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9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南亚季风区TBO机制的进一步研究
被引量:
5
1
作者
李琳
李崇银
阙志萍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共6页
1961—2000年的ECMWF逐日格点资料和印度降水量资料,分析研究表明南亚地区的气候,特别是印度的夏季降水存在明显的准两年振荡(TBO)特征。为了研究南亚地区TBO的机理,定义了一个统一的南亚季风指数来描述南亚冬季风和南亚夏季风以及两者...
1961—2000年的ECMWF逐日格点资料和印度降水量资料,分析研究表明南亚地区的气候,特别是印度的夏季降水存在明显的准两年振荡(TBO)特征。为了研究南亚地区TBO的机理,定义了一个统一的南亚季风指数来描述南亚冬季风和南亚夏季风以及两者之间的转换特征。通过研究南亚季风指数的异常变化特征,发现南亚冬季风和南亚夏季风存在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通常来说,强(弱)的南亚冬季风后南亚夏季风活动一般偏弱(强);另外,偏强(弱)的南亚冬季风一般发生在强(弱)南亚夏季风活动后。南亚夏季风和南亚冬季风的这种循环演变特征可能是南亚地区出现TBO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
南亚
对流层准两年振荡(
tbo
)
季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亚洲夏季风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及其未来预测
被引量:
110
2
作者
丁一汇
孙颖
+6 位作者
刘芸芸
司东
王遵娅
朱玉祥
柳艳菊
宋亚芳
张锦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3-280,共28页
本文是对我们近五年在亚洲夏季风年代际与年际变率及其未来预测方面研究的一个综述。主要包括下列三个问题:(1)根据123年中国夏季降水资料和印度学者的分析,检测出亚洲夏季风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尺度减弱,这种年代际变化使中国东部(包括东...
本文是对我们近五年在亚洲夏季风年代际与年际变率及其未来预测方面研究的一个综述。主要包括下列三个问题:(1)根据123年中国夏季降水资料和印度学者的分析,检测出亚洲夏季风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尺度减弱,这种年代际变化使中国东部(包括东亚)和南亚夏季降水的格局在过去60年中发生了明显变化。在东亚,从1970年代后期开始,主要异常雨带有不断南移的趋势,结果造成了南涝北旱的降水分布,这主要受到60~80年年代际振荡的影响。青藏高原前冬和春季积雪的年代际减少与热带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的年代际增加是东亚降水型改变的主要原因,这是通过减弱亚洲地区夏季海陆温差与夏季风强度而实现的。未来亚洲夏季风的预测表明,东亚夏季风和南亚夏季风对气候变暖有十分不同的响应。东亚夏季风在本世纪将增强,雨带北推,尤其在2040年代之后;而南亚夏季风环流将继续减弱。这种不同的变化是由于两者对高低层海陆热力差异的不同响应造成。(2)年际尺度的变率在亚洲夏季风区主要表现为2年与4~7年的振荡。本文着重分析了2年振荡(TBO)形成的过程、机理及其对东亚降水的影响。对TBO—海洋机理进行了具体的改进,说明了东亚夏季风降水深受TBO影响的原因,尤其是阐明了长江型(YRV)TBO和淮河型(HRV)TBO的特征及其形成的循环过程。(3)在总结亚洲夏季风时期遥相关型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季节内和年际尺度的低空遥相关型:即西北太平洋季风的遥相关型与印度"南支"和"北支"遥相关型。它们基本上反映了沿低空夏季风强风速带Rossby波群速度传播的结果。据此可以根据西北太平洋和印度夏季风的变化分别预测中国梅雨和华北雨季来临和降水异常。最后研究还表明,在本世纪亚洲夏季风可能更显著地受到人类活动造成的全球变暖的影响,未来的亚洲夏季风活动是人类排放的CO2引起的全球变暖与自然变化(海洋和陆面过程(积雪))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夏季风
年代际和年际变率
对流层两年振荡(
tbo
)
遥相关型
季风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准两年振荡空间分布及背景场特征
被引量:
9
3
作者
贾建颖
王永
+2 位作者
孙照渤
刘毅
陈海山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300-2309,共10页
本文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展开(EOF)及相关分析等方法,使用中国气象局整编的160站1 951~2005年月平均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了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准两年周期振荡的空间模态及其大气环流背景场.结果表明:(1)中国地区降水季节性差...
