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0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sIL-2R联合TNF-α、IgG、IgA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复发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林萍 张雅兰 +1 位作者 谢若腾 张学亚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0-156,共7页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oluble interleukin-2 receptor,sIL-2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gG、IgA对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3月在本院初诊且治疗的MM患者108例...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oluble interleukin-2 receptor,sIL-2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gG、IgA对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3月在本院初诊且治疗的MM患者108例,最终确定符合诊断标准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MM复发为研究终点事件,随访至终点事件的发生或本研究随访截止日期。根据是否复发,将MM分为复发组(RG)和非复发组(NRG)。在初诊时和随访后(终点事件的发生或研究终止时)分别采集患者静脉血,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sIL-2R和TNF-α水平;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患者血清中IgG、IgA水平;比较两组之间各因子表达水平的差异,并分析初诊时和随访后sIL-2R与TNF-α、IgG、IgA之间的相关性。同时在治疗完全缓解时采集患者静脉血,测定血清中sIL-2R水平,比较初诊时、完全缓解时和复发时sIL-2R表达水平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断血清sIL-2R、TNF-α、IgG、IgA的最佳截断值,并根据曲线下面积(AUC)分析sIL-2R、TNF-α、IgG、IgA在MM复发中的预测价值。结果:MM患者初诊时和复发时血清sIL-2R水平均明显高于完全缓解时(P<0.05)。复发组初诊时的血红蛋白(Hb)含量低于未复发组,β2-微球蛋白(β2-MG)含量高于未复发组(P<0.001),两组间的其他临床参数无显著差异(P>0.05)。复发组初诊时和随访后的sIL-2R、TNF-α、IgG、IgA水平均明显高于未复发组(P<0.05),sIL-2R与TNF-α、IgG和IgA在初诊时和随访后均存在显著正相关(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初诊时sIL-2R、TNF-α、IgG和IgA预测MM的AUC分别为0.919、0.850、0.766和0.795,随访后预测MM的AUC分别为0.890、0.815、0.760和0.794(P<0.001)。结论:血清sIL-2R对MM复发的预测价值最高,可在特定的时间检测TNF-α、IgG和IgA水平来推断sIL-2R水平的变化,从而评估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 肿瘤坏死因子-α IGG IGA 多发性骨髓瘤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变化趋势及其与HBsAg清除的关系
2
作者 吴凤萍 何玲 +3 位作者 刘晨瑞 王文浩 李茹 党双锁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13-1318,共6页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治疗非活动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IHC)过程中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探索其动态变化与HBsAg清除之间的关系,并评估TNF-α作为预测PEG-IFN-α疗效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的价...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治疗非活动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IHC)过程中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探索其动态变化与HBsAg清除之间的关系,并评估TNF-α作为预测PEG-IFN-α疗效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8年1月—2023年3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IHC患者455例,分为治疗组210例,自愿接受PEG-IFNα-2b治疗48周并随访24周;IHC对照组245例,仅随访观察72周。分别于研究的0、12、24、48、72周时检测血清TNF-α水平,并在72周时将治疗组分为HBsAg清除组与未清除组。比较各组不同时间点TNF-α水平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TNF-α对HBsAg清除的预测价值。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正态分布的重复测量资料的组内和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Bs Ag清除的预测因素,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TNF-α预测HBsAg清除的cut-off值。结果 72周时治疗组的HBsAg清除率(46.2%)和血清学转换率(34.8%)均显著高于IHC对照组(HBsAg清除率为1.2%;HBsAg血清学转换率为0.8%)(χ^(2)值分别为133.333、94.650,P值均<0.001)。HBsAg清除组和未清除组在治疗期间血清TNF-α水平较基线均显著升高,在停药后逐渐恢复至基线水平(F值分别为351.733、76.434,P值均<0.001)。组间比较显示,在12、24及48周时血清TNF-α水平HBs Ag清除组>HBs Ag未清除组>IHC对照组(P值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HBsAg水平(OR=0.329,95%CI:0.189~0.571,P<0.001)、基线HBV DNA<20 IU/mL(OR=1.414,95%CI:1.057~1.787,P=0.045)、12周时ALT≥2倍的正常值上限(OR=1.127,95%CI:1.028~1.722,P=0.043)、12周时TNF-α水平(OR=1.336,95%CI:1.018~1.754,P=0.037)和24周时TNF-α水平(OR=1.879,95%CI:1.477~2.391,P<0.001)是HBsAg清除的独立预测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12周时血清TNF-α水平预测72周时HBsAg清除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46(95%CI:0.814~0.889),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3%、81.0%;24周时AUC为0.912(95%CI:0.758~0.972),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4%、96.2%。结论 PEG-IFN-α治疗可导致IHC血清TNF-α水平升高,且治疗12周和24周时血清TNF-α水平可有效预测PEG-IFN-α诱导的HBsAg清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Α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锡类散、黄连素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3
