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动波理论及其在黄土坡面径流过程模拟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
作者 杨建英 赵廷宁 +1 位作者 孙保平 孙立达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11,共11页
从运动波理论的基本方程入手,分析坡面产流机制,推导出某一时刻坡面上任一点的运动波方程的理论解析解.根据对坡面径流过程的分析,将坡面径流过程分成涌水阶段,平稳阶段和消退阶段,分别各阶段推导出了运动波方程理论解析解的求解公式.... 从运动波理论的基本方程入手,分析坡面产流机制,推导出某一时刻坡面上任一点的运动波方程的理论解析解.根据对坡面径流过程的分析,将坡面径流过程分成涌水阶段,平稳阶段和消退阶段,分别各阶段推导出了运动波方程理论解析解的求解公式.最后用模型去拟合实测径流过程,求取各次降雨的参数值~i0,a和m,对理论公式进行修正,建立了~i0,a,t_a,T_c,t_h的预测模型.如果已知坡面基本状况、坡度、降雨强度及前期土壤含水量,利用本文提出的模型即可预测单次暴雨下坡面末端径流动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 运动波理论 动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溪河模型Ⅰ:原理与方法 被引量:27
2
作者 陈洋波 任启伟 +1 位作者 徐会军 黄锋华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7-112,共6页
提出了一个流域洪水预报的分布式物理水文模型——流溪河模型。模型分成流域划分、蒸散发计算、产流计算、汇流计算、参数推求5个模块。流域划分模块将一个研究流域沿水平方向划分成一系列的单元,沿垂直方向划分成植被覆盖层、地表层和... 提出了一个流域洪水预报的分布式物理水文模型——流溪河模型。模型分成流域划分、蒸散发计算、产流计算、汇流计算、参数推求5个模块。流域划分模块将一个研究流域沿水平方向划分成一系列的单元,沿垂直方向划分成植被覆盖层、地表层和地下层;蒸散发计算模块根据单元流域上的降雨量及土壤前期湿润指标,计算确定各个单元流域上的蒸散发量;产流计算模块根据单元流域上的降雨量、蒸散发量,计算确定各个单元流域上的产流量,并划分成地表径流、壤中流和地下径流。地表径流根据蓄满产流模式计算,壤中流则根据Campbell公式计算;汇流计算模块将地表径流汇流分成边坡汇流、河道汇流和水库汇流三种类型,对各单元流域上产生的径流量进行逐单元的汇流计算;参数推求模块将模型参数分成不可调参数和可调参数,对不可调参数根据DEM直接计算,对可调参数提出一个逐步迭代求精的过程对参数进行调整。流溪河模型还提出了一整套基于DEM及遥感影像对流域进行单元划分及对河道单元断面尺寸进行估算的方法,解决了目前在大部分流域不能应用分布式物理水文模型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洪水预报 分布式物理水文模型 径流汇流 一维运动波法 一维扩散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裂隙介质中地震波运动学问题的正演模拟 被引量:18
3
作者 张中杰 何樵登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90-300,366,共12页
碳酸岩油气藏与裂隙分布有关。在含有定向分布的裂隙介质中,地震波的传播呈现各向异性的特征。本文通过对定向分布裂隙介质中的弹性参数的研究,发现裂隙介质具有横向各向同性介质的特性,而且裂隙内含有液体,对波速的各向异性影响更甚。... 碳酸岩油气藏与裂隙分布有关。在含有定向分布的裂隙介质中,地震波的传播呈现各向异性的特征。本文通过对定向分布裂隙介质中的弹性参数的研究,发现裂隙介质具有横向各向同性介质的特性,而且裂隙内含有液体,对波速的各向异性影响更甚。文中介绍了各向异性介质中地震波的射线解,并利用运动学射线追踪方程计算了裂隙介质中波的射线轨迹及走时曲线,求出似 P波、似 SH 波和似 SV 波的波速。由于介质的各向异性,似 SH 波和似 SV 波的走时曲线表现不一致,这说明各向异性介质中 S 波存在分裂现象。此种 S 波分裂现象可以用于研究介质中的裂隙分布和指示裂隙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 各向异性介质 运动学 正演模拟 S 波分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向异性交通流动力学模型的波动特性 被引量:4
4
作者 姜锐 吴清松 朱祚金 《应用数学和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71-375,共5页
