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8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时空异质性建成环境对出租车出行需求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马健霄 印杰祥 +1 位作者 邵春福 尹超英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9-127,共9页
为研究城市建成环境对出租车出行需求的时空差异性影响,基于南京市出租车订单数据,结合多源数据从密度、多样性、设计、目的地可达性和公共交通临近度共5个维度刻画建成环境特征.在考虑工作日与双休日的时间基础上,构建考虑特征变量尺... 为研究城市建成环境对出租车出行需求的时空差异性影响,基于南京市出租车订单数据,结合多源数据从密度、多样性、设计、目的地可达性和公共交通临近度共5个维度刻画建成环境特征.在考虑工作日与双休日的时间基础上,构建考虑特征变量尺度差异的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ulti‐scale Geographical Weighted Regression,MGWR)模型,探讨建成环境与出租车出行需求之间互动关系,并且将研究数据通过ArcGIS进行可视化处理,以便更直观地展示模型结果和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与普通最小二乘法(Ordinary Least Square,OLS)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WR)模型相比,MGWR模型在工作日的调整后决定系数R^(2)_(adj)分别提高52.42%与4.62%,改进的赤池信息量准则值AICc分别下降19.66%和10.93%,在双休日,R^(2)_(adj)分别提高51.98%与0.97%,AICc分别下降21.37%和8.35%,表明MGWR模型拟合效果更优;模型回归系数显示,不同建成环境特征变量的影响具有时空异质性;依据具有显著性空间单元变量的平均回归系数,在工作日与双休日,人口密度、道路密度、慢性道路密度、地铁可达性与公交站点密度对出租车出行需求影响为正,公交可达性的影响为负,在双休日,土地利用混合度与到市中心的距离对出租车出行需求影响为负,且在双休日空间单元显著性占比更多.研究成果可为优化城市功能结构与完善出租车运营制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建成环境 出租车出行需求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 时空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窟野河流域次降雨事件下水沙变化特征及其输移过程
2
作者 杨晨 佘冬立 黄萱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60,共9页
[目的]深入分析黄土高原粗沙区流域次降雨事件尺度下水沙动态变化特征及其输移过程,为黄土高原粗沙区流域的水沙管理和调控提供重要科学依据。[方法]以黄土高原中游粗沙多沙区窟野河流域为对象,收集2006—2019年间的160场次降雨事件水... [目的]深入分析黄土高原粗沙区流域次降雨事件尺度下水沙动态变化特征及其输移过程,为黄土高原粗沙区流域的水沙管理和调控提供重要科学依据。[方法]以黄土高原中游粗沙多沙区窟野河流域为对象,收集2006—2019年间的160场次降雨事件水沙数据。通过运用方差分析、水沙关系曲线、滞后分析等方法,比较位于窟野河及其子流域次降雨事件下产流输沙特征,构建了各流域次降雨事件尺度下水沙关系曲线,分析了水沙滞后关系及滞后指数的空间差异,以揭示次降雨尺度下窟野河流域的水沙输移过程。[结果](1)4个流域径流相关参数无显著差异,但泥沙相关参数差异显著;(2)位于窟野河上游东部的新庙流域水沙相关性强,表征外界人为干扰的参数(a)最大,位于上游西部的王道恒塔流域泥沙浓度低,水沙相关性弱,表征河流本身输沙能力的参数(b)最大;(3)新庙、王道恒塔和温家川3个流域的主要滞后模式为逆时针型,泥沙来源于上游区域,且高含沙降雨事件的滞后系数(HI)平均值多为负;而神木流域的主要滞后模式为“8”字型,指示泥沙来源相对接近流域出口,且高含沙降雨事件的HI平均值多为正。[结论]窟野河嵌套流域次降雨事件尺度下水沙变化空间差异显著,泥沙输移过程复杂,不同子流域滞后模式揭示了泥沙来源和输移机制的空间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降雨事件尺度 输移过程 水沙关系 滞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注意力尺度序列融合的车辆行人检测算法
3
作者 李军 邹军 +1 位作者 陈翠 张世义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5-82,共8页
