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8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f Steady-state Performances for a Novel Line-start Single-phase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With Three Parallel-connected Windings 被引量:2
1
作者 PEI Ying WANG Xiuhe TANG Xu ZHAO Junwei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I0012-I0012,共1页
对于三相感应电动机的单相运行,学者们已经提出了多种实用的接线方式,比如Smith接法、SEMIHEX接法。然而,对于三相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单相运行,很少有合适的接法提出。将并联式接法应用于三相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单相运行,... 对于三相感应电动机的单相运行,学者们已经提出了多种实用的接线方式,比如Smith接法、SEMIHEX接法。然而,对于三相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单相运行,很少有合适的接法提出。将并联式接法应用于三相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单相运行,提出了一种新型三绕组并联式异步起动单相永磁同步电动机。分析了三相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同步运行时以及起动瞬间的正序、负序阻抗,基于对称分量法,对该接法电机的对称运行条件进行分析,得出了电容的确定方法,并利用遗传算法对电容值进行优化。提出了该新型电机稳态性能的计算方法;设计了一台高功率因数和一台低功率因数三相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作为样机,并分别将其改接为三绕组高效单相永磁同步电动机,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低功率因数的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更适合改接成新型三绕组并联式单相永磁同步电动机。由低功率因数三相永磁同步电动机改接成的单相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在额定负载下运行时,具有与同容量三相永磁同步电动机相近的效率和更高的功率因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永磁同步电动机 并联连接 稳态性能 绕组 型线 永磁同步电机 对称操作 三相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wo phase decision algorithm of replica allocation
2
作者 Zuo Chaoshu Liu Xinsong Wang Zheng Li Yi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6年第1期206-212,共7页
In distributed parallel server system, location and redundancy of repficas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availability and efficiency of the system. In order to improve availability and efficiency of the system, two phase de... In distributed parallel server system, location and redundancy of repficas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availability and efficiency of the system. In order to improve availability and efficiency of the system, two phase decision algorithm of replica allocation is proposed. The algorithm which makes use of auto-regression model dynamically predicts the future count of READ and WRITE operation, and then determines location and redundancy of replicas by considering availability, CPU and bands of the network. The algorithm can not only ensure the requirement of availability, but also reduce the system resources consumed by all the operations in