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7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市场一体化提高了制造业企业竞争力吗?——来自长三角地区地理断点回归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
1
作者 黄建军 段相域 庞浩霖 《产经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8-115,共18页
在国内大循环发展背景下,如何将市场规模红利转化为企业竞争力成为值得关注的重点问题。以长三角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精确地理断点回归模型评估区域市场一体化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区域市场一体化对企业竞争力具有显著... 在国内大循环发展背景下,如何将市场规模红利转化为企业竞争力成为值得关注的重点问题。以长三角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精确地理断点回归模型评估区域市场一体化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区域市场一体化对企业竞争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区域市场一体化通过技术共溢效应与成本节约效应促进企业竞争力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区域市场一体化对企业竞争力的促进效应更多体现在技术密集型企业、大规模企业、国有企业及营商环境较好地区的企业。进一步分析发现,地理集聚效应是解释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原因,区位自选择效应仅对明星企业竞争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区位自选择效应的非对称影响降低了长三角地区的资源配置效率。因此,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加快培育企业竞争优势、推进制造业企业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市场一体化 企业竞争力 新经济地理学 断点回归 加成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布式双层强化学习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多时间尺度优化调度
2
作者 张薇 王浚宇 +1 位作者 杨茂 严干贵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3529-3544,共16页
考虑异质能源在网络中的流动时间差异性,提升系统设备在不同时间尺度下调控的灵活性,是实现区域综合能源系统(RIES)多时间尺度优化调度的关键。为此,该文提出一种面向冷-热-电RIES的分布式双层近端策略优化(DBLPPO)调度模型。首先将RIE... 考虑异质能源在网络中的流动时间差异性,提升系统设备在不同时间尺度下调控的灵活性,是实现区域综合能源系统(RIES)多时间尺度优化调度的关键。为此,该文提出一种面向冷-热-电RIES的分布式双层近端策略优化(DBLPPO)调度模型。首先将RIES内部能源的出力、储存和转换构建高维空间的马尔可夫决策过程数学模型;其次基于改进的分布式近端策略优化算法对其进行序贯决策描述,构建内部双层近端策略优化(PPO)的控制模型,局部网络采用“先耦合-再解耦”的求解思路对冷-热力系统和电力系统的设备进行多时间尺度优化决策,最终实现RIES冷-热力系统与电力系统的多时间尺度调度和协同优化运行;最后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模型不仅能克服深度强化学习算法在复杂随机场景下的“维数灾难”问题,实现RIES各能源网络在不同时间尺度下的协同优化管理,还能加快模型的最优决策求解速度,提高系统运行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综合能源系统 多时间尺度 分布式双层近端策略优化 深度强化学习 协同优化管理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风能-碳捕集运行模式下的区域综合能源低碳经济调度
3
作者 王义军 胡一鸣 许家豪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9-48,共10页
为促进区域能源系统(rational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RIES)的低碳和经济发展,文中建立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区域能源模型,结合风能-碳捕集的运行模式,分析两种区域能源模型的适用场景。通过引入系统运行经济成本最低的目标函数,基于风能... 为促进区域能源系统(rational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RIES)的低碳和经济发展,文中建立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区域能源模型,结合风能-碳捕集的运行模式,分析两种区域能源模型的适用场景。通过引入系统运行经济成本最低的目标函数,基于风能-碳捕集结合的运行模式建立生物质能和电转氢RIES热电联产(combined heat and power,CHP)优化调度模型,采用CPLEX对两种区域能源模型进行求解。仿真结果证明:两种RIES运行的经济性和低碳性在风能-碳捕集运行模式下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为不同能源组合下的综合能源系统低碳经济调度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综合能源系统 低碳经济调度 碳捕集 热电联供 电转氢 生物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数字经济赋能区域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 被引量:2
4
作者 鸦新颖 邓星华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27,59,共8页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阐释数字经济赋能区域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的价值、作用机理,并提出路径。价值:促进区域内体育生产要素自由流通,提高区域体育产业数字化协作水平,推动区域体育实现共建共治共享。作用机理:以数字产业化破...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阐释数字经济赋能区域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的价值、作用机理,并提出路径。价值:促进区域内体育生产要素自由流通,提高区域体育产业数字化协作水平,推动区域体育实现共建共治共享。作用机理:以数字产业化破除市场壁垒,以数据价值化串通产业链条,以产业数字化突破机制障碍,以数字化治理革新治理手段。路径:建立公开透明的数据要素市场,搭建区域体育一体化合作平台,构建体育全产业链数字化生态,创新区域体育一体化长效合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体育 体育产业 区域一体化 数字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市场一体化视角下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地区差异与资本流动 被引量:1
