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1000 MW双切圆锅炉燃烧侧和工质侧耦合建模及应用
1
作者 姚杨 陈鑫科 +5 位作者 马仑 马启磊 彭志福 方庆艳 张成 陈刚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543-3553,I0022,共12页
深度调峰背景下,对火电机组的灵活性要求越来越高。锅炉低负荷运行下存在燃烧火焰偏斜、管内工质分配不均以及受热面超温爆管等问题。为保证火电机组安全、稳定、灵活的运行,有必要对锅炉水冷壁参数分布进行详细研究。该文建立锅炉耦合... 深度调峰背景下,对火电机组的灵活性要求越来越高。锅炉低负荷运行下存在燃烧火焰偏斜、管内工质分配不均以及受热面超温爆管等问题。为保证火电机组安全、稳定、灵活的运行,有必要对锅炉水冷壁参数分布进行详细研究。该文建立锅炉耦合模型,包括燃烧侧模型、工质侧模型和受热面壁温计算模型,可实现锅炉燃烧侧和工质侧以及受热面壁温的耦合计算。基于Fluent平台开展锅炉燃烧侧流动、燃烧和传热等过程以及受热面壁面温度的计算,采用用户自定义函数(user defined function,UDF)开展工质侧流动和传热过程计算,两者以受热面为边界进行数据交互与更新迭代。基于该模型对某1000 MW双切圆锅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炉膛出口氧量和飞灰含碳量模拟值分别为2.53%和2.61%,水冷壁出口工质温度为744.59 K,模拟结果与现场实际测量值一致性较好;2)采用耦合模型探究水冷壁的热流密度、工质温度、传热系数以及管壁温度详细分布。研究结果有利于为锅炉故障诊断和运行优化提供更加准确的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切圆锅炉 耦合模拟计算 水冷壁 壁温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0 MW超超临界锅炉高温再热器炉内壁温分布特性研究
2
作者 赵宁宁 李培 +3 位作者 黄炜强 施子福 李望 钟崴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1,共7页
针对高温再热器炉内壁温难以长时间连续监测的问题,选择K分度热电偶的测量元件,采用集热块与测量元件预先焊接在一起后安装在某1000 MW锅炉高温再热器炉内管壁上的方式,获得不同工况下高温再热器炉内壁温特性。分析了高温再热器同一根... 针对高温再热器炉内壁温难以长时间连续监测的问题,选择K分度热电偶的测量元件,采用集热块与测量元件预先焊接在一起后安装在某1000 MW锅炉高温再热器炉内管壁上的方式,获得不同工况下高温再热器炉内壁温特性。分析了高温再热器同一根管沿管程温度分布、烟气入口截面温度分布特性、炉内外对应测点的关系、炉内测点与负荷的关系以及管壁相同位置向火面及背火面温度之间的差别。结果表明:沿管程方向,U型弯底部温度最高;不同负荷下高温再热器烟气入口截面温度分布无明显统一规律;炉内壁温测点可以更加真实地反映炉内实际壁温;炉内测点与炉外测点温度存在近似线性的关系;炉内测点温度与负荷无明显量化关系;向火面温度较背火面高出35~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00 MW锅炉 炉内壁温 高温再热器 温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超临界锅炉受热面壁温测量技术研究
3
作者 鲍听 楼玉民 +3 位作者 赵宁宁 顾海林 张光学 严小华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59,共5页
锅炉在高负荷运行时,往往会导致过热器管壁超温而发生爆管现象,因此,有必要对过热器管壁温进行监测。一般采用外壁安装集热块的方式,然而该温度不能反应真实的受热管温度。为准确测量高温下的受热管壁温,设计并加工了试验台,可实现受热... 锅炉在高负荷运行时,往往会导致过热器管壁超温而发生爆管现象,因此,有必要对过热器管壁温进行监测。一般采用外壁安装集热块的方式,然而该温度不能反应真实的受热管温度。为准确测量高温下的受热管壁温,设计并加工了试验台,可实现受热管1/2壁厚处温度的测量。探究了不同烟气温度、安装角度和是否保温条件下管壁外表面温度和1/2壁厚处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同一角度时,温差随来流烟气温度和管内流速的增大而增大,其中最大可达到30 ℃。安装角度在迎风面(0°)和侧面(90°)时,温差相对较大,在背风面(180°)时,温差最小。添加保温层可以明显减小温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 过热器 管壁温度测量 集热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算法融合的超临界W火焰炉水冷壁壁温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殷金桥 钱进 +1 位作者 邓传记 杨柳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0-217,共8页
