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NTLE SOURCE NATURE OF ORE FLUIDS FOR THE JINDING Pb-Zn DEPOSIT, LANPING, YUNNAN 被引量:2
1
作者 Zhang Lisheng, Yu Qian, Mou Chuanlong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419-420,共2页
Geological setting\;Jinding superlarge Pb\|Zn deposit lies in the Lanping basin between the Lancangjiang fracture zone and the Jinshajiang\|Ailaoshan fracture zone. The Lanping basin is a Meso\|Cenozoic rifting basin ... Geological setting\;Jinding superlarge Pb\|Zn deposit lies in the Lanping basin between the Lancangjiang fracture zone and the Jinshajiang\|Ailaoshan fracture zone. The Lanping basin is a Meso\|Cenozoic rifting basin whose basement consists of the Paleozoic strata. Mesozoic paralic and continental sediments with a thickness of about 20000m deposited in the basin. In the Paleocene, gypsum\|salt\|bearing strata with a thickness of more than 1000m accumulated. In the Cenozoic, collision of the Indian plate with the Eurasian plate resulted in strong folding and napping and subsequent extensions in the Oligocene and Pliocene. The extensions were responsible for alkaline magmatic intrusion in the centre and alkaline magmatic extrusion in the east.Faulting is well developed. N\|S\|trending Bijiang fault with a length of 120km links with the Jinshajiang fracture zone in the north and with the Lancangjiang fracture zone in the south, controlling on the Cenozoic Lanping rifting basin and acting as passage\|way for ore flui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INDING Pb\|Zn DEPOSIT mantle source ORE flu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RPENTINIZATION OF THE MANTLE WEDGE BY FLUIDS DERIVED FROM CONTINENTAL CRUSTAL MATERIAL: EVIDENCE FROM Nd ISOTOPIC SIGNATURES OF SERPENTINITES (TSO MORARI DOME,ELADAKH)
2
作者 Julia de Sigoyer 1, Thomas Ngler\+2, Stéphane Guillot\+3, Kéi ko H. Hattori\+4 2 Isotopengeologie, Universitt Bern, Erlachstrasse 9a, 3012 Bern, Switzerland 3 CNRS, Universi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122-123,共2页
The well preserved eclogitic rocks of the Tso Morari dome in eastern Ladakh, northwest Himalaya, provide information relevant to the exhumation of high pressure/low temperature rocks, and the early stage of the Himala... The well preserved eclogitic rocks of the Tso Morari dome in eastern Ladakh, northwest Himalaya, provide information relevant to the exhumation of high pressure/low temperature