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utomatic brush-plating technology for component remanufacturing
1
作者 吴斌 徐滨士 +2 位作者 荆学东 刘存龙 张斌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5年第S2期199-202,共4页
An automatic brush-plating system was developed for component remanufacturing. With this system, Ni/nano-alumina composite coatings from an electrolyte containing 20g/L nano-alumina particles were prepared. Microstr... An automatic brush-plating system was developed for component remanufacturing. With this system, Ni/nano-alumina composite coatings from an electrolyte containing 20g/L nano-alumina particles were prepared. Microstructure, surface morphology, microhardness and wear resistance of automatically plated coatings and manually plated coatings were investigated compara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utomatically plated coatings are relatively dense and uniform and have lower friction coefficient of 0.089 under lubricant condition, when compared with manually plated coatings with friction coefficient of 0.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onent REMANUFACTURING brush-plating AUTOMATION composite coating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fluence of Microstructures on Thermal Shock and Sintering Behavior of YSZ-based Thermal Barrier Coatings
2
作者 Kirsten Bobzin Lidong Zhao +1 位作者 Mehmet ?te Tim K?nigstein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8-33,共6页
In this study, two thermal barrier coatings based on YSZ were produced by using a commercially available agglomerated and sintered powder and a special spray powder prepared by high energy ball milling. Both thermal b... In this study, two thermal barrier coatings based on YSZ were produced by using a commercially available agglomerated and sintered powder and a special spray powder prepared by high energy ball milling. Both thermal barrier coatings exhibited similar overall porosities, bu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microstructures. Application of the special spray powder prepared by high energy ball milling led to a microstructure with numerous inclusions of semi-molten agglomerates, which introduced a plethora of clusters of fine pores into the coating and several more microstructural defects. This microstructure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ly better thermal shock behavior compared to the conventional thermal barrier coating. The heat treatment of both thermal barrier coatings atθ=1150℃for t=100 h led to a sintering of both coatings. The results were reduced overall porosity and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fracture toughness. A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fracture toughness of both coatings after the heat treatment and the thermal shock life time could not be identif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RMAL barrier coating ZrO2-7%Y2O3 high energy ball MILLING THERMAL shoc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组分聚氨酯-聚脲涂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孔磊 吴昆鹏 +2 位作者 刘鑫 谭志勇 张会轩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2-155,160,共5页
