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2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融合蚁群算法和差分Transformer的农业机器人路径规划研究
1
作者 李娟 张振荣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4-172,共9页
针对农业机器人在复杂田间环境中路径规划精度不足、避障能力有限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蚁群算法和差分Transformer的新型路径规划方法。采用蚁群算法进行初始全局路径搜索,利用其分布式并行搜索能力生成初始可行路径。针对传统蚁群算法... 针对农业机器人在复杂田间环境中路径规划精度不足、避障能力有限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蚁群算法和差分Transformer的新型路径规划方法。采用蚁群算法进行初始全局路径搜索,利用其分布式并行搜索能力生成初始可行路径。针对传统蚁群算法中信息素更新方式容易陷入局部最优、对环境动态变化适应性差的缺陷,设计差分Transformer模型替代原有的信息素更新方法。差分Transformer通过自注意力机制,捕捉路径节点之间的长距离依赖关系和非线性特征,对信息素进行更精准地更新和分配,增强算法对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在路径长度、规划时间和避障成功率等指标上均优于传统算法。具体而言,与蚁群算法相比,区域规模为50时,路径长度平均减少16.8%,从平均150 m降至125 m;规划时间缩短23.5%,从平均2.13 s降至1.63 s;避障成功率提高11.2%,达到96.5%。该研究为农业机器人自主导航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器人 路径规划 蚁群算法 差分transformer 智慧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轻量化Transformer的农作物检测机器人路径规划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娟 金志雄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27-233,共7页
为解决农作物检测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在复杂农田环境下精度低、速度慢等问题,设计轻量化Transformer模型,将其用于农作物检测机器人的路径规划任务中。采用余弦函数替代softmax计算,使得查询、键、值向量的计算可拆分,时间复杂度由原来... 为解决农作物检测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在复杂农田环境下精度低、速度慢等问题,设计轻量化Transformer模型,将其用于农作物检测机器人的路径规划任务中。采用余弦函数替代softmax计算,使得查询、键、值向量的计算可拆分,时间复杂度由原来的O(N2)降低到O(N)。通过四种不同聚合方式处理特征向量,确定节点权重分配。试验结果表明,基于轻量化Transformer的农作物检测机器人路径规划方法能够显著提高农作物检测机器人的效率和准确性。相比传统的规则化路径规划算法,将100规模农作物检测机器人的路径长度缩短5.91%;相比Transformer模型,推理时间缩短50%,训练时间缩短75%,为农作物检测机器人的路径规划提供一种新颖且有效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检测机器人 轻量化transformer 强化学习 多智能体 路径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CTC和Transformer的轮式移动机器人语音控制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唐咸荣 高瑞贞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7-123,共7页
针对人机交互过程中手动控制轮式移动机器人步骤繁琐且双手受到限制的问题,提出并实现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轮式移动机器人语音控制系统。系统选取树莓派4B开发板作为主控制器,科大讯飞6阵列语音模块作为语音采集器,STM32单片机作为底层... 针对人机交互过程中手动控制轮式移动机器人步骤繁琐且双手受到限制的问题,提出并实现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轮式移动机器人语音控制系统。系统选取树莓派4B开发板作为主控制器,科大讯飞6阵列语音模块作为语音采集器,STM32单片机作为底层轮式移动机器人的控制器。语音识别算法部分设计基于Transformer的端到端语音识别模型,并加入连续时序分类算法来辅助模型的训练,模型的收敛速度和鲁棒性都得到相应的提升。模型在AISHELL-1语音数据集上测试的字错率为5.57%,相对于Transformer单独训练,字错率相对下降5.1%。经过平台搭建和实验,实现轮式移动机器人根据用户语音指令完成相对应动作的目的,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解放用户的双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式移动机器人 语音控制 transformER 连接时序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加工机器人复杂相贯线切割轨迹规划方法
4
作者 李莎 高威 +1 位作者 陈磊 梁晓莉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26-231,共6页