rocks, and the early stage of the Himalayan orogeny. The Tso Morari unit outcrops south of the Indus suture zone (Fig.1). The eclogitic dome is underlined on its eastern part by the Zildat normal fault where serpentinite lenses and partially hydrated peridotites are abundant. The close association of the high pressure rocks and serpentinites suggests a possible role of serpentinites in the exhumation of ultrahigh\|pressure rocks. To evaluate this possibility, geochemical analyses were carried out on the serpentinite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Tso Morari eclogi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HUMATION of eclogitic rocks SERPENTINITES REE Nd\|isot opes crustal fluid contamination mantle wedge Eastern LADAKH Himalay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putational simulation of convective flow in the Earth crust under consideration of dynamic crust-mantle interactions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崇斌 彭省临 +2 位作者 刘亮明 B.E.HOBBS A.ORD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6期2080-2084,共5页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was used to solve fluid dynamic interaction problems between the crust and mantle of the Earth. To consider different mechanical behaviours, the lithosphere consisting of the crust and upper ...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was used to solve fluid dynamic interaction problems between the crust and mantle of the Earth. To consider different mechanical behaviours, the lithosphere consisting of the crust and upper mantle was simulated as fluid-saturated porous rocks, while the upper aesthenospheric part of the mantle was simulated as viscous fluids. Since the whole lithosphere was computationally simulated, the dynamic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crust and the upper mantle was appropriately considered. In particular, the mixing of mantle fluids and crustal fluids was simulated in the corresponding computational model. The related computational simulation results from an example problem demonstrate that the mantle fluids can flow into the crust and mix with the crustal fluids due to the resulting convective flows in the crust-mantle system. Likewise, the crustal fluids can also flow into the upper mantle and mix with the mantle fluids. This kind of fluids mixing and exchange is very important to the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governing