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arge-scale two-dimensional nonlinear FE analysis on PGA amplification effect with depth and focusing effect of Fuzhou Basin 被引量:2
1
作者 金丹丹 陈国兴 董菲蕃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7期2894-2903,共10页
Based on the explicit finite element(FE) method and platform of ABAQUS,considering both the inhomogeneity of soils and concave-convex fluctuation of topography,a large-scale refined two-dimensional(2D) FE nonlinear an... Based on the explicit finite element(FE) method and platform of ABAQUS,considering both the inhomogeneity of soils and concave-convex fluctuation of topography,a large-scale refined two-dimensional(2D) FE nonlinear analytical model for Fuzhou Basin was established.The peak ground motion acceleration(PGA) and focusing effect with depth were analyzed.Meanwhile,the results by wave propagation of one-dimensional(1D) layered medium equivalent linearization method were added for contrast.The results show that:1) PGA at different depths are obviously amplified compared to the input ground motion,amplification effect of both funnel-shaped depression and upheaval areas(based on the shape of bedrock surface) present especially remarkable.The 2D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GA displays a non-monotonic decreasing with depth and a greater focusing effect of some particular layers,while the 1D results turn out that the PGA decreases with depth,except that PGA at few particular depth increases abruptly; 2) To the funnel-shaped depression areas,PGA amplification effect above 8 m depth shows relatively larger,to the upheaval areas,PGA amplification effect from 15 m to 25 m depth seems more significant.However,the regularities of the PGA amplification effect could hardly be found in the rest areas; 3) It appears a higher regression rate of PGA amplification coefficient with depth when under a smaller input motion; 4) The frequency spectral characteristic of input motion has noticeable effects on PGA amplification tend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ismic effect of basin LARGE-SCALE fluctuation of topography inhomogeneity site focusing effect two-dimensional refined finite element model nonlinear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alysis of flow response to fluctuation of rotational speed in a radial impeller
2
作者 XIAO Jun ZHAO Yuanyang SHU Yue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93-702,共10页
