂缝倾角低,部分被充填,主要为有效缝,反转期裂缝切割断陷期裂缝。反转期最大主应力为水平主应力,方向近东西向,最大应力值为114.5 MPa;断陷期最大主应力为垂向主应力,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近南北向。应力场模拟结果表明,现今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大致为东西向,与区域性挤压应力方向一致,断陷期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大致为南北向,应力方向与断层走向基本一致;地应力受断层的影响发生偏向,在断层分布密集的区域应力方向杂乱,在断层分布稀疏的区域应力方向与主应力方向基本一致,在断层的端部出现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综合研究认为现今最大水平主应力值较高的区域发育有效缝,能改善储层渗流条件,应优选应力值较高和应力方向基本一致的区域进行钻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裂缝 应力场 火山岩 构造期次 查干花次凹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等级金徽酒大曲贮藏过程中的细菌群落演替规律和组装机制
8
作者 任海伟 李云帆 +6 位作者 阿丽米热·克热穆 马东林 郭晓鹏 张丙云 张智良 李彦涛 尉军强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08-119,共12页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等级金徽酒大曲贮藏过程中的细菌群落结构差异和理化指标动态变化,利用冗余分析研究细菌菌属和理化指标之间的关系,结合中性理论模型和零模型探究不同等级大曲贮藏过程中的细菌群落组装机制。结果表明,贮藏...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等级金徽酒大曲贮藏过程中的细菌群落结构差异和理化指标动态变化,利用冗余分析研究细菌菌属和理化指标之间的关系,结合中性理论模型和零模型探究不同等级大曲贮藏过程中的细菌群落组装机制。结果表明,贮藏期间不同等级大曲的水分含量呈增加趋势,酸度则呈下降趋势,二者分别在11%~13%和0.9~1.3 mmol/10 g范围,符合QB/T 4259-2011《浓香大曲》标准;氨基酸态氮含量(3.4~4.7 g/kg)、糖化力(194.4~251.0 mg/(g·h))、发酵力(0.35~0.42 g/(0.5 g·72 h))和酯化力(148.7~391.1 mg/(50 g·7 d))均呈上升趋势。厚壁菌门(Firmicutes,61.35%)、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22.98%)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7.25%)是优势菌门,芽孢杆菌(Bacillus,29.58%)、明串珠菌(Leuconostoc,9.51%)等为优势菌属,芽孢杆菌与乳酸菌群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乳酸菌属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不同等级大曲差异细菌包括芽孢杆菌、高温放线菌(Thermoactinomyces)等,其中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和高温放线菌等是贮藏0、45、90 d大曲的主要差异细菌。泛菌(Pantoea)、糖多孢菌和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与酯化力、发酵力、氨基酸态氮含量呈正相关。细菌菌群参与代谢活动的程度不同,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和核苷酸代谢等11条代谢途径存在显著差异。细菌群落组装随机性过程中漂变占主导地位,酯化力、发酵力、水分含量、酸度和氨基酸态氮含量可能是贮藏过程中细菌群落组装的主要影响因素。本研究结合中性理论模型与零模型解析金徽酒大曲贮藏期间细菌群落演替和组装规律,为探析陇派浓香型大曲的内在变化规律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大曲 贮藏期 细菌群落结构 相关性分析 功能预测 群落组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小净距隧道运营期渗流场-应力场演变规律及防排水结构优化
9
作者 陈子全 何川 +3 位作者 喻炳鑫 李铮 张航 刘冒佚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72-1582,共11页
复杂水文地质环境富水隧道在运营期的结构安全问题及其与地下水环境的互馈机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为探究城市小净距隧道在运营期的渗流场-应力场演变规律并提出合理的防排水方法,基于重庆市科学城隧道开展了变水头及强降雨条件下的渗... 复杂水文地质环境富水隧道在运营期的结构安全问题及其与地下水环境的互馈机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为探究城市小净距隧道在运营期的渗流场-应力场演变规律并提出合理的防排水方法,基于重庆市科学城隧道开展了变水头及强降雨条件下的渗流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揭示了衬砌水压力与围岩压力的演变过程,提出了一种基于排水量-结构安全性协同调控的地下水环境保护主动控制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小净距隧道左右洞形成的降水漏斗在空间上部分重叠并相互影响,水压力在水平方向呈“W”形分布,随着埋深增大或减小逐渐演变为下凹弧形,其水平方向影响范围超过80 m。注浆圈对水压力与围岩压力的折减效果随着水头高度的增加而减弱,水头高度为30~50 m时注浆圈对总荷载的折减比例约为18.6%~40%。小净距隧道衬砌荷载分布呈现出显著的非对称性。强降雨过程中,衬砌荷载演变可划分为缓慢增长、快速增长、逐渐稳定3个阶段,高水压引发的二次衬砌开裂和突水灾害主要集中在拱腰、拱脚和隧道底部。高水压地段建议增设衬砌底部排水盲管,生态环境敏感区隧道地下水排放需采取主动调控技术,从而保护地下水环境的生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小净距隧道 运营期 渗流场-应力场 衬砌力学性能 防排水结构 主动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劳动技能结构变迁
