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9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FD studies of scraper built in SPA clarifying tank based on mixture solid-liquid two-phase flow model 被引量:1
1
作者 CHEN Yu ZHOU Jianxu ZHANG Zhengyang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53-559,586,共8页
In the industrial process of producing the strong phosphoric acid(SPA),clarification of the solution is essential to the ultimate product.However,the large viscosity of sediment and the induced interface interaction r... In the industrial process of producing the strong phosphoric acid(SPA),clarification of the solution is essential to the ultimate product.However,the large viscosity of sediment and the induced interface interaction result in difficulties when the SPA is clarified.CFD numerical methodology was applied to simulate internal flow field and performance of the low speed scraper based on Mixture solidliquid two-phase flow model.Sediment deposition was generated by loading solid particles at the bottom of clarifying vessel.The moving mesh and RNG k-εmodel were used to simulate the rotational turbulent flow in clarifying tank.Variables studied,amongst others,were the scraper rotation speed and the mounting height,which could affect the solid suspension height.Features of flow field and solid volume fraction distribution in computational domain were presented and analyzed.The numerical reports of the scraper torque and velocities of inlet and outlet filed were obtained.It seems the torque value of rotatio-nal axis and particle suspending height augment with an increasing rotating speed.Meanwhile,a high revolving speed is good for the deposition discharge.The particle fraction distribution in meridional surface and horizontal surface at fixed rotation speed were analyzed to determine the corresponding optimal installation height.The simulating results reflect the flow field is marginally stirred by the scraper and proper working parameters are obtained,in which case the comprehensive properties of the scraper and the clarifying tank are superi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ong phosphoric acid clarifying TANK SCRAPER MIXTURE two-phase model GRANULAR SUSPENSION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化两相可压缩流动体积分数控制方程