By discretizing the convection terms with AUSM+-up scheme in the rotating coordinate system,a finite volume analysis code based on multi-block structured grids was developed independently so as to realize the numerica... By discretizing the convection terms with AUSM+-up scheme in the rotating coordinate system,a finite volume analysis code based on multi-block structured grids was developed independently so as to realize the numerical solving of internal flow fields of turbomachineries.Taking an unshrouded radial impeller with the working fluid of water vapour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 flow response to the fluctuation of rotational speed was calculated.By comparing the surface pressure profiles and velocity contours calculated by the code and commercial software respectively,the accuracy of flow solver was verified.The analysis of flow response data indicates that,as the working condition shifts closer towards the surge boundary,the response of flow parameters such as mass flow and aerodynamic torque will be more nonsynchronous with the fluctuation of rotational speed,and also the influence of density variation on mass flow variation will be smaller.Moreover,the transient variation region of working condition performance will deviate farther away from the steady performance curve as the working condition approaches the surge boundary.Compared to the working conditions with small mass flows,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ressure difference load on the blade surface vary little under large mass flow conditions.The reduction of fluctuation amplitude of rotational speed exerts no influence on abating the hysteresis of flow respon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ow response AUSM+-up scheme fluctuation of rotating speed density variation pressure difference loa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窄密度窗口地层分段控压下套管参数优化设计方法
3
作者 刘金璐 李军 +5 位作者 李宁 杨宏伟 陈超 文亮 颜辉 孙红宇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91,共11页
分段控压下套管为窄密度窗口地层安全下套管提供了新思路,但目前相关的理论研究尚不充分。文章介绍了分段控压下套管的优势和工艺流程,基于弹性力学理论,考虑流道结构的差异,推导了不同流道弹性系数方程,综合考虑温压场的耦合影响,构建... 分段控压下套管为窄密度窗口地层安全下套管提供了新思路,但目前相关的理论研究尚不充分。文章介绍了分段控压下套管的优势和工艺流程,基于弹性力学理论,考虑流道结构的差异,推导了不同流道弹性系数方程,综合考虑温压场的耦合影响,构建了分段下套管波动压力预测模型。采用MacCormack方法求解模型,利用3口井的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整体误差小于7%。对钻井液密度、下入加速度等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钻井液密度对波动压力的影响较小,但对井底压力影响较大;稠度系数对波动压力的影响较大;套管下入速度越快,波动压力持续的时间越短,最大速度为1 m/s时,波动压力在50 s达到稳定;下套管速度降低的过程中,波动压力可能会小于0。基于上述规律,提出了参数优化设计方法,该方法在不同井深处采用不同的下入速度,在满足安全压力窗口的前提下,大大缩短了套管下入时间。研究结果可为分段控压下套管波动压力预测及参数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密度窗口地层 分段控压下套管 波动压力 井筒压力 弹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密度对低水力梯度下花岗岩崩积土饱和渗流特征的影响
