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velopment of Jacket Platform Tsunami Risk Rating System in Waters Offshore North Borneo
1
作者 H.E. Lee M.S. Liew +3 位作者 N.H. Mardi K.L. Na Iraj Toloue S.K Wong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CSCD 2016年第3期307-320,共14页
This work details the simulation of tsunami waves generated by seaquakes in the Manila Trench and their effect on fixed oil and gas jacket platforms in waters offshore North Borneo. For this study, a four-leg living q... This work details the simulation of tsunami waves generated by seaquakes in the Manila Trench and their effect on fixed oil and gas jacket platforms in waters offshore North Borneo. For this study, a four-leg living quarter jacket platform located in a water depth of 63 m is modelled in SACS v5.3. Malaysia has traditionally been perceived to be safe from the hazards of earthquakes and tsunamis. Local design practices tend to neglect tsunami waves and include no such provisions. In 2004, a 9.3Mw seaquake occurred off the northwest coast of Aceh, which generated tsunami waves that caused destruction in Malaysia totalling US$ 25 million and 68 deaths. This event prompted an awareness of the need to study the reliability of fixed offshore platforms scattered throughout Malaysian waters.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 review of research on the seismicity of the Manila Trench, which is perceived to be high risk for Southeast Asia. From the tsunami numerical model TUNA-M2, we extract computer-simulated tsunami waves at prescribed grid points in the vicinity of the platforms in the region. Using wave heights as input, we simulate the tsunami using SACS v5.3 structural analysis software of offshore platforms, which is widely accepted by the industry. We employ the nonlinear solitary wave theory in our tsunami loading calculations for the platforms, and formulate a platform-specific risk quantification system. We then perform an intensive structural sensitivity analysis and derive a corresponding platform-specific risk rating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North Borneo jacket platforms Manila Trench seaquake SACS TUNA-M2 tsunami simulation risk rating system risk rating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滑坡涌浪近场传播时频分析
2
作者 黄筱云 刘子亮 +1 位作者 黄瑞启 程永舟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8-105,114,共9页
为深入了解冲击滑坡涌浪近场传播的规律,运用FLOW-3D软件建立三维滑坡涌浪数值模型,模拟滑坡体入水产生涌浪以及涌浪近场传播过程,并通过小波变换对三维涌浪近场历时变化进行时频分析。结果表明:三维滑坡涌浪的能量从主径向朝两侧逐渐传... 为深入了解冲击滑坡涌浪近场传播的规律,运用FLOW-3D软件建立三维滑坡涌浪数值模型,模拟滑坡体入水产生涌浪以及涌浪近场传播过程,并通过小波变换对三维涌浪近场历时变化进行时频分析。结果表明:三维滑坡涌浪的能量从主径向朝两侧逐渐传递;至入水点2倍水深距离以外,其他径向上涌浪能谱演化特征趋向与主径向一致,所有径向上涌浪局部波能沿程衰减率接近,主频附近的组成波的波能传递速度不随径向角变化。基于此,进一步提出近场特征波能峰值与近场特征波能传递速度的概念与估算公式,为滑坡涌浪灾害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滑坡 三维涌浪 近场 小波变换 FLOW-3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海啸相关研究进展综述
