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3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the formability of stainless steel-copper composites during micro deep drawing
1
作者 QI Yan-yang MA Xiao-guang +6 位作者 JIANG Zheng-yi MA Li-nan WANG Zhi-hua ZHOU Cun-long HASAN Mahadi DOBRZAŃSKI Leszek A. ZHAO Jing-we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5年第4期1237-1251,共15页
In the present study,two-layered stainless steel-copper composites with a thickness of 50μm were initially subjected to annealing at 800,900 and 1000℃for 5 min,respectively,to achieve diverse microstructural feature... In the present study,two-layered stainless steel-copper composites with a thickness of 50μm were initially subjected to annealing at 800,900 and 1000℃for 5 min,respectively,to achieve diverse microstructural features.Then the influence of annealing temperature on the formability of stainless steel-copper composites and the quality of micro composite cups manufactured by micro deep drawing(MDD)were investigated,and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was analyzed.Three finite element(FE)models,including basic FE model,Voronoi FE model and surface morphological FE model,were developed to analyze the forming performance of stainless steel-copper composites during MD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ainless steel-copper composites annealed at 900℃possess the best plasticity owing to the homogeneous and refined microstructure in both stainless steel and copper matrixes,and the micro composite cup with specimen annealed at 900℃exhibits a uniform wall thickness as well as high surface quality with the fewest wrinkles.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the surface morphological FE model considering material inhomogeneity and surface morphology of the composites are the closest to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compared to the basic and Voronoi FE model.During MDD process,the drawing forces decrease with increasing annealing temperature as a consequence of the strength re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 deep drawing annealing temperature stainless steel-copper composites FORMABILITY WRINKL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fluence of process parameters on deep drawing of AA6111 aluminum alloy at elevated temperatures 被引量:8
2
作者 马闻宇 王宝雨 +2 位作者 傅垒 周靖 黄鸣东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4期1167-1174,共8页