a great scale. Analysis and test show that communication complexity and time complexity of the algorithm satisfy O(n), resource optimizing scale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READ cou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tributed parallel server replica allocation two phase decision performance optimiz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模块输入阻抗影响的ISOP-DAB变换器系统输入均压控制策略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善寿 夏虎 +2 位作者 方潜生 叶伟 王浩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4-130,154,共8页
针对输入串联输出并联双有源全桥(ISOP-DAB)直流变换器系统的子模块元器件参数不一致所导致的输出功率不均分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输入阻抗的ISOP-DAB直流变换器系统输入均压控制策略。通过改进传统单移相控制方法,得到一种能够减小回流功... 针对输入串联输出并联双有源全桥(ISOP-DAB)直流变换器系统的子模块元器件参数不一致所导致的输出功率不均分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输入阻抗的ISOP-DAB直流变换器系统输入均压控制策略。通过改进传统单移相控制方法,得到一种能够减小回流功率的新型单移相(NSPS)控制方法;进一步,基于NSPS分析ISOP-DAB直流变换器系统的输入电压均分、输出功率均分与各模块输入阻抗之间的关系,通过调节NSPS的内移相比,使各模块输入阻抗幅值相等,实现系统输入电压均分以及模块输出功率相等,同时减小双有源全桥变换器的回流功率,提高系统工作功率。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有源全桥变换器 单移相控制 输入串联输出并联 输入电压均分 输出功率均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联注入扰动下的电网阻抗测量教学实验装置研制
4
作者 何英杰 陈乐 +1 位作者 曹祥豪 肖国春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6-31,共6页
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电网阻抗测量原理,研制一台并联注入扰动电网阻抗测量装置。该装置包含三相LCL并网逆变器和DSP控制板、数据采集卡和采样调理板、电压电流霍尔传感器以及工控上位机。由三相LCL并网逆变器产生不同频率的扰动电流,将... 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电网阻抗测量原理,研制一台并联注入扰动电网阻抗测量装置。该装置包含三相LCL并网逆变器和DSP控制板、数据采集卡和采样调理板、电压电流霍尔传感器以及工控上位机。由三相LCL并网逆变器产生不同频率的扰动电流,将其并联注入待测电网,通过数据采集卡采集扰动电流和电压响应数据,经上位机LabVIEW计算阻抗并绘制出阻抗曲线。实验表明,电网阻抗测量装置能准确测量待测电网的阻抗。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可通过操作该装置深入理解阻抗测量原理,了解新能源发电接入对电网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抗测量 等间距扫频 并联注入扰动 三相LCL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风电系统动态稳定性及源网振荡分析
5
作者 徐建源 白恩铭 +2 位作者 钟建英 林莘 王超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734-2747,共14页
海上风电机组网侧换流器以跟网型为主,弱交流系统与海上风电在控制时间尺度上的交互易引发宽频域振荡。为了分析新型电力系统下源网动态稳定性及其振荡特性,以国内海上风电场实际运行参数为参考,建立海上风电场的统一幅相模型;运用模态... 海上风电机组网侧换流器以跟网型为主,弱交流系统与海上风电在控制时间尺度上的交互易引发宽频域振荡。为了分析新型电力系统下源网动态稳定性及其振荡特性,以国内海上风电场实际运行参数为参考,建立海上风电场的统一幅相模型;运用模态分析法求解其弱阻尼模态及参与因子,探究弱交流系统下轴系扭振频段对海上风电阻尼特性的影响;分析交流海缆特性及锁相环带宽对源网动态稳定性的影响,求解不同海上风电场容量下源网阻尼特性差异,进而探究风场运行功率及控制方式对系统运行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弱交流系统是引起海上风电场弱阻尼的主要因素,而锁相环带宽的选择是改善振荡特性的关键,在定功率控制下系统呈现出的阻尼相对较弱,弱电网下源网相互作用关系增强。分析结果可为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源网振荡 幅相建模 弱交流系统 阻尼特性 耦合机理 海底电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高速收发器的大容量逆变电源分布式控制架构