3
作者 程思学 刘海江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英文版)》 CSCD 2023年第1期14-24,共11页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the global economy,the coastal region has become heavily developed and densely populated and suffers significant damage potential considering various natural disasters,including tsunamis,as ind...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the global economy,the coastal region has become heavily developed and densely populated and suffers significant damage potential considering various natural disasters,including tsunamis,as indicated by several catastrophic tsunami disasters in the 21st century.This study reviews the up-to-date tsunami research from two different viewpoints:tsunamis caused by different generation mechanisms and tsunami research applying different research approaches.For the first issue,earthquake-induced,landslide-induced,volcano eruption-induced,and meteorological tsunamis are individually reviewed,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tsunami research are specified.Regarding the second issue,tsunami research using post-tsunami field surveys,numerical simulations,and laboratory experiments are discussed individually.Research outcomes from each approach are then summarized.With the extending and deepening of the understanding of tsunamis and their inherent physical insights,highly effective and precise tsunami early warning systems and countermeasures are expected for the relevant disaster protection and mitigation efforts in the coastal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rthquake induced tsunami Landslide induced tsunami Volcano eruption induced tsunami Meteorological tsunami Post-tsunami field survey Numerical modeling Laboratory experi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坡涌浪产生过程中动力学效应对涌浪规模的影响规律
4
作者 肖莉丽 李恬恬 +1 位作者 王佳佳 牛立冉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2-114,共13页
为厘清滑坡涌浪产生过程中的力学效应对涌浪规模的影响,基于体积抬升(LU)、冲击挤压(PA)和界面摩擦(DA)耦合作用下的滑坡涌浪产生过程动力学模型,补充阐述体积抬升效应修正模型及其应用范围,以三维散粒体滑坡涌浪物理模型试验中的若干... 为厘清滑坡涌浪产生过程中的力学效应对涌浪规模的影响,基于体积抬升(LU)、冲击挤压(PA)和界面摩擦(DA)耦合作用下的滑坡涌浪产生过程动力学模型,补充阐述体积抬升效应修正模型及其应用范围,以三维散粒体滑坡涌浪物理模型试验中的若干工况为研究对象,结合Tsunami Squares数值模拟方法,分析LU、PA和DA 3种力学效应分别对涌浪波幅和波能的贡献,揭示滑坡涌浪产生过程中各力学效应的特征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当水深与块体边长的比值小于1/5时,可以忽略BT修正;PA较LU对水体加速效果更显著,PA和DA对首浪波高的贡献率分别为达到29%和9%,且均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大而降低;PA对涌浪势能、动能和总能量的贡献分别为23%~30%、28%~29%和25%~30%,DA对3种能量的贡献分别为17%~25%、14%~16%和16%~23%,剩余能量由LU&BT贡献。研究结果揭示了滑坡涌浪产生的动力学机理,为滑坡涌浪灾害预测评价提供动力学模型和参数选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涌浪 数值模拟 tsunami Squares 动力学模型 物理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坡-碎屑流运动堆积特征与能量耗散规律
