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1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sIL-2R联合TNF-α、IgG、IgA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复发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林萍 张雅兰 +1 位作者 谢若腾 张学亚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0-156,共7页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oluble interleukin-2 receptor,sIL-2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gG、IgA对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3月在本院初诊且治疗的MM患者108例...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oluble interleukin-2 receptor,sIL-2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gG、IgA对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3月在本院初诊且治疗的MM患者108例,最终确定符合诊断标准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MM复发为研究终点事件,随访至终点事件的发生或本研究随访截止日期。根据是否复发,将MM分为复发组(RG)和非复发组(NRG)。在初诊时和随访后(终点事件的发生或研究终止时)分别采集患者静脉血,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sIL-2R和TNF-α水平;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患者血清中IgG、IgA水平;比较两组之间各因子表达水平的差异,并分析初诊时和随访后sIL-2R与TNF-α、IgG、IgA之间的相关性。同时在治疗完全缓解时采集患者静脉血,测定血清中sIL-2R水平,比较初诊时、完全缓解时和复发时sIL-2R表达水平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断血清sIL-2R、TNF-α、IgG、IgA的最佳截断值,并根据曲线下面积(AUC)分析sIL-2R、TNF-α、IgG、IgA在MM复发中的预测价值。结果:MM患者初诊时和复发时血清sIL-2R水平均明显高于完全缓解时(P<0.05)。复发组初诊时的血红蛋白(Hb)含量低于未复发组,β2-微球蛋白(β2-MG)含量高于未复发组(P<0.001),两组间的其他临床参数无显著差异(P>0.05)。复发组初诊时和随访后的sIL-2R、TNF-α、IgG、IgA水平均明显高于未复发组(P<0.05),sIL-2R与TNF-α、IgG和IgA在初诊时和随访后均存在显著正相关(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初诊时sIL-2R、TNF-α、IgG和IgA预测MM的AUC分别为0.919、0.850、0.766和0.795,随访后预测MM的AUC分别为0.890、0.815、0.760和0.794(P<0.001)。结论:血清sIL-2R对MM复发的预测价值最高,可在特定的时间检测TNF-α、IgG和IgA水平来推断sIL-2R水平的变化,从而评估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 肿瘤坏死因子-α IGG IGA 多发性骨髓瘤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F-α和VEGF协同作用小鼠胚胎干细胞衍生的血管内皮祖细胞促伤口愈合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影 陈东升 +6 位作者 赵艾艾 何才蓉 陈凤娇 何运雪 郑梅 陆莹 丁洁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0-250,共11页
皮肤伤口愈合是世界范围内的重大临床难题之一,血管生成和炎症反应是影响伤口愈合和组织再生的关键环节。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在血管内皮修复和招募炎症细胞促伤口愈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体内直接输送EP... 皮肤伤口愈合是世界范围内的重大临床难题之一,血管生成和炎症反应是影响伤口愈合和组织再生的关键环节。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在血管内皮修复和招募炎症细胞促伤口愈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体内直接输送EPC低效且会损害细胞存活力和功能进而影响治愈效率。因此,改善EPC的生物学功能以促进伤口愈合很有必要。本研究将小鼠胚胎干细胞(mouse embryonic stem cells,mESC)在10 ng/mL VEGF和5 ng/mL bFGF的作用下诱导获得CD133+CD34+EPC。以mESC衍生的EPC为研究对象,将外源性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作用于mESC-EPC,结果表明,10 ng/mL TNF-α和10 ng/mL VEGF协同处理组相比于单因子处理显著促进EPC的黏附、细胞迁移和管腔形成能力(P<0.01)。进一步通过建立小鼠局部皮肤全层创伤模型,在创周处注射10 ng/mL TNF-α和10 ng/mL VEGF协同EPC治疗明显加速伤口愈合(P<0.05),再生皮肤真皮层增厚(P<0.001),促进血管生成素ANG1和ANG2介导CD31+内皮细胞构成的毛细血管网络成熟。随着伤口愈合程度的加深,促炎因子TNF-α在蛋白质水平的表达下调(术后13 d,PBS组、EPC组、VE组、TE组和VTE组的TNF-α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3±0.01、0.60±0.02、0.42±0.02、0.36±0.01和0.34±0.03),创造有利于伤口愈合的炎症微环境。综上所述,10 ng/mL TNF-α和10 ng/mL VEGF的协同作用强化EPC的生物学功能,并通过促进新血管生成和早期炎症反应加速小鼠皮肤伤口闭合和组织重塑,为细胞干预伤口愈合治疗提出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胚胎干细胞 血管生成因子 内皮祖细胞 伤口愈合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变化趋势及其与HBsAg清除的关系
3
