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反行波波前瞬时能量谱的深远海风电经柔直并网系统的双端行波故障测距方法
1
作者 刘乐 陈旭明 +5 位作者 康小宁 马晓伟 李诗闯 赵勃扬 李昕盈 刘鑫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6-94,共9页
现有的行波测距方法的精确性和可靠性受到保护采样频率、强噪声干扰、短故障距离、高过渡电阻等因素的严重影响,对此提出一种基于小波自适应阈值降噪(AWTD)和结合变分模态分解(VMD)的Hilbert变换的双端行波故障测距方法。利用AWTD算法... 现有的行波测距方法的精确性和可靠性受到保护采样频率、强噪声干扰、短故障距离、高过渡电阻等因素的严重影响,对此提出一种基于小波自适应阈值降噪(AWTD)和结合变分模态分解(VMD)的Hilbert变换的双端行波故障测距方法。利用AWTD算法对故障反行波数据进行降噪预处理。通过VMD算法提取蕴含故障距离信息的高频本征模态函数。利用Hilbert变换获得第5层本征模态函数的瞬时能量谱,并通过瞬时能量谱的最大值实现对线路两端反行波波头的标定,得到行波抵达保护测量点的精确时间,从而结合线路两端行波波速度预测故障距离。在PSCAD/EMTDC与RTDS仿真平台中搭建双端与三端典型深远海风电并网模型进行大量测试,结果表明,所提测距方法不受故障电阻、故障类型的影响,在不同采样频率、近端故障、强噪声干扰与实时仿真环境下,均能实现精准的故障定位,具有一定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远海风电 行波故障测距 小波自适应阈值降噪 变分模态分解 HILBERT变换 瞬时能量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G波段超构表面行波管的多注电子枪研究
2
作者 孙世昭 邹建军 +4 位作者 江胜坤 陈旭媛 王战亮 宫玉彬 段兆云 《微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2,共5页
G波段超构表面行波管具有天然的双电子注通道,电子注可以在超构表面两侧传输,和超构表面的局域增强电场进行注波互作用,可提高G波段行波管的输出功率和效率。本文研究了一支适用于G波段超构表面行波管的多注电子枪,其采用八个相同的圆... G波段超构表面行波管具有天然的双电子注通道,电子注可以在超构表面两侧传输,和超构表面的局域增强电场进行注波互作用,可提高G波段行波管的输出功率和效率。本文研究了一支适用于G波段超构表面行波管的多注电子枪,其采用八个相同的圆形阴极构成双排阵列,以产生双排多电子注,同时设计了一种三级聚焦极,使双排多电子注聚焦并与电子注通道适配。模拟结果表明,当注电压为24.6 kV、阴极半径为0.15 mm时,总注电流达到173 mA,阴极发射电流密度为30.6 A/cm^(2),射程为13 mm。静态流通模拟结果表明,在0.2 T的均匀磁场聚焦下,电子注在超构表面慢波结构中可以传输70 mm。该研究为G波段超构表面行波管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波段 超构表面行波管 多注电子枪 三级聚焦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可反映电缆全类型故障的相模变换矩阵
3
作者 王植 王宾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2-50,共9页
相模变换是实现三相耦合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的基础。相模变换矩阵结构的差异性将直接影响故障辨识的快速性、准确性和基于单一模量进行故障类型辨识的有效性。针对现有相模变换提取的模故障分量不能反映所有故障类型的问题,提出一种可反... 相模变换是实现三相耦合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的基础。相模变换矩阵结构的差异性将直接影响故障辨识的快速性、准确性和基于单一模量进行故障类型辨识的有效性。针对现有相模变换提取的模故障分量不能反映所有故障类型的问题,提出一种可反映全类型电缆故障的故障分量相模变换矩阵。首先,基于电缆的物理结构,对电缆进行故障暂态特征模量分析,总结各等效导体间的耦合特征。然后,结合均匀换位电缆线路参数的数学特征,提出一种可反映全类型电缆故障的故障分量相模变换矩阵,并分析各模量的传输路径和衰减特性。最后,以某配网系统为例,在PSCAD中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提解耦矩阵能有效解耦电缆系统,解耦出的单一模量即可以反映电缆的全故障类型,且波速度稳定、衰减小,适用于电缆测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模变换 电缆线路 故障检测 行波测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ABFAM-Transformer的输电线路在线测距实测行波预分类方法
4
作者 唐玉涛 束洪春 +3 位作者 刘皓铭 苏萱 韩一鸣 代月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55-1470,共16页
