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iggyBac Transposon Mediated Efficient eGFP Expression in Porcine Somatic Cells and Cloned Embryos 被引量:2
1
作者 Luo Yi-bo Zhang Li +6 位作者 Zhu Jiang Wu Mei-ling Huan Yan-jun Yin Zhi Mu Yan-shuang Xia Ping LiuZhong-hua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2年第2期33-41,共9页
PiggyBac transposon has demonstrated its long-term and stable transposition on genomes of various species but lacking of the evidence on farm animal genomes. In this study, we constructed a piggyBac transposon marked ... PiggyBac transposon has demonstrated its long-term and stable transposition on genomes of various species but lacking of the evidence on farm animal genomes. In this study, we constructed a piggyBac transposon marked with 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eGFP) and showed efficient transposition in porcine somatic cells and cloned embryos. Our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piggyBac transposase could efficiently catalyze transposition in porcine fetal fibroblast cells, as well as in embryos. PiggyBac transposition generated 18-fold more eGFP-positive cell colonies compared to pEGFP-C1 random insertion mutagenesis, but excessive transposase might affect the transfection rate. Also piggyBac mediated 4-fold more eGFP expression than random insertion in cells and 17-fold in cloned embryos at mRNA level. When the mutagenized cells were used for 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 (SCNT), the cleavage rate and blastocyst rate of constructed embryos harboring piggyBac transposition had no difference with random insertion group. This study provides key information on the piggyBac transposon system as a tool for creating transgenic pi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ggyBac transposon EGFP 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 PIG TRANSGE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龙果hAT-MITE转座子插入多态性分子标记开发与品种鉴别
2
作者 胡文斌 王好 +4 位作者 周新城 濮文辉 冯艳丽 李洪立 李琼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076-2085,共10页
