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3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ansient thermal behavior of radial fins of rectangular,triangular and hyperbolic profiles with temperature-dependent properties using DTM-FDM 被引量:4
1
作者 Sobhan Mosayebidorcheh Mohammad Rahimi-Gorji +3 位作者 D.D Ganji Taha Moayebidorcheh O Pourmehran M.Biglaria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3期675-682,共8页
This work focuses on transient thermal behavior of radial fins of rectangular,triangular and hyperbolic profiles with temperature-dependent properties.A hybrid numerical algorithm which combines differential transform... This work focuses on transient thermal behavior of radial fins of rectangular,triangular and hyperbolic profiles with temperature-dependent properties.A hybrid numerical algorithm which combines differential transformation(DTM) and finite difference(FDM) methods is utilized to theoretically study the present problem.DTM and FDM are applied to the time and space domains of the problem,respectively.The accuracy of this method solution is checked against the numerical solution.Then,the effects of some applicable parameters were studied comparatively.Since a broad range of governing parameters are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could be useful in a number of industrial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ient thermal behavior radial fin thermal conductivity temperature-dependent property hybrid differential transformation-finite difference (DTM-FD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变速箱热网络模型及瞬态温度节点计算方法
2
作者 宫燃 孙凤鸣 +1 位作者 陈晨 沈中泽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95-401,共7页
车辆正常工作时,常因换挡等行为导致某时刻温度过高造成变速箱内部零部件损坏,影响车辆的正常行驶,因此有必要进行变速箱瞬态温度场的研究.根据变速箱传动部件的热负荷特性,用热网络法以热源和热阻的形式建立变速箱的瞬态热网络模型,计... 车辆正常工作时,常因换挡等行为导致某时刻温度过高造成变速箱内部零部件损坏,影响车辆的正常行驶,因此有必要进行变速箱瞬态温度场的研究.根据变速箱传动部件的热负荷特性,用热网络法以热源和热阻的形式建立变速箱的瞬态热网络模型,计算了变速箱内各瞬态节点温度,分析车辆从起步到平稳行驶的整个过程中湿式离合器、行星轮等高热零件的温升情况.结果表明,湿式离合器的温升规律与挡位有关,齿轮的温升规律会随着挡位的变化而变化,行星排内零件的温升规律基本相同且变化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速箱 热网络 瞬态温度 热负荷 温度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城市规划布局的绿地系统“冷岛网络”建构及应用——以重庆市高新区绿地专项规划为例
3
作者 王立 邬铃莉 +2 位作者 王怀 韩贵锋 李平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5-93,共9页