4
作者 罗桂鹏 蒋秀姿 +1 位作者 杨贵清 董辉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29,共8页
[目的]探究花岗岩崩积土低水力梯度下的渗流规律,为区域的工程建设和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开展不同干密度条件下花岗岩崩积土的常水头渗透试验,研究了花岗岩崩积土在低水力梯度下的渗流特征。[结果]不同初始干密度条件... [目的]探究花岗岩崩积土低水力梯度下的渗流规律,为区域的工程建设和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开展不同干密度条件下花岗岩崩积土的常水头渗透试验,研究了花岗岩崩积土在低水力梯度下的渗流特征。[结果]不同初始干密度条件下花岗岩崩积土渗流速度(v)与水力梯度(i)的关系曲线(v-i)在低水力梯度下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波动性,且渗透系数均随水力梯度增加而增大,当水力梯度增大到临界水力梯度i_(cr)时,渗透系数基本保持不变,近似线性渗流,此时的渗透系数随干密度增加呈对数下降。同时,当土体干密度小于1.5 g/cm^(3)时临界水力梯度i_(cr)波动较大,当干密度大于1.5 g/cm^(3)时临界水力梯度i_(cr)随干密度呈线性增长。[结论]不同干密度条件下花岗岩残积土的饱和渗流在低水力梯度下均具有波动特征,且渗流波动性的内在原因与孔隙特征的变化有关。研究成果为花岗岩崩坡积土的渗流过程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为花岗岩崩坡积土的固结分析和渗透稳定性计算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密度 花岗岩崩积土 低水力梯度 波动性 临界水力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能源转管武器用电机设计
5
作者 于云峰 张鹏军 +1 位作者 郭威 乔子卓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40,共8页
外能源转管武器通过电机驱动实现自动循环,高冲击载荷下电机的动态性能直接决定武器装备的技战术指标。通过分析外能源转管武器工作特性,结合其短时-间歇制的工作特点,采用高电负荷开展专用型电机设计。在不同电负荷下建立永磁同步电机... 外能源转管武器通过电机驱动实现自动循环,高冲击载荷下电机的动态性能直接决定武器装备的技战术指标。通过分析外能源转管武器工作特性,结合其短时-间歇制的工作特点,采用高电负荷开展专用型电机设计。在不同电负荷下建立永磁同步电机电磁仿真模型,对比分析电机的功率密度及温升情况,并以降低电机转矩波动为优化目标,对高电负荷下电机结构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在满足武器作战指标参数和温升条件下,高电负荷电机相较于常规电负荷电机,质量降低了28.85%,功率密度提升了28.78%;结构优化前后高电负荷电机的转矩波动降低了2.21%。研究表明鉴于转管武器短时-间歇制的工作特点,在满足性能指标前提下,提高电负荷有利于实现武器系统的小型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能源转管武器 电机 高电负荷 短时-间歇制 功率密度 转矩波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期性水位波动对三峡水库消落带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王鹏 冉义国 +3 位作者 梅渝 马茂华 黄平 吴胜军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72-680,共9页
为探究水位波动对三峡水库消落带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在三峡水库消落带采集和测定了受不同水淹强度影响的石灰土、紫色土、黄壤及其植物样品,并运用Kruskal-Wallis非参数检验和基于冗余分析的典范分析等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周期性... 为探究水位波动对三峡水库消落带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在三峡水库消落带采集和测定了受不同水淹强度影响的石灰土、紫色土、黄壤及其植物样品,并运用Kruskal-Wallis非参数检验和基于冗余分析的典范分析等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周期性水淹增加了石灰土和紫色土的有机碳含量和密度,但降低了黄壤的有机碳含量和密度。此外,石灰土的有机碳分布还受地上生物量、土壤pH和土层深度的影响,紫色土的有机碳分布还受土层深度和地上生物量的影响,而黄壤的有机碳含量和密度则与地上生物量、土层深度和地下生物量有关。总之,周期性水位波动对消落带土壤有机碳影响深刻,但土壤类型分异了有机碳对水位波动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消落带 土壤有机碳 有机碳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光伏波动事件多级区间滚动预警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周才期 刘静利 +1 位作者 孙鹏凯 张玉敏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6-107,共12页