作者 吴凤萍 何玲 +3 位作者 刘晨瑞 王文浩 李茹 党双锁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13-1318,共6页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治疗非活动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IHC)过程中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探索其动态变化与HBsAg清除之间的关系,并评估TNF-α作为预测PEG-IFN-α疗效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的价...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治疗非活动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IHC)过程中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探索其动态变化与HBsAg清除之间的关系,并评估TNF-α作为预测PEG-IFN-α疗效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8年1月—2023年3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IHC患者455例,分为治疗组210例,自愿接受PEG-IFNα-2b治疗48周并随访24周;IHC对照组245例,仅随访观察72周。分别于研究的0、12、24、48、72周时检测血清TNF-α水平,并在72周时将治疗组分为HBsAg清除组与未清除组。比较各组不同时间点TNF-α水平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TNF-α对HBsAg清除的预测价值。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正态分布的重复测量资料的组内和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Bs Ag清除的预测因素,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TNF-α预测HBsAg清除的cut-off值。结果 72周时治疗组的HBsAg清除率(46.2%)和血清学转换率(34.8%)均显著高于IHC对照组(HBsAg清除率为1.2%;HBsAg血清学转换率为0.8%)(χ^(2)值分别为133.333、94.650,P值均<0.001)。HBsAg清除组和未清除组在治疗期间血清TNF-α水平较基线均显著升高,在停药后逐渐恢复至基线水平(F值分别为351.733、76.434,P值均<0.001)。组间比较显示,在12、24及48周时血清TNF-α水平HBs Ag清除组>HBs Ag未清除组>IHC对照组(P值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HBsAg水平(OR=0.329,95%CI:0.189~0.571,P<0.001)、基线HBV DNA<20 IU/mL(OR=1.414,95%CI:1.057~1.787,P=0.045)、12周时ALT≥2倍的正常值上限(OR=1.127,95%CI:1.028~1.722,P=0.043)、12周时TNF-α水平(OR=1.336,95%CI:1.018~1.754,P=0.037)和24周时TNF-α水平(OR=1.879,95%CI:1.477~2.391,P<0.001)是HBsAg清除的独立预测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12周时血清TNF-α水平预测72周时HBsAg清除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46(95%CI:0.814~0.889),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3%、81.0%;24周时AUC为0.912(95%CI:0.758~0.972),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4%、96.2%。结论 PEG-IFN-α治疗可导致IHC血清TNF-α水平升高,且治疗12周和24周时血清TNF-α水平可有效预测PEG-IFN-α诱导的HBsAg清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Α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锡类散、黄连素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4
作者 诸葛玮玮 丁银蓉 +1 位作者 郑林秀 周四方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2-105,共4页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法与英夫利西单抗联合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80例U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英夫利西单抗治疗,观察组40例患者则...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法与英夫利西单抗联合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80例U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英夫利西单抗治疗,观察组40例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保留灌肠疗法治疗。治疗14周,观察两组疗效、Moyo评分、黏膜愈合、炎症因子、肠黏膜屏障功能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50%(37/4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oyo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黏膜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8、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法与英夫利西单抗联合治疗UC能有效缓解机体炎症,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促进临床症状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中药保留灌肠 英夫利西单抗 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 锡类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F-α信号传导通路的分子机理 被引量:80
5
作者 丘创华 侯敢 黄迪南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30-435,共6页
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是一种具有多效生物学效应的细胞因子.TNF的生物学效应都是通过细胞表面的2种TNF受体(TNFR)引发,其信号传导通路主要包括caspase家族介导的细胞凋亡、衔接蛋白TRAF介导的转录因子NF-... 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是一种具有多效生物学效应的细胞因子.TNF的生物学效应都是通过细胞表面的2种TNF受体(TNFR)引发,其信号传导通路主要包括caspase家族介导的细胞凋亡、衔接蛋白TRAF介导的转录因子NF-κB和JNK蛋白激酶的活化.TNFR1和TNFR2的生物学功能不是独立的,许多生物学活性由二者共同完成.3条信号传导通路之间及各通路内部含有各种调节机制,使TNF的各种生物学功能协调发挥出来.本文评述了3条信号传导通路最新进展、关键激酶的研究状况及其在整个信号网络中的作用机理,如IKK的激活以及重要的信号转导分子RIP、TRAF2、TRUSS的结构、相互作用的方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tnf受体(tnfR) NF-κB JNK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太溪穴降低SHR血压及调节延髓TNF-α、IL-6蛋白表达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晶 林晓杰 +2 位作者 罗晓舟 黄健婷 唐纯志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27-330,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太溪穴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on,SHR)大脑延髓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的影响,探讨其降压的作用机理.