针对在路侧端车辆与行人检测中存在检测精度低,漏检率较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注意力尺度序列融合的车辆行人检测算法YOLOv8-APC。首先,在颈部网络中使用尺度序列融合模块SSFF与三特征编码器TFE,以增强对多尺度信息的提取与融合,同时引入... 针对在路侧端车辆与行人检测中存在检测精度低,漏检率较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注意力尺度序列融合的车辆行人检测算法YOLOv8-APC。首先,在颈部网络中使用尺度序列融合模块SSFF与三特征编码器TFE,以增强对多尺度信息的提取与融合,同时引入通道与位置注意力机制CPAM提高检测精度。然后,在改进后的网络结构基础上增加P2检测层,提高对小目标的检测能力,降低漏检率。最后,在主干网络中应用C2f_GhostDynamicConv(C2f_GDC)模块,有效降低模型的复杂度。为验证算法的有效性,在重庆科学谷示范区路侧端数据集Vapddsits上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YOLOv8-APC的mAP50值与召回率较原模型提升了11.1%、11.9%;参数量与模型体积分别仅有1.85 M、4.1 MB,分别较原模型下降了38.3%、34.9%,其对远距离小目标以及遮挡目标能够实现更为准确的检测,且不会占用过多的内存资源,为路侧端车辆行人检测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工程 YOLOv8 车辆与行人 特征提取 注意力机制 尺度序列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如何影响城市规模空间分布:扁平化还是中心化
4
作者 毛丰付 高雨晨 侯玉巧 《经济经纬》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5-58,共14页
基于2003—2021年中国高精度夜间灯光和动态人口栅格数据,通过识别城市真实市域范围、测算区域城市的规模空间分布,探究了数字经济驱动下城市规模空间分布演变的趋势和背后的原因。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的发展显著驱动了城市规模空间分布... 基于2003—2021年中国高精度夜间灯光和动态人口栅格数据,通过识别城市真实市域范围、测算区域城市的规模空间分布,探究了数字经济驱动下城市规模空间分布演变的趋势和背后的原因。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的发展显著驱动了城市规模空间分布的扁平化。基于成本变化的理论分析表明,低运输成本效应的支撑和低信息成本效应的加速是其中两个重要原因。异质性分析则显示,数字经济发展越成熟的阶段和数字化响应越高的区域,以及经济发展目标压力相对较小、房价压力相对较大的区域,数字经济的城市规模空间分布扁平化效应越容易显现。而进一步研究发现,与省域扁平化趋势不同,数字化驱动了城市群城市规模空间分布中心化发展,但中心化趋势更多出现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初级阶段或发育程度相对较低区域。研究为把握数字经济驱动的城市体系结构演变提供了中国经验证据,对于数字时代实现区域经济发展在集聚中走向平衡具有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城市规模空间分布 扁平化 运输成本 信息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交资源配置错位区域的辨识方法及优化策略
5
作者 吴娇蓉 田子立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63-1073,共11页
公交资源配置环节的供需不匹配造成了运营低效和资源浪费的现象,因此有必要识别公交资源配置错位区域。然而由于公交资源配置存在规模效应,且地区间人群活动性及出行偏好存在差异,这种错位关系难以界定。通过计算区位熵(LQ)识别供需失... 公交资源配置环节的供需不匹配造成了运营低效和资源浪费的现象,因此有必要识别公交资源配置错位区域。然而由于公交资源配置存在规模效应,且地区间人群活动性及出行偏好存在差异,这种错位关系难以界定。通过计算区位熵(LQ)识别供需失衡地区,并利用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模型分析空间分异的供需调节机制,综合辨识公交资源错配区域,并对上海市嘉定区的公交资源配置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回归结果表明,职住密度、公交服务频率、工厂占地比与地铁站对客流的局部作用效应明显,表现出很强的空间异质性。根据职住密度和公交服务频率诱增客流能力的强弱,将区域分为“强‒强”“强‒弱”“弱‒强”“弱‒弱”4类,并提出了差异化的公交发展策略。其中“强‒强”“弱‒弱”类型的供需失衡地区为公交资源配置错位区域,建议结合区位熵调整公交供给水平;“强‒弱”“弱‒强”类型的供需失衡地区宜分别优化线网布局和导入出行需求。提出的公交资源错配区域识别方法,拓展了公交资源科学配置、降本增效的相关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交通 资源配置 空间错位 供需失衡 区位熵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固多相催化剂内扩散和反应研究进展
6
作者 李昕晖 李成祥 葛蔚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39,共10页