2
作者 洪方文 袁国辉 +1 位作者 翟树成 郑巢生 《船舶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81-1187,共7页
体积分数方程是空化流动的一个重要控制方程,在不可压缩情况下由质量守恒方程导出,但对于可压缩流体,目前还没有一个得到普遍认可的描述形式。本文以随体坐标系为描述问题的参考系,针对局部流体单元,从两相流体各自的体积变化入手,推导... 体积分数方程是空化流动的一个重要控制方程,在不可压缩情况下由质量守恒方程导出,但对于可压缩流体,目前还没有一个得到普遍认可的描述形式。本文以随体坐标系为描述问题的参考系,针对局部流体单元,从两相流体各自的体积变化入手,推导出体积分数的随体导数与两相流体局部平均速度散度的关系。本文还讨论了体积分数方程与质量守恒方程的关系,以及相变和可压缩性对体积分数演化的影响,并给出了两相压力平衡情况下体积分数方程的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积分数 两相可压缩流体 空化 控制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裂缝性气藏流固耦合下钻井液漏失规律数值研究
3
作者 王志远 刘徽 +2 位作者 孙宝江 刘洪涛 娄文强 《石油钻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61,共10页
钻进裂缝性地层的过程中井漏问题严峻,易导致产能降低和钻井安全事故。为此,综合考虑钻井液与天然气的物性差异、基质与裂缝间的耦合流动及裂缝开度的动态演化规律,建立了基于气液两相流动的裂缝性气藏漏失预测模型,并与试验数据进行对... 钻进裂缝性地层的过程中井漏问题严峻,易导致产能降低和钻井安全事故。为此,综合考虑钻井液与天然气的物性差异、基质与裂缝间的耦合流动及裂缝开度的动态演化规律,建立了基于气液两相流动的裂缝性气藏漏失预测模型,并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基于该模型,系统分析了裂缝性气藏地质构造、基质参数、裂缝参数和井底压差等因素对漏失的影响规律,修正了传统统计学漏失模型,提出了适用于裂缝性气藏的漏失速率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裂缝性气藏的漏失速率随着裂缝增宽呈对数函数增长,增长趋势先急后缓,随着井底压差和裂缝长度增大呈线性增长;发育有断层裂缝性气藏的漏失速率随着裂缝宽度和井底压差增大呈指数增长,随着井眼与断层的距离增大呈对数式减小。研究结果为完善裂缝性气藏井漏规律和优选防漏堵漏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性气藏 井漏 气液两相流动 流固耦合 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两相流理论的水下法兰连接器透镜垫强度及寿命
4
作者 秦建国 孙志 +3 位作者 弓海霞 崔朝霞 巩勇智 郭思佳 《机械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55-60,共6页
在水下油气生产系统中,针对水下采油井口的突然开启和关闭、油气输送的非连续性造成管道内油气输送速度剧烈变化,从而在管道中形成压力波动,对水下法兰连接器透镜垫造成压力冲击的问题,通过分层流模型确定气液参数,借助Fluent中的VOF模... 在水下油气生产系统中,针对水下采油井口的突然开启和关闭、油气输送的非连续性造成管道内油气输送速度剧烈变化,从而在管道中形成压力波动,对水下法兰连接器透镜垫造成压力冲击的问题,通过分层流模型确定气液参数,借助Fluent中的VOF模型对水下法兰连接器部分内的气液两相流介质进行模拟,选用RNG k-ε湍流模型对水下法兰连接器部分油气流动参数进行分析计算及模拟求解,分析了不同输送速度连接器部分内油气对外压力的分布。结果显示,最大压力冲击的增量与油气输送速度平方的增量近似成正比关系,在考虑油气输送速度对水下法兰连接器透镜垫内壁最大压力冲击后,透镜垫最大等效应力增大9.36%,疲劳寿命下降51.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法兰连接器 气液两相流 VOF模型 流体压力 疲劳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基固废充填料浆长距离输送悬浮态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涛 杨涛 +2 位作者 刘金成 刘子健 杨天阳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4-456,共13页