To gain a deep insight into the hot drawing process of aluminum alloy sheet, simulations of cylindrical cup drawing at elevated temperatures were carried out with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The influence of four importa... To gain a deep insight into the hot drawing process of aluminum alloy sheet, simulations of cylindrical cup drawing at elevated temperatures were carried out with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The influence of four important process parameters, namely,punch velocity, blank holder force(BHF), friction coefficient and initial forming temperature of blank on drawing characteristics(i.e.minimum thickness and thickness deviation) was investigated with the help of design of experiments(DOE), analysis of variance(ANOVA) and analysis of mean(ANOM).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ANOVA, it is shown that the blank holder force has the greatest influence on minimum thickness. The importance of punch velocity for thickness deviation is 44.35% followed by BHF of 24.88%,friction coefficient of 15.77% and initial forming temperature of blank of 14.995%. After determining the significance of each factor on forming characteristics, how the individual parameter affects characteristics was further analyzed by ANO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uminum process parameters finite element method hot drawing analysis of variance analysis of mea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地图研究的基本方法
3
作者 李新贵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52,共10页
古地图是绘图者对客观世界过滤后的空间表达,是记录历史不可或缺的图像文献。推证绘制时间、溯源绘制背景、分辨绘制内容,是中国古地图研究的基本方法。其中,推证绘制时间是古地图研究的基础,溯源绘制背景是研究的深入,而分辨绘制内容... 古地图是绘图者对客观世界过滤后的空间表达,是记录历史不可或缺的图像文献。推证绘制时间、溯源绘制背景、分辨绘制内容,是中国古地图研究的基本方法。其中,推证绘制时间是古地图研究的基础,溯源绘制背景是研究的深入,而分辨绘制内容则是研究的根本。古地图因之明确在历史时序中的具体位置,清晰了解读历史的框架,明晰了图绘的历史。该方法也为深入解析古地图的其他研究方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制时间 绘制背景 绘制内容 古地图 基本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CorelDRAW平台上进行Fry法有限应变测量的新技术 被引量:13
4
作者 韩阳光 颜丹平 李政林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94-500,共7页
有限应变测量是韧性变形定量估算的主要手段。Fry法有限应变测量以变形颗粒,如变形砾石、鲕粒、近等轴矿物等为应变标志体,地质实践中较容易获得,是岩石有限应变测量的最普遍手段。其传统测量过程极为繁琐,难以满足大范围应变测量的要求... 有限应变测量是韧性变形定量估算的主要手段。Fry法有限应变测量以变形颗粒,如变形砾石、鲕粒、近等轴矿物等为应变标志体,地质实践中较容易获得,是岩石有限应变测量的最普遍手段。其传统测量过程极为繁琐,难以满足大范围应变测量的要求,数据精度也较低,限制了Fry法的应用。前人曾根据Fry法原理设计了计算机程序,但其程序相关编程语言如今已基本不能使用。本研究基于目前地质上较普遍使用的制图软件Corel DRAW平台的VBA编程,设计出一个基于Corel DRAW平台的Fry法应变测量宏程序FRY-1。在新图层上将所有变形颗粒的中心点标出后,运行FRY-1宏程序即可快速得到精确的Fry图解,并计算出相对精确的R值。通过实例与"最邻近心对心法"的测量结果进行的对比,证明该方法简便易操作,并可大幅提高有限应变测量的效率和有效减小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y法 有限应变测量 CORELdraw VBA 计算机制图 显微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丝法石英光纤传像束的制备及性能
5