行波采集装置是电力系统保护与测距的重要设备,广泛应用于110 kV及以上输电线路,且正向配电网延拓。由于启动灵敏,非故障信息的采集给故障辨识与行波测距带来了挑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注意力机制的特征聚合模块(CABFAM)与自适应Tr... 行波采集装置是电力系统保护与测距的重要设备,广泛应用于110 kV及以上输电线路,且正向配电网延拓。由于启动灵敏,非故障信息的采集给故障辨识与行波测距带来了挑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注意力机制的特征聚合模块(CABFAM)与自适应Transformer模型的输电线路实测故障性质识别方法。首先,通过CBAM机制增强卷积层提取特征信息的表达与理解能力;然后,构建自适应编码层级调整机制的Transformer模型库,以获取多层次差异化特征信息;最后,利用云南电网110~220 kV输电线路的5076条实测数据及220 kV DL站H-P线的15924条伪实测数据进行训练与测试,针对16种典型行波数据进行分类。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降低了模型参数量,提高了准确度,算法的多个关键指标均有不同幅度的提升,表现出优异的检测精度与识别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波采集装置 基于卷积注意力机制的特征聚合模块 CABFAM 自适应Transformer 实测数据故障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暂态电流波形特征的柔性直流输电线路单端量保护
5
作者 郑涛 陈云飞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522-3532,I0133-I0135,共14页
相较于限流电抗器分散配置于线路两端,多端柔性直流电网在换流站出口集中配置限流电抗器有利于降低建设成本,提高经济性。针对该类型拓扑结构下传统基于边界效应的直流线路保护方案难以适用的问题,该文首先通过推导不同位置故障时暂态... 相较于限流电抗器分散配置于线路两端,多端柔性直流电网在换流站出口集中配置限流电抗器有利于降低建设成本,提高经济性。针对该类型拓扑结构下传统基于边界效应的直流线路保护方案难以适用的问题,该文首先通过推导不同位置故障时暂态电流首波头的解析表达式,定性分析了区内外故障时暂态电流波形特征的差异;在此基础上考虑反射波的影响,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时窗选取方案,并利用归一化暂态电流围成面积在区内故障时为正、正向区外故障时为负的特点快速可靠地识别故障;最后,基于PSCAD/EMTDC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文所提方案的有效性及动作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端柔性直流电网 暂态电流 波形特征 行波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行波定位技术的配网无人机故障特巡研究
6
作者 胡哲千 夏红军 《农村电气化》 2025年第7期8-11,共4页
目前,多旋翼无人机已在配网架空线路巡视作业中得到广泛应用,辅助线路运维人员提升整体巡视质效,同时,行波故障定位技术也在供电半径大、运行环境复杂的配网架空线路上得到有效推广,协助故障抢修人员大幅压降故障定位时间。文章主要研... 目前,多旋翼无人机已在配网架空线路巡视作业中得到广泛应用,辅助线路运维人员提升整体巡视质效,同时,行波故障定位技术也在供电半径大、运行环境复杂的配网架空线路上得到有效推广,协助故障抢修人员大幅压降故障定位时间。文章主要研究配网无人机网格化巡视应用条件下,配合行波故障定位技术,执行配网架空线路故障快速特巡的方案,以达到压降故障查找时间、提升故障抢修整备效率的目标,实现区域供电可靠性再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网无人机 网格化巡检 行波故障定位 故障特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端初始电流行波时频矩阵相似度的柔性直流输电线路保护原理 被引量:4
7
作者 张韵琦 王聪博 +2 位作者 余越 杨国生 曹虹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604-2615,I0008,共13页
针对目前柔性直流(voltage source converter-based high voltage DC,VSC-HVDC)电网的线路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端初始电流行波(Initial current traveling wave,ICTW)时频矩阵相似度的柔性直流输电线路保护原理。首先,对柔... 针对目前柔性直流(voltage source converter-based high voltage DC,VSC-HVDC)电网的线路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端初始电流行波(Initial current traveling wave,ICTW)时频矩阵相似度的柔性直流输电线路保护原理。