processes that control the ore body formation and mineralization in the upper crust of the Ear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utational simulation crustal fluids mantle fluids fluid dynamic intera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秦岭大桥超大型金矿早成矿阶段黄铁矿Re-Os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4
作者 赵洪葆 何甘地 +2 位作者 牛鹏飞 吴保祥 何进忠 《地质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94-606,共13页
南秦岭大桥超大型金矿早成矿阶段的成矿年龄一直以具偶然蚀变矿化的花岗闪长岩脉推定,对该年龄和相关物质来源的研究,可以为深化矿床成因研究提供依据。南秦岭大桥超大型金矿矿床成矿期次依次为沉积变质期、热液成矿期和表生氧化期,热... 南秦岭大桥超大型金矿早成矿阶段的成矿年龄一直以具偶然蚀变矿化的花岗闪长岩脉推定,对该年龄和相关物质来源的研究,可以为深化矿床成因研究提供依据。南秦岭大桥超大型金矿矿床成矿期次依次为沉积变质期、热液成矿期和表生氧化期,热液成矿期包括早、主和晚3个成矿阶段。本研究借助在1440m中段71勘探线采准巷道采集到的矿石样品,经过样品甄别、筛选、单矿物挑选和实验测试,获得了5件理想的热液成矿期早成矿阶段样品,测得黄铁矿Re-Os同位素等时线年龄221±7.6 Ma(2σ),初始锇同位素组成(^(187)Os/^(188)Os)为0.215±0.033(MSWD=0.85)。结合花岗闪长岩脉成岩年龄判断,大桥金矿早成矿阶段在误差范围内涵盖矿区印支晚期花岗闪长岩成岩年龄(232.8~203.8 Ma)的早期;含金黄铁矿的世代可能与花岗闪长岩的不等间隔脉冲式侵入期后热液活动相对应。根据Os同位素初始值,Au与Os的亲铁性,地幔流体形成过程中Au的不相容性,含金地幔流体形成过程,以及区域成矿构造背景,判定幔源流体是成矿流体和金的重要来源。同时,黄铁矿硫同位素较宽的变化范围,以及前人对基底白龙江群黑色岩系的认识指示不能排除基底变质流体对金成矿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型金矿 幔源流体 花岗闪长岩脉 印支晚期 南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晚白垩世煌斑岩岩浆活动:深俯冲流体循环的产物
5
作者 杨娇 温淑女 +4 位作者 王选策 庞崇进 何平 齐重向 梁航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24-738,I0027,共16页
煌斑岩对于理解地球系统深部流体循环具有重要指示意义。本文以在海南儋州大王岭地区发现的煌斑岩脉为重点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岩石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等方法,揭示煌斑岩脉的岩石成因,从而构建煌斑岩岩浆活动与深部流体循环的有机联系... 煌斑岩对于理解地球系统深部流体循环具有重要指示意义。本文以在海南儋州大王岭地区发现的煌斑岩脉为重点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岩石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等方法,揭示煌斑岩脉的岩石成因,从而构建煌斑岩岩浆活动与深部流体循环的有机联系。分析结果表明煌斑岩脉形成于92.2±2.1 Ma,为晚白垩世早期岩浆活动的产物。样品具有低硅(SiO_(2)=45.79%~53.63%)、高镁(MgO=6.24%~19.79%)、高钾(K_(2)O/Na_(2)O=0.71~25.1)的特征,富集流体活动性元素(Rb、Ba、Th等)、亏损高场强元素,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La/Yb)_(N)=22.2~30.5),表明其来源于受流体交代富集的源区。样品具有高(^(87)Sr/^(86)Sr)_(i)(0.70947~0.71042)、低ε_(Nd)(t)(–5.43~–4.25)特征,指示其起源于EMⅡ型地幔源区,为富水含金云母‒角闪石石榴子石相橄榄岩部分熔融的产物。母岩浆在上升过程中经历了橄榄石、单斜辉石和金云母的分离结晶作用。煌斑岩与同期基性岩具有典型的板内基性岩的元素和同位素组成特征,结合区域地质演化资料,推测海南岛晚白垩世煌斑岩形成于陆内伸展拉张构造背景,为遭受深俯冲板片析出流体交代的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因此,海南岛晚白垩世煌斑岩能够有效示踪陆内伸展拉张背景下岩石圈地幔与深俯冲流体循环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煌斑岩 晚白垩世 板内基性岩 交代地幔 深部流体循环 华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河台金矿Cu-Zn互化物和自然镍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6