化工过程中化学反应通常与传递过程共存,气固多相催化剂一般具有复杂多级孔道结构,其催化性能更是取决于其孔道内反应与扩散过程的耦合。揭示反应和扩散耦合规律,准确获得催化剂颗粒尺度上的反应动力学,对新型催化剂优化设计和制备具有... 化工过程中化学反应通常与传递过程共存,气固多相催化剂一般具有复杂多级孔道结构,其催化性能更是取决于其孔道内反应与扩散过程的耦合。揭示反应和扩散耦合规律,准确获得催化剂颗粒尺度上的反应动力学,对新型催化剂优化设计和制备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和工业应用价值。综述了气固多相催化剂孔道内扩散和反应过程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反应-扩散耦合的机制,重点介绍反应-扩散耦合模拟研究中的不同模型和方法及其在气固催化反应中的应用。指出将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方法和多尺度模拟相结合将会成为研究复杂催化反应体系的一种强大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传递耦合 拟颗粒 多尺度 介尺度 分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应力对气体扩散层界面传输特性影响
7
作者 张恒 魁殿禄 +1 位作者 常虹 詹志刚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37-644,共8页
气体扩散层(GDL)多孔介质由多孔传输层(PTL)和微孔层(MPL)两个结构差异显著的组件构成,PTL/MPL界面对电池的性能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为了深入研究机械应力对PTL/MPL界面传输特性的影响,首先利用X射线断层扫描表征商用GDL,重构出界面三维... 气体扩散层(GDL)多孔介质由多孔传输层(PTL)和微孔层(MPL)两个结构差异显著的组件构成,PTL/MPL界面对电池的性能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为了深入研究机械应力对PTL/MPL界面传输特性的影响,首先利用X射线断层扫描表征商用GDL,重构出界面三维微尺度结构。随后使用有限元方法模拟界面在不同机械压缩比下的应力、应变和微结构参数分布。最后利用孔尺度模型获得机械压缩比与各向异性有效传输特性的关系。研究表明,40%的机械压缩比导致界面上的孔隙率减小了41%,平均孔径下降了近62%。此外,平面内方向的曲度增加了61%,气体扩散率降低了57%,传导率增加了1倍;厚度方向上曲度增加了1倍,气体扩散率降低了67%,有效传导率增加了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扩散层 多孔介质 界面 微尺度 机械应力 孔尺度模型 传输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功能特征的地铁车站公交接驳比例影响因素研究
8
作者 张逸菲 李海鹰 +2 位作者 蒋熙 许心越 王云姣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40-2052,共13页
地铁与地面公交是城市多模式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晰地铁车站的公交接驳功能特征、探究不同功能类型车站的公交接驳比例影响因素及其作用程度,对促进二者的协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地铁车站的公交接驳客流数据及多源空间数... 地铁与地面公交是城市多模式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晰地铁车站的公交接驳功能特征、探究不同功能类型车站的公交接驳比例影响因素及其作用程度,对促进二者的协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地铁车站的公交接驳客流数据及多源空间数据,首先,以地铁站点主要服务的接驳距离刻画接驳功能特征,提出以此特征聚类的地铁车站接驳功能类型辨识方法;其次,从公交接驳设施、地铁网络特征、区域布局特征和用地功能特征4个方面选取接驳比例影响因素指标,构建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multi-scale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model,MGWR),揭示各影响因素对不同接驳功能类型、空间位置地铁车站接驳比例的作用程度。以北京市地铁网络为例,针对早高峰期间的公交换地铁接驳方式,将地铁车站公交接驳功能类型辨识为“商住短途集中型”“功能区近途均衡型”和“枢纽长途主导型”3类,分类型探索接驳比例影响因素的差异化作用,其中公交接驳设施因素的作用效果显著,并进一步针对“枢纽长途主导型”车站的“长里程公交线路数量”“公交线路顺直性”变量分析其空间异质性影响。针对车站类型的不同,提出可分别采取增加短途灵活线路、优化公交线路停靠和增加公交大站快车等措施;针对“枢纽长途主导型”车站空间位置的不同,提出市区车站适合布设走向顺直的公交线路,而郊区车站公交线路宜与功能区规划相符等策略,以提升地铁车站的公交接驳吸引力。研究结果可以为北京市优化接驳地铁的公交设施配置提供辅助参考,推进公共交通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共交通 接驳比例 接驳功能类型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 空间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应力对燃料电池微孔层传输特性影响研究
9
作者 张恒 邵轩宇 王虎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2-218,共7页
