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tformin attenuates angiotensin II induced cardiac fibrosis and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production through the inhibition of hepatocyte nuclear factor4
1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1期184-185,共2页
Aim In diabetic patients, metformin appears to provide cardiovascular protection that cannot be attribu- ted only to its antihyperglycemic effects. Metformin is also known as the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MPK) ... Aim In diabetic patients, metformin appears to provide cardiovascular protection that cannot be attribu- ted only to its antihyperglycemic effects. Metformin is also known as the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MPK) ac- tivator. Our previous study suggested that metformin inhibits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TGF-β1) production in a mouse heart failure model of pressure overload. TGF-β1 is a key factor in cardiac fibrosis and is usually induced by Angiotensin Ⅱ (Ang Ⅱ ) in the pressure overload mouse models.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metformin on cardiac fibrosis and TGF-β production induced by AngII and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Methods C57/BL6 wild-type and AMPKα2 knockout mice were used. AngII (3 mg · kg-1 · d-1) was infused subcutaneously into mice for 7 days. Adult mouse cardiac fibroblasts were isolated and treated with AngII ( 1 μmol · L-1) and/or met- formin (1 mmol · L-l). Results In C57/BL6 mice, metformin inhibits AngII-induced cardiac fibrosis. In cardi-ac fibroblasts, metformin inhibits TGF-β1 expression and production induced by AngII. AMPK inhibitor, com- pound C, reversed the effects of metformin. In vivo, AMPKα2 deficiency further increases AngII-induced TGF-β1 production. In cardiac fibroblasts, metformin inhibited AngII induced hepatocyte nuclear factor4 (HNF4ot protein level increase and HNF4α binding with TGF-β1 promoter using 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 assay. In vivo, AMPKα2 deficiency further increased AngII-induced HNF4α protein level. Using HNF4α adenovirus, overexpress- ing HNF4α led to a 1.5-fold increase in TGF-β1 mRNA expression. HNF4a siRNA blocked AngII induced TGF- β1 production. Luciferase reporter with deleted HNF4a binding sites showed decreased TGFbl transcriptional activ- ity induced by AngII. In AMPK or2-/- heart, the inhibition of metformin on HNF4a protein was attenuated. Con- clusion Metformin inhibits AngII induced cardiac fibrosis and TGF-β1 production through AMPK activation.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is that AMPK activation inhibits AngII induced HNF4α and then decreases TGF-β1 expres- 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FORMIN fibrosis ANGIOTENSIN II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 HEPATOCYTE nuclear FACTOR 4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K1调控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的机制
2
作者 陈平 王斐 +2 位作者 谢建鹏 张鉴 何振富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24,共7页
为了探索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AK1)调控奶牛乳腺上皮细胞(CMECs)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的机制,本试验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正常和乳腺炎CMECs信号通路;CMECs经细胞角蛋白18(CK-18)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后分为对照组、过表达组和抑制组,对照... 为了探索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AK1)调控奶牛乳腺上皮细胞(CMECs)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的机制,本试验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正常和乳腺炎CMECs信号通路;CMECs经细胞角蛋白18(CK-18)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后分为对照组、过表达组和抑制组,对照组正常培养CMECs,过表达组CMECs转染2μg TAK1过表达质粒,抑制组CMECs转染2μg TAK1过表达质粒后加入TAK1抑制剂5Z-7-oxozeaenol,蛋白质免疫印迹(WB)检测CMECs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转录因子κB(NF-κB)、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β(MIP-1β)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CMECs干细胞标志物乙醛脱氢酶(ALDH)含量。