首先,对柔性直流电网在线路区内外故障下两端保护所在处ICTW的故障特性进行分析,总结出在特定时间窗内,区内故障下两端ICTW的频域相似度远高于区外故障。在此基础上,利用S变换对双端ICTW进行时频分析,建立时频矩阵,并对其做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SVD)。然后根据特征矩阵构造双端ICTW的相似度计算公式,以该相似度的大小判别线路区内外故障。另外,根据线路两端ICTW的高低频能量比识别雷击干扰。最后,各种故障情况下的仿真结果表明,该保护原理不依赖线路边界元件,可以保护不同长度线路的全长,具有更高的耐过渡电阻和抗噪声能力,并且能够满足柔性直流电网主保护的速动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端量保护 柔性直流(VSC-HVDC)电网 初始电流行波(ICTW) 时频矩阵 相似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归一化标准面积差的多端LCC-MMC-HVDC高灵敏性主保护判据
8
作者 曾鑫洁 谢志成 +3 位作者 陈珂瑶 李俊 杨楠 童宁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8819-8833,I0011,共16页
整流侧采用大容量换相换流器换流器(line commuted convertor,LCC)作为功率集中送端、逆变侧采用多个全/半桥混合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full-half-bridge 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FHMMC)换流器作为多落点受端的混合高压直流输电系... 整流侧采用大容量换相换流器换流器(line commuted convertor,LCC)作为功率集中送端、逆变侧采用多个全/半桥混合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full-half-bridge 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FHMMC)换流器作为多落点受端的混合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是直流输电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其主保护,特别是单端量保护的动作性能提升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该文从区内/外故障场景下保护安装处所感受到的首波头特征出发,理论推导并归纳不同区段线路保护安装处(包括全线长行波保护、下一区段线路的行波保护)首个前行波、反行波时/频域形态上的共性规律;利用首个反行波波头在区内/外故障场景下的形态差异,在充分考虑T区母线节点对行波折/反射、输电线路色散对波头形态的形变效应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归一化标准面积差的主保护判据:利用正向区内故障时的归一化面积差为正、区外故障为负的特点快速响应区内故障,并利用主动注入噪声的方式躲开反向故障防止误动。仿真及实验验证均表明,提出的保护原理在具备明确选择性的同时达到600Ω的抗过渡电阻能力,满足800 kV输电系统对灵敏性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多端直流 主保护 行波 灵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线路暂态保护中雷电干扰与短路故障的识别 被引量:53
9
作者 段建东 张保会 +1 位作者 郝治国 哈恒旭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8期30-35,共6页
未导致故障的雷击可能会造成超高压线路暂态保护的误动,对这种雷电干扰的识别是暂态保护实用化必须要解决的一个棘手问题。全面分析了输电线路中雷电干扰和故障情形的模量行波大小与行波波形,发现如下特征:感应雷作用下三相线路中的线... 未导致故障的雷击可能会造成超高压线路暂态保护的误动,对这种雷电干扰的识别是暂态保护实用化必须要解决的一个棘手问题。全面分析了输电线路中雷电干扰和故障情形的模量行波大小与行波波形,发现如下特征:感应雷作用下三相线路中的线模量远小于地模量;重型直击雷的波头部分和截波处都突变剧烈;轻型直击雷的波尾时间显著小于短路行波的持续时间。基于此,提出了轻型直击雷、感应雷与重型直击雷、普通短路故障的识别原理,以及利用小波变换的雷电干扰实用识别算法,大量EMTP仿真表明该识别原理可行、算法可靠,有望解决暂态保护在雷电干扰时的误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态保护 雷电干扰 故障 模量行波 行波波形 小波变换 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回路电流故障主导波头到达时差的输电线路故障测距 被引量:22
10
作者 张广斌 束洪春 +1 位作者 于继来 孙向飞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8期137-145,21,共9页