绿地“冷岛效应”对于改善城市热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为通过优化绿地布局提升绿地系统冷岛效应,文章以高新区绿地系统规划为例,在规划语境下以“规模”为核心变量建立冷岛范围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两者呈反正切函数关系;结合复杂网络方法,... 绿地“冷岛效应”对于改善城市热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为通过优化绿地布局提升绿地系统冷岛效应,文章以高新区绿地系统规划为例,在规划语境下以“规模”为核心变量建立冷岛范围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两者呈反正切函数关系;结合复杂网络方法,探索形成以绿地斑块为“节点”、以斑块间冷岛范围在空间上的重叠关系为“边”的冷岛网络建构路径;从系统、子群、个体三个维度分析高新区冷岛网络特征发现,其冷岛网络整体集聚性差、3大子群的节点连通效率差异显著、系统内除寨山坪节点外缺少高中心度节点;将“冷岛网络”与研究区现状热环境叠加识别出降温“盲区”,并以强化系统整体冷岛效应为导向,提出打造区域结构绿网、织补绿网降温盲区、调控绿地空间形态的绿地系统布局优化策略。研究结果可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以及相关标准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地系统 冷岛网络 复杂网络分析 热环境 布局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OA-BP神经网络的热式流量测量技术研究
4
作者 刘升虎 刘太逸 +3 位作者 冉建立 郭会强 邢亚敏 梁钊睿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54,共5页
针对热式流量测量方法易受环境因素影响的问题,构建了一种WOA-BP神经网络流量预测模型,以热式传感器采样电压值及含水率测量信号作为模型输入量,以预测流量值作为输出值,进行温度补偿,利用鲸鱼群算法进行网络初值参数优化,得到优化后的... 针对热式流量测量方法易受环境因素影响的问题,构建了一种WOA-BP神经网络流量预测模型,以热式传感器采样电压值及含水率测量信号作为模型输入量,以预测流量值作为输出值,进行温度补偿,利用鲸鱼群算法进行网络初值参数优化,得到优化后的补偿模型,提高了算法的收敛速度。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神经网络模型在热式流量测量方法中具有较好的流量预测效果,WOA-BP网络模型R~2达到0.989,比传统BP模型的预测精确性和鲁棒性更高,在对油井产液量预测方面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鲸鱼优化算法(WOA) BP神经网络 热式流量测量方法 温度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聚氯乙烯复合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
5
作者 李俊 吴晗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11-615,共5页
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了不同含量石墨烯的石墨烯-聚氯乙烯复合材料,通过对该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微观形貌、导电性能和热失重等进行分析发现:随着石墨烯含量的增加,石墨烯-聚氯乙烯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硬度均逐渐升高,当石墨烯含量为4wt... 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了不同含量石墨烯的石墨烯-聚氯乙烯复合材料,通过对该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微观形貌、导电性能和热失重等进行分析发现:随着石墨烯含量的增加,石墨烯-聚氯乙烯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硬度均逐渐升高,当石墨烯含量为4wt%时,拉伸强度和硬度分别达到最大值25.8 MPa和49.2°,导电性能分析发现石墨烯-聚氯乙烯复合材料的电导率随着石墨烯含量的增加而呈指数上升,在石墨烯含量为6wt%时电导率达到了最大值,SEM分析发现纯聚氯乙烯的断面和基体中存在着缺口较多,当引入石墨烯后断口处慢慢细化并出现了片层结构,聚氯乙烯分子有效附着在表面,热分析发现随着石墨烯含量的增加,石墨烯-聚氯乙烯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并且在500℃下炭残留随着石墨烯含量的增加而升高,在石墨烯含量6wt%时的炭残留达4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聚氯乙烯 溶液共混法 力学性能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瞬态平面热源法的加热卷烟纸导热性能研究
6
作者 汪刚 王雨青 +7 位作者 卜子晨 汪旭 杨菁 费婷 徐刚强 王乾 郭磊 李山 《中国造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7-84,共8页
