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1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ew Method for 3D Transient Eddy Current Field Calcul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in Magneto-Acoustic Tomography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元园 刘国强 +1 位作者 夏慧 胡丽丽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11期75-79,共5页
A new method of 3D transient eddy current field calculation is proposed. The Maxwell equations with time component elimination (METCE) are derived under the assumption of magnetic quasi static approximation, especia... A new method of 3D transient eddy current field calculation is proposed. The Maxwell equations with time component elimination (METCE) are derived under the assumption of magnetic quasi static approximation, especially for the sample of low conductivity. Based on METCE, we deduce a more efficient reconstruction algorithm of a 3D transient eddy current field. The computational burden is greatly reduced through the new algorithm, and the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is improved. This new algorithm decompounds the space-time variables into two individual variables. The idea is to solve the spatial vector component firstly, and then multiply it by the corresponded time component. The iterative methods based on METCE are introduced to recover the distribution of conductivity in magneto-acoustic tomography. The reconstructed images of conductivity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original distribution, which validate the new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w Method for 3D transient Eddy Current field Calcul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in Magneto-Acoustic Tomograph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Drift of Dust Grains Induced by Transient Magnetic Field
2
作者 华建军 叶茂福 王龙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709-1714,共6页
Our experiment shows that the dust grains, suspended on the edge of the sheath of a radio-frequency discharge, undergo a contraction when switching a vertical magnetic field on, and an expansion when switching the mag... Our experiment shows that the dust grains, suspended on the edge of the sheath of a radio-frequency discharge, undergo a contraction when switching a vertical magnetic field on, and an expansion when switching the magnetic field off. We call this kind of magnetic field "transient magnetic field". A primary analysis is proposed for the phenomen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sty plasma dust grains magnetic field DRIFT transient proce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射流瞬态流速变分模态分解法的纬纱波动幅度预测
3
作者 沈敏 欧阳灿 +4 位作者 熊小双 王真 杨学正 吕永法 余联庆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7-196,共10页