对姜锐等人最近提出的一种新的交通流动力学模型的波动特性进行了分析· 该模型中 ,不存在大于宏观车流速度的特征速度 ,从而满足交通流各向异性的要求· 线性稳定性分析发现 ,新模型在一定条件下保持稳定 ,文中给出了稳定条... 对姜锐等人最近提出的一种新的交通流动力学模型的波动特性进行了分析· 该模型中 ,不存在大于宏观车流速度的特征速度 ,从而满足交通流各向异性的要求· 线性稳定性分析发现 ,新模型在一定条件下保持稳定 ,文中给出了稳定条件判定标准· 分析指出 ,这一模型的波由一阶波和二阶波两种层次构成 ,既允许交通光滑波的存在 ,也充许交通激波的存在 ,但是其激波条件与其它相关模型有明显区别· 正是这种区别 ,使得新模型在处理某些交通问题 (如车辆倒退现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流 动力学模型 波动特性 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降雨条件下含大孔隙土柱水分非平衡运移特性 被引量:12
5
作者 阙云 林登辉 陈嘉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88-496,共9页
为揭示强降雨条件下大孔隙土柱水分非平衡运移特性,基于双重渗透模型与运动波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技术编制计算程序,对降雨强度、持时、初始含水率、两域间等效扩散距离、经验参数(rw,n*)等对水分非平衡迁移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双重渗... 为揭示强降雨条件下大孔隙土柱水分非平衡运移特性,基于双重渗透模型与运动波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技术编制计算程序,对降雨强度、持时、初始含水率、两域间等效扩散距离、经验参数(rw,n*)等对水分非平衡迁移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双重渗透模型计算所得的水分交换峰值比运动波模型计算值大但水分交换深度范围小.双重渗透模型模拟表层水分变化较好,而运动波模型模拟土层下部水分变化较好.两种计算模型得到的体积含水率沿深度范围内呈现双拐点特性.湿润峰深度、水分交换深度范围均随降雨强度、降雨持时的增大呈现变大趋势.随着初始含水率逐渐接近饱和含水率,湿润峰位置下移,水分交换深度范围变大,但峰值骤降.随着两域间等效扩散距离增大,水分交换速率大幅减小,造成比较明显的非平衡流现象;但当两域间等效扩散距离超过5cm时,湿润峰位置、水分交换速率、基质域剖面含水率相差很小.随着经验参数值rw,n*的增大,湿润峰下降速度变慢,但水流交换速度增大.当rw大于0.4或n*大于2.5,湿润峰下降速度、土壤剖面含水率、水流交换速度与范围变化幅度明显降低,产生非平衡流的几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降雨 大孔隙 非平衡流 双重渗透模型 运动波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坡地径流入渗机制对水文模拟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刘金涛 梁忠民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67-472,共6页
建立了适用于栅格单元系统的基于运动波理论的降尺度新安江模型(KWXAJ)。在栅格单元中采用新安江模型计算产流,运动波模型进行坡面汇流演算。模型中,为考虑上游坡地单元入流的径流入渗(run-on)效应,在进行坡地产流计算时,降雨及上游坡... 建立了适用于栅格单元系统的基于运动波理论的降尺度新安江模型(KWXAJ)。在栅格单元中采用新安江模型计算产流,运动波模型进行坡面汇流演算。模型中,为考虑上游坡地单元入流的径流入渗(run-on)效应,在进行坡地产流计算时,降雨及上游坡面流及壤中出流被同时作为来水输入新安江模型。在运动波模型中,糙率系数依据土地利用方式及洪水量级确定。选取淮河史灌河流域黄泥庄以上集水区域,作为研究区域。用流域历史上的13次洪水过程来率定和验证此模型。研究表明,run-on机制对流域产汇流预测有重要影响,其显著影响流域内土壤蓄水量时空分布,进而改变产汇流机制。数据分析还显示,不考虑run-on机制将导致模拟洪峰滞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河网水系 运动波 径流入渗 新安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运动波方程的坡面降雨径流模型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陆永玲 魏永霞 +1 位作者 严昌荣 张忠学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8-51,共4页