本文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展开(EOF)及相关分析等方法,使用中国气象局整编的160站1 951~2005年月平均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了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准两年周期振荡的空间模态及其大气环流背景场.结果表明:(1)中国地区降水季节性差异明显,夏季是主要的降水期并具有明显的准两年周期振荡(TBO)特征,中国东部地区是降水TBO方差变化最大的区域.(2)中国东部夏季降水TBO存在两个主要的空间模态,第1模态以27°N为界南北成反位相的变化关系,降水振幅较大;第2模态降水振幅相对较小,大值中心位于河套华北地区.(3)形成中国东部夏季降水TBO的两个主要空间模态环流背景场明显不同.第1模态与西太平洋海温成正相关,与东太平洋海温成负相关.第2模态则主要与日本海附近的海温成正相关.当夏季降水TBO以江淮偏多时(第1模态),西太平洋海温偏高,东太平洋海温偏低,中国东部及沿海上空850 hPa有异常反气旋,500 hPa高度相关场东亚上空呈"正负正"波列特征,200 hPa南亚高压加强,西风急流位置偏南.当夏季降水TBO降水位置偏北时(第2模态),中国东部及沿海上空有异常气旋,200 hPa南亚高压偏弱,西风急流位置偏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降水
对流层准两年振荡
时空分布
环流
海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对流层准两年振荡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
9
4
作者
郑彬
林爱兰
+1 位作者
谷德军
李春晖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04-508,共5页
为了更好地了解对流层准两年振荡(Tropospheric Biennial Oscillation,TBO)的最新研究概况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关于TBO的专门研究和近年来国内外的TBO研究工作,对TBO研究的最新进展作了综述。最新研究指出,热带...
为了更好地了解对流层准两年振荡(Tropospheric Biennial Oscillation,TBO)的最新研究概况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关于TBO的专门研究和近年来国内外的TBO研究工作,对TBO研究的最新进展作了综述。最新研究指出,热带暖海区的海-气耦合过程可以维持TBO循环而无需热带东太平洋的参与,表明了TBO确实是独立于ENSO而存在的海-气耦合系统,但是对于TBO的本质问题还需要多方面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对流层准两年振荡
综述
海-气相互作用
年际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准两年周期振荡的长期演变
被引量:
19
5
作者
贾建颖
孙照渤
+2 位作者
刘向文
谭桂容
徐文明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97-407,共11页
采用中国气象局整编的中国160站月降水量资料(1951年1月~2005年12月),研究了中国东部地区夏季降水准两年周期振荡(TBO)的长期演变特征。最大熵谱分析和相对最大熵谱分析表明,中国东部地区夏季降水TBO信号显著,高值区基本呈带状分布,方...
采用中国气象局整编的中国160站月降水量资料(1951年1月~2005年12月),研究了中国东部地区夏季降水准两年周期振荡(TBO)的长期演变特征。最大熵谱分析和相对最大熵谱分析表明,中国东部地区夏季降水TBO信号显著,高值区基本呈带状分布,方差最大值中心分布在江淮流域及南部沿海地区。根据中国东部夏季降水TBO分量的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展开(REOF),将东部地区划分为东北地区、河套地区、淮河流域、长江流域、华南西部、华南中部及华南东部7个降水区。对各降水区的研究结果表明:(1)东部夏季降水振幅变化TBO信号明显;(2)各降水区夏季降水TBO有着不同的长期演变特征,表现出不同的年代际变化。淮河流域、长江流域和华南中部降水TBO特征较明显;华南西部和东北地区降水TBO特征较弱;河套地区在1990年代以前表现有较显著的TBO特征,但1990年代后,TBO特征趋于不明显;华南东部地区在1970年代中期以前TBO特征明显,以后TBO特征减弱;(3)淮河流域是中国东部地区由南向北的过渡带,是夏季降水TBO的敏感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部降水
降水准两年周期振荡(
tbo
)
长期演变
敏感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对流层准两年周期振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19
6
作者
郑彬
梁建茵
《热带气象学报》
SCIE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9-86,共8页
对流层大气环流和气象气候要素具有明显的准两年周期振荡,被称为Tropospheric(Quasi-) Biennial Oscillation(TBO)。综述了各种TBO现象及其机理研究。目前发现对流层中温度、气压、风场、降水以及季风、副高等系统都存在TBO变化;其机理...
