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CD评价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后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 被引量:18
1
作者 李轶 龚浠平 +2 位作者 李尧 陈梅梅 王拥军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330-332,共3页
目的探讨脑血流速度变化与大脑中动脉病变后侧支循环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经血管造影(DSA)确诊的单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或闭塞病人,计算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测得的病侧大脑前动脉(dACA)与健侧大脑中动脉(nMCA)的峰值流速(Vp)比值及双... 目的探讨脑血流速度变化与大脑中动脉病变后侧支循环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经血管造影(DSA)确诊的单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或闭塞病人,计算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测得的病侧大脑前动脉(dACA)与健侧大脑中动脉(nMCA)的峰值流速(Vp)比值及双侧大脑后动脉流速比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观察上述指标与侧支循环建立的关系。结果病例组的dVACA/nVMCA(1.117±0.298)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801±0.147),P=0.027;病例组dVPCA/nVPCA(1.097±0.322)与正常组(1.022±0.2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DSA证实有大脑后动脉代偿供血的17例病人(1.353±0.442)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狭窄率和dVACA/nVMCA是预测MCA病变后ACA参与代偿的2个独立的相关因素。结论TCD提供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可以部分反映MCA病变后的侧支循环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狭窄 动力学改变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Logistic回归分析 闭塞 单侧 血流动力学参数 正常对照组 侧支循环 脑血流速度 大脑前动脉 大脑后动脉 动脉病变 血管造影 方法选择 动脉流速 双侧大脑 峰值流速 病例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刺激双耳后乳突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TCD和BAEP观察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建宏 范建中 +2 位作者 漆松涛 彭楠 薛大团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22-224,共3页
目的:观察电刺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变化,从血流速度及神经电生理角度探讨电刺激双耳后乳突部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电刺激组和常规组,电刺激组20例,常... 目的:观察电刺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变化,从血流速度及神经电生理角度探讨电刺激双耳后乳突部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电刺激组和常规组,电刺激组20例,常规组20例,与30例健康人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检查TCD及BAEP,观察电刺激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流速度及脑电生理的影响。结果:治疗前电刺激组与常规组椎基底动脉(VBA)流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CD异常的比例为75%(30/40例),以VBA流速降低为主要特点。BAEP异常的比例为77.5%(31/40例),以脑干型异常为主。治疗后两组血流速度均有改善,与常规组比较,电刺激组椎动脉流速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传导功能均有改善,与常规组相比,电刺激组Ⅴ波的峰潜伏期(PL)、Ⅲ-Ⅴ和Ⅰ-Ⅴ波的峰间潜伏期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电刺激双耳后乳突部可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基循环的血流速度及脑干神经传导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 椎动脉型颈椎病 经颅多普勒超声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风复元方治疗脑梗死患者TCD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王中华 王燕平 +1 位作者 李辉 夏婉贤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9期1868-1869,共2页
