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布鲁氏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吴承平 马成 +2 位作者 高运华 杨佳怡 于美玲 《现代畜牧兽医》 2025年第7期86-90,共5页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全球性人兽共患病,我国已将其列为乙类传染病。布鲁氏菌病不仅可导致患者出现发热症状及多器官损伤,还会引发动物流产与不孕等问题,从而对公共卫生安全和畜牧业经济效益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建立早...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全球性人兽共患病,我国已将其列为乙类传染病。布鲁氏菌病不仅可导致患者出现发热症状及多器官损伤,还会引发动物流产与不孕等问题,从而对公共卫生安全和畜牧业经济效益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建立早期高效的检测方法对于该病的防控、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血清学、免疫学以及分子生物学是布鲁氏菌检测的主要手段。文章通过分析和比较多种检测方法的特性,以期为布鲁氏菌病预防与诊断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血清学 免疫学 聚合酶链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孕妇女宫颈沙眼衣原体感染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3
2
作者 郝翠芳 曹积功 +5 位作者 杨秋花 侯南英 刘秀丽 李宁 张宁 王文娟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83-184,共2页
目的 :探讨宫颈沙眼衣原体 (CT)感染对生育的影响。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 ,对 2 16对不孕夫妇宫颈分泌物、尿道分泌物进行 CT- DNA检测 ,并观察宫颈 CT感染对围排卵期宫颈粘液葡萄糖含量及性交后试验的影响。结果 :2 16对... 目的 :探讨宫颈沙眼衣原体 (CT)感染对生育的影响。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 ,对 2 16对不孕夫妇宫颈分泌物、尿道分泌物进行 CT- DNA检测 ,并观察宫颈 CT感染对围排卵期宫颈粘液葡萄糖含量及性交后试验的影响。结果 :2 16对不孕夫妇衣原体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 :女性 32 .4 % ,男性 30 .1%。宫颈 CT感染妇女围排卵期性交后试验与未感染妇女比较 ,每高倍视野的活精数明显减少 (P<0 .0 5 ) ,围排卵期宫颈粘液葡萄糖含量明显减少 (P<0 .0 1)。经治疗后宫颈 CT转阴的妇女 ,围排卵期性交后试验每高倍视野的活精数明显高于治疗前 (P<0 .0 5 ) ,宫颈粘液的葡萄糖含量亦明显高于治疗前 (P<0 .0 1)。治疗后宫颈 CT持续阳性妇女 ,围排卵期性交后试验与治疗前比较 ,每高倍视野的活精数无明显变化 (P>0 .0 5 ) ,宫颈粘液的葡萄糖含量亦无明显变化 (P>0 .0 5 )。结论 :宫颈 CT- DNA感染是不孕的一个重要因素 ,导致不孕的原因 ,可能与患者宫颈粘液葡萄糖含量降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孕 妇女 宫颈 沙眼衣原体感染 临床观察 聚合酶链反应 性交后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多中心细菌耐药监测网中血流感染相关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27
3
作者 毛镭篥 肖盟 +2 位作者 王贺 赵颖 徐英春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0-125,共6页
目的首次研究全国多中心血流感染相关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全国17省市34所医院共149株血流感染相关的金葡菌,分析杀白细胞毒素(pvl)基因,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spa分型(编码葡萄球菌A蛋白)及甲氧西林耐药金... 目的首次研究全国多中心血流感染相关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全国17省市34所医院共149株血流感染相关的金葡菌,分析杀白细胞毒素(pvl)基因,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spa分型(编码葡萄球菌A蛋白)及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MRSA)琼脂稀释法的药敏结果。结果受试菌计有71株MRSA和78株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菌(MSSA)。pvl阳性株为11株,MRSA只占1株。MLST显示有23种不同的序列型(ST)结果,MRSA含6种ST分型,主要型别为ST239及ST5;MSSA有20种ST分型,但是各型别比例均不超过15%。spa分型共45种型别,MRSA含8种型别,优势型别为t030和t037;MSSA有38种型别,优势型别为t091和t189。MRSA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依次为环丙沙星91.18%,左氧氟沙星91.18%,红霉素76.47%,莫西沙星73.53%,克林霉素70.59%,利福平58.82%,甲氧苄啶-磺胺甲口恶唑17.65%;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替加环素等药物均100%敏感。结论血流感染相关MRSA传播的优势型别为ST239-t037和ST239-t030,并对多种抗菌药物存在不同程度耐药,需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Panton-Valentine杀白细胞素基因 多位点序列分型 葡萄球菌A蛋白分型 多重聚合酶链反应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试验和多重PCR检测红霉素耐药葡萄球菌 被引量:10