5
作者 周耿 刘畅 范从来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7-131,共15页
当前,财政分权体制带来了区域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巨大差异。由于受到EPU指数只有国家层面的限制,研究者无法关注区域EPU对国内资本流动的影响,为此,构建一种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区域EPU的测度方法,实证检验区域EPU的地区差异对资本... 当前,财政分权体制带来了区域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巨大差异。由于受到EPU指数只有国家层面的限制,研究者无法关注区域EPU对国内资本流动的影响,为此,构建一种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区域EPU的测度方法,实证检验区域EPU的地区差异对资本跨区流动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对“卢卡斯悖论”这一资本流动异象提出新的解释。研究表明,我国区域EPU的地区差异的增大会导致跨区域资本流动的增加。通过对资本流动方向的分析发现,区域EPU差异与资本流动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的流动方向上;资本通常由EPU更高的地区向EPU更低的地区流动:低EPU地区的企业倾向于不主动流出资本,高EPU地区的企业更可能会因避险而流出资本。进一步分析指出,金融发展水平与信用水平对资本流动的发起地区和承接地区存在不对称的影响:对于资本流出的发起地区,当地金融发展水平和信用水平削弱了区域EPU差距与异地并购规模之间的正向关系;而对于资本流入的承接地区则反之。为此,从政府和企业角度提出了应合理规划各项经济政策试点地区、保持经济政策的一致性、大力促进金融行业的发展、重视社会信任的作用和完善异地并购决策机制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市场一体化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 资本流动 “卢卡斯悖论” 异地并购 百度指数 深度学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对CPTPP国家出口增长特征与动力分析研究
6
作者 詹春怡 崔卫杰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3-74,共12页
CPTPP协议及其推进进程对中国与CPTPP国家贸易往来具有深远影响,厘清中国与CPTPP国家在不同时期出口增长特征及动因对加强形势研判、拓展贸易合作及促进后续谈判具有现实意义。基于中国与CPTPP国家2010—2022年货物贸易数据,运用恒定市... CPTPP协议及其推进进程对中国与CPTPP国家贸易往来具有深远影响,厘清中国与CPTPP国家在不同时期出口增长特征及动因对加强形势研判、拓展贸易合作及促进后续谈判具有现实意义。基于中国与CPTPP国家2010—2022年货物贸易数据,运用恒定市场份额(CMS)模型从整体、市场、产品三个维度分别分析了中国对CPTPP国家出口贸易额动态增长的驱动因素,并讨论了CPTPP协议生效对此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对CPTPP国家出口增长高度依赖进口需求效应尤其是进口需求规模的扩张,出口竞争力对增长的赋能空间则更多地源于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新时期深入协调中国与CPTPP国家贸易发展中的供需结构性矛盾,培育基于国内大市场的动态竞争优势及提高抗外部冲击能力等问题亟待关注。进一步提出应稳步推进加入CPTPP,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把握自贸协定区域内利好;同时以开放促改革,提升内在发展质量推动中国对CPTPP国家出口增长机制由需求外驱式增长转向竞争力内驱式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TPP 区域经济一体化 出口竞争力 CMS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要素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对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基于30个省份的实证研究
7
作者 朱家琦 任剑新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10,共10页
数据作为战略性生产要素,通过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产生价值倍增效应,为缩小地区经济差距提供了新思路。基于区域创新系统理论,利用2012-2023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回归分析和门限回归模型,研究数智融合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 数据作为战略性生产要素,通过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产生价值倍增效应,为缩小地区经济差距提供了新思路。基于区域创新系统理论,利用2012-2023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回归分析和门限回归模型,研究数智融合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数智融合度越高,越能显著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区域创新能力、产业结构高级化和资源配置效率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创新基建发挥调节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数智融合对缩小东部、西部地区经济差距的作用显著,而在中部地区不显著;门槛效应表明,金融发展水平在数智融合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过程中存在单门槛效应,即当金融发展水平跨越门槛值后,数智融合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由正向转为负向。研究结论为进一步发挥数据要素的乘数效应、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要素 人工智能技术 要素融合 区域经济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网可行域的电热综合能源系统经济调度
8
作者 钱科军 李洁 +4 位作者 李亚飞 朱丹 李圆琪 张苏涵 陆帅 《高压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4-71,共8页