作者 诸葛玮玮 丁银蓉 +1 位作者 郑林秀 周四方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2-105,共4页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法与英夫利西单抗联合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80例U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英夫利西单抗治疗,观察组40例患者则...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法与英夫利西单抗联合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80例U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英夫利西单抗治疗,观察组40例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保留灌肠疗法治疗。治疗14周,观察两组疗效、Moyo评分、黏膜愈合、炎症因子、肠黏膜屏障功能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50%(37/4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oyo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黏膜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8、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法与英夫利西单抗联合治疗UC能有效缓解机体炎症,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促进临床症状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中药保留灌肠 英夫利西单抗 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 锡类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TNF-α和TNF-β的测定 被引量:9
4
作者 罗敏 何援利 +2 位作者 彭冬先 刘木彪 陈燕英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4-306,共3页
目的:了解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的水平以及在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82例内异症患者(内异症组)和68例非内异症妇女(对照组)血清中... 目的:了解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的水平以及在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82例内异症患者(内异症组)和68例非内异症妇女(对照组)血清中TNFα和TNFβ的含量及49例手术前后两者水平的变化。结果:内异症组血清TNFα和TNFβ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二者表达量随病情加重有上升趋势(P<0.05)。手术后Ⅲ~Ⅳ期患者血清中的TNFα和Ⅰ~Ⅳ期患者血清TNFβ的含量随着内异灶的清除逐渐下降。结论:检测患者血清中TNFα和TNFβ的含量,对术后随访、监测及手术效果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肿瘤坏死因子-Α 肿瘤坏死因子-Β 腹腔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F-α和IL-1对大鼠肝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及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王军平 粟永萍 +3 位作者 赵景宏 周艳红 秦荣 刘贤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85-587,共3页
目的 研究TNF α和IL 1对大鼠肝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 (GR)的表达和转录激活能力的影响 ,探讨炎性细胞因子诱发糖皮质激素抵抗的内在机制。方法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分析经TNF α和IL 1刺激培养后BRL 3A大鼠肝细胞株GR的表达和核转位变化 ... 目的 研究TNF α和IL 1对大鼠肝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 (GR)的表达和转录激活能力的影响 ,探讨炎性细胞因子诱发糖皮质激素抵抗的内在机制。方法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分析经TNF α和IL 1刺激培养后BRL 3A大鼠肝细胞株GR的表达和核转位变化 ,应用糖皮质激素反应元件报告质粒pMAMneo CAT分析系统观察GR的转录激活能力改变。结果 BRL 3A细胞经TNF α和IL 1刺激培养 12h后 ,其胞浆和胞核GR蛋白水平的表达明显降低 ,尤以核内GR降低更加显著 ;转染pMAMneo CAT质粒的肝细胞在地塞米松存在情况下 ,经TNF α和IL 1刺激后CAT含量显著下降 ,两者协同效果更加明显。结论 TNF α和IL 1可以通过降低BRL 3细胞GR的表达和核转位而抑制GR的转录激活能力 ,这可能是炎性细胞因子诱发糖皮质激素抵抗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1 肝细胞 糖皮质激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F-α信号传导通路的分子机理 被引量:80
6
作者 丘创华 侯敢 黄迪南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30-435,共6页
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是一种具有多效生物学效应的细胞因子.TNF的生物学效应都是通过细胞表面的2种TNF受体(TNFR)引发,其信号传导通路主要包括caspase家族介导的细胞凋亡、衔接蛋白TRAF介导的转录因子NF-... 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是一种具有多效生物学效应的细胞因子.TNF的生物学效应都是通过细胞表面的2种TNF受体(TNFR)引发,其信号传导通路主要包括caspase家族介导的细胞凋亡、衔接蛋白TRAF介导的转录因子NF-κB和JNK蛋白激酶的活化.TNFR1和TNFR2的生物学功能不是独立的,许多生物学活性由二者共同完成.3条信号传导通路之间及各通路内部含有各种调节机制,使TNF的各种生物学功能协调发挥出来.本文评述了3条信号传导通路最新进展、关键激酶的研究状况及其在整个信号网络中的作用机理,如IKK的激活以及重要的信号转导分子RIP、TRAF2、TRUSS的结构、相互作用的方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TNF受体(TNFR) NF-κB JNK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太溪穴降低SHR血压及调节延髓TNF-α、IL-6蛋白表达 被引量:13