目的:通过中风复元方治疗脑梗死患者并观察其经颅多普勒(TCD)的血流速度的变化,来探讨中风复元方对脑梗死患者TCD的影响。方法:入选的96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对照组38例,两组根据病情给予基础治疗外,治疗组给予中风复元... 目的:通过中风复元方治疗脑梗死患者并观察其经颅多普勒(TCD)的血流速度的变化,来探讨中风复元方对脑梗死患者TCD的影响。方法:入选的96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对照组38例,两组根据病情给予基础治疗外,治疗组给予中风复元方,对照组给予舒血宁注射液,观察中风复元方对治疗脑梗死前后的TCD改变。结果:中风复元方使脑梗死患者脑血流速度明显加快,优于对照组(P<0.05),从而对脑梗死患者起到了治疗作用。结论:中风复元方能够改善脑循环、增加脑血流量,这是其治疗脑梗死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复元方 脑梗死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D对不同病变程度烟雾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检测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尧 龚浠平 +1 位作者 李征 王拥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8期615-617,共3页
目的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研究烟雾病(MMD)不同病变程度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方法将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MRA确诊的MMD患者,依据大脑中动脉的病变在MRA上的表现分为3期,对比TCD所测到的患者大脑中动脉峰值血流速度(Vp)和脉动指数(... 目的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研究烟雾病(MMD)不同病变程度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方法将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MRA确诊的MMD患者,依据大脑中动脉的病变在MRA上的表现分为3期,对比TCD所测到的患者大脑中动脉峰值血流速度(Vp)和脉动指数(PI);依据有无大脑后动脉代偿分为两组,对比其大脑后动脉Vp和PI。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确定TCD评估标准。结果依据MRA分期,Ⅱ期患者大脑中动脉Vp较高,PI较低(P<0.001);Ⅲ期和Ⅰ期比较,Vp和PI均较低(P<0.001)。有大脑后动脉参与代偿时,大脑后动脉Vp较高,PI较低(P<0.001)。结论TCD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可以帮助临床评价MMD的病变及代偿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动力学参数 病变程度 烟雾病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检测研究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大脑后动脉 大脑中动脉 血流动力学指标 峰值血流速度 MRA 脉动指数 曲线分析 工作特征 评估标准 临床评价 MMD PI Vp 患者 依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D无创监测颅脑外伤患者ICP变化的临床价值探讨 被引量:7
5
作者 邓超 孙晓川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38-942,共5页
目的:通过对颅脑外伤患者的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和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nography,TCD)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进一步评估TCD无创监测IC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进行手术治疗的32名脑外伤患者行持续... 目的:通过对颅脑外伤患者的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和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nography,TCD)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进一步评估TCD无创监测IC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进行手术治疗的32名脑外伤患者行持续床旁ICP监测,术后次日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床旁检测患侧大脑中动脉的频谱图像及各参数并记录即时的颅内压值,按颅内压进行分组,将颅内压增高的各组的TCD频谱图像和参数与颅内压正常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频谱图像:颅内压轻度增高组的频谱图像和颅内压正常组无明显差别,在颅内压中度增高组中有D峰前切迹加深现象,颅内压重度增高组中有S2峰消失和"单尖峰"出现,舒张期血流下降明显。(2)TCD参数:随着ICP增高,Vs、Vd和Vm均逐渐下降,以Vd下降最明显,而PI和RI则逐渐升高。结论:TCD进行无创的颅内压监测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对颅脑外伤患者在颅内压增高明显时能有提示,但不能在颅内压增高的早期作出明确的提示,对颅内压增高的判断频谱图像优于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压 经颅多普勒 颅脑外伤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电刺激双侧耳后乳突对缺血性脑卒中TCD和BAEP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谢财忠 刘新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12期1126-1128,共3页