方法:以SHR为原发性高血压模型共45只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和非穴组,正常血压... 目的:观察针刺太溪穴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on,SHR)大脑延髓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的影响,探讨其降压的作用机理.方法:以SHR为原发性高血压模型共45只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和非穴组,正常血压wistar大鼠15只作为对照组,太溪组、非穴组分别予针刺治疗,模型组、对照组不予处理,治疗前后分别测量其血压,治疗结束后第2天分别随机取7只大鼠大脑延髓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大脑延髓组织切片TNF-α、IL-6的光密度和阳性面积率.结果:针刺太溪穴及非经穴位均可以降低SHR大脑延髓中TNF-α、IL-6的表达水平,并降低SHR的血压,且针刺太溪穴效果更为明显.结论:针刺太溪穴能有效降低SHR血压,而调节SHR大脑延髓中TNF-α及IL-6蛋白表达可能是其降压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太溪穴 高血压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白介素-6(IL-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TNF-α和TNF-β的测定 被引量:9
7
作者 罗敏 何援利 +2 位作者 彭冬先 刘木彪 陈燕英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4-306,共3页
目的:了解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的水平以及在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82例内异症患者(内异症组)和68例非内异症妇女(对照组)血清中... 目的:了解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的水平以及在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82例内异症患者(内异症组)和68例非内异症妇女(对照组)血清中TNFα和TNFβ的含量及49例手术前后两者水平的变化。结果:内异症组血清TNFα和TNFβ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二者表达量随病情加重有上升趋势(P<0.05)。手术后Ⅲ~Ⅳ期患者血清中的TNFα和Ⅰ~Ⅳ期患者血清TNFβ的含量随着内异灶的清除逐渐下降。结论:检测患者血清中TNFα和TNFβ的含量,对术后随访、监测及手术效果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肿瘤坏死因子-Α 肿瘤坏死因子-Β 腹腔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F-α和IL-1对大鼠肝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及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王军平 粟永萍 +3 位作者 赵景宏 周艳红 秦荣 刘贤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85-587,共3页
目的 研究TNF α和IL 1对大鼠肝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 (GR)的表达和转录激活能力的影响 ,探讨炎性细胞因子诱发糖皮质激素抵抗的内在机制。方法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分析经TNF α和IL 1刺激培养后BRL 3A大鼠肝细胞株GR的表达和核转位变化 ... 目的 研究TNF α和IL 1对大鼠肝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 (GR)的表达和转录激活能力的影响 ,探讨炎性细胞因子诱发糖皮质激素抵抗的内在机制。方法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分析经TNF α和IL 1刺激培养后BRL 3A大鼠肝细胞株GR的表达和核转位变化 ,应用糖皮质激素反应元件报告质粒pMAMneo CAT分析系统观察GR的转录激活能力改变。结果 BRL 3A细胞经TNF α和IL 1刺激培养 12h后 ,其胞浆和胞核GR蛋白水平的表达明显降低 ,尤以核内GR降低更加显著 ;转染pMAMneo CAT质粒的肝细胞在地塞米松存在情况下 ,经TNF α和IL 1刺激后CAT含量显著下降 ,两者协同效果更加明显。结论 TNF α和IL 1可以通过降低BRL 3细胞GR的表达和核转位而抑制GR的转录激活能力 ,这可能是炎性细胞因子诱发糖皮质激素抵抗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1 肝细胞 糖皮质激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A、LN、PCⅢ、TGF-β_1、TNF-α含量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28
9
作者 李惠珍 周晓萍 +3 位作者 弥建平 邓明得 李爱月 陈林芬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6-88,共3页
观察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细胞外基质(ECM)、细胞因子(TNF-α、TGF-β1)的含量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以寻求肝纤维化的诊断指标。进一步从细胞因子角度探讨肝纤维化的发病机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 观察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细胞外基质(ECM)、细胞因子(TNF-α、TGF-β1)的含量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以寻求肝纤维化的诊断指标。进一步从细胞因子角度探讨肝纤维化的发病机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测定慢性乙肝及肝硬化患者血清中TGF-β1的含量,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患者血清中TNF-α、HA、LN、PCⅢ的含量,并进行了肝组织病理纤维化分期。慢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度及肝硬化患者血清TN刀-α、**q-β、*A上厂、nm水平均不同程度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并且随着肝损害程度的加重逐渐升高,与肝损害程度呈正相关关系(P<0.01);血清TGF-β1水平与血清HA、LN、PCⅢ水平具有直线相关关系(P<0.01或P<0.05)。血清中TNF-α、TGF-β1、HA、LN、PCⅢ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关系(P<0.0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TGF-β1、TNF-α水平与肝纤维化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血清中TGF-β1、TNF-α、HA、LN、PCⅢ水平同时测定,可作为诊断肝纤维化的血清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肿瘤坏死因子α 病毒性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 血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崎病患儿血清TNF-α、IL-6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17