作者 阮班朗 焦骞骞 +4 位作者 朱平平 吕恒 田乐源 戴家润 张露 《黄金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5,共11页
河台金矿是目前广东省发现的规模最大的金矿床。由于金矿体均产于剪切带中,因此被认为是典型的剪切带型金矿。基于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SEM)矿相学观察,利用电子探针(EPMA)对矿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在河台金矿发现了Cu-Zn互化物和自... 河台金矿是目前广东省发现的规模最大的金矿床。由于金矿体均产于剪切带中,因此被认为是典型的剪切带型金矿。基于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SEM)矿相学观察,利用电子探针(EPMA)对矿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在河台金矿发现了Cu-Zn互化物和自然镍。Cu-Zn互化物中主要含有Cu和Zn,以及少量的Fe、Au和Pb,其中,Cu含量为58.63%~62.14%(平均值为60.41%),Zn含量为35.55%~38.48%(平均值为36.63%),计算得到的分子式为Cu_(0.61)Zn_(0.37)Fe_(0.02),近似为Cu_(2)Zn。自然镍矿物中主要含有Ni和Fe,还有少量S、Cu和Te,其中,Ni含量为86.33%~87.74%(平均值为87.26%),Fe含量为4.56%~5.02%(平均值为4.72%),计算得到的分子式为Ni_(0.93)Fe_(0.05)S_(0.02),为含铁自然镍。河台金矿Cu-Zn互化物和自然镍形成于热液成矿期第一个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局部缺硫缺氧的高温环境,其形成可能与深部地幔流体有关。结合前人He-Ar同位素测定结果,进一步证实可能有少量地幔流体参与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台金矿 Cu-Zn互化物 自然镍 地幔流体 韧性剪切带 HE-AR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秦岭洛大式菱铁矿矿床的成矿年龄及其成因
7
作者 何进忠 刘涛 +3 位作者 何甘地 余君鹏 牛鹏飞 吴义布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9-1141,共13页
铁矿是我国的战略性矿产资源。本次研究以西秦岭洛大式菱铁矿矿床为研究对象,在矿床成矿期次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黄铁矿Re-Os同位素等时线法确定成矿年龄;结合黄铁矿硫同位素组成、区域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探讨成矿物质来源,判断矿床... 铁矿是我国的战略性矿产资源。本次研究以西秦岭洛大式菱铁矿矿床为研究对象,在矿床成矿期次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黄铁矿Re-Os同位素等时线法确定成矿年龄;结合黄铁矿硫同位素组成、区域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探讨成矿物质来源,判断矿床成因;同时采用排除法和与矿石特征相关联的方法,探讨黄铁矿Re-Os同位素测试结果出现过度散布点的原因。结果表明:洛大式菱铁矿矿床成矿年龄为136±20 Ma(2σ),对应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汇聚构造体系与中晚白垩世大陆伸展构造体系的转换阶段。锇同位素组成初始值(^(187)Os/^(188)Os)_(i)为0.04±0.22(MSWD=1.11),具有幔源特征;硫同位素组成具有岩浆硫与地层硫混合硫及无机还原硫的特征;铁可能主要来源于幔源流体及其对深部晚印支期花岗岩类岩体的萃取;沿矿石裂隙分布的黄铁矿中的裂隙被杂质充填,导致黄铁矿Re-Os同位素测试结果出现过度散布点。研究认为,洛大式菱铁矿矿床是与幔源流体作用有关的浅成中-低温热液型矿床,寻找同类型铁矿需要遵循构造-流体耦合成矿规律;用于测试Re-Os同位素的黄铁矿样品,在采集制备过程中需要排除沿后期裂隙带分布的伴生氧化物比例较大的黄铁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RE-OS同位素 过度散布点 早白垩世 幔源流体 浅成中-低温热液型矿床 洛大式菱铁矿 西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构造环境下蛇纹岩化作用的对比——以西南天山和北祁连造山带为例
8
作者 姚永祥 肖媛媛 +1 位作者 林晋炎 吴升莹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56-2172,共17页