对流层大气环流和气象气候要素具有明显的准两年周期振荡,被称为Tropospheric(Quasi-) Biennial Oscillation(TBO)。综述了各种TBO现象及其机理研究。目前发现对流层中温度、气压、风场、降水以及季风、副高等系统都存在TBO变化;其机理研究表明,热带海洋(主要是印度洋和太平洋)和平流层QBO在TBO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此外,欧亚雪盖和太阳活动的11年周期可能也会影响TB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层准两年周期振荡(
tbo
)
热带海洋
平流层准两年周期振荡(QB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江南春季降水的准2a振荡及其与热带海温异常的关系
被引量:
10
7
作者
詹丰兴
刘芸芸
何金海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06-1013,共8页
基于中国160站的逐月降水观测资料及NOAA扩展重建的海表温度资料,从1951~2012年逐月的历史时间序列中提取出准2 a振荡(TBO)分量,对中国江南地区春季(3~5月)降水的TBO特征及其与热带海温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①TBO为江南春...
基于中国160站的逐月降水观测资料及NOAA扩展重建的海表温度资料,从1951~2012年逐月的历史时间序列中提取出准2 a振荡(TBO)分量,对中国江南地区春季(3~5月)降水的TBO特征及其与热带海温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①TBO为江南春季降水最主要的年际周期,TBO分量的方差贡献占到原始序列的52.2%。②江南春季降水与热带海温异常存在明显的时滞关系,其TBO分量与前期Nino3.4区和印度洋海表面温度距平(SSTa)的相关较原始序列更为显著,且持续时间更长,说明热带海温异常对江南春季降水TBO分量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③江南春季降水TBO与Nino3.4指数的时滞关系还呈现出显著的年代际转折,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江南春季降水TBO分量与Nino3.4指数在滞后1~11个月内都表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但从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期这种时滞关系减弱,直至21世纪以来,江南春季降水TBO与Nino3.4指数的时滞关系又重新建立。④通过对比分析年代际转折前后与江南春季降水TBO循环所对应的热带海温演变特征,发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TBO分量与超前1个季节的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演变具有同步性,使得两者之间的正相关关系稳定;而1986~1999年期间,无论是赤道中东太平洋地区或者印度洋地区海温的演变,都没有表现出像之前类似的TBO循环特征,从而导致两者的相关关系减弱。也就是说,江南春季降水的TBO与中东太平洋海温时滞关系的年代际转折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是否具有显著的TBO周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春季降水
准2a振荡(
tbo
)
海温异常
年代际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亚洲——太平洋夏季风系统的基本模态特征分析
被引量:
14
8
作者
刘芸芸
丁一汇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73-685,共13页
亚洲—太平洋季风区各季风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对季风区甚至全球的气候变化都有着显著的影响。整个亚洲—太平洋夏季风系统都处于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庞大辐散环流中,从高层辐散中心流出的三支气流分别对推动印度夏季风、东亚副热带夏...
亚洲—太平洋季风区各季风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对季风区甚至全球的气候变化都有着显著的影响。整个亚洲—太平洋夏季风系统都处于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庞大辐散环流中,从高层辐散中心流出的三支气流分别对推动印度夏季风、东亚副热带夏季风和南海夏季风起着重要的作用,很好地表现了亚洲—太平洋夏季风系统的整体性特征。季风区多种气象要素的基本模态在年代际和年际尺度上都表现出较为一致的变化特征:年代际尺度上亚洲—太平洋夏季风系统整体呈现减弱趋势;年际尺度上存在准2年和准4年的两个周期,其中准2年振荡特征表现为若印度西南季风偏强,则印度季风雨带偏强偏北,导致印度大陆中北部地区降水偏多;同时,由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移和偏强的印度西南季风显著向东延伸,10°N~30°N范围内的西北太平洋地区则表现为异常的气旋性环流,而30°N~50°N之间为反气旋性环流异常,对应东亚夏季风偏强,季风雨带能够北推至我国华北地区。也就是说,当亚洲夏季风中某一季风子系统表现为异常偏强时,另一季风子系统在这一年中也将表现为异常偏强,反之亦然。准2年的振荡周期可能是亚洲—太平洋夏季风系统的一种固有振荡,它从年际尺度上反映了亚洲—太平洋夏季风受热带太平洋—印度洋海温的强迫表现出明显的整体一致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太平洋夏季风系统
印度夏季风
东亚夏季风
准两年振荡
大气热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集成物理统计模型在南海夏季风预测中的应用
9
作者
郑彬
李春晖
+2 位作者
林爱兰
谷德军
何超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79-588,共10页
利用影响南海夏季风年际变化的主要气候现象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和对流层准两年振荡(Tropospheric Biennial Oscillation,TBO)相关的气候因子,提出了以过程判别函数确定物理过程的持续性,建立年际尺...
