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盐胁迫下LXRα激动剂添加和RNA干扰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脂质代谢的影响
1
作者 刘志峰 徐菲 +6 位作者 赵海池 施越雷 杨明超 黄智慧 孙志宾 徐荣静 马爱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24-1334,共11页
大菱鲆是我国重要的养殖经济鱼类,随着养殖水域逐渐向滩涂和内陆拓展,亟待研究其低盐适应性机制,进而为培育耐低盐良种提供参考。通过腹腔注射干扰剂dsRNA以及激动剂T091317,以进一步检测下游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以及血清脂代谢产物... 大菱鲆是我国重要的养殖经济鱼类,随着养殖水域逐渐向滩涂和内陆拓展,亟待研究其低盐适应性机制,进而为培育耐低盐良种提供参考。通过腹腔注射干扰剂dsRNA以及激动剂T091317,以进一步检测下游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以及血清脂代谢产物的变化。研究设置两个盐度梯度(5和30),每个盐度设置4个处理组(干扰组、激动组、生理盐水组和空白对照组),实验周期72 h。结果显示:在dsRNA注射后,肝脏中LXRα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呈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尤其是在盐度30下;盐度5的肝脏组以及不同盐度的肠道组中,干扰效果不明显。激动剂注射后LXRα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不同盐度组中均呈现了激动效应,但维持时间较短。低盐可以抑制SREBP-1、CYP7A1和ApoA-IV基因的表达,当LXRα基因受到抑制或激动后,三者尽管表达趋势不同,但整体上均呈现出相应的干扰和激动效应。血清生化结果显示,低盐显著抑制了TG和HDL的含量,对T-CHO以及LDL的含量无显著影响。30盐度下,当LXRα基因受到抑制或激动后,TG的含量呈现出相应的干扰和激动效应。以上表明在腹腔注射干扰剂dsRNA以及激动剂后,都能够相应的导致LXRα基因表达量降低或者升高。LXRα基因受到抑制后,可以引起下游转录因子SREBP-1基因表达的降低,进而抑制了TG的合成,因此血清中甘油三酯的含量可以进一步作为大菱鲆耐低盐选育的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脂代谢 lXRα基因 RNA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胚胎及仔稚幼鱼发育研究 被引量:52
2
作者 雷霁霖 马爱军 +1 位作者 刘新富 门强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18,共10页
采用体视镜对大菱鲆胚胎期发育全过程进行连续观察 ,研究其胚胎正常发育特征 ,并继续对胚后期的仔、稚、幼鱼发育阶段采用测量、手绘、照相等方法进行形态学与生态学研究。结果表明 ,大菱鲆胚胎发育与其他硬骨鱼浮性卵鱼类基本相似 ,属... 采用体视镜对大菱鲆胚胎期发育全过程进行连续观察 ,研究其胚胎正常发育特征 ,并继续对胚后期的仔、稚、幼鱼发育阶段采用测量、手绘、照相等方法进行形态学与生态学研究。结果表明 ,大菱鲆胚胎发育与其他硬骨鱼浮性卵鱼类基本相似 ,属端黄卵 ,盘状分裂。在水温 1 3℃条件下 ,约经 1 1 6h完成孵化。胚后仔、稚、幼鱼阶段 ,体背部色素逐步增深 ,鱼体逐渐由透明变为不透明 ,由两侧对称变为不对称。 3日龄仔鱼开口 ;1— 9日龄仔鱼 ,体色呈红色 ,称之为“红苗” ;1 0— 2 4日龄 ,黑色素增多 ,称之为“黑苗” ;2 5日龄以上 ,体披大量花状色素 ,称之为“花苗” ,由此鱼体变宽 ,右眼开始上升 ;30日龄苗 ,右眼已上移至头顶背部 ;35— 38日龄苗 ,右眼已完全转移至左侧 ,变态完成而达鲆鲽类所特有的形态、生态和生理状态 ;60—90日龄苗 ,背部正常体色为沙色 (sandcolor) ,全长已达 5 0— 60mm ,可以作为商品苗出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胚胎 幼鱼 发育 仔鱼 稚鱼 形态学 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口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苗种的遗传结构分析 被引量:39
3
作者 申雪艳 宫庆礼 +3 位作者 雷霁霖 孔杰 翟介明 李波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32-341,共10页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和微卫星两种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从法国 (F)、英国 (E)、西班牙 (S)引进我国的三个大菱鲆群体的遗传结构。 2 0个RAPD随机引物对每个群体各 2 0尾大菱鲆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 ,共获得 1 2 5个重复性好且谱带...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和微卫星两种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从法国 (F)、英国 (E)、西班牙 (S)引进我国的三个大菱鲆群体的遗传结构。 2 0个RAPD随机引物对每个群体各 2 0尾大菱鲆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 ,共获得 1 2 5个重复性好且谱带清晰的RAPD标记 ,片段大小在 2 0 0— 2 5 0 0bp之间 ,三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在 1 2 80 %— 2 0 0 0 %之间 ,Nei基因多样性指数在 0 0 1 42— 0 0 35 2之间 ,Shannon多样性指数在 0 0 4 2 3— 0 0 72 0之间。