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CMECs发生炎症时,细胞免疫应答和细胞表面受体信号通路被激活,参与正向调控炎症反应的相关基因呈高水平表达;TNF-α与IL-1β、MIP-1α、MIP-1β、MCP-1、上游蛋白分化簇3(CD3)、分化簇8(CD8)和趋化因子配体5(CCL5)之间存在相互作用。WB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组TAK1,炎症因子IL-1β、TNF-α和NF-κB,趋化因子MIP-1α、MIP-1β和MCP-1蛋白表达极显著增强(P<0.01或P<0.001);与过表达组相比,抑制组TAK1,炎症因子IL-1β、TNF-α和NF-κB,趋化因子MIP-1α、MIP-1β和MCP-1蛋白表达极显著受到抑制(P<0.001)。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培养48 h之后,对照组ALDH阳性细胞率为6.7%,过表达组ALDH阳性细胞率为10.21%,抑制组ALDH阳性细胞率降为4.23%。本试验探究了TAK1与CMECs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之间的调控关系,为进一步治疗奶牛乳腺炎提供一定的试验支撑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乳腺上皮细胞(CMECs) 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AK1) 炎症因子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F-1介导MAPKs通路在C3H10T1/2细胞成骨分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冬 董晓俊 徐成栋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8-672,共5页
目的探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介导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信号通路在C3H10T1/2细胞成骨分化中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不同浓度IGF-1(0、5、10、20 ng/mL)培养C3H10T1/2细胞,碱性磷酸酶(ALP)与茜素红(ARS)染色检测ALP活性、钙盐... 目的探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介导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信号通路在C3H10T1/2细胞成骨分化中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不同浓度IGF-1(0、5、10、20 ng/mL)培养C3H10T1/2细胞,碱性磷酸酶(ALP)与茜素红(ARS)染色检测ALP活性、钙盐沉积情况,qRT-PCR法检测成骨特性因子核心结合因子α-1(RUNX2)、成骨分化特异性因子骨桥蛋白(OPN)、骨钙蛋白(OCN)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MAPK通路蛋白磷酸化表达水平。对数期细胞分为空白组、IGF-1组、ERK通路抑制剂(PD98059)组、PD+IGF-1组、p38通路抑制剂(SB202192)组、SB+IGF-1组,qRT-PCR法检测成骨特性因子RUNX2、成骨分化特异性因子骨桥蛋白(OPN)、骨钙蛋白(OCN)mRNA表达水平。结果不同浓度IGF-1组ALP显色加深,ALP活性升高,钙盐结节形成增多,RUNX2、OPN、OCN mRNA表达水平升高,磷酸化ERK、p38、JNK蛋白表达增加,具有剂量效应(P<0.05)。与空白组比较,PD组、SB组C3H10T1/2细胞RUNX2、OPN、OCN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PD+IGF-1组、SB+IGF-1组C3H10T1/2细胞RUNX2、OPN、OCN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但与IGF-1组比较,PD+IGF-1组、SB+IGF-1组C3H10T1/2细胞RUNX2、OPN、OCN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IGF-1促进C3H10T1/2细胞成骨分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ERK信号通路和p38 MAPK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 C3H10T1/2细胞 成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FP36L1对胰腺癌细胞生长调控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洋 黄小勇 +4 位作者 赵文雪 高宁 樊欣悦 张静 杜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15-1825,共11页
目的:探究锌指蛋白36样蛋白1(ZFP36L1)对胰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方法:在线网站UALCAN和GEPIA分析ZFP36L1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表达变化与胰腺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相关性。Western blot检测ZFP36L1在胰腺导管细胞(HPNE)和3种不... 目的:探究锌指蛋白36样蛋白1(ZFP36L1)对胰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方法:在线网站UALCAN和GEPIA分析ZFP36L1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表达变化与胰腺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相关性。Western blot检测ZFP36L1在胰腺导管细胞(HPNE)和3种不同胰腺癌细胞中的蛋白表达情况。CCK-8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ZFP36L1过表达及干扰对胰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ZFP36L1表达变化对胰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ZFP36L1表达变化对胰腺癌细胞周期的影响。生物信息学分析ZFP36L1的互作蛋白;Co-IP检测ZFP36L1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4(MAPK14)间的相互作用;Western blot检测过表达ZFP36L1对p38 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及磷酸化的影响;回复实验检测过表达MAPK14在ZFP36L1调控胰腺癌细胞功能中的影响。