采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不同比例的聚醚二醇(N-220)和聚醚三醇(N-330)与固化剂4,4′-亚甲基双(2-氯苯胺)(MOCA)制备双组分聚氨酯-聚脲(PUU)复合涂料。研究了合成预聚体的适宜反应条件、异氰酸酯指数(R值)、软段中两种聚醚多元... 采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不同比例的聚醚二醇(N-220)和聚醚三醇(N-330)与固化剂4,4′-亚甲基双(2-氯苯胺)(MOCA)制备双组分聚氨酯-聚脲(PUU)复合涂料。研究了合成预聚体的适宜反应条件、异氰酸酯指数(R值)、软段中两种聚醚多元醇的比例对涂料性能的影响。通过二正丁胺法、红外光谱(FT-IR)、拉伸强度、接触角、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扫描电镜(SEM)对涂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78℃左右体系反应时间最短,得到的涂料体系稳定。预聚体中R值增加,涂膜的断裂强度增大,断裂应变减小,R=4时,涂膜有良好力学性能。当n(聚醚二醇)∶n(聚醚三醇)=1∶1时,聚氨酯涂料的综合性能最好;n(聚醚二醇)∶n(聚醚三醇)=3∶1时接触角最大;玻璃化转变温度逐渐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多元醇 双组分 4 4′-亚甲基双(2-氯苯胺) 涂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ESI-MS/MS技术黑豆种皮的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吴志华 马丽 +1 位作者 陈剑 周佳宇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113,共3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UPLC-ESI-MS/MS)技术对黑豆种皮体积分数70%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合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黑豆种皮体积分数70%乙醇提取物中32个化合物主要为多酚类,其中,酚酸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为13.38%,黄酮类化合物...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UPLC-ESI-MS/MS)技术对黑豆种皮体积分数70%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合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黑豆种皮体积分数70%乙醇提取物中32个化合物主要为多酚类,其中,酚酸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为13.38%,黄酮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为39.59%。儿茶素的相对含量最高(10.15%),反式阿魏酸的相对含量次之(7.86%),二氢黄豆苷元和原花青素B 1的相对含量也较高(分别为5.52%和5.36%)。黑豆种皮中主要的多酚类物质为酚酸类和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进一步开发利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豆种皮 化学成分 UPLC-ESI-MS/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成分分析γ-氨基丁酸-壳聚糖涂膜对人参果贮藏品质的影响
5
作者 梁金甜 曾丽萍 +3 位作者 赵文汇 潘艳南 熊雪淇 王晓华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5-173,共9页
目的探究γ-氨基丁酸(GABA)–壳聚糖涂膜对人参果的保鲜效果。方法将人参果在12℃下贮藏28 d,研究10 mmol/L GABA-壳聚糖涂膜处理对人参果贮藏期间营养品质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采用GABA-壳聚糖涂膜处理能显著提高... 目的探究γ-氨基丁酸(GABA)–壳聚糖涂膜对人参果的保鲜效果。方法将人参果在12℃下贮藏28 d,研究10 mmol/L GABA-壳聚糖涂膜处理对人参果贮藏期间营养品质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采用GABA-壳聚糖涂膜处理能显著提高人参果的感官品质,抑制其呼吸作用,降低质量损失率,降低PPO和POD酶活性,维持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减缓MDA的积累,同时有效保持较高的Vc和总黄酮含量,从而延缓果实软化及品质劣变进程。通过主成分分析(PCA)提取出2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6.86%,较好地描述了人参果贮藏期间品质的变化。此外,经PCA分析发现,贮藏28 d时处理组的果实品质与贮藏14~21 d时对照组的果实品质较为接近,进一步证实GABA-壳聚糖处理有助于人参果贮藏品质的稳定。结论采用GABA-壳聚糖涂膜处理能够延缓人参果采后软化、褐变及衰老进程,从而提高果实的贮藏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 涂膜 人参果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化氮化硼导热/阻燃水性涂料的研制