6
作者 杨国润 丁杰 +1 位作者 谢沁园 林克文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2,共6页
为实现大容量三相三电平全桥逆变电源的分布式控制,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高速收发器的分布式控制架构,并根据逆变电源需要监测的状态变量,设计了一主六从控制器的硬件架构、资源分配和通信协议;然后,测试了高速收发器的通信速率、延时和... 为实现大容量三相三电平全桥逆变电源的分布式控制,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高速收发器的分布式控制架构,并根据逆变电源需要监测的状态变量,设计了一主六从控制器的硬件架构、资源分配和通信协议;然后,测试了高速收发器的通信速率、延时和误码率;最后,在一台20 kW缩比样机和一台兆瓦级样机上对该分布式控制架构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证明了所提分布式控制架构的可行性和高速收发器的优异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控制架构 少缆化 三相三电平全桥逆变电源 高速收发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堠门公铁两用大桥主桥5号墩φ6.3 m超大直径钻孔桩施工技术 被引量:1
7
作者 彭颇 吕晓平 《桥梁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24,共7页
甬舟铁路西堠门公铁两用大桥主桥为主跨1 488 m的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5号墩采用18根φ6.3 m超大直径钻孔桩基础,桩长84 m,采用C45水下混凝土,单桩混凝土方量约3 000 m^(3)。5号墩墩位处水深流急,地质条件复杂,结合桥位处复杂海洋环境... 甬舟铁路西堠门公铁两用大桥主桥为主跨1 488 m的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5号墩采用18根φ6.3 m超大直径钻孔桩基础,桩长84 m,采用C45水下混凝土,单桩混凝土方量约3 000 m^(3)。5号墩墩位处水深流急,地质条件复杂,结合桥位处复杂海洋环境和主体结构特点,5号墩基础平台施工后,采用引孔跟进法埋设钢护筒,在钢护筒内扩孔,采用液压冲击锤插打钢护筒,跟进至设计标高,解决了深水裸岩地质条件下钢护筒埋设难题;钻孔桩采用旋挖钻机分级成孔或全回转钻机全断面一次成孔,解决了超大直径钻孔桩成孔难题;钢筋笼采用长线法制作,利用400 t龙门吊翻身、对接、下放,采用悬挂环进行支撑及悬挂定位,解决了带中心钢管的超大直径钢筋笼施工难题;桩基水下混凝土采用双导管法灌注工艺,解决了超大直径钻孔桩混凝土灌注难题。采用超声波自动循测仪RSM-SY7(F)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结果表明18根φ6.3 m超大直径钻孔桩均为Ⅰ类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铁路两用桥 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 超大直径钻孔桩 钢护筒 钢筋笼 分级成孔 双导管灌注 施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波浪联合作用下高速列车深水斜拉桥系统空间耦合振动分析
8
作者 郭文华 薛超 +1 位作者 段彬鑫 赵大亮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54-1465,共12页
提出同时考虑地震和波浪联合作用下高速列车-深水斜拉桥时变系统空间耦合振动分析方法。首先,建立考虑轨道不平顺影响的列车-轨道-斜拉桥系统动力分析模型,桥梁水下结构地震动水压力基于水体辐射理论通过刚性柱法将其转换为附加质量,采... 提出同时考虑地震和波浪联合作用下高速列车-深水斜拉桥时变系统空间耦合振动分析方法。首先,建立考虑轨道不平顺影响的列车-轨道-斜拉桥系统动力分析模型,桥梁水下结构地震动水压力基于水体辐射理论通过刚性柱法将其转换为附加质量,采用莫里森方程与绕射波浪理论模拟桥梁水下结构波浪力,建立地震和波浪联合作用下高速列车-深水斜拉桥时变系统空间振动方程。基于ANSYS与SIMPACK联合仿真分析平台,分别研究仅地震作用、仅波浪作用以及地震与波浪联合作用下高速列车-深水斜拉桥系统空间振动,研究单独地震动水压力、单独波浪力作用和两者联合作用对车桥系统动力响应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考虑地震动水压力时,列车轮重减载率、脱轨系数、轮轴横向力、横向加速度等显著增大,且当地震强度超过0.10g时,地震动水压力作用对车桥响应影响更加显著;仅波浪作用对耦合系统动力响应影响较小;地震与波浪的相位差对耦合系统动力响应影响显著;随着相位差改变,考虑波浪力与不考虑波浪力时相比,耦合系统动力响应增长幅度最大的参数为脱轨系数,增长幅度最大为1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桥耦合 深水斜拉桥 地震动水力 波浪作用 相位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ared-nothing并行数据库系统查询优化技术 被引量:21