大范围极端天气影响下的分布式光伏波动事件对电力系统功率平衡问题影响显著,可能引起弃光、切负荷等风险事故。为此,提出了基于区间分析理论的分布式光伏波动事件多级区间滚动预警方法,以针对分布式光伏波动事件可能的危害程度进行滚... 大范围极端天气影响下的分布式光伏波动事件对电力系统功率平衡问题影响显著,可能引起弃光、切负荷等风险事故。为此,提出了基于区间分析理论的分布式光伏波动事件多级区间滚动预警方法,以针对分布式光伏波动事件可能的危害程度进行滚动预警。首先,明晰电力系统应对分布式光伏波动的功率调控机理,并制定预警等级,确定不同功率控制手段能够应对的分布式光伏波动幅度区间,即不同预警等级对应的预警界限;然后,依据分布式光伏波动的概率密度,通过对各预警区间内的概率密度积分,计算各预警等级的概率;最后,分析不同时间尺度下光伏波动预测精度的差异水平,通过定时滚动预警校正结果,实现分布式光伏波动事件多级区间滚动预警。算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确定各预警区间界限的同时,决策电力系统在不同系统运行状态和光伏波动事件下的预警结果,且与蒙特卡洛法预警结果的均方根误差仅为1.6718%,进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伏波动 功率平衡 区间分析 滚动预警 概率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2A装置二氧化碳激光相干散射系统的研制
8
作者 文若楠 姚可 +3 位作者 刘仪 许宇鸿 石中兵 钟武律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5-132,共8页
在HL-2A装置上成功研制了一套CO_(2)激光相干散射诊断系统,采用了能提高系统空间分辨的切向布局以及双通道的零差式探测设计。两个通道能够同时测量等离子体芯部(ρ≈0.28)波数在10~45cm^(−1)范围中小尺度的湍流变化,其波数分辨率为... 在HL-2A装置上成功研制了一套CO_(2)激光相干散射诊断系统,采用了能提高系统空间分辨的切向布局以及双通道的零差式探测设计。两个通道能够同时测量等离子体芯部(ρ≈0.28)波数在10~45cm^(−1)范围中小尺度的湍流变化,其波数分辨率为±3cm^(−1),时间分辨率为0.5μs,能够为等离子体芯部输运研究提供重要数据。此外,由于本诊断系统采用的是主光束与本振光束同时穿过等离子体的光路设计,它还能够探测到等离子体芯部的大尺度宏观等离子体扰动。诊断信号的分析结果显示该系统可以准确地响应等离子体芯部小尺度湍流的变化,同时也能够为芯部宏观不稳定研究提供诊断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相干散射 密度扰动 小尺度湍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力窗口控压下套管井筒压力控制技术 被引量:1
9
作者 伊明 戴勇 +3 位作者 杨焕强 南亚东 冀梦佳 梅云涛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5,共9页
负压力窗口油气井下套管时井筒内压力难以控制,容易引发溢流或漏失等复杂事故的问题。为此,以井筒内多密度梯度钻井液为基础,基于瞬态波动压力理论,建立了控压下套管过程中井筒内液柱结构及井筒压力计算模型;以中国石油重点探井乐探1井... 负压力窗口油气井下套管时井筒内压力难以控制,容易引发溢流或漏失等复杂事故的问题。为此,以井筒内多密度梯度钻井液为基础,基于瞬态波动压力理论,建立了控压下套管过程中井筒内液柱结构及井筒压力计算模型;以中国石油重点探井乐探1井为例,模拟计算了下套管及钻井液循环过程中液柱结构的变化情况,给出了下套管过程中的钻井液循环方案,推荐了不同阶段的套管下入速度及井口控压值。结果表明:1)优化后的多密度梯度钻井液可实现负压力窗口地层起钻后的防漏压稳;2)套管下入不同深度时,通过循环不同密度的钻井液,可以实现钻井液循环过程中的防漏压稳;3)通过分段控制套管下入速度及环空回压,可以实现下套管过程中的防漏压稳。研究结果为负压力窗口地层控压下套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力窗口 控压下套管 多密度梯度 瞬态波动压力 防漏压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均流场的湍流边界层内壁面压力脉动功率谱计算方法研究
10
作者 孙新蕾 潘治 +1 位作者 和卫平 杨路春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74-179,193,共7页
