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1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现代大学如何传承和弘扬书院思想文化的批判传统 被引量:1
1
作者 冯向东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0,共7页
中国历史上是否有思想文化的批判传统和批判性思维方式,是一个需要思考和回答的重要问题。以南宋书院为范本,考察中国历史上的书院文化,我们对上述问题可以做肯定的回答。在新时代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实践中,中国现代大学担负着“构建中... 中国历史上是否有思想文化的批判传统和批判性思维方式,是一个需要思考和回答的重要问题。以南宋书院为范本,考察中国历史上的书院文化,我们对上述问题可以做肯定的回答。在新时代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实践中,中国现代大学担负着“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培养更多杰出人才作出贡献”的历史使命。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传承和弘扬书院思想文化的批判传统,赋予中华传统文化元典思想新的时代内涵,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回答和解决新时代的问题,是中国现代大学的现实任务和历史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大学 书院文化 中国式思维 思想文化的批判传统 创新型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时代的复性之教:大学教育对古典书院文化的回归与超越
2
作者 徐良 宗晓华 《江苏高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1-67,共7页
大学教育在技术理性裹挟下逐渐异化为“制器”工具,然而在人工智能对复杂劳动深度替代的时代,将人培养成“机器”的工具主义教育必将走向终结。在这场现代性危机中,中国古典书院的精神传统显露出超越时空的救赎力量。书院以“教以复性... 大学教育在技术理性裹挟下逐渐异化为“制器”工具,然而在人工智能对复杂劳动深度替代的时代,将人培养成“机器”的工具主义教育必将走向终结。在这场现代性危机中,中国古典书院的精神传统显露出超越时空的救赎力量。书院以“教以复性”为旨归,借义理思辨砥砺心性,以会讲游学滋养人格,在学术自治中守护精神独立,最终实现“为己之学”的价值重构。然而,当代书院制改革虽力图复兴传统,却因嵌入式的移植模式陷入形似神失的困境。真正的复兴必须超越移植模仿,在文明对话中激活传统基因。为此,大学教育需要以“复性之教”重植人文根系,在目标上从技能规训转向人性觉醒,在精神追求上以“道”的超越性平衡“术”的功利主义取向,在伦理关系上,借助融合空间承载“师生”的精神交往,重建“从游”传统,形成智能时代的人本教育新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时代 大学教育生态 古典书院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空交互视角下京津冀区域历史文化空间跃迁特征及影响机制
3
作者 岳菊 黄泰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62-1574,共13页
基于区域历史文化空间理论分析框架,从时空交互视角揭示京津冀区域历史文化空间的演化格局、跃迁特征及影响机制。结果表明:①整体上,历史文化空间呈现“南多北少、西多东少”分布特征和“东北-东南-西南-西南,迂回向西南”的演化特征,... 基于区域历史文化空间理论分析框架,从时空交互视角揭示京津冀区域历史文化空间的演化格局、跃迁特征及影响机制。结果表明:①整体上,历史文化空间呈现“南多北少、西多东少”分布特征和“东北-东南-西南-西南,迂回向西南”的演化特征,且单极化趋势越来越明显。②时间上,历史文化空间呈极化-分散-极化的演化过程,其中史前-先秦、秦汉-隋唐集聚程度最强,逐渐由周边向京津集聚;类型上,古遗址和古建筑类历史文化空间集聚程度最强,集中在北京和冀南地区。③跃迁特征上,元明清以后的历史文化空间渐趋稳定;宋辽金以后的空间依赖方向相对波动,协作整合性较强;且宋辽金以前的历史文化空间存在明显转移惰性和路径依赖,宋辽金以后的历史文化空间发生明显跃时变迁,即存在非线性累积。④影响机制上,循证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历史文化空间低海拔分布指向增强、微斜坡和缓斜坡数量较多、向阳性居多、临水而居特征明显;溯因人文地理环境演变规律,人口、文化和交通是影响历史文化空间跃迁的强势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空间 古遗址 文化空间跃迁特征 京津冀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何调查与如何调查:东亚同文书院“大旅行调查”的幕后策划(1907-1916)
4
作者 王刚 杨宇翔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2-315,336,共15页