黑龙江西部半干旱区为我国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该地区降雨量少而集中,干旱和水土流失严重制约着当地农业发展。地表径流不仅降低了降雨利用率,而且也造成了该地区严重的土壤侵蚀。文章将运动波理论和Green-Ampt入渗模型相结合,建立了黑... 黑龙江西部半干旱区为我国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该地区降雨量少而集中,干旱和水土流失严重制约着当地农业发展。地表径流不仅降低了降雨利用率,而且也造成了该地区严重的土壤侵蚀。文章将运动波理论和Green-Ampt入渗模型相结合,建立了黑龙江省西部坡耕地降雨入渗产流的数学模型,并运用模型分别在不同耕作措施及不同土壤前期含水量条件下,对人工降雨径流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计算径流过程与实测径流过程拟合较好。本研究对黑龙江西部农区水土流失防治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波理论 Green—Ampt入渗模型 降雨径流过程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宏观运动波和微观元胞自动机的双车道交通流混合建模 被引量:4
8
作者 杨海飞 陆建 祁玥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73-778,共6页
基于运动波理论和线性元胞自动机模型,提出了一种宏观与微观空间表现尺度相结合的双车道交通流混合建模方法.在交通流供需理论框架下,定义了考虑车辆变道行为和元胞自动机空间离散性影响的宏观/微观边界转换条件.该边界条件能够克服在... 基于运动波理论和线性元胞自动机模型,提出了一种宏观与微观空间表现尺度相结合的双车道交通流混合建模方法.在交通流供需理论框架下,定义了考虑车辆变道行为和元胞自动机空间离散性影响的宏观/微观边界转换条件.该边界条件能够克服在引入车辆变道行为和应用离散化的微观元胞自动机模型时所引起的交通流质量损失问题.应用混合模型模拟双车道堵塞和单车道关闭引起的交通流瓶颈现象.结果表明,交通波在经过模型空间尺度发生变化的边界时能够连续传播,传播速度并未出现降低或者振荡现象,并且交通流质量守恒.混合建模能根据各路段所需表现的空间尺度不同,应用不同空间层次的交通流模型分别模拟,有效提高了大型交通流网络的模拟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建模 运动波 元胞自动机 宏观/微观边界 变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自由度并联式波浪补偿平台建模与仿真 被引量:7
9
作者 唐刚 胡超 胡雄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0-26,共7页
鉴于船舶在波浪中的六自由度运动中,其升沉、横摇和纵摇运动对船舶工作平台上的设备影响较大,设计一种三自由度并联式波浪补偿平台来减少这种影响。通过对平台进行运动学分析,得到平台的运动学模型。利用ADAMS和Simulink建立带有控制系... 鉴于船舶在波浪中的六自由度运动中,其升沉、横摇和纵摇运动对船舶工作平台上的设备影响较大,设计一种三自由度并联式波浪补偿平台来减少这种影响。通过对平台进行运动学分析,得到平台的运动学模型。利用ADAMS和Simulink建立带有控制系统时间延迟参数的虚拟样机模型,依据平台的运动学模型设计对船舶运动进行补偿的控制策略,并利用虚拟样机进行仿真,验证平台机构和相应控制策略对船舶运动的补偿效果。结果表明:当控制系统的时间延迟参数取值为1 ms时,平台对船舶升沉、横摇和纵摇运动的补偿效果分别为88.81%、95.44%和91.97%;当控制系统的时间延迟参数取值为0.1 ms时,平台对船舶升沉、横摇和纵摇运动的补偿效果分别为96.04%、99.07%和97.65%。由此可见:平台对误差有一定的包容性;可利用具有船舶运动预测功能的算法为平台提供超前的船舶运动数据或者提高控制系统的实时性来提高补偿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自由度并联平台 波浪补偿 运动学模型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箔条对毫米波末制导雷达波束的切割效应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曲长文 李亚南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56-360,共5页
毫米波制导雷达具有很高的跟踪精度和分辨率,箔条在对其进行质心干扰过程中,效果受切割程度的影响较大。对飞机、箔条云和导弹分别建模,在考虑跟踪波束对飞机或箔条云"主动"切割的基础上,从几何学和运动学的角度深入研究了箔... 毫米波制导雷达具有很高的跟踪精度和分辨率,箔条在对其进行质心干扰过程中,效果受切割程度的影响较大。对飞机、箔条云和导弹分别建模,在考虑跟踪波束对飞机或箔条云"主动"切割的基础上,从几何学和运动学的角度深入研究了箔条切割效应的具体过程并加以仿真,得到了较为准确的质心运动轨迹,比较分析考虑切割效应与否时质心运动的区别,得出了相应的结论:箔条对毫米波制导导弹进行质心干扰时,切割效应很大的影响了质心运动的具体轨迹,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质心干扰成功与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波 切割效应 几何学 运动学 建模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水文模型在渭河流域水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荔 赵串串 +2 位作者 林金辉 王晓昌 楠田哲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1-65,共5页