利用影响南海夏季风年际变化的主要气候现象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和对流层准两年振荡(Tropospheric Biennial Oscillation,TBO)相关的气候因子,提出了以过程判别函数确定物理过程的持续性,建立年际尺度的集成物理统计预测模型,而非年际尺度变率由经验统计模型预测,二者相结合,发展了集成物理-经验统计预测模型。经验模型在拟合时段的回报结果很好,但在独立样本预测时效果明显降低,其中预测评分(PS)降低了23%,距平相关系数(ACC)降低了63%;相比之下,集成物理-经验统计预测模型在独立样本预测时比经验模型有更好的预测结果(PS评分提高了9.5%,ACC提高了75%),且预测结果相对稳定。此外,集成物理-经验统计预测模型对南海夏季风降水的空间分布也有一定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
对流层准两年振荡
物理统计模型
经验统计模型
南海夏季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亚季风区TBO机制的进一步研究
被引量:
5
1
作者
李琳
李崇银
阙志萍
机构
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SG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出处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0833602)
"973"项目(2010CB950400)共同资助
文摘
1961—2000年的ECMWF逐日格点资料和印度降水量资料,分析研究表明南亚地区的气候,特别是印度的夏季降水存在明显的准两年振荡(TBO)特征。为了研究南亚地区TBO的机理,定义了一个统一的南亚季风指数来描述南亚冬季风和南亚夏季风以及两者之间的转换特征。通过研究南亚季风指数的异常变化特征,发现南亚冬季风和南亚夏季风存在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通常来说,强(弱)的南亚冬季风后南亚夏季风活动一般偏弱(强);另外,偏强(弱)的南亚冬季风一般发生在强(弱)南亚夏季风活动后。南亚夏季风和南亚冬季风的这种循环演变特征可能是南亚地区出现TBO的重要机制之一。
关键词
气候
南亚
对流层准两年振荡(
tbo
)
季风
Keywords
climate
South Asia
tropospher
e
biennial
oscillation
(tbo
)
monsoon
分类号
P532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亚洲夏季风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及其未来预测
被引量:
110
2
作者
丁一汇
孙颖
刘芸芸
司东
王遵娅
朱玉祥
柳艳菊
宋亚芳
张锦
机构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
出处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3-280,共28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0CB950404
2012CB417205
+1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13096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005037
文摘
本文是对我们近五年在亚洲夏季风年代际与年际变率及其未来预测方面研究的一个综述。主要包括下列三个问题:(1)根据123年中国夏季降水资料和印度学者的分析,检测出亚洲夏季风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尺度减弱,这种年代际变化使中国东部(包括东亚)和南亚夏季降水的格局在过去60年中发生了明显变化。在东亚,从1970年代后期开始,主要异常雨带有不断南移的趋势,结果造成了南涝北旱的降水分布,这主要受到60~80年年代际振荡的影响。青藏高原前冬和春季积雪的年代际减少与热带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的年代际增加是东亚降水型改变的主要原因,这是通过减弱亚洲地区夏季海陆温差与夏季风强度而实现的。未来亚洲夏季风的预测表明,东亚夏季风和南亚夏季风对气候变暖有十分不同的响应。东亚夏季风在本世纪将增强,雨带北推,尤其在2040年代之后;而南亚夏季风环流将继续减弱。这种不同的变化是由于两者对高低层海陆热力差异的不同响应造成。(2)年际尺度的变率在亚洲夏季风区主要表现为2年与4~7年的振荡。本文着重分析了2年振荡(TBO)形成的过程、机理及其对东亚降水的影响。对TBO—海洋机理进行了具体的改进,说明了东亚夏季风降水深受TBO影响的原因,尤其是阐明了长江型(YRV)TBO和淮河型(HRV)TBO的特征及其形成的循环过程。(3)在总结亚洲夏季风时期遥相关型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季节内和年际尺度的低空遥相关型:即西北太平洋季风的遥相关型与印度"南支"和"北支"遥相关型。它们基本上反映了沿低空夏季风强风速带Rossby波群速度传播的结果。据此可以根据西北太平洋和印度夏季风的变化分别预测中国梅雨和华北雨季来临和降水异常。最后研究还表明,在本世纪亚洲夏季风可能更显著地受到人类活动造成的全球变暖的影响,未来的亚洲夏季风活动是人类排放的CO2引起的全球变暖与自然变化(海洋和陆面过程(积雪))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亚洲夏季风
年代际和年际变率
对流层两年振荡(
tbo
)
遥相关型
季风预测
Keywords
Asian summer monsoon
Interdecadal and interarmual variabilities
tropospheric
biennial
oscillation
(tbo
)
Teleconnection
Monsoon projection
分类号
P466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准两年振荡空间分布及背景场特征
被引量:
9
3
作者
贾建颖
王永
孙照渤
刘毅
陈海山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和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出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300-2309,共10页