针对湍流边界层内壁面压力脉动功率谱的计算问题,该文结合Grasso修订的TNO-Blake解析模型、RANS(Reynolds average Navier-Stokes)时均流场解,发展一种脉动压力计算方法,近壁面附近采用RANS数值解,对于壁面附近湍流各向异性特性,流向和... 针对湍流边界层内壁面压力脉动功率谱的计算问题,该文结合Grasso修订的TNO-Blake解析模型、RANS(Reynolds average Navier-Stokes)时均流场解,发展一种脉动压力计算方法,近壁面附近采用RANS数值解,对于壁面附近湍流各向异性特性,流向和横向异性模型参数采用Stalnov推荐数值,法向异性模型参数采用试验参数,对某平板上一点处的压力脉动功率谱进行了计算,分析了湍流能谱模型、迁移速度等影响,并与Goody模型结果进行对比。研究表明,该文计算方法合理可行,能快速获取壁面压力脉动功率谱,可为工程装备设计的振动噪声分析提供输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均流场 湍流边界层 压力脉动功率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自适应核密度估计的风电波动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立新 田旭 +4 位作者 刘飞 张君 张祥成 张鑫 李媛媛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23-928,共6页
分析掌握风电出力波动特性的内在规律有利于提高风电出力的预测精度,进而指导电网调度部门合理安排发电计划,提高系统运行的经济性。为描述风电出力波动的概率密度分布特性,文章首先分别修正由经验法及无偏交叉验证法得到的固定带宽,建... 分析掌握风电出力波动特性的内在规律有利于提高风电出力的预测精度,进而指导电网调度部门合理安排发电计划,提高系统运行的经济性。为描述风电出力波动的概率密度分布特性,文章首先分别修正由经验法及无偏交叉验证法得到的固定带宽,建立两种自适应带宽核密度估计模型;然后,将上述两种模型进行组合优化;最后,建立基于混合自适应核密度估计(HAKDE)的风电出力波动量概率密度分布模型。采用多种概率密度分布模型对华北某省风电场的不同时空尺度下的风电出力波动量进行拟合,算例结果表明,HAKDE模型的拟合效果最优,从而验证了HAKDE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密度估计 风电 波动特性 概率密度分布 多时空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达坂城风区顺风向脉动风功率谱
12
作者 王逸豪 赵锐 +2 位作者 淡丹辉 奉泽华 冯磊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61-1169,共9页
为研究新疆乌鲁木齐所处达坂城风区的复杂脉动风环境,基于实测风场风速数据分析并拟合了该风区的顺风向脉动风功率谱。结果表明:以反比例函数拟合山区峡谷地形平均风速与湍流强度的关系误差较小;山区峡谷地形湍流积分尺度分布较离散,但... 为研究新疆乌鲁木齐所处达坂城风区的复杂脉动风环境,基于实测风场风速数据分析并拟合了该风区的顺风向脉动风功率谱。结果表明:以反比例函数拟合山区峡谷地形平均风速与湍流强度的关系误差较小;山区峡谷地形湍流积分尺度分布较离散,但整体随平均风速的增大而增大;考虑地形系数的Kaimal修正谱在含能区和惯性子区间能较好地表征实测谱,在耗能区选用三参数拟合描述实测谱效果良好;选用过渡函数来描述惯性子区间与耗能区接触区域的功率谱,拟合效果较为理想。可见达坂城风区具有特殊顺风向脉动风特性,以修正谱和拟合谱分段构成的函数模型可用于表征该风区顺风向脉动风功率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风向脉动风 湍流强度 湍流积分尺度 风功率谱密度 风谱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动接触压力下滑动摩擦副温度及热流特性研究
13
作者 王珂昕 王智勇 +2 位作者 郭凤仪 甄卓 曾佳帅 《电气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6-426,共11页
列车运行过程中弓网接触压力的波动会影响摩擦副的温度特性。接触温度过高会加速接触线与滑板的损耗,缩短接触线与滑板的使用寿命。为探究波动接触压力对滑板温度的影响,利用COMSOL仿真软件对弓网系统进行仿真,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对不... 列车运行过程中弓网接触压力的波动会影响摩擦副的温度特性。接触温度过高会加速接触线与滑板的损耗,缩短接触线与滑板的使用寿命。为探究波动接触压力对滑板温度的影响,利用COMSOL仿真软件对弓网系统进行仿真,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对不同工况下的温度特性进行仿真,通过试验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波动幅值与波动频率都会使温度发生波动变化;波动接触压力下,滑动速度一定,接触电流越大温度波动幅度越大,接触电流一定,滑动速度越大温度越高;滑板接触面在低速度小电流下的热流密度分布呈现“马鞍形”,在高速度大电流下的热流密度分布呈现“U”形;无波动接触压力下的热流密度大于有波动接触压力状态下的热流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电接触 弓网系统 波动接触压力 温度特性 热流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概率密度演化的输电塔-线体系抗风可靠性分析
14
作者 谭淳元 张文远 刘章军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9-414,共6页