10
作者 崔岩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48,共20页
在发展新动能持续增强和产业结构稳步升级的过程中,当代中国的劳动技能结构也正在发生历史性变革。通过建立年龄-时期-世代模型发现,在中国劳动技能结构的变迁中,劳动者就业岗位对复杂问题处理型技能、社会交往型技能需求随时期演进而上... 在发展新动能持续增强和产业结构稳步升级的过程中,当代中国的劳动技能结构也正在发生历史性变革。通过建立年龄-时期-世代模型发现,在中国劳动技能结构的变迁中,劳动者就业岗位对复杂问题处理型技能、社会交往型技能需求随时期演进而上升,而对技术操作型技能水平需求则随时期演进而下降;同时,劳动技能结构中的不同维度在不同年龄、不同世代也呈现出显著的分化,青年群体和更晚世代的就业岗位有着更高的复杂问题处理型技能和社会交往型技能需求,技术操作型技能需求则在时期和世代两个时间维度呈现出下降趋势。劳动技能结构变迁一方面体现了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技术进步带来的就业创造效应红利,另一方面也揭示了部分劳动者因劳动技能发展瓶颈面临被技术替代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就业结构 劳动技能 APC模型 技能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级城市群规划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11
作者 肖义 杨浩南 《中国土地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6-68,共13页
研究目的:探究国家级城市群规划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为城市空间格局优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政策建议。研究方法:赫芬达尔指数法,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和标准差椭圆分析法。研究结果:(1)国家级城市群规划总体上显著推动城市空... 研究目的:探究国家级城市群规划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为城市空间格局优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政策建议。研究方法:赫芬达尔指数法,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和标准差椭圆分析法。研究结果:(1)国家级城市群规划总体上显著推动城市空间结构多中心化发展;(2)经济集聚、产业集聚、扩大市场开放程度,促进要素市场高效配置以及改善政府间协作水平是国家级城市群规划促进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的重要作用机制;(3)国家级城市群规划对偏单中心和偏多中心城市的空间结构均具有正向驱动作用,但对过渡型城市的空间结构作用效果不显著,且该规划对促进外围城市、“胡焕庸线”东南半壁、“博台线”西南半壁、第一梯队城市群以及第二批次规划实施地区的城市空间结构多中心化发展效果更显著。研究结论:应因地制宜完善城市空间结构动态规划方案,重点关注过渡型城市空间结构优化问题,分类引导中心城市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以系统推进城市空间结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城市群规划 城市空间结构 多期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数据开放对城市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来自中国城市的证据
12
作者 吕一清 杨磊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66-76,共11页
公共数据开放是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推动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实现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动力。本文以我国城市是否上线公共数据开放平台为准自然实验,以2006~2023年280个城市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 公共数据开放是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推动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实现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动力。本文以我国城市是否上线公共数据开放平台为准自然实验,以2006~2023年280个城市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分析公共数据开放能否提升城市能源利用效率。研究发现:公共数据开放能显著提升城市能源利用效率,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公共数据开放能够通过促进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提升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进而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异质性分析表明,在非资源型、高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高创新创业能力的城市开展试点政策对能源利用效率提升作用更显著。本文研究结论对相关部门制定公共数据开放、绿色技术创新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等城市能源效率提升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数据开放 能源利用效率 绿色技术创新 能源消费结构 非资源型城市 数字经济 创新创业能力 多期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缠结度对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凝聚态结构和冲击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宋新月 胡本旻 +5 位作者 孟帅 石恒冲 施德安 王兆阳 杨华伟 栾世方 《应用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8,共11页