基金
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开放课题(KLME0903)
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项目(KLME050104)
+1 种基金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计划资助项目
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重点项目(2007FY110700)资助
文摘
本文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展开(EOF)及相关分析等方法,使用中国气象局整编的160站1 951~2005年月平均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了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准两年周期振荡的空间模态及其大气环流背景场.结果表明:(1)中国地区降水季节性差异明显,夏季是主要的降水期并具有明显的准两年周期振荡(TBO)特征,中国东部地区是降水TBO方差变化最大的区域.(2)中国东部夏季降水TBO存在两个主要的空间模态,第1模态以27°N为界南北成反位相的变化关系,降水振幅较大;第2模态降水振幅相对较小,大值中心位于河套华北地区.(3)形成中国东部夏季降水TBO的两个主要空间模态环流背景场明显不同.第1模态与西太平洋海温成正相关,与东太平洋海温成负相关.第2模态则主要与日本海附近的海温成正相关.当夏季降水TBO以江淮偏多时(第1模态),西太平洋海温偏高,东太平洋海温偏低,中国东部及沿海上空850 hPa有异常反气旋,500 hPa高度相关场东亚上空呈"正负正"波列特征,200 hPa南亚高压加强,西风急流位置偏南.当夏季降水TBO降水位置偏北时(第2模态),中国东部及沿海上空有异常气旋,200 hPa南亚高压偏弱,西风急流位置偏北.
关键词
夏季降水
对流层准两年振荡
时空分布
环流
海温
Keywords
Summer rainfall,
tropospheric
quasi-
biennial
oscillation
(tbo
), Spatial temporaldistribution, General circulation,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分类号
P43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流层准两年振荡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
9
4
作者
郑彬
林爱兰
谷德军
李春晖
机构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热带季风重点开放实验室
出处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04-508,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505019)资助
文摘
为了更好地了解对流层准两年振荡(Tropospheric Biennial Oscillation,TBO)的最新研究概况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关于TBO的专门研究和近年来国内外的TBO研究工作,对TBO研究的最新进展作了综述。最新研究指出,热带暖海区的海-气耦合过程可以维持TBO循环而无需热带东太平洋的参与,表明了TBO确实是独立于ENSO而存在的海-气耦合系统,但是对于TBO的本质问题还需要多方面的深入研究。
关键词
气候学
对流层准两年振荡
综述
海-气相互作用
年际变率
Keywords
climatology
tropospheric
biennial
oscillation
(tbo
)
review
air-sea interaction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分类号
P461.2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准两年周期振荡的长期演变
被引量:
19
5
作者
贾建颖
孙照渤
刘向文
谭桂容
徐文明
机构
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
河南省气象台
出处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97-407,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331010
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KLME060212
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KLME050304
文摘
采用中国气象局整编的中国160站月降水量资料(1951年1月~2005年12月),研究了中国东部地区夏季降水准两年周期振荡(TBO)的长期演变特征。最大熵谱分析和相对最大熵谱分析表明,中国东部地区夏季降水TBO信号显著,高值区基本呈带状分布,方差最大值中心分布在江淮流域及南部沿海地区。根据中国东部夏季降水TBO分量的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展开(REOF),将东部地区划分为东北地区、河套地区、淮河流域、长江流域、华南西部、华南中部及华南东部7个降水区。对各降水区的研究结果表明:(1)东部夏季降水振幅变化TBO信号明显;(2)各降水区夏季降水TBO有着不同的长期演变特征,表现出不同的年代际变化。淮河流域、长江流域和华南中部降水TBO特征较明显;华南西部和东北地区降水TBO特征较弱;河套地区在1990年代以前表现有较显著的TBO特征,但1990年代后,TBO特征趋于不明显;华南东部地区在1970年代中期以前TBO特征明显,以后TBO特征减弱;(3)淮河流域是中国东部地区由南向北的过渡带,是夏季降水TBO的敏感地区。
关键词
东部降水
降水准两年周期振荡(
tbo
)
长期演变
敏感地区
Keywords
eastern China rainfall,rainfall quasi-
biennial
oscillation
(tbo
),evolution,sensitive area
分类号
