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间断缺氧通过上调大鼠海马HMGB1和NF-κB损伤学习记忆 被引量:2
1
作者 吴振纲 肖尧 +4 位作者 陈雅芳 张金英 郭泽铭 林君 杨美丽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4-230,共7页
目的:探索慢性间断缺氧(CIH)导致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以及对海马区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制作CIH大鼠模型,40只SD大鼠分为常氧组(normoxia)、缺氧4周组(CIH4组)、缺氧8周组(CIH8组)和缺氧1... 目的:探索慢性间断缺氧(CIH)导致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以及对海马区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制作CIH大鼠模型,40只SD大鼠分为常氧组(normoxia)、缺氧4周组(CIH4组)、缺氧8周组(CIH8组)和缺氧12周组(CIH12组)。采用Morris水迷宫评估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ELISA法检测大鼠海马区HMGB1和NF-κB的表达。结果:与常氧组相比,CIH12和CIH8组的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和平台所在象限停留时间显著缩短,CIH4组的无显著差异。另外,常氧组海马区HMGB1和NF-κB的表达未见明显表达,CIH4组可见少许表达,CIH8组和CIH12组可见明显表达,同时CIH12组的表达显著高于CIH8组。结论:CIH可导致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下降,且间断缺氧时间越长对其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越显著。此外,CIH还导致海马区HMGB1和NF-κB的表达水平升高,并且缺氧12周比8周增加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间断缺氧 高迁移率族蛋白1 核转录因子-ΚB 学习记忆 海马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yocardin-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A Mediates OxLDL-Induced Endothelial Injury 被引量:12
2
作者 Fang, Fei Yang, Yuyu +4 位作者 Yuan, Zhibin Gao, Yuqi Zhou, Jiliang Chen, Qi Xu, Yong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42-842,共1页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内皮损伤 低密度脂蛋白 细胞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7-1与B7-2对调节人IL-2基因的转录因子NF-κB和AP-1的相同作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克晓燕 John Gribben +1 位作者 王晶 王德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512-518,共7页
为了解B7共刺激对细胞因子 ,特别是对IL 2mRNA及转录因子NF κB和AP 1的影响 ,探讨B7介导的IL 2调节的分子机制 ,在异基因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MLR)体系中分别或联合加入抗B7 1、抗B7 2单克隆抗体和CTLA 4Ig以阻断B7/CD2 8信号传导 ,通过... 为了解B7共刺激对细胞因子 ,特别是对IL 2mRNA及转录因子NF κB和AP 1的影响 ,探讨B7介导的IL 2调节的分子机制 ,在异基因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MLR)体系中分别或联合加入抗B7 1、抗B7 2单克隆抗体和CTLA 4Ig以阻断B7/CD2 8信号传导 ,通过竞争性PCR定量检测其对IL 2和IL 4mRNA的影响 ,并初步测定IFN γmRNA的改变 ,同时用转染MHCⅡ类分子及联合转染等量B7 1或B7 2的NIH3T3转基因细胞tDR7,tDR7/B7 1和tDR7/B7 2刺激CD2 8+ T细胞 ,通过DNA 蛋白结合实验观察B7对IL 2转录因子NF κB和AP 1的影响。结果表明 :抗B7 2单抗和CTLA 4Ig可明显抑制B7介导的IL 2和IL 4mRNA合成 ,而抗B7 1单抗仅有轻度抑制作用 ,2种或 3种抗体联合应用时抑制作用相加。MLR 1 - 6小时 ,单独tDR7即可诱导NF κB的表达 ,联合转染B7早期对其结合活力无明显影响 ,6小时后tDR7诱导作用减弱 ,B7却可显著延长tDR7的诱导作用至 72小时。tDR7早期同样可诱导AP 1的表达 ,联合转染B7分子在 2 4小时内对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而在反应后期可延长tDR7对AP 1的上调作用 ,B7 1与B7 2间作用未见明显不同。结论 :B7通过减少IL 2mRNA降解和影响基因转录而上调IL 2分泌 ,并可同时影响多种细胞因子分泌 ;在转录水平B7 1与B7 2作用未见明显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7-1 B7-2 IL-2基因 nf-кB 转录因子 AP-1 移植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10基因对转录因子NF-κB、AP1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曹晓敏 庞战军 +1 位作者 全松 邢福祺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01-904,共4页