该文首先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的微孔层进行数值重构,以获得其真实的微结构;随后,采用有限元方法模拟微孔层在不同机械压缩比下的应力-应变及孔隙率和孔径分布;最后,利用孔尺度模型求解机械压缩对微孔层传输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该文首先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的微孔层进行数值重构,以获得其真实的微结构;随后,采用有限元方法模拟微孔层在不同机械压缩比下的应力-应变及孔隙率和孔径分布;最后,利用孔尺度模型求解机械压缩对微孔层传输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机械压缩比从0增至30%时,微孔层的孔隙率和孔径大小分别减小20%和45%,同时曲度、有效热导率和有效电导率分别增至初始的1.5、1.6和1.7倍。此外,当压缩比从18%增至30%时,机械压缩对有效传输特性的影响明显大于压缩比从0增至18%时,表明约18%的机械压缩比为微孔层的优化压缩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微孔层 压缩比 传输特性 孔尺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环流形势下京津冀臭氧区域输送特征
10
作者 洪文洁 茅宇豪 +1 位作者 廖宏 尚永杰 《大气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74-685,共12页
基于T-PCA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2014—2020年4—9月北京地区O_(3)重污染(O_(3)日质量浓度最大8 h滑动平均值大于160μg·m^(-3))所对应的大尺度环流特征。结合混合单粒子拉格朗日综合轨迹(hybrid single particle Lagrangian integra... 基于T-PCA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2014—2020年4—9月北京地区O_(3)重污染(O_(3)日质量浓度最大8 h滑动平均值大于160μg·m^(-3))所对应的大尺度环流特征。结合混合单粒子拉格朗日综合轨迹(hybrid single particle Lagrangian integrated trajectory,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解析不同大尺度环流特征下2014—2017年和2018—2020年两个时段北京地区O_(3)区域输送特征和潜在源区的变化。结果显示,北京O_(3)重污染期间,主要的大尺度环流形势类型为均压场型和低压控制型。短距离轨迹对北京地区O_(3)污染的贡献较大,2014—2017年北京地区O_(3)重污染主要潜在源区为京津冀、山东、山西和内蒙古部分地区,而2018—2020年的主要潜在源区为京津冀、山东、江苏部分地区。可见,相比前一时段,在2018—2020年,重污染来自西北方向的中长距离轨迹占比显著减少,来自偏南方向的短距离轨迹占比增多。因此,除控制本地排放外,有针对性的区域协同控制策略至关重要。鉴于来自南方的短距离轨迹贡献增加,江苏和安徽部分地区排放上升,应考虑在京津冀南部、山东和江苏加强控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_(3)重污染 区域输送 大尺度环流形势 后向轨迹模式 潜在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陆丰13洼陡坡带构造分段差异性与油气成藏模式
11
作者 陈玲玲 肖张波 +4 位作者 钟锴 易浩 张志伟 赵越 边利豪 《海洋地质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9-98,共10页
陆丰13洼是珠一坳陷的主力富生烃洼陷之一,但商业性油气发现仅集中在洼陷斜坡带和中央背斜带,拓展陡坡带勘探新领域尤为迫切。基于研究区联片三维地震解释和构造解析,整体解剖了陆丰13洼陡坡带的构造样式,揭示了陡坡带的分段分期差异演... 陆丰13洼是珠一坳陷的主力富生烃洼陷之一,但商业性油气发现仅集中在洼陷斜坡带和中央背斜带,拓展陡坡带勘探新领域尤为迫切。基于研究区联片三维地震解释和构造解析,整体解剖了陆丰13洼陡坡带的构造样式,揭示了陡坡带的分段分期差异演化特征,进而将陡坡带划分为继承型、改造型和迁移型3种构造类型以及单断继承型、双断继承型、迁移型、滑脱改造型、底侵改造型和构造转换带6种构造样式。结合研究区主控洼断裂分段断裂活动性的定量分析,提出了针对复杂陡坡带“动中有静、陡中有缓”构造时空格架的研究思路,厘清了陡坡带各段的时空演化特征,从源头上探索了陡坡带古近系规模输砂部位的时空分布特征,最终优选了陡坡带的3个勘探有利区并预测了其油气成藏模式,上述认识将为陆丰13洼陡坡带的油气勘探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丰13洼 陡坡带 横向差异演化 规模输砂 勘探有利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高空航拍视角下小尺度车辆精确检测方法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河山 谭鑫 +3 位作者 范梦伟 潘存书 徐进 张羽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9-309,共11页