5
作者 王佳佳 陈浩军 +3 位作者 肖莉丽 李枝强 蔡宗润 孙兆龙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3-71,共9页
为深入探究滑坡-碎屑流运动堆积特征与能量耗散规律,通过简化地形特征,考虑体积效应和启滑高度关键因素,建立室内滑坡碎屑流试验模型,监控并获取模型运动与堆积过程特征参数,揭示滑坡碎屑流运动学特征。此外,应用TS方法模拟滑坡碎屑流... 为深入探究滑坡-碎屑流运动堆积特征与能量耗散规律,通过简化地形特征,考虑体积效应和启滑高度关键因素,建立室内滑坡碎屑流试验模型,监控并获取模型运动与堆积过程特征参数,揭示滑坡碎屑流运动学特征。此外,应用TS方法模拟滑坡碎屑流缩尺模型的运动全过程,反演获得碎屑流模型关键动力学参数,结合试验和数值方法定量研究碎屑流的运动过程(距离、厚度、速度等)、堆积特征以及能量转化规律。结果表明:滑坡体积与启滑高度对碎屑流最大运动距离的影响程度较为相近,启滑高度对堆积体宽度几乎没有影响;碎屑流平均速度先增大至峰值后逐渐减小,速度峰值受到启滑高度影响明显,碎屑流前缘速度显著大于中部及后缘速度;碎屑流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效率在10%~25%,且转化效率随着启滑高度的增加而增大,而体积对转化效率影响较小。综合研究了滑坡碎屑流运动堆积特征和能量耗散规律,成果对滑坡碎屑流动力学机制研究提供支撑,对防灾减灾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碎屑流 运动特征 堆积形态 能量耗散 物理模型试验 tsunami Squares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火山喷发大气冲击波激发的轴对称海啸波数值模型
6
作者 吴蓓蓓 刘桦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15-2028,共14页
海底火山喷发引发海啸具有多源激发机制,包括水下爆炸、边坡失稳、火山口坍塌、碎屑流、地震以及大气扰动.为了深入认识轴对称移动气压扰动激发海啸的机理,探究气压扰动参数对水波形态的影响规律,本文在柱面孤立波Boussinesq模型的基础... 海底火山喷发引发海啸具有多源激发机制,包括水下爆炸、边坡失稳、火山口坍塌、碎屑流、地震以及大气扰动.为了深入认识轴对称移动气压扰动激发海啸的机理,探究气压扰动参数对水波形态的影响规律,本文在柱面孤立波Boussinesq模型的基础上,考虑水面移动气压扰动作用,建立了由火山喷发激发的轴对称移动气压场所驱动的海啸波数值模型.利用不同地形上柱面波的传播算例验证了本模型的精确性与稳定性.数值模拟了2022年汤加火山喷发大气扰动激发海啸事件,并与太平洋DART浮标实测数据比较,较好地复演了大气扰动驱动海啸波的远场传播过程,并讨论了波动在深水区的色散行为.研究了轴对称气压扰动的径向移速、强度及尺度对波动演化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气压移速与浅水波速的相对大小显著影响波形,当二者接近时将激发Proudman共振.在共振条件下,波幅与径向传播距离呈近似线性增长关系,波幅放大因子随气压尺度增大而减小.在远离共振条件时,气压强度和尺度对波幅放大因子的影响相对较小,受波能流守恒约束柱面自由波幅则沿程衰减,受迫波幅值近似按气压衰减规律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气压扰动 柱面波 BOUSSINESQ方程 Proudman共振 汤加火山海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海啸及海洋气象观测场设计解析
7
作者 孙青峰 吴兵 《城市建筑》 2024年第22期216-219,共4页
观测中心操作人员一般同时负责统计地震计和气象仪器信息。结合地震台站及气象观测场各自的技术要求,分别分析测风塔、雨量器、百叶箱、地震计墩等的使用特点及技术要求,在总结地震台站及气象观测场典型平面布置的基础上,布置地震海啸... 观测中心操作人员一般同时负责统计地震计和气象仪器信息。结合地震台站及气象观测场各自的技术要求,分别分析测风塔、雨量器、百叶箱、地震计墩等的使用特点及技术要求,在总结地震台站及气象观测场典型平面布置的基础上,布置地震海啸及海洋气象观测场。提出为避免相互间干扰,地震台站设计为地下或半地下构筑物,与气象观测场组合建设。并以某观测场地为例进行实践解读,为今后类似观测场地设计提供借鉴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观测场 地震台站 地震海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龚家方4号斜坡涌浪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王世昌 黄波林 +1 位作者 刘广宁 陈小婷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12-218,224,共8页