9
作者 文继荣 陈红 王珊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8-38,共11页
查询优化是并行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技术 .该文介绍作者自行研制的一个 Shared- nothing并行数据库系统PBA SE/ 2中独特的两阶段优化策略 .为了缩减并行查询优化庞大的搜索空间 ,PBASE/ 2将并行查询优化划分为顺序优化和并行化两个阶段 .... 查询优化是并行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技术 .该文介绍作者自行研制的一个 Shared- nothing并行数据库系统PBA SE/ 2中独特的两阶段优化策略 .为了缩减并行查询优化庞大的搜索空间 ,PBASE/ 2将并行查询优化划分为顺序优化和并行化两个阶段 .在顺序优化阶段对并行化后的通信代价进行预先估算 ,将通信开销加入顺序优化的代价模型 ,同时对动态规划搜索算法进行了修正和扩展 ,保证了顺序优化阶段得到的最小代价计划在并行化后代价仍然最小 .并行化阶段的优化目标是实现查询工作量在系统内多种资源上的负载平衡 ,提出了资源负载平衡因子的概念 ,并且通过启发式规则、任务调度等机制保证了并行查询执行计划的优化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行数据库系统 并行查询优化 资源负载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面磁场反演的三芯电缆相电流测量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航 黄炳 +3 位作者 廖雁群 南保峰 黄邦斗 邵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82-1193,I0032,共13页
相电流是反映三芯电缆运行情况的重要状态量,传统的铁磁式电流互感器无法在三芯统包电缆上非侵入式测量相电流。该文建立相差60°的环形霍尔阵列测量三芯电缆表面磁场的模型,基于安培环路定理构建相电流与测量点磁场的非线性方程组... 相电流是反映三芯电缆运行情况的重要状态量,传统的铁磁式电流互感器无法在三芯统包电缆上非侵入式测量相电流。该文建立相差60°的环形霍尔阵列测量三芯电缆表面磁场的模型,基于安培环路定理构建相电流与测量点磁场的非线性方程组,提出基于差分进化算法的表面磁场反演相电流的数值计算方法,采用数值仿真和模拟试验验证传感模型和数值计算方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差分进化算法优于粒子群和遗传算法,在电缆芯线对称情况下,差分进化算法反演得到的ABC相电流幅值误差绝对值分别为0.02、0.01、0.01 A,电流相位误差绝对值分别为0.00°、0.01°、0.01°。在偏芯情况下反演得到的ABC相电流幅值最大误差绝对值分别为0.48、0.88、0.71 A,电流相位最大误差绝对值分别为0.14°、0.11°、0.08°。试验结果表明,偏芯情况下,差分进化算法反演得到的三相电流误差较小,三相电流幅值误差小于4.14%,电流相位误差小于0.23 rad。该文提出的环形霍尔阵列比差角差接近1.0级电流互感器,可满足工程测量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芯电缆 表面磁场 磁场反演 相电流 差分进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绳驱动限位式吊重稳定装置动力学及试验研究
11
作者 任昭鹏 黄哲 +3 位作者 魏一 王生海 孙玉清 陈海泉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6-37,共12页
针对吊装设备在海洋环境下受到无规则的外力影响而导致不能安全高效地完成吊装作业的问题。首先建立了船用起重机在随机海浪激励下的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然后设计了一种并联绳索驱动式吊重限位机构(parallel cable-driven payload... 针对吊装设备在海洋环境下受到无规则的外力影响而导致不能安全高效地完成吊装作业的问题。首先建立了船用起重机在随机海浪激励下的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然后设计了一种并联绳索驱动式吊重限位机构(parallel cable-driven payload limiting-position mechanism,PCD-PLM),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张力稳定(parallel cable-driven adaptive anti-swing tension,PCD-AAT)控制方法实现对吊重的稳定控制,当吊装设备受到外部激励影响时吊重可以保持相对静止的状态,解决吊装设备在高海况下作业时吊重的摇摆问题,确保船用起重机安全高效地完成吊装任务;最后搭建船用起重机稳定吊装试验台验证PCD-PLM和PCD-AAT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仿真和试验结果显示,吊重的摇摆幅度分别减小了92.34%和82.33%以上,摇摆空间的稳定控制效果超过了90.00%,且PCD-AAT具有很好的动态跟踪性能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绳驱动 船用起重机 吊重限位 自适应张力稳定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载双天线InSAR对飞数据处理与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芳芳 胡东辉 +1 位作者 丁赤飚 仇晓兰 《雷达学报(中英文)》 CSCD 2015年第1期38-48,共11页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 SAR)技术具有高精度的地形测绘能力。