针对某火电厂水冷壁在深度调峰背景下易发生拉裂而需对水冷壁管间温度梯度进行监控的问题,构建了一种基于PCA-SSA-LSTM多算法融合的预测模型,实现对易拉裂管附近水冷壁管出口壁温的有效预测。为改善模型的预测性能,依据壁温计算理论选... 针对某火电厂水冷壁在深度调峰背景下易发生拉裂而需对水冷壁管间温度梯度进行监控的问题,构建了一种基于PCA-SSA-LSTM多算法融合的预测模型,实现对易拉裂管附近水冷壁管出口壁温的有效预测。为改善模型的预测性能,依据壁温计算理论选取17个输入参数,使用PCA法进行降维处理;采用SSA算法优化PCA-LSTM预测模型超参数,得到最优PCA-SSA-LSTM壁温预测模型。通过与其他预测模型对比发现,融合模型的决定性系数(R2)值有一定程度的增大,均方根误差(RMSE)及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有不同幅度的降低。实际应用表明:建立的多算法融合模型可有效提高多管出口壁温预测精度,能作为电厂DCS监测系统的补充,预警危险壁温,降低因管间大温差造成的水冷壁拉裂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算法融合 建模 超临界W火焰炉 水冷壁管 壁温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驱动的锅炉水冷壁壁温分布实时预测模型
5
作者 闫靖文 刘欣 +6 位作者 王光礼 张文振 李明 金东昊 李驰 李新颖 王赫阳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117-4126,共10页
水冷壁等高温受热面超温及由此导致的爆管事故是影响燃煤发电机组安全运行的痛点问题之一。管壁超温一般发生在锅炉受热面局部区域,为预测并缓解超温问题,就必须实时监测受热面壁温的详细分布,并做出针对性调整。由于测量手段受限且CFD... 水冷壁等高温受热面超温及由此导致的爆管事故是影响燃煤发电机组安全运行的痛点问题之一。管壁超温一般发生在锅炉受热面局部区域,为预测并缓解超温问题,就必须实时监测受热面壁温的详细分布,并做出针对性调整。由于测量手段受限且CFD数值模拟方法耗时较长,目前仍缺少一种能实时、准确地反映锅炉运行过程中壁温详细分布的技术手段。为此采用将耦合传热模型与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以某350 MW超临界对冲燃烧锅炉为研究对象,首先以壁温耦合传热预测模型为基础,通过改变耦合模型的46个锅炉关键运行参数,生成220个典型工况,并通过快速扩充方法以极低时间成本衍生出4400个扩充工况。然后,基于典型工况与扩充工况组成的综合数据库,以锅炉的46项运行参数及壁面坐标为输入,以对应位置的壁温为输出,构建深度学习模型。模型MSE误差仅为0.0053,准确率AUC5为0.988,且计算时长在0.1 s以内。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数据驱动的水冷壁壁温分布预测模型通过泛化有限工况的数值模拟结果,实现了锅炉全工况下水冷壁管壁温度详细分布的实时预测,且针对模型在低负荷工况时难以准确预测传热恶化的问题,提出快速扩充数据库的方法,以极低时间成本明显提高模型对传热恶化问题的预测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冷壁 管壁温度 耦合传热模型 超临界锅炉 人工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60MW超超临界锅炉再热汽温偏低问题分析及技术改造 被引量:22
6
作者 党黎军 杨辉 +4 位作者 应文忠 王振浩 范尚东 刘灿华 刘明奇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61-266,共6页
针对某电厂660MW超超临界锅炉投产后汽温偏低,尤其是中低负荷再热蒸汽温度明显偏低的问题,对该锅炉进行燃烧优化调整试验及燃烧器浓相偏转改造,并进行受热面面积的技术改造.结果表明:再热器受热面面积不足是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可适当... 针对某电厂660MW超超临界锅炉投产后汽温偏低,尤其是中低负荷再热蒸汽温度明显偏低的问题,对该锅炉进行燃烧优化调整试验及燃烧器浓相偏转改造,并进行受热面面积的技术改造.结果表明:再热器受热面面积不足是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可适当增加再热器受热面面积;增加受热面面积的技术改造解决了再热汽温偏低问题,为同类锅炉问题技术改造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超临界锅炉 墙式切圆燃烧 再热汽温 低温再热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塔式锅炉再热器管壁温度优化调整试验 被引量:7
7
作者 王小华 梅振锋 +3 位作者 陈敏 姚啸林 陈宝康 施延洲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1-106,共6页
在再热器管壁不超温的前提下提升再热蒸汽温度是当前的一项重大课题。本文以1 000 MW二次再热机组塔式锅炉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在提升再热蒸汽温度的同时保证管壁不超温的优化调整思路,即将2层再循环烟气水平摆角由对冲布置调整至下层再... 在再热器管壁不超温的前提下提升再热蒸汽温度是当前的一项重大课题。本文以1 000 MW二次再热机组塔式锅炉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在提升再热蒸汽温度的同时保证管壁不超温的优化调整思路,即将2层再循环烟气水平摆角由对冲布置调整至下层再循环烟气水平摆角正切最大、上层正切居中,燃尽风水平摆角由无序布置调整至对冲布置,磨煤机组合运行方式由ABCDEF方式运行调整至ABCDE方式运行。优化调整后,额定负荷下,高/低压再热蒸汽温度由调整前的603.4℃/601.4℃提高至612.5℃/612.7℃,提升效果明显。但受限于管屏间吸热偏差,两侧管壁温度均存在低值,壁温最高点和最低点偏差改善并不明显。建议采取节流圈或受热面改造的办法,增加壁温低点的吸热量或降低壁温高点的吸热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超临界机组 锅炉 二次再热 再热蒸汽温度 再热器 管壁温度 优化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超临界1000MW机组锅炉高温受热面炉内壁温测量及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杜保华 王大鹏 +4 位作者 董雷 李耀君 王智微 傅望安 刘鸿国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8-122,共5页