结果:(1)ZFP36L1在胰腺癌中高表达,与胰腺癌患者不良预后正相关;与HPNE相比,ZFP36L1在MIA PaCa-2和ASPC-1胰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较高,在PANC-1胰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相对较低;(2)过表达ZFP36L1后,PANC-1和MIA PaCa-2细胞活力、集落形成、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增加,干扰ZFP36L1表达则获得相反的结果;(3)细胞生长调控过程中ZFP36L1可促进胰腺癌细胞进入S期;(4)ZFP36L1可与MAPK14相互作用调控胰腺癌细胞生长,过表达MAPK14可逆转ZFP36L1过表达诱导的胰腺癌细胞活力和细胞迁移能力增加,使ZFP36L1敲降胰腺癌细胞的活力和迁移能力进一步下降。结论:ZFP36L1是潜在的胰腺癌促进蛋白,可通过细胞周期调控及与MAPK14互作调控胰腺癌细胞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指蛋白36样蛋白1 胰腺癌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4 生物信息学 细胞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F99通过TAK1/NF-κB信号通路参与泛素化与脓毒症性休克的潜在联系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弛 胡赛 +3 位作者 王静 夏凤强 程晓英 甘泽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5-620,626,共7页
目的 探讨环指蛋白99(RNF99)介导的转化生长因子激酶1(TAK1)/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参与泛素化与脓毒症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潜在联系。方法 进行质粒和siRNA转染以过表达或敲低小鼠肺泡上皮细胞(MLE12)中RNF99,分析磷酸p6... 目的 探讨环指蛋白99(RNF99)介导的转化生长因子激酶1(TAK1)/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参与泛素化与脓毒症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潜在联系。方法 进行质粒和siRNA转染以过表达或敲低小鼠肺泡上皮细胞(MLE12)中RNF99,分析磷酸p65和p65蛋白表达。免疫沉淀分析RNF99与TRAF6和TAK1的蛋白相互作用关系。将40只小鼠随机分成WT+PBS、WT+LPS、RNF99特异性表达(TG)+PBS和TG+LPS组,每组10只。通过腹膜内注射30 mg/kg LPS诱导脓毒症。结果 与Vector组相比,RNF99组MLE12细胞中TRAF6和TAK1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泛素化TRAF6蛋白在RNF99敲低的MLE12细胞中增加。与LPS+Vector组相比,在LPS+RNF99组MLE12细胞中p65的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P <0.05)。与si-NC组相比,si-RNF99组MLE12细胞中RNF99、IκBα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 <0.05)。与LPS+si-NC组相比,在LPS+si-RNF99组MLE12细胞中p65的磷酸化水平明显增加(P <0.05)。TG+LPS组小鼠肺组织中CD68巨噬细胞染色百分比较WT+LPS组显著降低(P <0.05)。TG+LPS组小鼠肺组织中p65的磷酸化水平显著低于WT+LPS组小鼠(P <0.05)。结论 RNF99通过与NF-κB信号通路的关键调节因子(TRAF6/TAK1)相互作用来调节NF-κB信号通路,并改善小鼠腹腔注射LPS后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指蛋白99 转化生长因子激酶1 核因子-ΚB 脂多糖 肺泡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人RPE细胞分泌TGF-β2、MMP-2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晁荣荣 郑柳 +1 位作者 范晶 丁芝祥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12-517,共6页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影响,并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ARPE-19细胞分别按不同浓度IGF-1和不同浓度LY294002培养6 h、12 h、24 h、48 h...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影响,并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ARPE-19细胞分别按不同浓度IGF-1和不同浓度LY294002培养6 h、12 h、24 h、48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确定IGF-1、LY294002的最佳作用浓度与时间。细胞划痕法检测细胞迁移活性。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GF-β2浓度。将ARPE-19细胞分为对照组、IGF-1组(80μg·L^(-1) IGF-1)、IGF-1+LY294002组(80μg·L^(-1) IGF-1+30 mmol·L^(-1) LY294002)、LY294002组(30 mmol·L^(-1) LY294002),使用无血清DMEM/F12培养基培养,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分别采用RT-PCR、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TGF-β2、MMP-2、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结果与0μg·L^(-1) IGF-1比较,80μg·L^(-1) IGF-1的细胞活力24 h变化显著(P<0.05),故确定其为IGF-1最佳作用浓度和时间。与0 mmol·L^(-1) LY294002比较,24 h的30 mmol·L^(-1) LY294002接近半数抑制浓度,故确定其为LY294002最佳作用时间和浓度。细胞划痕法检测结果显示,0μg·L^(-1) IGF-1组、40μg·L^(-1) IGF-1组、80μg·L^(-1) IGF-1组细胞迁移率整体比较及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0μg·L^(-1) IGF-1组、40μg·L^(-1) IGF-1组、80μg·L^(-1) IGF-1组细胞上清液中TGF-β2浓度整体比较及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RT-PCR、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IGF-1、LY294002培养24 h,与对照组比较,IGF-1组细胞中TGF-β2、MMP-2、PI3K、AKT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而LY294002组细胞中TGF-β2、MMP-2、PI3K、AKT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均为P<0.05);与IGF-1组比较,IGF-1+LY294002组细胞中TGF-β2、MMP-2、PI3K、AKT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均为P<0.05)。结论IGF-1能促进ARPE-19细胞增殖、迁移;IGF-1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上调ARPE-19细胞中TGF-β2、MMP-2的表达,参与近视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通路 转化生长因子Β2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生性瘢痕形态学观察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性激酶1表达的检测与意义 被引量:19