作者 许彦涛 吕大娟 +5 位作者 崔晓霞 侯超奇 郭海涛 高菘 张岩 折胜飞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419-3425,共7页
石英光纤传像束因柔软易弯曲、抗电磁干扰等特点,在医疗内窥镜、工业探伤测量、新型光学系统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本文利用COMSOL模拟计算软件,研究了光纤数值孔径、包层壁厚与能量泄漏率之间的关系,优化获得了填充系数高、串扰率... 石英光纤传像束因柔软易弯曲、抗电磁干扰等特点,在医疗内窥镜、工业探伤测量、新型光学系统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本文利用COMSOL模拟计算软件,研究了光纤数值孔径、包层壁厚与能量泄漏率之间的关系,优化获得了填充系数高、串扰率低的光纤结构,研究了复丝拉丝工艺。结果表明,低温拉丝可降低易挥发元素F的溢出,有利于抑制缺陷的产生。采用一次复丝工艺,制备出单丝直径约4.4μm、传像束外径0.4~0.6 mm、1500~15000像元、理论分辨率最高约131 lp/mm、可见光波段损耗0.1 dB/m的高分辨石英光纤传像束。石英光纤传像束端面无断丝、暗丝等缺陷,成像清晰、无畸变,成像质量良好,为石英光纤传像束的应用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光纤传像束 石英光纤 复丝法 高分辨率 损耗 图像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含水率对放出体影响的金山店铁矿东区采场合理进路间距研究
6
作者 武忠英 梅林芳 +1 位作者 曾云川 王文杰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3-40,共8页
针对金山店铁矿东区采场受含水率影响导致矿岩黏性大、流动性差及矿石损失贫化高的问题,采用物理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东区采场2种矿体在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的散体流动性能、放出体形态特征和损失贫化指标的变化规律,得到东区采场合理... 针对金山店铁矿东区采场受含水率影响导致矿岩黏性大、流动性差及矿石损失贫化高的问题,采用物理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东区采场2种矿体在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的散体流动性能、放出体形态特征和损失贫化指标的变化规律,得到东区采场合理进路间距范围,并基于改进CRITIC-TOPSIS评价方法,从安全、技术及经济角度对合理进路间距进行优选。结果表明:含水率0~8%时,东区采场放出体形态呈“倒水滴”特征,放出体宽度随着含水率增大而减小;含水率4%~8%时,矿石自然安息角随着含水率增大而递增,2种矿体的回收率与含水率呈负相关,并随着进路间距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贫化率则相反;平均含水率6%条件下,金山店铁矿东区采场最优进路间距为15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山店铁矿 无底柱分段 崩落法 采场结构 含水率 放矿试验 自然安息角 进路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映射方法的成形与去材诱导变形全流程仿真研究
7
作者 沈伟财 张志超 +4 位作者 胡蓝 郭立杰 张稳 庄新村 赵震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48,共8页
为实现对成形以及复杂形状区域去材全过程的仿真,基于ABAQUS软件提出了一种将去材区域映射至未变形构型的方法,实现对复杂形状区域去材的准确描述,并以运载火箭贮箱整底充液拉深与去材加工为对象,分析成形与去材全流程零件的内应力演化... 为实现对成形以及复杂形状区域去材全过程的仿真,基于ABAQUS软件提出了一种将去材区域映射至未变形构型的方法,实现对复杂形状区域去材的准确描述,并以运载火箭贮箱整底充液拉深与去材加工为对象,分析成形与去材全流程零件的内应力演化和回弹变形,研究了充液压力对去材诱导产生的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映射方法能够实现带筋薄壁构件成形、去材的模拟,在火箭贮箱充液拉深凸模行程60%~100%阶段保持较高的充液压力水平,可以减小零件内、外表面的等效应力梯度,从而降低成形后回弹以及后续去材过程中零件的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映射方法 充液拉深 材料去除 等效应力 有限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拉绳位移传感器的飞机大部件对接测量场构建与位姿求解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洪喜 孙正阳 +1 位作者 刘冰 王冠伟 《光学精密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184-3199,共16页