为降低柔性纬纱在引纬过程中因辅助喷嘴高速气流曳力而产生过大形变,使用基于分解层数优化的变分模态分解(VMD)方法,获得辅助喷嘴射流瞬时速度信号的本征模态分量(IMF),利用IMF预测柔性纬纱运动形变,降低断纬率。首先采用大涡模拟(LES)... 为降低柔性纬纱在引纬过程中因辅助喷嘴高速气流曳力而产生过大形变,使用基于分解层数优化的变分模态分解(VMD)方法,获得辅助喷嘴射流瞬时速度信号的本征模态分量(IMF),利用IMF预测柔性纬纱运动形变,降低断纬率。首先采用大涡模拟(LES)方法数值模拟了圆锥形、圆弧形及圆柱形入口辅助喷嘴射流的瞬态流场分布,监测了辅助喷嘴射流在势核与势尾区域瞬态速度信号;继而,通过VMD方法,得到监测点速度的本征模态分量,讨论了各本征模态信号波动的方差,最后通过双向流固耦合法得到纬纱的径向偏移来验证预测的准确性。结果发现:3种辅助喷嘴势核与势尾处主模态IMF1速度幅值稳定,为辅助喷嘴的主速度模态;次模态IMF2波动大且与纬纱径向偏移具有同步性,可用于预测纬纱波动;第3模态IMF3为高频振荡信号,可视为流场高频噪声信号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气织机 辅助喷嘴射流 瞬态流场 大涡模拟 变分模态分解 纬纱波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态分解的转静干涉平面叶栅非定常流场时空分布分析
4
作者 周向鑫 李滕 +3 位作者 杨维建 林永康 张涛 姚建尧 《应用数学和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3-240,共18页
由转静干涉引起的非定常流动是造成叶片/叶盘强迫响应的主要激励来源,更加准确和全面地表征转静干涉非定常流场的时空分布特征对流固耦合振动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本征正交分解(POD)和动力学模态分解(DMD)等模态分析方法可以有效地... 由转静干涉引起的非定常流动是造成叶片/叶盘强迫响应的主要激励来源,更加准确和全面地表征转静干涉非定常流场的时空分布特征对流固耦合振动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本征正交分解(POD)和动力学模态分解(DMD)等模态分析方法可以有效地从复杂流动系统中识别和提取激励成分.该文以典型的1.5级涡轮平面叶栅为例,采用POD方法和DMD方法获得二维转静干涉流场的流动模态和时间系数,对叶片通道流场的时空分布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模态分解方法均能有效辨识流动特征,实现流场的合理减缩.利用模态能量排序的POD方法可以准确识别占据流场主导地位的流动结构;而基于频率特征的DMD方法可以快速识别流场中各阶模态对应的激振频率和激励阶次.模态分解方法相较于传统FFT方法,不受采样位置的影响,兼顾全场流动识别和局部特征分析,可为叶轮机械非定常激励耦合振动快速分析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态流场 本征正交分解 动力学模态分解 转静干涉 非定常激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梁风屏障对高速列车瞬态流场及气动特性影响的数值研究
5
作者 潘永琛 陈兴 +1 位作者 伍向阳 陈明杲 《铁路节能环保与安全卫生》 2025年第1期5-13,38,共10页
采用改进型延迟分离涡模拟方法,结合滑移网格技术,研究高速列车通过风屏障过程中瞬态流场的涡旋结构、压力和速度分布及列车横风气动性能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列车通过风屏障过程中,由于风屏障阻挡作用,车体背风侧涡旋结构及其诱导... 采用改进型延迟分离涡模拟方法,结合滑移网格技术,研究高速列车通过风屏障过程中瞬态流场的涡旋结构、压力和速度分布及列车横风气动性能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列车通过风屏障过程中,由于风屏障阻挡作用,车体背风侧涡旋结构及其诱导涡流暂时消失,局部负压绝对值显著下降,车体两侧压差随之减小,表面压力分布趋于对称;在气动特性方面,横向力是倾覆力矩的主导因素,当列车运行于风屏障区段时,风屏障通过调制桥梁-列车-风屏障流场,使得列车所受到的横向气动作用减弱,其中头车所受倾覆力矩下降约1倍,中间车倾覆力矩接近0,此外,风屏障侧端的剪切流动导致列车所受到的气动作用产生特征频率约为2 Hz的瞬时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风屏障 横风 高速列车 瞬态流场 列车气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稳态-瞬态计算相结合的弧形闸门泄流三维数值模拟
6
作者 吴兵兵 李小超 周熙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5年第1期56-61,共6页
探讨弧形闸门泄流三维流场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弧形闸门泄流三维流场和流体压力变化特性,把握引起闸门破坏的水流动力原因。借助SolidWorks软件和COMSOL多物理场仿真系统建立弧形闸门泄流三维湍流流场数值模型,采用稳态计算和瞬态计算相... 探讨弧形闸门泄流三维流场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弧形闸门泄流三维流场和流体压力变化特性,把握引起闸门破坏的水流动力原因。借助SolidWorks软件和COMSOL多物理场仿真系统建立弧形闸门泄流三维湍流流场数值模型,采用稳态计算和瞬态计算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求解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初始泄流阶段作用在闸门面板上水流压力表现出一个较大的冲击压力,该冲击压力在以往的研究中被忽略;稳定泄流阶段的水流脉动压力与门后周期性的旋涡脱落有关,压力的脉动频率与旋涡脱落频率一致,旋涡的长度较长,使得旋涡脱落频率较低,因而水流脉动压力表现出低频特征。与直接瞬态计算结果相比,稳态-瞬态结合计算得到的脉动压力计算结果与物理模型实验的接近程度有4%~10%的提高。稳态计算的引入能够更好地确定入口速度边界,计算精度的提高主要体现在水流脉动压力的计算。建议在涉及水流脉动压力的工程问题的数值研究中采用稳态-瞬态计算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形闸门 三维流场 脉动压力 冲击压力 稳态-瞬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ransient flow performance during different periods in centrifugal pump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ransient flow performance during different periods in centrifugal pump