对于库区滑坡来说,不能只考虑滑坡体本身造成的灾害,还要考虑滑坡体引起的涌浪灾害,为了研究滑坡涌浪的传播、衰减规律,在Geo-wave软件的技术上,二次开发形成FAST软件。以三峡库区龚家方4号斜坡为研究对象,分别在175、156、145 m的库水... 对于库区滑坡来说,不能只考虑滑坡体本身造成的灾害,还要考虑滑坡体引起的涌浪灾害,为了研究滑坡涌浪的传播、衰减规律,在Geo-wave软件的技术上,二次开发形成FAST软件。以三峡库区龚家方4号斜坡为研究对象,分别在175、156、145 m的库水位条件下,在长约23 km、宽约10.4 km的区域内进行涌浪数值模拟,获得涌浪传播模拟数据。经过模拟软件数据处理模块的计算分析,形成了分析涌浪传播规律的一系列图件。对不同水位下涌浪模拟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随着库水位的下降,滑坡产生的最大涌浪值和在对岸的爬高值都有增长的趋势,但其对航道存在威胁的时间逐渐变短。模拟区各位置的最大波高空间分布形态具有中间内凹、两翼沿岸坡延伸的特征。涌浪传播的急剧衰减区基本分布在涌浪源附近1 km的范围内,涌浪源处的波高越大,单位距离内的涌浪下降高度也越大。由于涌浪在岸边有叠加、壅高现象,建议航道内船只经过地质灾害点附近时应沿江中心快速通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涌浪 数值模拟 爬高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年日本东北地区太平洋近海地震地基液化灾害综述 被引量:36
9
作者 黄雨 于淼 BHATTACHARYA Subhamoy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34-840,共7页
2011年3月11日,日本太平洋东海岸发生Mw9.0级大地震,并引发巨大海啸,导致了日本东北和关东地区大面积的地基液化震害。通过现场震害调查和最新资料分析,首先较为系统地介绍了日本地震受灾区的液化宏观现象和典型震害特征。其次,研究了... 2011年3月11日,日本太平洋东海岸发生Mw9.0级大地震,并引发巨大海啸,导致了日本东北和关东地区大面积的地基液化震害。通过现场震害调查和最新资料分析,首先较为系统地介绍了日本地震受灾区的液化宏观现象和典型震害特征。其次,研究了余震再液化和地震-海啸耦合灾害的破坏机制和特征,指出余震再液化受地震力大小、应力历史及超孔隙水压力消散程度的影响,并将地震和海啸耦合破坏过程分为3个阶段:震后液化阶段、间歇期恢复阶段、海啸流滑破坏阶段;最后,对此次强震中有关抗液化地基处理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期为今后的地基抗液化设计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液化 再液化 地震海啸 地基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带影响下孤立波沿程波高衰减特性试验 被引量:10
10
作者 何飞 陈杰 +1 位作者 蒋昌波 赵静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5-82,共8页
鉴于近岸植被对孤立波的阻力效应能有效降低其波能,开展综合考虑根茎叶影响的植物带消波试验,探究植物带影响下孤立波沿程波高衰减特性。当孤立波非线性大于0.11时,茎作用下孤立波沿程波高衰减特性与指数函数以及幂函数规律并不一致。... 鉴于近岸植被对孤立波的阻力效应能有效降低其波能,开展综合考虑根茎叶影响的植物带消波试验,探究植物带影响下孤立波沿程波高衰减特性。当孤立波非线性大于0.11时,茎作用下孤立波沿程波高衰减特性与指数函数以及幂函数规律并不一致。当淹没度为0.67时,根茎共同与茎单独作用下孤立波沿程波高衰减趋势基本一致。当淹没度小于0.67且孤立波非线性不小于0.30时,茎叶作用下孤立波沿程波高服从指数函数以及幂函数衰减规律。非淹没情况下,随着分布密度的减小,孤立波沿程波高衰减强度减小,植物带消波边界效应减弱。研究表明,相比根茎,叶对孤立波沿程波高衰减特性影响更大。根茎叶以及分布密度对孤立波沿程波高衰减特性的影响与淹没度和孤立波非线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高衰减 孤立波 植物带 分布密度 淹没度 海啸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粮食安全的我国耕地保护对策研究 被引量:28
11
作者 钟水映 李魁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8,共8页
2007年"粮食海啸"引发粮食贸易保护主义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值得我们对粮食安全进行一定的反思。迄今为止,立足于自给的中国粮食供给基本处于安全范围之内,但存在着保障水平较低、结构性矛盾等突出问题。未来中国粮... 2007年"粮食海啸"引发粮食贸易保护主义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值得我们对粮食安全进行一定的反思。迄今为止,立足于自给的中国粮食供给基本处于安全范围之内,但存在着保障水平较低、结构性矛盾等突出问题。未来中国粮食安全面临人口持续增长和耕地不断减少带来的双重压力,而且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对农地资源的保护提出了严峻挑战。为此,需要确立以"粮食生产能力"指标为核心的农地保护政策,选择"紧凑型"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并积极拓展和利用海外农地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海啸 粮食安全 耕地资源 工业化 城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地震海啸危险性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温瑞智 任叶飞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11,共6页