针对激光、iGPS、视觉图像等位姿测量系统容易受到温度、湿度、空气扰动、转站以及视线遮挡等因素影响的问题,运用拉绳位移传感器构建了一种用于检测飞机大部件相对位姿的测量场,并采用BP神经网络-牛顿迭代法求解飞机大部件的相对位姿... 针对激光、iGPS、视觉图像等位姿测量系统容易受到温度、湿度、空气扰动、转站以及视线遮挡等因素影响的问题,运用拉绳位移传感器构建了一种用于检测飞机大部件相对位姿的测量场,并采用BP神经网络-牛顿迭代法求解飞机大部件的相对位姿。通过6组拉绳位移传感器在飞机大部件对接面间的合理布局,建立飞机大部件对接位姿计算理论模型,并运用神经网络-牛顿迭代算法对位姿进行求解。数值仿真结果显示,位置最大误差绝对值为4.9×10^(-7)mm,姿态角最大误差绝对值为1.97×10^(-9)°,通过误差仿真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采用拉绳位移传感器构建测量场并运用神经网络-牛顿算法求解大部件位姿是可行的。该方法不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能够准确检测大部件的相对位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尺寸测量 拉绳位移传感器 大部件 位姿 BP神经网络算法 牛顿迭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硬化历史的圆筒形件二次拉深极限拉深比的解析模型
9
作者 董文正 李书伦 +1 位作者 王镇柱 林启权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3-90,共8页
以圆筒形件二次拉深成形为例,基于主应力法和板料弯曲理论,考虑材料硬化历史、壁厚比t_(min)/t_(max)、凹模圆角半径和摩擦因数的影响,建立了一种预测圆筒形件二次拉深极限拉深比的解析模型,并对SUS304不锈钢板料进行了拉深试验验证。... 以圆筒形件二次拉深成形为例,基于主应力法和板料弯曲理论,考虑材料硬化历史、壁厚比t_(min)/t_(max)、凹模圆角半径和摩擦因数的影响,建立了一种预测圆筒形件二次拉深极限拉深比的解析模型,并对SUS304不锈钢板料进行了拉深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解析模型的预测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考虑硬化历史的解析模型与未考虑硬化历史的模型相比二次拉深极限拉深比相差约10%;摩擦因数、凹模圆角半径对二次拉深极限拉深比有显著影响,摩擦因数越大,二次拉深极限拉深比越小;凹模圆角半径越大,二次拉深极限拉深比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拉深 极限拉深比 主应力法 硬化历史 解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回采空间内贫矿资源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低贫损开采方案研究
10
作者 谭宝会 王虎 +5 位作者 张志贵 王永定 龙卫国 龚臻 何建元 陈星明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190,共9页
做好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贫损控制对于矿山经济效益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但当矿床开采条件复杂、矿石品位较低时,矿石贫损控制难度将会大幅增加,在此条件下如何做好矿石贫损控制一直是崩落法开采方向的重要关注点。金川龙首矿西二采... 做好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贫损控制对于矿山经济效益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但当矿床开采条件复杂、矿石品位较低时,矿石贫损控制难度将会大幅增加,在此条件下如何做好矿石贫损控制一直是崩落法开采方向的重要关注点。金川龙首矿西二采区无底柱分段崩落法采场仅可布置4个分段,回采空间十分有限,不利于矿石的贫损控制,加之西二采区矿石品位较低但经济价值较高,因此在开采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矿石贫损。针对西二采区的复杂开采条件及贫损控制需求,提出了一种“首采分段总量控制出矿、中间分段低贫化出矿、最末分段低贫化出矿+辅助进路回收残留矿石”的组合式低贫损回采方案。以西二采区为工程背景,设计并制作了一种高仿真度的物理放矿模型并对该方案展开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即便是在暂时不考虑回收最末分段残留矿石的情况下,该方案可使西二采区崩落法采场的矿石回收率达到75.6%,而废石混入率仅为6.0%,在确保矿石回收率的基础上显著降低了矿石贫化。该方案在现场应用后,实际的矿石回收指标与试验结果基本接近,表明该方案在西二采区有限回采空间内实现了贫矿资源低成本、高质量回收的总体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贫矿资源 有限回采空间 放矿试验 贫损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子晶体结构生色真丝织物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11
作者 向娇娇 马万彬 +5 位作者 金梦婷 张耘箫 周岚 邵建中 刘国金 柴丽琴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2-39,共8页