微型反向重复转座子(MITE)作为真核基因组中活跃的可移动元件,其插入多态性为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提供了新型分子标记。本研究基于火龙果品种莞华白全基因组数据,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系统鉴定hAT家族MITE转座子,共筛选出2350个具有完整末... 微型反向重复转座子(MITE)作为真核基因组中活跃的可移动元件,其插入多态性为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提供了新型分子标记。本研究基于火龙果品种莞华白全基因组数据,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系统鉴定hAT家族MITE转座子,共筛选出2350个具有完整末端反向重复(TIR)和靶位点重复(TSD)特征的候选元件,平均每对染色体213个。基于序列特异性及多态性分析,从中选出110个(每对染色体10个)高差异位点设计引物,经PCR扩增验证后成功开发出41个稳定多态性hAT-MITE标记。进一步利用41对引物对48份火龙果种质进行全基因组扫描,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共检测到81个多态性位点(多态率为97.59%);UPGMA聚类分析表明,48份材料存在着丰富的变异和遗传多样性(遗传相似系数在0.57~0.91之间),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3时,将品种资源划分为4个遗传结构显著差异的类群。基于引物-带型组合法,精选4对核心引物(HU-MIT-02/06/26/75)构建覆盖全部种质资源的数字化指纹图谱,其品种鉴别准确率达100%。本研究首次建立火龙果hAT-MITE分子标记技术体系,所开发的标记库及标准化鉴定流程为火龙果种质资源精准分类、品种鉴定和品种权保护提供了高效工具,对火龙果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果 hAT-MITE转座子 指纹图谱 品种鉴定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结核分枝杆菌牛变种C68001随机突变体库筛选和鉴定成膜相关基因
3
作者 时文健 徐磊 +5 位作者 张泽 杨蕊 辛凌翔 王楠 陈祥 鑫婷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992-4006,共15页
旨在利用结核分枝杆菌牛变种C68001菌株的突变体文库,高通量筛选鉴定影响生物膜形成的关键基因。本研究利用结核分枝杆菌牛变种C68001菌株的突变体文库,用苏通培养基进行培养,筛选生物膜表型差异明显的突变株,通过抗性标记挽救法及测序... 旨在利用结核分枝杆菌牛变种C68001菌株的突变体文库,高通量筛选鉴定影响生物膜形成的关键基因。本研究利用结核分枝杆菌牛变种C68001菌株的突变体文库,用苏通培养基进行培养,筛选生物膜表型差异明显的突变株,通过抗性标记挽救法及测序,确定突变基因位置;检测突变基因对菌株抗氧化性及抗SDS性能的影响;进一步以噬菌体系统构建靶标基因缺失、回补及过表达菌株,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测靶基因对细菌菌丝影响,通过测定细菌的抗酸、抗氧化、抗SDS以及在小鼠巨噬细胞系J774A.1中的存活性能,检测靶标基因对细菌抗逆性和胞内存活的影响。利用突变体文库,筛选到8个生物膜形成缺陷的菌株,鉴定其中4个为单基因突变菌株,突变基因分别为Rv1096、Rv3425、Rv 3136和Rv 3671c;构建Rv 3671c基因敲除、回补和过表达菌株,通过PCR及Western blot验证构建成功,测试其生物膜形成能力、抗逆性和胞内存活性能,发现Rv 3671c基因可提高结核分枝杆菌牛变种抗SDS、生物膜形成及胞内存活等方面的能力。Rv 3671c基因在结核分枝杆菌牛变种C68001的生物膜形成和抗逆性能力中发挥重要作用。构建的结核分枝杆菌牛变种C68001菌株突变体文库可高效用于靶标基因的筛选和鉴定,为探索结核分枝杆菌牛变种的基因功能提供了可靠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牛变种 Himar 1转座子 随机插入突变库 生物膜 Rv 3671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马鱼id4基因在心脏发育功能及其转基因模型构建中的作用
4
作者 芮宇梦 王宏杰 +2 位作者 何修宴 吕文超 祖尧 《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4-80,共7页