通过在华能玉环电厂4×1 000MW机组锅炉炉内受热面管壁安装高温热电偶,获取了该机组高温受热面在起动和运行过程2种工况下的壁温数据,并基于相关分析法,对炉内壁温与炉外壁温以及负荷等参数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机组冷... 通过在华能玉环电厂4×1 000MW机组锅炉炉内受热面管壁安装高温热电偶,获取了该机组高温受热面在起动和运行过程2种工况下的壁温数据,并基于相关分析法,对炉内壁温与炉外壁温以及负荷等参数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机组冷起动过程中,各受热面的炉内壁温与负荷显著相关;炉外壁温与负荷除在二级过热器上相关性略低,在其后的3个受热面则表现出强相关性;炉内壁温与炉外壁温也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在机组运行过程中,炉内壁温与负荷相关性沿烟气流动方向逐渐减小;炉外壁温与负荷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炉内壁温和炉外壁温除在二级再热器上表现为强相关性,在各级过热器无明显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超临界 1000 MW机组 锅炉 高温受热面 壁温 测量 过热器 再热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0 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锅炉降低水冷壁高温腐蚀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岳峻峰 邹磊 +4 位作者 张恩先 管诗骈 丁建良 孔俊俊 贾涛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73-781,共9页
针对1 000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锅炉燃烧器特点,对水冷壁近壁面烟气成分和水冷壁壁温进行了测试,分析了运行O_2体积分数、煤粉细度、入炉煤硫质量分数、一次风量、燃尽风(AGP)水平摆角、AGP风量和偏置辅助风(CFS)风量等因素对水冷壁高温... 针对1 000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锅炉燃烧器特点,对水冷壁近壁面烟气成分和水冷壁壁温进行了测试,分析了运行O_2体积分数、煤粉细度、入炉煤硫质量分数、一次风量、燃尽风(AGP)水平摆角、AGP风量和偏置辅助风(CFS)风量等因素对水冷壁高温腐蚀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运行O_2体积分数是预防水冷壁高温腐蚀的有效方式;煤粉变细可改善水冷壁近壁面还原性气氛;随入炉煤硫质量分数的升高,水冷壁近壁面CO和H_2S最高体积分数升高;减小AGP风量和增大CFS风量有助于减弱水冷壁近壁面还原性气氛;AGP水平摆角对水冷壁近壁面还原性气氛影响不大;减小一次风量会恶化水冷壁高温腐蚀;在相同炉内还原性气氛下,超超临界二次再热锅炉比超超临界一次再热锅炉面临的水冷壁高温腐蚀风险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超临界锅炉 二次再热 运行方式 水冷壁 还原性气氛 高温腐蚀 NO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锅炉金属壁温在线监测系统模型的开发与实现 被引量:14
10
作者 陈鸿伟 陈聪 +3 位作者 高建强 李永华 王春波 丁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1期125-129,共5页
危及生产安全的锅炉爆管主要是由于局部过热引起的。在借鉴过程仿真和热力系统分析方法的基础上,针对现有监测方法中存在测点布置困难、所得结果缺乏科学依据等问题展开研究,开发了一套具有较高可行性和可靠性的锅炉金属壁温在线监测系... 危及生产安全的锅炉爆管主要是由于局部过热引起的。在借鉴过程仿真和热力系统分析方法的基础上,针对现有监测方法中存在测点布置困难、所得结果缺乏科学依据等问题展开研究,开发了一套具有较高可行性和可靠性的锅炉金属壁温在线监测系统。系统由网络通讯、数据库、一体化过程模型开发平台IMMS(integratedmodularmodelingsystem)、网页显示软件等4部分构成。以IMMS及其算法库为基础,并充分考虑设备的固有特性和结构参数进行模型开发,提高了系统的准确性和通用性;同时利用电厂MIS采集的机组运行数据,通过模型在线计算来确定受热面壁温,并采用B/S模式显示实时监测信息。此系统模型对象划分合理、功能完善、描述精度高,能够满足现场实际监测要求,已成功应用于某电厂200MW机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能动力工程 锅炉 金属壁温 在线监测 模型开发 B/S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壁温计算模型及其在电站锅炉壁温在线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1