煤矿煤基固废充填开采技术是实现煤炭绿色低碳开采的重要代表性技术,煤基固废料浆充填采空区可有效控制顶板岩层运移,防止衍生灾害发生。针对煤矿智能化大型化发展趋势下,煤基固废充填料浆长距离管道输送中颗粒悬浮态敏感性强易导致浆... 煤矿煤基固废充填开采技术是实现煤炭绿色低碳开采的重要代表性技术,煤基固废料浆充填采空区可有效控制顶板岩层运移,防止衍生灾害发生。针对煤矿智能化大型化发展趋势下,煤基固废充填料浆长距离管道输送中颗粒悬浮态敏感性强易导致浆体浓度不稳定而堵爆管的问题,开展浆体悬浮态稳定性方面的研究,旨在减少煤基固废长距离充填开采中堵爆管事故的发生。首先,应用正交试验、极差分析、方差分析与显著性检验法,评价影响煤基固废充填料浆流变特性的主次因素与影响显著性,得出主次影响因素的排序为料浆>水泥掺量>粉煤灰掺量,各因素影响显著性的排序为料浆浓度>水泥掺量>粉煤灰掺量。确定煤基固废充填料浆的质量分数为75.2%,各因素的最优配比为水泥∶粉煤灰∶煤矸石∶水质量比为12∶19.5∶43.7∶24.8。其次,建立煤基固废充填料浆长距离管道输送基于固液二相载体悬浮液的固体颗粒沉降模型,通过临界不沉粒径力学模型计算、粒度筛分试验、流变特征参数测试,确定固液二相载体悬浮液的密度为1 626.82 kg/m^(3),判别煤基固废充填料浆为非稳定浆体,不具备长距离管道输送的经时悬浮态稳定性。最后,确定使煤基固废充填料浆转变为悬浮态稳定浆体的悬浮临界屈服应力与悬浮临界塑性黏度分别为172.87 Pa、2.39 Pa·s,提出通过添加悬浮剂建立煤基固废充填料浆长距离管道输送稳定浆体体系的方法,以期解决煤矿煤基固废长距离充填开采工程实践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距离输送 悬浮态稳定性 沉降模型 固液二相载体悬浮液 悬浮临界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置CO_(2)压裂后砂砾岩CO_(2)驱油的三维孔隙尺度模拟
6
作者 杨柳 姜晓宇 +4 位作者 董广涛 公飞 朱凯 裴奕杰 蔡嘉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70-684,共15页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具有巨大的油气开发潜力,但由于储层非均质性强、产量递减快。目前前置CO_(2)压裂-气驱-封存协同技术(PCFS)是砂砾岩储层强化开采的常用方法。为了研究前置压裂过程中CO_(2)-水-岩相互作用对孔隙结构的影响以及气驱...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具有巨大的油气开发潜力,但由于储层非均质性强、产量递减快。目前前置CO_(2)压裂-气驱-封存协同技术(PCFS)是砂砾岩储层强化开采的常用方法。为了研究前置压裂过程中CO_(2)-水-岩相互作用对孔隙结构的影响以及气驱过程中CO_(2)的运移规律,选取了玛湖凹陷砂砾岩岩心,开展了CO_(2)浸泡实验、高精度Mirco-CT扫描以及基于流体体积法(VOF)的3D数字岩心两相流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①CO_(2)-水-岩相互作用会导致砂砾岩孔隙结构发生溶蚀扩展,原本孤立的孔隙通道逐渐汇聚成为片状,从而扩大了CO_(2)团簇的波及范围。该过程也引发了二次矿物沉淀和膨胀,进而导致流动通道的堵塞或重组,改变流体在孔隙结构内的流动路径和速度,阻碍优势流道的形成。②CO_(2)浸泡导致孔隙空间溶蚀扩展所起到的积极作用要大于二次矿物沉淀和膨胀所引起的消极作用,增加渗透率,孔隙结构的渗流能力呈现出增强趋势。在不同流道中,CO_(2)团簇具有凸形和凹形等不同的驱替前缘形态。浸泡前、后代表性单元体(REV)模型无因次数(C_(a),θ,M)对驱替效率的影响程度不同。在浸泡后孔隙发育程度相对较高的REV模型中,驱替效率对无因次数(C_(a),θ,M)变化的敏感性较强,表明PCFS技术在孔隙发育程度较高的储层中具有更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浸泡实验 VOF方法 两相流 数字岩心 PCFS技术 CO_(2)地质封存 油气开发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筒体直径对旋风分离器性能的影响及其流场机制
7
作者 牛宏斌 邱丽 +5 位作者 杨景轩 张忠林 郝晓刚 赵忠凯 阿布里提 官国清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67-2376,共10页
筒体直径是旋风分离器尺寸优化的核心,但关于其对性能的影响,文献报道了不同结果,且鲜有探讨其流场机制。在控制入口尺寸为145 mm×63 mm,入口气速为27.5 m/s,其他尺寸与筒径成一定比例的条件下,通过性能测试研究筒径对旋风分离器... 筒体直径是旋风分离器尺寸优化的核心,但关于其对性能的影响,文献报道了不同结果,且鲜有探讨其流场机制。在控制入口尺寸为145 mm×63 mm,入口气速为27.5 m/s,其他尺寸与筒径成一定比例的条件下,通过性能测试研究筒径对旋风分离器性能的影响;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探索流场机制。结果表明,压降随筒径增加而减小,切向速度的降低是主因。分离效率随筒径增加而先增后减,最佳效率筒径约410 mm。流场分析表明其与以下机制有关:分离器内气流切向速度和轴向速度随着筒径的增加而降低,但轴向速度降幅更大,且在大筒径中产生滞留现象,二者共同作用使内旋流对微小颗粒的二次分离能力随筒径增加而提高,返混逃逸率因此降低。筒径增大后,上行流区域扩张,排气管口较强的径向汇流对上行流产生影响,造成颗粒短路逃逸的同时也加剧了内旋流所持颗粒的逃逸,逃逸量随筒径增加而先减小后增大,最佳筒径处最低。增大筒径会使得排气管外形成上行流屏障,颗粒短路逃逸难度增大,但过分增加筒径会造成短路流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风分离器 两相流 计算流体力学 筒体直径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盘式永磁调速器水冷散热分析