微卫星引物的分析结果与RAPD一致。总体上 ,三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均较低 ,其中西班牙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 ,英国群体次之 ,而法国群体最低。利用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Nei多样性指数估算群体遗传变异的来源 ,两者得出一致的结论 :群体间遗传分化很弱。AMOVA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了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Nei基因多样性指数的分析结果 :群体的遗传变异有 97%以上是由群体内个体间的遗传变异引起的 ,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群体内个体间 ,显著性检验表明群体间的变异对总变异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种群 RAPD 微卫星 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四个不同地理群体数量形态特征比较 被引量:47
4
作者 马爱军 王新安 +3 位作者 雷霁霖 杨志 曲江波 许可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4-29,共6页
采用聚类分析、单因子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4个不同地理群体大菱鲆进行了12项形态性状的测定,比较了4个群体的外部形态特征。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种大菱鲆群体中,丹麦和挪威之间及英国和法国之间的差异较小,丹麦、挪威和英国、法... 采用聚类分析、单因子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4个不同地理群体大菱鲆进行了12项形态性状的测定,比较了4个群体的外部形态特征。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种大菱鲆群体中,丹麦和挪威之间及英国和法国之间的差异较小,丹麦、挪威和英国、法国之间的差异较大。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结果表明,4个群体在部分形态特征上表现出明显差异,其中,英国和法国群体、挪威和丹麦群体之间形态特征差异显著指标较少,丹麦群体和英国群体、丹麦群体和法国群体、挪成群体和英国群体、挪威群体和法国群体之间差异显著指标较多。主成分分析构建了3个反映形态特征信息的综合性指标——主成分1、主成分2和主成分3,三者的贡献率分别为38.663%、14.117%和8.976%,三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61.756%.分析结果显示,英国和法国群体、挪威和丹麦群体之间形态差异不显著,丹麦群体和英国群体、丹麦群体和法国群体、挪威群体和英国群体、挪威群体和法国群体之间形态差异显著,且差异主要来源于主成分1,而主成分1主要由经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差异显著的指标组成,显然,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方差分析的结论基本上是类似的,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群体间的形态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群体 形态特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大规模家系选育优良家系的生长发育规律 被引量:17
5
作者 王新安 马爱军 +4 位作者 黄智慧 刘庆明 郭黎 杨志 曲江波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66-273,共8页
运用Logistic、Gompertz和von Bertalanffy3种生长模型分别对大菱鲆的5个优良家系E♂1×E♀2、F♂4×N♀3、F♂2×E♀4、E♂2×F♀1、F♂1×F♀4及对照组群体的生长曲线进行了拟合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家系E♂1... 运用Logistic、Gompertz和von Bertalanffy3种生长模型分别对大菱鲆的5个优良家系E♂1×E♀2、F♂4×N♀3、F♂2×E♀4、E♂2×F♀1、F♂1×F♀4及对照组群体的生长曲线进行了拟合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家系E♂1×E♀2、F♂2×E♀4和E♂2×F♀1的最优拟合模型为Gompertz模型,家系F♂4×N♀3和F♂1×F♀4的最优拟合模型为vonBertalanffy模型,而对照组则更适应于Logistic模型拟合其生长曲线。不同月龄家系的瞬时生长率均高于对照组,大多数相对生长率高于对照组,拐点月龄均较对照组拖后,拐点体重均高于对照组,快速生长区间的始速点均比对照组提前,快速生长区间长度均大于对照组。瞬时生长加速率在不同月龄则存在较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家系 生长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选育家系的构建和培育技术研究 被引量:28
6
作者 马爱军 王新安 +3 位作者 薛宝贵 黄智慧 杨志 曲江波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01-306,共6页