目的观察经皮电刺激双侧耳后乳突对缺血性卒中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影响。方法将4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而观察组给予电刺激双耳后乳突部治疗。治... 目的观察经皮电刺激双侧耳后乳突对缺血性卒中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影响。方法将4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而观察组给予电刺激双耳后乳突部治疗。治疗前及治疗2周结束时均应用TCD和BAEP分别监测大脑前、中、后动脉(ACA、MCA、PCA)及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血流速度和Ⅰ波、Ⅲ波、Ⅴ波潜伏期、Ⅰ~Ⅲ间期和Ⅲ~Ⅴ间期波峰间潜伏期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TCD各项血流峰速度指标均有改善(P<0.05),而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BAEP各指标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刺激双耳后乳突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流速度及脑干神经传导功能改善有加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 脑缺血 经颅多普勒超声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脑局部缺血后脑组织ATP酶活性及SEP、TCD改变 被引量:2
7
作者 林建 邵淑琴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20-222,共3页
建立兔脑MCAO局部脑缺血实验模型。用生化方法分别测定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并行体感诱发电位(SEN及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结果发现:脑缺血早期Na2+,K+-ATP酶活性... 建立兔脑MCAO局部脑缺血实验模型。用生化方法分别测定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并行体感诱发电位(SEN及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结果发现:脑缺血早期Na2+,K+-ATP酶活性迅速下降,Ca2+,Mg2+-ATP酶略有下降。SEP的N1波、P2波的潜伏期明显延长。TCD检查中,MCAO侧不能测出波形,而对侧平均流速(Vm)显著增快,再通后MCA波型立刻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ATP酶 脑组织 超声波 诱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末期肾病患者脑血管反应性与抑郁状态的关系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姝莹 陈睿 +3 位作者 唐玮婷 马晓杰 蔡华彬 游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8-353,共6页
目的探讨持续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脑血管反应性(CVR)与情绪障碍的关系。方法收集持续血液透析ERSD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贝克抑郁问卷评估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屏气试验时脑血... 目的探讨持续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脑血管反应性(CVR)与情绪障碍的关系。方法收集持续血液透析ERSD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贝克抑郁问卷评估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屏气试验时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并计算屏气指数。屏气指数≥0.69为CVR正常,屏气指数<0.69为CVR异常。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ESRD患者抑郁状态的因素。结果CVR异常组总胆固醇(P=0.010)、低密度脂蛋白水平(P=0.006)和抑郁状态发生率(P=0.012)高于正常组。抑郁组较无抑郁组的病程更长(P=0.039)、体重指数更低(P=0.048)、HAMA评分更高(P=0.001)、焦虑状态发生率更高(P<0.001)、屏气指数更低(P=0.015)、CVR异常发生率更高(P=0.012)。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焦虑(OR=22.915,95%CI=2.653~197.956,P=0.004)和CVR异常(OR=0.074,95%CI=0.008~0.730,P=0.026)是抑郁状态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CVR异常可能是ESRD患者发生抑郁状态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肾病 脑血管反应性 抑郁 焦虑 经颅多普勒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牵引按摩改善颈源性头痛脑血管机能障碍 被引量:13
9
作者 常蜀英 周晓江 +4 位作者 常有进 王海英 张国强 辛红霞 王北林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24-326,共3页