8
作者 刘显茜 刘禹 +1 位作者 韩以强 谭波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6-134,共9页
针对盘式永磁调速器水冷过程中存在散热不充分,导致永磁调速器性能下降的问题。在以往磁热耦合和多参考坐标系的数值计算建模方法上,进一步引入流体体积两相流模型,建立了盘式永磁调速器水冷两相流散热数值计算模型。经过与实验对比,验... 针对盘式永磁调速器水冷过程中存在散热不充分,导致永磁调速器性能下降的问题。在以往磁热耦合和多参考坐标系的数值计算建模方法上,进一步引入流体体积两相流模型,建立了盘式永磁调速器水冷两相流散热数值计算模型。经过与实验对比,验证了该数值计算模型的准确性,并通过数值计算结果,分析了冷却水流量和主要结构对其散热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吻合较好,计算结果与实验最大误差小于4.5%。增大冷却水流量可提高散热效果,在25 t/h时铜盘平均温和最高温约为75℃和87℃,继续增加流量对散热性能无提升。在冷却水流量9 t/h时,控制出口数量和出口面积变化,对散热效果影响显著、出口数量为5、截面面积为475 mm^(2)时,散热效果达到最佳。增加中间孔数量可有效改善散热效果,当中间孔数量增加至36个后,继续增加中间孔数量对铜盘最高温无明显影响。研究结果为盘式水冷永磁调速器散热结构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持,具有一定工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调速器 两相流 数值模拟 水冷散热 流体体积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固耦合的三通管冲蚀磨损及结构优化研究
9
作者 王强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0-134,共5页
针对石油管道运输中,固液两相混合流体在三通管内的流态更为紊乱,造成三通管的冲蚀磨损更为严重,导致其使用寿命难以预估且显著减少的问题。基于液-固两相流、流固耦合理论和冲蚀磨损理论,建立三通管内壁冲蚀磨损的几何模型,并借助实验... 针对石油管道运输中,固液两相混合流体在三通管内的流态更为紊乱,造成三通管的冲蚀磨损更为严重,导致其使用寿命难以预估且显著减少的问题。基于液-固两相流、流固耦合理论和冲蚀磨损理论,建立三通管内壁冲蚀磨损的几何模型,并借助实验数据验证了所建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数值模型的正确性,最终利用该模型对基于冲蚀磨损的三通管的结构优化进行分析。得出结论:随着流体初始速度和质量流量的增加,三通管的冲蚀磨损均呈增加趋势;在不同的初始速度和质量流量下,球形弯头三通管的冲蚀磨损均在球形弯头直径为管径的约2.5倍时达到最小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通管 液固两相流 流固耦合 冲蚀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锚框式桨结构参数对煤气化渣活化过程流场特性的影响
10
作者 续文钧 张建波 +3 位作者 郭彦霞 李会泉 李少鹏 任艺凌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463-4477,共15页
煤气化渣活化过程中硅酸成胶影响整体传质,需通过了解流场分布来优化反应器。本文构建容积3000L搪玻璃反应釜模型,通过计算流体力学方法研究搅拌桨叶结构参数和工况对流场特性的影响。以煤气化渣活化浆料为搅拌介质,使用剪切应力传输(SS... 煤气化渣活化过程中硅酸成胶影响整体传质,需通过了解流场分布来优化反应器。本文构建容积3000L搪玻璃反应釜模型,通过计算流体力学方法研究搅拌桨叶结构参数和工况对流场特性的影响。以煤气化渣活化浆料为搅拌介质,使用剪切应力传输(SST)k-ω模型与Eulerian模型,通过多重参考系法和示踪剂浓度法分析锚框式桨叶结构参数与工况对搅拌过程中单位体积搅拌功率、有效搅拌体积分数和混合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锚框式桨叶适用于煤气化渣浆液的混合搅拌,其中错位锚框式桨搅拌下流速分布最均匀。桨径和转速的变化显著影响流场分布,1320mm桨径在混合效果与能耗之间达到较好的平衡,而转速的增加显著提高单位体积功率和有效搅拌体积分数,最佳运行转速为20r/min,最佳离底高度为216mm,最优设计下,桨以46.96W/m^(3)的低功耗快速混合浆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器 非牛顿流体 混合 计算流体力学 两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电站气系统阀门开度对调相压水过程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11