7
作者 王晶 林晓杰 +2 位作者 罗晓舟 黄健婷 唐纯志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27-330,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太溪穴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on,SHR)大脑延髓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的影响,探讨其降压的作用机理.方法:以SHR为原发性高血压模型共45只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和非穴组,正常血压... 目的:观察针刺太溪穴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on,SHR)大脑延髓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的影响,探讨其降压的作用机理.方法:以SHR为原发性高血压模型共45只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和非穴组,正常血压wistar大鼠15只作为对照组,太溪组、非穴组分别予针刺治疗,模型组、对照组不予处理,治疗前后分别测量其血压,治疗结束后第2天分别随机取7只大鼠大脑延髓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大脑延髓组织切片TNF-α、IL-6的光密度和阳性面积率.结果:针刺太溪穴及非经穴位均可以降低SHR大脑延髓中TNF-α、IL-6的表达水平,并降低SHR的血压,且针刺太溪穴效果更为明显.结论:针刺太溪穴能有效降低SHR血压,而调节SHR大脑延髓中TNF-α及IL-6蛋白表达可能是其降压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太溪穴 高血压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白介素-6(IL-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出血大鼠脑组织MDA、TNF-α含量变化及其依达拉奉干预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崔洁 曹参祥 +1 位作者 郑静 王景周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032-1035,共4页
目的观察3-甲基-1-苯基-2-吡唑啉-5-酮(MCI-186,商品名为依达拉奉)对出血性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将96只Sprague-Dawley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模型组、依达拉奉治疗组,每组32只。采用自体血脑内注入法制作... 目的观察3-甲基-1-苯基-2-吡唑啉-5-酮(MCI-186,商品名为依达拉奉)对出血性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将96只Sprague-Dawley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模型组、依达拉奉治疗组,每组32只。采用自体血脑内注入法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假手术组只进针不注血。依达拉奉治疗组大鼠腹腔注射依达拉奉(3mg/kg),分别于造模前30min及造模后1次/12h。于6、24、72、168h分别用Longa标准测定神经功能缺损;干、湿重法检测脑含水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血肿周围组织中脑组织TNF-α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脑出血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含水量、TNF-α和MDA含量均显著增高(P<0.05);与脑出血模型组相比,依达拉奉治疗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含水量、TNF-α和MDA含量显著下降(P<0.05)。结论依达拉奉对出血后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MDA和TNF-α的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脑出血 脑含水量 丙二醛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血清、癌组织中p53、Fas、TNF-α和Cyclin E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9
作者 孙勤暖 李冬梅 +4 位作者 吴罡 屠军 云芬 徐晓艳 于慧玲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383-1387,共5页
目的:观察肿瘤抑制基因(p53)、细胞凋亡信号受体(Fa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细胞周期素E(Cyclin E)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血清及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穿刺确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 目的:观察肿瘤抑制基因(p53)、细胞凋亡信号受体(Fa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细胞周期素E(Cyclin E)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血清及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穿刺确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住院患者作为实验组(n=74)、同期体检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n=26)。两组均空腹抽取静脉血,实验组于术后留取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及术后7 d再次空腹抽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癌旁正常组织及癌组织中p53、Fas、TNF-α和Cyclin E蛋白的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法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p53、Fas、TNF-α和Cyclin E的基因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p53、Fas、TNF-α和Cyclin E的蛋白阳性表达强度;分析其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血清中p53、Fas和TNF-α的蛋白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Cyclin E的蛋白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癌组织中p53、Fas和TNF-α的蛋白含量、蛋白阳性表达强度及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Cyclin