采用巢式设计方法和人工采卵授精技术,对大菱鲆大规模家系的构建与培育技术进行研究。按照1雄配2雌的原则,选取英国、法国、丹麦和挪威4个群体的大菱鲆进行定向交配,并对大菱鲆早期发育阶段苗种进行了环境标准化和一级、二级、三级数量... 采用巢式设计方法和人工采卵授精技术,对大菱鲆大规模家系的构建与培育技术进行研究。按照1雄配2雌的原则,选取英国、法国、丹麦和挪威4个群体的大菱鲆进行定向交配,并对大菱鲆早期发育阶段苗种进行了环境标准化和一级、二级、三级数量标准化培育。结果表明,构建父系半同胞家系的初始成功率不高,1/3父系半同胞家系的初始构建成功率≤20%;由于家系成功初始构建的不同步性,拉长了家系的培育时间,对同一发育阶段家系早期培育的同步性较差,导致对处于同一发育阶段、但在不同时期培育的家系所进行的环境标准化效果不好,每次数量标准化时,存在部分全同胞家系间数量差异显著。基于早期阶段家系构建和培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拟解决的方法和对策,为大规模建立大菱鲆家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选育 家系构建 家系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蛹肽蛋白替代鱼粉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幼鱼生长、饲料利用、消化代谢酶及免疫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3
7
作者 梅琳 周慧慧 +2 位作者 麦康森 徐玮 何艮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5-92,共8页
选取蛹肽蛋白分别替代大菱鲆幼鱼配合饲料中0、15%、30%、45%、60%、75%的鱼粉,配制成6种等氮等能的饲料饲喂大菱鲆幼鱼(19.84±0.04 g)56 d,以研究蛹肽蛋白替代鱼粉的效果。结果显示,大菱鲆幼鱼的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随替代水平... 选取蛹肽蛋白分别替代大菱鲆幼鱼配合饲料中0、15%、30%、45%、60%、75%的鱼粉,配制成6种等氮等能的饲料饲喂大菱鲆幼鱼(19.84±0.04 g)56 d,以研究蛹肽蛋白替代鱼粉的效果。结果显示,大菱鲆幼鱼的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随替代水平的升高而降低,30%及以上替代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鱼体粗蛋白、粗脂肪水平随替代水平的升高而降低,分别在75%和30%及以上替代组显著降低,鱼体水分和灰分含量随替代的升高而升高,分别在75%和30%及以上替代组显著升高(P<0.05)。摄食率随替代水平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30%替代组呈现出最高的摄食率,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干物质的表观消化率在42.53%-54.36%之间,且当替代水平达到75%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在71.67%-86.89%之间,仅45%和75%替代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替代组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在45%和60%替代组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综上所述,蛹肽蛋白可以替代大菱鲆幼鱼饲料中15%的鱼粉而不影响其生长摄食、饲料利用以及与消化、代谢、免疫相关的酶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肽蛋白 大菱鲆 蛋白源 替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耐高温品系选育及耐温性能评估 被引量:20
8
作者 马爱军 黄智慧 +4 位作者 王新安 郭黎 雷霁霖 杨志 曲江波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97-804,共8页
采用家系选育方法,进行了大菱鲆耐高温性状选育研究,对两代家系耐温性能进行测定,并利用bCOX回归分析了各家系的耐温性优势比。结果表明:各家系耐温性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并且耐高温能力的优势比也存在显著差异,这反映出在... 采用家系选育方法,进行了大菱鲆耐高温性状选育研究,对两代家系耐温性能进行测定,并利用bCOX回归分析了各家系的耐温性优势比。结果表明:各家系耐温性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并且耐高温能力的优势比也存在显著差异,这反映出在大菱鲆耐高温选育中家系选择的高效性;经过一代选育,获得4个耐高温家系,并据此构建选育二代家系。耐温性能评估,选育二代比一代有显著提高,在27℃高温条件下,选育一代的平均死亡率为49%,选育二代的平均死亡率为10.26%;28℃条件下,选育二代耐高温子代的平均死亡率为32.83%,对照组的平均死亡率为88.9%;经过筛选后,选育二代的耐温性比选育一代提高了1—2℃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耐温性 家系 优势比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病原鳗利斯顿氏菌的鉴定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晓君 陈翠珍 +3 位作者 房海 战文斌 靳晓敏 王秀云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17-423,共7页