为探究id4基因在斑马鱼早期心脏发育中的作用,挖掘id4基因与心脏发育关键基因之间潜在的调控关系,研究首先预测分析得到id4基因的启动子序列,构建id4启动子载体并进行双萤光素酶报告实验(Luciferase)。结合Tol2转座酶系统构建其转基因... 为探究id4基因在斑马鱼早期心脏发育中的作用,挖掘id4基因与心脏发育关键基因之间潜在的调控关系,研究首先预测分析得到id4基因的启动子序列,构建id4启动子载体并进行双萤光素酶报告实验(Luciferase)。结合Tol2转座酶系统构建其转基因斑马鱼鱼系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提供实验材料。启动子分析结果显示,在启动子克隆区域无甲基化CpG岛,并且有多个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显示,转染id4启动子的293T细胞比空载对照组的萤光素酶活性有7.3倍的激活作用(P<0.0001),表明克隆的id4启动子具有很好的表达活性,并且发现心脏发育关键基因nkx2.5和gata5分别对id4启动子有显著激活和抑制作用。对注射Tol2-id4-EGFP与Tol2转座酶的斑马鱼胚胎进行观察,发现2 dpf和3 dpf时荧光表达在斑马鱼心脏区域。实验结果表明,id4基因在早期心脏发育中存在调控作用,为进一步揭示其分子网络调控机制奠定基础,同时为先天性心脏病的致病机理提供斑马鱼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D4 斑马鱼 心脏发育 启动子 Tol2转座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病毒CAR-T开发工艺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李海鹏 朱启宇 +1 位作者 朱家良 闵静婷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61-467,共7页
嵌合抗原受体T(CAR-T)淋巴细胞是过继性免疫疗法中的研究热点,这项技术将肿瘤免疫治疗的应用前景推至巅峰。CAR-T对淋巴细胞起源的血液肿瘤已经取得了极佳的疗效,并为实体瘤治疗提供了可能性。CAR-T制备工艺目前以病毒载体转染T细胞为主... 嵌合抗原受体T(CAR-T)淋巴细胞是过继性免疫疗法中的研究热点,这项技术将肿瘤免疫治疗的应用前景推至巅峰。CAR-T对淋巴细胞起源的血液肿瘤已经取得了极佳的疗效,并为实体瘤治疗提供了可能性。CAR-T制备工艺目前以病毒载体转染T细胞为主,但产生病毒载体的过程长、成本高,同时病毒载体载荷量低且伴随插入不稳定性。因此目前急需努力寻找更便捷、更精确的非病毒基因传递方法。本文综述了目前最有前途的非病毒基因传递技术的现状,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相关蛋白9(CRISPR/Cas9)基因编辑、转座子系统,如睡美人(SB)和PiggyBac(PB)和mRNA,并对非病毒载体CAR-T的未来发展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病毒载体 嵌合抗原受体T(CAR-T) 转座子 CRISPR/Cas9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YZ-1突变体库构建与产表面活性素优势菌株筛选
6
作者 万莉 何月秋 +5 位作者 谢鑫欣 刘迎龙 何鹏搏 Shahzad MUNIR 吴毅歆 何鹏飞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475-2484,共10页
【目的】拟通过构建高效杀虫枯草芽孢杆菌YZ-1的转座突变体库,从中筛选出高产表面活性素的突变体菌株,为后续YZ-1的表面活性素合成调控机制解析和开发利用提供前期材料。【方法】利用携带转座子TnYLB-1和温敏型复制蛋白的穿梭载体pMarA... 【目的】拟通过构建高效杀虫枯草芽孢杆菌YZ-1的转座突变体库,从中筛选出高产表面活性素的突变体菌株,为后续YZ-1的表面活性素合成调控机制解析和开发利用提供前期材料。【方法】利用携带转座子TnYLB-1和温敏型复制蛋白的穿梭载体pMarA转化YZ-1,通过50℃高温诱导转座子转座,并对转座突变体进行抗性培养复筛,构建YZ-1菌株的转座突变体库。组合使用血平板法初筛,溴百里香酚蓝比色法复筛及HPLC定量检测,从突变体库中筛选表面活性素合成显著增强的突变体。【结果】通过自然转化将pMarA质粒导入枯草芽孢杆菌YZ-1中,获得含有3000株转座突变子的YZ-1突变体库,从中筛选出11株表面活性素合成增强的候选菌株。HPLC检测显示与YZ-1野生型相比,表面活性素合成量增强及相近的突变体有5株(M1、M6、M7、M8、M9),显著下降的有6株(M2、M3、M4、M5、M10、M11),其中表面活性素产量最高的为M8突变体(282.4 mg/L),较野生型增加13.7%,最低的为M2菌株(47.53 mg/L),较野生型下降80.9%。【结论】增设抗性复筛培养可提高YZ-1突变体库的正确率。基于血平板培养和溴百里香酚蓝比色的高通量筛选可初步筛选脂肽类产物显著变化的突变体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表面活性素 TnYLB-1转座子 pMarA质粒 Himar1转座元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激活的Vg1转基因文昌鱼品系构建及表型分析
7