4
作者 孙景勇 汪一萍 +2 位作者 周敏 朱月秋 倪语星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23-126,共4页
目的了解红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对克林霉素的耐药表型和基因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用NCCLS标准D试验检测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表型,通过多重PCR检测耐药基因ermA、ermC和msrA。结果所有144株葡萄球菌中,84株(58.3%)对红霉素... 目的了解红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对克林霉素的耐药表型和基因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用NCCLS标准D试验检测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表型,通过多重PCR检测耐药基因ermA、ermC和msrA。结果所有144株葡萄球菌中,84株(58.3%)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耐药(cMLS),27株(18.8%)对红霉素耐药对克林霉素敏感但D试验阳性(iMLS),33株(22.9%)对红霉素耐药,对克林霉素敏感但D试验阴性(MS)。在MS型耐药的菌株中均只检测到msrA基因,在cMLS和iMLS型耐药的菌株中,除了1株3种基因均阴性外,其他均检测到ermA或ermC基因。在金葡菌中iMLS型耐药的菌株以ermC基因稍多(3/5),而cMLS型耐药的菌株以ermA基因居多(56/62);在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iMLS型和cMLS型耐药的菌株均以ermC基因居多(分别为22/22和11/14)结论iMLS型耐药的葡萄球菌在临床比较多见,多重PCR和D试验均可对其鉴别,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常规进行D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 红霉素 克林霉素 D试验 多重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苯唑西林及红霉素耐药基因多重PCR快速检测 被引量:9
5
作者 黄革 周晓红 +2 位作者 蒋文玲 荣卡彬 赵莹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33-536,共4页
目的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苯唑西林和红霉素耐药基因的多重PCR快速检测体系,并进行临床应用评价,以了解耐药基因mecA、ermA、ermC在广州地区的流行分布,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全自动仪器鉴定菌株及药敏试验,克林霉素耐药试验检测... 目的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苯唑西林和红霉素耐药基因的多重PCR快速检测体系,并进行临床应用评价,以了解耐药基因mecA、ermA、ermC在广州地区的流行分布,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全自动仪器鉴定菌株及药敏试验,克林霉素耐药试验检测克林霉素诱导耐药,通过优化PCR反应体系建立多重PCR反应并应用于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基因:mecA、ermA和ermC。结果成功构建四重PCR快速检测体系,临床评价所分离的12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ecA、ermA、ermC检出率分别为59.7%、50%、33.9%;克林霉素诱导耐药菌株主要是ermC基因;苯唑西林耐药菌株中均能检测出mecA,红霉素耐药菌株中97.7%携带耐药基因ermA或/及ermC。结论所构建的多重PCR检测体系为临床实验室提供快速而有效的菌株耐药基因检测手段。mecA、ermA、ermC是本地区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和红霉素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多重PCR 耐药基因 克林霉素诱导耐药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Del_typer30:用于中国5个主要民族DNA鉴定的多重PCR系统 被引量:14
6
作者 赵书民 张素华 李成涛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5期343-348,356,共7页