E的蛋白含量、蛋白阳性表达强度及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53、Fas和TNF-α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下调和Cyclin E表达水平上调,可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浸润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四者的联合检测可作为早期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标记物,提高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早期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肿瘤抑制基因 细胞凋亡信号受体 肿瘤坏死因子α 细胞周期素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干梗死的疗效评价及其对血清IL-6和TNF-α及S100B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邓丹 冯加纯 +5 位作者 钟志强 刘江华 夏圣梅 宫旭海 李雪松 杨凤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5期3973-3975,共3页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干梗死的疗效及其对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S100B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干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另加用前列地尔治疗。分别于入院第1天(治...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干梗死的疗效及其对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S100B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干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另加用前列地尔治疗。分别于入院第1天(治疗前)、第3天、第14天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IL-6、TNF-α及S100B水平并进行比较,并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判断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干梗死的疗效。结果入院第1天(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IL-6、TNF-α及S100B水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3天,治疗组血清IL-6、TNF-α及S100B水平降低,而对照组IL-6、TNF-α及S100B水平增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14天,治疗组血清IL-6、TNF-α及S100B水平较第3天继续下降,与对照组比较,降低更明显(P<0.05)。入院第1天,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BI评分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14天治疗组的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第28天治疗组的BI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干梗死患者应用前列地尔治疗可以显著降低IL-6、TNF-α及S100B的表达,改善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干梗死 前列地尔 白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S100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牙周炎严重程度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TNF-α及冠脉狭窄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25
11
作者 冯磊 杨军英 +6 位作者 任静 伍贵富 陈珊 周倩冰 胡承恒 杜志民 凌莉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97-802,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严重程度的牙周炎对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冠脉狭窄程度的影响,探讨牙周炎与冠心病之间潜在的相关性。【方法】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142例患者,根据临床附着丧失的程度分为... 【目的】研究不同严重程度的牙周炎对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冠脉狭窄程度的影响,探讨牙周炎与冠心病之间潜在的相关性。【方法】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142例患者,根据临床附着丧失的程度分为三组:冠心病牙周健康组32例(C组),冠心病伴轻度牙周炎组32例(C+P1组),冠心病伴中重度牙周炎组78例(C+P2组)。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其冠脉狭窄程度进行评分。选择经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单纯中重度牙周炎患者31例为对照组(P组)。检测血清hs-CRP和TNF-α的含量。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冠心病伴中重度牙周炎组血清hs-CRP含量高于单纯中重度牙周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牙周炎严重程度的增加,冠心病患者的血清hs-CRP、TNF-α和冠脉狭窄程度有显著升高,冠心病伴中重度牙周炎组的血清hs-CRP、TNF-α含量和冠脉狭窄程度高于冠心病伴轻度牙周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重度牙周炎的冠心病患者血清炎症水平较高,冠脉狭窄程度较严重,提示牙周感染可能通过以上炎症介质及级联反应,引发或加重冠心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冠心病 肿瘤坏死因子Α 超敏C反应蛋白 冠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HNE通过抑制TNF-α介导的NF-κB活化诱导酒精性肝损伤 被引量:17
12
作者 于晨辉 杜仲燕 +2 位作者 高佳 王伟茜 窦晓兵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46-1052,共7页