在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分布式水文物理模型基础上,将大流域划分为若干子流域,利用流域的地貌特征参数将子流域划分为汇流区间和山坡,模拟渭河流域的径流过程,分析径流形成机理,描述了网格单元的截留、蒸发量、下渗、地表径流、地下... 在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分布式水文物理模型基础上,将大流域划分为若干子流域,利用流域的地貌特征参数将子流域划分为汇流区间和山坡,模拟渭河流域的径流过程,分析径流形成机理,描述了网格单元的截留、蒸发量、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融雪等水文物理过程,在每一个网格上用地形高程建立地表径流之间的关系.并与一维对流扩散水质模型相结合,根据已有年的相关资料进行了日径流过程及主要水质指标的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分布式水文模型与水质模型在渭河流域的耦合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模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水文模型 DEM 汇流 坡面 运动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畦灌地表储水形状系数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2
12
作者 聂卫波 费良军 马孝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3-37,共5页
为了提高水量平衡模型模拟水流运动过程的精度。以水量平衡原理为基础,结合动力波(KW)模型,通过对其无量纲化,研究了畦灌过程中的地表储水形状系数变化规律并提出了估算其值的经验计算式。研究表明同一次畦灌过程中地表储水形状系数并... 为了提高水量平衡模型模拟水流运动过程的精度。以水量平衡原理为基础,结合动力波(KW)模型,通过对其无量纲化,研究了畦灌过程中的地表储水形状系数变化规律并提出了估算其值的经验计算式。研究表明同一次畦灌过程中地表储水形状系数并非恒定值,而是随灌水时间和水流推进距离等因素变化的。结合已有文献资料验证,结果表明采用水量平衡模型模拟畦灌水流运动过程,考虑动态的地表储水形状系数取值,可有效提高模型的计算精度23.32%。同时也表明采用该文所建经验计算式估算畦灌地表储水形状系数值是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模型 试验 水量平衡模型 动力波(KW)模型 地表储水形状系数 下渗水形状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水力特性异质性对土壤排水影响的瞬态随机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刁万英 刘刚 司炳成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107-113,共7页
土壤剖面水分入渗及再分布对生态和水文建模十分重要,而土壤异质性导致垂向的导水率值差异非常大。因此,该文假设在单位梯度下,用微扰法和运动波模型并结合随机分析研究一维瞬态土壤剖面排水的问题。采用Brooks-Corey模型,设饱和导水率... 土壤剖面水分入渗及再分布对生态和水文建模十分重要,而土壤异质性导致垂向的导水率值差异非常大。因此,该文假设在单位梯度下,用微扰法和运动波模型并结合随机分析研究一维瞬态土壤剖面排水的问题。采用Brooks-Corey模型,设饱和导水率和模型参数为随机变量。结果表明:1)饱和导水率方差增大对排水过程具有减缓的作用,有效饱和导水率较小;2)土壤导水率异质性越大,土壤蓄水能力越强;3)比较模型参数的波动与饱和导水率方差和模型参数的协方差,饱和导水率方差对排水影响更大;4)田间排水试验的结论与模型预测相一致。研究可为以长期自我维持的生态系统和高田间持水量为目标的土壤复垦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性 排水 导水率 运动波 Brooks-Corey模型 粒径分布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栅格的二维分布式超渗产流水文模型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莉莉 陈德辉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10,54,共6页