目的探讨牵引按摩对颈源性头痛(CH)患者脑血管机能障碍改善的机理。方法用经颅多谱勒超声(TCD)检测125例有颈椎曲度异常或颈椎退行性改变的颈源性头痛患者牵引按摩前后与正常对照组90例的9条颅内血管(双侧大脑前、中、后动脉、椎动脉及... 目的探讨牵引按摩对颈源性头痛(CH)患者脑血管机能障碍改善的机理。方法用经颅多谱勒超声(TCD)检测125例有颈椎曲度异常或颈椎退行性改变的颈源性头痛患者牵引按摩前后与正常对照组90例的9条颅内血管(双侧大脑前、中、后动脉、椎动脉及基底动脉),并对TCD结果做统计学分析。结果1.颈源性头痛组(125例)牵引按摩治疗后,大脑中、前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较治疗前降低,其值更接近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2.治疗后颅内成对动脉的Vm差异缩小,其代表值-非对称指数(AI)的异常率以及均值显著低于治疗前,与正常对照组更接近(P<0.01)。结论牵引按摩治疗可双向调整颅内动脉的异常血流速度增高和减低,从而改善颈源性头痛患者的脑血管机能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源性头痛 经颅多普勒超声 牵引 按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基底动脉狭窄支架置入疗效及再狭窄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23
10
作者 杨洁 王力力 +4 位作者 凌晨 赵新宇 刘蓓蓓 周瑛华 华扬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69-173,共5页
目的联合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及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评估基底动脉狭窄支架置入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与术后再狭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外科重度症状性... 目的联合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及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评估基底动脉狭窄支架置入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与术后再狭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外科重度症状性基底动脉狭窄行支架置入术患者140例,均经TCCS检查及DSA证实。排除合并有颅外段椎动脉、颈动脉及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影响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评估及随访资料欠完整者,最终纳入62例。检查记录术前、术后1个月内及术后3、6、12个月基底动脉狭窄段、椎动脉颅内段、大脑后动脉(取较高侧测值)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流速(EDV)、平均流速(MFV)与血管搏动指数(PI)。比较术前、术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分析再狭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1)62例患者支架置入术后1个月内基底动脉PSV、EDV、MFV均较术前明显下降[(119±50)cm/s比(232±54)cm/s、(52±26)cm/s比(124±40)cm/s、(74±33)cm/s比(160±43)cm/s,均P〈0.01],椎动脉颅内段PSV、EDV、MFV较术前明显升高[(65±15)cm/s比(50±18)cm/s、(28±8)cm/s比(22±8)cm/s、(40±10)cm/s比(31±11)cm/s,均P〈0.01];54例后交通动脉未开放的大脑后动脉PSV、EDV、MFV及PI均较术前升高[(69±14)cm/s比(53±16)cm/s、(30±7)cm/s比(27±8)cm/s、(43±9)cm/s比(36±10)cm/s、(0.92±0.10)比(0.70±0.13),均P〈0.01]。(2)62例患者3、6、12个月累积再狭窄发生率分别为14.5%(9/62)、19.4%(12/62)、28.1%(16/49,失访13例);应用自膨式支架和球囊扩张支架者12个月累积再狭窄发生率分别为22.2%(8/28,失访8例)和35.3%(8/21,失访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5,P=0.563)。(3)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残余狭窄、长段狭窄(〉10 mm)是发生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HR:5.989,95%CI:1.887-19.006,P=0.002;HR:5.079,95%CI:1.277-20.200,P=0.021)。结论通过TCD联合TCCS检测后循环各段动脉PSV、EDV、MFV的变化可客观评估基底动脉支架置入的疗效,是及时发现基底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重要筛查手段。基底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发生率较高,术后残余狭窄、长段狭窄是再狭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狭窄 经颅多普勒超声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 基底动脉支架置入 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检测大脑中动脉慢性闭塞患者脑血流与脑梗死的相关性 被引量:23
11