7
作者 HUANG Si ZHANG Jie +1 位作者 ZHANG Xuejiao SU Xianghui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37-741,共5页
The instantaneous variations of the hydraulic characteristics take place in centrifugal pumps during their start-up,shutdown and other variable speed operations.In this paper,the variable speed method was proposed to ... The instantaneous variations of the hydraulic characteristics take place in centrifugal pumps during their start-up,shutdown and other variable speed operations.In this paper,the variable speed method was proposed to simulate the transient internal flow field and the external performance of the pump during starting and stopping periods.The terms of accelerations due to variable speeds in the flow governing equations were analyzed in a multiple reference of frame(MRF).A transient CFD simulation was performed for a typical centrifugal pump by using ANSYS-CFX with the standard k-εturbulence model.The entire simulation process was composed of four stages:start-up,normal run,shutdown and post-shutdown.The function of rotating speed with regard to time was set by CEL language directly into the impeller domain in the pre-processor of the software to conduct variable speed simulation.The variations of the flow field in the centrifugal pump were obtained from the transient simulation.The changing laws of flow rate,head and other performance parameters over time were also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ntrifugal pump variable speed method starting and STOPPING PERIODS transient flow field numerical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mperature and drain bias dependence of single event transient in 25-nm FinFET technology 被引量:2
8
作者 秦军瑞 陈书明 +2 位作者 李达维 梁斌 刘必慰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8期590-594,共5页
In this paper, we investigate the temperature and drain bias dependency of single event transient (SET) in 25-nm fin field-effect-transistor (FinFET) technology in a temperature range of 0-135 ℃ and supply voltag... In this paper, we investigate the temperature and drain bias dependency of single event transient (SET) in 25-nm fin field-effect-transistor (FinFET) technology in a temperature range of 0-135 ℃ and supply voltage range of 0.4 V- 1.6 V. Technology computer-aided design (TCAD) three-dimensional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drain current pulse duration increases from 0.6 ns to 3.4 ns when the