作者 何永清 袁超 +3 位作者 龚芹炬 陈丽霞 陈自力 陈常晖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8-112,共5页
水电站发电调相压水是水电站的常见工况之一,但在实际压水实验时常出现压水失败情况。在众多影响因素中,气系统的阀门开度是一个关键参数。由于压水实验成本较大且无法获取流场内部详细信息,因此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针对压水排气系统全流... 水电站发电调相压水是水电站的常见工况之一,但在实际压水实验时常出现压水失败情况。在众多影响因素中,气系统的阀门开度是一个关键参数。由于压水实验成本较大且无法获取流场内部详细信息,因此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针对压水排气系统全流域开展不同阀门开度下的气-水两相流动计算流体动力学研究,获得了阀门开度对压水进程和尾水逸气的影响原因和规律,并提出了结合液位计和转轮消耗功率来共同作为压水判定准则,研究结果有助于解决水电站调相压水失败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站 调相压水 阀门开度 计算流体动力学 两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煤层气水平井筒积液诊断和防治方法——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大宁-吉县区块为例
12
作者 曾雯婷 汪志明 +5 位作者 张雷 田志达 甄怀宾 戴安娜 曾泉树 隋天阳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66-75,共10页
【目的】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大宁−吉县区块深部煤层气已实现规模开发,投产水平井近150口,在生产过程中发现随着地层能量逐渐降低,气井携液能力下降,井筒积液成为影响深部煤层气井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深部煤层气游离气和解吸气共同产出,... 【目的】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大宁−吉县区块深部煤层气已实现规模开发,投产水平井近150口,在生产过程中发现随着地层能量逐渐降低,气井携液能力下降,井筒积液成为影响深部煤层气井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深部煤层气游离气和解吸气共同产出,气液比变化大,且不同阶段产气通道及排采工艺不同,适合深部煤层气水平井生产特征的积液诊断预测方法亟需建立,为积液防治提供依据,避免因积液造成储层伤害和产能影响。【方法和结果】基于不可压缩黏性流体的RANSκ-ε方程与volume of fluid method(VOF)方法,利用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及其二次开发功能,结合深部煤层气水平井油管、环空气液两相流物模实验,构建深部煤层气水平井气液两相流动数值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结果建立适合于深部煤层气水平井不同井筒压力、不同井斜角、圆管条件下和环空条件下的流型图版。基于生产过程中气液两相流动规律及流型演化过程,建立流型与积液的对应关系,得出:泡状流、段塞流对应已发生积液状态,搅混流对应即将发生积液的过渡状态,环状流对应无积液或积液风险较低状态,并且井斜角大小与积液风险成正比,压力与积液风险成反比。【结论】利用积液诊断的流型图版分析法,应用于大宁−吉县区块深部煤层气水平井,指导提出干预时机,及时采取治理措施,措施有效率提高。下一步将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向智能分析预测方向进一步优化此方法,为深部煤层气井筒积液预测和防治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深部煤层气 气液两相流型 VOF 积液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固两相流颗粒参数全波长超声衰减模型研究
13