无人机高空航拍图像中车辆像素占比极低,目标可视化信息较少,在目标检测任务中容易漏检和误检。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X(You Only Look Once X)的无人机高空航拍视角下小尺度车辆精确检测方法。首先,为增强网络对低级特征的提... 无人机高空航拍图像中车辆像素占比极低,目标可视化信息较少,在目标检测任务中容易漏检和误检。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X(You Only Look Once X)的无人机高空航拍视角下小尺度车辆精确检测方法。首先,为增强网络对低级特征的提取能力,在原始YOLOX预测头部增加一个160 pixel×160 pixel的浅层特征提取网络;其次,在骨干网络后端嵌入基于归一化的注意力机制模块(Normalization-based Attention Module,NAM),以抑制冗余的非显著特征表达;最后,为了增大小尺度车辆的相对像素比,提升网络捕捉有效特征信息的能力,提出一种基于滑动窗口的图像切分检测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改进YOLOX网络表现出良好的检测效能,检测精度达到了84.58%,优于典型的目标检测网络Faster R-CNN(79.95%)、YOLOv3(83.69%)、YOLOv5(84.31%)及YOLOX(83.10%)。此外,改进YOLOX能够有效解决无人机高空航拍图像中小尺度车辆的漏检和误检问题,且预测框更贴合车辆的实际轮廓;同时,在不同航拍高度的目标检测任务中具有较高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小尺度车辆检测 YOLOX 无人机 注意力机制 浅层特征提取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船舶大型化的渤海湾适航客滚船船型尺度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高嵩 李响 刘文迪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8-117,共10页
为科学指导渤海湾客滚运输船舶合理大型化,统筹过海运输发展与安全,厘清客滚船大型化发展历程,研判市场需求、企业运营、行业管理等影响因素与供需矛盾。系统梳理客滚运输航线及港口布局特征,分析客滚运输企业及船舶运力结构分布,找准... 为科学指导渤海湾客滚运输船舶合理大型化,统筹过海运输发展与安全,厘清客滚船大型化发展历程,研判市场需求、企业运营、行业管理等影响因素与供需矛盾。系统梳理客滚运输航线及港口布局特征,分析客滚运输企业及船舶运力结构分布,找准船港航一体化发展需求导向。基于海港总体设计规范中通航基础设施尺度的计算方法,采用逆向工程思维推导船型计算式,匹配调整理论结果、归并数值,提出渤海湾4种客滚船大型化标准船型,确定船舶总长、型宽、满载吃水、吨级等主要参数,研判提出渤海湾30个客滚泊位的大型化船型并开展适用性评价。对引导渤海湾新建省际客滚船标准化、序列化发展,强化船舶适港、适航安全保障性具有技术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 客滚运输 标准船型 大型化 主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因素协同的大型活动场馆周边路段速度预测 被引量:1
14
作者 翁剑成 吴明珠 +2 位作者 魏瑞聪 王晶晶 毛力增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4-44,共11页
大型活动会引起举办场馆周边区域路网出现交通流短时骤增与消散,导致周边区域路网交通运行呈现偶发性与不确定性波动,而现有预测方法通常难以捕捉特殊事件下交通流受多维因素复杂影响及其演变机理。为充分挖掘路段速度的时间序列和影响... 大型活动会引起举办场馆周边区域路网出现交通流短时骤增与消散,导致周边区域路网交通运行呈现偶发性与不确定性波动,而现有预测方法通常难以捕捉特殊事件下交通流受多维因素复杂影响及其演变机理。为充分挖掘路段速度的时间序列和影响因素特征,揭示速度预测中不同影响特征间的耦合作用机理,提出了一种结合可解释机器学习与长短时记忆网络的速度预测模型(MC-LSTM)。结合大型活动的特点构建影响因素集,采用XGBoost算法评价活动规模、性质等因素特征对场馆周边路段速度的影响相对重要度,量化多元因素对场馆周边路网运行状态的协同效用,融合LSTM网络,考虑交通状态的时间依赖关系,捕获不同历史时期的时间相关性,实现对活动期间场馆周边路段速度的精确预测。以北京市连续6个月的大型活动期间周边路网为例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所构建的MC-LSTM模型的预测精度可达94.5%以上,优于考虑多因素协同的XGBoost模型、只考虑单因素特征的LSTM模型及未考虑外部特征的LSTM模型,证明该研究所提出的模型有效性与稳定性更优,可为大型活动场馆周边路网交通组织优化和制定针对性交通管控与保障措施提供定量化的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大型活动 速度预测 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STM) XGBoost模型 多因素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坡面水沙尺度传递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爽 张秋芬 +3 位作者 郑越馨 鱼京善 姚晓磊 韩飞飞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0,共10页