temperature increases from 0 to 135 ℃. The charge collected increases from 45.5 ℃ to 436.9 fC and the voltage pulse width decreases from 0.54 ns to 0.18 ns when supply voltage increases from 0.4 V to 1.6 V. Furthermore, simulation results and the mechanism of temperature and bias dependency a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n field-effect transistor single event transient temperature dependence drain bias depende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in MOSFET mounted on different FR4 substrates by thermal transient measurement
9
作者 Norazlina M S Dheepan Chakravarthii M K +2 位作者 Shanmugan S Mutharasu D Shahrom Mahmud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9期549-556,共8页
Miniaturization of electronic package leads to high heat density and heat accumulation in electronics device, resulting in short life time and premature failure of the device. Junction temperature and thermal resistan... Miniaturization of electronic package leads to high heat density and heat accumulation in electronics device, resulting in short life time and premature failure of the device. Junction temperature and thermal resistance are the critical parameters that determine the thermal management and reliability in electronics cooling. Metal oxide field effect transistor(MOSFET)is an important semiconductor device for light emitting diode-integrated circuit(LED IC) driver application, and thermal management in MOSFET is a major challenge. In this study, investigations on thermal performance of MOSFET are performed for evaluating the junction temperature and thermal resistance. Suitable modifications in FR4 substrates are proposed by introducing thermal vias and copper layer coating to improve the thermal performance of MOSFET. Experiments are conducted using thermal transient tester(T3ster) at 2.0 A input current and ambient temperature varying from25℃ to 75℃. The thermal parameters are measured for three proposed designs: FR4 with circular thermal vias, FR4 with single strip of copper layer and embedded vias, and FR4 with I-shaped copper layer, and compared with that of plain FR4 substrate. From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FR4I-shaped shows promising results by 33.71% reduction in junction temperature and 54.19% reduction in thermal resistance. For elevated temperature, the relative increases in junction temperature and thermal resistance are lower for FR4I-shaped than those for other substrates considered. The introduction of thermal vias and copper layer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rmal perf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l oxide field effect transistor(MOSFET) thermal transient measurement heat transfer path FR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糙面瞬态近场散射的SARC-TDPO方法
10