蛇纹石含水量约为13%,是地球上重要的含水矿物,广泛分布于洋底、俯冲带、弧前等环境。同时,海水、俯冲带衍生流体中的活动性元素(B、Li、As、Sb、Pb、Cs、U、Sr、Ba)也可随蛇纹石化作用而富集在蛇纹石中。因此,蛇纹石可以作为流体和流... 蛇纹石含水量约为13%,是地球上重要的含水矿物,广泛分布于洋底、俯冲带、弧前等环境。同时,海水、俯冲带衍生流体中的活动性元素(B、Li、As、Sb、Pb、Cs、U、Sr、Ba)也可随蛇纹石化作用而富集在蛇纹石中。因此,蛇纹石可以作为流体和流体活动性元素的载体参与不同的地质过程。然而,不同的构造环境有不同的温度压力、水岩比值、流体性质、氧化还原条件。不同环境下的蛇纹石化作用,不仅会形成不同种类的蛇纹石(例如利蛇纹石,叶蛇纹石),也有可能会导致蛇纹石的元素富集特征不同,这就需要进一步研究流体活动性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和元素富集特征。基于对世界范围内不同环境蛇纹岩数据资料的整理分析,结合西南天山和祁连山两个典型造山带的蛇纹岩样品,我们发现深海蛇纹岩与俯冲带蛇纹岩,B、Ba、Cs表现出不同的富集特征:①深海蛇纹岩具有明显更高的B元素含量,可能反映了B在低温下更容易进入到蛇纹岩中;②俯冲带以及弧前环境下形成的蛇纹岩由于可能有沉积物的输入,Ba、Cs的含量相对较高。这一结论有助于以后通过蛇纹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反演其相对的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纹岩 流体活动性元素 深海 俯冲带 弧前地幔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Ⅱ号断裂带新生界多期热流体活动与天然气运聚特征 被引量:5
9
作者 黄向胜 闫琢玉 +2 位作者 张东峰 黄合庭 罗程飞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76,共10页
运用流体包裹体、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和压力模拟手段,综合研究了琼东南盆地东部Ⅱ号断裂带新生界多期热流体活动及天然气运聚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琼东南盆地东部Ⅱ号断裂带BX19-2构造天然气主要为烃气和CO_(2),烃气为煤型气和油型气的... 运用流体包裹体、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和压力模拟手段,综合研究了琼东南盆地东部Ⅱ号断裂带新生界多期热流体活动及天然气运聚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琼东南盆地东部Ⅱ号断裂带BX19-2构造天然气主要为烃气和CO_(2),烃气为煤型气和油型气的混合气,但不同气层中天然气组分含量差异较大,浅部三亚组气层为相对高含量的烃气(体积分数为83.93%)和低含量的有机成因CO_(2)(体积分数为7.11%);较深部的陵水组气层为含量相对较低的烃气(体积分数为16.10%~76.63%)和含量相对较高的幔源CO_(2)(体积分数为18.70%~81.56%)。(2)流体包裹体和岩石地球化学参数显示烃气运移与3期热流体活动相关,每期热流体的活动深度及引起的热异常程度均存在一定差异。3期含烃热流体活动的时间分别为中新世晚期(约8.8 Ma)、上新世(约4.5~4.1 Ma)和第四纪(约1.1~0.1 Ma)。(3)热流体是以断裂为主要通道发生垂向高效快速充注。来自宝岛凹陷深部的幔源CO_(2)在上新世晚期—第四纪(约2.2~0.5 Ma)发生充注,并驱替了陵水组储层的烃气。因此,宝岛凹陷Ⅱ号断裂带附近的圈闭可能具有钻遇高CO_(2)含量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成藏 多期热流体活动 垂向运移 流体包裹体 幔源CO_(2) 三亚组 陵水组 新生界 Ⅱ号断裂带 琼东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小东沟斑岩型钼矿床成岩成矿机制探讨 被引量:30
10
作者 覃锋 刘建明 +1 位作者 曾庆栋 罗照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357-3368,共12页
本文选取内蒙古克什克腾旗的小东沟斑岩型钼矿区作为研究区,它位于西拉沐伦钼矿带的西南部。对小东沟岩体进行了主微量元素、SHRIMP锆石U-Pb定年等地球化学方面的研究;对岩体中的钾长石和含矿矿物辉钼矿进行了普通铅同位素分析。小东沟... 本文选取内蒙古克什克腾旗的小东沟斑岩型钼矿区作为研究区,它位于西拉沐伦钼矿带的西南部。对小东沟岩体进行了主微量元素、SHRIMP锆石U-Pb定年等地球化学方面的研究;对岩体中的钾长石和含矿矿物辉钼矿进行了普通铅同位素分析。小东沟岩体具有高硅富钾、REE含量低、Zr含量高、无负铕异常、高ε_(Nd)(t)、低Sr_i等特点,指示岩浆起源于加厚新生下地壳的熔融,同时具有高温、快速熔融、快速析离逃离源区的特点;小东沟岩体的SHRIMP锆石U-Pb定年结果为142±2Ma,对应140Ma左右主应力场由南北向转为东西向的构造体制大转折时期,这个时期大兴安岭处于伸展的构造环境下,底侵作用发育,地幔物质可以添加到下地壳熔融形成的岩浆中;对岩体钾长石和辉钼矿进行的普通铅同位素分析显示前者具有从造山带-地幔过渡的特征,后者则显示有地幔特征,说明成岩、成矿物质来自两个不同的源区,下地壳的岩浆和地幔含矿流体发生了混合。