作者 王蜜 刘杰贵 +2 位作者 佟凯杰 崔雪丽 方立德 《仪器仪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3-113,共11页
随着工业流程的精密化发展,流固颗粒两相流体系在化工、能源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根据连续相介质的不同,流固两相流可分为气固和液固两相流,其中颗粒粒径和浓度特征参数的精确测量对于过程控制和效率优化至关重要。针对经典超声衰减... 随着工业流程的精密化发展,流固颗粒两相流体系在化工、能源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根据连续相介质的不同,流固两相流可分为气固和液固两相流,其中颗粒粒径和浓度特征参数的精确测量对于过程控制和效率优化至关重要。针对经典超声衰减模型难以适应不同介质种类且无法覆盖全波长范围这一问题,基于热粘性声学物理场数值模拟方法,分析经典理论模型的优势与不足,采用McClements模型和BLBL模型的耦合叠加方法,实现不同衰减机制的综合表征,建立了适用于低浓度流固两相流在全波长区的超声衰减McBL模型,结合粒子群算法实现了对颗粒粒径与浓度的同步反演,将仿真衰减系数作为反演输入,初步验证该模型的适用性。仿真结果表明,与仿真模型的颗粒参数相比,反演获得的颗粒平均粒径和浓度,误差均在±15%以内。此外,搭建了超声衰减实验装置,采用双频透射法测量流固颗粒两相流的超声衰减系数,并利用McBL模型结合粒子群算法对实验衰减系数进行反演计算,反演输出颗粒平均粒径和浓度。实验结果显示,与激光粒度仪测量结果对比,颗粒平均粒径误差在±10%以内,进一步验证了McBL模型结合粒子群算法在流固两相流全波长区特征参数反演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该研究对流固两相流特征参数的在线精确测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固两相流 超声衰减法 颗粒粒径 颗粒浓度 参数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置级间导流板的二级气升式环流反应器的流动与传质规律研究
14
作者 潘涛 卢哲 +3 位作者 宋文杰 郑龙云 郭凯 刘春江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057-1068,共12页
通过在二级气升式环流反应器的两级之间布置导流板以抑制级间液相返混,在反应器内形成级内全混流、级间平推流的流型是强化多相传递与反应过程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对连续操作时不同表观液速下的布置级间导流板的二级气升式环流反应器内... 通过在二级气升式环流反应器的两级之间布置导流板以抑制级间液相返混,在反应器内形成级内全混流、级间平推流的流型是强化多相传递与反应过程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对连续操作时不同表观液速下的布置级间导流板的二级气升式环流反应器内的流动与传质规律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实验测量获得了反应器内的气含率、气泡索特平均直径和体积氧传质系数.随后,建立了流动与传质过程的计算流体力学模型,并将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发现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变化趋势保持一致,气含率的分布规律也基本一致.考虑到反应器中流动状态的不稳定性,模拟误差可认为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同时确定了气液传质模型的模型参数.最后,基于数值模拟结果对不同表观液速下环流反应器内的流动和传质特性进行了分析.模拟结果显示随着表观液速增大,反应器内各级局部气含率、循环液速均增大,第1级内气泡平均尺寸减小,第2级内气泡平均尺寸基本不变.同时该反应器内级间形成明显的轴向浓度梯度,形成了级内全混流、级间平推流的流型.相比于间歇操作方式,连续操作时反应器的传质系数增加,且传质系数随表观气速的增加而增加,随表观液速的增加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流反应器 气液两相流 气液传质 计算流体力学 气泡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氢装置空冷器气液两相流动与冲刷腐蚀问题
15
作者 李彦 郭红利 +1 位作者 苏国庆 张建文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1-150,共10页