以三线两塔直线段输电塔-线体系为工程对象,应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建立了基于概率密度演化的输电塔-线体系抗风可靠性分析方法。首先,应用谱表示-降维方法模拟结构脉动风场,生成风荷载的代表性样本集合。然后,结合概率密度演化理论,分析... 以三线两塔直线段输电塔-线体系为工程对象,应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建立了基于概率密度演化的输电塔-线体系抗风可靠性分析方法。首先,应用谱表示-降维方法模拟结构脉动风场,生成风荷载的代表性样本集合。然后,结合概率密度演化理论,分析了输电塔-线体系考虑气弹效应的随机动力反应。最后,应用等价极值思想构建了风荷载作用下输电塔-线体系失效准则,进而对输电塔-线体系的抗风可靠性进行精细化分析。本文结合谱表示-降维方法与概率密度演化理论,实现了仅用较少数量的代表性样本来精细地分析结构的抗风可靠性,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塔-线体系 脉动风场 谱表示-降维方法 可靠性 概率密度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小角X射线散射法研究PAN基炭纤维内部微孔结构 被引量:17
15
作者 盛毅 张彩红 +4 位作者 徐耀 吕春祥 吴刚平 吴忠华 李志宏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0-276,共7页
利用二维小角X射线散射(2D-SAXS)方法,对PAN基炭纤维全部方位角进行微孔结构的研究。样品选取自制炭纤维MHS及日本东丽公司T300,T800产品。结果表明:MHS炭纤维微孔尺寸介于T300与T800之间,长径比t值小于T300和T800。T300中较小微孔(<... 利用二维小角X射线散射(2D-SAXS)方法,对PAN基炭纤维全部方位角进行微孔结构的研究。样品选取自制炭纤维MHS及日本东丽公司T300,T800产品。结果表明:MHS炭纤维微孔尺寸介于T300与T800之间,长径比t值小于T300和T800。T300中较小微孔(<9.1nm)和较大微孔(>15.4nm)的含量大于MHS,T800含有大量的微孔短轴小于2nm的小尺寸微孔。MHS炭纤维的界面复杂程度较T300大,而小于T800。炭纤维内部存在由微孔散射导致的密度波动,其波动振幅F值和波动密度n值按MHS、T300和T800依次递减;电子密度波动越小,表明微孔结构越规整,T800的孔结构最规整。炭纤维内各个取向上均有一定结构的微孔分布,但总体上呈现沿纤维轴方向的定向排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XS 炭纤维 孔结构 分形维数 密度波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提升管内压力脉动特性 被引量:26
16
作者 胡小康 刘小成 +2 位作者 徐俊 陈建义 魏耀东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25-831,共7页
在大型循环流化床装置上,以200mm×12500mm提升管为对象,使用FCC催化剂颗粒粉料,实验测量了提升管内气固两相流的动态压力,分析了提升管内气固两相流的压力脉动特性和产生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提升管内气固两相流的压力脉动由两... 在大型循环流化床装置上,以200mm×12500mm提升管为对象,使用FCC催化剂颗粒粉料,实验测量了提升管内气固两相流的动态压力,分析了提升管内气固两相流的压力脉动特性和产生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提升管内气固两相流的压力脉动由两种不同成分的脉动叠加构成,一种为低频高幅值脉动,是由提升管的不稳定进料引起的;另一种为高频低幅值脉动,是颗粒簇运动、气固相互作用、气体速度脉动等多种因素耦合作用的结果。压力脉动的标准偏差分析和功率谱分析表明,压力脉动的强度随颗粒质量流率的增加而增大,但沿提升管轴向有一定程度衰减。压力脉动的量纲1和功率谱分析表明,低频高幅值的脉动在提升管轴向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升管 压力脉动 标准偏差 功率谱密度 相似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频域的风电场功率波动仿真(一)模型及分析技术 被引量:19
17
作者 林今 孙元章 +3 位作者 P.SФRENSEN 李国杰 程林 黎雄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5-69,共5页
随着国内风电装机容量的不断攀升,风电场的随机功率波动将显著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现有研究多从时域或统计的角度出发,研究功率波动对电力系统的影响。然而,由于时域或统计的方法无法完整描述功率波动产生的物理机理,其评估结... 随着国内风电装机容量的不断攀升,风电场的随机功率波动将显著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现有研究多从时域或统计的角度出发,研究功率波动对电力系统的影响。然而,由于时域或统计的方法无法完整描述功率波动产生的物理机理,其评估结果偏差较大。为了克服以上问题,文中从频域的角度出发,以风速的谱密度函数为基础,结合风电机组的频域模型及风电场天气、地理位置等信息,研究大型风电场随机功率波动的频域特性。相对于传统的时域或统计方法,基于频域的方法物理意义更为清晰,能够针对大型风电场功率波动形成的每一个过程均建立较为准确且实用的模型。通过对比某风电场的实测与仿真数据,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 功率波动 频域 功率谱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牵引变流器直流母线电压脉动下的无拍频电流控制方法 被引量:20