作者 田炜 杨鹏举 +1 位作者 赵晔 杜欣悦 《电波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67-1072,共6页
针对全波方法处理微粗糙度表面瞬态近场散射时,面临计算量巨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半解析递归卷积(semianalytical recursive convolution, SARC)结合时域物理光学(time-domain physical optics, TDPO)的混合方法。将计算任务分解为粗糙... 针对全波方法处理微粗糙度表面瞬态近场散射时,面临计算量巨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半解析递归卷积(semianalytical recursive convolution, SARC)结合时域物理光学(time-domain physical optics, TDPO)的混合方法。将计算任务分解为粗糙面等效源的TDPO求解和等效源瞬态近场辐射的时域惠更斯原理分析,为提高等效源与时域格林函数卷积计算效率,基于数字信号处理思想,给出了适用于瞬态近场辐射分析的SARC方案,即先利用Prony方法将时域格林函数近似为指数函数之和,再利用SARC解决粗糙面等效源近场辐射的步进式计算。运用SARC-TDPO混合方法计算了Pierson-Moscowitz海谱(PM谱)海面的瞬态散射近场,并与传统时域有限差分(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 FDTD)方法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该混合方法不但能保证计算精度,还可大大提高计算效率,而且近场点相对粗糙面越远,效率优势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态近场散射 粗糙面 时域物理光学(TDPO)法 半解析递归卷积(SARC)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销盘载流摩擦平台的电磁发射轨道表面防护
11
作者 鲁军勇 贾顺凯 +1 位作者 李白 谭赛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共5页
为避免电磁发射轨道表面转捩烧蚀损伤,对轨道表面防护工作进行了研究。首先,采用实验室自研的销盘试验机开展了极端工况载流摩擦实验;然后,利用COMSOL软件分析了实验过程瞬态温度场的特征;最后,考虑在盘试样表面采用耐高温的钼涂层,仿... 为避免电磁发射轨道表面转捩烧蚀损伤,对轨道表面防护工作进行了研究。首先,采用实验室自研的销盘试验机开展了极端工况载流摩擦实验;然后,利用COMSOL软件分析了实验过程瞬态温度场的特征;最后,考虑在盘试样表面采用耐高温的钼涂层,仿真对比了处理前后的温度场分布情况。研究表明:因失接触产生的高能电弧是影响滑动电接触瞬态温度场的主要因素之一,会对无处理的盘试样表面造成可达20μm深的烧蚀坑;进行钼涂层处理后的表面温度更高,处理前后的表面温差最高可达数百摄氏度,主要因为钼的热导率较低;在轨道表面处理选材时,要统筹考虑耐高温性能和导热性能。该研究成果对于延长轨道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轨道发射 滑动电接触 瞬态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场换热的阀壳瞬态温度场分析及强度评估
12
作者 马义良 刘洋 +1 位作者 徐政军 邵崇晖 《东方汽轮机》 2024年第3期18-23,共6页
文章基于浸入边界法,对汽轮机阀壳进行了流场分析,得到了阀壳在不同开度下的换热系数场和温度场,根据机组启停曲线分析了阀壳瞬态温度场,并在循环热载荷和压力载荷下的得到了阀壳在启停过程的低周疲劳和长时运行时的高温蠕变,为研制更... 文章基于浸入边界法,对汽轮机阀壳进行了流场分析,得到了阀壳在不同开度下的换热系数场和温度场,根据机组启停曲线分析了阀壳瞬态温度场,并在循环热载荷和压力载荷下的得到了阀壳在启停过程的低周疲劳和长时运行时的高温蠕变,为研制更加安全、高效的汽轮机阀壳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轮机阀壳 浸入边界法 瞬态温度场 低周疲劳 高温蠕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软土地层中地铁联络通道冻结法施工的温度场发展特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昊楠 夏才初 王兴开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0-86,共7页
[目的]为了在冻结法施工前预先判断冻结壁的发展情况,验证设计的合理性,从而科学地指导工程施工,需要研究上海地铁联络通道在软土地层中冻结法施工的温度场发展规律,并提出检验指标及经济指标。[方法]以上海轨道交通15号线某区间联络通... [目的]为了在冻结法施工前预先判断冻结壁的发展情况,验证设计的合理性,从而科学地指导工程施工,需要研究上海地铁联络通道在软土地层中冻结法施工的温度场发展规律,并提出检验指标及经济指标。[方法]以上海轨道交通15号线某区间联络通道为背景,对冻结壁厚度、土层温度、盐水温度及冻结过程进行分析,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全地层三维数值模型,预测冻结温度场发展特性,并与现场实测温度数据进行验证。[结果及结论]黏土层冻结帷幕平均发展速度为54.535 mm/d,粉质黏土层冻结帷幕平均发展速度为52.450 mm/d,黏土层比粉质黏土层冻结效果好;由于冻结管端头截面冻结效果较弱,以该截面处弱侧冻结壁厚度和平均温度作为冻结效果的检验指标,降低强度破坏可能性;盐水温度对冻结壁厚度发展的影响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弱,其中-35~-30℃时经济效益最高;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总体降温趋势一致,可较为真实地反映实际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冻结法 数值模拟 联络通道 瞬态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化学烧蚀模型的身管寿命等效折算系数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延泽 钱林方 +1 位作者 付佳维 陈龙淼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26-1435,共10页