10
作者 邓淑珍 孙东明 +3 位作者 付立军 尹薇 张凤薇 王瑞耕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60-361,共2页
为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在川崎病(KD)发病中的作用以及其与KD冠状动脉病变(CAD)之间的关系,采用ELISA测定KD患儿血清TNF-α和IL-6水平,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并将KD并CAD组与无CAD组进行比较。结果KD患儿血清T... 为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在川崎病(KD)发病中的作用以及其与KD冠状动脉病变(CAD)之间的关系,采用ELISA测定KD患儿血清TNF-α和IL-6水平,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并将KD并CAD组与无CAD组进行比较。结果KD患儿血清TNF-α和IL-6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TNF-α在KD并CAD组患儿亦高于无CAD组患儿(P<0.05),而IL-6在两组中无显著差别(P>0.05)。提示TNF-α和IL-6皆参与了KD的发生,而TNF-α在KD患儿CAD中,可能起到比IL-6更为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儿童 tnfα IL-6 冠状动脉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出血大鼠脑组织MDA、TNF-α含量变化及其依达拉奉干预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崔洁 曹参祥 +1 位作者 郑静 王景周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032-1035,共4页
目的观察3-甲基-1-苯基-2-吡唑啉-5-酮(MCI-186,商品名为依达拉奉)对出血性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将96只Sprague-Dawley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模型组、依达拉奉治疗组,每组32只。采用自体血脑内注入法制作... 目的观察3-甲基-1-苯基-2-吡唑啉-5-酮(MCI-186,商品名为依达拉奉)对出血性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将96只Sprague-Dawley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模型组、依达拉奉治疗组,每组32只。采用自体血脑内注入法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假手术组只进针不注血。依达拉奉治疗组大鼠腹腔注射依达拉奉(3mg/kg),分别于造模前30min及造模后1次/12h。于6、24、72、168h分别用Longa标准测定神经功能缺损;干、湿重法检测脑含水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血肿周围组织中脑组织TNF-α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脑出血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含水量、TNF-α和MDA含量均显著增高(P<0.05);与脑出血模型组相比,依达拉奉治疗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含水量、TNF-α和MDA含量显著下降(P<0.05)。结论依达拉奉对出血后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MDA和TNF-α的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脑出血 脑含水量 丙二醛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38在LPS诱导大鼠雪旺氏(Schwann)细胞TNF-α表达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秦永伟 程纯 +3 位作者 王海波 高永静 邵晓轶 沈爱国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82-387,共6页
研究P38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大鼠雪旺氏细胞(Schwann cell)肿瘤坏死因子-alpha(TNF-α)表达的作用.采用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中P38激酶的活性;用P38的特异性抑制剂(SB202190)预处理细胞后,用ELISA检测细胞中TNF-α水平;RT-PCR检测细胞中T... 研究P38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大鼠雪旺氏细胞(Schwann cell)肿瘤坏死因子-alpha(TNF-α)表达的作用.采用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中P38激酶的活性;用P38的特异性抑制剂(SB202190)预处理细胞后,用ELISA检测细胞中TNF-α水平;RT-PCR检测细胞中TNF-αmRNA的表达;用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磷酸化P38的表达定位.LPS可显著激活雪旺氏细胞中的P38信号通路,其激活高峰在LPS刺激后15~30min,60min后,P38磷酸化水平开始逐渐下降,120min时又升高;用SB202190预处理细胞后,可显著抑制细胞TNF-αmRNA以及TNF-α的表达;LPS刺激细胞后通过与细胞膜表面Toll-like receptor 4(TLR4)结合后引起P38磷酸化,SB202190可抑制该过程.P38信号通路的激活可能是LPS诱导TNF-α表达的前提.通过阻断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来减少TNF-α及其它细胞因子的产生,为抑制周围神经损伤后的炎症以及免疫反应发生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38 脂多糖 雪旺氏细胞(Schwanncell) 肿瘤坏死因子-alpha(tnf-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血清、癌组织中p53、Fas、TNF-α和Cyclin E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13