目的采用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InDel)多态性遗传标记,建立一种可用于中国汉族、回族、维吾尔族、蒙古族、藏族5个主要民族法医DNA鉴定的多重PCR系统。方法采用人类基因组浏览器和dbSNP数据库筛选具有高度遗传多态性的人类常染... 目的采用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InDel)多态性遗传标记,建立一种可用于中国汉族、回族、维吾尔族、蒙古族、藏族5个主要民族法医DNA鉴定的多重PCR系统。方法采用人类基因组浏览器和dbSNP数据库筛选具有高度遗传多态性的人类常染色体InDel标记,采用Primer 3软件设计多重PCR引物,通过复合荧光标记系统建立多重PCR扩增体系,采用该体系对汉、回、维、蒙、藏5个民族进行多态性调查。结果成功建立了一个包含30个InDel位点和Amelogenin性别鉴定位点的复合荧光多重PCR扩增体系,命名为InDel_typer30。多态性调查显示这30个InDel位点在上述5个主要民族中均呈高度遗传多态性,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464、0.460、0.453、0.466和0.469,平均个人识别率分别为:0.595、0.585、0.586、0.589和0.595。该系统在5个民族中的累积个人识别率(CDP)均达到0.999999999996以上。结论 InDel_typer30是一种适用于中国汉、回、维、蒙、藏5个主要民族的法医DNA鉴定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遗传学 聚合酶链反应 插入/缺失多态性 亲权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毒检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7
作者 李军 郑和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5-98,共4页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细菌感染性疾病,目前仍是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控制梅毒的主要措施是早期发现梅毒感染并给予及时治疗。目前梅毒的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测,特别是血清学抗体和暗视野检测。近年来出现的以重组梅...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细菌感染性疾病,目前仍是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控制梅毒的主要措施是早期发现梅毒感染并给予及时治疗。目前梅毒的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测,特别是血清学抗体和暗视野检测。近年来出现的以重组梅毒螺旋体抗原为基础的聚合酶链式反应、梅毒快速诊断试验及梅毒螺旋体免疫球蛋白M抗体检测,对不同病期的梅毒患者都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检测 聚合酶链式反应 免疫球蛋白M抗体 梅毒快速诊断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荧光定量PCR的兔毛定性检测方法 被引量:5
8
作者 王玫 任亮 +3 位作者 孔平 肇慧君 颜怀玉 杨春光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5-58,共4页
建立一种特异、灵敏的兔毛定性检测方法,并对方法进行评价,为准确有效检测兔毛方法的建立提供依据。文章针对兔线粒体COXⅠ基因序列进行引物探针设计,经Blast软件对相似序列搜索后,筛选出一套最优与常见禽畜无交叉反应的引物;采用常见... 建立一种特异、灵敏的兔毛定性检测方法,并对方法进行评价,为准确有效检测兔毛方法的建立提供依据。文章针对兔线粒体COXⅠ基因序列进行引物探针设计,经Blast软件对相似序列搜索后,筛选出一套最优与常见禽畜无交叉反应的引物;采用常见动物纤维鸭绒、鹅绒、绵羊毛、山羊绒、牦牛绒、羊驼毛DNA进行特异性实验;对提取的兔毛DNA梯度稀释后分别进行荧光PCR扩增,确定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对引物进行3次重复性试验,验证其重复性。结果表明:设计的针对兔线粒体COXⅠ基因的引物及探针仅对兔毛有扩增,而对其他对照及阴性对照均无扩增。该荧光PCR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以快速准确地定性检测纤维制品中的兔毛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毛 DNA PCR 定性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2例乳腺癌中的EB病毒感染 被引量:11
9
作者 杨文涛 许良中 +3 位作者 张泰明 朱伟萍 李小妹 金爱萍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3期175-178,共4页
目的探讨国人乳腺癌中EB病毒DNA(EBV-DNA)的检出率及EB病毒(EBV)基因编码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1)在102例乳腺癌中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EBV内部重复序列BamHIW区域,并以34例乳腺纤... 目的探讨国人乳腺癌中EB病毒DNA(EBV-DNA)的检出率及EB病毒(EBV)基因编码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1)在102例乳腺癌中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EBV内部重复序列BamHIW区域,并以34例乳腺纤维腺瘤,3例管内乳头状瘤和10例乳腺导管上皮增生作为对照组;(2)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其中73例乳腺癌中的EBV潜在膜蛋白(LMP)和EBV核抗原2(EBNA2)。