为考察加热卷烟纸导热性能,使用瞬态平面热源法进行卷烟纸导热系数检测,开展实验室内方法学验证,研究卷烟纸常规物理指标、压光处理、碳酸钙添加量、原料纤维类型、防渗透处理、温度对于卷烟纸导热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瞬态平面热... 为考察加热卷烟纸导热性能,使用瞬态平面热源法进行卷烟纸导热系数检测,开展实验室内方法学验证,研究卷烟纸常规物理指标、压光处理、碳酸钙添加量、原料纤维类型、防渗透处理、温度对于卷烟纸导热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瞬态平面热源法检测卷烟纸导热系数的日内精密度、日间精密度均低于4%;卷烟纸导热系数与紧度呈正相关、与透气度呈负相关;经压光处理的卷烟纸纤维接触更加紧密、间隙更小,厚度、透气度减小而紧度增大,导热能力显著增强;碳酸钙添加量越大,卷烟纸厚度、透气度增大且紧度减小,但导热能力增强;麻浆和木浆等不同纤维原料的卷烟纸导热系数存在一定差异;防渗透处理的卷烟纸(改性淀粉涂布量0~0.17%)导热系数无明显差异;22~250℃区间内,卷烟纸导热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烟纸 加热卷烟 导热系数 瞬态平面热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连续激光积分反射的材料可见近红外光谱发射率测量研究
7
作者 王荣凯 安保林 +5 位作者 赵云龙 车德路 卢小丰 翟慧星 王瑞祥 董伟 《计量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74-579,共6页
低发射率样品测量信号值较低.难以实现高精度的太阳光谱辐照度测量。采用超连续谱激光器作为光源,提高短波范围的测量信噪比,进一步设计并搭建相应的测量系统,以实现高精度的太阳光谱辐照度测量。开展不同光源系统的性能研究,评价系统... 低发射率样品测量信号值较低.难以实现高精度的太阳光谱辐照度测量。采用超连续谱激光器作为光源,提高短波范围的测量信噪比,进一步设计并搭建相应的测量系统,以实现高精度的太阳光谱辐照度测量。开展不同光源系统的性能研究,评价系统的信噪比值大小;通过分析超连续激光器不同输出功率下测量发射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选定4.1 W输出功率条件下开展实验。选用经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标定的Pyromark 2500涂层,开展常温条件下的测量结果可靠性验证,对不同样品在波段600~1100 nm、温度300~373 K范围内的光谱发射率测量。实验结果表明,常温样品发射率测量结果与标定值相对偏差在0.4%以下,不同温度下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为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物性测量 发射率 积分球反射法 太阳能涂层 超连续谱激光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稳态法的乙二醇-水固相物低温热导率实验研究
8
作者 张彦昭 艾立强 +3 位作者 吴胜宝 颜滢莉 沈惬 孙大明 《低温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共9页
为获取乙二醇-水的固体热导率,研制了一种基于一维圆柱稳态导热假设的实验装置。在81—164 K温度范围内,测量了10%—99%浓度样品的乙二醇-水溶液冻结固相物热导率特性,并给出拟合公式。结果表明:热导率随乙二醇浓度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趋... 为获取乙二醇-水的固体热导率,研制了一种基于一维圆柱稳态导热假设的实验装置。在81—164 K温度范围内,测量了10%—99%浓度样品的乙二醇-水溶液冻结固相物热导率特性,并给出拟合公式。结果表明:热导率随乙二醇浓度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在浓度10%—40%之间热导率快速下降,浓度超过80%时显著回升;低浓度(10%—30%)和高浓度(90%—99%)下热导率与温度呈负相关,中等浓度(40%—80%)下则呈正相关。实验发现装置漏热与冰层冻结速率的径向差异可能影响热导率分布均匀性。研究为乙二醇-水固体低温导热特性研究和工程设计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热导率 乙二醇-水固相物 稳态法 热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脉冲激振法研究Zr-4锆合金弹性模量
9
作者 陈波全 王美玲 +2 位作者 陈雨航 王朋飞 吕俊男 《计量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7-613,共7页