采用表观分类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从大菱鲆细菌性败血感染症的病(死)鱼中分离到的相应病原菌,进行了形态特征、理化特性等较系统的鉴定及代表菌株DNA中G+Cmol%的测定;同时,择代表菌株进行了16SrRNA基因的分子鉴定,测定了16SrRNA基因... 采用表观分类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从大菱鲆细菌性败血感染症的病(死)鱼中分离到的相应病原菌,进行了形态特征、理化特性等较系统的鉴定及代表菌株DNA中G+Cmol%的测定;同时,择代表菌株进行了16SrRNA基因的分子鉴定,测定了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了相关细菌相应序列的同源性、构建了系统发生树。结果表明,所检30株菌均为利斯顿氏菌属(ListonellaMacDonellandColwell1986)的鳗利斯顿氏菌[L·anguillarum(Bergeman1909)MacDonellandColwell1986],择S010610-1株、S010610-3株及S010623-1株作为代表菌株进行的16SrRNA基因序列测定,不包括引物结合区,所扩增的16SrRNA基因序列长度,S010610-1株为1466bp(GenBank登录号:AY963630)、S010610-3株为1416bp(GenBank登录号:AY963631)、S010623-1株为1424bp(GenBank登录号:AY963632),与GenBank数据库中弧菌属细菌的同源性在97%—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鳗利斯顿氏菌 鉴定 系统发育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生长性状的遗传力及其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8
10
作者 马爱军 王新安 +2 位作者 杨志 曲江波 雷霁霖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99-504,共6页
以4种不同地理群体大菱鲆为亲本,采用巢式设计方法和人工采卵授精技术,按照1雄配2雌的原则,构建了28个父系半同胞家系和56个母系全同胞家系,分别测定了每个母系生长到6月龄的全同胞个体60个后代的体长、全长、体高、体重,应用数量遗传... 以4种不同地理群体大菱鲆为亲本,采用巢式设计方法和人工采卵授精技术,按照1雄配2雌的原则,构建了28个父系半同胞家系和56个母系全同胞家系,分别测定了每个母系生长到6月龄的全同胞个体60个后代的体长、全长、体高、体重,应用数量遗传学原理,利用全同胞资料,采用方差、协方差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大菱鲆6月龄生长性状的遗传力及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对性状遗传力研究结果表明,雌性遗传方差组分均大于雄性遗传方差组分,雌性遗传方差组分存在显著的母性效应。基于父系半同胞组内相关法估计的遗传力是大菱鲆体长、全长、体高、体重遗传力的无偏估计值,估计的遗传力准确可靠,估计值分别为0.282、0.251、0.283、0.450,为中高等遗传力,显示对大菱鲆生长性状进行选择育种具有很大的潜力。对性状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依据父系半同胞遗传协方差组分和表型协方差分别估计体长-全长、体长-体高、体长-体重、全长-体高、全长-体重、体高-体重间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遗传相关在0.888—0.985,表型相关在0.864—0.957,各性状间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经t检验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生长性状 遗传力 遗传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养殖现状与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64
11
作者 雷霁霖 马爱军 +1 位作者 陈超 庄志猛 《中国工程科学》 2005年第5期30-34,共5页
大菱鲆(ScophthalmusmaximusL)的良种优势地位已在我国确立,工厂化养殖的初级模式已经形成并获得普遍推广;规模化养殖和成鱼市场的不断扩大,将我国推进到世界大菱鲆养殖和消费大国行列;“大菱鲆效应”对我国海水工厂化养殖发展和沿海“... 大菱鲆(ScophthalmusmaximusL)的良种优势地位已在我国确立,工厂化养殖的初级模式已经形成并获得普遍推广;规模化养殖和成鱼市场的不断扩大,将我国推进到世界大菱鲆养殖和消费大国行列;“大菱鲆效应”对我国海水工厂化养殖发展和沿海“三农”经济的拉动作用很大,也为我国海水工业化养殖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当前由大菱鲆养殖产业的迅速发展而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推动着我国海水工厂化养鱼朝良种化、规范化、国产化全封闭式的高级阶段攀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养殖现状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生长性状相关的微卫星标记筛选 被引量:22
12
作者 许可 马爱军 +4 位作者 王新安 雷霁霖 陈松林 侯仕营 黄智慧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77-583,共7页