不依赖对侧数据且可靠、有效地辨识波头对促进行波自动测距实现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理论分析,获得了故障电流行波在回路内的传播特征。故障初始行波除了沿故障线路传至变电站观测母线外,惯常的环式接线拓扑为其提供了另一条由健全线路构... 不依赖对侧数据且可靠、有效地辨识波头对促进行波自动测距实现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理论分析,获得了故障电流行波在回路内的传播特征。故障初始行波除了沿故障线路传至变电站观测母线外,惯常的环式接线拓扑为其提供了另一条由健全线路构成的返回至该观测母线的通路,使得故障线路和健全线路上的电流行波测点将各自检测到一次故障主导行波,并能通过群体比幅比相来与干扰波相区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同一变电站内故障线路和健全线路上观测到的故障主导波头的到达时差来定位故障的新方法。与传统双端行波测距相比,该方法具有无需依赖对端通信和双侧时钟同步的优势;与传统单端行波测距相比,避免了故障点反射波识别这一难点环节。理论分析和现场实测数据均表明该方法正确、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最小独立回路 健全线路行波 故障主导行波 单侧行波信息 行波测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行波故障测距装置及其运行经验 被引量:121
11
作者 陈平 徐丙垠 +2 位作者 李京 董新洲 葛耀中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6-69,共4页
介绍了 XC- 1 1型现代输电线路行波故障测距装置的构成及工作原理 ,并总结了该装置自1 995年以来在我国电网中的运行经验。该装置直接采集常规电流互感器二次电流信号 ,并采用 3个独立的单片机系统分别完成高速数据采集与处理、GPS时间... 介绍了 XC- 1 1型现代输电线路行波故障测距装置的构成及工作原理 ,并总结了该装置自1 995年以来在我国电网中的运行经验。该装置直接采集常规电流互感器二次电流信号 ,并采用 3个独立的单片机系统分别完成高速数据采集与处理、GPS时间同步与锁定以及通信和人机对话等功能。装置实现了 A,D,E等 3种现代行波故障测距原理 ,其中 A型和 E型均为单端原理 ,而 D型为双端原理。运行经验表明 ,该装置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准确性及性能价格比 ,其平均绝对测距误差不超过 40 0 m,最大绝对误差不超过 90 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现代行波故障测距 GPS 小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输电线路行波故障测距精度的主要因素分析 被引量:58
12
作者 覃剑 葛维春 +1 位作者 邱金辉 郑心广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8-35,共8页
行波测距是利用高频故障暂态电流、电压的行波来间接判定故障位置,包括单端行波测距法和双端行波测距法。文章对行波故障测距装置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能影响行波法测距精度的一些主要因素进行了讨论,包括雷电波的影响、故障时电压相角的... 行波测距是利用高频故障暂态电流、电压的行波来间接判定故障位置,包括单端行波测距法和双端行波测距法。文章对行波故障测距装置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能影响行波法测距精度的一些主要因素进行了讨论,包括雷电波的影响、故障时电压相角的影响、故障类型的影响、故障位置的影响、母线端接线的影响、线路类型的影响等,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测距 输电线路 单端行波法 双端行波法 电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包能量谱的电网故障行波定位方法 被引量:25
13
作者 曾祥君 张小丽 +1 位作者 马洪江 雷莉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311-2316,共6页
为减少电网故障行波传播色散特性对行波波头检测和波速测量的影响,提高电网故障行波定位的准确度,提出了基于小波包能量谱的电网故障行波定位方法。该法结合小波包技术与傅立叶变换的谱分析,对行波信号进行分析,提取能量相对集中的故障... 为减少电网故障行波传播色散特性对行波波头检测和波速测量的影响,提高电网故障行波定位的准确度,提出了基于小波包能量谱的电网故障行波定位方法。该法结合小波包技术与傅立叶变换的谱分析,对行波信号进行分析,提取能量相对集中的故障频带信号进行故障行波定位计算;行波到达时间由该频带相应尺度下的小波包能量时谱提取的行波特征点位置计算;该频带行波传播速度由输电线路两端对外部扰动的实测行波数据计算。大量的电网故障行波定位ATP仿真分析结果和现场实验测试分析表明,该电网故障行波定位方法能有效提取电网行波特征信号,减少行波传播色散特性和线路长度变化的影响,定位误差<20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网故障 色散特性 小波包能量谱 行波 行波定位 波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的故障行波定位算法 被引量:56
