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用新型纹理特征的2DLDA人脸识别算法 被引量:4
1
作者 朱建清 葛主贝 +2 位作者 曾焕强 陈婧 蔡灿辉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11-818,共8页
针对现有基于纹理特征的人脸识别算法中纹理特征维数偏大且对噪声较敏感等不足,提出了用于描述人脸图像大尺度局部特征的中心四点二元模式(Center Quad Binary Pattern,C-QBP)和用于描述图像小尺度局部特征的简化四点二元模式(Simplifie... 针对现有基于纹理特征的人脸识别算法中纹理特征维数偏大且对噪声较敏感等不足,提出了用于描述人脸图像大尺度局部特征的中心四点二元模式(Center Quad Binary Pattern,C-QBP)和用于描述图像小尺度局部特征的简化四点二元模式(Simplified Quad Binary Pattern,S-QBP)两种互补的新型纹理特征。在此基础上,实现基于新型纹理特征的2DLDA人脸识别算法。首先对人脸图像进行多级分割,再对所产生的图像块提取C-QBP和S-QBP纹理特征,构建纹理特征矩阵。最后,采用2DLDA子空间学习算法实现基于新型纹理特征的人脸识别。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人脸识别算法的识别率明显高于其他基于纹理特征和子空间学习的人脸识别算法。当每一类训练样本数统一设置为5,特征维数为48×4时,在ORL人脸库上,本文所提出的人脸识别算法的识别率达98.68%;在YALE人脸库上,特征维数为48×36时,识别率达99.42%;在FERET人脸库上,特征维数为48×26时,识别率为91.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识别 新型纹理特征 二维线性鉴别分析(2dl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2DDCT、2DPCA和2DLDA的人脸识别方法 被引量:5
2
作者 廖正湘 陈元枝 李强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37-239,288,共4页
二维主分量分析(2DPCA)是人脸识别中的一种非常有效的特征提取方法。二维线性判别(2DLDA)方法具有很好的分类效果。在研究这两种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2DDCT(二维离散余弦变换)与2DPCA+2DLDA相结合的人脸识别方法,并在0RL人脸库上分... 二维主分量分析(2DPCA)是人脸识别中的一种非常有效的特征提取方法。二维线性判别(2DLDA)方法具有很好的分类效果。在研究这两种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2DDCT(二维离散余弦变换)与2DPCA+2DLDA相结合的人脸识别方法,并在0RL人脸库上分别对单一的方法与相融合的方法进行识别比较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不仅提高了识别率,而且减少了训练与分类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主分量分析 二维线性判别分析 特征提取 离散余弦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2DPCA和模糊2DLDA的人脸识别 被引量:8
3
作者 赵冬娟 梁久祯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20-422,449,共4页
结合模糊集理论、双向二维主成分-线性鉴别分析((2D)2PCALDA)的特点,提出一种新的人脸图像特征提取方法。算法首先对人脸图像进行二维主成分分析(2DPCA)处理,再用模糊K近邻算法计算图像的隶属度矩阵,并将其融入到2DLDA过程中,从而得到... 结合模糊集理论、双向二维主成分-线性鉴别分析((2D)2PCALDA)的特点,提出一种新的人脸图像特征提取方法。算法首先对人脸图像进行二维主成分分析(2DPCA)处理,再用模糊K近邻算法计算图像的隶属度矩阵,并将其融入到2DLDA过程中,从而得到模糊类间散射矩阵和模糊类内散射矩阵。与(2D)2PCALDA相比,该算法充分利用了(2D)2PCALDA的优点,有效地提取了行和列的识别信息,并充分考虑了样本的分布信息。在Yale和FERET人脸数据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识别效果优于(2D)2PCALDA、双向二维主成分分析((2D)2PCA)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识别 二维主成分分析 二维线性鉴别分析 模糊Fisherface 特征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广义2DLDA算法在人脸识别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宋家东 周明全 +2 位作者 卢金环 刘一丹 李晓娟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56-861,共6页