激光加工机器人在执行复杂相贯线切割任务时,由于无法对大量三维空间数据进行处理,导致其容易出现轨迹规划精度不佳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激光加工机器人复杂相贯线切割轨迹规划方法。首先,构建相贯线数学模型,切割... 激光加工机器人在执行复杂相贯线切割任务时,由于无法对大量三维空间数据进行处理,导致其容易出现轨迹规划精度不佳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激光加工机器人复杂相贯线切割轨迹规划方法。首先,构建相贯线数学模型,切割过程中相贯线的具体形态;然后,运用平面转换结合插补递推技术,对相贯线的切割误差实施补偿处理,确保切割的精确性;最后,以经过补偿处理的相贯线作为切割轨迹,利用矩阵变换方法完成激光加工机器人的切割轨迹规划。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激光加工机器人切割轨迹规划效果更好、精度更高,具有更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贯线 激光加工机器人 矩阵变换 插补递推方法 轨迹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机器人应用广度深度与企业绿色化转型
5
作者 范合君 潘宁宁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1-110,共10页
工业机器人作为我国抢占科技创新高地的重要抓手,能否释放绿色红利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话题。现有文献关于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绿色转型关系的研究结论未达成一致。研究基于工业机器人应用模式的不同选择,将工业机器人应用分解为应用广度和... 工业机器人作为我国抢占科技创新高地的重要抓手,能否释放绿色红利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话题。现有文献关于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绿色转型关系的研究结论未达成一致。研究基于工业机器人应用模式的不同选择,将工业机器人应用分解为应用广度和应用深度2个维度,探究其对企业绿色化转型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显示:第一,工业机器人应用广度越大,企业绿色化转型水平越高;工业机器人应用深度越高,企业绿色化转型水平越高;与应用广度相比,工业机器人应用深度的绿色化提升效应更强。第二,工业机器人应用广度和应用深度通过促进企业要素投入集约和产出结构优化,提升绿色化转型水平。第三,企业环境注意力越高,工业机器人应用广度和应用深度对企业绿色化转型的提升作用越强。第四,工业机器人应用广度和应用深度对企业绿色化转型的提升作用存在时间持续性,但应用广度的持续时间更长。研究结论为工业机器人等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中国经济绿色发展提供一定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应用广度 工业机器人应用深度 绿色化转型 要素投入集约 产出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企业家精神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海军 姚国荣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0-160,共11页
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文章依托国家级(芜湖)机器人产业集聚区发展平台,以集聚区210家企业为研究样本,探索企业数字化转型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绩效有... 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文章依托国家级(芜湖)机器人产业集聚区发展平台,以集聚区210家企业为研究样本,探索企业数字化转型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企业家精神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与企业绩效的影响关系中有显著中介效应。进一步对数字化转型一阶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企业家精神在价值链数字化和企业绩效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而在产品和服务数字化以及数字技术应用和企业绩效之间存在完全中介效应。根据结论建议集聚区机器人企业推动数字化转型应聚焦重点业务领域和优先事项、整合资源打造集聚区共享服务平台,并在过程中充分发挥企业家精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企业家精神 企业绩效 机器人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WT-LSTM的工业机器人关节异常检测 被引量:1
7
作者 蒋沁诚 陶建峰 +2 位作者 王洋洋 张宇磊 刘成良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82-994,共13页