通过以上的分析,结合水-岩浆物理反应的实验结果,本文提出小东沟斑岩型钼矿床的成矿模式:大兴安岭地区在早白垩世伸展的构造背景下,地幔含矿流体加入受底侵作用加热的下地壳中使之熔融形成岩浆,随后更多的地幔含矿流体进入岩浆房,促使其迅速析离逃逸出源区,二者一起上升侵位。在岩浆温度较高时,地幔含矿流体和岩浆大致以较稳定的液态不混溶的状态共存;当岩浆和流体侵位到较浅深度时,压力下降,温度降低,晶体增多,流体-岩浆体系变得不稳定,岩浆被流体分割成许多很小的岩浆团。流体中H^+、K^+和各种成矿元素的存在使之必然会和岩浆或冷却后形成的岩石发生蚀变反应,并晶出成矿矿物,形成现在我们看到的具有浸染状矿化现象的小东沟斑岩型钼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克什克腾旗 东沟 斑岩型 钼矿床 成岩成矿 岩浆 lower CRUST mantle fluid 含矿流体 地幔 materials 下地壳 铅同位素分析 岩体 isotopic composition tectonic transition SHRIMP METALLOGENIC belt 熔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地区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的He、Ar同位素组成及成矿流体来源示踪 被引量:72
11
作者 张连昌 沈远超 +3 位作者 李厚民 曾庆栋 李光明 刘铁兵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59-565,共7页
关于胶东地区金矿床成因 ,多年来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代表性金矿床中黄铁矿流体包裹体的 He-Ar组成表明 ,胶东金矿床黄铁矿流体包裹体的 3 He/ 4 He比值为 0 .43~ 2 .3 6R/ Ra。该值可分为两组 :一组如蓬家夼金矿和发云夼金矿3He/ 4 H... 关于胶东地区金矿床成因 ,多年来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代表性金矿床中黄铁矿流体包裹体的 He-Ar组成表明 ,胶东金矿床黄铁矿流体包裹体的 3 He/ 4 He比值为 0 .43~ 2 .3 6R/ Ra。该值可分为两组 :一组如蓬家夼金矿和发云夼金矿3He/ 4 He比值 <1.0 R/ Ra;另一组如邓格庄和焦家金矿 3He/ 4 He比值 >1.0 R/ Ra。蓬家夼 -发云夼金矿成矿流体的 4 0 Ar/ 3 6 Ar比值为 3 93~ 3 10 ,比较接近于大气氩的同位素组成 (40 Ar/ 3 6 Ar=2 95.5) ,而焦家金矿成矿流体的 4 0 Ar/ 3 6 Ar比值为 50 0~ 114 8。He-Ar同位素系统显示了蓬家夼 -发云夼金矿成矿流体来源以大气降水为主 ,邓格庄、焦家金矿成矿流体来源以地幔流体为主。进一步研究表明 ,胶东金矿成矿流体 H-O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流体 HE-AR同位素 地幔流体 金矿床 胶东地区 大气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北兰坪铅锌银铜矿田含烃富CO_2成矿流体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6
12
作者 薛春纪 陈毓川 +2 位作者 杨建民 王登红 徐珏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44-253,共10页
在流体包裹体显微冷热台系统观测基础上,通过显微激光拉曼探针揭示出兰坪中—新生代盆地内金顶及外围矿床成矿主阶段原生流体包裹体含烃富CO_2,成分变化大。流体成分的耦合关系研究,并配合O、C同位素分析认为成矿流体中部分CO_2来自地幔... 在流体包裹体显微冷热台系统观测基础上,通过显微激光拉曼探针揭示出兰坪中—新生代盆地内金顶及外围矿床成矿主阶段原生流体包裹体含烃富CO_2,成分变化大。流体成分的耦合关系研究,并配合O、C同位素分析认为成矿流体中部分CO_2来自地幔,部分是沉积地层中碳酸盐岩和有机质分解成因,H_2O和烃主要起源于大气成因盆地卤水和地层有机质。地幔源CO_2对贱金属元素的搬运可能贡献突出,而烃类对金属元素的沉淀意义重大。成矿流体成分具有幔源(富CO_2和金属元素)和壳源(盆地流体富烃类和H_2O)两种流体混合的特征,暗示不同性质流体的混合可能是成矿作用基本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银铜矿田 流体包裹体 云南 成矿流体 含烃富CO2 壳幔流体混合 兰坪矿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邓格庄金矿床流体包裹体氦、氩同位素组成及其成矿物质来源示踪 被引量:23
13
作者 薛建玲 李胜荣 +3 位作者 孙文燕 张运强 张旭 刘春岚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00-414,共15页