18
作者 欧阳晖 张凯 +2 位作者 张鹏举 康勇 熊健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4-23,共10页
交流供电方式下,单相整流器的工作特性导致牵引变流器的输入功率呈现脉动形式。为吸收该脉动分量,业界主流方法是在直流母线上并联LC无源滤波器,该方案大大降低了装置的功率密度。取代该滤波器的有效途径是通过实时计算对牵引逆变器的PW... 交流供电方式下,单相整流器的工作特性导致牵引变流器的输入功率呈现脉动形式。为吸收该脉动分量,业界主流方法是在直流母线上并联LC无源滤波器,该方案大大降低了装置的功率密度。取代该滤波器的有效途径是通过实时计算对牵引逆变器的PWM脉冲宽度进行精确补偿,使得逆变器即便工作于剧烈脉动的母线电压下,也不会输出有害的拍频电压/电流。然而对于大功率低开关频率应用场合,传统的前馈补偿方案效果不佳。本文提出了一种母线电压重复预测器,使前馈补偿性能得到极大改善。该预测器利用母线电压脉动的重复性,精确预测下一个开关周期内母线电压的平均值,再应用面积等效算法计算下一拍所需的脉冲宽度。稳态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的前馈补偿方法,本方法将逆变器输出侧的拍频电流降低了6~7倍。负载突变时,只需通过控制手段确保整流器输出的母线电压跌落小于10%,则动态过程中的拍频电流亦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线电压脉动 功率密度 拍频电流 补偿 重复预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成体跨音速脉动压力环境分析与预测 被引量:10
19
作者 龙万花 陈伟芳 宋松和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7-20,共4页
脉动压力是进行结构响应分析和力学环境研究的重要依据。利用平均流场的数值模拟方法与基于实验的工程预测模型相结合的技术途径,对跨音速下旋成体的表面脉动压力环境进行了分析与预测,给出了旋成体在不同攻角、不同马赫数条件下表面脉... 脉动压力是进行结构响应分析和力学环境研究的重要依据。利用平均流场的数值模拟方法与基于实验的工程预测模型相结合的技术途径,对跨音速下旋成体的表面脉动压力环境进行了分析与预测,给出了旋成体在不同攻角、不同马赫数条件下表面脉动压力系数分布以及脉动压力功率谱分布曲线,并且与实验结果作了比较分析,得出结论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音速 脉动压力系数 脉动压力功率谱 飞行器 结构响应 空气动力学 旋成体 环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吸离心泵压力脉动特性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王文杰 邓起凡 +2 位作者 裴吉 袁寿其 张本营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107-113,120,共8页
为深入了解双吸离心泵内部非定常压力脉动特性,对一台双吸离心泵在0.6 Q d、0.8 Q d、1.0 Q d和1.2 Q d工况下的压力脉动特性进行了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得到了吸水室和蜗壳壁面上3个监测点的压力脉动时频域特性及泵内部压力脉动强度分... 为深入了解双吸离心泵内部非定常压力脉动特性,对一台双吸离心泵在0.6 Q d、0.8 Q d、1.0 Q d和1.2 Q d工况下的压力脉动特性进行了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得到了吸水室和蜗壳壁面上3个监测点的压力脉动时频域特性及泵内部压力脉动强度分布。对比试验和数值模拟的泵外特性和监测点的压力脉动功率谱密度,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在设计工况和小流量工况下吸水室监测点处叶频是压力脉动的主频,在1.2 Q d时主频转变为轴频,且轴频的幅值随流量变化较小;因吸水室顶部漩涡较多,采用SST k-ω模型进行数值模拟未能准确预测吸水室中的压力脉动。蜗壳上监测点的压力脉动主频为叶频,其振幅随流量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由于蜗壳内压力脉动主要原因为叶轮和蜗壳的动静干涉作用,数值模拟可以准确预测蜗壳中的压力脉动。在小流量时蜗壳出口处监测点的压力脉动主频为轴频,在设计工况和大流量时为叶频,但由于数值模拟未考虑环境因素,使得其结果与试验有偏差。蜗壳中压力脉动强度随着流量增加先降低后变大,在设计工况最低,在设计流量和大流量工况下隔舌断面上压力脉动强度对称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吸离心泵 压力脉动 试验 数值模拟 功率谱密度 压力脉动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