结果(1)PCR检测显示29例(28.4%)乳腺癌有EBV-DNA,而对照组中仅2例(4.3%)纤维腺瘤有EBV-DNA,两组的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意义(P<0.001);(2)免疫组化技术显示LMP和EBNA2阳性率分别为13.7%和17.8%,且阳性物质定位于肿瘤细胞,而非肿瘤中浸润的淋巴细胞。结论EBV感染与乳腺癌的发病可能有一定关系,明确EBV感染在乳腺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将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EB病毒 聚合酶链反应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鲍曼不动杆菌产AmpC酶的检测 被引量:19
10
作者 刘丁 黄鑫 陈萍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83-85,共3页
目的研究某院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产酶特性。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标准,采用纸片协同法对鲍曼不动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情况进行检测;用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法检测AmpC酶;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鲍曼不... 目的研究某院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产酶特性。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标准,采用纸片协同法对鲍曼不动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情况进行检测;用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法检测AmpC酶;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鲍曼不动杆菌染色体DNA的ampC基因进行扩增。结果从临床分离的46株鲍曼不动杆菌均不产ESBLs;有22株细菌在AmpC酶三维试验中呈阳性;细菌DNA的PCR扩增,有39株菌为阳性。结论本次研究的鲍曼不动杆菌DNA上普遍存在有ampC结构基因,其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主要是由于产AmpC酶所致,而与ESBLs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AMPC酶 聚合酶链反应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仪温度特性的实验研究与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程远霞 魏燕 +3 位作者 刘宝林 华泽钊 陈颖 鲍彩丽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1-34,共4页
该文的目的是测量PCR温度的精确性和PCR仪上孔间以及不同循环和不同次测量的温度均一性。PCR程序:95℃(变性),30 s;55℃(退火),40 s;72℃(延伸),50 s;6个循环。孔和管内的温度重复性都很好;变性阶段,孔和管内液体温度与程序温度偏差较大... 该文的目的是测量PCR温度的精确性和PCR仪上孔间以及不同循环和不同次测量的温度均一性。PCR程序:95℃(变性),30 s;55℃(退火),40 s;72℃(延伸),50 s;6个循环。孔和管内的温度重复性都很好;变性阶段,孔和管内液体温度与程序温度偏差较大,孔及管内的温度均一性和重复性均很好;孔内温度不能达到通常所需的温度(90℃以上)的比例为22.2%。退火和延伸阶段孔和管内的温差较小;有2个孔不能达到通常需要的温度。实际温度在各阶段停留的时间分别占设定时间的90%的比例较低。这些缺陷可能导致扩增结果假阳性或假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 临床检验 温度偏差 温度均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相关基因扩增多重PCR体系的建立与评估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自慧 潘丽萍 +5 位作者 孙琦 吕翎娜 杜博平 张洪静 孙照刚 张宗德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793-798,共6页
目的建立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相关基因多重PCR反应体系,评估该体系以临床分离株DNA和痰菌DNA为模板扩增耐药相关基因的成功率。方法常规提取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47株)及涂阳肺结核患者(21例)痰菌DNA。根据目前研究已发现的结核分... 目的建立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相关基因多重PCR反应体系,评估该体系以临床分离株DNA和痰菌DNA为模板扩增耐药相关基因的成功率。方法常规提取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47株)及涂阳肺结核患者(21例)痰菌DNA。根据目前研究已发现的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相关基因合成引物,建立2个多重PCR体系以扩增目的基因。