然而在山区地形条件下,受SAR侧视成像的影响,存在较多的几何畸变区域,干涉相位表现为不连续或者缺少有效信息的情况,对单一的干涉图像对处理难以得到精确的数字高程模型(DEM)。...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 SAR)技术具有高精度的地形测绘能力。然而在山区地形条件下,受SAR侧视成像的影响,存在较多的几何畸变区域,干涉相位表现为不连续或者缺少有效信息的情况,对单一的干涉图像对处理难以得到精确的数字高程模型(DEM)。融合两个或多角度的干涉数据可以用于解决这一问题。该文根据这一思路利用机载双天线In SAR对飞数据进行实验,针对山区地形条件下参考高程近似影响运动补偿精度的问题提出了基于高程迭代的运动补偿方法,对于阴影、叠掩区域容易导致相位解缠误差的问题提出基于地形特征的相位解缠方法,从而尽可能降低单一角度数据的DEM误差,以达到消除对飞数据重叠区域3维定位不一致的目的,拼接实验结果验证了处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inSAR 运动补偿 相位解缠 对飞数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平台质心偏置的索并联系统性能优化
13
作者 白孟轩 曾建江 +4 位作者 陈强 郑茂盛 尤禄杰 陈建平 童明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1-309,共9页
索并联系统力控工作空间(Force controllable workspace,FCWS)和系统刚度是索并联系统的重要性能,当运动平台质心偏离其形心位置时会产生额外力矩,对索并联系统性能产生不利的影响。为减轻质心偏置所造成的不利影响,本文针对36索6自由... 索并联系统力控工作空间(Force controllable workspace,FCWS)和系统刚度是索并联系统的重要性能,当运动平台质心偏离其形心位置时会产生额外力矩,对索并联系统性能产生不利的影响。为减轻质心偏置所造成的不利影响,本文针对36索6自由度索并联系统提出了一种新的绳索布局,通过分类最小方差法求解冗余索并联系统动力学方程,进而计算FCWS并分析了各组绳索在空间各点上对FCWS的不利影响,计算了索并联系统理论静刚度。根据质心是否发生偏置,比较分析典型布局与新布局在索并联系统性能上的优劣。结果表明:质心位于形心时,两种布局FCWS相差不大;当质心发生偏置时,交叉布局FCWS比典型布局提升约31.9%,两种布局的平动刚度相差不大,而交叉布局的扭转刚度相比典型布局得到了明显的提升,验证了新布局在改善系统性能上的有效性。所得结论为索并联系统结构布置提供了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控工作空间 系统刚度 索并联系统 低重力试验模拟平台 航天返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用绳驱动并联打磨机器人二阶积分终端自适应滑模控制策略研究
14
作者 赵世龙 王生海 +4 位作者 何云鹏 韩广冬 李建 陈海泉 孙玉清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07-219,236,共14页
在船舶建造和维护过程中,人工打磨难度大、效率低、风险高,因此打磨作业成为船舶行业转型升级中的痛点之一。为此,提出一种船用绳驱动并联打磨机器人(cable-driven parallel grinding robot,CDPGR)。首先,采用Lagrange法建立了包含船舶... 在船舶建造和维护过程中,人工打磨难度大、效率低、风险高,因此打磨作业成为船舶行业转型升级中的痛点之一。为此,提出一种船用绳驱动并联打磨机器人(cable-driven parallel grinding robot,CDPGR)。首先,采用Lagrange法建立了包含船舶运动的CDPGR动力学模型。将打磨机构工作时的反作用力和船舶运动作为动力学模型的外部扰动。其次,因CDPGR在实际应用中易受到上述扰动的影响,且现有控制器控制精度不高,所以基于动力学模型提出了一种二阶积分终端自适应滑模控制器(second-order integral terminal adaptive sliding mode control,SOITASMC),并采用Lyapunov理论证明了控制系统的稳定性。进一步,在包含上述复杂工况的影响下,通过仿真验证了SOITASMC的有效性,并与现有控制器进行了对比。最后,搭建了CDPGR的缩比样机并进行了试验。试验条件下,SOITASMC较现有控制器稳态位置误差平均减小了0.05 m,稳态角度误差平均减小了1.09°,上升时间平均减小了0.8 s。并对打磨前后的铁板部分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结果表明该部分铁板的光滑率从22.34%上升至69.51%。试验结果验证了SOITASMC的优越性和CDPGR实际打磨的有效性。此相关研究可为绳驱动并联机器人的实船应用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绳驱动并联机器人 打磨机器人 动力学分析 二阶积分终端自适应滑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狭长空间内倾斜双电缆火蔓延行为试验研究