7
作者 张羽飞 李厚忠 +4 位作者 王学勇 马洪闯 武艳 袁晓环 初彦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46-450,共5页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性激酶1(TAK1)在正常皮肤及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并结合增生性瘢痕的形态学观察,探讨其在病理性瘢痕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病理性瘢痕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与参考。方法采用常...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性激酶1(TAK1)在正常皮肤及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并结合增生性瘢痕的形态学观察,探讨其在病理性瘢痕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病理性瘢痕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与参考。方法采用常规HE、Masson染色、免疫荧光方法和荧光定量PCR法对10例来自体正常皮肤及15例增生性瘢痕进行VEGF和TAK1在组织中的定位与表达量的检测、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形态学观察显示增生性瘢痕的表皮形态异常,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真皮成纤维细胞较正常皮肤排列紊乱、致密。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增生性瘢痕组织中VEGF和TAK1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VEGF和TAK1在增生性瘢痕组织中表达均增强(P<0.01,P<0.05)。结论增生性瘢痕组织胶原纤维化程度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且瘢痕组织中VEGF与TAK1表达程度均高于正常组织,对增生性瘢痕的形成可能发挥促进作用。VEGF与TAK1可作为增生性瘢痕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参考指标,为防治病理性瘢痕形成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瘢痕 胶原纤维化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性激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大鼠肾小管TGF-β_1和MAPK_(1/3)表达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32
8
作者 郭兵 肖瑛 +2 位作者 万昌武 桂华珍 张国忠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681-1685,共5页
目的动态观察糖尿病大鼠肾小管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1/3)和纤维连接蛋白(FN)的变化,探讨其在肾小管间质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1周、2周、4周和8周组。用链脲菌素复制糖... 目的动态观察糖尿病大鼠肾小管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1/3)和纤维连接蛋白(FN)的变化,探讨其在肾小管间质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1周、2周、4周和8周组。用链脲菌素复制糖尿病模型;免疫组化法检测肾小管间质TGF-β1、MAPK1/3和FN的表达;Westernblot检测TGF-β1蛋白质;HE和PAS染色,光镜观察动物肾组织形态;生化法测定血糖、血肌酐及尿蛋白。结果正常肾小管可见少量MAPK1/3表达,而未见TGF-β1表达。糖尿病1周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TGF-β1,并且随着病程发展而增加。MAPK1/3和FN从糖尿病两周开始表达亦呈持续增加,并且与TGF-β1及肾重/体重比呈正相关。糖尿病1周时MAPK1/3与TGF-β1无显著相关,但与FN呈正相关。结论大鼠糖尿病状态诱导肾小管表达TGF-β1并激活MAPK1/3,MAPK1/3介导高糖和TGF-β1的信号而促进FN的生成和沉积,在糖尿病肾脏肥大和纤维化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GF-β1 MAPK 糖尿病大鼠 表达 FN 肾小管 动态观察 光镜观察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1通过p38MAPK信号通路调控肾小球系膜细胞分泌纤维连接蛋白的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王秋月 佟健华 +2 位作者 杜娟 赵宏 陆娇薇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46-248,共3页
目的探讨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MC)分泌纤维连接蛋白(FN)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WesternBlot法检测系膜细胞内p38MAPK活性;应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FN。结果TGF... 目的探讨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MC)分泌纤维连接蛋白(FN)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WesternBlot法检测系膜细胞内p38MAPK活性;应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FN。结果TGF-β1可诱导MC内p38MAPK活化,刺激15minp38MAPK活性增加,30min后,p38MAPK活性达高峰,1h后几乎恢复至正常水平,2h后再次升高,24h时仍高于正常。TGF-β1可促进MC分泌FN,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显著抑制TGF-β1诱导的MC分泌FN。结论p38MAPK通路在TGF-β1引起的系膜细胞外基质成分之一的FN分泌增加中发挥一定的作用。SB203580能部分抑制TGF-β1诱导的FN的合成,可能对糖尿病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系膜细胞 糖尿病肾病 纤维连接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I-1和TIMP-1基因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中的表达及HGF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8