14
作者 曾祥君 陈楠 +1 位作者 李泽文 邓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1期48-53,共6页
为了解决电网故障双端行波定位中任一定位装置故障、启动失灵或时间记录错误等导致的定位失败难题,提出了基于网络的故障行波定位算法,根据电网中故障行波到达各变电站的精确时间和行波传输的最短路径进行综合定位计算。运用Floyd算法... 为了解决电网故障双端行波定位中任一定位装置故障、启动失灵或时间记录错误等导致的定位失败难题,提出了基于网络的故障行波定位算法,根据电网中故障行波到达各变电站的精确时间和行波传输的最短路径进行综合定位计算。运用Floyd算法计算电网的最短路径矩阵,匹配行波波头到达各变电站的精确时间;分析不经过故障线路的最短路径,在线计算行波传播速度;并寻找经过故障线路的最短路径,在线计算故障点位置;为每个变电站设置权重,对所有不同路径的计算结果加权求和,得到故障点的精确位置。EMTP仿真分析和现场运行结果表明,该定位算法误差小于150m,可靠性高、鲁棒性强,较好地满足了电网运行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网 故障定位 行波 网络算法 最短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输电线路单端电气量组合故障测距方法及其试验研究 被引量:34
15
作者 许飞 董新洲 +1 位作者 王宾 施慎行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7-42,共6页
针对原有的组合测距方法中阻抗法测距精度较低、划定故障范围较大而导致可能出现精确行波测距失败的问题,提出采用基于分布参数模型的阻抗法配合行波法构成新型单端组合测距算法,进而在高精度故障录波与测距系统硬件平台上实现了所提出... 针对原有的组合测距方法中阻抗法测距精度较低、划定故障范围较大而导致可能出现精确行波测距失败的问题,提出采用基于分布参数模型的阻抗法配合行波法构成新型单端组合测距算法,进而在高精度故障录波与测距系统硬件平台上实现了所提出的方法,并用RTDS和暂态行波保护测试仪对该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测试检验。测试结果表明,所提故障测距方法在测距精度、测距稳定性和鲁棒性等方面都有了提高。最后分析了所提方法产生误差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故障测距 行波 暂态行波保护 高精度故障录波与测距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化电流行波方向继电器 被引量:29
16
作者 董新洲 王世勇 施慎行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78-83,100,共7页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不能有效传变宽频带的电压故障行波信号,使得传统利用电压故障行波构成行波方向继电器的保护算法不能应用于实际电力系统保护中,为此提出了一种极化电流行波方向继电器。该方向继电器以电压故障行波中工频分量初始极性...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不能有效传变宽频带的电压故障行波信号,使得传统利用电压故障行波构成行波方向继电器的保护算法不能应用于实际电力系统保护中,为此提出了一种极化电流行波方向继电器。该方向继电器以电压故障行波中工频分量初始极性与电流故障初始行波的波头极性相比较判定故障方向,解决了传统行波方向继电器因不能有效获取宽频带电压故障行波而无法应用于实际电力系统保护的问题。文中给出了极化电流行波方向继电器的基本原理及保护算法,并用电磁暂态仿真软件ATP(alternative transient program)进行了大量的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新的方向继电器动作速度快,不受故障类型、故障距离、过渡电阻和电流互感器饱和的影响,具有良好的动作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行波 方向继电器 工频分量 小波变换 行波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高压电网电压行波信号的提取方法 被引量:11
17
作者 邹贵彬 高厚磊 +1 位作者 许明 徐丙垠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1-74,100,共5页