15
作者 刘梦镇 陈元 +1 位作者 赵胜中 庄兆意 《消防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31-737,共7页
采用理论分析和燃烧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倾斜角度和电缆间距对平行双电缆火蔓延行为的影响,重点关注了火焰形态、质量损失速率及火蔓延速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电缆间距相同时,火焰高度、质量损失速率及火蔓延速率均随倾斜角... 采用理论分析和燃烧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倾斜角度和电缆间距对平行双电缆火蔓延行为的影响,重点关注了火焰形态、质量损失速率及火蔓延速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电缆间距相同时,火焰高度、质量损失速率及火蔓延速率均随倾斜角度的增大而增大;倾斜角度相同时,火焰高度、质量损失速率及火蔓延速率均随电缆间距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小,且均在间距为1倍电缆直径时达到最大值;电缆燃烧时,质量损失曲线不光滑,多处出现炭化层脱落导致的“台阶”式突变现象;燃烧过程中炭化层开始脱落的时刻大多集中在点燃电缆后200~400s,炭化层的脱落现象均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倾斜角度相同时,燃烧相同长度的电缆,总损失质量不相同,0间距工况质量损失总是最少的;建立了平行双电缆在水平及倾斜条件下火蔓延速率预测公式,能够较好地预测火蔓延速率和倾斜角度和电缆间距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行双电缆 倾斜角度 电缆间距 传热 火蔓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矩阵变换与模态分析的电缆型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区段定位
16
作者 王晓卫 王雪 +2 位作者 王璐 范林慧 康乾坤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4845-4859,共15页
单芯电缆因其质量轻、耐温等级高、输送功率大等优势在城市配电网中占比高。配电网三相单芯电缆多导体耦合的复杂结构,且存在邻近效应与趋肤效应,因而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的特征微弱多变,导致复杂配电网精准故障定位困难。为此,该文提出... 单芯电缆因其质量轻、耐温等级高、输送功率大等优势在城市配电网中占比高。配电网三相单芯电缆多导体耦合的复杂结构,且存在邻近效应与趋肤效应,因而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的特征微弱多变,导致复杂配电网精准故障定位困难。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单芯电缆矩阵变换与故障特征模态分析的区段定位方法。首先,针对配电网单芯电缆导体与屏蔽层间的复杂耦合,提出了在一定频率条件下实现系统完全解耦的相模变换方法;其次,从本质上分析解耦后各模态信号的暂态故障特征变化情况与量测可行性,从而合理筛选故障特征模态;最后,构建拓扑结构测点分布矩阵、电流α模态极性矩阵和对角元占优的最终判据矩阵,利用矩阵间的信息交互实现逻辑判断,从而在减少测点数量、节省成本的同时实现高精度故障定位。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够实现复杂条件下单相接地故障的精准定位,且与现有方法相比,计算量小、存储容量小、耗时少、时效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解耦 特征模态 矩阵变换 单相接地故障 配电电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波移相调制级联全桥NPC逆变器的并行开路故障诊断方法
17
作者 魏新伟 杨玉岗 +4 位作者 张扬 王磊 任春光 陶万宇 郭新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638-3654,I0031,共18页