P426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流层准两年周期振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19
6
作者
郑彬
梁建茵
机构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出处
《热带气象学报》
SCIE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9-86,共8页
基金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开放实验室基金子课题"TBO年代际特征的初步研究"资助
文摘
对流层大气环流和气象气候要素具有明显的准两年周期振荡,被称为Tropospheric(Quasi-) Biennial Oscillation(TBO)。综述了各种TBO现象及其机理研究。目前发现对流层中温度、气压、风场、降水以及季风、副高等系统都存在TBO变化;其机理研究表明,热带海洋(主要是印度洋和太平洋)和平流层QBO在TBO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此外,欧亚雪盖和太阳活动的11年周期可能也会影响TBO。
关键词
对流层准两年周期振荡(
tbo
)
热带海洋
平流层准两年周期振荡(QBO)
Keywords
tropospheric
biennial
oscillation
(
tbo
)
tropical ocean
quasi-
biennial
oscillation
(QBO)
分类号
P43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江南春季降水的准2a振荡及其与热带海温异常的关系
被引量:
10
7
作者
詹丰兴
刘芸芸
何金海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江西省气象局
国家气候中心
中高纬度环流系统与东亚季风研究开放实验室
出处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06-1013,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05037
41175083
+4 种基金
41275096)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3CB430202)
江苏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CXZZ12_0487)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GYHY200906015)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PAPD)资助
文摘
基于中国160站的逐月降水观测资料及NOAA扩展重建的海表温度资料,从1951~2012年逐月的历史时间序列中提取出准2 a振荡(TBO)分量,对中国江南地区春季(3~5月)降水的TBO特征及其与热带海温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①TBO为江南春季降水最主要的年际周期,TBO分量的方差贡献占到原始序列的52.2%。②江南春季降水与热带海温异常存在明显的时滞关系,其TBO分量与前期Nino3.4区和印度洋海表面温度距平(SSTa)的相关较原始序列更为显著,且持续时间更长,说明热带海温异常对江南春季降水TBO分量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③江南春季降水TBO与Nino3.4指数的时滞关系还呈现出显著的年代际转折,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江南春季降水TBO分量与Nino3.4指数在滞后1~11个月内都表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但从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期这种时滞关系减弱,直至21世纪以来,江南春季降水TBO与Nino3.4指数的时滞关系又重新建立。④通过对比分析年代际转折前后与江南春季降水TBO循环所对应的热带海温演变特征,发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TBO分量与超前1个季节的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演变具有同步性,使得两者之间的正相关关系稳定;而1986~1999年期间,无论是赤道中东太平洋地区或者印度洋地区海温的演变,都没有表现出像之前类似的TBO循环特征,从而导致两者的相关关系减弱。也就是说,江南春季降水的TBO与中东太平洋海温时滞关系的年代际转折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是否具有显著的TBO周期密切相关。
关键词
江南春季降水
准2a振荡(
tbo
)
海温异常
年代际变化
Keywords
precipitation over Southeast China in MAM
tropospheric biennial oscillation(tbo)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 anomaly
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分类号
P466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亚洲——太平洋夏季风系统的基本模态特征分析
被引量:
14
8
作者
刘芸芸
丁一汇
机构
国家气候中心
出处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73-685,共13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0CB950404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2CB955203
+1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005037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9BAC51B05
文摘