目的:研究F10基因对转录因子NF-κB、AP1活性的影响。方法:质脂体共转染F10基因和报道质粒NF-κB-Luc、AP1-Luc,通过测定荧光素酶的活性以确定F10基因对NF-κB和AP1转录活性的影响;提取各实验组不同时点细胞核蛋白,用电泳迁移率改变实验... 目的:研究F10基因对转录因子NF-κB、AP1活性的影响。方法:质脂体共转染F10基因和报道质粒NF-κB-Luc、AP1-Luc,通过测定荧光素酶的活性以确定F10基因对NF-κB和AP1转录活性的影响;提取各实验组不同时点细胞核蛋白,用电泳迁移率改变实验(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检测AP1、NF-κB和DNA的结合活性。结果:F10基因瞬间转染A549细胞48h NF-κB-Luc和AP1-Luc荧光素酶的活性较其对照组分别下降0.3和上升2倍、AP1和NF-κB与DNA的结合活性分别上升23%和下降49%。结论:F10基因上调AP1活性、下调NF-κB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胎 基因 F10 nf-ΚB 转录因子AP-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F-κB结合元件缺失对NOX1启动子转录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吴炜景 李理 +1 位作者 徐采云 黄文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729-1734,共6页
目的:构建含NADPH氧化酶1(NOX1)近端启动子区的pGL3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及缺失NF-κB结合元件的相应载体,分别测定其相应活性,探讨NF-κB结合元件缺失对NOX1启动子区转录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PCR法克隆NOX1启动子区序列(1 415 bp),将... 目的:构建含NADPH氧化酶1(NOX1)近端启动子区的pGL3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及缺失NF-κB结合元件的相应载体,分别测定其相应活性,探讨NF-κB结合元件缺失对NOX1启动子区转录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PCR法克隆NOX1启动子区序列(1 415 bp),将目的片段与pGL3萤光素酶载体分别双酶切、纯化后进行连接(pGL3-NOX1-1415),测序鉴定;应用Alibaba 2.1软件分析NOX1近端启动子区,获取NF-κB结合元件;重叠PCR法将含该元件的启动子区域(88 bp)缺失,并构建相应载体(pGL3-NOX1-1327)。将两载体分别与pRL-TK内参质粒瞬时转染进入A549细胞,采用TNF-α(10μg/L)刺激细胞24 h,萤光酶标仪检测A549细胞的萤光素酶活性。结果:测序鉴定结果提示pGL3-NOX1-1415及NF-κB结合元件缺失的pGL3-NOX1-1327载体构建成功;细胞实验显示,TNF-α刺激后,转染pGL3-NOX1-1415的A549细胞萤光素酶活性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而转染NF-κB结合元件缺失的pGL3-NOX1-1327的细胞萤光素酶活性明显低于转染pGL3-NOX1-1415组(P<0.05)。结论:TNF-α诱导A549细胞NOX1基因活化与NF-κB密切相关,NF-κB参与了TNF-α诱导的NOX1基因启动子的转录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DPH氧化酶1 nf-ΚB 急性肺损伤 启动子 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衣原体感染和高脂血症对心肌细胞NF-kappa B和AP-1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黄冰生 董吁钢 李永强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709-1712,共4页