6
作者 官燕燕 叶义成 +1 位作者 陈海生 屈贞财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49,共9页
目的 研究羟基化氮化硼对涂料性能的影响,以提升用于电子元器件涂料的导热和阻燃性能。方法 采用超声液相剥离法,以氮化硼(BN)为导热/阻燃基元,以去离子水为溶剂,在碱性条件下制备了羟基化氮化硼纳米片(BN-OH),辅以水性聚氨酯、多异氰... 目的 研究羟基化氮化硼对涂料性能的影响,以提升用于电子元器件涂料的导热和阻燃性能。方法 采用超声液相剥离法,以氮化硼(BN)为导热/阻燃基元,以去离子水为溶剂,在碱性条件下制备了羟基化氮化硼纳米片(BN-OH),辅以水性聚氨酯、多异氰酸酯及相关溶剂和助剂研制了兼具导热和阻燃功能的水性涂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投射电子显微镜(TEM)分别观测了BN和BN-OH的微观形貌,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表征了BN和BN-OH的化学结构,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激光拉曼光谱仪(Raman)测试了BN和BN-OH的晶型和晶貌。涂布打样后,测试了涂料的黏度、细度、外观、硬度和附着力等基本性能,研究了羟基化氮化硼对涂料导热和阻燃性能的影响。使用热重红外联用仪(TG-IR)分析了涂料燃烧过程的气体排放,并观测了燃烧物的形貌。结果 羟基化氮化硼能有效提高水性涂料的导热和阻燃能力。当BN-OH占涂料甲组分总质量的3.0%时,涂料的导热系数提升至0.546 W/(m·K),比空白样提升了2.8倍;同时,涂料的峰值热释放速率(PHRR)比空白样下降了35.0%。BN-OH可显著降低涂料燃烧过程中有害气体的排放,使燃烧后的炭层更加致密紧凑。结论 羟基化氮化硼可同时赋予涂料优异的导热和阻燃性能,极大地提升了其在电器热管理领域的应用,将为电子元器件的安全保障提供更有效的解决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化氮化硼 导热 阻燃 涂料 元器件 热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丁香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但春 付铁军 +1 位作者 刘忠荣 周燕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87-88,共2页
  公丁香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Eugenia caryophyllata的干燥花蕾.原植物系常绿乔木,主产于桑给巴尔、马达加斯加、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等地,我国南方已大量引种.作为中药,公丁香具有温中降逆和补肾助阳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寒、呃...   公丁香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Eugenia caryophyllata的干燥花蕾.原植物系常绿乔木,主产于桑给巴尔、马达加斯加、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等地,我国南方已大量引种.作为中药,公丁香具有温中降逆和补肾助阳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寒、呃逆呕吐、食少吐泻、心腹冷痛和肾虚阳痿[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ugenia caryophyllata FLOWER Essential oil Chemical component GC - 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镀Ni-Cu-P合金工艺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叶栩青 罗守福 王永瑞 《腐蚀与防护》 CAS 2000年第3期126-128,139,共4页
通过实验数据及图表论述了化学镀 Ni- Cu- P的工艺条件 ,探讨了镀液的主要组成成分、镀液的 p H值、施镀时间对镀层中 Ni、Cu、P质量百分含量、镀层的沉积速度的影响 。
关键词 化学镀 镀层 成分 工艺 电镀 镀合金 镍铜磷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N系涂层多元多层强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9
作者 汝强 黄拿灿 +3 位作者 胡社军 张松 胡显奇 盛刚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8,共6页
TiN系涂层具有高的硬度、耐磨性 ,低的摩擦系数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 ,在工模具上获得广泛的应用。多元多层合金化是强化TiN膜的有效途径之一 ,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介绍了几种多元多层TiN薄膜的沉积技术及性能特点 ,并指出了国内TiN... TiN系涂层具有高的硬度、耐磨性 ,低的摩擦系数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 ,在工模具上获得广泛的应用。多元多层合金化是强化TiN膜的有效途径之一 ,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介绍了几种多元多层TiN薄膜的沉积技术及性能特点 ,并指出了国内TiN涂层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合金强化 纳米复合 Ti-N系涂层 工具 模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分离鉴定聚氨酯防水涂料中的煤焦油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颖 杨睿 汪昆华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04-605,共2页