采用脉冲激振法研究了国产Zr-4合金板材、管坯、管材和棒材的杨氏模量和剪切模量。在压水堆包壳服役温度范围内,不同型材及典型取样方向下Zr-4合金杨氏模量和剪切模量分别相差不超过10%。室温至400℃之间,不同型材杨氏模量差值在3.1~3.9... 采用脉冲激振法研究了国产Zr-4合金板材、管坯、管材和棒材的杨氏模量和剪切模量。在压水堆包壳服役温度范围内,不同型材及典型取样方向下Zr-4合金杨氏模量和剪切模量分别相差不超过10%。室温至400℃之间,不同型材杨氏模量差值在3.1~3.9 GPa范围内,相差约4%~5%;剪切模量差值在1.0~2.3 GPa范围内,相差约3%~9%。棒材等效泊松比随温度增加无显著变化;板材等效泊松比随温度增加而明显增加;管坯等效泊松比随温度增加略微降低,但变化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物性计量 弹性模量 动态法 脉冲激振法 锆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掺杂Na_(0.5)Bi_(4.5)Ti_(4)O_(15)铋层状无铅压电陶瓷制备及电学性能研究
10
作者 张飞洋 闫锋 +2 位作者 娄岳 李波江 李杰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61-1067,共7页
使用传统固相反应法制备了Na_(0.5)Bi_(4.5)Ti_(4)O_(15)(x=0、0.025、0.050、0.075)铋层状无铅压电陶瓷。采用XRD、SEM、EDS、XPS及相关电学参数测试系统表征了样品的晶体结构、断面形貌、氧空位情况及介电、压电、铁电等性能,探究不... 使用传统固相反应法制备了Na_(0.5)Bi_(4.5)Ti_(4)O_(15)(x=0、0.025、0.050、0.075)铋层状无铅压电陶瓷。采用XRD、SEM、EDS、XPS及相关电学参数测试系统表征了样品的晶体结构、断面形貌、氧空位情况及介电、压电、铁电等性能,探究不同Co掺杂含量对陶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掺杂含量x=0.050时,样品的物相组成单一均匀,晶粒呈现片层状,相对密度较高,压电常数可达34.7 pC/N,介电损耗仅为0.30%,居里温度为672℃,500℃时高温电阻率为1.62×10^(7)Ω·cm,并且具有很好的温度稳定性,说明掺杂改性后的Na_(0.5)Bi_(4.5)Ti_(3.95)Co_(0.05)O_(15)陶瓷在高温高频领域具有潜在的市场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掺杂 铋层状无铅压电陶瓷 固相反应法 压电性能 热稳定性 电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注入法制备SnS纳米片及其光电化学特性研究
11
作者 刘柱 贾洋刚 曹萌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00-203,共4页
为了获得具有高质量、高稳定性的SnS薄膜和薄膜器件,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制备了高纯度的SnS样品。采用SnCl_(2)·2H_(2)O和硫脲[CS(NH_(2))_(2)]作为前驱体,使用热注入法制备了Sn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结果表明... 为了获得具有高质量、高稳定性的SnS薄膜和薄膜器件,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制备了高纯度的SnS样品。采用SnCl_(2)·2H_(2)O和硫脲[CS(NH_(2))_(2)]作为前驱体,使用热注入法制备了Sn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结果表明:SnS呈片状结构,颗粒厚度在纳米级别,尺寸分布均匀,晶界清晰。X射线衍射(XRD)和拉曼光谱分析进一步验证了SnS为纯相物质,不含有其他杂质。光电流测试表明:所制备的SnS具有较强的光响应能力,适合用于太阳能电池等光电应用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S 热注入法 光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苯芳香酯型液晶环氧树脂制备及性能研究
12
作者 宋伟 范吉轩 +5 位作者 李琳 冯景涛 宋文宏 彭修峰 苟萌萌 朱立鹏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226-231,共6页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器件向大功率、小型化、密集型方向发展,电子封装材料的导热性能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基于分子链液晶基元和拓扑结构的优化调控,合成了具有液晶性的联苯芳香酯型液晶化合物与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并对其综合性能进行研...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器件向大功率、小型化、密集型方向发展,电子封装材料的导热性能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基于分子链液晶基元和拓扑结构的优化调控,合成了具有液晶性的联苯芳香酯型液晶化合物与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并对其综合性能进行研究。