提出一种基于广义的2DLDA算法,简称:G2DLDA.首先,由于2DLDA算法提取的特征向量矩阵S-1wSb通常不是标准正交特征向量矩阵,因此该方法会严重影响特征提取的质量.本文根据Sw矩阵是对称正定的,即:具有Sw=S1/2w×S1/2w性质,将2DLDA算法... 提出一种基于广义的2DLDA算法,简称:G2DLDA.首先,由于2DLDA算法提取的特征向量矩阵S-1wSb通常不是标准正交特征向量矩阵,因此该方法会严重影响特征提取的质量.本文根据Sw矩阵是对称正定的,即:具有Sw=S1/2w×S1/2w性质,将2DLDA算法的特征向量矩阵转化成基于标准正交特征向量矩阵,即:S-1/2wSbS-1/2w.其次,G2DLDA算法与2DLDA一样不会产生小样本事件,因为方程式S-1/2wSbS-1/2wv=λv的右端为单位矩阵,是满秩的.最后,G2DLDA算法采用基于Cosine-范数度量方式进行分类,实验证明该度量方式优于其他度量方式,如:欧氏距离度量方式以及F-范数度量方式.在实验阶段,本文采用Yale、ORL和JAFFE三个数据库对该算法进行测试与分析,实验结果证明该算法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同时能够获得较高的识别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二维线性判别分析 二维化 Cosine-范数 小样本事件 维度灾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重采样双向2DLDA融合的人脸识别算法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文辉 姜园媛 +1 位作者 王莹 傅博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526-2533,共8页
针对人脸识别中普遍存在的光照、表情等变化带来的识别问题和小样本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重采样技术融合双向2DLDA特征的人脸识别算法Resampling Bidirection 2DLDA(RB2DLDA).二维线性判别分析中,2DLDA利用垂直方向上的类内和类间协... 针对人脸识别中普遍存在的光照、表情等变化带来的识别问题和小样本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重采样技术融合双向2DLDA特征的人脸识别算法Resampling Bidirection 2DLDA(RB2DLDA).二维线性判别分析中,2DLDA利用垂直方向上的类内和类间协方差信息进行识别,E2DLDA利用水平方向上的类内和类间协方差信息进行识别,本文中从理论上证明了这两个方向上的判别信息具有一定的互补性,为融合两个方向的判别信息进行分类器的设计,改善分类器的识别性能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为RB2DLDA算法提出一种自适应的降维参数设定方法,经过在AR和CAS-PEAL-R1人脸库上的实验表明,RB2DLDA算法具有较高的识别率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识别 重采样 双向二维线性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分解和K2DPCA-2DLDA的手背静脉识别 被引量:2
6
作者 吕岑 程诚 赵东霞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23-425,共3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分解和二维主成分分析-二维线性判别式分析(K2DPCA-2DLDA)的手背静脉识别方法,选用db4小波基对原图进行小波分解。对其低频子图进行K2DPCA映射获得低维空间特征,通过对此低维空间特征进行2DLDA变换得到最终特征表达,... 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分解和二维主成分分析-二维线性判别式分析(K2DPCA-2DLDA)的手背静脉识别方法,选用db4小波基对原图进行小波分解。对其低频子图进行K2DPCA映射获得低维空间特征,通过对此低维空间特征进行2DLDA变换得到最终特征表达,利用最近邻法则进行了分类。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提高手背静脉识别率,有效减少识别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识别技术 手背静脉 小波分解 核二维主成分分析 二维线性判别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2DLDA与SVM的人脸识别算法 被引量:3
7
作者 甘俊英 何思斌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927-1929,共3页
二维线性鉴别分析(2DLDA)算法能有效解决线性鉴别分析(LDA)算法的"小样本"效应,支持向量机(SVM)具有结构风险最小化的特点,将两者结合起来用于人脸识别。首先,利用小波变换获取人脸图像的低频分量,忽略高频分量;然后,用2DLDA... 二维线性鉴别分析(2DLDA)算法能有效解决线性鉴别分析(LDA)算法的"小样本"效应,支持向量机(SVM)具有结构风险最小化的特点,将两者结合起来用于人脸识别。首先,利用小波变换获取人脸图像的低频分量,忽略高频分量;然后,用2DLDA算法提取人脸图像低频分量的线性鉴别特征,用"一对多"的SVM多类分类算法完成人脸识别。基于ORL人脸数据库和Yale人脸数据库的实验结果验证了2DLDA+SVM算法应用于人脸识别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变换 二维线性鉴别分析 支持向量机 人脸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向2DLDA与LDA相结合的SAR目标识别算法 被引量:1
8
作者 杨佐龙 王德功 +2 位作者 胡朝军 尹辉 岳剑飞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79-282,317,共5页