以实验室合成的低缠结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UHMWPE)及11种商用UHMWPE树脂为实验对象,系统探究了熔体缠结度(G_(N)^(t))对UHMWPE凝聚态结构的影响,并将之与冲击强度进行了关联。实验结果表明,缠结度增加,结晶度(X_(m))变化较小,结晶... 以实验室合成的低缠结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UHMWPE)及11种商用UHMWPE树脂为实验对象,系统探究了熔体缠结度(G_(N)^(t))对UHMWPE凝聚态结构的影响,并将之与冲击强度进行了关联。实验结果表明,缠结度增加,结晶度(X_(m))变化较小,结晶活化能(?E)先减小后增大;在凝聚态结构上,片晶长周期(l)随缠结度的变化表现出与结晶活化能类似的现象。在缠结度较高的区域,l与缠结度具有指数相关性,缠结度越高,片晶厚度越大;最后,将凝聚态结构与冲击强度进行关联,发现UHMWPE的缺口冲击强度与非晶区厚度表现出负线性相关性,线性拟合系数达0.94,即非晶区厚度越小,UHMWPE冲击强度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 分子链缠结 长周期 凝聚态结构 冲击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架结构周期特性的改进设计及振动传递特性分析
14
作者 苟海朝 路国运 杨会伟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6-223,共8页
【目的】针对网架结构的三维点阵周期性结构进行动力学特性研究,探索不同周期单元结构的设计与宏观整体特性间的内在联系。【方法】运用有限元法建立网架模型并通过计算其频响特性来评价其隔振性能,依据周期结构带隙原理设计了螺旋杆网... 【目的】针对网架结构的三维点阵周期性结构进行动力学特性研究,探索不同周期单元结构的设计与宏观整体特性间的内在联系。【方法】运用有限元法建立网架模型并通过计算其频响特性来评价其隔振性能,依据周期结构带隙原理设计了螺旋杆网架和双材料网架两种网架结构模型,并对两种网架结构模型的隔振效果进行计算与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设计的两种网架结构和原始网架结构相比可以更好地有选择性地抑制高、低频振动。且文中基于网架结构周期特性中的带隙特性对网架进行隔振设计也可为该类结构健康监测与振动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结构 网架结构 频响函数综合 有限元分析 振动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组元周期结构杆件带隙特性研究
15
作者 鲁季坤 王帅 +3 位作者 司坤利 胡业发 张锦光 文湘隆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9-564,共6页
基于Bloch理论,提出一种双组元周期结构杆件。结合COMSOL和ABAQUS有限元法研究原胞结构参数对带隙特性及振动特性的影响,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样件,并通过实验和数值计算相互验证的方式分析带隙对振动特性的影响,最后对周期结构与非周期... 基于Bloch理论,提出一种双组元周期结构杆件。结合COMSOL和ABAQUS有限元法研究原胞结构参数对带隙特性及振动特性的影响,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样件,并通过实验和数值计算相互验证的方式分析带隙对振动特性的影响,最后对周期结构与非周期结构杆件的振动特性进行仿真对比。结果表明:原胞壁厚增加会使带隙变宽,同时降低了带隙起始频率;组元间距越大或组元间的径向落差越大,带隙越宽,且带隙起始频率越低;随着周期结构中的原胞数量增加,振动衰减,在低频区域出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相比于普通圆柱杆件,周期结构对振动的传递具有更强的衰减作用;在实验和数值分析相互验证下,发现该结构在带隙频段内存在良好的减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波 带隙特性 双组元周期结构 杆件 减振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H3128表面喷涂复合涂层的性能研究
16
作者 赵晋超 杨来侠 +1 位作者 高伟 高扬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5-59,66,共6页
针对武器装备在高温环境中的兼容隐身需求,在GH3128上依次喷涂了粘结层、热障陶瓷层、匹配层、损耗层等6层陶瓷涂层,利用XRD、SEM、EDS对涂层的微观组织和物相进行分析;通过自主搭建的石英灯平板加热系统测试了涂层1050℃下的隔热性能;... 针对武器装备在高温环境中的兼容隐身需求,在GH3128上依次喷涂了粘结层、热障陶瓷层、匹配层、损耗层等6层陶瓷涂层,利用XRD、SEM、EDS对涂层的微观组织和物相进行分析;通过自主搭建的石英灯平板加热系统测试了涂层1050℃下的隔热性能;采用红外发射率测试系统测试了900℃下的红外发射率;利用有限元软件HFSS对涂层周期结构的吸波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涂层各层之间结合良好,没有明显裂纹;涂层与基体整体隔热效果在250℃左右;涂层在900℃时,3~5μm红外发射率为0.446,8~14μm红外发射率为0.583;三维周期单元的边长、高度及基底的高度对吸波性能有显著影响。以上结论可以为耐高温红外雷达兼容隐身涂层的设计和改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热性能 红外发射率 周期结构 吸波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谐振腔周期表面波屏障的超宽低频带隙及隔震性能研究