美国、日本等国家已经建立了完善的海啸防灾减灾机制,对海啸危险性分析方法的研究也做了很多的工作,而我国目前在这方面尚属空白。本文首次对我国的海啸危险性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我国地震海啸危险性分析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 美国、日本等国家已经建立了完善的海啸防灾减灾机制,对海啸危险性分析方法的研究也做了很多的工作,而我国目前在这方面尚属空白。本文首次对我国的海啸危险性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我国地震海啸危险性分析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借鉴我国成熟的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建立了我国地震海啸危险性分析方法的主要步骤。在根据我国一些历史地震海啸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统计的方法对我国珠江三角洲的海啸危险性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海啸 海啸地震 危险性分析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啸波引起的近岸房屋局部冲刷试验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杰 段自豪 +2 位作者 蒋昌波 高清洋 管喆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3-37,78,共6页
基于波浪水槽,分别考虑独栋和房屋群两种情况,开展海啸波引起的近岸房屋局部冲刷试验研究,分别建立了独栋房屋情况下相对最大冲刷深度与海啸波相对越顶高度关系式和房屋群情况下局部最大冲刷深度与海啸波波高、房屋宽度、房屋高度、房... 基于波浪水槽,分别考虑独栋和房屋群两种情况,开展海啸波引起的近岸房屋局部冲刷试验研究,分别建立了独栋房屋情况下相对最大冲刷深度与海啸波相对越顶高度关系式和房屋群情况下局部最大冲刷深度与海啸波波高、房屋宽度、房屋高度、房屋数量、房屋间的中心间距的关系式。试验结果表明在海啸波越顶水流产生的水跌以及海啸波通过房屋时产生的扰流共同作用下,房屋周围,特别是海侧会产生明显的局部冲刷坑;回落水流水跌是局部冲刷坑产生的主要因素,扰流是次要因素。所建立的关系式揭示了最大局部冲刷深度与海啸波、房屋尺寸、房屋布局的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水槽 海啸波 局部冲刷 近岸房屋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滑坡海啸的颗粒流耦合模型 被引量:4
14
作者 孙永福 黄波林 +1 位作者 宋玉鹏 赵永波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469-3476,共8页
海底滑坡的运动可能引发海啸,破坏离岸设施,威胁海岸带安全。国内外关于海底滑坡引发海啸的研究方兴未艾。采用Mih颗粒流模型控制具弱黏聚力的砂土滑坡运动,利用两相流模型计算岩土体-水体相互作用及RNG湍流模型控制水体运动,构建了基... 海底滑坡的运动可能引发海啸,破坏离岸设施,威胁海岸带安全。国内外关于海底滑坡引发海啸的研究方兴未艾。采用Mih颗粒流模型控制具弱黏聚力的砂土滑坡运动,利用两相流模型计算岩土体-水体相互作用及RNG湍流模型控制水体运动,构建了基于颗粒流模型的海底滑坡海啸全耦合数值分析方法。通过简单水槽水下滑坡案例进行了海底滑坡海啸全过程研究。数值分析再现了变形滑体的不均一运动、密度分异流动、水滑机制和以波谷为典型特征的涌浪波等典型海底滑坡及海啸现象,这表明数值模型具有有效性。许多海域(包括中国南海北部)都存在弱黏聚力和无黏聚力的水下滑坡,该数值方法值得推广和进一步研究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流方程 耦合模型 可变形海底滑坡 海啸 水滑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聚聚酯的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14
15
作者 徐炽焕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2001年第8期24-25,共2页
本文概述了共聚聚酯树脂的最近进展
关键词 共聚 聚酯树脂 进展 Eastar tsunam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洪涝灾害人口损失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昌东 万金红 +1 位作者 马建明 王力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7-101,共5页