扩增片段经测序证实后,计算该体系用于两种样本的扩增成功率。结果针对临床常用8种抗结核药物,选取结核分枝杆菌rpoB、katG、inhA、embB、gyrA、rpsL、rrs、eis共8个耐药相关基因设计合成引物。建立2个多重PCR体系扩增8个耐药基因,该体系扩增47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DNA和21例菌阳肺结核患者痰菌DNA的成功率分别为100.0%(47/47)和76.2%(16/21)。结论本研究建立了高效扩增8个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的多重PCR体系,结果对进一步研发结核病耐药分子诊断产品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抗多种药物性 聚合酶链反应 基因测定 核酸扩增技术 技术评估 生物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奶水牛结核病三种检测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4
13
作者 谢志勤 谢芝勋 +6 位作者 刘加波 庞耀珊 邓显文 谢丽基 温娟 张振荣 黄海强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22-1125,共4页
应用牛结核变态反应、PCR和分离培养3种方法,对奶水牛进行牛结核病检测,比较3种检测方法的符合率。结果表明,1850头奶水牛中有78头奶水牛的皮内变态反应结果为阳性,而对变态反应阳性的牛样品进行PCR检测和分离鉴定,分别鉴定出4份和2份... 应用牛结核变态反应、PCR和分离培养3种方法,对奶水牛进行牛结核病检测,比较3种检测方法的符合率。结果表明,1850头奶水牛中有78头奶水牛的皮内变态反应结果为阳性,而对变态反应阳性的牛样品进行PCR检测和分离鉴定,分别鉴定出4份和2份牛分枝杆菌。阳性检出率以变态反应为最高(4.22%),PCR和分离鉴定的较低,分别为0.21%和0.11%。变态反应与PCR检测、分离鉴定的符合率较差,而PCR检测与分离鉴定的符合率相对较接近。因此建议,在对奶水牛群进行结核病检测时,应先以变态反应检疫牛群,再结合PCR检测进行综合诊断,更有利于奶水牛结核病的检测与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水牛 牛结核病 变态反应 PCR检测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钠盐火腿肠保质期预测及产品致病菌的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 被引量:7
14
作者 黄梅香 王海滨 +2 位作者 李睿 王宏勋 从浩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76-280,共5页
采用加速破坏性试验模型预测低钠盐火腿肠的保质期,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对产品致病菌进行快速检测,同时对贮藏期间火腿肠的质构(嫩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照组(3%普通碘盐+0.3%磷酸盐)、2.5%市售低钠盐+0.35%TG组、2.0%市售低钠... 采用加速破坏性试验模型预测低钠盐火腿肠的保质期,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对产品致病菌进行快速检测,同时对贮藏期间火腿肠的质构(嫩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照组(3%普通碘盐+0.3%磷酸盐)、2.5%市售低钠盐+0.35%TG组、2.0%市售低钠盐+0.3%磷酸盐组、3%多组分替代盐(NaCl 40%、KCl 35%、CaCl215%和甘氨酸10%)+0.35%TG组火腿肠在室温(25℃)和低温(4℃)条件下的保质期分别为17.5、17.6、16.9、15.7d和189、208、142、146d;产品在低温(4℃)条件下放置1个月后,各组均无致病菌检出;火腿肠在低温贮藏90d期间,其嫩度变化趋势是先增大后减小。综合比较而言,添加2.5%市售低钠盐+0.35%TG组火腿肠的贮藏稳定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腿肠 低钠盐 谷氨酰胺转氨酶 加速破坏性试验模型 保质期 聚合酶链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猪源弓形虫虫株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娜 邢蒙恩 +1 位作者 王大为 吴元华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4-88,共5页
以采自辽宁省某屠宰场2 063头猪的血清和心脏组织为试验材料,采用改良凝集试验(MAT)对血清进行定量检测和弓形虫虫株分离,结果显示:2 063份猪血清中阳性血清(滴度≥25)共计233份,阳性检出率为11.3%;选取阳性抗体滴度≥100所对应的67份... 以采自辽宁省某屠宰场2 063头猪的血清和心脏组织为试验材料,采用改良凝集试验(MAT)对血清进行定量检测和弓形虫虫株分离,结果显示:2 063份猪血清中阳性血清(滴度≥25)共计233份,阳性检出率为11.3%;选取阳性抗体滴度≥100所对应的67份猪心脏组织进行弓形虫虫株分离,结果从猪心脏组织中共分离出23株弓形虫虫体,分离率为34.3%。此结果提示,辽宁地区猪弓形虫感染率较高,对该地区人们的健康存在潜在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虫株分离 MAT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纸片扩散确认法与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超广谱β-內酰胺酶的比较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蓉 赵林 +4 位作者 徐小文 李文林 石小玉 甘泉 王力薇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9-223,共5页