10
作者 黄云剑 张远宁 +3 位作者 王沂芹 赵景宏 杨唐俊 蔡文琴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542-1546,共5页
目的研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基因表达与梗阻性肾病小管间质纤维化(TIF)进展的关系及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干预作用。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大鼠组、假手术组、单侧输尿管梗... 目的研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基因表达与梗阻性肾病小管间质纤维化(TIF)进展的关系及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干预作用。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大鼠组、假手术组、单侧输尿管梗阻组和HGF治疗组,分别于模型3d、7d、14d、21d处死大鼠。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PAI-1和TIMP-1mRNA表达水平;底物酶谱法检测肾脏MMP2、9活性的变化,测定肾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判断纤维化程度。结果梗阻肾组织PAI-1和TIMP-1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伴有明显的梗阻肾MMP2,MMP9活性低于和羟脯氨酸含量高于对照组,而21dHGF治疗组PAI-1和TIMP-1mRNA表达明显下调,MMP2,MMP9活性高于和肾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少于对照组。结论PAI-1、TIMP-1mRNA表达增高是小管间质ECM降解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造成TIF加重的重要因素,而HGF可拮抗这一进程,减轻小管间质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溶解原1 金属蛋白酶Ⅰ组织抑制剂 转化生长因子Β 肝细胞生长因子 肾小管 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丁酚抑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系膜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_1表达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远程 叶志斌 +2 位作者 周钦 张宗梁 吴兆龙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1-154,188,共5页
目的 观察丙丁酚对ox- LDL诱导系膜细胞AP -1活性和TGF -β1 表达的作用 ,探讨抗氧化剂治疗脂质肾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 大鼠系膜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细胞组、ox- LDL处理组和ox- LDL +丙丁酚处理组。运用凝胶迁移率实验检测AP-1活性变化... 目的 观察丙丁酚对ox- LDL诱导系膜细胞AP -1活性和TGF -β1 表达的作用 ,探讨抗氧化剂治疗脂质肾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 大鼠系膜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细胞组、ox- LDL处理组和ox- LDL +丙丁酚处理组。运用凝胶迁移率实验检测AP-1活性变化 ,Western杂交检测c- Jun、JNK/SAPK磷酸化及TGF- β1 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运用Northern杂交检测TGF- β1- mRNA表达。结果 丙丁酚 5 0 μmol/L预处理系膜细胞 2 0h ,显著降低ox LDL诱导系膜细胞AP 1活性。丙丁酚浓度为 5 0、1 0 0、2 0 0 μmol/L时 ,均显著抑制ox- LDL诱导JNK ,/SAPK磷酸化 ;且ox LDL +丙丁酚处理组的c Jun蛋白表达分别为ox- LDL处理组的 6 0 %、5 1 %和 4 6 %。Northern杂交显示 :ox LDL为 1 0 μg/mL时并不激活TGF- β1 mRNA表达 (P >0 .0 5 ) ;而当ox-LDL浓度增至 5 0、1 0 0 μg/mL时 ,TGF -β1 mRNA表达分别增加 1 .8和 1 .9倍。Western杂交显示ox -LDL呈剂量依赖方式增加TGF β1 蛋白质表达。加入丙丁酚后显著降低ox LDL诱导系膜细胞的TGF -β1- mRNA和蛋白质表达 (P <0 .0 5 )。结论 丙丁酚可能通过抑制JNK1 /SAPK磷酸化和AP 活性下调ox- LDL诱导系膜细胞TGF- β1 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膜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丙丁酚 蛋白诱导 氧化型低 抑制 TGF-β1表达 NORTHERN杂交 mRNA表达 Western杂交 JNK/SAPK AP-1活性 mol/L 蛋白质表达 密度 抗氧化剂治疗 蛋白表达水平 LDL 杂交检测 凝胶迁移率 磷酸化 分子机制 活性变化 实验检测 剂量依赖 Ju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F-α通过JNK和AP-1途径调节乳腺癌MCF-7细胞VEGF的表达 被引量:16
12
作者 殷咏梅 束永前 +3 位作者 陈晓锋 李薇 刘凌翔 韩晓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17,共6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诱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机制。方法:以20 ng/ml TNF-α处理MCF-7细胞,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MAPK(JNK,p38,ERK)信号通路中蛋...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诱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机制。方法:以20 ng/ml TNF-α处理MCF-7细胞,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MAPK(JNK,p38,ERK)信号通路中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变化以及AP-1家族(c-Jun,Jun-B,c-Fos,Fra-1,Fra-2,JunD)的蛋白表达及磷酸化水平的变化;以免疫共沉淀法检测激活后的AP-1存在形式;以RT-PCR以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VEGF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以MAPK抑制剂预处理后,检测VEGF蛋白表达水平;运用ChIP的方法验证p-c-Jun结合在VEGF启动子区。结果:TNF-α通过激活JNK信号转导通路活化AP-1;被TNF-α激活后AP-1以p-c-Jun-c-Jun和p-c-Jun-JunB同源二聚体形式存在;TNF-α通过激活转录因子AP-1促进VEGF的转录,并增强VEGF的蛋白表达水平;p-c-jun通过与VEGF启动子AP-1结合参与对VEGF转录的调控。结论:在TNF-α作用下,AP-1通过p-c-jun同源二聚体结合在VEGF启动子的AP-1结合位点上,直接对VEGF转录进行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激活蛋白-1 c-JunN末端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影响及其与TGF-β_1/TAK1信号转导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3