针对自然流域地形地貌对地表径流滞留的影响,将流域坡面汇流概化为二维模式,采用二维运动波汇流模型计算坡面汇流,应用二维运动波隐式差分方法进行求解,结合DEM技术,基于考虑土壤水分再分配的Green-Ampt超渗产流模型,河道汇流采用一维... 针对自然流域地形地貌对地表径流滞留的影响,将流域坡面汇流概化为二维模式,采用二维运动波汇流模型计算坡面汇流,应用二维运动波隐式差分方法进行求解,结合DEM技术,基于考虑土壤水分再分配的Green-Ampt超渗产流模型,河道汇流采用一维运动波汇流,构建了基于栅格的Grid-GA-2D模型,并将其与Grid-GA及陕北模型应用于黄河支流沁河孔家坡站以上流域,探讨了模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3个模型均能较好地模拟水文过程,其中Grid-GA-2D模型洪峰模拟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水文模型 删格 二维运动波 DEM Green-Ampt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种交通流状态下的交通波模型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鹏飞 刘小明 石建军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80-1686,共7页
为方便描述多种车流状态下的交通波速度传播过程,基于车辆跟驰的物理机制和车辆运动学特性推导出交通波速度传播统一模型.采用高点视频拍摄和视频车辆轨迹提取的数据采集方法获取实际调查数据,得到了停车波和起动波的波速计算值.通过与... 为方便描述多种车流状态下的交通波速度传播过程,基于车辆跟驰的物理机制和车辆运动学特性推导出交通波速度传播统一模型.采用高点视频拍摄和视频车辆轨迹提取的数据采集方法获取实际调查数据,得到了停车波和起动波的波速计算值.通过与实测数据比较,结果表明交通波模型的波速计算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为5%左右,证实了模型的有效性.通过对模型进行分析,得出车辆速度和车头间距对交通波波速的影响区别,为城市交通控制与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流 交通波 车辆轨迹 运动学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生机器鱼运动学模型优化与实验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平 许炳招 +1 位作者 娄保东 倪羽洁 《智能系统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6-201,共6页
以仿生学为基础的机器鱼是一种新型水下机器人,具有高速、高效、节能等方面优势。为进一步探索仿生机器鱼的运动机理,指出了当前仿生机器鱼运动学模型存在的不足,即未考虑因制造、鱼体结构的影响,而产生的头部左右摆动。故在考虑仿生机... 以仿生学为基础的机器鱼是一种新型水下机器人,具有高速、高效、节能等方面优势。为进一步探索仿生机器鱼的运动机理,指出了当前仿生机器鱼运动学模型存在的不足,即未考虑因制造、鱼体结构的影响,而产生的头部左右摆动。故在考虑仿生机器鱼头部摆动的情况下,构建头部摆动方程,引入摆动偏移量,修正其运动学模型。利用MATLAB对模型进行优化,分析结果表明修正后的运动学模型更能够描述实体仿生机器鱼的游动特性。最后,将修正后的运动学模型,运用到三关节仿生机器鱼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地抑制仿生机器鱼头部摆动,进而提高了仿生机器鱼的游动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机器鱼 运动学模型 头部摆动 游动速度 转动中心 游动特性 鱼体波 巡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波浪能发电装置的运动学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剑 李国富 杨少增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6年第2期174-178,共5页