作者 孙勤暖 李冬梅 +4 位作者 吴罡 屠军 云芬 徐晓艳 于慧玲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383-1387,共5页
目的:观察肿瘤抑制基因(p53)、细胞凋亡信号受体(Fa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细胞周期素E(Cyclin E)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血清及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穿刺确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 目的:观察肿瘤抑制基因(p53)、细胞凋亡信号受体(Fa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细胞周期素E(Cyclin E)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血清及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穿刺确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住院患者作为实验组(n=74)、同期体检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n=26)。两组均空腹抽取静脉血,实验组于术后留取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及术后7 d再次空腹抽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癌旁正常组织及癌组织中p53、Fas、TNF-α和Cyclin E蛋白的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法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p53、Fas、TNF-α和Cyclin E的基因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p53、Fas、TNF-α和Cyclin E的蛋白阳性表达强度;分析其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血清中p53、Fas和TNF-α的蛋白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Cyclin E的蛋白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癌组织中p53、Fas和TNF-α的蛋白含量、蛋白阳性表达强度及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Cyclin E的蛋白含量、蛋白阳性表达强度及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53、Fas和TNF-α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下调和Cyclin E表达水平上调,可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浸润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四者的联合检测可作为早期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标记物,提高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早期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肿瘤抑制基因 细胞凋亡信号受体 肿瘤坏死因子α 细胞周期素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络欣通降低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额顶叶皮质TLR4及TRAF6和TNF-α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丽娜 曹健 +6 位作者 朱国旗 范婧婧 丁玲 贾学锋 梁梦茹 王键 胡建鹏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02-707,共6页
目的观察脑络欣通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额顶叶皮质Toll样受体4(TLR4)、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MCAO/R)大鼠右侧脑缺血模型,SD大鼠随机分... 目的观察脑络欣通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额顶叶皮质Toll样受体4(TLR4)、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MCAO/R)大鼠右侧脑缺血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通心络组和脑络欣通组,每组30只;再分为3、7、14 d三个亚组,灌胃给药。Western blot法检测缺血侧额顶叶皮质TLR4、TRAF6的蛋白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缺血侧额顶叶皮质缺血半暗带TNF-α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3、7、14 d,TLR4、TRAF6蛋白水平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3、14 d的TLR4、TRAF6蛋白水平显著降低,脑络欣通组7 d显著降低;与通心络组比较,脑络欣通组3、7 d的TLR4的蛋白水平降低,14 d的TLR4蛋白水平升高。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3、7 d的TNF-α蛋白表达的阳性面积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脑络欣通组和通心络组7、14 d的TNF-α蛋白表达的阳性面积显著降低,脑络欣通组3 d的TNF-α蛋白表达的阳性面积显著降低;与通心络组比较,脑络欣通组各时间点TNF-α蛋白表达的阳性面积均无明显差异。结论脑络欣通通过降低TLR4、TRAF6、TNF-α蛋白表达,减轻炎症反应,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脑络欣通 Toll样受体4(TLR4)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干梗死的疗效评价及其对血清IL-6和TNF-α及S100B的影响 被引量:14
15