目的:通过体外细胞及体内动物实验,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4-羟基壬烯酸(4-HNE)致敏肝细胞发生死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以人肝细胞株HepG2及小鼠原代肝细胞为细胞模型,通过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及MTT比色法检测4-HNE对TNF-α... 目的:通过体外细胞及体内动物实验,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4-羟基壬烯酸(4-HNE)致敏肝细胞发生死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以人肝细胞株HepG2及小鼠原代肝细胞为细胞模型,通过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及MTT比色法检测4-HNE对TNF-α诱导的肝细胞死亡的作用,利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细胞内4-HNE与蛋白质形成的加合物水平,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ELISA技术检测细胞核内NF-κB(p65)的表达及其与DNA结合活性。以C57BL/6小鼠为动物模型,利用HE染色、ELISA、Western blotting及TUNEL等技术,检测长期摄入酒精前后动物肝组织形态、甘油三酯(TG)水平、4-HNE水平、TNF-α水平及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的变化。结果:(1)4-HNE可以显著增加HepG2细胞及小鼠原代肝细胞对TNF-α杀伤作用的敏感性,从而使TNF-α诱导4-HNE致敏的肝细胞死亡。(2)4-HNE可显著提高HepG2细胞内4-HNE-蛋白质加合物的水平。(3)4-HNE抑制HepG2细胞内TNF-α介导的NF-κB活化。(4)长期摄入酒精导致小鼠肝细胞内4-HNE和TNF-α水平升高,引起肝细胞内TG水平升高,血浆ALT活性升高,肝细胞死亡增多。结论:长期摄入酒精使肝细胞发生氧化应激,其产物4-HNE可作为一种肝细胞致敏因子,通过抑制肝细胞内TNF-α介导的NF-κB抗细胞凋亡信号通路,诱导酒精性肝损伤。这可能是一种新的酒精性肝病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肝病 4-羟基壬烯酸 肿瘤坏死因子α 核因子ΚB 肝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对糖尿病大鼠肾脏NF-κB_(65)、TNF-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0
13
作者 崔秀玲 王远征 刘晓健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79-682,共4页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糖尿病大鼠肾脏NF-κB65、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糖尿病组(B组),葛根素低、中、高剂量组(C、D、E组),每组10只。糖尿病大鼠模型建立后,C、D、E组分别给予葛根素注射液40、80、160mg/(k...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糖尿病大鼠肾脏NF-κB65、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糖尿病组(B组),葛根素低、中、高剂量组(C、D、E组),每组10只。糖尿病大鼠模型建立后,C、D、E组分别给予葛根素注射液40、80、160mg/(kg·d)腹腔注射,A组和B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实验第8周末检测各组空腹血糖(FBG)、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肌酐(Scr)、尿素氮(BUN);采用光镜和电镜观察肾皮质形态学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中NF-κB65、TNF-α蛋白的表达。结果 C、D、E组FBG、UAER、Scr、BUN均高于A组(P<0.01或P<0.05),但明显低于B组(P<0.01或P<0.05)。光镜及电镜下,C、D、E组肾脏病理改变较B组明显改善,且肾组织NF-κB65、TNF-α表达较B组减少。结论葛根素能减少尿白蛋白,改善糖代谢、肾功能和肾组织结构,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肾组织NF-κB65、TNF-α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药物疗法 NF-ΚB 肿瘤坏死因子Α 葛根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热凝靶点消融减压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TNF-α、IFN-γ和IL-17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6
14
作者 王辉 李娜 +1 位作者 王锁良 卜岗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61-265,共5页
目的探讨射频热凝靶点消融减压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入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 目的探讨射频热凝靶点消融减压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入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76例为试验组,均进行射频热凝靶点消融减压术;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33例为对照组。收集住院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手术前后的血清及对照组血清,ELISA法检测TNF-α、IFN-γ和IL-17水平的变化。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TNF-α、IFN-γ和IL-17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前比较,射频热凝靶点消融减压术后恢复期血清TNF-α、IFN-γ和IL-17水平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热凝靶点消融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疼痛症状,而且能够减轻患者全身炎症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热凝靶点消融减压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肿瘤坏死因子-Α 干扰素-Γ 白细胞介素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菇多糖L-2对荷瘤小鼠TNF-α和IL-2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6
15
作者 阮征 付晓芳 +2 位作者 周泉城 胡筱波 吴谋成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23-226,共4页
我们提取纯化得到一种重均分子量为2.03×105、单糖为葡萄糖的香菇多糖级分(L-2)后,评价了香菇多糖L-2对荷S-180小鼠细胞免疫的影响。连续10d通过腹腔注射给予小鼠不同剂量的香菇多糖L-2(10mg/kg体重),测定了正常小鼠与荷S-180小鼠... 我们提取纯化得到一种重均分子量为2.03×105、单糖为葡萄糖的香菇多糖级分(L-2)后,评价了香菇多糖L-2对荷S-180小鼠细胞免疫的影响。连续10d通过腹腔注射给予小鼠不同剂量的香菇多糖L-2(10mg/kg体重),测定了正常小鼠与荷S-180小鼠的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2(IL-2)的含量,以及香菇多糖L-2对TNF-α和IL-2的mRNA表达的影响。与对照组小鼠相比,血清中TNF-α含量有显著增加,而血清中IL-2含量没有变化,与此同时,香菇多糖L-2可以上调TNF-α的mRNA的表达。结果揭示多糖L-2有增加TNF-α含量的作用,多糖增强免疫力与TNF-α含量增加以及在转录水平上调TNF-αmRNA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多糖 肿瘤坏死因子 白介素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条件下大鼠单核细胞NF-κB活性及TNF-α、IL-1β表达变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徐智 吴国明 +5 位作者 钱桂生 王兴胜 陈维中 李淑平 薛桥 王士雯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46-749,共4页