作者 李响 韩雪华 +2 位作者 华扬 杨洁 金成子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45-249,共5页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慢性闭塞(CMCAO)患者大脑前动脉(ACA)脑膜支代偿(LMA)对脑梗死大小的影响,分析大脑中动脉(MCA)流速与脑梗死面积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延边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35例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慢性闭塞(CMCAO)患者大脑前动脉(ACA)脑膜支代偿(LMA)对脑梗死大小的影响,分析大脑中动脉(MCA)流速与脑梗死面积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延边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35例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的CMCAO患者74例,对所有患者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或)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诊断为一侧CMCAO而对侧MCA正常,并经DSA证实。根据DSA显示ACA有无脑膜支,分为LMA组49例及无LMA组(NLMA)60例。采用TCCS和(或)TCD测量,记录患侧与健侧MC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及平均流速(MFV),并计算健侧、患侧PSV比值(PSV_(健侧)/PSV_(患侧))。根据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结果分为脑组织正常、腔隙性脑梗死、中小面积脑梗死及大面积脑梗死4级,采用秩和检验比较LMA组与NLMA组脑梗死面积的差异,并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患侧MCA的血流参数与脑梗死面积的相关性。结果 (1)两组患者的患侧与健侧MCA的PSV、MFV及PSV_(健侧)/PSV_(患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NLMA组中卒中者占90.0%(54例),明显高于LAM组71.4%(35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MA组DWI以腔隙性脑梗死为主(51.0%,25例),NLMA组多以中小面积脑梗死为主(45.0%,27例),并且大面积脑梗死发生率(21.7%,13例)高于LMA组(4.1%,2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NLMA组患者脑梗死面积与MCA的PSV呈中度负相关(r=-0.736,P<0.01),并随PSV_(健侧)/PSV_(患侧)的升高而增加,呈高度正相关(r=0.849,P<0.01)。结论 CMCAO患者ACA的LMA状态与脑梗死严重程度相关,患侧MCA血流速度的减低与脑梗死面积存在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闭塞 经颅多普勒超声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 弥散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脑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15
12
作者 孔渝菡 秦新月 王永红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22-625,共4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为高血压病脑卒中的预防提供临床依据。方法:从参与健康体检人群中随机筛选2025人分为高血压病组892例,对照组1133例,其中高血压组按是否合并糖代谢和脂代谢紊乱再分为3个亚组。对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为高血压病脑卒中的预防提供临床依据。方法:从参与健康体检人群中随机筛选2025人分为高血压病组892例,对照组1133例,其中高血压组按是否合并糖代谢和脂代谢紊乱再分为3个亚组。对研究对象进行病史、内外科、抽血等检查及颈部TCD检测,分析高血压不同时期、不同年龄段和合并不同代谢紊乱的收缩期血流速度(Systolic velocity,Vs)、舒张期血流速度(Diastolic velocity,Vd)、平均血流速度(Mean velocity,Vm)、阻力指数(Resistant index,RI)、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5个指标。结果:(1)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基底动脉Vs、Vm、Vd显著降低(P<0.01),大脑中动脉Vd降低表现(P<0.05),各期RI和PI值较正常组均有升高(P<0.01)。(2)高血压合并糖代谢紊乱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最明显,Vm、Vd、RI、PI与其余各组均有差异。合并高脂血症组与单纯高血压组差异不明显。(3)青年高血压病患者TCD异常率为34.5%,以脑血管痉挛为主(69.2%);老年高血压病患者TCD异常率79.0%,以动脉硬化为主(51.3%)。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可引起脑血管多种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基底动脉较为敏感,监测指标中以RI和PI最为敏感。TCD能较好反映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及病变严重程度,其结果受年龄、血糖及血脂代谢紊乱等多种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经颅多普勒 血流动力学 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检测吸烟与颅内动脉狭窄相关性的多中心研究结果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然 华扬 +19 位作者 贾凌云 邢英琦 惠品晶 孟璇 于德林 潘晓芳 房亚兰 宋彬彬 吴春霞 张春梅 隋秀芳 金友贺 张京芬 李建卫 王凌 穆玉明 钟经馨 朱榆红 张恒 蔡晓宇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97-301,312,共6页