为实现真丝织物的结构生色,文章分别利用真空辅助过滤法和手绘法在白色真丝织物上构筑光子晶体结构。进一步探究真空辅助过滤法中微球组装液体积浓度对结构色的影响规律,分析微球在真丝织物上形成光子晶体运动机制,讨论真丝织物上光子... 为实现真丝织物的结构生色,文章分别利用真空辅助过滤法和手绘法在白色真丝织物上构筑光子晶体结构。进一步探究真空辅助过滤法中微球组装液体积浓度对结构色的影响规律,分析微球在真丝织物上形成光子晶体运动机制,讨论真丝织物上光子晶体结构色的虹彩效应,并探究手绘法在真丝织物光子晶体结构生色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真空辅助过滤法中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即P(St-MAA)微球组装液的体积浓度为2.4 L/m^(2)时,真丝织物的两面能同时获得光子晶体结构色,此时正反面结构色的反射率峰值在18%左右;在真空辅助过滤法中,P(St-MAA)微球在真丝织物上形成光子晶体结构的过程遵循“先反后正”堆积原则,即织物反面先形成光子晶体,随后微球进一步透过织物堆积在正面。此外,该光子晶体结构生色真丝织物的虹彩效应不明显,与常规染料或颜料着色效果接近;手绘法可以获得图案化的光子晶体生色结构,较适合于个性化加工。该研究为光子晶体结构生色在真丝织物着色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丝织物 光子晶体 结构生色 真空辅助过滤法 手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放顶煤技术在特厚煤层上覆含水层保护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程伟轩 陈敬川 +3 位作者 张立辉 刘生优 贺鑫 潘卫东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49-258,共10页
我国内蒙古东部和新疆北部草原地区煤炭及地下水资源丰富,煤矿高强度开采形成的采动裂隙易导通强富水含水层,极易引起上覆岩层的地下水系统破坏,更容易发生突水溃砂事故,尤其含水层下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的放煤高度难以控制。以特厚煤... 我国内蒙古东部和新疆北部草原地区煤炭及地下水资源丰富,煤矿高强度开采形成的采动裂隙易导通强富水含水层,极易引起上覆岩层的地下水系统破坏,更容易发生突水溃砂事故,尤其含水层下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的放煤高度难以控制。以特厚煤层上覆含水层系统保护为研究对象,以含水层保护和水砂灾害安全防控为研究目标,研发特厚煤层上覆含水层保护的智能放顶煤关键技术,应用井工煤矿动力突水溃砂防控技术,得出特厚煤层上覆地下水系统保护的根本途径。研发应用一种智能放顶煤技术,包括顶煤运移跟踪系统、多轮记忆放煤方法及系统。基于水文地质条件精细探查、覆岩破坏高度的实测、顶煤采放高度确定,应用多轮记忆放煤智能放顶煤技术,控制采动裂隙带高度。以应用工作面为例,应用水文地质精细探查与钻探验证、覆岩破坏高度获取、智能放顶煤技术后,在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实现了上覆含水层水砂灾害的安全精准控制,有效保护了煤层上覆强富水含水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煤运移跟踪系统 多轮记忆放煤方法及系统 覆岩精细地质探查 覆岩破坏高度实测 采放高度智能控制 上覆含水层保护 水砂灾害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郎世宁《松鹤回春图轴》的原位无损科学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娜 洪巍 +2 位作者 王克青 刘薇 李郑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4-125,共12页
本研究使用手术显微镜观察、红外照相、大幅面X射线荧光扫描成像等多种面检测技术,结合拉曼光谱仪光纤探头和光纤光谱仪点测试的方法,对清代宫廷画师郎世宁(Giuseppe Castiglione)卷轴画《松鹤回春图轴》进行原位无损检测。检测结果表明... 本研究使用手术显微镜观察、红外照相、大幅面X射线荧光扫描成像等多种面检测技术,结合拉曼光谱仪光纤探头和光纤光谱仪点测试的方法,对清代宫廷画师郎世宁(Giuseppe Castiglione)卷轴画《松鹤回春图轴》进行原位无损检测。检测结果表明:该画在绘制时所用颜料为炭黑、赭石、铅白、朱砂、孔雀石等;在调色方法方面,绘制深色轮廓线或大树等景色时将炭黑和赭石两种颜料混合使用,并沿用了西方绘画中使用铅白进行打底,然后使用其他颜料进行二次上色的绘画方法;在绘画技法方面,使用同一色系的不同颜料、更改同一色系颜料的配比、运用不同的绘画方法来凸显绘画效果的立体感等。多种面检测技术和点测试原位无损方法的联合使用,可以实现对中国传统卷轴画所用颜料种类、调配方法、绘画技法等信息的科学研究,为艺术、历史、考古学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对于作品的价值揭示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轴画 绘画方法 颜料 郎世宁 MA-XR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流体技术用于中厚急倾斜矿体开采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陶干强 龙涛 +2 位作者 王丽圆 梁波 孟晓静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2-21,共10页