目的:探讨肺炎衣原体感染和高脂血症对心肌细胞炎症的影响。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肺炎衣原体感染或给予高脂饮食的C57BL/6J小鼠,观察NF-κB亚单位P50和c-Fos在小鼠心肌细胞中表达程度。结果:肺炎衣原体感染和高脂血症能引起心... 目的:探讨肺炎衣原体感染和高脂血症对心肌细胞炎症的影响。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肺炎衣原体感染或给予高脂饮食的C57BL/6J小鼠,观察NF-κB亚单位P50和c-Fos在小鼠心肌细胞中表达程度。结果:肺炎衣原体感染和高脂血症能引起心肌细胞中P50和c-Fos的激活。对照组心肌细胞核中未见P50和c-Fos的表达,而3个实验组心肌细胞核中都有不同程度的P50和c-Fos表达。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P<0.01,在3个实验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在肺炎衣原体感染和高脂血症形成的早期,心肌细胞的炎症通路已被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衣原体 肺炎 高脂血症 心肌 nf-κB 转录因子AP-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皂苷对造血细胞AP-1家族转录调控蛋白NF-E2,c-jun和c-fos的诱导作用 被引量:9
7
作者 高瑞兰 徐卫红 +2 位作者 陈小红 钱煦岱 吴超群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6-19,共4页
为了进一步研究三七总皂苷 (PNS)对转录调控蛋白AP 1家族的主要成员NF E2、c jun和c fos转录因子的诱导作用 ,探讨PNS在造血细胞内的信号传递途径 ,选用人粒系HL 6 0、红系K5 6 2、巨核系CHRF 2 88和Meg 0 14个细胞株作靶细胞 ,经PNS刺... 为了进一步研究三七总皂苷 (PNS)对转录调控蛋白AP 1家族的主要成员NF E2、c jun和c fos转录因子的诱导作用 ,探讨PNS在造血细胞内的信号传递途径 ,选用人粒系HL 6 0、红系K5 6 2、巨核系CHRF 2 88和Meg 0 14个细胞株作靶细胞 ,经PNS刺激处理后提取细胞核蛋白 ,分别用人抗NF E2、c jun和c fos抗体与核蛋白作Wes ternblot杂交试验 ,并用3 2 P标记的具有与NF E2、c jun和c fos转录因子共同结合位点的AP 1双链寡核苷酸探针作电泳带移动阻滞试验 (EMSA)。结果表明 :①Westernblot显示PNS诱导HL 6 0 ,K5 6 2 ,CHRF 2 88和Meg 0 14株细胞的NF E2和c jun转录因子蛋白水平分别是未经处理细胞的 1.5 - 2 .5倍和 2 .0 - 3.0倍。诱导的c fos蛋白在K5 6 2 ,CHRF 2 88和Meg 0 13株细胞分别提高 2 .0 - 3.0倍 ,但HL 6 0细胞的c fos在PNS处理后无明显变化 ;②EMSA显示AP 1转录调控蛋白与DNA结合复合物的特异性条带 ,经PNS诱导后 4株细胞的AP 1蛋白与DNA复合物条带密度明显高于未经处理的细胞。结论 :PNS在造血细胞内对基因的转录调控涉及到AP 1家族转录因子成员NF E2、c jun和c fos,通过诱导这些转录因子量的增加 ,与特异性DNA促进子结合的活性增高而调控与细胞增殖分化相关的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皂苷 造血细胞 AP-1家族转录因子 nf-E2 C-JUN C-F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休克转录因子2通过HMGB1-TLR4-NF-κB信号促进克罗恩病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阮水良 官俏兵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9年第4期369-375,共7页
目的:研究热休克转录因子2(HSF2)通过HMGB1-TLR4-NF-κB信号促进小鼠克罗恩病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构建小鼠克罗恩病模型,将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采用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抗体... 目的:研究热休克转录因子2(HSF2)通过HMGB1-TLR4-NF-κB信号促进小鼠克罗恩病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构建小鼠克罗恩病模型,将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采用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抗体处理阻断HMGB1信号,对照组和实验组均采用重组HSF2干预。观察小鼠一般生活状况(包括:生存状态、体质量状态、大便性状、进食饮水状态、毛发光泽度、精神状态和活动状态),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评估小鼠疾病情况,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小鼠肠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检测小鼠肠组织中p-65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中HMGB1、Toll样受体4(TLR4)、NF-κB(p-P65)、髓样分化因子(MyD88)的表达水平。