作者 邓丹 冯加纯 +5 位作者 钟志强 刘江华 夏圣梅 宫旭海 李雪松 杨凤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5期3973-3975,共3页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干梗死的疗效及其对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S100B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干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另加用前列地尔治疗。分别于入院第1天(治...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干梗死的疗效及其对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S100B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干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另加用前列地尔治疗。分别于入院第1天(治疗前)、第3天、第14天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IL-6、TNF-α及S100B水平并进行比较,并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判断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干梗死的疗效。结果入院第1天(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IL-6、TNF-α及S100B水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3天,治疗组血清IL-6、TNF-α及S100B水平降低,而对照组IL-6、TNF-α及S100B水平增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14天,治疗组血清IL-6、TNF-α及S100B水平较第3天继续下降,与对照组比较,降低更明显(P<0.05)。入院第1天,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BI评分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14天治疗组的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第28天治疗组的BI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干梗死患者应用前列地尔治疗可以显著降低IL-6、TNF-α及S100B的表达,改善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干梗死 前列地尔 白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S100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牙周炎严重程度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TNF-α及冠脉狭窄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25
16
作者 冯磊 杨军英 +6 位作者 任静 伍贵富 陈珊 周倩冰 胡承恒 杜志民 凌莉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97-802,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严重程度的牙周炎对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冠脉狭窄程度的影响,探讨牙周炎与冠心病之间潜在的相关性。【方法】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142例患者,根据临床附着丧失的程度分为... 【目的】研究不同严重程度的牙周炎对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冠脉狭窄程度的影响,探讨牙周炎与冠心病之间潜在的相关性。【方法】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142例患者,根据临床附着丧失的程度分为三组:冠心病牙周健康组32例(C组),冠心病伴轻度牙周炎组32例(C+P1组),冠心病伴中重度牙周炎组78例(C+P2组)。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其冠脉狭窄程度进行评分。选择经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单纯中重度牙周炎患者31例为对照组(P组)。检测血清hs-CRP和TNF-α的含量。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冠心病伴中重度牙周炎组血清hs-CRP含量高于单纯中重度牙周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牙周炎严重程度的增加,冠心病患者的血清hs-CRP、TNF-α和冠脉狭窄程度有显著升高,冠心病伴中重度牙周炎组的血清hs-CRP、TNF-α含量和冠脉狭窄程度高于冠心病伴轻度牙周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重度牙周炎的冠心病患者血清炎症水平较高,冠脉狭窄程度较严重,提示牙周感染可能通过以上炎症介质及级联反应,引发或加重冠心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冠心病 肿瘤坏死因子Α 超敏C反应蛋白 冠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HNE通过抑制TNF-α介导的NF-κB活化诱导酒精性肝损伤 被引量:17
17
作者 于晨辉 杜仲燕 +2 位作者 高佳 王伟茜 窦晓兵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46-1052,共7页
目的:通过体外细胞及体内动物实验,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4-羟基壬烯酸(4-HNE)致敏肝细胞发生死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以人肝细胞株HepG2及小鼠原代肝细胞为细胞模型,通过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及MTT比色法检测4-HNE对TNF-α... 目的:通过体外细胞及体内动物实验,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4-羟基壬烯酸(4-HNE)致敏肝细胞发生死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以人肝细胞株HepG2及小鼠原代肝细胞为细胞模型,通过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及MTT比色法检测4-HNE对TNF-α诱导的肝细胞死亡的作用,利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细胞内4-HNE与蛋白质形成的加合物水平,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ELISA技术检测细胞核内NF-κB(p65)的表达及其与DNA结合活性。以C57BL/6小鼠为动物模型,利用HE染色、ELISA、Western blotting及TUNEL等技术,检测长期摄入酒精前后动物肝组织形态、甘油三酯(TG)水平、4-HNE水平、TNF-α水平及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的变化。结果:(1)4-HNE可以显著增加HepG2细胞及小鼠原代肝细胞对TNF-α杀伤作用的敏感性,从而使TNF-α诱导4-HNE致敏的肝细胞死亡。(2)4-HNE可显著提高HepG2细胞内4-HNE-蛋白质加合物的水平。(3)4-HNE抑制HepG2细胞内TNF-α介导的NF-κB活化。(4)长期摄入酒精导致小鼠肝细胞内4-HNE和TNF-α水平升高,引起肝细胞内TG水平升高,血浆ALT活性升高,肝细胞死亡增多。结论:长期摄入酒精使肝细胞发生氧化应激,其产物4-HNE可作为一种肝细胞致敏因子,通过抑制肝细胞内TNF-α介导的NF-κB抗细胞凋亡信号通路,诱导酒精性肝损伤。这可能是一种新的酒精性肝病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肝病 4-羟基壬烯酸 肿瘤坏死因子α 核因子ΚB 肝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对糖尿病大鼠肾脏NF-κB_(65)、TNF-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0