针对当前等效全装药(Equivalent Full Charge,EFC)折算系数的国家军用标准预测值与实际测试结果差距较大的问题,基于热-化学烧蚀模型,研究不同工况下射击发数与EFC射击发数间的折算系数计算方法。射击一定发数后,假设身管内壁白层厚度... 针对当前等效全装药(Equivalent Full Charge,EFC)折算系数的国家军用标准预测值与实际测试结果差距较大的问题,基于热-化学烧蚀模型,研究不同工况下射击发数与EFC射击发数间的折算系数计算方法。射击一定发数后,假设身管内壁白层厚度及成分随射击发数呈周期性变化,由质量扩散定律建立膛线起始部热-化学烧蚀量与火药燃气侵蚀性、内膛表面瞬态温度的关系。通过经典内弹道模型获得弹后空间火药燃气平均温度及内壁面强制对流换热系数,在考虑后效期高温燃气影响的基础上,建立身管内壁瞬态温度计算模型。以对内弹道过程有重要影响的射速、药量和药温为重点,计算不同射速、不同药号和不同药温下的身管内壁烧蚀量,并据此获得不同工况下的折算系数。研究发现,射速越快,装药质量越大,装药初始温度越高,单发射击造成的身管烧蚀越严重,其对应的EFC折算系数越大,其中强装药的EFC折算系数可达2.131。以某型155 mm火炮身管实弹射击数据为例,验证了新模型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管寿命 等效全装药折算系数 热化学烧蚀 瞬态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孔瞬变电磁法接收线圈定向屏蔽物理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辛成涛 程久龙 +1 位作者 李垚 孔孟行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178-3187,共10页
钻孔瞬变电磁(BTEM)扫描探测方法可以利用巷道已有超前探查钻孔,通过旋转置于钻孔内收发线圈对孔壁外围隐蔽地质异常体进行扫描探测,因收发装置位于钻孔内,不仅避免了巷道内电气设备和金属物的电磁干扰,而且可以提高钻孔利用率,减少钻... 钻孔瞬变电磁(BTEM)扫描探测方法可以利用巷道已有超前探查钻孔,通过旋转置于钻孔内收发线圈对孔壁外围隐蔽地质异常体进行扫描探测,因收发装置位于钻孔内,不仅避免了巷道内电气设备和金属物的电磁干扰,而且可以提高钻孔利用率,减少钻探工作量。然而,钻孔瞬变电磁法受全空间效应的影响,在扫描探测过程中,以收发线圈法线方向为探测方向接收异常体二次场信号的同时,还易受到其他方向信号的叠加干扰。若无法有效压制干扰信号,将直接影响对钻孔孔壁外围地质异常体的精确定位。利用屏蔽的方法,在接收线圈上安装屏蔽罩,尽可能保留线圈法线与屏蔽罩开口一致的探测方向的响应信号,而对其他方向的信号进行压制,从而实现钻孔孔壁径向一定范围内指向性探测。首先通过物理模拟实验探讨了不同匝数、尺寸的收发线圈对瞬变电磁场响应特征的影响,对适用于钻孔内的收发线圈参数进行组合优选。然后针对所要屏蔽的电磁波,选择不同种类的屏蔽材料,开展不同材料对不同方向电磁波的屏蔽效果实验。通过对比探测方向和其他方向的感应电动势,证实以泡沫镍制作的屏蔽罩能有效地压制非探测方向的干扰信号。通过实验分别对屏蔽罩的不同形状、磁导率等物性参数进行瞬变电磁场响应特征对比分析,并探讨屏蔽罩开口角度与定向屏蔽效果的关系,优化定向屏蔽罩参数,增强屏蔽效果。最后使用参数优化后的收发线圈和定向屏蔽装置进行钻孔瞬变电磁法径向断面扫描探测现场实验,采用基于混合分布的混沌量子粒子群和Levenberg-Marquarat及Occam组合算法的反演方法进行电阻率成像。研究表明:以泡沫镍为屏蔽材料,安装在接收线圈上的弧形屏蔽罩定向屏蔽效果较好,可以有效地压制钻孔瞬变电磁法扫描探测过程中非探测方向的信号干扰,且能较大程度的保留探测方向的异常响应信号,进而可以实现对钻孔孔壁外围隐蔽地质异常体的精确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瞬变电磁法 定向屏蔽 瞬变电磁场特征 扫描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厚宽比矩形截面柱体涡激振动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祝瑜哲 陈伏彬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3-81,共9页
厚宽比的变化将导致矩形截面柱体周边流场的变化,进而影响结构气动性能及其涡激振动响应。基于Fluent软件平台,以雷诺数22 000的二维矩形截面柱体为对象,结合重叠网格技术与四阶龙格-库塔法,研究了厚宽比对其涡激振动的影响,从流场角度... 厚宽比的变化将导致矩形截面柱体周边流场的变化,进而影响结构气动性能及其涡激振动响应。基于Fluent软件平台,以雷诺数22 000的二维矩形截面柱体为对象,结合重叠网格技术与四阶龙格-库塔法,研究了厚宽比对其涡激振动的影响,从流场角度进行了影响机理分析。首先,选择厚宽比D/B=0.25的矩形截面,将计算结果与相关文献试验与模拟对比,验证了模拟方法及参数设置的有效性;然后,从气动力系数统计值及自谱、流向与横风向振幅变化以及相位转变等角度,对比分析了厚宽比对结构涡激振动响应的影响;最后,从瞬态流场的角度,分析了不同折减风速对柱体尾涡脱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柱体截面面积不变时,较小厚宽比柱体的涡振响应极为微弱,气动性能也明显低于大厚宽比柱体,大厚宽比柱体的气动性能及涡振响应高于标准方柱,振幅也会在较低折减风速下发生突变,但会在较高折减风速下达到振幅峰值。比起圆柱等结构,分离角固定的矩形柱体的尾涡脱落模式对折减风速的变化并不敏感,这一特征在大厚宽比方柱上表现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厚宽比 涡激振动 折减风速 振幅比 瞬态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功率激光装置中瞬态磁场信号的研究