文中研究了基于热网可行域的电热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 heatandelectricsystem,IHES)经济调度问题,以实现经济调度问题的快速、精确计算。首先,建立了电热综合能源系统的基本模型描述了多能流的分布,包括基于改进直流模型的电力系统... 文中研究了基于热网可行域的电热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 heatandelectricsystem,IHES)经济调度问题,以实现经济调度问题的快速、精确计算。首先,建立了电热综合能源系统的基本模型描述了多能流的分布,包括基于改进直流模型的电力系统模型、基于偏微分方程的供热系统(district heatingsystem,DHS)动态模型和基于可行域的耦合设备模型。接着,通过一种全解析方法将偏微分形式的热网模型转化为显式的代数方程组,并通过网络等值推导热网可行域模型,在维持精度的同时实现热网动态模型的降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虑电热综合能源系统的运行安全约束,结合热网可行域模型建立电热综合能源系统经济调度模型,以此实现运行成本的最小化。最后,通过算例仿真对比,验证了基于全解析法的热网可行域模型在电热综合能源系统经济调度问题中的效率、精度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热综合能源系统 偏微分方程 经济调度 动态模型 全解析法 可行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差距——基于高铁开通的市场差异化配置视角
9
作者 任彬 荆文君 胡壮程 《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0-119,共10页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核心路径,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战略性支撑,尤其是高速铁路网络的布局与优化,已成为重构区域经济空间关系、破解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关键变量。将高铁开通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构建200...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核心路径,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战略性支撑,尤其是高速铁路网络的布局与优化,已成为重构区域经济空间关系、破解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关键变量。将高铁开通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构建2008—2023年我国234个地级市的DID面板模型,从要素市场与商品市场两个角度,系统评估高铁开通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基准回归结果表明,高铁开通总体上有利于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机制分析发现,在要素市场上,高铁开通通过促进服务业劳动力跨区域合理流动,实现区域人力资源的再优化配置,缩小了区域经济差距;但对资本跨区域流动影响不显著。在商品市场上,高铁开通通过市场一体化带来的经济活动集中,影响了商品多样化和产业集聚水平,扩大了区域经济差距。异质性分析显示,高铁开通的影响在中部和南方地区效果更为显著。研究认为,应科学优化高铁网络布局、完善要素流动配套机制,并加强区域联动合作,推进边缘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增强高铁开通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的正向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区域经济差距 要素再配置 市场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再生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协整分析--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例
10
作者 栾俊红 古力哪尔·麦买提 《绿色科技》 2025年第7期263-271,共9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的消费与该地区经济增长紧密相连。选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近20年的可再生能源数据,使用异方差检验、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及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的消费与该地区经济增长紧密相连。选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近20年的可再生能源数据,使用异方差检验、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及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可再生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增长对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具有积极影响,即经济增长能促进消费水平的提升。基于此,从加大税收优惠力度、扩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开发能源互联网、加大储能技术的开发及应用等方面提出了多项建议,以进一步推动如加大税收优惠力度、扩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开发能源互联网、加大储能技术的开发及应用的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消费 经济增长 协整分析 VAR模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长三角一体化进阶路径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孟添 贺臻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3-91,共9页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和活跃的区域之一,其一体化进程备受关注。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深入分析了长三角一体化取得的显著成就与面临的挑战,从政企联动制度、公共监管保障制度、区域间联动制度、公共制度、产权制度和要素配置制...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和活跃的区域之一,其一体化进程备受关注。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深入分析了长三角一体化取得的显著成就与面临的挑战,从政企联动制度、公共监管保障制度、区域间联动制度、公共制度、产权制度和要素配置制度六个方面提出了长三角一体化的实施路径与政策建议,这些建议为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持,也为其他区域复制其成功经验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地区 一体化进程 新制度经济学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越技术的视角:新型基础设施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与科学议题 被引量:5
12
作者 叶玉瑶 陈奕嘉 +1 位作者 刘向杰 许吉黎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3-561,共9页