作者 商留珂 陈钰薇 +3 位作者 刘惠敏 石成刚 李光 王义权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9-126,共8页
[目的] Vg1作为Nodal信号通路的重要配体之一参与了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背腹分化调控及左右不对称模式的建立.构建Vg1转基因文昌鱼品系以研究其在文昌鱼胚胎不同发育阶段的功能.[方法]结合Tol2转座子转基因系统和热敏启动子Hsp70构建... [目的] Vg1作为Nodal信号通路的重要配体之一参与了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背腹分化调控及左右不对称模式的建立.构建Vg1转基因文昌鱼品系以研究其在文昌鱼胚胎不同发育阶段的功能.[方法]结合Tol2转座子转基因系统和热敏启动子Hsp70构建文昌鱼BbHsp70-BfVg1稳定转基因品系;并用热激实验、表型统计和原位杂交等手段对该转基因品系的有效性进行评估.[结果]热激结果显示,在囊胚晚期热激处理Vg1转基因文昌鱼导致胚胎背腹轴形成异常;在原肠胚中期热激处理Vg1转基因文昌鱼导致胚胎原本左右不对称的器官变为对称分布.基因表达分析结果显示,在囊胚晚期热激F1代胚胎中有部分比例胚胎的Vg1呈现全身性表达,背部中胚层标记基因Gsc表达扩张,腹部标记基因Evx表达下调,神经标记基因SoxB1a向腹侧蔓延;在原肠胚中期热激F1代胚胎中有部分比例胚胎的左侧特异基因Pitx呈现两侧对称表达,左侧口前窝标记基因Pit呈现两侧对称表达.[结论]初步构建了一个能够实现实时热激活Vg1的文昌鱼稳定转基因品系,并为后续在文昌鱼中进行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文昌鱼 Nodal信号通路 Vg1基因 Hsp70启动子 Tol2转座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利用Tol2转座子快速获得牙鲆稳转细胞的方法
8
作者 俞海洋 杜昕昕 +1 位作者 常彦红 王旭波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3-240,共8页
脂质体转染是分子生物学中研究基因功能和基因表达调控的常规手段。然而,在海水硬骨鱼细胞中,脂质体转染效率低下且很难通过转染后直接筛选的方式获得稳转细胞。本研究以pminiTol2为模板,在末端反向重复序列中间添加了CMV启动子、EGFP... 脂质体转染是分子生物学中研究基因功能和基因表达调控的常规手段。然而,在海水硬骨鱼细胞中,脂质体转染效率低下且很难通过转染后直接筛选的方式获得稳转细胞。本研究以pminiTol2为模板,在末端反向重复序列中间添加了CMV启动子、EGFP荧光蛋白、新霉素抗性基因等功能区域,构建了CMV-EGFP-pminiTol2重组载体。CMV-EGFP-pminiTol2和pCS-TP质粒经脂质体包裹共转染至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卵巢颗粒细胞后,仅需2~3周的新霉素(G418)筛选即可获得稳定转染的细胞。本实验首次探究了利用Tol2转座子系统快速筛选获得牙鲆稳转细胞的方法,其研究成果可应用于牙鲆分子生物学研究,并为其他硬骨鱼类稳转细胞构建及筛选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Tol2转座子 稳转细胞 脂质体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B931防治植物病害和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 被引量:92
9
作者 张霞 唐文华 张力群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6-241,共6页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931是分离自小麦田的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细菌,对多种作物土传病害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并能促进作物生长。本研究通过转座子Tn917的转座诱变,构建了菌株B931的突变体库。自3 000多个突变体中,筛选得到了6...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931是分离自小麦田的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细菌,对多种作物土传病害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并能促进作物生长。本研究通过转座子Tn917的转座诱变,构建了菌株B931的突变体库。