线性判决分析(LDA)用于图像特征提取时,存在着损失二维空间结构信息、计算复杂度大的缺点。二维线性判决分析(2DLDA)弥补了LDA的缺点,但2DLDA仅消除了图像各列间的相关性,所提取的图像特征维数仍然较大。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双向2DLDA与... 线性判决分析(LDA)用于图像特征提取时,存在着损失二维空间结构信息、计算复杂度大的缺点。二维线性判决分析(2DLDA)弥补了LDA的缺点,但2DLDA仅消除了图像各列间的相关性,所提取的图像特征维数仍然较大。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双向2DLDA与LDA相结合的特征提取算法对图像的行和列同时进行压缩,减少特征矩阵维数,降低计算量。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图像目标识别方法有效地降低了图像数据维数,提高了识别率,并克服了方位角变化对识别结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线性判决分析 双向二维线性判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双向2DLDA和局部SVD的人脸识别 被引量:3
9
作者 刘霄 张建明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181-183,186,共4页
针对人脸识别中光照、表情、姿态的影响,提出一种融合双向二维线性鉴别分析和局部对称平均的人脸识别新方法。通过双向二维线性鉴别分析对整幅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利用局部奇异值分解对称平均提取图像的局部特征。对2种方法提取到的特征... 针对人脸识别中光照、表情、姿态的影响,提出一种融合双向二维线性鉴别分析和局部对称平均的人脸识别新方法。通过双向二维线性鉴别分析对整幅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利用局部奇异值分解对称平均提取图像的局部特征。对2种方法提取到的特征利用基于加权欧式距离的最近邻分类器进行融合识别,在ORL人脸库上的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二维线性鉴别分析 局部奇异值分解 特征融合 加权欧氏距离 人脸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概率神经网络优化DWT-2DLDA的高噪声人脸识别
10
作者 易欣 郭武士 朱海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57-60,63,共5页
针对人脸识别中的原始图像存在噪声而影响识别性能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概率神经网络优化二维子空间分析的人脸识别方法。首先,使用离散小波变化对图像进行预处理;然后,利用二维线性判别分析进行特征提取;最后,利用概率神经网络完成人脸分... 针对人脸识别中的原始图像存在噪声而影响识别性能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概率神经网络优化二维子空间分析的人脸识别方法。首先,使用离散小波变化对图像进行预处理;然后,利用二维线性判别分析进行特征提取;最后,利用概率神经网络完成人脸分类。在ORL和FEI量大通用人脸数据库及自己搜集的数据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在添加噪声的情况下,识别率也可高达98.9%,相比几种较新的识别方法,本文方法取得更好的识别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率神经网络 高噪声 人脸识别 二维线性判别分析 离散小波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Gabor小波和2DPCA的掌纹识别改进算法 被引量:10
11
作者 苏滨 姜威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2011年第1期242-245,共4页
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Gabor小波变换和二维主分量分析2DPCA(2-Dimensiona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的掌纹识别。2DPCA克服了传统Gabor小波变换后直接进行主分量分析PC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遇到的维数灾难问题,并且将PCA... 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Gabor小波变换和二维主分量分析2DPCA(2-Dimensiona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的掌纹识别。2DPCA克服了传统Gabor小波变换后直接进行主分量分析PC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遇到的维数灾难问题,并且将PCA与Fisher线性判别FLD(Fisher Linear Discriminate)结合起来,利用了以前仅用于降维的PCA特征和FLD特征相融合进行掌纹识别。基于PolyU掌纹库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有更高的识别率,而且维数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纹识别 GABOR小波变换 二维主分量分析 主分量分析 FISHER线性判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2D-PCA的两级LDA人脸识别方法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友钊 潘芬兰 黄静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2014年第9期243-247,共5页