目的分析吸烟与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纳入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全国20家卒中防治基地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缺血性卒中住院的患者共10 711例,排除吸烟及戒烟年限不详者76例,最终纳入10 635例患者。应用经... 目的分析吸烟与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纳入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全国20家卒中防治基地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缺血性卒中住院的患者共10 711例,排除吸烟及戒烟年限不详者76例,最终纳入10 635例患者。应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和(或)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估颅内动脉狭窄病变。记录患者脑血管病基本危险因素(年龄、性别、吸烟及年限、是否戒烟及年限、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房颤动、卒中家族史)。根据患者吸烟年限不同,分为5个组:无吸烟(7 088例)、吸烟时间≤10年(293例)、11~20年(770例)、21~30年(1 185例)、>30年(1 299例)组进行趋势卡方检验。再根据吸烟者中戒烟年限不同,分为4个组:无戒烟组(2 756例)、戒烟时间1~10年(587例)、11~20年(153例)、>20年(51例)进行趋势卡方检验。分析不同吸烟年限及吸烟者不同戒烟年限对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的影响。结果 (1)吸烟者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40.4%(1 433/3 547)]显著高于无吸烟患者[29.4%(2 085/7 0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850,P<0.01),并且吸烟者脑梗死发生率[91.6%(3 250/3 547)]显著高于无吸烟者[85.0%(6 027/7 0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328,P<0.01)。吸烟是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OR=1.603;95%CI:1.456~1.765;P<0.01);随着吸烟年限的增长,颅内动脉狭窄检出率逐渐升高(趋势χ~2=115.437,P<0.01);≥20年烟龄患者是否戒烟对颅内动脉狭窄的发生率无明显影响(趋势χ~2=1.043,P=0.307)。结论吸烟是影响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患病风险随着吸烟年限的增加而上升。而长期吸烟者即使戒烟亦不能减轻对颅内动脉狭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颅内动脉狭窄 吸烟 经颅多普勒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颈对眩晕患者基底动脉流速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周冀英 刘雁 +1 位作者 谢文卫 董为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94-295,共2页
目的 采用TCD观测转颈对正常人及眩晕患者基底动脉流速的影响。方法 正常对照组 3 6例 ,眩晕患者 3 1例 ,TCD常规检查椎 -基底动脉及转颈时基底动脉流速的变化。结果 正常人随年龄增大 ,椎 -基底动脉流速下降 ,转颈前后基底动脉流速... 目的 采用TCD观测转颈对正常人及眩晕患者基底动脉流速的影响。方法 正常对照组 3 6例 ,眩晕患者 3 1例 ,TCD常规检查椎 -基底动脉及转颈时基底动脉流速的变化。结果 正常人随年龄增大 ,椎 -基底动脉流速下降 ,转颈前后基底动脉流速差异无显著性 ;眩晕患者椎 -基底动脉流速下降 ,转颈后基底动脉流速明显下降 ,较转颈前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转颈后基底动脉流速下降≥ 2 0 % ,即为转颈试验阳性 ,提示患者椎—基底动脉系统代偿能力差 ,存在椎动脉狭窄等病变的可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 椎-基底动脉缺血 眩晕 转颈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氟醚、异氟醚和七氟醚对脑血流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陈绍辉 黄宇光 +3 位作者 黄一宁 徐仲煌 张秀华 杨克勤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39-142,共4页
目的 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监测大脑中动脉 (MCA)血流速率 ,观察地氟醚、异氟醚和七氟醚三种吸入麻醉药对平均血流速率 (Vm)的影响。方法  42例 18~ 6 0岁、ASAⅠ~Ⅱ级、择期非颅脑手术病人 ,随机接受地氟醚、异氟醚或七氟醚吸... 目的 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监测大脑中动脉 (MCA)血流速率 ,观察地氟醚、异氟醚和七氟醚三种吸入麻醉药对平均血流速率 (Vm)的影响。方法  42例 18~ 6 0岁、ASAⅠ~Ⅱ级、择期非颅脑手术病人 ,随机接受地氟醚、异氟醚或七氟醚吸入麻醉。机械通气维持PETCO2 在 40± 1mmHg。当呼气末吸入麻醉药浓度分别为 :1 0MAC平衡 15分钟后 ,快速 (2分钟内 )从 1 0MAC升高至 1 5MAC即时 ,1 5MAC平衡 15分钟后 ,以及稳定于 1 5MAC并且维持和 1 0MAC平衡下相似的MAP时 ,记录Vm、MAP和心率。结果  (1)吸入浓度从 1 0MAC上升至 1 5MAC ,且MAP维持相同水平的情况下 ,地氟醚和异氟醚使Vm增加非常显著 (分别从 5 6cm/s上升至 6 1cm/s,从47cm/s上升至 5 2cm/s,P <0 0 1) ,而七氟醚无显著变化 (从 6 0cm/s至 6 0cm/s,P >0 0 5 )。 (2 )当吸入浓度快速从 1 0MAC上升至 1 5MAC时 ,地氟醚使血压升高、心率增快 ,同时 ,脑血流速率显著增加 (从 5 6cm/s上升至 6 1cm/s,P <0 0 1)。而异氟醚和七氟醚在MAP显著下降的同时使Vm无显著变化 (从 47cm/s升至 49cm/s,P >0 0 5 ) ,或显著下降 (从 6 0cm/s降至 5 6cm/s,P <0 0 1)。结论  (1)吸入浓度从 1 0MAC增加到 1 5MCA时 ,地氟醚、异氟醚使脑血流速率显著增加 ,而七氟醚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氟醚 异氟醚 七氟醚 脑血流速率 经颅多谱勒超声 tc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外伤后综合征与重型颅脑外伤的脑血流和血液流变学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刘诗翔 刘波 +1 位作者 梁燕 王文富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5期386-387,共2页
目的研究脑外伤后综合征(PTS)和重型颅脑外伤的脑血流、血液流变学的变化规律。方法PTS组122 例为A组,重型颅脑外伤组113例为B组,采用经颅多普勒分别探测大脑中(MCA)、前(ACA)、后动脉(PCA)和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检查全血粘度、... 目的研究脑外伤后综合征(PTS)和重型颅脑外伤的脑血流、血液流变学的变化规律。方法PTS组122 例为A组,重型颅脑外伤组113例为B组,采用经颅多普勒分别探测大脑中(MCA)、前(ACA)、后动脉(PCA)和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检查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和红细胞变形指数。结果PTS患者左右半球各动脉与重型颅脑外伤相比主要表现为血流缓慢,以MCA、ACA、VA、BA更为明显。A组左半球MCA和VA血流缓慢比右半球明显,B组左右半球血管痉挛无差异。2 组患者均有明显的全血粘度增高、血浆粘度增高和RBC变形性降低。结论PTS存在器质性脑损伤,以左半球为主,TCD主要表现为血流缓慢;PTS患者和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均存在严重的血液流变学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后综合征 颅脑外伤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血液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超声椎动脉血流速度减低的病理机制与鉴别诊断 被引量:9
17
作者 钟经馨 张莹 +1 位作者 莫秀云 陈向燕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469-473,共5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椎动脉血流速度减低的病理机制及超声鉴别诊断。方法纳入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und,TCD)显示椎动脉血流速度减低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8例,以数字血管减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椎动脉血流速度减低的病理机制及超声鉴别诊断。方法纳入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und,TCD)显示椎动脉血流速度减低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8例,以数字血管减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为"金标准"进行分组,比较各组椎动脉峰值流速(systolic velocity,Vs)及血管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的差异。结果椎动脉正常组41例(24.4%);椎动脉发育不良/变异组55例(32.7%);椎动脉狭窄组72例(42.8%)。正常组双侧椎动脉Vs及PI无统计学差异(P>0.05);狭窄组患侧椎动脉Vs低于健侧(P=0.000),PI双侧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发育变异组患侧椎动脉Vs低于健侧(P=0.001),PI则高于健侧(P=0.004)。不同病变类型血流动力学的比较显示,椎动脉起始段≥70%狭窄者、椎动脉变异者及颅内段闭塞者Vs均低于正常椎动脉(均P<0.05),椎动脉起始段轻-中度狭窄者Vs与正常椎动脉无统计学差异(P=0.195);正常椎动脉PI与上述各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椎动脉起始段≥70%狭窄者PI最低(0.77±0.37),低于正常椎动脉、椎动脉变异、椎动脉起始段轻-中度狭窄及颅内段闭塞者(均P<0.05);而颅内段闭塞者PI则明显高于上述各组(1.47±0.13,P=0.000)。结论TCD椎动脉血流速度减低可见于椎动脉正常、发育不良/变异、起始段重度狭窄/闭塞以及颅内段闭塞,双侧椎动脉血流速度和PI对称性的比较对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狭窄 缺血性脑卒中 经颅多普勒超声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超声与血管编码动脉自旋标记技术评价侧支循环的比较 被引量:7
18
作者 彭清 胡耀光 +2 位作者 叶长青 吴冰 黄一宁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390-393,共4页