建立了采用闪蒸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测定固化后的聚氨酯防水涂料中的煤焦油的新方法。该方法方便快捷,无需对样品进行前处理,而且测定结果不受聚氨酯组分的干扰。该方法在建筑材料中有毒有害组分的分析检测方面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裂解气相色谱-质谱(pyrolysis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PGC-MS) PU防水涂料(polyurethane water-proof coating) 煤焦油(coal t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GC-MS技术分析合成己烯-1中间产品组成 被引量:1
11
作者 田炳全 衣学飞 +1 位作者 王枫 孙代秋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293-294,共2页
  己烯-1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应用范围非常广,利用乙烯作为原料合成己烯-1是一种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新技术.为了全面了解合成中各个环节的情况,需要对各部分的中间产品的组成进行分析,以便确定最佳的工艺参数.……
关键词 1-HEXENE componentS GC - 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金属-合金三层复合材料坩埚的液态成形法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曾辉 黎东涛 +2 位作者 李国彪 曾素琼 林承超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5-7,共3页
采用黑刚玉为陶瓷,过共析钢为基体金属,硅铁为合金构成三层复合材料坩埚。目的分别是抵抗铝金属液体的浸蚀,使材料具有一定强度且能抵抗高温气体的氧化。金属粉涂料作用在于连接陶瓷和金属基体,复合材料坩埚经液态成形法一次制成。与目... 采用黑刚玉为陶瓷,过共析钢为基体金属,硅铁为合金构成三层复合材料坩埚。目的分别是抵抗铝金属液体的浸蚀,使材料具有一定强度且能抵抗高温气体的氧化。金属粉涂料作用在于连接陶瓷和金属基体,复合材料坩埚经液态成形法一次制成。与目前普遍使用的中硅球铁相比,其抗铝液浸蚀的能力可以提高10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层复合材料 抗浸蚀 金属粉涂料 液态成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皮颜色花生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近红外检测模型的构建
13
作者 尚艳侠 侯名语 +3 位作者 崔顺立 刘盈茹 刘立峰 李秀坤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29-1136,共8页
花生籽仁中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是重要的品质性状,探索无损、高效的含量检测方法是花生育种及生产的重要研究方向。根据样品外观颜色分别构建近红外模型有利于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利用市场常见的黑色、红色、粉色共282个花生种质,采用考... 花生籽仁中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是重要的品质性状,探索无损、高效的含量检测方法是花生育种及生产的重要研究方向。根据样品外观颜色分别构建近红外模型有利于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利用市场常见的黑色、红色、粉色共282个花生种质,采用考马斯亮蓝法(Bradford)检测蛋白含量,与近红外光谱值拟合,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法构建近红外预测模型。共构建黑色种皮粗蛋白、黑色种皮清蛋白、黑色种皮球蛋白、黑色种皮伴球蛋白、红色种皮粗蛋白、红色种皮清蛋白、红色种皮球蛋白、红色种皮伴球蛋白、粉色种皮清蛋白、粉色种皮球蛋白、粉色种皮伴球蛋白等共11个近红外预测模型,光谱值预处理方法为多种复合处理法,黑色种皮粗蛋白、黑色种皮清蛋白、黑色种皮球蛋白、黑色种皮伴球蛋白模型的最佳预处理方法分别为Baseline+Detrend、Detrend+MSC、2^(nd)-der+Detrend+1^(st)-der、Baseline+SNV,红色种皮粗蛋白、红色种皮清蛋白、红色种皮球蛋白、红色种皮伴球蛋白模型的最佳预处理方法分别为Baseline+SNV、Baseline+SNV+MSC、SNV+MSC+Baseline、SNV+MSC+Baseline,粉色种皮清蛋白、粉色种皮球蛋白、粉色种皮伴球蛋白模型的最佳预处理方法分别为2^(nd)-der+1^(st)-der、2^(nd)-der+Detrend+1^(st)-der、2^(nd)-der+Baseline+1^(st)-der,所建模型的相关系数Rc为0.825~0.925,均方根误差RMSEC为0.110~1.383。对所建模型进行外部验证,11个模型的外部验证集相关系数Rp在0.822~0.971之间,均方根误差RMSEP在0.102~0.954之间。将不同种皮颜色花生利用其他颜色模型检测并与其化学值进行拟合,相关系数在0.002~0.877范围内,标准误差在0.257~9.464范围内,相关系数均低于外部验证集相关系数,最佳检测模型为对应种皮颜色的模型。构建的不同种皮颜色的花生蛋白及其组分含量的模型,可快速无损的检测其含量,为花生蛋白加工原料的选择和花生专用型种质的选育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近红外光谱分析 种皮颜色 蛋白质 蛋白质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含量对多弧离子镀Ti_(1-x)Al_xN涂层微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袁建鹏 刘富荣 于月光 《有色金属》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6-29,共4页