以东亚同文会与日本外务省往来文书为主要资料,系统考察1907—1916年东亚同文会高层对“大旅行调查”的幕后决策,剖析调查活动的决策机制、主要意图和实施过程。研究发现:这10年的调查分为三个三年周期实施。各周期的调查思路都贯彻了... 以东亚同文会与日本外务省往来文书为主要资料,系统考察1907—1916年东亚同文会高层对“大旅行调查”的幕后决策,剖析调查活动的决策机制、主要意图和实施过程。研究发现:这10年的调查分为三个三年周期实施。各周期的调查思路都贯彻了对华“实业诱导”的主要用意,故调查题目和人员配置等一直保持稳定,调查线路则前后衔接、层层递进,最终目标是覆盖中国所有都市。除“实业诱导”外,“大旅行”调查从一开始就兼有政治、军事用意。辛亥革命后,策划者对华野心不断膨胀,政治、军事类调查日益细密,并紧跟时局热点。这一情形反映出“大旅行调查”的侵略本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同文会 东亚同文书院 大旅行 日本对华调查 根津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官府主导到官绅共治:清代江西书院文化权力格局的演变 被引量:2
5
作者 吴琦 曹佳瑞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3-133,共11页
江西自古文教兴盛,书院数量多、分布广、类型丰。清代江西官绅积极创办和修复各级书院,提供多种形式的经济援助。他们通过监管书院事务、担任书院山长等方式参与书院的日常管理,并兴办地方助学组织。其背后的儒家正统观、行善福报观和... 江西自古文教兴盛,书院数量多、分布广、类型丰。清代江西官绅积极创办和修复各级书院,提供多种形式的经济援助。他们通过监管书院事务、担任书院山长等方式参与书院的日常管理,并兴办地方助学组织。其背后的儒家正统观、行善福报观和宗族孝道观,包含官绅对声名利益的渴望和关照社会公共事务的自觉。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清代江西书院经历内部权力格局的变化,即由官府主导向官绅共治的演变,一方面反映争夺地方文教资源、文化权力对于官绅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反映清代地方士绅力量的发展,并力图掌握书院等地方公共资源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江西 书院 官与绅 文化权力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大一统”文化塑造下的海南书院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马磊 覃雯靖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5-48,共14页
别于宋元,在官创私办之下,明代中后期位于边缘海疆的海南书院迎来发展热潮,数量骤增、学制完善,追齐华夏中心地带书院的发展水平,呈现一体化、官学化、平民化及社团化特征。因创办经费来源、教学宗旨与属地层级分野,书院存在官私之分、... 别于宋元,在官创私办之下,明代中后期位于边缘海疆的海南书院迎来发展热潮,数量骤增、学制完善,追齐华夏中心地带书院的发展水平,呈现一体化、官学化、平民化及社团化特征。因创办经费来源、教学宗旨与属地层级分野,书院存在官私之分、考课式讲会式之别、府州县乡之异。又因岛内地理、历史要素不均衡,书院时空分布呈现,以嘉靖、万历两朝最盛,集中于以琼州府治为中心的北部几个州县治所。在明中叶科举与官学一体化影响下,海南书院的存在,不仅为官方认定的官学之辅,更补救官学流弊。在承担读书人的人文理想、社会责任与国家教育责任之外,作为明代“大一统”在边缘海疆文化塑造中的重要一环,海南书院在明中后期海南社会的具体历史情境中,其政治文化意蕴更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一统” 文化塑造 海南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遗旅游体验质量对旅游者景区品牌评价的影响文化赋能旅游的研究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文彤 王晨叶 张玉林 《旅游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36,共15页
非遗进景区现已成为非遗保护传承的有效途径,而文旅融合的协同关系同样强调文化赋能旅游的重要作用。从需求侧出发探索旅游者非遗体验质量对旅游景区品牌感知评价的影响作用机制,成为非遗旅游景区品牌建设发展过程中值得重视的问题。文... 非遗进景区现已成为非遗保护传承的有效途径,而文旅融合的协同关系同样强调文化赋能旅游的重要作用。从需求侧出发探索旅游者非遗体验质量对旅游景区品牌感知评价的影响作用机制,成为非遗旅游景区品牌建设发展过程中值得重视的问题。文章以广州市陈家祠及佛山市祖庙景区为案例地,基于565份旅游者有效问卷数据,探索旅游者非遗旅游体验质量对地方性感知与景区品牌评价的影响。结果表明:旅游者体验质量越高,越易对非遗景区品牌作出积极性评价;此外,地方性感知在非遗旅游体验质量与景区品牌评价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凸显出非遗景区地方特色的重要性;非遗展演方式在非遗旅游体验质量对地方性感知的影响中起正向调节作用,相较于静态展示方式,非遗动态展演方式下的旅游者体验质量对地方性感知的促进作用更强,揭示了非遗展演方式对景区品牌增值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增强旅游者具身体验质量、挖掘景区特色地方性文化、融入动静兼容的非遗展演方式等景区品牌建设发展的优化策略建议,为实现文化赋能旅游的实践工作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景区 景区品牌评价 非遗旅游体验质量 地方性感知 非遗展演方式 陈家祠景区 祖庙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则、规划和保护:在莫高窟的保护合作
8
作者 内维尔·阿根纽 玛莎·迪马斯 +1 位作者 莎伦·莎莉文 王平先(译)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29,共12页