新型基础设施(新基建)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基石,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实现大国崛起的引擎,也是经济地理的前沿和重要研究领域。本文以超越技术的视角,系统梳理了当前经济地理学中关于新基建的相关理论,主要包括技术关联性理论、关键赋能... 新型基础设施(新基建)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基石,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实现大国崛起的引擎,也是经济地理的前沿和重要研究领域。本文以超越技术的视角,系统梳理了当前经济地理学中关于新基建的相关理论,主要包括技术关联性理论、关键赋能技术理论、技术−制度协同演化理论和区域一体化理论等。在此基础上,提出需重点关注的3个科学议题及研究思路,分别是新基建技术−制度协同演化路径与机制研究、新基建赋能产业创新发展机制研究和新基建统筹布局与区域一体化运行机制研究。本文旨在建立新基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框架,以期为中国更好发挥新基建战略潜力和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基础设施 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一体化运行 技术−制度协同 关键赋能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企业劳动力成本粘性的影响——基于长三角城市群的视角 被引量:2
13
作者 马宁 陈宇萱 王雷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32,共12页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已引发劳动力供需失衡和劳动力资源错配等问题,如何矫正劳动力市场扭曲现象、提高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值得深入研究。文章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实证检验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企业劳动力成本粘性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制...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已引发劳动力供需失衡和劳动力资源错配等问题,如何矫正劳动力市场扭曲现象、提高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值得深入研究。文章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实证检验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企业劳动力成本粘性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区域经济一体化主要通过增加企业劳动力需求来降低企业劳动力成本粘性;进一步研究发现,位于扩容城市、高学历员工和技术员工占比较高、资本密集型、成熟期以及中小规模的企业,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劳动力成本粘性的影响更加显著。研究结论为推动城市群经济一体化建设和加强企业劳动力成本管控提供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一体化 劳动力成本粘性 长三角城市群 劳动力供给 劳动力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一体化政策能否促进城市包容性增长?——基于长江经济带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凯 赵燕 +2 位作者 甘畅 刘美伦 谭佳欣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0-40,共11页
实施长江经济带区域一体化政策是促进城市包容性增长的重要举措。文章基于2008—2021年中国279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空间溢出效应模型探究长江经济带区域一体化政策对城市包容性增长的直接效应、影响机制及... 实施长江经济带区域一体化政策是促进城市包容性增长的重要举措。文章基于2008—2021年中国279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空间溢出效应模型探究长江经济带区域一体化政策对城市包容性增长的直接效应、影响机制及空间效应。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区域一体化政策能够显著促进城市包容性增长,经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检验表明,区域一体化政策对东部地区以及省会城市的正向促进作用较强;从影响机制来看,区域一体化政策通过提升技术创新水平、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促进城市包容性增长;进一步分析发现,区域一体化政策对城市包容性增长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存在溢出边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区域一体化政策 城市包容性增长 双重差分 空间溢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要素配置、区域一体化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旭想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1,共6页
选取2013—2022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空间计量模型、中介效应模型与门槛模型,分析数据要素配置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及区域一体化在其中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数据要素配置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均存在空间自相关性。... 选取2013—2022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空间计量模型、中介效应模型与门槛模型,分析数据要素配置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及区域一体化在其中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数据要素配置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均存在空间自相关性。(2)数据要素配置能够显著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且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3)数据要素配置能够提高区域一体化水平,进而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4)随着区域一体化水平不断提升,数据要素配置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渐趋增强。(5)数据要素配置对东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显著。基于此,提出优化数据要素配置体系、完善区域一体化发展布局、制定区域差异化发展方针的建议,以期为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要素配置 区域一体化 经济高质量发展 空间计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盟金融合作网络:结构、演化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6