通过不同Al含量的真空感应熔炼Ti1-x-Alx合金靶,采用多弧离子镀技术制备了Ti1-xAlxN涂层。用SEM,EDS等手段研究Al元素对涂层微观形貌和涂层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TiAlN涂层连续、光滑、孔隙率低、组织致密。随着Al含量的增加,涂层沉积... 通过不同Al含量的真空感应熔炼Ti1-x-Alx合金靶,采用多弧离子镀技术制备了Ti1-xAlxN涂层。用SEM,EDS等手段研究Al元素对涂层微观形貌和涂层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TiAlN涂层连续、光滑、孔隙率低、组织致密。随着Al含量的增加,涂层沉积效率降低、涂层硬度增加、涂层膜/基结合力先降低后升高。靶材成分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涂层的熔滴密度以及成分偏离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Ti1-xAlxN涂层 多弧离子镀 组织结构 涂层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工刀具用Ti-B-C涂层残余应力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淑艳 谢元仲 +2 位作者 杨德岭 方海峰 陈春晟 《森林工程》 2016年第2期58-60,共3页
采用Ti B2/C复合靶,以M50钢为基底,改变Ti过渡层和Ti-B-C涂层厚度沉积了系列复合涂层,采用XRD方法测试涂层的结构,利用曲率法计算涂层的残余应力。研究表明,Ti-B-C涂层中存在较多的Ti B2晶体,主要择优生长面为(001)晶面。过渡层的存在... 采用Ti B2/C复合靶,以M50钢为基底,改变Ti过渡层和Ti-B-C涂层厚度沉积了系列复合涂层,采用XRD方法测试涂层的结构,利用曲率法计算涂层的残余应力。研究表明,Ti-B-C涂层中存在较多的Ti B2晶体,主要择优生长面为(001)晶面。过渡层的存在可以有效减小复合涂层中的残余应力;随着Ti-B-C涂层厚度的增加,复合涂层内的残余应力增加;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复合涂层中的残余应力基本不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涂层 结构 残余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苯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与PEG20M复合萃取涂层用于洗涤制品中1,4-二氧杂环己烷的测定
16
作者 陈国良 李小龙 隋丽丽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86-287,共2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毛细管气相色谱联用技术测定了洗涤制品中的1,4-二氧杂环己烷。使用自制的萃取头(苯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与PEG20M复合)于顶空平衡温度80℃下萃取样品40min。萃取物用内壁涂有SE-30固定液的石英毛细管柱分离,外标...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毛细管气相色谱联用技术测定了洗涤制品中的1,4-二氧杂环己烷。使用自制的萃取头(苯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与PEG20M复合)于顶空平衡温度80℃下萃取样品40min。萃取物用内壁涂有SE-30固定液的石英毛细管柱分离,外标法定量。1,4-二氧杂环己烷含量为0.35-120μg/g时,其峰面积与含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回收率为98.7%-102%;相对标准偏差(n=5)为9.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涂层(complex coating) 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 气相色谱(GC) 洗涤制品(detergent chemicals) 1 4-二氧杂环己烷(1 4-dioxa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MS法测定大蒜中的挥发性物质 被引量:17
17
作者 王希丽 张建丽 何洪巨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07-109,共3页
  大蒜(Allium satiuvm L.)是多年生草本百合科植物大蒜的鳞茎,按皮的颜色不同可分为紫皮蒜和白皮蒜两种[1].大蒜原产于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约在两千多年前传入我国.大蒜不仅是极佳的调味食品,而且还有很好的药用功能.……
关键词 GC - MS GARLIC Volatile components 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 - extraction SULFID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性双组分环氧涂料在水性防锈剂残留基材上的应用研究