空冷器是加氢过程的重要换热设备,因管束腐蚀泄漏导致在役时间远低于设计寿命的问题普遍存在,其失效机理需要深入探究。针对某石化厂分馏塔顶空冷器管束腐蚀泄漏问题进行了CFD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复杂的流场分布是导致空冷器管束冲刷腐... 空冷器是加氢过程的重要换热设备,因管束腐蚀泄漏导致在役时间远低于设计寿命的问题普遍存在,其失效机理需要深入探究。针对某石化厂分馏塔顶空冷器管束腐蚀泄漏问题进行了CFD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复杂的流场分布是导致空冷器管束冲刷腐蚀泄漏的主要原因。具体来说,管箱内部旋涡的存在使得管束内流体的速度,流体与壁面的冲击角度,以及气液两相分布情况各异,这是导致空冷器泄漏管束分布不均的重要原因。以实际泄漏管束为例进行了腐蚀分析,结果表明冲击角度以及液相分布是影响空冷器冲刷腐蚀的关键因素,气液两相冲刷腐蚀是导致管束泄漏的根本原因。最后根据研究结果从多相流动的角度提出了空冷器冲刷腐蚀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两相流 流场 传质 腐蚀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电站发电调相压水过程气水两相流动三维数值模拟
16
作者 龚芹炬 袁超 +1 位作者 舒崚峰 赵俊龙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7-191,共5页
发电调相是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常见工况,水轮发电机做调相运行时一般与水轮机不脱开,只有无功功率向电力系统输送,可改善系统的功率因数。在实际水电站发电调相压水过程中会出现压水不成功情况,而该工况下的全流域过流部件内的气液两相流... 发电调相是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常见工况,水轮发电机做调相运行时一般与水轮机不脱开,只有无功功率向电力系统输送,可改善系统的功率因数。在实际水电站发电调相压水过程中会出现压水不成功情况,而该工况下的全流域过流部件内的气液两相流动规律的掌握有助于深入理解压水失败问题,但目前有关研究相对匮乏。对此,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基于VOF模型对水电站发电调相压水过程的全过流部件进行模拟,研究气—水两相流动和液面波动等现象,分析总结压水过程中压力损失分布、尾水逸气、液位计位置流动状态和压水成败判断依据等。研究结果可为水电站发电调相压水过程的气—水两相流流动物理规律的深入理解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站 发电调相压水 计算流体动力学 两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BM-DEM-IMB的流体-颗粒系统的曲线边界识别方法
17
作者 翁杰弟 姜永正 +2 位作者 傅佳豪 陶恋 杨景云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91-699,共9页
为解决现有数值模拟技术模拟生物质颗粒在曲线管道中与流体混合流动时易卡阻和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边界识别方法来识别复杂的自定义曲线边界,并通过自定义曲线边界中流体-颗粒的流动验证LBM-DEM-IMB和所提出算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为解决现有数值模拟技术模拟生物质颗粒在曲线管道中与流体混合流动时易卡阻和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边界识别方法来识别复杂的自定义曲线边界,并通过自定义曲线边界中流体-颗粒的流动验证LBM-DEM-IMB和所提出算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结果表明,曲线边界识别方法在获得光滑曲线边界方面具有较高可行性和准确性,且合理反映了曲线边界对颗粒流动行为的影响,如颗粒在管道凹坑中的滞留和弯管内颗粒自由沉降时的瑞利-泰勒不稳定性。为提高IMB对曲线边界中流体-颗粒系统的计算能力及研究颗粒流动和提高如生物质颗粒的运输和加工效率提供一种有效的数值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计算流体力学 液固两相流 格子玻尔兹曼法 离散元法 曲线边界识别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高效螺旋式复合气锚数值模拟与分析
18
作者 赵庆丰 刘捷 柳莉娜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167,共6页