作者 肖祥彬 覃数 +1 位作者 张冬颖 马康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085-1088,共4页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将24h后存活大鼠随机分成心肌梗死组(MI组,n=9)、辛伐他汀10mg组[10mg/(kg.d),Si m1组;n=8]、辛伐他汀20mg组[20mg/(kg.d),Si m2组;n=10]、辛...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将24h后存活大鼠随机分成心肌梗死组(MI组,n=9)、辛伐他汀10mg组[10mg/(kg.d),Si m1组;n=8]、辛伐他汀20mg组[20mg/(kg.d),Si m2组;n=10]、辛伐他汀40mg组[40mg/(kg.d),Si m4组;n=9]。另设假手术组(Sham组,n=10)。4周后观察大鼠血脂水平,血流动力学指标,左室重量指数,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结构的变化,计算心肌细胞横切面面积。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RT-PCR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TGF-β活化激酶1(TAK1)在非梗死区的表达。结果与MI组比较,各Si m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左心室重量指数、心肌细胞横切面面积及病理学变化均有明显改善,TGF-β1和TAK1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下调。Si m2组和Si m4组的前述指标较Si m1组均有改善(P<0.05),但Si m2组与Si m4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血脂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以抑制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在20mg/(kg.d)以内增加辛伐他汀的剂量可以增强其疗效。辛伐他汀的这种作用与其调脂作用无关,可能与其抑制TGF-β1/TAK1信号转导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心肌梗死 心室重构 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活化激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干扰TAK1表达以增强三氧化二砷抑制Kasumi-1细胞增殖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莎 袁芳芳 +3 位作者 米瑞华 汪小姣 范瑞华 魏旭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71-376,共6页
目的:探讨沉默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TAK1)基因表达对三氧化二砷(As_2O_3)抑制人t(8;21)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Kasumi-1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TAK1特异siRNA转染Kasumi-1细胞组,As_2O_3作用组及两者联合处... 目的:探讨沉默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TAK1)基因表达对三氧化二砷(As_2O_3)抑制人t(8;21)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Kasumi-1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TAK1特异siRNA转染Kasumi-1细胞组,As_2O_3作用组及两者联合处理的Kasumi-1细胞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TAK1、p-JNK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在0.5-20μmol/L范围内,As_2O_3作用于Kasumi-1细胞24 h能够浓度依赖性地抑制Kasumi-1细胞增殖,24 h的IC_(50)值为(3.79±0.36)μmol/L;在0.5-10μmol/L范围内,As_2O_3作用于Kasumi-1细胞48 h能够浓度依赖性地抑制Kasumi-1细胞增殖;之后As_2O_3对Kasumi-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进入平台期,48 h的IC_(50)值为(2.38±0.17)μmol/L。TAK1siRNA转染组和As_2O_3 3.5μmol/L作用24 h组,Kasumi-1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0.86±1.64)%和(49.80±2.19)%,凋亡率分别为(8.47±0.75)%和(24.78±2.1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联合作用于Kasumi-1细胞的增殖抑制率为(65.63±0.83)%,凋亡率为(68.97±2.94)%,与对照组和各单独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TAK1siRNA转染和As_2O_3作用Kasumi-1细胞24 h能不同程度下调TAK1、p-JNK、c-Fos、c-Jun、BCL-2的表达,上调BAX和活化型(cleaved)Caspase-3、9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联合后该作用进一步加强(P<0.05)。结论:利用RNA干扰技术沉默TAK1表达能够增强As_2O_3抑制Kasumi-1细胞增殖的作用,其原因可能是通过TAK1下游的JNK信号传导通路,以及线粒体途径诱导细胞凋亡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 SIRNA干扰 三氧化二砷 KASUMI-1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活化激酶1诱导软骨细胞发生骨关节炎相关病变机制 被引量:2
15