18
作者 崔秀玲 王远征 刘晓健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79-682,共4页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糖尿病大鼠肾脏NF-κB65、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糖尿病组(B组),葛根素低、中、高剂量组(C、D、E组),每组10只。糖尿病大鼠模型建立后,C、D、E组分别给予葛根素注射液40、80、160mg/(k...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糖尿病大鼠肾脏NF-κB65、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糖尿病组(B组),葛根素低、中、高剂量组(C、D、E组),每组10只。糖尿病大鼠模型建立后,C、D、E组分别给予葛根素注射液40、80、160mg/(kg·d)腹腔注射,A组和B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实验第8周末检测各组空腹血糖(FBG)、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肌酐(Scr)、尿素氮(BUN);采用光镜和电镜观察肾皮质形态学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中NF-κB65、TNF-α蛋白的表达。结果 C、D、E组FBG、UAER、Scr、BUN均高于A组(P<0.01或P<0.05),但明显低于B组(P<0.01或P<0.05)。光镜及电镜下,C、D、E组肾脏病理改变较B组明显改善,且肾组织NF-κB65、TNF-α表达较B组减少。结论葛根素能减少尿白蛋白,改善糖代谢、肾功能和肾组织结构,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肾组织NF-κB65、TNF-α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药物疗法 NF-ΚB 肿瘤坏死因子Α 葛根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热凝靶点消融减压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TNF-α、IFN-γ和IL-17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6
19
作者 王辉 李娜 +1 位作者 王锁良 卜岗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61-265,共5页
目的探讨射频热凝靶点消融减压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入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 目的探讨射频热凝靶点消融减压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入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76例为试验组,均进行射频热凝靶点消融减压术;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33例为对照组。收集住院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手术前后的血清及对照组血清,ELISA法检测TNF-α、IFN-γ和IL-17水平的变化。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TNF-α、IFN-γ和IL-17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前比较,射频热凝靶点消融减压术后恢复期血清TNF-α、IFN-γ和IL-17水平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热凝靶点消融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疼痛症状,而且能够减轻患者全身炎症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热凝靶点消融减压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肿瘤坏死因子-Α 干扰素-Γ 白细胞介素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浆TNFα、sTNFR2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竹晨 顾熊飞 +1 位作者 杨冬梓 邝健全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8-271,280,共5页
【目的】 探讨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Ⅱ(sTNFR2)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胰岛素抵抗和血清雄激素(T)水平的相互关系?【方法】 PCOS患者和对照者根据体重指数(BMI)分为PCOS肥胖组(21例)?PCOS非肥胖组(25例... 【目的】 探讨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Ⅱ(sTNFR2)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胰岛素抵抗和血清雄激素(T)水平的相互关系?【方法】 PCOS患者和对照者根据体重指数(BMI)分为PCOS肥胖组(21例)?PCOS非肥胖组(25例)? 肥胖对照组和非肥胖对照组,各25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TNFα ?sTNFR2水平,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性激素6项,已糖激酶终点法测定血清葡萄糖浓度,时间分辨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胰岛素浓度,按Cederholm的方法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 ①PCOS肥胖组血浆TNFα和sTNFR2水平及PCOS非肥胖组血浆sTNFR2水平均较非肥胖对照组明显升高,且以肥胖者升高更为明显?②血浆TNFα与其ISI在PCOS肥胖组和肥胖对照组均呈负相关(P< 0.05)?③血浆sTNFR2与其ISI在PCOS肥胖组?PCOS非肥胖组和肥胖对照组均呈负相关(P< 0.05)?【结论】 PCOS肥胖组血浆TNFα和sTNFR2水平及PCOS非肥胖组血浆sTNFR2水平均较非肥胖对照组明显升高,且与其ISI呈负相关,提示二者可能与PCOS患者发生胰岛素抵抗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血浆 tnfα 细胞因子 StnfR2 胰岛素抵抗 相关性 ELISA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