矿床成因和成矿物质来源一直是成矿理论研究和实际找矿中争论的焦点。选择了邓格庄金矿床5件不同成矿阶段的矿石样品,对黄铁矿流体包裹体氦、氩同位素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R/Ra值为0.008 33~3.612 00,平均为1.400 00;40 Ar/36 Ar... 矿床成因和成矿物质来源一直是成矿理论研究和实际找矿中争论的焦点。选择了邓格庄金矿床5件不同成矿阶段的矿石样品,对黄铁矿流体包裹体氦、氩同位素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R/Ra值为0.008 33~3.612 00,平均为1.400 00;40 Ar/36 Ar值为465.7~4 674.7;4 He/40 Ar*值为0.36~1.36,成矿流体中地幔端元流体的比例为3.73%~45.87%,平均为17.67%。结合氢氧同位素、岩浆岩、围岩蚀变和流体包裹体等证据,反映了成矿流体具地壳流体和地幔流体混合特征,主要来源于地壳,并有明显地幔流体混入,上升过程中可能还有少量大气降水的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格庄 氦、氩同位素 流体包裹体 地壳流体 地幔流体 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尼木—那曲地热流体成因及幔源流体贡献 被引量:24
14
作者 刘昭 蔺文静 +3 位作者 张萌 谢鄂军 刘志明 王贵玲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56-371,共16页
研究区位于尼木—那曲高温地热带,处在当雄—羊八井—多庆错活动构造带的中北段,本次选取11个未开发的地热田,收集并采集区内地热流体数据,与羊八井深、浅部热储进行对比研究,对完善区内高温地热系统成因机理,为后期勘探及钻探提供重要... 研究区位于尼木—那曲高温地热带,处在当雄—羊八井—多庆错活动构造带的中北段,本次选取11个未开发的地热田,收集并采集区内地热流体数据,与羊八井深、浅部热储进行对比研究,对完善区内高温地热系统成因机理,为后期勘探及钻探提供重要的参考意义。从水化学数据分析,高温地下热水主要为Cl-Na、Cl·HCO3-Na水,中低温地下热水主要为HCO3-Na水,地下热水中Li、F、SiO2、HBO2与Cl大体上存在正相关关系,显示可能有岩浆水的混入;从氢氧同位素数据分析,地下热水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在董翁、宁中高温地热田发生轻微的氧-18漂移,谷露地热田氧-18漂移较其他地热田明显,宁中、谷露及罗玛地下热水中氚含量小于1TU,主要是次现代水的补给,月腊处氚含量为8.4TU,推断主要为现代水的补给,其他地热田地下热水推测是次现代和最近补给之间的混合;地热气体以CO2和N2为主,二者呈现良好的负相关,从CO2气体碳同位素、He同位素比值及综合指标分析,气体来源主要为壳源,在宁中及玉寨地热田,R/Ra值大于1,存在明显的幔源物质释放现象,幔源He所占比例为2.73%-30.93%。概括区内典型高温地热田的成因模式,为后期地热田深入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地热流体 气体 幔源流体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幔流体与铀成矿作用:以下庄矿田仙石铀矿床为例 被引量:124
15
作者 邓平 沈渭洲 +4 位作者 凌洪飞 叶海敏 王学成 濮巍 谭正中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20-528,共9页
仙石大型铀矿床位于粤北贵东复式岩体东部,矿区内NWW和NNE向基性岩脉十分发育。矿床位于NNE向硅化带和NWW向基性岩脉(辉绿岩)交接部位,矿体严格赋存于基性岩脉内部或其边缘。金属矿物以沥青铀矿和黄铁矿为主,脉石矿物以方解石和(微晶)... 仙石大型铀矿床位于粤北贵东复式岩体东部,矿区内NWW和NNE向基性岩脉十分发育。矿床位于NNE向硅化带和NWW向基性岩脉(辉绿岩)交接部位,矿体严格赋存于基性岩脉内部或其边缘。金属矿物以沥青铀矿和黄铁矿为主,脉石矿物以方解石和(微晶)石英为主,蚀变作用发育,主要类型包括碱交代、硅化和赤铁矿化。沥青铀矿U-Pb年龄测定结果表明,矿床中存在81Ma(主要)和125Ma(次要)两期铀矿化。H、O同位素研究表明,矿前期和成矿期成矿流体的δ18OH2O=1.4‰~6.6‰,δDH2O=-65‰~-34‰,反映成矿流体主要由地幔流体组成。矿脉中方解石的δ13C=-8.5‰~-3.1‰,反映矿化剂∑CO2来自地幔。上述特征表明,地幔流体在仙石铀矿床的形成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幔流体 成矿作用 铀矿床 同位素 广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北保山核桃坪铅锌矿床成矿流体来源的同位素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45
16
作者 薛传东 韩润生 +4 位作者 杨海林 杨志明 田世洪 刘勇强 郝百武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43-252,共10页