针对工业机器人制造企业工业机器人出厂检测场景关节伺服参数异常检测问题和不添加传感器、高准确率和实时性的需求,提出基于经验小波变换(EWT)和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的检测方法.构建工业机器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智能终端-云服务器一... 针对工业机器人制造企业工业机器人出厂检测场景关节伺服参数异常检测问题和不添加传感器、高准确率和实时性的需求,提出基于经验小波变换(EWT)和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的检测方法.构建工业机器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智能终端-云服务器一体化关节实时数据采集平台,无须额外添加传感器即可实现关节电流和速度信号的实时采集、存储和传输,在云端进行状态监测和异常检测.利用EWT分解电流信号以获得特征分量,将光滑的特征分量作为LSTM模型的输入,提高了预测准确性.针对机器人运动周期中实时信号周期不完整的问题,采用卷积神经网络和注意力机制优化的双向LSTM模型预测补全完整的周期信号,与标准信号特征分量进行差异度量,实现实时异常检测.采用1组标准伺服参数和24组异常伺服参数进行故障注入实验,验证了利用该方法能够定位异常关节,与注入异常程度有较好的一致性,检测准确率超过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经验小波变换 长短时记忆网络 异常检测 云边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车轮-水稻行线位姿关系的水田除草机器人视觉导航
8
作者 刘子翔 李彦明 +2 位作者 肖扬帆 黄飞 郭溢波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20-227,共8页
除草机器人在进行田间除草作业时,需要获得准确的导航信息以防止在除草过程中损伤水稻幼苗。传统的图像处理方法或卫星定位系统在水田环境下并不能直接得到车身与水稻行的相对位置。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水稻行线与车轮航向位姿关系的视... 除草机器人在进行田间除草作业时,需要获得准确的导航信息以防止在除草过程中损伤水稻幼苗。传统的图像处理方法或卫星定位系统在水田环境下并不能直接得到车身与水稻行的相对位置。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水稻行线与车轮航向位姿关系的视觉导航方法。通过优化滑窗算法提取图像中车轮和水稻行的特征点,将得到的车轮航向点和水稻行线点通过坐标转换公式,由像素坐标转化为世界坐标,得到车轮在水稻行之间行进的位置信息,进而得到导航信息。算法部署在Nvidia Jetson TX2平台上,处理每帧图像得到导航信息的时间可稳定在0.25 s内。导航信息提取实验结果表明,横向偏差提取平均误差为20.3 mm,航向角偏差提取平均误差为1.76°,可以满足除草机器人作业行进间导航的实时性与行线跟踪准确性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草机器人 视觉导航 图像处理 位姿关系 滑窗算法 坐标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像信息输入下的软线重构与抓取验证
9
作者 邱介禄 王明明 《智能系统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5-444,共10页
针对使用机器人对柔性物体进行操作的复杂任务,设计了一种简洁高效的软线抓取方法。首先利用双目相机和图像处理方法对软线进行测量,结合坐标系间的转换关系,从图像中还原了其特征点的空间坐标信息;采用Frenet标架对软线进行了建模重构... 针对使用机器人对柔性物体进行操作的复杂任务,设计了一种简洁高效的软线抓取方法。首先利用双目相机和图像处理方法对软线进行测量,结合坐标系间的转换关系,从图像中还原了其特征点的空间坐标信息;采用Frenet标架对软线进行了建模重构,以获取软线上任意点的位置与弯曲方向信息;提出了六自由度机械臂的位姿表示及转换方法以及相机的标定流程,将曲线任意弧长处的坐标值和Frenet标架方向转换为夹爪末端的位姿参数,最后开展了目标点处沿软线弯曲方向抓取软线的地面实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线 视觉感知 深度相机 图像处理 坐标计算 曲线重构 位姿转换 机械臂抓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WT和PSO的500 kV带电作业机器人抑振分析
10
作者 狄正辉 吴田 +3 位作者 刘凯 罗宇 王明 曾忱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14,共7页
针对500 kV输电线路引流板螺栓紧固机器人在柔性架空线路上运行过程中作业末端姿态产生耦合振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连续小波变换(CWT)和粒子群优化算法(PSO)的顶升系统抑振策略。通过采用连续小波变换处理机器人作业末端抖动数据,提取... 针对500 kV输电线路引流板螺栓紧固机器人在柔性架空线路上运行过程中作业末端姿态产生耦合振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连续小波变换(CWT)和粒子群优化算法(PSO)的顶升系统抑振策略。通过采用连续小波变换处理机器人作业末端抖动数据,提取时频图的振荡幅值特征,并以末端最大振动幅值作为优化程度指标,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调节顶升系统输出作用力,从而抑制机器人作业末端姿态振动。为验证所提抑振策略的有效性,基于柔性输电线路与刚性机器人的耦合特性,在ADAMS中建立模型,并与MATLAB进行联合仿真,分别研究有无顶升系统调节时机器人在不同距离行驶与作业工况下末端姿态响应。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有效抑制柔性架空输电线路上的机器人末端姿态振动,提高运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电作业机器人 刚柔耦合 顶升系统 连续小波变换 振动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工业机器人编程实践应用与发展趋势