利用4,4′-二羟基联苯与3,5-二羟基苯甲酸为反应原料,通过酯化、环氧化反应制得联苯芳香酯型液晶环氧树脂单体(LCER);在固化剂甲基六氢苯酐及促进剂DMP-30的作用下,制备了LCER/E-51复合材料,分析了LCER的分子结构、液晶特性与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力学性能和绝缘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保证绝缘性能不下降的前提下,LCER的引入能够提升基体E-51的导热性能与力学性能。随着LCER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热导率也提升,当LCER质量分数为20%时,复合材料的热导率提升了135%。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弯曲强度及拉伸强度都随LCER含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当LCER质量分数为12%时,其数值分别提升了72%、15%、8%。LCER/E-51复合材料的体积电阻率与交流击穿场强最高提升率分别为69.8%、1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液晶结构 热导率 力学性能 绝缘性能 交联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杂方式与烧结助剂含量对Si3N4陶瓷显微结构及热–力学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黄鹏金 黎业华 +3 位作者 陈炫志 龙国钦 刘友武 伍尚华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2-110,122,共10页
为了制备兼顾高热导率和高强度性能的Si_(3)N_(4)陶瓷,采用气压烧结在1 MPa N2、1850℃下保温4 h制备了Si_(3)N_(4)陶瓷,系统研究了掺杂方式(包覆和传统球磨)及烧结助剂含量对Si_(3)N_(4)陶瓷相组成、致密度、显微结构、力学性能及热导... 为了制备兼顾高热导率和高强度性能的Si_(3)N_(4)陶瓷,采用气压烧结在1 MPa N2、1850℃下保温4 h制备了Si_(3)N_(4)陶瓷,系统研究了掺杂方式(包覆和传统球磨)及烧结助剂含量对Si_(3)N_(4)陶瓷相组成、致密度、显微结构、力学性能及热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烧结助剂含量有助于提高Si_(3)N_(4)陶瓷的第二相结晶度、致密度、力学性能和热导率。与传统球磨引入烧结助剂的方法相比,包覆方法更有利于提高烧结助剂的分散均匀性,使得Si_(3)N_(4)陶瓷在烧结助剂质量分数仅为3%时即形成连续网络分布的液相,促进Si_(3)N_(4)陶瓷烧结致密化,改善显微结构均匀性,从而提高Si_(3)N_(4)陶瓷的力学性能和热导率。采用包覆方法并添加烧结助剂(质量分数5%)制得的样品热导率为76.07 W·m^(–1)·K^(–1),断裂韧性和弯曲强度分别高达8.39 MPa·m^(1/2)和922.41 MPa,相较于球磨样品的弯曲强度提升了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方式 Si_(3)N_(4)陶瓷 热导率 力学性能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疏单原子气体导热系数的蒙特卡洛模拟
14
作者 石伟龙 李子玮 +1 位作者 靳旭红 程晓丽 《计量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5-541,共7页
采用直接模拟蒙特卡洛(direct simulation Monte Carlo,DSMC)方法对2个无限大平行平板之间的稀疏单原子气体一维热传导问题进行数值模拟,以探索不同稀薄程度条件下平板之间的气体压力、密度和温度的分布特征,获得导热系数随着温度的变... 采用直接模拟蒙特卡洛(direct simulation Monte Carlo,DSMC)方法对2个无限大平行平板之间的稀疏单原子气体一维热传导问题进行数值模拟,以探索不同稀薄程度条件下平板之间的气体压力、密度和温度的分布特征,获得导热系数随着温度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传热建立稳态后平板之间的气体压力是均匀的,且与初始Knudsen数成反比,冷端(下方平板)附近的气体密度较大,Knudsen数较小,属于连续流动,热端(上方平板)附近的气体密度较小,Knudsen数较大,属于滑移流动。上下方平板附近均存在温度跳跃现象,初始Knudsen数越大,温度跳跃越明显,下方平板温度跳跃较小,上方平板温度跳跃较大。在所考虑的压力范围内,导热系数与气体压力无关,仅仅是气体温度的幂律函数,且导热系数的DSMC模拟结果与现有文献中的数据一致,验证了结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物性计量 导热系数 热传导 平板 单原子气体 蒙特卡洛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温辅助重结晶法制备HMX/FOX-7纳米共晶