目的比较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与血管编码动脉自旋标记(vessel-encoded arterial spin-labeling,VE-ASL)技术在评价单侧颈内动脉系统狭窄患者侧支循环情况中的作用。方法对TCD及颈部血管彩超检查诊断为单侧颈内动... 目的比较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与血管编码动脉自旋标记(vessel-encoded arterial spin-labeling,VE-ASL)技术在评价单侧颈内动脉系统狭窄患者侧支循环情况中的作用。方法对TCD及颈部血管彩超检查诊断为单侧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中度以上狭窄或闭塞的患者30例,行MRA及VE-ASL MRI检查。1记录TCD检测到的狭窄侧狭窄远端及非狭窄侧同一深度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以及VE-ASL测量的狭窄侧和非狭窄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脑血流量。2比较TCD和VE-ASL MRI两种方法检测到的脑动脉侧支循环情况差异。结果 1TCD检测的狭窄侧狭窄远端及非狭窄侧同一深度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平均分别为(31.6±10.5)cm/s,(83.1±9.2)cm/s。VE-ASL测量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CBF值平均为狭窄侧(22.5±9.8)mL·min-1·100g-1,非狭窄侧(31.7±8.3)mL·min-1·100g-1。狭窄侧/非狭窄侧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比值明显低于狭窄侧/非狭窄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CBF比值(0.37±0.173 vs.0.66±0.141,P=0.001)。2TCD侧支循环检出率明显低于VE-ASL,分别为前循环侧支检出率26.7%vs.70%(P=0.001),后循环侧支检出率16.7%vs.60%(P<0.001),总的脑侧支循环检出率36.7%vs.86.7%(P<0.001)。结论 TCD评价脑动脉侧支循环情况不如无创的VE-ASL,主要受限于Willis环解剖变异以及软脑膜动脉侧支循环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 侧支循环 颈动脉狭窄 动脉自旋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针辨证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9
作者 谢文霞 董海欣 +3 位作者 叶天申 张劲军 夏君慧 黄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5期1032-1034,共3页
目的:比较腹针治疗不同中医分型的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75例确诊为颈性眩晕的病人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成气血亏虚组、肝肾阴亏组、痰湿阻滞组3组,分别观察各组治疗前后的积分的改变情况与观察每个患者治疗前后TCD数值的改变。结果:观... 目的:比较腹针治疗不同中医分型的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75例确诊为颈性眩晕的病人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成气血亏虚组、肝肾阴亏组、痰湿阻滞组3组,分别观察各组治疗前后的积分的改变情况与观察每个患者治疗前后TCD数值的改变。结果:观察3组患者的有效率,气血亏虚组最高、痰湿阻滞组最低,两组对比P<0.05,具统计学意义;从积分的改变来看,3组组内在治疗前后的积分对比都具统计学意义;观察治疗前后TCD检测数据,发现椎-基底动脉的血流加快患者,治疗后血流明显减慢,椎-基底动脉的血流减慢的患者治疗后血流明显增加,治疗前后对比具统计学意义。结论:腹针治疗不同中医分型的颈性眩晕都有效,尤以气血亏虚型为佳;腹针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腹针 中医分型 tcd 积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超声与磁共振血管造影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龚涛 高平 +1 位作者 李金 丁翠娥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634-636,共3页
目的 本研究利用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仪及磁共振血管造影 (MRA)技术 ,无创伤性地探查颅内大动脉的管腔情况及血流动力学情况 ,了解TCD与MRA探查脑血管狭窄性病变的可能性及相关性 ,探讨TCD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 ,以便能利用TCD仪观察脑... 目的 本研究利用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仪及磁共振血管造影 (MRA)技术 ,无创伤性地探查颅内大动脉的管腔情况及血流动力学情况 ,了解TCD与MRA探查脑血管狭窄性病变的可能性及相关性 ,探讨TCD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 ,以便能利用TCD仪观察脑血管疾病演变过程中 ,脑血管本身的病变过程。方法 对门诊就诊及住院的 91例患者 ,同时行TCD、MRA及磁共振成像 (MRI)检查 ,分析TCD、MRA的结果及两者的相符性 ,同时分析TCD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91例患者中仅 72例病人TCD显影良好。TCD显影良好的患者中 ,MRA显示有脑血管病变的患者 ,TCD也有相应变化的相符率。TCD显示异常的血管 ,MRA有相应变化的相符率。TCD异常的表现 ,主要为血流速度增快 ,其中又可分两侧对称型及不对称型。在不对称型患者中 ,TCD与MRA结果的相符率最高 ,在MCA及ACA中分别为 90 0 %、89 3%。结论 对高龄患者 ,TCD的检查有一定的局限性 ,主要是颞窗显影不佳 ;TCD对脑血管狭窄性病变检出的敏感性较低 ,特别是对后循环血管中的PCA及VA ;但对两侧不对称型的高血流血管 ,TCD对病变血管检出的特异度较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超声 脑血管病 脑血管 MRA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