11
作者 赵金波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年第6期64-67,共4页
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工业机器人编程技术正在快速发展,并在智能制造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该文通过分析工业机器人编程的主要方式,探讨各自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结合人工智能、5G、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讨论当前工业机器人编程在自动化生... 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工业机器人编程技术正在快速发展,并在智能制造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该文通过分析工业机器人编程的主要方式,探讨各自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结合人工智能、5G、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讨论当前工业机器人编程在自动化生产线、智能柔性制造及远程运维的实践应用。最后展望了工业机器人编程的发展趋势,指出未来将朝着更加智能化、低代码化、云端协作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以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和柔性制造能力。工业机器人编程的持续优化将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为工业4.0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工业机器人 编程技术 智能制造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CNN和Transformer的机器人室内场景识别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铁 段勇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23-229,共7页
为了提高机器人在复杂的室内环境中场景识别的准确率,本文提出一种融合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和视觉Transformer结构的机器人室内场景识别模型。本文模型利用CNN提取场景局部特征,然后使用视觉Transformer结... 为了提高机器人在复杂的室内环境中场景识别的准确率,本文提出一种融合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和视觉Transformer结构的机器人室内场景识别模型。本文模型利用CNN提取场景局部特征,然后使用视觉Transformer结构捕捉特征中远距离依赖关系,其中提出的视觉Transformer结构包括3个部分,分别是特征编码结构(Attention Embedding)、Encoder结构和一个将高层语义特征转化成像素级特征的结构(Attention Project)。本文研究的机器人场景识别模型利用CNN提高视觉Transformer局部细节特征的描述能力,同时通过视觉Transformer帮助CNN构建远距离特征的依赖关系,从而能够有效的表征和利用机器人工作场景图像的视觉特征。最后,通过机器人在实际工作环境中采集的数据集和开源的COLD数据集进行实验,验证了本文研究模型的有效性,场景识别精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N transformER 机器人 场景识别 局部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视觉Transformer时空自注意力的工人行为识别 被引量:3
13
作者 陆昱翔 徐冠华 唐波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46-454,共9页
针对人机协作特殊场景中工人行为识别的问题,提出基于Transformer网络的视频人体行为识别模型,利用Transformer网络核心的自注意力机制,减少网络的结构复杂度,提升网络的性能.模型在提取图像空间特征的基础上,增加时间特征的分析,从空... 针对人机协作特殊场景中工人行为识别的问题,提出基于Transformer网络的视频人体行为识别模型,利用Transformer网络核心的自注意力机制,减少网络的结构复杂度,提升网络的性能.模型在提取图像空间特征的基础上,增加时间特征的分析,从空间和时间2个维度实现对视频数据的处理.在处理后的数据中提取分类向量传入分类模块,得到最终的识别结果.为了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分别在公开数据集UCF101和实验室采集的工人常规行为(自建)数据集上进行人体行为识别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在UCF101上模型平均识别准确率为93.44%,在自建数据集上模型平均识别准确率为98.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协作 transformER 时空自注意力 工人行为 行为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角点检测的点云配准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宋庆军 高义强 +2 位作者 姜海燕 来庆昱 王晓双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20,共4页