作者 陈朝松 张树林 +2 位作者 刘平元 胡兴胜 丁士发 《动力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18-822,共5页
针对电站锅炉壁温在线监测以及炉内汽温和壁温计算的要求,对电站锅炉过热器和再热器炉内汽温和壁温的计算方法进行了优化,提出了炉内汽温和壁温的分段计算模型,对该计算模型涉及的辐射因数、角系数、辐射穿透率、沿炉膛宽度的偏差系数... 针对电站锅炉壁温在线监测以及炉内汽温和壁温计算的要求,对电站锅炉过热器和再热器炉内汽温和壁温的计算方法进行了优化,提出了炉内汽温和壁温的分段计算模型,对该计算模型涉及的辐射因数、角系数、辐射穿透率、沿炉膛宽度的偏差系数和沿屏高度的偏差系数进行了详细研究,并通过数值模拟对沿炉膛宽度的偏差系数和沿屏高度的偏差系数进行了优化和修正.结果表明:该模型可对锅炉过热器和再热器受热面各点温度进行实时计算,能满足电站锅炉壁温在线监测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站锅炉 汽温计算 壁温计算 分段计算模型 过热器 再热器 在线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站锅炉炉内壁温测量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杨红权 陶丽 +3 位作者 丁士发 陈朝松 张妮乐 刘进 《动力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17-721,共5页
采用金属喷涂技术,利用镍镉镍硅热电偶测量高温受热面炉内壁温,研究大容量电站锅炉超温及内壁产生氧化皮剥落引起爆管事故的原因.在国华太仓电厂600 MW超临界锅炉上应用了此技术,通过试验实测末级过热器炉内壁温,并与理论分段计算方法... 采用金属喷涂技术,利用镍镉镍硅热电偶测量高温受热面炉内壁温,研究大容量电站锅炉超温及内壁产生氧化皮剥落引起爆管事故的原因.在国华太仓电厂600 MW超临界锅炉上应用了此技术,通过试验实测末级过热器炉内壁温,并与理论分段计算方法相结合,得到较为准确的末级受热面炉内壁温的分布,找到了爆管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金属喷涂炉内热电偶的方法可行,且测量结果较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锅炉 过热器 炉内壁温 热电偶 爆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直流锅炉螺旋管圈水冷壁流量分配及壁温计算 被引量:20
13
作者 张魏静 杨冬 +2 位作者 黄莺 张彦军 华洪渊 《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42-347,共6页
根据回路和节点所遵守的质量守恒、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方程,建立了计算螺旋管圈水冷壁流量和壁温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对1台350 MW超临界燃煤锅炉在不同负荷下的水冷壁流量分配及壁温分布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在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BM... 根据回路和节点所遵守的质量守恒、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方程,建立了计算螺旋管圈水冷壁流量和壁温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对1台350 MW超临界燃煤锅炉在不同负荷下的水冷壁流量分配及壁温分布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在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BMCR)、75%BMCR及30%BMCR负荷下,螺旋管圈水冷壁的流量偏差不超过±6%,工质出口温差不超过10 K,流量偏差和热偏差均较小;各负荷下管壁温度均处于管子的许用温度范围之内,锅炉运行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直流锅炉 螺旋管圈水冷壁 流量分配 壁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热汽温为623℃的再热器管壁温度优化调整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小华 俞胜捷 +3 位作者 薛晓垒 王义兵 梅振锋 陈敏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1-97,共7页