【目的】分析纸片扩散确认法与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超广谱β-內酰胺酶(ESBL)检出率。【方法】以分离保存的30株多重耐药(MDR),对3种以上实验所用抗生素耐药)且β-内酰胺酶阳性鲍曼不动杆菌(AB)菌株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15株经纸片扩... 【目的】分析纸片扩散确认法与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超广谱β-內酰胺酶(ESBL)检出率。【方法】以分离保存的30株多重耐药(MDR),对3种以上实验所用抗生素耐药)且β-内酰胺酶阳性鲍曼不动杆菌(AB)菌株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15株经纸片扩散确认ESBL+AB和15株ESBL-AB菌株的分布、药敏、质粒谱及基因型作了比较分析,并对两种方法检出ESBL的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通过纸片扩散确认法检出的ESBL+AB和ESBL-AB在不同科室间的分布(P>0.05)、不同标本间的分布(P>0.05)、对不同抗生素的耐药情况(P>0.05)及质粒谱都无明显差异,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在ESBL-AB质粒上也分离到了相同的3种耐药基因,PCR法检测ESBL的阳性率高于纸片扩散确认法(P<0.001)。【结论】用PCR法检测ESBL更快更敏感,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和降低医院感染率和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片扩散确认法 AB PCR ESB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膜炎奈瑟菌病原学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夏昕 湛志飞 +3 位作者 张红 刘运芝 覃迪 黄一伟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173-175,共3页
目的了解某省各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7-2008年分离的8株脑膜炎奈瑟菌的病原学特征及药物敏感性。方法经培养及生化鉴定后,对菌株进行血清学及聚合酶链反应(PCR)鉴定分群,最后采用最低抑菌浓度(MIC)琼脂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8... 目的了解某省各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7-2008年分离的8株脑膜炎奈瑟菌的病原学特征及药物敏感性。方法经培养及生化鉴定后,对菌株进行血清学及聚合酶链反应(PCR)鉴定分群,最后采用最低抑菌浓度(MIC)琼脂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8株脑膜炎奈瑟菌中有5株C群、1株B群、1株Y群及1株不可分群菌株。所有菌株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米诺环素、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美罗培南、利福平敏感,对复方磺胺甲(口恶)唑则全部耐药,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各有4株耐药,对氯霉素和阿奇霉素各有1株耐药。结论 8株脑膜炎奈瑟菌的流行株中以C群为主;青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美罗培南等可作为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一线药物,脑膜炎奈瑟菌对喹诺酮类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现象需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炎奈瑟菌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血清学 聚合酶链反应 抗菌药物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他莫拉菌的检测及药物敏感性 被引量:3
18
作者 胡付品 朱德妹 +2 位作者 李胜利 吴湜 张婴元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1年第4期218-221,共4页