15
作者 贾浩巍 罗庆平 +3 位作者 石先锐 曹志鸿 朱正虎 林佳 《火炸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49,I0005,共11页
为了改善HMX的安全性能,将低感度的FOX-7作为二元共晶的另一组分,通过超低温辅助重结晶法制备了不同摩尔比的HMX/FOX-7纳米共晶;采用SEM、XRD、FT-IR、DSC-TG对HMX/FOX-7纳米共晶的形貌、结构、热性能进行了表征,并对其机械感度进行了... 为了改善HMX的安全性能,将低感度的FOX-7作为二元共晶的另一组分,通过超低温辅助重结晶法制备了不同摩尔比的HMX/FOX-7纳米共晶;采用SEM、XRD、FT-IR、DSC-TG对HMX/FOX-7纳米共晶的形貌、结构、热性能进行了表征,并对其机械感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HMX/FOX-7纳米共晶主要为类球形颗粒堆叠的多孔结构,其粒径主要分布在0.1~0.5μm之间;在HMX/FOX-7纳米共晶的形成过程中,液氮对溶液的“低温冻结”以及HMX、FOX-7分子间氢键的形成对纳米共晶的形成具有显著影响;HMX/FOX-7纳米共晶的表观热分解焓相比原料大幅上升,并随HMX含量的增加而升高;与原料HMX相比,HMX/FOX-7纳米共晶的机械感度均大幅下降。当HMX、FOX-7的摩尔比为1∶3时,HMX/FOX-7纳米共晶具有最低的机械感度,撞击感度大于45 J,摩擦感度为288 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化学 超低温辅助重结晶法 HMX FOX-7 纳米共晶 热性能 机械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混合工质的气液相平衡预测方法对比研究
16
作者 徐畅 张楠 胡芃 《计量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14-620,共7页
为了研究适用于CO_(2)混合工质气液相平衡性质的预测方法的性能和可靠性,建立了3种预测模型(PR-vdW状态方程法、PSRK基团贡献法、COSMO方法)对17种含CO_(2)混合工质的气液相平衡性质进行预测,并与公开发表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计算结果... 为了研究适用于CO_(2)混合工质气液相平衡性质的预测方法的性能和可靠性,建立了3种预测模型(PR-vdW状态方程法、PSRK基团贡献法、COSMO方法)对17种含CO_(2)混合工质的气液相平衡性质进行预测,并与公开发表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计算结果表明,PSRK模型和PR-vdW模型预测精度接近,较优于COSMO模型。对于CO_(2)+HCs类混合工质,COSMO模型的计算误差随着另一工质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增大,通过对超额吉布斯自由能的模拟分析了误差来源。最后,使用3种模型结合共沸点判据成功用于CO_(2)+ethane混合工质的共沸点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物性计量 CO_(2)混合工质 气液相平衡 状态方程 基团贡献法 COSMO模型 超额吉布斯自由能 共沸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瞬态热阻抗网络的压力传感器动态温度补偿研究
17
作者 李阳 李瑜 +3 位作者 薛佳琦 刘志强 王昭阳 李桥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12,共6页
压阻式压力传感器易受温度变化影响而产生漂移,传统温度补偿方法在宽温范围应用中动态补偿效果不佳。文中设计了一种动态温度补偿系统,核心在于构建了精准的瞬态热阻抗网络模型。该模型通过理论推导与有限元仿真相结合,准确描绘压阻式... 压阻式压力传感器易受温度变化影响而产生漂移,传统温度补偿方法在宽温范围应用中动态补偿效果不佳。文中设计了一种动态温度补偿系统,核心在于构建了精准的瞬态热阻抗网络模型。该模型通过理论推导与有限元仿真相结合,准确描绘压阻式传感器芯体在热环境下的动态行为。基于此网络模型,补偿系统能够前瞻性地预测压阻芯片的温度变化,确保在环境温度快速波动的情况下,仍能有效校正传感器的热漂移现象。实验结果表明:在环境温度发生阶跃变化时,该补偿系统的最大测量误差显著降低至0.001 1 MPa,相较于未补偿状态的误差减少了93.82%。即便与直接使用环境温度进行补偿的方法相比,误差也降低了94.09%,充分验证了该动态温度补偿系统的高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传感器 压阻效应 温度漂移 动态温度补偿 瞬态热阻抗网络 热脉冲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修正叠层法的纸张面内导热性质测试方法研究
18
作者 沈嘉辰 丘纯涛 +3 位作者 王宜 龙金 熊志远 胡健 《中国造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2-130,185,共10页