采用分群分离分析法,以同一批受精卵孵化的同池养殖大菱鲆生长性状发生分离的群体为材料,进行微卫星DNA遗传分析,以揭示影响大菱鲆生长发育速度方面的遗传信息。30个多态性微卫星位点对生长高值组(F组)和生长低值组(S组)各10个样本建立... 采用分群分离分析法,以同一批受精卵孵化的同池养殖大菱鲆生长性状发生分离的群体为材料,进行微卫星DNA遗传分析,以揭示影响大菱鲆生长发育速度方面的遗传信息。30个多态性微卫星位点对生长高值组(F组)和生长低值组(S组)各10个样本建立的DNA混合池进行扩增时,在两池间出现了7个差异片段。通过对两组大菱鲆个体PCR扩增出的差异条带进行统计,分析微卫星位点与大菱鲆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有1个微卫星位点(SmaC10)在355bp的等位基因片段与大菱鲆生长性状存在一定的负相关性;有4个微卫星位点(SmaC02、SmaC06、SmaC09、B11-I12/6/3)分别在258bp、182bp、226bp、175bp的等位基因片段与大菱鲆生长性状存在正相关性,其中位点Smac09在226bp的等位基因片段与生长性状的正相关性极显著,相关系数达到0.354。位点SmaC09所扩增出的等位基因片段可作为具有良好生长特性人工选育群体的分子标记,指导大菱鲆的辅助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标记 大菱鲆 生长性状 分群分离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卫星标记在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家系系谱印证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于飞 王伟继 +1 位作者 孔杰 阮晓红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27-136,共10页
用8个微卫星标记对大菱鲆7个人工选育家系进行了系谱鉴别和遗传多样性研究。8个微卫星位点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6721,平均杂合度为0.7206。8个微卫星位点在7个家系分析中,共检测到40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在38个之间,每个... 用8个微卫星标记对大菱鲆7个人工选育家系进行了系谱鉴别和遗传多样性研究。8个微卫星位点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6721,平均杂合度为0.7206。8个微卫星位点在7个家系分析中,共检测到40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在38个之间,每个位点平均有5个等位基因。根据已知亲本及子代基因型,成功的推断出了7个家系中缺失亲本的基因型。在双亲未知的情况下8个微卫星位点累积排除概率是97.07%,已知单亲时累积排除概率达99.63%。用UPG-MA法对7个家系的137个子代个体进行了聚类分析,90.5%同一家系的子代个体能完全聚类到一起,分类结果与系谱来源基本一致。微卫星标记可以为大菱鲆混养家系进行亲权鉴定和系谱构建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 大菱鲆 系谱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数据的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SNP标记开发及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王婷 黄智慧 +4 位作者 马爱军 马得友 王新安 夏丹丹 马本贺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00-1307,共8页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是最具商业价值和养殖前途的海水鱼类之一,雌雄间生长有一定的差异。其高通量雌雄转录组测序的完成为大规模鉴定和开发SNP标记提供了参考序列。本研究基于大菱鲆雌雄转录组测序数据,选择其中45个SNP位点,...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是最具商业价值和养殖前途的海水鱼类之一,雌雄间生长有一定的差异。其高通量雌雄转录组测序的完成为大规模鉴定和开发SNP标记提供了参考序列。本研究基于大菱鲆雌雄转录组测序数据,选择其中45个SNP位点,设计引物63组,其中21个位点(46.7%)应用小片段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RM)技术分型成功。对其进行多态性检测,21个位点均具有二个单倍型。观测杂合度Ho的分布范围为0.256—1.000,期望杂合度He的范围为0.276—0.518,19个位点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14个SNP位点位于基因编码区,其中3个属于非同义突变。含有这些SNP位点的基因大多与信号转导和转录翻译相关。本研究结果表明,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和小片段HRM适合大规模SNP标记开发,为大菱鲆的分子遗传育种提供了候选标记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转录组 高分辨率溶解曲线(HR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不同生长阶段体重的遗传参数和育种值估计 被引量:51
15
作者 马爱军 王新安 雷霁霖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7-194,共8页