线性鉴别分析(LDA)小样本问题的已有解决方法在构造最优投影子空间时未完整利用LDA的4个信息空间,为此,提出一种基于二维主成分分析(2D-PCA)的两级LDA人脸识别方法。采用减法运算对样本类内散度矩阵和类间散度矩阵的特征值矩阵求逆,以... 线性鉴别分析(LDA)小样本问题的已有解决方法在构造最优投影子空间时未完整利用LDA的4个信息空间,为此,提出一种基于二维主成分分析(2D-PCA)的两级LDA人脸识别方法。采用减法运算对样本类内散度矩阵和类间散度矩阵的特征值矩阵求逆,以解决小样本问题,并连续应用Fisher准则和修改后的Fisher准则连接2个投影子空间,获取包含LDA的4个信息空间的最优投影方向,利用2D-PCA对输入样本做预处理,以减少计算复杂度。在ORL和YALE人脸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虽然训练时间略有增加,但识别率分别为92.5%和95.8%,优于其他常用LDA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鉴别分析 直接线性鉴别分析 二维主成分分析 小样本问题 人脸识别 特征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2D-PCA和2D-LDA的人脸识别方法 被引量:7
13
作者 温福喜 刘宏伟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201-203,共3页
提出了基于2D-PCA、2D-LDA两种特征采用融合分类器的人脸识别方法。首先提取人脸图像的2D-PCA和2D-LDA特征,对不同特征在决策层对分类器进行融合。在ORL人脸库上的试验结果表明,分类器决策层融合方法在识别性能上优于2D-PCA和2D-LDA,更... 提出了基于2D-PCA、2D-LDA两种特征采用融合分类器的人脸识别方法。首先提取人脸图像的2D-PCA和2D-LDA特征,对不同特征在决策层对分类器进行融合。在ORL人脸库上的试验结果表明,分类器决策层融合方法在识别性能上优于2D-PCA和2D-LDA,更具有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识别 二维主分量分析 二维线性可分性分析 分类器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模糊2DPLA的人脸识别方法 被引量:2
14
作者 宋家东 李晓娟 +1 位作者 徐鹏飞 周明全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86-291,共6页
将模糊集的隶属度函数矩阵嵌入到二维主成分分析以及二维线性判别分析中,形成了一种基于模糊2DPLA的新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基于模糊的KNN方法求出隶属度函数矩阵;然后将隶属度函数矩阵从图像矩阵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分别嵌入到二维主... 将模糊集的隶属度函数矩阵嵌入到二维主成分分析以及二维线性判别分析中,形成了一种基于模糊2DPLA的新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基于模糊的KNN方法求出隶属度函数矩阵;然后将隶属度函数矩阵从图像矩阵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分别嵌入到二维主成分分析和二维线性判别分析中,从而更好地实现降维;最后采用基于矩阵的F-范数代替传统的基于向量的2-范数进行分类度量。实验阶段,采用Yale Face Database B,ORL和FERET人脸数据库进行了测试和验证。结果证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并能获得较高的识别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化 主成分分析 线性判别分析 模糊集 隶属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抽样重组的2维核鉴别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程正东 樊祥 章毓晋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958-2962,共5页
2维核鉴别分析(2DKDA)存在离散度量矩阵过大而无法计算的问题。该文通过将图像抽样重组与2DKDA的结合,提出了3种基于图像抽样重组的2DKDA(SR2DKDA),它们不仅克服了2DKDA在计算上的困难,识别性能也优于2维线性鉴别分析(2DLDA)。在ORL人... 2维核鉴别分析(2DKDA)存在离散度量矩阵过大而无法计算的问题。该文通过将图像抽样重组与2DKDA的结合,提出了3种基于图像抽样重组的2DKDA(SR2DKDA),它们不仅克服了2DKDA在计算上的困难,识别性能也优于2维线性鉴别分析(2DLDA)。在ORL人脸库和UMIST人脸库的实验验证了SR2DKDA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维线性鉴别分析 2维核鉴别分析 图像抽样重组 抽样重组2维核鉴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双向2DMSD的人脸识别方法 被引量:2
16
作者 杜海顺 张平 张帆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69-372,共4页
提出一种基于双向二维最大散度差线性判别分析(Bidirectional 2DMSD)的人脸识别方法。该方法通过在水平和垂直2个方向上顺序执行2次二维最大散度差线性判别分析(2DMSD)运算,将判别特征信息压缩到图像的左上角,大大减少了图像特征的维数... 提出一种基于双向二维最大散度差线性判别分析(Bidirectional 2DMSD)的人脸识别方法。该方法通过在水平和垂直2个方向上顺序执行2次二维最大散度差线性判别分析(2DMSD)运算,将判别特征信息压缩到图像的左上角,大大减少了图像特征的维数;选用二维最小近邻分类法进行分类,计算识别率。在ORL和Yale人脸数据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在识别率上优于最大散度差线性判别分析(MSD),而且在与2DMSD具有相同识别率的情况下,特征维数比2DMSD大大减小,降低了计算复杂度,减少了识别时间,提高了人脸识别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判别分析 双向二维最大散度差 人脸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2DPCA与CCLDA相结合的人脸识别