亚洲—太平洋季风区各季风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对季风区甚至全球的气候变化都有着显著的影响。整个亚洲—太平洋夏季风系统都处于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庞大辐散环流中,从高层辐散中心流出的三支气流分别对推动印度夏季风、东亚副热带夏季风和南海夏季风起着重要的作用,很好地表现了亚洲—太平洋夏季风系统的整体性特征。季风区多种气象要素的基本模态在年代际和年际尺度上都表现出较为一致的变化特征:年代际尺度上亚洲—太平洋夏季风系统整体呈现减弱趋势;年际尺度上存在准2年和准4年的两个周期,其中准2年振荡特征表现为若印度西南季风偏强,则印度季风雨带偏强偏北,导致印度大陆中北部地区降水偏多;同时,由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移和偏强的印度西南季风显著向东延伸,10°N~30°N范围内的西北太平洋地区则表现为异常的气旋性环流,而30°N~50°N之间为反气旋性环流异常,对应东亚夏季风偏强,季风雨带能够北推至我国华北地区。也就是说,当亚洲夏季风中某一季风子系统表现为异常偏强时,另一季风子系统在这一年中也将表现为异常偏强,反之亦然。准2年的振荡周期可能是亚洲—太平洋夏季风系统的一种固有振荡,它从年际尺度上反映了亚洲—太平洋夏季风受热带太平洋—印度洋海温的强迫表现出明显的整体一致特征。
关键词
亚洲-太平洋夏季风系统
印度夏季风
东亚夏季风
准两年振荡
大气热源
Keywords
Asian-Pacific summer monsoon
Indian summer monsoon (ISM)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EASM)
tropospheric
biennial
oscillation
(tbo
)
atmospheric heat source
分类号
P462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集成物理统计模型在南海夏季风预测中的应用
9
作者
郑彬
李春晖
林爱兰
谷德军
何超
机构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广东省区域数值天气预报重点实验室
出处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79-588,共10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4CB953901)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607010153)
+4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5095
41505067
41575043
41675096)
广东省气象局科技研究项目(2013B07)
文摘
利用影响南海夏季风年际变化的主要气候现象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和对流层准两年振荡(Tropospheric Biennial Oscillation,TBO)相关的气候因子,提出了以过程判别函数确定物理过程的持续性,建立年际尺度的集成物理统计预测模型,而非年际尺度变率由经验统计模型预测,二者相结合,发展了集成物理-经验统计预测模型。经验模型在拟合时段的回报结果很好,但在独立样本预测时效果明显降低,其中预测评分(PS)降低了23%,距平相关系数(ACC)降低了63%;相比之下,集成物理-经验统计预测模型在独立样本预测时比经验模型有更好的预测结果(PS评分提高了9.5%,ACC提高了75%),且预测结果相对稳定。此外,集成物理-经验统计预测模型对南海夏季风降水的空间分布也有一定预测能力。
关键词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
对流层准两年振荡
物理统计模型
经验统计模型
南海夏季风
Keywords
El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
s
tropospheric
biennial
oscillation
s physical-statistic prediction
empirical-statistic predictions South China Sea summer monsoon
分类号
P425.42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P457.5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南亚季风区TBO机制的进一步研究
李琳
李崇银
阙志萍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亚洲夏季风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及其未来预测
丁一汇
孙颖
刘芸芸
司东
王遵娅
朱玉祥
柳艳菊
宋亚芳
张锦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
1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准两年振荡空间分布及背景场特征
贾建颖
王永
孙照渤
刘毅
陈海山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对流层准两年振荡最新研究进展
郑彬
林爱兰
谷德军
李春晖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准两年周期振荡的长期演变
贾建颖
孙照渤
刘向文
谭桂容
徐文明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
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对流层准两年周期振荡的研究进展
郑彬
梁建茵
《热带气象学报》
SCIE
CSCD
北大核心
2005
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江南春季降水的准2a振荡及其与热带海温异常的关系
詹丰兴
刘芸芸
何金海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亚洲——太平洋夏季风系统的基本模态特征分析
刘芸芸
丁一汇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集成物理统计模型在南海夏季风预测中的应用
郑彬
李春晖
林爱兰
谷德军
何超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