目的研究缺氧培养的大鼠外周血单核细胞核转录因子-κB(NF-κB)结合活性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表达的变化规律,探讨缺氧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老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肺启动机制奠定基础。... 目的研究缺氧培养的大鼠外周血单核细胞核转录因子-κB(NF-κB)结合活性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表达的变化规律,探讨缺氧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老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肺启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明胶法分离大鼠外周血单核细胞,于低氧条件下(3%O2,5%CO2,92%N2)培养0、1、3、6、9、12、24h后,收集细胞及培养液上清,分别采用电泳迁移分析法(EMSA)、逆转录PCR(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其NF-κB活性及TNF-α、IL-1β表达量。结果缺氧1~12h,NFκB结合活性及TNFα、IL1β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正常(P<0.01),其峰值见于缺氧6h。缺氧24h,上述指标与正常无显著差异(P>0.05)。NFκB结合活性与TNFα、IL1β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相关(P<0.01,P<0.05)。结论缺氧可显著增强大鼠外周血单核细胞的NFκB结合活性,并可诱导其产生大量的促炎症因子TNFα、IL1β,这些变化可能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时血浆中大量促炎症因子持续存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核转录因子ΚB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1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F-α及其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易感性和血清学指标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郭心灵 尤崇革 +5 位作者 王丽萍 马克君 周雅丽 施鑫鹤 李菲菲 郜莉娜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5-159,共5页
目的探讨TNF-α及其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中国西北地区汉族人群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易感性及其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利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igh resolution melting,HRM)技术对452例RA患者和匹配的356例正常对照人群... 目的探讨TNF-α及其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中国西北地区汉族人群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易感性及其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利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igh resolution melting,HRM)技术对452例RA患者和匹配的356例正常对照人群的TNF-α及其受体6个SNP位点(TNFA-857C>T、TNFA-863C>A、TNFA-308G>A、TNFA-238G>A、TNFR1-383A>C、TNFR2-exonT>G)的基因多态性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此外,采用临床常规方法测定RA患者的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和类风湿因子(RF),分析其与6个SNP位点的相关性。结果 TNFA-308GA和-863CA基因型在RA病例组和正常对照组中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2),TNFA-238GA、TNFA-238AA及TNFR2-exonTG、TNFR2-exonGG基因型在两组间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1,P=0.999,P=0.825,P=0.330)。由TNFA 3个位点构成的单倍型-238G/-308A/-863C(GAC)、-238G/-308G/-863A(GGA)和-238G/-308G/-863C(GGC)在两组间的频率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P=0.033,P=0.023)。TNF-α及其受体基因多态性与RA血清学指标(RF、anti-CCP)未见明显相关性。结论 TNFA-308GA和TNFA-863CA与中国西北地区汉族人群RA易感性相关;TNFA单倍型GAC、GGA和GGC与RA易感性相关;TNF-α及其受体基因多态性与RA患者血清学指标未见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肿瘤坏死因子α 单核苷酸多态性 疾病易感性 血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分泌性中耳炎模型中TNF-α及ICAM-1的免疫组化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郭志强 黄孝文 +2 位作者 崔永华 高源 王春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97-500,共4页