[目的]探究坡面水沙运动过程中的尺度效应,阐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水沙运动尺度效应影响机制,进而为水沙传递机理研究及黄河流域水沙综合治理提供科学支撑。[方法]基于黄河子洲径流试验站4个径流场径流泥沙资料,通过对比分析次降雨事件... [目的]探究坡面水沙运动过程中的尺度效应,阐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水沙运动尺度效应影响机制,进而为水沙传递机理研究及黄河流域水沙综合治理提供科学支撑。[方法]基于黄河子洲径流试验站4个径流场径流泥沙资料,通过对比分析次降雨事件下不同坡长产流产沙过程,揭示了坡面产流产沙的尺度传递效应。提出尺度传递效率概念,用来表征上下层级间水沙传递关系,进而探究了径流泥沙传递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1)不同降雨类型特征因素对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不同,降雨历时主要影响坡面产流产沙能力,平均雨强主要影响坡面产流产沙起始时间;(2)次降雨事件下,不同坡长的径流传递是较为理想的平衡传递机制,且随坡长增加,径流的传递能力呈减小趋势。而在40~60 m坡长条件下,泥沙的传递表现为非平衡传递过程,随坡长增加,泥沙的传递能力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3)不同尺度坡面水沙传递效率的影响因素不同,径流深、平均雨强及雨后表层土壤含水率是影响水沙尺度效率传递的主要因素。[结论]黄土丘陵沟壑区坡面产流产沙能力受降雨特性及坡长的影响,水沙沿程传递存在明显的折损或增益的尺度效应,水沙传递效率受雨强、径流及土壤湿度等多重因素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尺度效应 尺度传递效率 产流输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路电耦合的电动汽车集群多时间尺度低碳协同调控策略 被引量:3
16
作者 袁泉 汤奕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969-4979,I0045,共12页
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EV)的大规模渗透为交通行业低碳化发展带来机遇,又为电网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提出新的挑战。在路电耦合背景下,EV集群的充电负荷受多源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亟待研究如何计及影响因素充分利用EV的灵活性对其进行... 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EV)的大规模渗透为交通行业低碳化发展带来机遇,又为电网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提出新的挑战。在路电耦合背景下,EV集群的充电负荷受多源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亟待研究如何计及影响因素充分利用EV的灵活性对其进行低碳协同优化。为此,提出了考虑路电耦合的EV集群多时间尺度低碳协同调控策略。首先提出了路电耦合网络低碳协同框架,建立了EV集群多时间尺度低碳协同调控模型;然后基于Copula理论对路电耦合网络存在的多源不确定性及其交互影响进行建模,生成典型场景并求解基于场景的随机规划问题;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电耦合 电动汽车 低碳优化 多时间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规模智慧交通信号控制中的强化学习和深度强化学习方法综述 被引量:5
17
作者 翟子洋 郝茹茹 董世浩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18-1627,共10页
当前在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中引入智能化检测和控制已是大势所趋,特别是强化学习和深度强化学习方法在可扩展性、稳定性和可推广性等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技术优势,已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针对基于强化学习的交通信号控制任务进行了研究,在... 当前在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中引入智能化检测和控制已是大势所趋,特别是强化学习和深度强化学习方法在可扩展性、稳定性和可推广性等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技术优势,已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针对基于强化学习的交通信号控制任务进行了研究,在广泛调研交通信号控制方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地梳理了强化学习和深度强化学习在智慧交通信号控制领域的分类及应用;并归纳了使用多智能体合作的方法解决大规模交通信号控制问题的可行方案,对大规模交通信号控制的交通场景影响因素进行了分类概述;从提高交通信号控制器性能的角度提出了本领域当前所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可能极具潜力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交通信号控制 强化学习 交通信号灯 多智能体 大规模交通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城市多能源系统不确定性的移动能量枢纽规划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姚宗君 张铁岩 赵琰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52-2466,I0002,I0003,共17页