18
作者 吴炳贤 王荣芳 +3 位作者 姚煌 许奕祥 方博 冯德臣 《涂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5-80,共6页
针对金属基材表面残留的水性防锈剂引起后续涂装质量下降的问题,研制一种在水性防锈剂残留基材上具有良好涂层外观和性能的水性双组分环氧涂料,研究了水性环氧树脂、润湿剂、助溶剂和功能填料的选择对涂层性能与外观的影响。结果表明:... 针对金属基材表面残留的水性防锈剂引起后续涂装质量下降的问题,研制一种在水性防锈剂残留基材上具有良好涂层外观和性能的水性双组分环氧涂料,研究了水性环氧树脂、润湿剂、助溶剂和功能填料的选择对涂层性能与外观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溶性环氧树脂YPWE-406A和丙烯酸杂化环氧乳液AEH-20按照质量比1∶3复配,制备的环氧涂料润湿性好、表干速度快。通过添加0.2%两亲性硅氧烷类润湿剂HOS2413、0.4%非离子型炔二醇类润湿剂Dynol-607和6%混合溶剂(异丙醇、丙二醇丁醚和二丙二醇丁醚质量比为1∶1∶1),能够进一步降低涂料表面张力、提高表干速度和改善成膜性能,制备的环氧涂层在防锈剂残留基材上无印痕,附着力达到0级,耐中性盐雾性达到480 h。同时,添加片状填料滑石粉或云母粉可以改善涂层在防锈剂残留基材上的外观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双组分环氧涂料 水性防锈剂 残留 涂装印痕 防腐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涂覆微纳光纤气体传感机理与SF_(6)分解组分SO_(2)检测
19
作者 张引 陈奥 +3 位作者 余雯雯 张国治 蔡逸杰 张晓星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0-228,共9页
准确有效监测气体绝缘设备(gas insulated equipment,GIE)内部SF_(6)分解组分对设备故障诊断及状态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但现有外置检测方法受采样点和设备内组分扩散速率限制,难以精确掌握设备内组分浓度。为此,文中提出一种基于表面涂... 准确有效监测气体绝缘设备(gas insulated equipment,GIE)内部SF_(6)分解组分对设备故障诊断及状态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但现有外置检测方法受采样点和设备内组分扩散速率限制,难以精确掌握设备内组分浓度。为此,文中提出一种基于表面涂覆微纳光纤(micro/nano fiber,MNF)的SF_(6)分解组分SO_(2)检测方法,具有应用于GIE内置光纤传感在线监测的潜力。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分析石墨烯的光学气敏响应性能,搭建光纤环形腔衰荡(fiber-loop ringdown,FLRD)气体检测系统,开展典型SF_(6)分解组分检测实验。仿真结果表明,石墨烯在吸附SO_(2)气体分子后,光学特性变化较为显著,说明其对SO_(2)具有良好的光学气敏响应性能。实验结果同样发现,该气体检测系统可实现常温下低浓度的SO_(2)气体检测,在0~200μL/L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SO_(2)检测最大相对误差为4.89%,灵敏度为0.81 ns/(μL·L^(−1));而增加光纤放大器可以有效提升检测性能,系统灵敏度达到1.24 ns/(μL·L^(−1))。文中所提检测方法为GIE内置式光纤传感在线监测SF_(6)分解组分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绝缘设备(GIE)在线监测 SF_(6)分解组分 光纤气体传感 表面涂覆 气体检测 微纳光纤(MN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I-50型单组份热固化聚氨酯涂料的封端合成与解封特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坤 姚亮 +1 位作者 王宏斌 李万捷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9-131,共3页
以聚醚多元醇、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50)、苯酚、2,2'-二氯-3,3'-二甲基-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等为主要原料合成了单组分热固化聚氨酯弹性涂料,考察了封端过程中温度、时间、催化剂质量分数对封端反应的影响,利用差... 以聚醚多元醇、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50)、苯酚、2,2'-二氯-3,3'-二甲基-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等为主要原料合成了单组分热固化聚氨酯弹性涂料,考察了封端过程中温度、时间、催化剂质量分数对封端反应的影响,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涂料的解封温度,红外光谱法对封端结果进行表征,对所得涂膜各项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封端过程中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6 h,催化剂质量分数为0.35%时,封端效果较为理想,封端率达90%左右,封端反应较为完全,预聚体解封温度从120℃开始,约180℃完全解封,所得涂膜各项性能优异,是一种具有良好性能的单组份热固化涂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单组份涂料 封端 热固化特性 解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