作者 程锦 胡晓青 +2 位作者 段小宁 张辛 敖英芳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26-1333,共8页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退行性关节病变,而免疫相关反应是影响OA进程的重要因素。转化生长因子β活化激酶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activated kinase 1,TAK1)作为固有免疫及适应性免疫反应中...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退行性关节病变,而免疫相关反应是影响OA进程的重要因素。转化生长因子β活化激酶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activated kinase 1,TAK1)作为固有免疫及适应性免疫反应中的关键激酶,在多种细胞类型中介导NF-κB、JNK及p38 MAPK等免疫相关信号通路的活化。另有研究表明,TAK1通过调控MAPK及BMP信号通路,对软骨的形态发生、生长及维持起着关键作用,而TAK1对于软骨细胞的细胞周期、增殖及死亡的影响则鲜有报道。本研究拟构建TAK1过表达腺病毒,用其感染软骨细胞,观察TAK1的过表达对软骨细胞的周期、增殖及死亡有何影响,并明确其对细胞内OA相关基因的调控。Western印迹实验及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证实,TAK1过表达腺病毒构建成功,可在软骨细胞中实现高效表达,并可引起软骨细胞的显著死亡。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TAK1可使软骨细胞周期阻滞于G2期,而TAK1的小分子抑制剂5Z-7-Oxozeaenol则可使G2期细胞比例显著减少。CCK-8及乳酸脱氢酶检测结果表明,TAK1可抑制软骨细胞的增殖,并引发其发生坏死。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TAK1可诱导软骨细胞中分解代谢相关基因Adamts1及IL-6的表达上调,并抑制合成代谢相关基因Sox9及Col2a1的表达。以上结果证实,TAK1的过表达可引发软骨细胞出现细胞周期阻滞、增殖减缓、坏死以及分解与合成代谢平衡失调等OA样病变,因此很可能是OA临床治疗中的潜在作用靶点。本研究为进一步揭示OA进程中软骨退化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转化生长因子β活化激酶1 腺病毒 软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1及I型受体ALK1/ALK5mRNA在脑动静脉畸形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光忠 李铁林 +6 位作者 全伟 黄涛 赵庆平 王建奇 段传志 汪求精 姜晓丹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75-677,共3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I型受体ALK1、ALK5在脑动静脉畸形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脑动静脉畸形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脑动静脉畸形中TGFβ1、ALK1及ALK5mRNA的表达。结果TGFβ1及其受体ALK5mRNA...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I型受体ALK1、ALK5在脑动静脉畸形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脑动静脉畸形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脑动静脉畸形中TGFβ1、ALK1及ALK5mRNA的表达。结果TGFβ1及其受体ALK5mRNA在脑动静脉畸形中的表达均显著性升高,其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77±0.047和0.585±0.074;受体ALK1mRNA表达则显著性降低,相对表达量为0.173±0.044,与正常对照组的0.720±0.098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TGFβ1及其受体ALK1、ALK5mRNA的表达平衡在脑动静脉畸形发生、发展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Alk1 Alk5 脑动静脉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中活化的蛋白激酶C受体1、低氧诱导因子1α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病理学意义 被引量:6
17
作者 周洋 刘晓军 +2 位作者 孙昊 吴玉仙 金志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78-1082,共5页
目的检测活化的蛋白激酶C受体1(RACK1)、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病理学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本院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确诊的85例宫颈癌组织样本及其对应的癌旁组... 目的检测活化的蛋白激酶C受体1(RACK1)、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病理学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本院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确诊的85例宫颈癌组织样本及其对应的癌旁组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ABC法分别检测RACK1、HIF-1α、VEGF蛋白在宫颈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宫颈癌组织中RACK1、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及肿瘤直径、浸润深度、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三者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RACK1、HIF-1α、VEGF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P均<0.05),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2%(69/85)、63.5%(54/85)、89.4%(76/85)。RACK1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病理分级和淋巴结是否转移有关(P均<0.05),HIF-1α和VEGF表达均与肿瘤直径、浸润深度、病理分级及淋巴结是否转移有关(P均<0.05)。RACK1、HIF-1α、VEGF蛋白的表达两两之间呈正相关(RACK1 vs HIF-1α:r=0.523,P=0.0439;RACK1 vs VEGF:r=0.428,P=0.0337;HIF-1αvs VEGF:r=0.689,P=0.0245)。结论RACK1、HIF-1、VEGF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三者之间的表达呈正相关,提示其可能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协同作用,可作为判断肿瘤侵袭、转移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活化的蛋白激酶C受体1 低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对TGF-β_1诱导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细胞外基质积聚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姜宗培 张海燕 +5 位作者 陈雄辉 常洁 骆宁 李晓艳 董秀清 余学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368-1372,共5页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对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MCP-1、PAI-1和Col-Ⅰ表达的影响,并探讨槲皮素的作用。