本文以设计再热蒸汽温度为623℃的1台660 MW机组、1台1 000 MW机组和1台1 000 MW二次再热机组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了造成再热蒸汽温度偏低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了优化调整。优化后,再热蒸汽温度均有较大程度的提升,660 MW机组和1 000... 本文以设计再热蒸汽温度为623℃的1台660 MW机组、1台1 000 MW机组和1台1 000 MW二次再热机组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了造成再热蒸汽温度偏低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了优化调整。优化后,再热蒸汽温度均有较大程度的提升,660 MW机组和1 000 MW一次再热机组再热蒸汽温度分别由调整前的609.0℃和599.8℃提高至618.0℃和619.8℃,1 000 MW二次再热机组高/低压高温再热蒸汽温度分别由调整前的603.4℃和601.4℃提高至612.5℃和612.7℃;同时,末级再热器管壁温度高低点的偏差也有所降低。该研究结果可为同类型机组再热器管壁温度的优化调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超临界机组 再热器 再热蒸汽温度 管壁温度 超温 二次再热 优化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负荷下超(超)临界机组过热器壁温预测 被引量:10
15
作者 邓博 徐鸿 +2 位作者 郭鹏 张乃强 倪永中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3-20,共8页
对超(超)临界机组过热器管壁温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利用电厂现场DCS系统采集到的变负荷条件下的运行数据,与对应时刻管壁的温度实测数据进行了关联比较,确定了预测模型的输入变量。分析结果显示:一级、二级过热器出口汽温、主蒸汽... 对超(超)临界机组过热器管壁温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利用电厂现场DCS系统采集到的变负荷条件下的运行数据,与对应时刻管壁的温度实测数据进行了关联比较,确定了预测模型的输入变量。分析结果显示:一级、二级过热器出口汽温、主蒸汽温度、二次风E层风箱开度、有功功率等因素对过热器管壁温度的影响较为显著。采用BP神经网络算法,选取关联结果阈值超过0.70的14种主要因素进行升负荷、稳定负荷和降负荷3种条件下的管壁温度预测,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整体趋势保持一致,最大相对误差为1.42%,能够对过热器超温预警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超)临界锅炉 过热器 管壁温度 灰色关联分析 BP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S模式的锅炉金属壁温在线监测系统 被引量:8
16
作者 高建强 陈聪 +3 位作者 李永华 陈鸿伟 王春波 廖丹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68-71,共4页
在借鉴过程仿真和热力系统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开发了一套锅炉高温受热面金属壁温在线监测系统。该系统以一体化过程模型开发平台(IMMS)及其算法库为基础进行模型开发,利用火电厂已有的管理信息系统(MIS)采集机组运行数据,通过模型在线计... 在借鉴过程仿真和热力系统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开发了一套锅炉高温受热面金属壁温在线监测系统。该系统以一体化过程模型开发平台(IMMS)及其算法库为基础进行模型开发,利用火电厂已有的管理信息系统(MIS)采集机组运行数据,通过模型在线计算确定受热面管壁温度,并采用B/S结构显示实时监测信息。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某电厂200MW锅炉,有效减少了受热面超温爆管次数,延长了金属寿命,提高了机组安全经济运行水平。介绍系统的构成、功能及系统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 金属壁温 在线监测 B/S模式 模型开发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直流锅炉水冷壁压降及出口汽温计算 被引量:12
17
作者 卢欢 杨冬 +3 位作者 周旭 徐良洪 边宝 邵国桢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8-42,共5页
针对超临界直流锅炉水冷壁结构特点及炉内热负荷分布特点,将水冷壁划分为由流量回路、压力节点和连接管组成的流动网络系统.根据质量守恒、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方程,建立了超临界直流锅炉水冷壁压降和出口汽温的数学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 针对超临界直流锅炉水冷壁结构特点及炉内热负荷分布特点,将水冷壁划分为由流量回路、压力节点和连接管组成的流动网络系统.根据质量守恒、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方程,建立了超临界直流锅炉水冷壁压降和出口汽温的数学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利港发电厂600MW超临界螺旋管圈直流锅炉在不同负荷时上升系统总压降及上、下炉膛水冷壁出口汽温进行了计算,并与实炉数据进行了比较,表明100%负荷(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75%负荷及50%负荷时,上、下炉膛水冷壁出口汽温误差均不超过2%;75%负荷时上升系统总压降相差0.058MPa,误差为2.87%.由此表明所建立的600MW超临界螺旋管圈直流锅炉水动力计算模型和所开发的程序是正确可靠的,完全可用于实际工程计算,为超临界锅炉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直流锅炉 螺旋管圈 压降 出口汽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站锅炉高温对流受热面管壁温度的校核算法 被引量:10