在中国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下,敦煌研究院和盖蒂保护研究所已经在莫高窟和其他历史文化遗址有效地协同合作了约35年。在这些年中,双方开展了很多项目和活动。所有活动的指导原则都是通过保护干预、规划和管理、培训、研究和制定广泛适用的... 在中国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下,敦煌研究院和盖蒂保护研究所已经在莫高窟和其他历史文化遗址有效地协同合作了约35年。在这些年中,双方开展了很多项目和活动。所有活动的指导原则都是通过保护干预、规划和管理、培训、研究和制定广泛适用的方法来保护遗址的诸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 敦煌研究院 盖蒂保护研究所 文物保护 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文化名城地铁站域更新策略——基于“节点—场所”拓展模型实证
9
作者 周珂慧 张哲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4-101,共8页
地铁站域更新涉及面广、针对性强、实施性高,是优化存量空间的重要手段。面向增量开发的TOD模式更为强调经济效益,较难完全彰显历史文化名城更新的多维价值导向,亟待探索更为适配的更新模式与策略。基于“节点—场所”的模型拓展,构建... 地铁站域更新涉及面广、针对性强、实施性高,是优化存量空间的重要手段。面向增量开发的TOD模式更为强调经济效益,较难完全彰显历史文化名城更新的多维价值导向,亟待探索更为适配的更新模式与策略。基于“节点—场所”的模型拓展,构建“耦合度—协调度—潜力值”三维更新框架,评估苏州1—5号线154个站点综合更新效能水平,并提出策略:站域分级,引导不同等级站域空间的综合更新方向;时序分段,筛选综合效能高值站域优先更新,制定“一站一策”导则;新老分区,历史城区内及历史要素密集区的站域需前置历史文化保护线要求,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更新;规建分类,加强与城市更新规划、TOD专项规划等衔接,探索苏州在名城保护新阶段的城市更新新试点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站域空间 “节点-场所”模型 TOD 历史文化名城 苏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院园林的艺术形态内涵——以岳麓书院为例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枫 胡希军 陈存友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3-57,99,共6页
以湖湘文化为大背景,通过湖湘文化对湖湘书院园林的影响出发,选取湖湘大地久负盛名的岳麓书院为实例,分别对岳麓书院的园林建筑艺术形态内涵和园林景观艺术形态内涵进行阐述和剖析,总结并归纳出岳麓书院园林内在的艺术形态内涵。
关键词 湖湘文化 书院园林 艺术形态内涵 岳麓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书馆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的创新模式探究——以“图书馆+书院”模式为例 被引量:28
11
作者 刘岩 崔为 《国家图书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8-74,共7页
采用文献调研法和案例分析法,搜集图书馆以"图书馆+书院"模式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的相关研究文献,调查典型实践案例并分析"图书馆+书院"模式的特征,基于"图书馆+书院"服务模式在丰富完善服务体系、... 采用文献调研法和案例分析法,搜集图书馆以"图书馆+书院"模式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的相关研究文献,调查典型实践案例并分析"图书馆+书院"模式的特征,基于"图书馆+书院"服务模式在丰富完善服务体系、营造引领社会风尚、带动促进古籍保护开发、调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等方面的优势,对"图书馆+书院"模式在未来发展的六个方面进行思考并提出应对措施:政策保障、资金投入、地方文献资源、标准化建设、新媒体技术应用、社会力量参与,从而充分发挥图书馆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中的重要作用。参考文献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馆 书院 传统文化 创新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文化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被引量:85
12
作者 杨文轩 冯霞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7,共4页