采用非求导约束最大似然法(DFREML)进行了大菱鲆不同生长阶段体重的遗传参数和育种值研究,每一生长阶段分别对4种不同动物模型估计遗传参数的差异进了比较。不同模型中对全同胞家系效应和日龄协变量作了不同的考虑:模型A,不考虑全同胞... 采用非求导约束最大似然法(DFREML)进行了大菱鲆不同生长阶段体重的遗传参数和育种值研究,每一生长阶段分别对4种不同动物模型估计遗传参数的差异进了比较。不同模型中对全同胞家系效应和日龄协变量作了不同的考虑:模型A,不考虑全同胞家系效应和日龄协变量;模型AD,仅考虑日龄协变量;模型AF,仅考虑全同胞家系效应;模型AFD,同时考虑全同胞家系效应和日龄协变量。结果表明,6月龄利用模型AF,3月龄、9月龄、12月龄、15月龄利用模型AFD对遗传参数和育种值进行估计较为适合。利用育种值选择和表型值选择两种方法分别进行了家系选择和个体选择的效率比较,结果表明,在每一生长阶段依据育种值选择的效率均高于表型值选择的效率。利用不同生长阶段的家系育种值以及亲本育种值分别进行了家系选择比较和亲本选择比较,结果表明,在不同生长阶段,按家系、父本和母本的育种值分别排序,前50%的相同率和育种值的相关系数均为9—12月龄较6—9月龄的提高幅度比其它相邻阶段显著增加,推测家系提前筛选的时间以及父本和母本选择的时期均不低于9月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体重 遗传参数 育种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源免疫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子代抗体IgM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丁福红 雷霁霖 +2 位作者 韩明明 刘新富 马爱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01-1305,共5页
采用鳗弧菌灭活疫苗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雌性亲鱼免疫方法,进行了母源免疫对子代抗体水平、变化规律的影响及卵子中抗体蛋白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免疫亲鱼产出的卵子中IgM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胚胎发育过程中,... 采用鳗弧菌灭活疫苗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雌性亲鱼免疫方法,进行了母源免疫对子代抗体水平、变化规律的影响及卵子中抗体蛋白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免疫亲鱼产出的卵子中IgM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胚胎发育过程中,抗体水平整体呈下降趋势,且48h前下降迅速,免疫组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8h以后,免疫组和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卵子中抗体蛋白免疫组化定位结果表明,未受精卵中IgM抗体集中分布在卵膜内侧边缘,卵黄部分分布不明显。研究还发现,卵巢液中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卵子匀浆液,且免疫亲鱼组卵巢液中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本实验验证了大菱鲆特异性抗体的母源传递性,并揭示了在本免疫条件下的传递时效,为进一步开展通过母源免疫对育苗早期疾病防控途径的探索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母源免疫 抗体 亲鱼 卵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tdh2基因和鳗弧菌(V.anguillarum)ompU基因二联DNA疫苗制备及其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免疫保护作用 被引量:14
17
作者 刘瑞 赵明君 +1 位作者 杨慧 陈吉祥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80-586,共7页
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将副溶血弧菌的热稳定直接溶血素基因tdh2和鳗弧菌外膜蛋白基因ompU进行融合,在大肠杆菌中得到表达,并利用该融合基因构建二联DNA疫苗pEGFP-N1/tdh2-ompU。用DNA疫苗按10和50μg/尾的剂量通过肌肉注射免疫大菱鲆,对... 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将副溶血弧菌的热稳定直接溶血素基因tdh2和鳗弧菌外膜蛋白基因ompU进行融合,在大肠杆菌中得到表达,并利用该融合基因构建二联DNA疫苗pEGFP-N1/tdh2-ompU。用DNA疫苗按10和50μg/尾的剂量通过肌肉注射免疫大菱鲆,对大菱鲆抵抗致病性副溶血弧菌和鳗弧菌的免疫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DNA疫苗免疫的大菱鲆对副溶血弧菌感染的最高保护率为100%,对鳗弧菌感染的保护率为35%。被免疫的大菱鲆肌肉组织中能检测到融合蛋白表达,在血清中能检测到较高水平特异性抗体,DNA疫苗引起的体液免疫反应水平和保护效果与注射剂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弧菌 鳗弧菌 热稳定溶血素 外膜蛋白 二联DNA疫苗 大菱鲆 免疫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繁殖期卵子和卵巢液中磷酸酶活性变化及其与受精率相关性 被引量:6
18
作者 贾玉东 孟振 +3 位作者 刘新富 高淳仁 牛华欣 雷霁霖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30-1535,共6页