17
作者 冯华丽 刘渊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2014年第12期129-132,143,共5页
CCLDA算法将图像矩阵转化为向量进行处理,该算法易造成数据维数很大,计算量复杂并容易出现"小样本"等问题。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块化2DPCA和CCLDA相结合的协同处理方法并应用于人脸识别领域。并且在ORL和XM2VT... CCLDA算法将图像矩阵转化为向量进行处理,该算法易造成数据维数很大,计算量复杂并容易出现"小样本"等问题。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块化2DPCA和CCLDA相结合的协同处理方法并应用于人脸识别领域。并且在ORL和XM2VTS人脸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新方法在识别效果上有比以往的算法更为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下文约束 模块化二维主成分分析(M2DPCA) 基于上下文约束线性判别分析(CCLDA) 人脸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效协方差矩阵估计的高维数据线性判别分析方法
18
作者 吕泳瑶 张妍 +1 位作者 刘奕彤 王国强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42-46,共5页
高维数据分类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精确的协方差矩阵估计或精度矩阵估计,而样本协方差矩阵的奇异性会给分类带来巨大的挑战。为此,文章提出一种改进的高维数据线性判别分析方法。首先,利用Frobenius范数下协方差矩阵的线性收缩估计和... 高维数据分类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精确的协方差矩阵估计或精度矩阵估计,而样本协方差矩阵的奇异性会给分类带来巨大的挑战。为此,文章提出一种改进的高维数据线性判别分析方法。首先,利用Frobenius范数下协方差矩阵的线性收缩估计和旋转不变估计的凸组合来构建更适用于高维数据的有效协方差矩阵估计;其次,使用有效协方差矩阵估计来更新线性判别函数中的总体协方差矩阵,以获得改进的高维数据线性判别分析方法;最后,通过数值实验和实证研究对所提方法与经典机器学习可分类模型进行分类性能比较。结果显示,所提方法具有更高的准确率和更强的鲁棒性,在处理高维数据分类问题时是可行和有效的,尤其是当数据维度增加时,所提方法的优势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判别分析 协方差矩阵估计 高维数据分类 线性收缩估计 旋转不变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双向2DLPP算法及其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靳丽丽 陈秀宏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50-52,64,共4页
为了提高人脸识别方法对光照、姿态等外部因素的鲁棒性,本文在二维局部保持投影(2DLPP)算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提出的一种双向2DLPP算法。与2DLPP算法不同的是,在求得行方向投影矩阵后,再求列方向的投影矩阵,得到图像的双向特征矩阵,以... 为了提高人脸识别方法对光照、姿态等外部因素的鲁棒性,本文在二维局部保持投影(2DLPP)算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提出的一种双向2DLPP算法。与2DLPP算法不同的是,在求得行方向投影矩阵后,再求列方向的投影矩阵,得到图像的双向特征矩阵,以达到将样本降维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识别率对光照和姿态的变化具有一定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识别 子空间 双向二维局部保持投影 线性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子空间学习的快速自适应局部比值和判别分析
20
作者 曹传杰 王靖 +2 位作者 赵伟豪 周科艺 杨晓君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8-115,共8页
降维是处理高维数据的一项关键技术,其中线性判别分析及其变体算法均为有效的监督算法。然而大多数判别分析算法存在以下缺点:a)无法选择更具判别性的特征;b)忽略原始空间中噪声和冗余特征的干扰;c)更新邻接图的计算复杂度高。为了克服... 降维是处理高维数据的一项关键技术,其中线性判别分析及其变体算法均为有效的监督算法。然而大多数判别分析算法存在以下缺点:a)无法选择更具判别性的特征;b)忽略原始空间中噪声和冗余特征的干扰;c)更新邻接图的计算复杂度高。为了克服以上缺点,提出了基于子空间学习的快速自适应局部比值和判别分析算法。首先,提出了统一比值和准则及子空间学习的模型,以在子空间中探索数据的潜在结构,选择出更具判别信息的特征,避免受原始空间中噪声的影响;其次,采用基于锚点的策略构造邻接图来表征数据的局部结构,加速邻接图学习;然后,引入香农熵正则化,以避免平凡解;最后,在多个数据集上进行了对比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维 线性判别分析 子空间学习 比值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