17
作者 丁兰 杨航 +2 位作者 李田军 吴巧云 朱宏平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07-1918,共12页
针对具有较强破坏性的地震Rayleigh波,提出了双谐振腔周期表面波屏障。采用室内模拟模型试验对屏障结构的减隔振性能进行研究,并与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相互验证。进而利用有限元法分析能带结构和振动传输特性,通过模态振型和位移场分布... 针对具有较强破坏性的地震Rayleigh波,提出了双谐振腔周期表面波屏障。采用室内模拟模型试验对屏障结构的减隔振性能进行研究,并与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相互验证。进而利用有限元法分析能带结构和振动传输特性,通过模态振型和位移场分布阐释带隙形成机制,提出了Rayleigh波与屏障竖向共振和水平共振交互作用的频散曲线简化公式,研究了屏障在实际地震动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结果表明:所提屏障对地震Rayleigh波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水平方向上的地震加速度峰值降低了56.8%,其本质原因是Rayleigh波一部分被局限到共振单元中,另一部分转化成远离地表的体波。该研究结果为周期表面波屏障的超低频减隔震应用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结构 带隙特性 RAYLEIGH波 局域共振 隔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升机主减速器周期撑杆混合振动控制的机电耦合特性及工作机理研究
18
作者 岳慧裕 陆洋 +3 位作者 党崇 李程磊 马锦超 冯剑波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22-1731,共10页
直升机主减速器中的齿轮在啮合过程中产生的谐波振动是直升机舱内噪声的主要来源之一,设计具有隔振性能的齿轮箱撑杆抑制振动向机体传递,可达到舱内降噪的目的。压电叠堆与金属材料周期排列组成压电叠堆周期撑杆(piezoelectric stack ac... 直升机主减速器中的齿轮在啮合过程中产生的谐波振动是直升机舱内噪声的主要来源之一,设计具有隔振性能的齿轮箱撑杆抑制振动向机体传递,可达到舱内降噪的目的。压电叠堆与金属材料周期排列组成压电叠堆周期撑杆(piezoelectric stack actuators periodic strut,PSAPS),其在特定频带范围内具有“机械滤波”特性,为被动控制;调节PSAPS中压电叠堆的驱动电压,使压电叠堆呈现出变刚度特性,为主动控制。为研究PSAPS的主动与被动混合振动控制方式间的耦合关系,针对压电叠堆中弹性波的传播与周期结构的机械滤波特性,设计了满足直升机齿轮啮合噪声抑制需求的PSAPS方案,并建立了其传递矩阵形式机电耦合动力学模型。从频域的角度将PSAPS两端的力与速度、驱动电压与电流、杆件几何参数与材料参数耦合起来,得到在压电叠堆最大驱动电压、电流的限制下,主、被动混合振动控制的最优力传递率;并分析了PSAPS中的橡胶阻尼损耗因子、激振力幅值、周期数对主动控制所需驱动电压与电流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 振动与噪声 周期结构 混合振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典型周期板架结构动力学等效谱单元计算方法
19
作者 杨海朋 武国勋 +3 位作者 王梓丞 林伟 张宇 范凯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59-69,79,共12页
谱单元计算方法在结构振动分析中具有传播机理明确、计算效率高等优势,但在处理复杂结构谱单元矩阵时由于子结构的等效问题带来了计算结果的偏差。针对船舶典型周期性板架结构,提出了基于梁与弹簧振子子结构组成的板架结构等效物理模型... 谱单元计算方法在结构振动分析中具有传播机理明确、计算效率高等优势,但在处理复杂结构谱单元矩阵时由于子结构的等效问题带来了计算结果的偏差。针对船舶典型周期性板架结构,提出了基于梁与弹簧振子子结构组成的板架结构等效物理模型,构建了多周期格栅结构和振子格栅结构的谱刚度阵,并建立两种结构的有限元模型进行验证。通过将有限元及谱单元的振子格栅模型与有限元板架模型带隙与振动响应特性进行对比,确定两种模型中合适的振子质量系数与带板作用系数,验证了该计算方法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谱单元法 周期结构 振动特性计算方法 结构等效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长周期有序堆垛结构镁合金变形机理的透射电子显微学研究
20
作者 邵晓宏 彭珍珍 +1 位作者 靳千千 马秀良 《电子显微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0-270,共21页
兼具高强度、高塑性、高稳定性的镁合金在航空、航天及交通运输等行业具有重大战略需求,也是当前基础科学研究的一大热点。对微观结构的深入理解,尤其是在原子尺度对相结构及变形机理的综合认识是材料优化设计的根本。因此,在原子尺度... 兼具高强度、高塑性、高稳定性的镁合金在航空、航天及交通运输等行业具有重大战略需求,也是当前基础科学研究的一大热点。对微观结构的深入理解,尤其是在原子尺度对相结构及变形机理的综合认识是材料优化设计的根本。因此,在原子尺度深入解析新型高性能镁合金微观结构,阐明变形机理与性能的关系,能够为镁合金的按需设计和实际应用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本文主要综述了含长周期有序堆垛(long⁃period stacking ordered,LPSO)结构的镁合金变形机理方面的进展,主要包括:LPSO结构的扭折变形形成机理及该镁合金的强韧化机制,LPSO结构与孪晶的交互作用,扭折与变形孪晶协同提高塑性的机理,LPSO间孪晶的交汇行为等,并总结前期研究且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长周期有序堆垛结构 透射电镜 扭折 变形孪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