方法:以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为研究对象,采用TGF-β1(10μg/L)刺激,部分实验中培养的细胞在刺激前用槲皮素(50μmol/L...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对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MCP-1、PAI-1和Col-Ⅰ表达的影响,并探讨槲皮素的作用。方法:以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为研究对象,采用TGF-β1(10μg/L)刺激,部分实验中培养的细胞在刺激前用槲皮素(50μmol/L)预处理90min。MCP-1及COL-ⅠmRNA的表达采用RT-PCR检测。PAI-1mRNA和蛋白的表达分别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结果:NRK-52E细胞在TGF-β1刺激后MCP-1mRNA显著上调,在2h开始升高,8h达高峰,呈时间依赖性;PAI-1mRNA和蛋白的表达也显著增加;同时,TGF-β1还显著上调Col-ⅠmRNA的表达,24h为正常的2.4倍(P<0.05)。槲皮素预处理后,TGF-β1诱导的MCP-1、PAI-1和Col-Ⅰ的上调表达均受到明显抑制(P<0.05)。结论:槲皮素能够通过抑制MCP-1、PAI-1和Col-Ⅰ的表达而部分逆转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细胞外基质的积聚,这可能有利于延缓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质1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胶原Ⅰ型 NRK-52E细胞 槲皮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双胍通过激活胰腺癌细胞AMPK通路抑制TGF-β1表达 被引量:3
19
作者 段万星 陈科 +5 位作者 薛梦雯 周灿灿 雷建军 徐勤鸿 马清涌 仵正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06-511,共6页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胰腺癌细胞TGF-β1表达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二甲双胍干预胰腺癌细胞株Panc-1及BxPC-3,MTT法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qRT-PCR、Westernblot及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中TGF-β1表达,Westernblot检...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胰腺癌细胞TGF-β1表达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二甲双胍干预胰腺癌细胞株Panc-1及BxPC-3,MTT法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qRT-PCR、Westernblot及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中TGF-β1表达,Westernblot检测细胞中AMPK/p-AMPK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GF-β1的含量。采用基因沉默技术敲除胰腺癌细胞AMPK后,二甲双胍干预,qRT-PCR及Westernblot检测TGF-β1的表达情况。结果二甲双胍干预后,Panc-1及BxPC-3细胞AMPK的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肿瘤细胞内TGF-β1的表达明显减少(Panc-1:P<0.001;BxPC-3:P<0.001),敲除肿瘤细胞AMPK可以逆转二甲双胍对TGF-β1的下调作用(P<0.05)。结论二甲双胍可以通过诱导AMPK磷酸化而抑制胰腺癌细胞内TGF-β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胰腺癌 转化生长因子-β1 基因沉默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参与调节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活化发挥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信号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宁钧宇 敬海明 +3 位作者 杜宏举 齐丽娟 高珊 李国君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1-105,共5页
目的进一步证实在猪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中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抑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刺激引起的细胞增生,以及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使用AMPK活化剂二甲双... 目的进一步证实在猪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中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抑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刺激引起的细胞增生,以及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使用AMPK活化剂二甲双胍增强细胞内AMPK的活化(表现为AMPK第172位苏氨酸磷酸化增高);采用定点突变获得组成性激活型AMPK突变体,设计短发卡RNA (short hairpin,shRNA)序列构建AMPK干扰载体,并分别包装产生组成性激活型AMPK和AMPK敲低慢病毒。分别采用AMPK活化剂二甲双胍处理、组成性激活型AMPK慢病毒感染和AMPK敲低慢病毒感染猪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观察AMPK活性对猪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中IGF-1刺激引起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s 1/2,ERK1/2)活性(表现为202位苏氨酸和204位酪氨酸的磷酸化)及其下游细胞增生的影响。结果二甲双胍明显增强AMPK的活性(表现为172位苏氨酸磷酸化增高),并明显抑制IGF-1刺激引起的ERK1/2活化(表现为202位苏氨酸和204位酪氨酸的磷酸化受到抑制);组成性激活型AMPK表达能明显抑制IGF-1刺激引起的ERK1/2活化以及下游的细胞增生;在AMPK敲低细胞中,IGF-1能引起更强的ERK1/2活化。结论 AMPK能通过抑制ERK1/2活化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IGF-1信号,并能抑制IGF-1刺激引起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