本研究提出一种精确测量纸张面内导热系数的新方法,即结合瞬态平面热源法与稳态热阻法。首先利用瞬态法测得叠层纸张的导热系数,然后通过稳态法确定纸张叠层之间的层间热阻,进而推算出单层纸张的面内导热系数。以芳纶纸为典型研究对象,... 本研究提出一种精确测量纸张面内导热系数的新方法,即结合瞬态平面热源法与稳态热阻法。首先利用瞬态法测得叠层纸张的导热系数,然后通过稳态法确定纸张叠层之间的层间热阻,进而推算出单层纸张的面内导热系数。以芳纶纸为典型研究对象,通过实验优化提出了具体的测试条件:纸张叠层厚度宜控制在3 mm以上(约50层),可有效防止测试过程中瞬态热流逸散;施加压力应不超过0.12 MPa,以减少对纸张结构的改变,确保测试结果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在此条件下,所测得的芳纶纸面内导热系数为0.41 W/(m·K)。此外,该改进方法在测试含纳米氮化硼填料的芳纶复合纸时,同样表现出高适用性,体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态平面热源法 稳态热阻测试 芳纶纸 导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_(2)O_(3)和Al_(2)O_(3)对硼硅酸盐玻璃网络结构、热学性能和热安全性能的影响
19
作者 单传丽 柯震坤 +3 位作者 郝梦尧 石丽芬 王萍萍 倪嘉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647-2655,共9页
硼硅酸盐玻璃中B_(2)O_(3)和Al_(2)O_(3)含量的调节对玻璃热学性能和热安全性能具有显著影响。本文系统研究了B_(2)O_(3)和Al_(2)O_(3)对硼硅酸盐玻璃(SiO_(2)-Na_(2)O-B_(2)O_(3)-CaO-Al_(2)O_(3))网络结构、热学性能和热安全性能的影... 硼硅酸盐玻璃中B_(2)O_(3)和Al_(2)O_(3)含量的调节对玻璃热学性能和热安全性能具有显著影响。本文系统研究了B_(2)O_(3)和Al_(2)O_(3)对硼硅酸盐玻璃(SiO_(2)-Na_(2)O-B_(2)O_(3)-CaO-Al_(2)O_(3))网络结构、热学性能和热安全性能的影响,为硼硅酸盐玻璃防火性能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参考。结果表明,硼酸盐与硅酸盐网络之间的互连性随着B/Si摩尔比的增加而减弱,这是Si—O—B混合键数量减少导致的;随着Al/Si摩尔比的增大,硼酸盐和硅酸盐网络之间的互连性下降,硼硅酸盐玻璃的抗热震性值ΔT逐渐降低,热膨胀系数α逐渐增大,并且硼硅酸盐玻璃的耐火性能逐渐减弱。硼硅酸盐玻璃(82.7%SiO_(2),12.2%B_(2)O_(3),4.0%Na_(2)O,1.1%CaO,均为摩尔分数)的热学性能和热安全性能最佳,其α=3.33×10^(-6)℃^(-1)、ΔT=205℃,并且经过20 min耐火性能测试后仍具有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硅酸盐玻璃 玻璃网络结构 热学性能 热安全性能 拉曼光谱 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DeepONet模型的IGBT模块结温估算方法
20
作者 项江鑫 霍思佳 +2 位作者 乐应波 杨程 崔昊杨 《半导体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46-755,共10页
时变高功率工况下,IGBT模块结温的实时准确估算是高效实施热管理策略的基础。但现有方法中,有限元分析(FEA)法难以实时响应,热网络模型法估算准确率低,两者均无法满足结温估算实时性和准确率的均衡性需求。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 时变高功率工况下,IGBT模块结温的实时准确估算是高效实施热管理策略的基础。但现有方法中,有限元分析(FEA)法难以实时响应,热网络模型法估算准确率低,两者均无法满足结温估算实时性和准确率的均衡性需求。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物理约束深度算子网络(PI-DeepONet)模型的IGBT模块结温实时准确估算方法。首先,在算子网络的损失函数中引入物理约束,设计了具有物理约束的PI-DeepONet模型;随后,将FEA计算的IGBT模块热特性参数与时空位置信息作为输入对模型进行训练;最后,利用训练所得的最优算子估算模块结温。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兼顾了结温估算的准确率和实时性,能够适应复杂工况,为IGBT模块热管理策略的高效实施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支持与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BT 结温估算 物理约束深度算子网络(PI-DeepONet)模型 有限元分析(FEA)法 热网络模型 热管理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