洪涝灾害经常造成大量的人员死亡,不仅给人们心理上造成巨大创伤,还给生产生活带来严重的破坏,成为对社会影响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随着民生水利的提出,洪涝灾害中人口死亡研究受到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关注。现详细介绍了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经常造成大量的人员死亡,不仅给人们心理上造成巨大创伤,还给生产生活带来严重的破坏,成为对社会影响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随着民生水利的提出,洪涝灾害中人口死亡研究受到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关注。现详细介绍了洪涝灾害中影响人员损失的主要影响因子(即水深、流速、水位上涨速率、水温、疏散撤离和救援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以及溃坝洪水、沿海风暴潮、海啸和江河洪水等4种主要洪涝灾害类型中人口损失的估算方法。最后结合我国灾害人口损失研究的现状,对人口损失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涝灾害 生命损失 影响因素 溃坝洪水 沿海风暴潮 海啸 江河洪水 估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沪浙海岸的地震海啸增水 被引量:5
17
作者 黄永林 高俊锁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08年第2期177-183,共7页
江苏、上海和浙江地区的地震海啸增水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结果为沿海重大工程建设提供了地震海啸设防的基本数据。地震海啸历史文献记录表明,可能在该地区产生显著增水的海啸主要发生在南黄海海域和台湾附近海域。在琉球隆褶区... 江苏、上海和浙江地区的地震海啸增水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结果为沿海重大工程建设提供了地震海啸设防的基本数据。地震海啸历史文献记录表明,可能在该地区产生显著增水的海啸主要发生在南黄海海域和台湾附近海域。在琉球隆褶区发生的地震海啸受到冲绳海槽、钓鱼岛隆褶带的阻滞,在向东海陆架浅水区传播过程中进一步衰减,由此产生的海啸增水只有在现代仪器记录上才能分辨出来,通常不会在该地区产生灾害。在识别该研究区的潜在海啸源工作的基础上,用数值方法分析研究了海啸波传播过程,结果认为该地区受到的地震海啸影响不大于风暴潮,这一结论与历史记录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海啸 海啸源 海啸传播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沿海核电厂地震海啸影响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常向东 周本刚 《核安全》 2011年第4期45-49,79-80,共7页
根据我国沿海与日本311地震海域的构造背景差异、核电厂选址过程中的地震海啸影响评价以及日本福岛核事故后的地震海啸影响复核研究,对我国沿海核电厂可能的地震海啸影响进行了分析,表明我国邻近海域不具备发生日本311地震海啸的条件,... 根据我国沿海与日本311地震海域的构造背景差异、核电厂选址过程中的地震海啸影响评价以及日本福岛核事故后的地震海啸影响复核研究,对我国沿海核电厂可能的地震海啸影响进行了分析,表明我国邻近海域不具备发生日本311地震海啸的条件,但从纵深防御的核安全理念出发,应适当关注远离我国沿海的板块边界地区可能发生地震海啸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厂 地震 海啸 洪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海啸驱动方向和破坏力探讨 被引量:1
19
作者 肖盛燮 陶庆东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0-93,共4页
基于诱发地震海啸的核心——"能量"、"动态波"、"介质载体"演化融为一体的延续性跟踪分析思路,引出了对海啸波起转折导向作用的"水跃"概念,为解释海啸驱动方向转移和破坏威力的量化分析缀出了... 基于诱发地震海啸的核心——"能量"、"动态波"、"介质载体"演化融为一体的延续性跟踪分析思路,引出了对海啸波起转折导向作用的"水跃"概念,为解释海啸驱动方向转移和破坏威力的量化分析缀出了系统理论和方法,并为减轻海啸破坏提供了"断链减灾"的可循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海啸 诱发条件 传媒载体 驱动方向 破坏威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啸波作用下植被区海堤局部冲刷试验 被引量:1
20
作者 蒋昌波 郑睿 +2 位作者 陈杰 邓斌 冯璐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4-30,74,共8页
近年来频发的海啸造成了沿岸建筑物周围剧烈的冲刷,而植物具有很好的减小海啸灾害的作用。采用PVC圆管概化模拟刚性植物,选取孤立波模拟海啸波,通过改变入射波高、植物带长度和密度、堤顶出水高度,研究植物对海啸波作用下海堤局部冲刷... 近年来频发的海啸造成了沿岸建筑物周围剧烈的冲刷,而植物具有很好的减小海啸灾害的作用。采用PVC圆管概化模拟刚性植物,选取孤立波模拟海啸波,通过改变入射波高、植物带长度和密度、堤顶出水高度,研究植物对海啸波作用下海堤局部冲刷的影响,建立了海堤堤前冲刷坑、淤积沙坝、冲淤平衡点相对水平位置的尺度与植物带的长度和密度、波高、堤顶出水高度、泥沙比重以及岸滩坡度之间的关系式。试验结果表明:植物对海堤局部冲淤变化产生显著影响,植物带使得堤后近岸侧相对最大冲刷深度显著减小,堤前离岸侧冲刷位置由原堤脚处前移至植物带所在位置,冲刷范围大幅增加;堤前冲淤面积受入射波高和植物因素的共同影响,在同一植物模型下,冲刷坑面积和淤积沙坝面积都随入射波高的增大而增加;适当增大植物带密度,优化植物分布方式,可有效减弱海啸波对海堤的冲刷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啸波 植物 海堤 冲淤面积比 冲淤平衡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