17
作者 朱宇洁 郭晓东 +1 位作者 何鹏 于明媚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24年第4期412-418,430,共8页
现有高功率激光装置中瞬态磁场测量装置未考虑屏蔽性能和信号还原。为了准确地对打靶后产生的瞬态磁场进行分析,根据瞬态磁场的频率范围和特点,基于电磁感应原理,采用黄铜作为屏蔽材料,利用皮革作为绝缘材料,设计并研制了一款适用于高... 现有高功率激光装置中瞬态磁场测量装置未考虑屏蔽性能和信号还原。为了准确地对打靶后产生的瞬态磁场进行分析,根据瞬态磁场的频率范围和特点,基于电磁感应原理,采用黄铜作为屏蔽材料,利用皮革作为绝缘材料,设计并研制了一款适用于高功率激光装置中瞬态磁场测量的传感器。频率响应达到500 MHz,完成了相应瞬态磁场的测量,为高功率激光装置的电磁干扰、电磁兼容方面研究提供了测试手段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态磁场 瞬态磁场传感器设计 瞬态磁场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本征正交分解和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型的离心泵流场预测
18
作者 肖颖 肖翔域 +2 位作者 段壮 孙中国 席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9-130,共12页
针对流体机械领域中瞬态流场预测的复杂性以及现有本征正交分解-径向基函数(POD-RBF)模型在时间依赖性预测方面的局限性,引入本征正交分解-长短期记忆网络(POD-LSTM)模型,以提升预测的准确性和效率。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对二维圆柱... 针对流体机械领域中瞬态流场预测的复杂性以及现有本征正交分解-径向基函数(POD-RBF)模型在时间依赖性预测方面的局限性,引入本征正交分解-长短期记忆网络(POD-LSTM)模型,以提升预测的准确性和效率。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对二维圆柱绕流进行分析,比较了POD-RBF与POD-LSTM模型在瞬态流场预测性能上的差异。进一步将POD-LSTM模型应用于离心泵瞬态流场预测,详细分析了离心泵叶轮、蜗壳及密封装置的预测效果。计算结果表明:相较于POD-RBF模型,POD-LSTM模型在预测距离训练集较远时刻的流场时性能较优,预测精度较高,压力场的平均相对偏差仅为0.96%;与传统CFD方法相比,POD-LSTM模型在预测离心泵压力场和y方向速度场时的平均相对偏差分别为0.06%、6.07%,计算时间仅为传统CFD方法的0.01%,显著降低了计算成本;POD-LSTM模型的预测结果与CFD模拟结果的一致度较高,验证了其在离心泵流场预测中的精准性。研究可为流体机械领域数字孪生体的构建提供新的技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征正交分解和长短期记忆网络 离心泵 瞬态流场预测 数字孪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态多相流场图神经网络时空预测方法研究
19
作者 郝祎琛 谢心喻 +3 位作者 丁家琦 谢蓉 王晓放 刘海涛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61-1769,共9页
为实现对大型能源化工装备(如循环流化床)内瞬态多相流场的快速时空建模和预测,本文采用基于网格图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模型,针对循环流化床非结构化时变数值仿真数据,建立离散相体积分数的时空耦合预测器。该模型有效捕捉了反应器的时... 为实现对大型能源化工装备(如循环流化床)内瞬态多相流场的快速时空建模和预测,本文采用基于网格图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模型,针对循环流化床非结构化时变数值仿真数据,建立离散相体积分数的时空耦合预测器。该模型有效捕捉了反应器的时空多尺度特性,能高效地进行多相流场时空耦合动态预测,结果表明:速度远超传统数值仿真,加速比可接近5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图神经网络 循环流化床 非结构化网格 瞬态流场 多相流 时空预测 多尺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静电放电瞬态场测试系统校准方法探讨
20
作者 张成 吕刚 +1 位作者 陈彦 强晓霄 《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 2024年第3期90-93,共4页
随着集成电路的集成度呈几何级数增长和高分子材料的广泛应用,集成电路静电放电(ESD)危害越发严重。据估计,仅美国每年因此造成的损失就高达100亿美元。为了降低研发成本、减少周期时长,把电磁兼容(EMC)测试提前到了集成电路阶段进行,... 随着集成电路的集成度呈几何级数增长和高分子材料的广泛应用,集成电路静电放电(ESD)危害越发严重。据估计,仅美国每年因此造成的损失就高达100亿美元。为了降低研发成本、减少周期时长,把电磁兼容(EMC)测试提前到了集成电路阶段进行,各测试仪器开发商研发了多种ESD瞬态场抗扰度测试系统,因其具有设备小巧、价格便宜、操作简单等优点而受到热捧,但相关的计量校准研究很少。介绍了测试系统的工作原理,提出采用标准传感器和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瞬态电磁场强度的校准方案。详细论述了校准原理和参数计算方法,并进行了校准验证,测量结果重复性最好可达0.3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准 集成电路 电磁兼容 静电放电 瞬态场 抗扰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