自3 000多个突变体中,筛选得到了6个对小麦全蚀病菌抑制能力丧失的突变体(B931-A-),和多个产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能力增加的突变体B931-I+、B931-G+、B931-C+,以及产这3类激素能力减少的突变体B931-I-、B931-G-、B931-C-。温室测定这些突变体对小麦全蚀病及棉花立枯病的防治作用,结果表明抗生素的产生是B931具有病害防治能力的主要原因。产植物激素能力变化的突变体对苗期小麦和棉花没有促生长作用,但对甘薯苗的生根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转座诱变 抗生素 植物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鱼hAT家族转座子Tgf2的克隆及其结构 被引量:13
10
作者 邹曙明 杜雪地 +1 位作者 袁剑 蒋霞云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263-1268,共6页
hAT家族转座子以果蝇hobo、玉米Ac和金鱼草(Ceratophyllum demersum L.)Tam3为代表,以"剪切-粘帖"方式进行DNA转座。1996年,日本学者首次在白化青鳉(Oryzias latipes)中发现具有天然活性的脊椎动物hAT家族转座子,即青鳉Tol2... hAT家族转座子以果蝇hobo、玉米Ac和金鱼草(Ceratophyllum demersum L.)Tam3为代表,以"剪切-粘帖"方式进行DNA转座。1996年,日本学者首次在白化青鳉(Oryzias latipes)中发现具有天然活性的脊椎动物hAT家族转座子,即青鳉Tol2转座子,该转座子已在模式生物斑马鱼转基因、基因和启动子捕获方面进行了广泛应用。文章根据玉米Ac与青鳉Tol2转座子序列保守区设计一对引物,在19种不同鱼类物种或品系中进行PCR筛选,最后发现此类hAT家族转座子在我国不同品系金鱼中存在,命名为金鱼Tgf2转座子。金鱼Tgf2转座子全长4720bp,由4个阅读框组成,与青鳉Tol2转座子的相似度为97%。金鱼Tgf2与青鳉Tol2转座子在末端倒位重复和亚末端重复上存在一定差异,此外,金鱼Tgf2转座子的中间反向重复序列(1453bp到2091bp)可形成一种"十"字结构,明显有别于青鳉Tol2转座子形成的茎环结构,这些区域与转座活性密切相关。文章预示金鱼Tgf2转座子可能具有更高的天然转座活性,构建高效金鱼Tgf2转基因元件可供鱼类转基因和基因捕获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鱼 hAT家族 Tgf2转座子 转基因 基因捕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高羊茅基因组甲基化分析 被引量:20
11
作者 唐晓梅 王艳 +5 位作者 马东伟 程海洋 杨宏 代娅 陶向 马欣荣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64-173,共10页
DNA甲基化是真核细胞基因组重要的一种表观遗传调控。DNA甲基化影响基因表达,在植物逆境胁迫适应中起着重要作用。高羊茅是禾本科单子叶羊茅属植物,具有良好的耐寒、耐热性,大量用作运动场草坪和防护草坪,也可用做牧草。干旱是限制高羊... DNA甲基化是真核细胞基因组重要的一种表观遗传调控。DNA甲基化影响基因表达,在植物逆境胁迫适应中起着重要作用。高羊茅是禾本科单子叶羊茅属植物,具有良好的耐寒、耐热性,大量用作运动场草坪和防护草坪,也可用做牧草。干旱是限制高羊茅分布和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研究利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技术(MSAP),比较了高羊茅在干旱胁迫15d后基因组胞嘧啶甲基化的变化。在干旱胁迫下,植株生长受到严重抑制。MSAP分析显示,10对选择性扩增引物,共扩增出475个CCGG位点,其中131个位点发生了甲基化或去甲基化变化,占27.58%。对照组和干旱处理组,总甲基化水平分别是43.16%和42.11%,显示干旱胁迫诱导高羊茅总的甲基化率下降了1.05%。对差异条带进行归类分析,并克隆、测序,获得13条不同变化类型的序列。序列同源分析显示,大多数序列是参与胁迫应答的基因片段。其中2个片段,Fa6和Fa7为干旱诱导下发生甲基化的位点,分别与小麦和大麦的一个逆转录转座子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在干旱胁迫下它们的甲基化程度增加,表明干旱诱导二者进一步甲基化。甲基化的转座子在维持基因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综上,干旱胁迫诱导的甲基化的变化,可能参与高羊茅对环境的适应性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羊茅 干旱胁迫 DNA 甲基化 转座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座子在植物XY性染色体起源与演化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书粉 李莎 +2 位作者 邓传良 卢龙斗 高武军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7-164,共8页