行波信号的有效提取是高压电网行波保护和行波故障定位的前提,针对传统电容式电压互感器不能传变暂态高频信号的缺陷,提出了一种电压行波信号的提取方法。利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或电流互感器的套管末屏电容,设计了电压行波提取电路,考查... 行波信号的有效提取是高压电网行波保护和行波故障定位的前提,针对传统电容式电压互感器不能传变暂态高频信号的缺陷,提出了一种电压行波信号的提取方法。利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或电流互感器的套管末屏电容,设计了电压行波提取电路,考查了其频率响应特性。利用EMTDC分别仿真了提取电路对不同频率段、不同故障初始角和不同故障电阻的暂态电压信号提取响应,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提取暂态高频信号,正确反映一次侧特定频带的电压行波特征,很好地解决了行波保护或暂态量保护及故障定位中暂态电压行波提取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波保护 行波故障定位 电压行波提取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 电流互感器 末屏电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波距离保护中识别第2个反射波性质的新方法 被引量:16
18
作者 高效海 何奔腾 +2 位作者 王慧芳 张雪松 张波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477-1482,共6页
行波距离保护中存在对端母线反射波影响测距准确性的问题,为此提出一种新的可以统一识别各种接地故障下第2个反射波性质的方法,并给出实现方案。首先通过相模变换,提取初始行波和第2个反射波的0模分量极性以及3个分别以A、B、C相为基准... 行波距离保护中存在对端母线反射波影响测距准确性的问题,为此提出一种新的可以统一识别各种接地故障下第2个反射波性质的方法,并给出实现方案。首先通过相模变换,提取初始行波和第2个反射波的0模分量极性以及3个分别以A、B、C相为基准的1模分量极性。然后将初始行波0模分量和3个1模分量的极性关系与第2个反射波0模分量和3个1模分量极性关系进行比较,如果至少有2组关系相同,则为故障点的反射波;如果最多只有1组关系相同,则为对端母线的反射波。大量仿真表明,该方案能正确识别各种接地故障第2个反射波的性质,且不受两端母线结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波距离保护 初始行波 故障点反射波 对端母线反射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压直流线路自适应行波保护 被引量:30
19
作者 郑伟 武霁阳 +1 位作者 李海锋 王钢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995-2001,共7页
针对目前直流输电线路行波保护耐受过渡电阻能力差的问题,在系统地分析±800 k V直流线路不同故障暂态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利用电压比自适应调整保护定值的极线行波保护新原理及其定值整定原则。采用应用于±800 k V云广直... 针对目前直流输电线路行波保护耐受过渡电阻能力差的问题,在系统地分析±800 k V直流线路不同故障暂态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利用电压比自适应调整保护定值的极线行波保护新原理及其定值整定原则。采用应用于±800 k V云广直流实际工程运维分析的PSCAD/EMTDC详细仿真模型对保护新原理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保护原理能有效地提高目前行波保护耐受过渡电阻能力和抗干扰能力,且可在现有行波保护软硬件平台上实现,工程实用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输电线路 行波保护 过渡电阻 电压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化电流行波方向继电器的实现方案 被引量:11
20
作者 王世勇 董新洲 施慎行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76-81,共6页
根据极化电流行波方向继电器(PCTDR)的基本原理和特点,给出了PCTDR的整体设计方案。并设计了以复杂可编程器件(CPLD)、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和高性能微处理器(MPU)为核心的基于三CPU结构的超高速行波保护板,给出了其硬件设计方案及... 根据极化电流行波方向继电器(PCTDR)的基本原理和特点,给出了PCTDR的整体设计方案。并设计了以复杂可编程器件(CPLD)、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和高性能微处理器(MPU)为核心的基于三CPU结构的超高速行波保护板,给出了其硬件设计方案及主要软件流程框图。同时给出了行波方向纵联保护的构成方案和动模实验室测试结果。测试结果表明:超高速行波保护板可实现同步数据高速采集、实时高速数据处理及保护逻辑快速判断的功能;PCTDR的方向判别可在5ms内完成,行波方向纵联保护的整体出口跳闸时间在15ms左右;行波方向纵联保护动作速度快,不受电容式电压互感器传变特性、电流互感器饱和、故障类型、故障距离和过渡电阻的影响,具有良好的动作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波方向继电器 小波变换 行波保护 纵联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