为提高点云配准效率,提出一种基于点云曲率信息的Harris角点提取算法,通过引入曲率约束,对传统Harris角点提取做出改进;计算每个点的曲率值并与整幅点云的平均曲率作比较,保留曲率值大于平均曲率的点云,实现对配准价值较低的点的剔除,... 为提高点云配准效率,提出一种基于点云曲率信息的Harris角点提取算法,通过引入曲率约束,对传统Harris角点提取做出改进;计算每个点的曲率值并与整幅点云的平均曲率作比较,保留曲率值大于平均曲率的点云,实现对配准价值较低的点的剔除,为后续点云配准减少计算量;构建所提取角点之间的特征匹配,结合采样一致性(sample consensus initial alignment, SAC-IA)粗配准和正态分布变换(normal distributions transform, NDT)精配准,寻找最优的变换矩阵,实现源点云和目标点云的重合。通过比较不同算法在公开数据集上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复杂点云、多拐点点云都有较好的表现,对初始位置相差较大的点云也有良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视觉 曲率约束 角点检测 矩阵变换 点云配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预训练模型机器人及其潜力与挑战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帆 谭跃刚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41-1252,共12页
机器人与ChatGPT的融合可形成具有人类智慧特征的“硅智能体”,定义为“生成式预训练模型机器人”。以ChatGPT和机器人的智能融合为对象,阐述了GPT-R的特点、技术趋势及在工业和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分析了GPT-R在体力、智力及与人类共融... 机器人与ChatGPT的融合可形成具有人类智慧特征的“硅智能体”,定义为“生成式预训练模型机器人”。以ChatGPT和机器人的智能融合为对象,阐述了GPT-R的特点、技术趋势及在工业和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分析了GPT-R在体力、智力及与人类共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GPT-R的本体与智能、法律与安全、社会规则三方面给出相应对策。结合了ChatGPT和机器人技术的GPT-R将拥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场景和越来越大的市场潜力,成为未来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共融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预训练模型机器人 人工智能 硅智能体 共融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密度引导的多机器人编队队形变换方法
16
作者 曹凯 陈阳泉 +3 位作者 李康 陈超波 阎坤 刘伟超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83-1797,共15页
针对地面移动机器人编队的队形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密度引导的多机器人编队队形切换方法.为实现机器人编队不同队形的切换,使用质心维诺划分(CVT)编队控制算法,避免机器人队形切换过程中的碰撞.根据CVT算法的特性,通过给定队形... 针对地面移动机器人编队的队形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密度引导的多机器人编队队形切换方法.为实现机器人编队不同队形的切换,使用质心维诺划分(CVT)编队控制算法,避免机器人队形切换过程中的碰撞.根据CVT算法的特性,通过给定队形的密度函数,构建初始队形密度函数与期望密度函数之间的过渡密度生成动态密度,并利用CVT算法引导编队中的机器人移动,完成编队队形的切换与重构.仿真结果表明,相比直接使用期望密度函数引导队形切换,该方法不仅成功解决了部分形态编队切换失败问题,而且降低了切换过程中编队整体的平均位置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机器人 质心维诺划分 编队控制 队形切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板CAD模型的任意位姿注塑件抛光轨迹生成与重用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乾宝 吴雷 +2 位作者 林俊义 江开勇 黄常标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74,共10页