体育文化指人类在体育运动及其相关领域中生产或创造的物质产品、思想观念、制度、思维模式、行为模式等,它包括了人类在体育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体育文化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它是我国从传统... 体育文化指人类在体育运动及其相关领域中生产或创造的物质产品、思想观念、制度、思维模式、行为模式等,它包括了人类在体育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体育文化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它是我国从传统的计划经济社会向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转型的精神动力之一,也是新时期我国体育发展的精神动力。体育文化在我国社会转型中发挥着价值引导、行为规范、舆论支持和文化积累等作用,充分体现在思想意识的创造性和促进精神转化为物质过程中的能动性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文化 精神文明 社会转型 人的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视域中的朝鲜书院及其“突出的普遍价值”——韩国书院申遗问题刍议 被引量:9
13
作者 邓洪波 赵伟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9-65,126,共8页
书院源出中国,是东亚儒家文明的重要载体,有1200余年历史。中国书院从明代开始移植国外,第一站即是“东国”朝鲜。朝鲜祭祀与讲学并重的“正轨书院”基本参照中国的书院制度,南宋的朱熹与白鹿洞书院是其重点仿效的典范。朝鲜书院在其发... 书院源出中国,是东亚儒家文明的重要载体,有1200余年历史。中国书院从明代开始移植国外,第一站即是“东国”朝鲜。朝鲜祭祀与讲学并重的“正轨书院”基本参照中国的书院制度,南宋的朱熹与白鹿洞书院是其重点仿效的典范。朝鲜书院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特色,但放到东亚书院这一历史视域来看,这只是一种地域性特色,并不意味着它可以区别于东亚其他书院而自成一系。因此,仅是韩国的9所书院去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时,其“突出的普遍价值”不能过分夸大。韩国一家既不能反映李氏朝鲜书院的全貌,也不能体现东亚儒家书院的整体特征。中韩朝日书院联合申遗,才更符合东亚书院实际的历史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文明 世界文化遗产 古代书院 东亚书院 朝鲜书院 韩国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ALIS标准的书院文化数字化建设与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何平 郑章飞 樊志坚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04-206,共3页
书院文化是我国历史上特有的社会文化现象,在中国教育、历史、文化、出版、藏书等事业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文章依托CALIS标准,从系统选型、系统标准、系统模式、资源组织、技术设备等方面对书院文化数字化建设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 CALIS标准 书院文化 数字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极拳传播现象的文化解读 被引量:25
15
作者 李吉远 郭志禹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6-189,共4页
太极拳在世界的广泛传播,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文化现象。认识这一文化现象,需要将太极拳放在产生本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历史背景下加以审视。晚清社会化转型和理学考据学术之风,使太极拳经历了由乡村进入城市,由民间低位文化趋向士大夫高位... 太极拳在世界的广泛传播,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文化现象。认识这一文化现象,需要将太极拳放在产生本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历史背景下加以审视。晚清社会化转型和理学考据学术之风,使太极拳经历了由乡村进入城市,由民间低位文化趋向士大夫高位文化的发展道路,同时走向了一条由北方至南方,由南方至海外的传播之路;晚清冷兵器时代的结束,使拳术跃居诸艺之冠;太极拳运动形式的变革,使其运动方式由"粗俗"走向"儒雅",扩大了太极拳的传播文化层次和习练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拳 文化 传播 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校实验室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8
16
作者 朱爱红 张春平 初建崇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84-186,190,共4页
实验室文化是军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验室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该文梳理了高校实验室文化的内涵及构成,分析了军校实验室文化建设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本单位实验室文化建设实践,提出了新形势下军校实验室文化建设途径。
关键词 实验室文化 实验资源整合 军队院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落体育文化的适应与变迁 被引量:21
17