目的:以DNA酶试验鉴定结果为标准,建立聚合酶链反应(PCR)鉴定卡他莫拉菌的方法,并测定抗菌药物对卡他莫拉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方法:PCR扩增卡他莫拉菌特异性片段,DNA酶试验检测卡他莫拉菌所产生的DNA酶,琼脂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对卡... 目的:以DNA酶试验鉴定结果为标准,建立聚合酶链反应(PCR)鉴定卡他莫拉菌的方法,并测定抗菌药物对卡他莫拉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方法:PCR扩增卡他莫拉菌特异性片段,DNA酶试验检测卡他莫拉菌所产生的DNA酶,琼脂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对卡他莫拉菌的MIC及头孢硝噻吩法检测β内酰胺酶.结果:在68株疑为卡他莫拉菌的临床分离菌株中,有48株细菌DNA酶试验阳性, 此48株细菌PCR结果亦为阳性;20株DNA酶试验阴性菌株PCR结果亦阴性,PCR检测和DNA酶检测符合率达100 %(68/68).β内酰胺酶产生率为95.8 %(46/48).2株不产酶卡他莫拉菌对受试的7种抗菌药物均显示敏感,药物的MIC均≤0.06 mg/L;氨苄西林等7种抗菌药物对46株产酶卡他莫拉菌的MIC50和MIC90范围分别为≤0.06~2 mg/L和0.25~4 mg/L.结论:PCR检测方法具有方便、快速及高特异性的特点,可作为检测卡他莫拉菌的辅助方法之一;卡他莫拉菌产酶株对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第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及米诺环素均显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他莫拉菌 检测 药物敏感性 聚合酶链反应 DNA酶试验 最低抑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型HIV感染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代丽丽 陈德喜 +7 位作者 石英 魏飞力 刘志英 张洪海 吴亚松 梁连春 吴昊 张彤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87-694,共8页
目的建立检测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的多重巢式PCR(nPCR)和多重反转录PCR(RT-PCR)方法。将其与已经上市的NASBA法试剂盒进行检测敏感性比较;探讨血浆RNA水平对PCR检测敏感性的影响;评价该方法用于我国HIV-1感染者诊断的价值。方法针... 目的建立检测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的多重巢式PCR(nPCR)和多重反转录PCR(RT-PCR)方法。将其与已经上市的NASBA法试剂盒进行检测敏感性比较;探讨血浆RNA水平对PCR检测敏感性的影响;评价该方法用于我国HIV-1感染者诊断的价值。方法针对HIV-1的gag、pol和gp41区设计3套引物,建立检测HIV DNA的多重nPCR和检测HIVRNA的多重RT-PCR方法;分别以建立的PCR方法和NASBA法对119例HIV阳性患者进行检测,比较2者的检测敏感性;将患者分为不同的病毒载量组,比较PCR方法在各组患者中的检测敏感性差异;使用建立的PCR方法对10例可疑急性感染者进行检测;扩增HIV-1膜区C2-C3段,对nPCR检测阳性的43例DNA样本进行亚型鉴定。结果多重nPCR的检测敏感度为97.5%(116/119),多重RT-PCR的敏感度为78.2%(93/119),2者的特异度均为100%(50/50),多重nPCR和多重RT-PCR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7.5%(116/119)和78.2%(93/119),阴性预测值均为100%(50/50),准确性分别为98.2%和84.6%。经比较,多重nPCR和多重RT-PCR的检测敏感度都高于NASBA法。在病毒载量<103copy/mL的患者,nPCR的检测敏感性高于RT-PCR,在病毒载量在(103~104)copy/mL的患者及病毒载量≥104copy/mL的患者,2者的敏感性比较相近,均接近100%;检测的10例可疑急性感染者中,有5例患者的nPCR和RT-PCR检测结果阳性,抗体在随访过程中阳转,证实为HIV急性感染者;检测的43例DNA样本分属于B’亚型(37例),AE亚型(5例)和BC亚型(1例)。结论本课题组建立的PCR检测方法可以对我国主要流行的B’、AE和BC亚型病毒株得到很好的扩增效果;nPCR的检测敏感性受血浆RNA水平的影响相对较小,RT-PCR的检测敏感性受血浆RNA水平的影响相对较大;PCR方法可以用于HIV急性感染者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核酸检测 聚合酶链式反应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GC含量青枯菌aac基因PCR扩增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争 张杨 +3 位作者 徐进 许景升 何礼远 冯洁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0-93,共4页
通过添加增效剂、正交试验设计优化PCR反应体系、联合采用多种PCR程序等措施,建立并优化了PCR扩增体系,成功地从高GC青枯菌基因组中扩增出了长度为2 434 bp且GC含量高达70.9%的aac基因。PCR反应体系为20μL包括5%DMSO2、.5 mmol/L MgCl2... 通过添加增效剂、正交试验设计优化PCR反应体系、联合采用多种PCR程序等措施,建立并优化了PCR扩增体系,成功地从高GC青枯菌基因组中扩增出了长度为2 434 bp且GC含量高达70.9%的aac基因。PCR反应体系为20μL包括5%DMSO2、.5 mmol/L MgCl2、500μmol/L dNTP、10 pmol/L引物1、.25 UTaq酶、50 ng模板DNA。首先采用热启动PCR:95℃5 min,保持80℃,加入Taq酶;然后采用二步PCR:5个循环包括变性95℃1 min,65℃1 min;最后采用降落PCR:30个循环为95℃1 min,78℃1 min,每个循环降低0.5℃,72℃3 min;补充10个循环为95℃1 min,63℃1 min,72℃3 min;72℃10 min。该试验体系的建立与优化为研究高GC含量生物的基因功能提供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GC PCR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