18
作者 阎维平 陈华桂 +1 位作者 叶学民 梁秀俊 《动力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768-1771,共4页
提出了一种计算高温对流受热面管壁最高温度的校核算法 ,该方法基于局部能量和质量平衡的热力约束条件 ,与以往算法的主要区别是具有可校验性 ,因此计算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文中叙述了该算法的原理 ,并以一实例说明其计算步骤 ,对计算... 提出了一种计算高温对流受热面管壁最高温度的校核算法 ,该方法基于局部能量和质量平衡的热力约束条件 ,与以往算法的主要区别是具有可校验性 ,因此计算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文中叙述了该算法的原理 ,并以一实例说明其计算步骤 ,对计算的结果进行了讨论。该算法对改进高温对流受热面的壁温设计方法以及运行中壁温监测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图 3表 3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站 锅炉 对流受热面 管壁温度 校核算法 过热器 再热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偏差和流量偏差对1000MW超超临界锅炉水冷壁壁温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葛学利 张忠孝 +2 位作者 范浩杰 商显耀 董建聪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348-2357,共10页
通过耦合水冷壁的烟气侧和工质侧的换热模型,获得超超临界条件下水冷壁管内工质和管壁的温度分布情况。设置火焰中心和工质流量的偏差变量,研究其对600℃和700℃等级锅炉水冷壁管壁温度安全的影响。通过模型的计算结果与600℃等级的超... 通过耦合水冷壁的烟气侧和工质侧的换热模型,获得超超临界条件下水冷壁管内工质和管壁的温度分布情况。设置火焰中心和工质流量的偏差变量,研究其对600℃和700℃等级锅炉水冷壁管壁温度安全的影响。通过模型的计算结果与600℃等级的超超临界机组测试值对比,验证模型的准确性。计算结果表明:耦合模型计算温度和实测数据有较好的一致性;对于600℃等级锅炉的水冷壁,流量对壁面温度最高值的影响明显高于火焰中心偏移的作用;700℃等级超超临界锅炉水冷壁管壁和工质的温度分布规律和600℃等级锅炉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管壁的峰值温度约为619℃,远远超过600℃等级超超临界锅炉管材的允许温度;推荐管材的许用温度为6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热模型 水冷壁壁温 火焰偏移 流量偏差 超超临界锅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锅炉烟气再循环对锅炉水动力和壁温分布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一帆 梁法光 +2 位作者 杨玉 白文刚 姚明宇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42-48,共7页
烟气再循环是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锅炉常用的调温手段之一,其引起的受热面吸热量分配变化势必会对水动力和壁温分布造成影响。本文采用锅炉热力计算、炉内燃烧数值模拟和水动力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循环烟气量和烟气抽取位置对水动... 烟气再循环是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锅炉常用的调温手段之一,其引起的受热面吸热量分配变化势必会对水动力和壁温分布造成影响。本文采用锅炉热力计算、炉内燃烧数值模拟和水动力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循环烟气量和烟气抽取位置对水动力和壁温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烟气再循环会使负流量响应特性减弱,管间流量偏差减小;随循环烟气量的增加,水冷壁壁温整体上呈下降趋势,管间壁温偏差也有所下降;从省煤器后抽烟气时,水冷壁流量分配和壁温分布随循环烟气量的变化幅度小于从除尘器后抽烟气的方案。该研究成果可为采用烟气再循环调温手段的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锅炉水动力设计和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超临界 锅炉 二次再热 烟气再循环 水动力 壁温 大比热区 流量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