目的 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 (TNF α)及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在大鼠分泌性中耳炎模型中耳粘膜中的表达 ,探讨其在分泌性中耳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取健康SD大鼠 4 0只 ,于左侧中耳注射脂多糖 (LPS) ,并同时切断同侧三叉神经第三... 目的 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 (TNF α)及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在大鼠分泌性中耳炎模型中耳粘膜中的表达 ,探讨其在分泌性中耳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取健康SD大鼠 4 0只 ,于左侧中耳注射脂多糖 (LPS) ,并同时切断同侧三叉神经第三支 (下颌神经 )制备大鼠分泌性中耳炎模型。右耳仅向中耳注射磷酸盐缓冲液 (PBS)作为实验对照。术后 3、 7、 14、 30d采集中耳粘膜标本 ,SP法检测中耳粘膜中TNF α及ICAM 1的表达并计算机图像定量分析处理 ,HE染色检查中耳粘膜的病理变化。结果  4个时点组左侧中耳粘膜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中TNF α及ICAM 1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强。 14d组和 30d组TNF α及ICAM 1的阳性表达范围扩大 ,在炎性细胞及成纤维细胞也有大量表达。术后 3d组血管内皮细胞和上皮细胞中TNF α与ICAM 1的表达呈正相关 (r =0 74 ,0 80 ;均为P <0 0 5 )。 3d组及 7d组中ICAM 1在中耳粘膜血管内皮中的表达强度与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正性相关。结论 TNF α通过上调ICAM 1的表达 ,从而促进炎性细胞的粘附和聚集 ,二者可能在分泌性中耳炎中耳粘膜的炎症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分泌性中耳炎 tnf-α ICAM-1 免疫组化 肿瘤坏死因子Α 细胞间粘附分子-1 耳粘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景天苷对TNF-α诱导的人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意义 被引量:18
19
作者 郑洋洋 代东雪 +2 位作者 潘志 唐成芳 王颖航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85-490,共6页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人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HFLS-RA)增殖的抑制作用,阐明其控制类风湿关节炎(RA)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FLS-RA,采用TNF-α及不同浓度红景天苷处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0.0μ...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人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HFLS-RA)增殖的抑制作用,阐明其控制类风湿关节炎(RA)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FLS-RA,采用TNF-α及不同浓度红景天苷处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0.0μg·L^(-1) TNF-α)、模型对照组(10.0μg·L^(-1)TNF-α)及12.5、25.0、50.0、100.0μmol·L^(-1)红景天苷组(10.0μg·L^(-1) TNF-α+相应浓度红景天苷)。MTT法检测HFLS-RA的增殖活力,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β-catenin、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和Cyclin-D1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HFLS-RA增殖活力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12.5和25.0μmol·L^(-1)红景天苷组HFLSRA增殖活力虽降低,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0和100.0μmol·L^(-1)红景天苷组HFLSRA增殖活力降低(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细胞上清液中β-catenin、MMP-7和Cyclin-D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12.5和25.0μmol·L^(-1)红景天苷组细胞上清液中β-catenin、MMP-7和Cyclin-D1表达水平虽降低,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和100μmol·L^(-1)红景天苷组细胞上清液中β-catenin、MMP-7和Cyclin-D1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模型对照组细胞中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12.5和25.0μmol·L^(-1)红景天苷组细胞中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虽低于模型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0和100.0μmol·L^(-1)红景天苷组细胞中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结论:红景天苷可抑制HFLS-RA的增殖,其控制RA的机制可能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调控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红景天苷 成纤维样滑膜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Α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橙皮苷对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脂质过氧化及TNF-α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孙静 李俊 +2 位作者 黄艳 王保伟 谢加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13-917,共5页
目的研究橙皮苷(HDN)对大鼠酒精性脂肪肝(AFLD)的防治作用并探讨其对脂质过氧化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生成的影响。方法以酒精联合脂肪乳剂灌胃,每天2次,连续6周,制备大鼠AFLD模型。于第6周末采血,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目的研究橙皮苷(HDN)对大鼠酒精性脂肪肝(AFLD)的防治作用并探讨其对脂质过氧化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生成的影响。方法以酒精联合脂肪乳剂灌胃,每天2次,连续6周,制备大鼠AFLD模型。于第6周末采血,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TNF-α水平及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并行肝脏病理学检查。结果 HDN能明显减轻AFLD大鼠的肝脏脂肪变和炎症程度,明显降低AFLD大鼠肝脏指数和血清中ALT、AST、TC、TG、TNF-α水平,降低肝匀浆中MDA的含量,提高SOD的活力。结论 HDN对大鼠AFLD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及降低血清TNF-α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橙皮苷 脂肪肝 酒精性 脂质过氧化作用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