XY性染色体决定系统是决定植物性别的主要方式,但是对于其起源与演化机制却知之甚少。目前认为,携带控制雌蕊或雄蕊发育基因的一对常染色体由于某种未知原因的突变形成早期的neo-Y或neo-X性染色体,随着演化的进行,早期XY性染色体之间的... XY性染色体决定系统是决定植物性别的主要方式,但是对于其起源与演化机制却知之甚少。目前认为,携带控制雌蕊或雄蕊发育基因的一对常染色体由于某种未知原因的突变形成早期的neo-Y或neo-X性染色体,随着演化的进行,早期XY性染色体之间的重组逐渐受到抑制,非重组区域扩展最终形成异型的性染色体。研究发现,重复序列的累积以及DNA甲基化等因素都可能参与了XY性染色体的异染色质化、重组抑制及Y染色体体积增大过程。转座子作为一种基因组中含量最高的重复序列在性染色体演化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包括性染色体演化的起始激发,以及导致性染色体局部表观遗传修饰使其发生异染色质化扩展和重组抑制。文章综述了转座子在植物性染色体上的累积及其与性染色体异染色质化之间的关系,并简要分析了转座子在性染色体演化过程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观遗传修饰 异染色质化 重组抑制 转座子 XY性染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ggyBac转座子转hGM-CSF基因家蚕的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曹广力 薛仁宇 +3 位作者 何泽 郑小坚 沈卫德 贡成良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24-327,447,共5页
将由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IE-1基因启动子控制下的hGM-CSF基因克隆到p igA3GFP载体中,构建了家蚕转基因载体p igA3GFP[IE-GMCSF],利用压力渗透法和精子介导法将其与辅助质粒helper p igA3一起导入家蚕蚕卵,获得产生绿色荧光的家蚕,次代产... 将由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IE-1基因启动子控制下的hGM-CSF基因克隆到p igA3GFP载体中,构建了家蚕转基因载体p igA3GFP[IE-GMCSF],利用压力渗透法和精子介导法将其与辅助质粒helper p igA3一起导入家蚕蚕卵,获得产生绿色荧光的家蚕,次代产生荧光蚕的比例分别为0.17%,0.15%。将次代荧光蚕与正常蚕交配后代(G1)的荧光蚕个体再相互杂交,连续进行多代选育,获得了稳定遗传的转hGM-CSF基因家蚕品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ggyBac因子 转基因家蚕 人类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IE-1启动子 精子介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转座子及其在功能基因组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4
作者 廖鸣娟 董爱华 +1 位作者 王正栋 朱睦元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45-348,共4页
转座子作为插入突变原或分子标签被广泛应用于基因的分离和克隆,且因其独特的性质已成为发现新基因和基因功能分析的有效工具。本文综述了植物转座子及其作为基因分离和克隆工具的研究进展,并讨论其在植物基因功能研究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 植物 转座子标签 转座子捕捉 功能基因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转座子TnYLB-1构建枯草芽孢杆菌的突变体文库 被引量:17
15
作者 马欣 刘俊 +2 位作者 乔俊卿 伍辉军 高学文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7-81,共5页