以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为实验材料,研究其繁殖期内卵子和卵巢液中磷酸酶活性变化规律及其与受精率相关性。结果表明,在大菱鲆繁殖周期内,卵子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呈相反的变化趋势,且排卵中期卵子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 以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为实验材料,研究其繁殖期内卵子和卵巢液中磷酸酶活性变化规律及其与受精率相关性。结果表明,在大菱鲆繁殖周期内,卵子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呈相反的变化趋势,且排卵中期卵子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显著低于和高于早期和晚期(P<0.05),而卵巢液中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呈同卵子中相反的变化趋势;此外卵子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及卵巢液酸性磷酸酶活性同受精率显著相关(P<0.05)。以上结果表明,大菱鲆卵子和卵巢液中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同受精率存在着显著相关性,其活性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卵子质量优劣,可作为评判卵子质量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卵子 卵巢液 碱性磷酸酶 酸性磷酸酶 受精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一种CXC趋化因子的克隆及其表达特征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洋 陈松林 +1 位作者 孟亮 张玉喜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295-1300,共6页
从大菱鲆脾脏cDNA文库中筛选到一种CXC趋化因子。它的全长cDNA含有一个81bp的5’UTR,一个414bp的开放阅读框和一个449bp的3’UTR。开放阅读框编码了137个氨基酸残基。经过PCR扩增发现,该CXC趋化因子基因内含有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RT-... 从大菱鲆脾脏cDNA文库中筛选到一种CXC趋化因子。它的全长cDNA含有一个81bp的5’UTR,一个414bp的开放阅读框和一个449bp的3’UTR。开放阅读框编码了137个氨基酸残基。经过PCR扩增发现,该CXC趋化因子基因内含有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RT-PCR分析表明,大菱鲆CXC趋化因子在正常脾脏和头肾中表达强烈;在胚胎的不同发育时期,大菱鲆CXC趋化因子从体节期开始才有微弱的表达。大菱鲆胚胎细胞(TEC)在用鳗弧菌感染后6h也有强烈的表达。这些结果表明该CXC趋化因子在大菱鲆免疫应答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XC 趋化因子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感染 C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PRL基因、Na^+-K^+-ATPase α1基因对盐度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5
20
作者 崔文晓 马爱军 +6 位作者 黄智慧 孙志宾 刘志峰 夏丹丹 唐启政 杨志 曲江波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2-40,共9页
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不同盐度胁迫下各时间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肠、鳃中催乳素(PRL)基因和Na^+-K^+-ATPase α1两种基因的表达量进行检测。以盐度30为对照组,盐度5、10、40和50为实验组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两种基... 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不同盐度胁迫下各时间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肠、鳃中催乳素(PRL)基因和Na^+-K^+-ATPase α1两种基因的表达量进行检测。以盐度30为对照组,盐度5、10、40和50为实验组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两种基因在两种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基因的表达量具有组织和时间特异性。肠组织PRL、Na^+-K^+-ATPase α1基因的表达量,在盐度50和5条件下,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鳃组织PRL基因表达量,在盐度50和盐度5条件下,随胁迫时间延长先升高后降低,而Na^+-K^+-ATPase α1基因表达量在低盐条件下(盐度5)没有显著变化,在高盐条件下(盐度50)随时间延长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在肠组织中,两种基因存在极显著的协同作用,随着盐度的升高,两种基因的表达量都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相关系数均接近于1;在鳃组织中,在10–40盐度范围内,两种基因的表达存在明显的拮抗作用,当PRL基因的表达量呈现升高(或下降)趋势时,Na^+-K^+-ATPase α1基因的表达量呈现下降(或升高)趋势,且两种基因的相关系数均为负值。研究表明,PRL具有抑制Na^+/K^+-ATP酶活性的作用,为今后盐度胁迫分子调控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荧光定量PCR PRl基因 Na%PlUS%-K%PlUS%-ATPase αl基因 盐度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