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耦合TRIP效应的TRIP型多相钢本构模型及其在冲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单体坤 张卫刚 李淑慧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3-77,共5页
提出了一个耦合TRIP(Transformation Induced Plasticity)效应和考虑材料各向异性的TRIP型多相钢的本构模型.TRIP效应通过与应力状态和塑性应变相关的马氏体动力学方程来描述.把所建立的TRIP钢本构模型在商业有限元软件中进行二次开发,... 提出了一个耦合TRIP(Transformation Induced Plasticity)效应和考虑材料各向异性的TRIP型多相钢的本构模型.TRIP效应通过与应力状态和塑性应变相关的马氏体动力学方程来描述.把所建立的TRIP钢本构模型在商业有限元软件中进行二次开发,对TRIP型多相钢的应力应变关系和成形性能进行了仿真计算,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很好.由于TRIP效应减小了材料的弹性模量,因此在回弹仿真中考虑到弹性模量变化来提高回弹预测的精度,与传统的认为弹性模量在成形过程中保持不变的仿真结果相比,所建立的模型能够很好地说明TRIP钢回弹大的主要原因,为提高TRIP钢的成形性能和精度打下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诱发塑性钢 本构方程 相变诱发塑性效应 板料成形 回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火温度对含稀土TRIP/TWIP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立辉 唐荻 +1 位作者 赵爱民 江海涛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186-188,共3页
分析了不同退火温度的TRIP/TWIP试验钢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在退火均热温度780℃时伸长率相对偏低,在800℃时屈服强度最高,退火均热温度对抗拉强度的影响较小,对伸长率的影响较大,不同退火均热温度下试验钢均没有明显屈服平台。试验钢... 分析了不同退火温度的TRIP/TWIP试验钢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在退火均热温度780℃时伸长率相对偏低,在800℃时屈服强度最高,退火均热温度对抗拉强度的影响较小,对伸长率的影响较大,不同退火均热温度下试验钢均没有明显屈服平台。试验钢的组织主要为奥氏体,变形前亚结构有退火孪晶出现,晶粒尺寸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而变得粗大,变形后形变孪晶数量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多。因TWIP效应和TRIP效应,试验钢具有高强度和高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火温度 TWIP效应 trip效应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锰钢ART退火过程强塑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通 徐虹 +2 位作者 杨广宇 高开轩 马鹏展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41-45,48,共6页
中锰钢在逆转变奥氏体(Austenite Reverted Transformation,ART)退火处理后具有优异强塑性,符合第三代汽车用先进高强度钢的发展要求。本文分析了ART退火工艺与中锰钢强塑机制的关系,概述了退火温度和时间对其综合力学性能的影响,并... 中锰钢在逆转变奥氏体(Austenite Reverted Transformation,ART)退火处理后具有优异强塑性,符合第三代汽车用先进高强度钢的发展要求。本文分析了ART退火工艺与中锰钢强塑机制的关系,概述了退火温度和时间对其综合力学性能的影响,并讨论了中锰钢(4wt%~8wt%Mn)在塑性变形过程中的主要强塑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锰钢 ART 退火工艺 残余奥氏体 强塑性 trip 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中锰Q690F高强韧中厚板生产技术 被引量:7
4
作者 齐祥羽 朱晓雷 +1 位作者 胡军 杜林秀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83-487,共5页
对低碳中锰Q690F高强韧中厚板进行了控扎控冷和热处理工艺试验,观察了显微组织,测定了拉伸和冲击性能,并阐述了其强韧化机制.结果表明:中锰钢的显微组织为亚微米尺度的回火马氏体+逆转变奥氏体的复合层状组织.中锰中厚板1/4厚度位置的... 对低碳中锰Q690F高强韧中厚板进行了控扎控冷和热处理工艺试验,观察了显微组织,测定了拉伸和冲击性能,并阐述了其强韧化机制.结果表明:中锰钢的显微组织为亚微米尺度的回火马氏体+逆转变奥氏体的复合层状组织.中锰中厚板1/4厚度位置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60℃冲击功分别为725 MPa,840 MPa,27. 7%,130 J.逆转变奥氏体发生相变诱导塑性(TRIP)效应产生的应变硬化是中锰钢主要的强化机制; TRIP效应吸收大量的应变能,推迟颈缩,增加均匀延伸率,是中锰钢主要的增塑机制; TRIP效应有效地提高了裂纹形成功和裂纹扩展功,是中锰钢主要的韧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锰钢 Q690F trip效应 强化机制 增塑机制 韧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留奥氏体含量对20SiMn2MoV钢强韧性的影响
5
作者 武保增 高万夫 +1 位作者 雷晓维 张东东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51-55,共5页
采用新型Q-P-T(淬火-碳分配-回火)工艺对20SiMn2MoV钢进行热处理,通过改变淬火介质温度(QT)和碳分配+回火时间(PT+TT),改变其组织,旨在提高钢的强韧性。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研究... 采用新型Q-P-T(淬火-碳分配-回火)工艺对20SiMn2MoV钢进行热处理,通过改变淬火介质温度(QT)和碳分配+回火时间(PT+TT),改变其组织,旨在提高钢的强韧性。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研究了新型Q-P-T工艺对20SiMn2MoV钢、微观组织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0SiMn2MoV钢经Q-P-T工艺处理获得了板条马氏体+含量较多的残留奥氏体,残留奥氏体含量为8%~11%;试样拉断后,测量试样中残留奥氏体的体积分数变化,显示了残留奥氏体量明显减少。通过对比应力-应变曲线发现,在缩颈前试样曲线斜率发生了明显变化.因此,20SiMn2MoV钢在拉伸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相变诱发塑性(TRIP)效应;淬火介质温度为110℃,碳分配90s时。钢的抗拉强度为1331MPa,伸长率达23.0%,强塑积为30613MPa%,具有优良的强韧性匹配.强韧性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SiMn2MoV钢 淬火-碳分配-回火工艺 强韧性 相变诱发塑性(trip)效应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