为了鉴定枯草芽孢杆菌定殖和促进植物生长相关基因,用携带转座子TnYLB-1的穿梭载体pMarA转化枯草芽孢杆菌OKB105菌株。高温诱变条件下,筛选了2 000个转座子插入突变的单克隆,构建了OKB105菌株的突变体文库。对随机挑选的15个突变体采用... 为了鉴定枯草芽孢杆菌定殖和促进植物生长相关基因,用携带转座子TnYLB-1的穿梭载体pMarA转化枯草芽孢杆菌OKB105菌株。高温诱变条件下,筛选了2 000个转座子插入突变的单克隆,构建了OKB105菌株的突变体文库。对随机挑选的15个突变体采用PCR及Southern杂交验证,结果表明:转座子TnYLB-1以单拷贝、随机方式插入到OKB105菌株的染色体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OKB105 TnYLB-1转座子 pMarA质粒 Himar1转座元件 随机诱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ggyBac转座子介导的家蚕细胞转基因研究初探 被引量:10
16
作者 周文林 王崇龙 +4 位作者 刘波 曹广力 薛仁宇 沈卫德 贡成良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0-35,共6页
为探讨稳定转化家蚕细胞表达外源基因的新方法,以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极早期蛋白基因(ie-1)启动子元件驱动新霉素抗性基因(neor),并克隆至具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标记的昆虫转座子载体piggyBac中,构建转基因载体pigA3-IE-Neo... 为探讨稳定转化家蚕细胞表达外源基因的新方法,以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极早期蛋白基因(ie-1)启动子元件驱动新霉素抗性基因(neor),并克隆至具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标记的昆虫转座子载体piggyBac中,构建转基因载体pigA3-IE-Neo。以该载体转染家蚕BmN细胞,用终浓度800μg/mL的遗传霉素(geneticin,G418)筛选3个月,获得了稳定转化的细胞,呈现绿色荧光的细胞数达80%以上。通过PCR鉴定证实了细胞基因组DNA中neor基因和gfp基因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 家蚕 PIGGYBAC转座子 家蚕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转座子Tn917构建杀虫Bt工程菌 被引量:8
17
作者 余健秀 庞义 +2 位作者 李建华 余榕捷 汤慕瑾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2-57,共6页
利用链球菌(Streptococusfaecalis)的转座子Tn917衍生载体pTV1Ts将苏云金杆菌(Bacilusthuringiensis,Bt)的2个杀虫晶体蛋白(ICPs)基因整合进Bt染色体上,转座频率... 利用链球菌(Streptococusfaecalis)的转座子Tn917衍生载体pTV1Ts将苏云金杆菌(Bacilusthuringiensis,Bt)的2个杀虫晶体蛋白(ICPs)基因整合进Bt染色体上,转座频率达59×10-5.将对双翅目昆虫有毒效的ICPs基因cry11A和广谱溶细胞且对蚊子等有毒效的cyt1A基因分别克隆到pTV1Ts上,用高压电激法转入对鳞翅目昆虫有毒效的库斯塔克亚种(Btsubspkurstaki)HD1菌株,分别筛选到在染色体基因组上整合进这2个基因的突变株HT26和HT45,整合基因均能在这2株工程菌中获得表达并形成正常的伴孢晶体.生物测定结果显示,表达的Cry11A和Cyt1A晶体蛋白有很高的杀虫活性,对库蚊三龄幼虫的LC50分别为83ng/mL和64ng/mL,同时Cyt1A晶体蛋白对培养的昆虫细胞有较强的溶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云金杆菌 转座Tn917 杀虫剂 杀虫工程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癌农杆菌介导Ds转座因子的水稻遗传转化 被引量:25
18
作者 沈革志 张建军 +3 位作者 殷丽青 王新其 陈全庆 范昆华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98年第4期7-12,共6页