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中厚急倾斜矿体现已在矿山中得到广泛应用,但仍普遍存在矿石损失贫化的问题,至今未得到根本解决。为实现资源与环境协调的绿色开采,以中厚急倾斜矿体开采为研究对象,基于料仓内改流体结构原理,提出了改流体放... 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中厚急倾斜矿体现已在矿山中得到广泛应用,但仍普遍存在矿石损失贫化的问题,至今未得到根本解决。为实现资源与环境协调的绿色开采,以中厚急倾斜矿体开采为研究对象,基于料仓内改流体结构原理,提出了改流体放矿技术。考虑矿体倾角和厚度、分段高度因素的影响,设计了18组改流体放矿和常规截止品位放矿对比实验,研究了三因素对矿石损失贫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厚度、不同倾角矿体开采中,改流体放矿技术矿石回收率均高于常规截止品位放矿回收率。在相同废石混入率条件下,改流体放矿矿石回收率为69.09%~82.9%,高于常规截止品位放矿12.66%~30.88%。当矿体倾角为60°~85°时,矿石回收率随矿体倾角的增大而提高;当矿体厚度为6~10 m时,改流体放矿技术矿石回收率高于常规截止品位放矿回收率;当分段高度为10~14 m时,矿石回收率随分段高度的增加而提高。同时,研究了改流体放矿技术机理,通过在采场中设置改流体结构和改变改流板的打开与关闭顺序,从而改变矿岩流动路径,可增大矿石流动范围和流动速率,控制矿岩接触,从而减少矿石损失和贫化。研究表明,改流体放矿技术优于常规截止品位放矿技术,有效改善了矿石损失贫化问题,为中厚急倾斜矿体开采时降低损失贫化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中厚急倾斜矿体 改流体放矿 分段高度 损失贫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贝塞尔插值的土体先期固结压力求解
15
作者 秦海军 张胜军 仰明尉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6-180,共5页
土的先期固结压力(p_(c))是描述土体受力历史的重要指标,用卡萨格兰德(Casagrande)作图法求解土的先期固结压力通常受人为因素影响且计算较为复杂。为此,通过研究卡萨格兰德经验作图法已有成果,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法,并用计算机编程加以... 土的先期固结压力(p_(c))是描述土体受力历史的重要指标,用卡萨格兰德(Casagrande)作图法求解土的先期固结压力通常受人为因素影响且计算较为复杂。为此,通过研究卡萨格兰德经验作图法已有成果,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法,并用计算机编程加以实现。该方法将采集的数据点分段定义为贝塞尔曲线的起点和终点,求解出贝塞尔曲线定义式,然后再计算每一段曲线曲率点,最后相互比较即可得出曲线最大曲率点。该方法通过编制相应VBA及EXCEL程序便于工程应用。工程算例表明,该方法降低了人为因素影响,对试验数据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可在岩土工程的土体先期固结压力确定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期固结压力 贝塞尔插值 最小曲率半径 Casagrande作图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建模软件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映帆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4年第1期129-132,共4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三维建模软件在工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成为培养工程学生实际能力的重要工具之一。针对传统机械制图教学存在的局限性,分析三维建模软件在解决这些问题上的潜在作用,详细阐述了在机械制图课程中整合三维建模软件...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三维建模软件在工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成为培养工程学生实际能力的重要工具之一。针对传统机械制图教学存在的局限性,分析三维建模软件在解决这些问题上的潜在作用,详细阐述了在机械制图课程中整合三维建模软件的教学方法,对机械制图课程及教学内容安排进行优化设计,通过学生反馈评估教学效果,验证了三维建模软件在机械制图课程中的正面影响。综上,该文为机械制图课程中三维建模软件的教学应用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丰富了工程教育的教学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制图课程 三维建模软件 教学应用 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艺参数对7075铝合金室温等通道转角拉伸载荷的影响
17
作者 陈细林 何涛 +4 位作者 杜向阳 霍元明 张俊杰 李健 张超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6-53,共8页