目的提高注塑零件机器人抛光轨迹的生成效率和柔性。方法以注塑件毛边抛光为对象,首先根据已知的模板CAD模型信息建立局部坐标系,并提取抛光特征线及抛光区域,通过等距截面法计算生成一系列加工轨迹点。为了提高抛光轨迹的生成效率,提... 目的提高注塑零件机器人抛光轨迹的生成效率和柔性。方法以注塑件毛边抛光为对象,首先根据已知的模板CAD模型信息建立局部坐标系,并提取抛光特征线及抛光区域,通过等距截面法计算生成一系列加工轨迹点。为了提高抛光轨迹的生成效率,提出根据模型特征直接计算同类产品加工轨迹的方法,实现相似模型产品抛光轨迹的重用。然后,利用多线结构光技术快速测量当前位姿下的零件三维信息,通过三维点云匹配方法计算出任意当前位姿下的零件模型与模板CAD模型之间的转换关系。最后,结合手眼标定结果,计算出任意位姿零件的机器人抛光轨迹。结果以注塑件毛边抛光为例,进行模拟仿真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方法只需单次测量即可计算出待加工零件的抛光轨迹,避免了在线完整物体的重构,使得物体测量和轨迹计算效率得到显著提高。此外,通过点云匹配与手眼标定方法,可完成任意位姿零件抛光轨迹的计算。结论文中提出的方法能够实现基于CAD模型的机器人抛光轨迹高效生成和重用,通过轨迹转换可实现任意位姿的轨迹计算,提高了机器人抛光轨迹生成的效率和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抛光轨迹 轨迹生成 轨迹重用 任意位姿 坐标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锅炉冷态空气动力场测量系统开发 被引量:1
18
作者 寇梦楠 刘海玉 +2 位作者 牛俊天 金燕 吴杨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4-291,300,共9页
针对锅炉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自动化程度低、操作危险性大的问题,开发了机器人锅炉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测量系统。系统下位机采用STM32芯片作为主控芯片,控制爬壁机器人的运动以及与上位机的信息交换,同时引入混沌线性惯性权重对粒子群优... 针对锅炉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自动化程度低、操作危险性大的问题,开发了机器人锅炉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测量系统。系统下位机采用STM32芯片作为主控芯片,控制爬壁机器人的运动以及与上位机的信息交换,同时引入混沌线性惯性权重对粒子群优化模糊PID算法进行优化,并将改进后的算法作为机器人运动路径的控制策略,对于机械臂的控制引入D-H法。上位机为LabVIEW搭建的操作平台,通过嵌入双树复小波变换去噪算法,对采集到的风速信号进行降噪处理。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系统各个模块均可正常且稳定运行,与人工测试的误差保持在±10%,能够满足锅炉冷态试验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 机器人 STM32 LabVIEW 改进粒子群优化模糊PID D-H法 双树复小波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肌电信号人体运动模式识别技术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亚丽 鲁妍池 +1 位作者 马勋举 宋遒志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44-2158,共15页
随着外骨骼机器人等肌电控制设备的快速发展,表面肌电信号此类非平稳、非周期信号在高性能运动识别系统中的应用已成为相关研究领域的重点。为实现肌电信号跨域特征融合,提出一种基于肌电信号的双卷积链神经网络模型,采集7块关键肌肉的... 随着外骨骼机器人等肌电控制设备的快速发展,表面肌电信号此类非平稳、非周期信号在高性能运动识别系统中的应用已成为相关研究领域的重点。为实现肌电信号跨域特征融合,提出一种基于肌电信号的双卷积链神经网络模型,采集7块关键肌肉的原始肌电信号,经特征提取,转化为能量核相图和离散小波变换系数特征图,分别输入双卷积链神经网络的卷积神经网络分支和MobileNetV2分支,利用融合模块提取高层隐藏特征并进行充分交互。制备包括以上两种特征图像和传统肌电信号图谱在内的3种数据集。3组交叉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对6种自测下肢运动的平均识别准确率达94.19%,显著优于其他特征组合与网络架构;在ENABL3S开源数据集识别7种下肢运动中取得98.32%的稳态识别准确率,进一步验证了所提方法优良的肌电特征捕捉能力和模式识别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骨骼机器人 表面肌电信号 运动模式识别 双卷积链神经网络 能量核 小波变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道机器人超声测量轮廓重建方法的研究
20
作者 陈宣烽 邹大鹏 +3 位作者 陈少伟 孙晗 吴磊 刘建群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4-79,共6页
针对大型管道内生物附着物状态的高精度测量需求,提出一种利用齐次变换的轮廓重建方法,通过坐标变换使偏移轮廓的坐标校正回准确轮廓的坐标,消除运动位置偏差引起的轮廓测量误差。通过建立管道超声测量实验装置进行实验验证,得到偏移重... 针对大型管道内生物附着物状态的高精度测量需求,提出一种利用齐次变换的轮廓重建方法,通过坐标变换使偏移轮廓的坐标校正回准确轮廓的坐标,消除运动位置偏差引起的轮廓测量误差。通过建立管道超声测量实验装置进行实验验证,得到偏移重建后产生的绝对误差为9 mm、相对误差为2.36%,偏转重建后产生的绝对误差为6 mm、相对误差为1.6%,误差落在超声检测系统的厘米级分辨率之内。后续可以通过提高超声检测系统的分辨率提高轮廓检测精度。该方法可以应用于水下管道轮廓检测以及水下机器人基于轮廓的自动定心探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检测 水下机器人 超声测距 齐次变换 轮廓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