作者 丁文丽 杨渝镜 杨昕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5-140,201,共17页
基于2000—2022年GDELT全球新闻数据构建中国—东盟金融合作网络,并运用地层约束聚类、社会网络分析和QAP回归等方法分析网络的结构、演化及影响因素,发现:中国—东盟金融合作网络受亚洲金融危机、全球金融危机和逆全球化思潮抬头等宏... 基于2000—2022年GDELT全球新闻数据构建中国—东盟金融合作网络,并运用地层约束聚类、社会网络分析和QAP回归等方法分析网络的结构、演化及影响因素,发现:中国—东盟金融合作网络受亚洲金融危机、全球金融危机和逆全球化思潮抬头等宏观环境变动影响,金融合作程度由持续上升转向波动性下降,呈现“缓慢增长”“积极融入”和“逐步调整”的阶段演化特征。中国—东盟金融合作网络存在内部不均衡、地理邻近优先和“金字塔”式程度级差的结构特征。整体网络结构日益紧密,小世界性特征愈加明显;局部网络结构趋向稳定,内部群体分化逐渐缩小;个体网络结构的各国重要性不断上升,中国、泰国、越南、马来西亚4国占据主导地位,发挥“桥梁”作用。中国—东盟金融合作网络受贸易往来程度、金融发展距离、经济邻近性、制度距离、市场化距离、语言邻近性、宗教邻近性、地理邻近性、信息化发展、交通发展和数字经济发展距离11个因素共同作用。但经济邻近性、金融发展距离和数字经济距离3个因素对中国—东盟金融合作网络仅存在阶段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 金融合作网络 大数据 社会网络分析 区域经济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异质性与跨国金融合作:一个文献综述
17
作者 丁文丽 周建华 +1 位作者 李体欣 刘阳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9-59,共11页
作为一个实践前沿的研究领域,国家异质性与跨国金融合作问题正处于研究成果涌现和体系构建的关键阶段。通过对国家异质性与跨国金融合作进行系统的文献综述,梳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归纳国家异质性在金融合作研究中的主要问题和现... 作为一个实践前沿的研究领域,国家异质性与跨国金融合作问题正处于研究成果涌现和体系构建的关键阶段。通过对国家异质性与跨国金融合作进行系统的文献综述,梳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归纳国家异质性在金融合作研究中的主要问题和现有研究的不足。基于此,提出未来研究的四个方向:深化理论框架与实证分析、加强多维度异质性影响分析、考虑异质性影响金融合作机制研究和应用跨学科研究方法,为推动有效的国际金融合作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深化研究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异质性 跨国金融合作 区域经济一体化 金融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域下一三产业融合的区域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宋鑫 于淼 +1 位作者 齐婷婷 李雪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3期222-224,228,共4页
从乡村振兴的视域出发,探讨基于一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在分析乡村振兴视域下区域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发展绿色经济和打造文旅项目等发展建议,以期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增长,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实现乡村现代化目标。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一三产业融合 区域经济发展 农村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怒江流域的市场形成机制与民族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浩禹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5-145,共11页
近代怒江流域市场普遍形成和发展,实现了由临时性市场向固定性市场的发展转变,呈现出小市、基层市场、中间市场和中心市场的市场层级结构。怒江流域市场的形成根植于该地区的社会发展水平,并受内地市场的深层影响,同时在国家治理的不断... 近代怒江流域市场普遍形成和发展,实现了由临时性市场向固定性市场的发展转变,呈现出小市、基层市场、中间市场和中心市场的市场层级结构。怒江流域市场的形成根植于该地区的社会发展水平,并受内地市场的深层影响,同时在国家治理的不断深入和加强下,市场得以兴起和勃发,又因该地区处于中缅印交角地区,市场的形成过程中也受到国内国际贸易双循环的影响。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了国际国内贸易双循环的联动互通,国家治理是根本推动保障的市场机制。怒江流域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进一步推动区域市场化和商品化进程,在一定程度上冲击和瓦解自然经济,使各民族不断走出自然经济,走向市场,从而加快社会发展进程,促进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坚雅 市场机制 经济联动 商品经济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沙化治理生态社会经济一体化发展协调机制研究
20
作者 刘丝语 秦涛 +2 位作者 郑雨洁 景观小雨 郑萍萍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5期223-228,共6页
以京津冀地区为样本,选取京津冀地区2004—2018年生态、社会、经济方面的相关数据,确立沙化治理的指标权重体系,引入耦合度、耦合协调度以及熵值法测量耦合系统协调状况。结果表明,2004—2018年京津冀地区的综合发展指数一直处于持续增... 以京津冀地区为样本,选取京津冀地区2004—2018年生态、社会、经济方面的相关数据,确立沙化治理的指标权重体系,引入耦合度、耦合协调度以及熵值法测量耦合系统协调状况。结果表明,2004—2018年京津冀地区的综合发展指数一直处于持续增长状态,耦合协调度处于波动上升态势。北京市、河北省的耦合协调度一直处于优质协调发展类;天津市的耦合协调度经历了中度失调衰退类到严重失调衰退类再到中度失调衰退类,相较于北京市、河北省的耦合协调度较低。京津冀地区在一体化进程中存在一定波动性,且京津冀综合一体化发展慢于经济、社会、生态子系统一体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化治理 生态社会经济一体化 协调机制 京津冀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