为探讨拉伸载荷在等通道转角拉伸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以7075铝合金为研究对象,基于上限法推导圆柱试样等通道转角拉伸峰值载荷的解析式;利用载荷测量系统分析了7075铝合金拉伸载荷的分布特征,揭示了工艺参数对拉伸载荷变化和各阶段拉伸载... 为探讨拉伸载荷在等通道转角拉伸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以7075铝合金为研究对象,基于上限法推导圆柱试样等通道转角拉伸峰值载荷的解析式;利用载荷测量系统分析了7075铝合金拉伸载荷的分布特征,揭示了工艺参数对拉伸载荷变化和各阶段拉伸载荷峰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等通道转角拉伸理论计算峰值载荷与实验峰值载荷的相对误差在10%以内,表明解析式具有较高的可信度;等通道转角拉伸载荷经历了弹性阶段(Ta)、屈服阶段(Tb)、稳定阶段(Tc)和卸荷阶段(Td),其中峰值载荷出现在弹性阶段的末尾;峰值载荷随着模具内角和外角的增大出现下降的趋势,但下降的幅度有所放缓;峰值载荷随着拉伸道次的增加而减小;拉伸路径对峰值载荷影响的顺序为路径C>路径B>路径A,并且第2道次的路径B在拉伸时会出现载荷失稳现象;高速拉伸对拉伸峰值载荷的影响不大,但在低速拉伸时拉伸载荷曲线会出现“爬行”抖动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075铝合金 等通道转角拉伸 拉伸载荷 上限法 工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切断称重法的并条机牵伸区内变速点分布
18
作者 马文佳 刘新金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4-101,共8页
为探究并条机牵伸区内纤维变速点分布的特点,以纺制定重为15.35 g/5m的普梳条和15.03 g/5m的精梳条为例,采用FA320A型高速并条机进行实验,对罗拉牵伸区中的须条进行定长的切断称重得到纤维质量分布,以其纤维质量变化率分布表征变速点分... 为探究并条机牵伸区内纤维变速点分布的特点,以纺制定重为15.35 g/5m的普梳条和15.03 g/5m的精梳条为例,采用FA320A型高速并条机进行实验,对罗拉牵伸区中的须条进行定长的切断称重得到纤维质量分布,以其纤维质量变化率分布表征变速点分布,并在此基础上借助数据处理的方法分别给出定量表征牵伸区内纤维变速点分布稳定性、集中性、前移性的理论计算公式,并通过并条实验对所给出的公式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该理论计算公式可以判断出变速点分布的位置及状态;在此实验中,精梳条中的纤维在距前罗拉钳口线5~15 mm处变速相对集中且前移、稳定性好;普梳条中的纤维变速点分布较为分散,且远离前罗拉钳口线。该研究为变速点分布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参考,有助于预测成条质量,提高并条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条 变速点 牵伸区 等长切断称重法 质量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体尺寸标注完整性的立体思维法
19
作者 王克用 张旭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4年第3期136-140,共5页
针对组合体尺寸标注的传统形体分析法因忽略孔、槽、楔角等局部切割结构细分,导致完整尺寸标注实操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立体思维法,将组合体视为具有正负体积的基本体叠加,按照“先定形后定位再总体”的顺序,从长宽高3个维度逐个标出尺... 针对组合体尺寸标注的传统形体分析法因忽略孔、槽、楔角等局部切割结构细分,导致完整尺寸标注实操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立体思维法,将组合体视为具有正负体积的基本体叠加,按照“先定形后定位再总体”的顺序,从长宽高3个维度逐个标出尺寸,剔除重复、受控以及零值尺寸。以轴承座组合体为例标注的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避免三视图尺寸标注的漏标和冗标,确保尺寸标注的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制图 组合体 形体分析法 尺寸完整性 立体思维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矿石覆盖层回收实验 被引量:6
20
作者 雷刚 李元辉 +1 位作者 张志贵 李睿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00-404,429,共6页
攀钢兰尖铁矿从露天转入地下后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进行开采,并在顶部分段预留了40 m左右的矿石覆盖层以保证下部分段回采的安全.为了探究最佳的回收方式回收预留在采场的这部分矿石覆盖层,设计了无贫化、低贫化、截止品位以及按步距... 攀钢兰尖铁矿从露天转入地下后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进行开采,并在顶部分段预留了40 m左右的矿石覆盖层以保证下部分段回采的安全.为了探究最佳的回收方式回收预留在采场的这部分矿石覆盖层,设计了无贫化、低贫化、截止品位以及按步距崩矿量100%的比例出矿方式,并进行回收模拟实验.通过对各方案放矿后的回收率、贫化率及放矿后矿岩界面的完整度比较分析得出,采用无贫化放矿方式带来的经济效益最佳并且放矿后矿岩界面相对完整,对下面分段继续回收纯矿石创造了条件,为类似矿山矿石覆盖层回收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矿石覆盖层 回收方法 放矿方式 无贫化放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