以开发利用海洋中的波浪能为要求,本文设计了一种漂浮式波浪能采集装置的新型波浪能发电系统。描述了装置的工作原理。并采用UG软件仿真对装置进行了运动学分析,仿真计算了该装置不同速度输入函数和恶劣海况条件下的传动性能,对传动过... 以开发利用海洋中的波浪能为要求,本文设计了一种漂浮式波浪能采集装置的新型波浪能发电系统。描述了装置的工作原理。并采用UG软件仿真对装置进行了运动学分析,仿真计算了该装置不同速度输入函数和恶劣海况条件下的传动性能,对传动过程的传递效果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实验装置附加各类常见速度函数工作状态正常。实用性能高,对海况条件有较好的适应性。仿真效果与理论计算有较好的一致性,对漂浮式波能发电装置理论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能发电 漂浮式 运动学仿真 模型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暴雨山洪水动力学模型及其简化模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潘佳佳 曹志先 +1 位作者 王协康 曹叔尤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77-82,共6页
2维水动力学模型及其简化模型(运动波模型和扩散波模型)被广泛地用于暴雨山洪等问题研究,但由于缺少相关的规范来指导不同模型的应用,给暴雨山洪问题的模拟和研究造成了困难。首先从基本控制方程出发,分析了水动力学模型、运动波模型和... 2维水动力学模型及其简化模型(运动波模型和扩散波模型)被广泛地用于暴雨山洪等问题研究,但由于缺少相关的规范来指导不同模型的应用,给暴雨山洪问题的模拟和研究造成了困难。首先从基本控制方程出发,分析了水动力学模型、运动波模型和扩散波模型在物理机制上的差异。然后将3个模型用于试验室条件下的非恒定旁侧入流、降雨径流算例和三甲乡暴雨山洪算例,探讨了不同模型的适用性和可靠性。结果表明:不同的模型由于理论上不同程度的简化导致应用范围和计算精度存在较大差别,简化的水动力学模型即使在率定的糙率下也不能准确模拟试验条件下的降雨径流过程,而在研究自然尺度下,如三甲乡山洪过程中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为了准确地预报山洪过程,必须采用完整的浅水动力学数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山洪 水动力学模型 运动波模型 扩散波模型 适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产流与二维运动波汇流分布式水文模型 被引量:10
19
作者 包红军 王莉莉 +2 位作者 李致家 姚成 张珂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4,21,共5页
为了提高半湿润半干旱流域的洪水模拟与预报精度,基于GIS、RS和DEM技术,以DEM栅格为流域计算单元,构建了基于混合产流和二维栅格汇流的栅格型分布式水文模型(Grid-MK-2D模型),即混合产流模型是在蓄满产流基础上增加基于Green-Ampt下渗... 为了提高半湿润半干旱流域的洪水模拟与预报精度,基于GIS、RS和DEM技术,以DEM栅格为流域计算单元,构建了基于混合产流和二维栅格汇流的栅格型分布式水文模型(Grid-MK-2D模型),即混合产流模型是在蓄满产流基础上增加基于Green-Ampt下渗方法的超渗产流模型,坡面二维汇流计算采用基于栅格单元的分布式运动波模型水流演算,河道汇流应用一维运动波模型演算,运动波方程组由隐式有限差分求解。将Grid-MK-2D模型、Grid-MK-1D模型与新安江模型应用于半干旱的沁河孔家坡流域并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个基于DEM栅格的分布式水文模型(Grid-MK-2D、Grid-MK-1D)的模拟效果优于新安江模型,但GridMK-2D模型洪峰模拟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栅格型分布式水文模型 混合产流 二维运动波模型 沁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丘区变动产流层分布式水文模型 被引量:8
20
作者 赵建飞 梁忠民 +2 位作者 刘金涛 李彬权 段雅楠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29-441,共13页
基于山坡水文试验的新认识,提出变动产流层概念,将壤中流的描述从单一的土壤层间拓展到土壤-风化基岩界面,通过对壤中流形成及发展过程的精细刻画,实现了蓄满-超渗产流及其转换机制的统一描述。基于变动产流层概念,根据运动波模型理论,... 基于山坡水文试验的新认识,提出变动产流层概念,将壤中流的描述从单一的土壤层间拓展到土壤-风化基岩界面,通过对壤中流形成及发展过程的精细刻画,实现了蓄满-超渗产流及其转换机制的统一描述。基于变动产流层概念,根据运动波模型理论,推导了单元网格的超渗/饱和地面径流、壤中流的计算公式,利用非线性水库计算地下径流量,采用二维扩散波进行地表汇流、一维扩散波进行河道汇流,建立了面向山丘区的变动产流层分布式水文模型(VRGL)。对典型湿润山丘区的屯溪流域2010—2019年共24场洪水进行模拟,结果显示:洪峰流量和洪量的相对误差均在±20%内,确定性系数在0.84左右,表明VRGL具有较高的精度,可用于山丘区洪水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丘区洪水 土壤-风化基岩界面 变动产流层 运动波模型理论 屯溪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