针对低碳新能源供能与电热气负荷间能量平衡困难及其时空不确定性,提出一种基于交通流和多源能量流协同的城市多能源系统移动能量枢纽(mobile energy hub, MEH)模型及规划方法。首先,研究低碳型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供能的城市多能源系统源... 针对低碳新能源供能与电热气负荷间能量平衡困难及其时空不确定性,提出一种基于交通流和多源能量流协同的城市多能源系统移动能量枢纽(mobile energy hub, MEH)模型及规划方法。首先,研究低碳型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供能的城市多能源系统源网荷能量和功率平衡及其调节需求特性,建立具有灵活的“电-气-氢”能源转换和存储特性的移动能量枢纽模型;其次,基于移动能量枢纽模型,综合考虑交通运输网络流量动态及其输运成本,建立基于交通网与城市多能源系统网络协同和移动能量枢纽能量特性的多能流时空协调模型;然后,考虑可再生能源出力以及负荷不确定性,提出城市多能源系统不确定性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综合投资和运行成本最小的移动能量枢纽规划模型;最后,以我国北方某地区多能源系统运行数据为基础,建立移动能量枢纽仿真模型。算例仿真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移动能量枢纽规划模型能够有效提升城市多能源系统维持较高能量平衡水平下的经济性,并可为较大供能规模的多能源网络提供较好的多时空尺度能量调节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平衡 不确定性 多能源系统 移动能量枢纽 优化规划 交通网 多时空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载撞击事故场景下复杂结构冲击响应数值模拟分析
19
作者 张斌 张青平 +5 位作者 陈建良 颜怡霞 何丽灵 李继承 郝志明 李明海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02-107,共6页
目的发展跨大尺度协同大规模建模数值模拟技术,获得复杂结构在运载撞击事故场景中的冲击响应特征,为结构冲击安全性评估提供支撑。方法针对复杂结构实际几何形状和尺寸,提出包含“车-包装容器-部件”的大尺度协同大规模有限元建模方法,... 目的发展跨大尺度协同大规模建模数值模拟技术,获得复杂结构在运载撞击事故场景中的冲击响应特征,为结构冲击安全性评估提供支撑。方法针对复杂结构实际几何形状和尺寸,提出包含“车-包装容器-部件”的大尺度协同大规模有限元建模方法,并基于相关方法开展了受包装容器保护的复杂结构在汽车运载撞击、高速列车运载撞击等事故场景中结构响应的数值模拟分析,分析系统整体和关键部件的运动、变形和破坏等特征。结果数值模拟结果与相关试验结果符合较好,在汽车运载撞击和高速列车运载撞击条件下,系统整体的运动过程及内部结构的变形和破坏情况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相应有限元建模与分析方法的合理性和实用性。结论所发展的跨大尺度协同大规模有限元建模与分析方法可较好地解决复杂结构冲击响应分析中存在的几何跨尺度、时间跨尺度、多尺度强非线性等方面困难,为复杂结构在运载撞击事故场景中的冲击安全性分析提供有效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结构 运载撞击 冲击响应 有限元模拟 跨尺度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ES的射流火焰湍流辐射交互作用研究
20
作者 宋绪光 金捷 +1 位作者 张敏琦 王方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667-2676,共10页
在大涡模拟中,研究了亚格子湍流辐射交互作用(SGS-TRI)对Sandia Flame D和Flame 4D(Scaled Sandia flame D)辐射源项的影响。模拟中,采用概率密度函数输运方程(TPDF)湍流燃烧模型模拟湍流燃烧过程,球谐函数(P1近似)法、灰气体加权和模型... 在大涡模拟中,研究了亚格子湍流辐射交互作用(SGS-TRI)对Sandia Flame D和Flame 4D(Scaled Sandia flame D)辐射源项的影响。模拟中,采用概率密度函数输运方程(TPDF)湍流燃烧模型模拟湍流燃烧过程,球谐函数(P1近似)法、灰气体加权和模型(WSGGM)模拟辐射换热。采用湍流涡团光学薄脉动近似(OTFA)处理滤波吸收项,分别采用考虑和忽略SGS-TRI的方法求解滤波发射项。结果显示,SGS-TRI仅在辐射源项本身数值较小的区域对时均辐射源项有相对较大的影响(最大为25%);考虑和忽略SGS-TRI计算得到的时均温度以及CO_(2)浓度等径向分布基本重合(相对差别小于3%)。因此,亚格子湍流辐射交互作用对无碳烟湍流射流火焰(Flame D和Flame 4D)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辐射交互作用 亚格子 大涡模拟 概率密度函数输运方程模型 辐射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