在石油、天然气、煤层气和页岩气勘探与开采领域,当井下流体中含有大量游离气体时,这些气体会严重影响泵的效率。为了减小气体对泵性能的影响,需使用气锚将混合物中的气体分离出来。为实现高效的气液分离,结合重力差式分离和螺旋式分离... 在石油、天然气、煤层气和页岩气勘探与开采领域,当井下流体中含有大量游离气体时,这些气体会严重影响泵的效率。为了减小气体对泵性能的影响,需使用气锚将混合物中的气体分离出来。为实现高效的气液分离,结合重力差式分离和螺旋式分离的优点,研发一种新型螺旋式复合气锚。通过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方法,对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并对工况参数进行优化。同时,对比不同结构参数(如螺旋圈数、螺距和孔眼宽度)对气锚的分离性能和压降的影响。结果表明:入口速度在5~9 m/s时分离性能较好;螺旋圈数对分离效率和压降影响不大;螺距越小,分离效率越高,且压降越大;孔眼宽度越大,分离效率越高,压降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式复合气锚 计算流体力学 数值模拟 气液两相流 分离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砂岩油藏水驱渗流特征
19
作者 路研 刘宗宾 +2 位作者 廖新武 李超 王亚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77-1090,共14页
低渗透砂岩孔隙结构复杂,微纳米尺度渗流特征的三维定量表征和赋存机理分析对于精细油藏描述和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相对低速和相对高速水驱条件下的油水两相驱替实验,选取G油田沙四上亚段两块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相似的亲水... 低渗透砂岩孔隙结构复杂,微纳米尺度渗流特征的三维定量表征和赋存机理分析对于精细油藏描述和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相对低速和相对高速水驱条件下的油水两相驱替实验,选取G油田沙四上亚段两块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相似的亲水型砂岩样品,通过图像处理技术获取了不同驱替阶段油相和水相在三维孔隙空间的分布,探讨了水驱过程中油相在三维孔隙空间和单个孔隙中的赋存特征和变化情况;此外,结合有限体积法,研究还明确了水驱开发过程中微观孔隙结构非均质性、驱替模式及水驱速率等多因素控制下的渗流特征及渗流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水驱过程中,大而连续的油滴被打散,逐渐分离成小的油滴并呈离散状态分布在三维孔隙空间;水驱过后油滴的连通性变差,几何形态变得更加平滑和规则;微观非均质性强且连通性较好的砂岩在水驱开发过程中普遍发育优势水流通道,水相的绕流和窜流行为导致其在孔隙空间中的波及效率较低;水驱速率也是影响驱油效率和油水运移路径的一个重要因素,提高水驱速率可以显著增大注水毛管数,从而提高采收率。研究还发现,低渗透砂岩油藏在合适的界面张力条件下,采用提高油水黏度比和增加注水毛管数的驱替模式能够有效提高驱油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砂岩 孔隙结构 油水两相驱替 有限体积法 渗流特征 采收率 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砂天然气套筒式节流阀内部两相流动特性分析
20
作者 史鸿博 王少聪 +2 位作者 张行 赵新宇 叶际涵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9-146,共8页
为了提高节流阀在高含硫工况下的节流性能,以某套筒式节流阀为研究对象,采用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结合颗粒动力学理论和标准k-ε湍流模型,对阀门内部气固两相流场进行三维数值模拟研究,对比分析不同阀门开度、节流孔结构和尺寸、入口颗... 为了提高节流阀在高含硫工况下的节流性能,以某套筒式节流阀为研究对象,采用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结合颗粒动力学理论和标准k-ε湍流模型,对阀门内部气固两相流场进行三维数值模拟研究,对比分析不同阀门开度、节流孔结构和尺寸、入口颗粒固含率下的速度场分布、湍流黏性场分布、流量特性与流阻特性等,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阀门开度的增大可有效降低节流孔内部流速,缓解砂粒对节流孔内壁的冲蚀磨损,进而有利于阀门内部流体的流通;正三角形节流孔处存在明显的流速和压力梯度突变,且位于节流孔出口下游的对冲射流核心区域长度较长,导致严重冲蚀区域呈现出靠近节流阀出口侧的特征;砂粒冲击频次随着入口颗粒固含率的增加而增强,且节流孔入口区域存在的涡旋流动强度略有减弱,从而对节流阀整体的流通性能和冲蚀磨损程度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筒式节流阀 含砂天然气 计算流体动力学 气固两相流 流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