针对串行方法易造成算法复杂度和诊断时间的累积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载波移相调制级联全桥中点钳位逆变器的并行开路故障诊断方法,可实现不同子模块内多个故障器件的独立在线诊断,其复杂度与诊断时间随子模块数增加维持不变。分析并对... 针对串行方法易造成算法复杂度和诊断时间的累积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载波移相调制级联全桥中点钳位逆变器的并行开路故障诊断方法,可实现不同子模块内多个故障器件的独立在线诊断,其复杂度与诊断时间随子模块数增加维持不变。分析并对比正常与故障工况下子模块电容电压变化与发散趋势,总结电压异常偏差与故障器件的对应关系,根据输出电流与电压偏差实现故障检测,同时缩小故障定位范围。考虑容值差异与直流电压低频波动,推导电压异常变化高精度提取,采用假设、验证方法计算待定器件引起的电压偏差,与提取结果对比后实现故障定位。最后,在包含3个子模块的实验样机上验证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级联逆变器 开路故障诊断 载波移相调制 中点钳位逆变器 并行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空间平面相控阵天线的振动主动控制
18
作者 史江 蔡国平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2-18,共7页
大型空间平面相控阵天线在对地观测、天基预警等航天工程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背景,由于天线尺寸大、柔性高且阻尼小,在轨运行时极易产生大幅的非线性振动,为此研究了大型空间平面相控阵天线的非线性动力学与振动主动控制。首先,采用非线... 大型空间平面相控阵天线在对地观测、天基预警等航天工程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背景,由于天线尺寸大、柔性高且阻尼小,在轨运行时极易产生大幅的非线性振动,为此研究了大型空间平面相控阵天线的非线性动力学与振动主动控制。首先,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对天线结构的非线性动力学问题进行求解;其次,采用绳索作动器对天线结构的振动进行控制,给出考虑绳索控制力单向性和饱和性的控制律设计方法;最后,通过数值仿真对理论研究成果进行验证。仿真结果显示,该控制策略能够有效地对天线结构的振动进行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相控阵天线 非线性振动 控制设计 绳索作动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场逆计算的三相电缆电压非接触测量方法
19
作者 张淞珲 陈子鉴 +3 位作者 马超俊 陈庆 刘涛 谭业奎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7-175,共9页
电压作为表征电缆状态的重要电参量之一,其准确测量对于电缆的可靠性运行尤为重要。针对于三相电缆邻近电场计算复杂、过于依赖历史经验,三相电压逆计算难等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场逆计算的三相电缆电压非接触测量方法。结合三相... 电压作为表征电缆状态的重要电参量之一,其准确测量对于电缆的可靠性运行尤为重要。针对于三相电缆邻近电场计算复杂、过于依赖历史经验,三相电压逆计算难等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场逆计算的三相电缆电压非接触测量方法。结合三相电缆实际参数,建立三相电缆电场分布的优化解析计算模型;制作阵列式电场传感器用于获取电缆邻近电场信息;采用遗传算法对电场逆计算问题进行求解,保障了求解结果的全局最优性。在所搭建的三相电缆电压测量试验平台上对所提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即使在三相电压平衡或不平衡的情况下,所提出的方法三相测量准确度均小于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非接触测量 电场逆计算 三相电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可反映电缆全类型故障的相模变换矩阵
20
作者 王植 王宾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2-50,共9页
相模变换是实现三相耦合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的基础。相模变换矩阵结构的差异性将直接影响故障辨识的快速性、准确性和基于单一模量进行故障类型辨识的有效性。针对现有相模变换提取的模故障分量不能反映所有故障类型的问题,提出一种可反... 相模变换是实现三相耦合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的基础。相模变换矩阵结构的差异性将直接影响故障辨识的快速性、准确性和基于单一模量进行故障类型辨识的有效性。针对现有相模变换提取的模故障分量不能反映所有故障类型的问题,提出一种可反映全类型电缆故障的故障分量相模变换矩阵。首先,基于电缆的物理结构,对电缆进行故障暂态特征模量分析,总结各等效导体间的耦合特征。然后,结合均匀换位电缆线路参数的数学特征,提出一种可反映全类型电缆故障的故障分量相模变换矩阵,并分析各模量的传输路径和衰减特性。最后,以某配网系统为例,在PSCAD中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提解耦矩阵能有效解耦电缆系统,解耦出的单一模量即可以反映电缆的全故障类型,且波速度稳定、衰减小,适用于电缆测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模变换 电缆线路 故障检测 行波测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