以水稻品种中花11的幼胚、成熟胚和幼穗的愈伤组织为材料,经携带Ti质粒pDs-Bar1300的根癌农杆菌EHA105感染和共培养后,通过50mg/L和25mg/L潮霉素的二次筛选,结果表明34%幼胚愈伤组织、17%成熟胚愈伤组织和16.5%幼穗愈伤组织... 以水稻品种中花11的幼胚、成熟胚和幼穗的愈伤组织为材料,经携带Ti质粒pDs-Bar1300的根癌农杆菌EHA105感染和共培养后,通过50mg/L和25mg/L潮霉素的二次筛选,结果表明34%幼胚愈伤组织、17%成熟胚愈伤组织和16.5%幼穗愈伤组织表现潮霉素抗性。这些抗性愈伤组织转入分化和再生培养基培养,获得了14棵转基因植株。经Southern杂交分析,证明Ds和Bar基因都已整合进转基因植株的染色体组。对T1代植株的PPT抗性测定表明,外源Bar基因的分离符合孟德尔法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根癌农杆菌 遗传转化 Ds转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细菌转座子构建适于家蚕的Bac-to-Bac快速基因表达系统 被引量:14
19
作者 吴小锋 曹翠平 鲁兴萌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3-188,I0001,共7页
为了较好地解决家蚕杆状病毒基因表达系统(BmNPV expression system)在重组病毒构建和纯化过程中存在的重组率低、空斑分析技术繁琐、花费时间长等缺点,借鉴国外AcNPV Bac-to-Bac快速基因表达系统工作原理,对家蚕BmNPV基因组进行了改造... 为了较好地解决家蚕杆状病毒基因表达系统(BmNPV expression system)在重组病毒构建和纯化过程中存在的重组率低、空斑分析技术繁琐、花费时间长等缺点,借鉴国外AcNPV Bac-to-Bac快速基因表达系统工作原理,对家蚕BmNPV基因组进行了改造。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将含有单拷贝数细菌F复制子、插入有细菌转座子整合靶位点、编码LacZα肽的部分DNA片段和抗性选择标记基因的基因片段重组入家蚕BmNPV基因组,替换多角体蛋白基因,获得了家蚕BmNPV病毒穿梭载体BmBacm id;并利用供体质粒上的表达盒和细菌转座子以及细菌转座子的基因定位转移作用,在细菌体内实现外源目的基因向家蚕BmNPV基因组上的转移整合,快速完成重组BmN-PV病毒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杆状病毒 细菌转座子 表达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硬质性状可能源于PpYUC11基因启动子区域CACTA型转座子的插入 被引量:8
20
作者 曾文芳 丁义峰 +5 位作者 潘磊 王小贝 牛良 鲁振华 崔国朝 王志强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239-1248,共10页
【目的】溶质(melting flesh,MF)型桃果实的成熟软化依赖于生长素诱导的乙烯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硬质(stony-hard,SH)型桃不软化的原因是其在成熟期IAA的合成受阻导致乙烯不能正常释放。YUCCA编码类黄素单加氧酶(flavin monooxygenase-l... 【目的】溶质(melting flesh,MF)型桃果实的成熟软化依赖于生长素诱导的乙烯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硬质(stony-hard,SH)型桃不软化的原因是其在成熟期IAA的合成受阻导致乙烯不能正常释放。YUCCA编码类黄素单加氧酶(flavin monooxygenase-like),催化吲哚丙酮酸合成IAA。前期研究发现,PpYUC11为控制桃SH肉质性状候选基因,笔者在此基础上继续探讨PpYUC11基因在溶质型和硬质型桃果实中差异表达的原因。【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其在果实和种子的表达特性,扩增SH和非SH型桃品种PpYUC11基因的上游区域,以期明确该基因在不同桃品种类型的序列特征及时空表达特征。【结果】PpYUC11基因在MF型桃果实成熟期果肉中的表达丰度高于其在SH型桃中的表达丰度,而在2种肉质类型种子中的表达基本没有差异,比较PpYUC11基因的上游调控区域的序列发现,SH型桃相比MF型桃,PpYUC11基因ATG上游约2.1 kb处存在大片段的插入。核苷酸比对发现该片段预测为CACTA型DNA转座子片段,同时基于转座子的标记可以明显区分SH和非SH类型,调控顺式元件分析表明PpYUC11启动子存在多种激素响应元件,其中在插入位点上游100 bp左右存在1个果实特异性元件,暗示该元件参与PpYUC11的组织特异性表达,而转座子的插入可能导致该元件不能与果实成熟相关的转录因子正常结合。【结论】桃SH肉质性状可能由CACTA型DNA转座子插入PpYUC11基因启动子区域所致,本试验不仅为后期选育和鉴定SH型品种提供了可靠的分子标记,同时为进一步解析SH型桃果实的突变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实 硬质 CACTA转座子 类黄素加氧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