结果:TNBS成功诱导小鼠克罗恩病,实验组小鼠一般生活状态较差,且DA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模型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显示实验组小鼠结肠黏膜糜烂、水肿、炎症反应程度高于模型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小鼠结肠组织中炎症因子IL-1β、TNF-α、IL-6的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组织中HMGB1、TLR4、NF-κB(p-P65)、MyD88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F2可以通过激活HMGB1-TLR4-NF-κB信号促进小鼠克罗恩病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转录因子2 克罗恩病 炎症反应 高迁移率族蛋白1 TOLL样受体4 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因子kappa B的上游信号传导途径 被引量:5
9
作者 包倪荣 赵建宁 王与荣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2年第6期536-538,共3页
核因子kappaB是十多年前发现的一种重要的核内转录因子 ,它广泛存在于各种细胞中 ,在细胞炎症反应、免疫反应以及细胞凋亡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人们对核因子kappaB的调节过程虽还不十分清楚 ,但目前已得到多数人认同的是 ,其上游激... 核因子kappaB是十多年前发现的一种重要的核内转录因子 ,它广泛存在于各种细胞中 ,在细胞炎症反应、免疫反应以及细胞凋亡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人们对核因子kappaB的调节过程虽还不十分清楚 ,但目前已得到多数人认同的是 ,其上游激活途径的特点是不同的起始旁路汇聚于一条共同通道。在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因子KAPPA B 转录因子 IΚB激酶 肿瘤坏死因子 白介素-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桥蛋白和核转录因子在慢性环孢素A肾毒性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方梅荣 金英顺 +7 位作者 金吉哲 崔镇花 金海峰 郑海兰 李锦姬 姜玉姬 金华 李灿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76-481,共6页
目的探讨炎性介质骨桥蛋白(OPN)的表达和核转录因子在慢性环孢素A(CsA)肾毒性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喂食低盐(0.05%钠盐)饲料下分为两组,正常对照组给予皮下注射橄榄油(1 mL·kg-1·d-1);毒性组给予皮下注射CsA(... 目的探讨炎性介质骨桥蛋白(OPN)的表达和核转录因子在慢性环孢素A(CsA)肾毒性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喂食低盐(0.05%钠盐)饲料下分为两组,正常对照组给予皮下注射橄榄油(1 mL·kg-1·d-1);毒性组给予皮下注射CsA(15 mg·kg-1·d-1)4周。通过观察炎性细胞浸润(ED-1)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比较两组大鼠的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采用RNA印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OPN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用凝胶电泳迁移率实验(EMSA)分析法和免疫印迹法测定核转录因子(NF-κB和AP-1)的结合活性和IκB蛋白的表达。结果毒性组大鼠表现为肾小管间质带状纤维化[(38.9±3.3)%/5 mm2vs(0±0)%/5 mm2,P<0.01]和大量ED-1阳性细胞浸润[(89±9)vs(7±2),P<0.01]。与对照组相比,毒性组大鼠OPN mRNA和蛋白的表达增加[(729±37)%vs(103±4)%,P<0.01],分布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其主要位于肾小管间质损伤部位;毒性组核转录因子NF-κB[(218±19)%vs(116±15)%,P<0.01]和AP-1[(735±225)%vs(101±4)%,P<0.01]结合活性增加,而IκB蛋白的表达减少[(9±7)%vs(105±7)%,P<0.01]。直线相关分析示OPN mRNA的表达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程度(r=0.959,P<0.001)和核转录因子的结合活性呈正相相关(NF-κB:r=0.773,P<0.01;AP-1:r=0.619,P=0.01)。结论炎性介质OPN和核转录因子参与了慢性CsA肾毒性肾小管间质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环孢素A肾毒性 骨桥蛋白 nf—KB 转录因子AP-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