作者 郭修金 虞重干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9-33,共5页
村落体育文化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组成。村民对现代体育文化的适应表现出渐进性,村落体育文化变迁呈现时序性,适应与变迁是村落体育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影响村落体育文化适应与变迁的因素主要有:国家层面自上而下的... 村落体育文化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组成。村民对现代体育文化的适应表现出渐进性,村落体育文化变迁呈现时序性,适应与变迁是村落体育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影响村落体育文化适应与变迁的因素主要有:国家层面自上而下的"文化关注",村落层面自下而上的"文化自觉",学校教育由点及面的"文化传播"和村落社区由内及外的"文化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落 村落体育文化 文化适应 文化变迁 文化自觉 文化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家族“跳丧”文化传承与转型若干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19
18
作者 谢雪峰 刘俊梅 +2 位作者 李芳 付晓芬 艾蕾蕾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7-22,72,共7页
"跳丧"是土家族的丧仪民俗,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民俗体育。通过文献资料分析和田野调查,对土家族"跳丧"民俗的活动形式与内容、"跳丧"民俗传承中的不同名称及其意涵、土家族"跳丧"文化的分布地... "跳丧"是土家族的丧仪民俗,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民俗体育。通过文献资料分析和田野调查,对土家族"跳丧"民俗的活动形式与内容、"跳丧"民俗传承中的不同名称及其意涵、土家族"跳丧"文化的分布地域、土家族"跳丧"文化传承和转型路径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土家族"跳丧"的几类名称区分出不同的流派,土家族"跳丧"典型流派"撒叶儿嗬"的名称不仅是"丧歌"的拟音而且极可能具有实际的意涵,土家族"跳丧"分布于整个土家人聚居区而不仅限于清江流域,体育是土家族"跳丧"文化传承和主动转型的最佳路径与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家族 跳丧 文化传承 分布区域 体育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文化转型及其化阻机制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李长健 陈占江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20-123,共4页
农村文化转型是社会转型的重要组成,决定着我国现代化的最终实现。由于户籍制度的存在、农村经济发展的滞后、城乡文化的冲突以及大众传播的“城市中心主义”等因素的影响,致使农村文化转型陷入了困境。而废除户籍制度,加速“三化”进程... 农村文化转型是社会转型的重要组成,决定着我国现代化的最终实现。由于户籍制度的存在、农村经济发展的滞后、城乡文化的冲突以及大众传播的“城市中心主义”等因素的影响,致使农村文化转型陷入了困境。而废除户籍制度,加速“三化”进程,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革大众传播体制,引导农村文化发展,以及加强城乡关联,促进文化整合,是农村文化转型走出困境的道路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文化转型 困境 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以来书院研究的梳理与反思 被引量:3
20
作者 肖永明 刘艳伟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8-95,共8页
书院是中国历史上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组织。自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学界出于对新式教育形式的反思,开始探讨书院这一传统教育形式。此后,书院研究连绵不断。从新中国成立至今,书院研究走过了七十年,其间虽经曲折,但学者们在书院文献... 书院是中国历史上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组织。自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学界出于对新式教育形式的反思,开始探讨书院这一传统教育形式。此后,书院研究连绵不断。从新中国成立至今,书院研究走过了七十年,其间虽经曲折,但学者们在书院文献整理、书院史、书院制度研究、书院与文化研究等方面,依然取得了较多成果。尤其是近二十年来,受社会学、人类学等社会科学理论的影响,书院研究推陈出新,在学术观点、研究方法方面取得了不少进展。但从整体上来看,书院研究依然面临一些问题,需要引入社会科学理论,拓展研究视野,增强问题意识,以推进书院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院 书院研究 书院史 书院制度 书院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