滇西北核桃坪铅锌矿是保山地块内沿澜沧江断裂带发育的一个大型铅锌多金属矿床,矿体严格受近SN向的断裂带及层间破碎带控制,赋存于上寒武统核桃坪组和沙河厂组大理岩化灰岩及矽卡岩中。文章在分析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V1矿体的... 滇西北核桃坪铅锌矿是保山地块内沿澜沧江断裂带发育的一个大型铅锌多金属矿床,矿体严格受近SN向的断裂带及层间破碎带控制,赋存于上寒武统核桃坪组和沙河厂组大理岩化灰岩及矽卡岩中。文章在分析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V1矿体的氢、氧、碳、硫、硅和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示踪研究,探讨了成矿溶液中水、碳、硅、硫和铅的来源以及成矿流体的演化问题。研究表明,V1矿体中矿石的石英δ18O水值变化范围为6·1‰~7·6‰,平均为6·7‰,其δDV-SMOW值变化范围为-100‰^-108‰,平均为-104‰,说明成矿流体主要来自深部岩浆分异水,并在后期成矿作用过程中有地层建造水和大气降水的加入;矿石中方解石的δ13CV-PDB和δ18O水值分别为-6·6‰^-5·9‰和5·0‰~5·2‰,反映成矿流体的碳、氧具有深部流体与围岩发生交代反应的特征。硅、硫和铅同位素具深部岩浆或地幔来源的特点,但遭受后期壳源物质的混染。据此提出该矿床是与深部岩浆热液或幔源流体贯入有关的构造热液脉型矿床,其成矿作用受控于深部过程的驱动和控制,可为指导地质找矿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岩浆热液 成矿流体 幔源流体 核桃坪铅锌矿床 滇西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幔流体参与胶东金矿成矿作用的氢氧碳硫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165
17
作者 毛景文 李厚民 +2 位作者 王义天 张长青 王瑞廷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39-857,共19页
胶东地区金矿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石英脉型、破碎蚀变岩型和胶(州)—莱(阳)盆地北缘拆离带中的角砾岩型。挑选玲珑、焦家、三山岛、仓上、望儿山、大尹格庄、邓格庄、蓬家夼、发云夼和大庄子10个矿床中成矿主期的黄铁矿、绢云母和钾... 胶东地区金矿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石英脉型、破碎蚀变岩型和胶(州)—莱(阳)盆地北缘拆离带中的角砾岩型。挑选玲珑、焦家、三山岛、仓上、望儿山、大尹格庄、邓格庄、蓬家夼、发云夼和大庄子10个矿床中成矿主期的黄铁矿、绢云母和钾长石进行了硫、氢、氧同位素测试,还对个别矿床成矿晚期的碳酸盐矿物进行了碳、氧同位素测定,同时对比测定了玲珑花岗岩和郭家岭花岗闪长岩中黑云母和钾长石的氢、氧同位素,结果表明这些金矿虽然产出形式有差别,但都是同一深部流体库中流体上涌、与围岩发生强烈水岩反应和与地壳流体混合,通过交代和沉淀成矿。胶东金矿在形成时代上晚于侏罗纪玲珑花岗岩(160~150Ma)和白垩纪郭家岭花岗闪长岩(130~126Ma),与煌斑岩墙及其他中基性岩墙同时生成(121~114Ma),两者具有富CO2流体和伴随着以钾交代为特征的蚀变作用,都是中生代岩石圈快速减薄过程的地壳浅部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同位素 地幔流体 金矿床 胶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成岩构造组合与壳-幔成矿系统 被引量:101
18
作者 邓晋福 莫宣学 +4 位作者 罗照华 赵海玲 赵国春 曹永清 于学政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9年第2期259-270,共12页
讨论了火成岩构造组合,指出不能单纯地运用化学图解,强调要结合岩相学、岩石组合特征研究,要注意区分区域与局部的构造环境。指出双峰式火成岩组合的确切含义是指缺乏中性成员,而不单看化学图解的几何形态,讨论了伸展与挤压对双峰... 讨论了火成岩构造组合,指出不能单纯地运用化学图解,强调要结合岩相学、岩石组合特征研究,要注意区分区域与局部的构造环境。指出双峰式火成岩组合的确切含义是指缺乏中性成员,而不单看化学图解的几何形态,讨论了伸展与挤压对双峰式和钙碱性火成岩组合的可能约束。指出由蛇绿岩套再造的古构造历史可能是残缺的,结合弧火成岩的厘定可在某些方面弥补这个不足,讨论了弧火成岩组成极性形成的可能原因。讨论了大陆碰撞造山带的火成岩构造组合类型及其在再造造山带的边界性质、造山带演化历史中的重要意义。指出大陆裂谷带的火成岩常呈组成对称的水平分带,而不同于弧火成岩的组成极性。讨论了岩浆构造热事件及其序列的重要意义,提出大陆碰撞造山带具类似于变质作用的顺时针演化的事件序列,而大洋俯冲造山带则具反时针演化的事件序列。最后,强调并讨论了“壳幔岩浆流体成矿系统”的科学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成岩 构造组合 壳-幔岩浆 岩浆 流体 成矿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大坪金矿白钨矿惰性气体同位素组成及其成矿意义 被引量:56
19
作者 孙晓明 熊德信 +2 位作者 王生伟 石贵勇 翟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25-732,共8页
利用高真空气相质谱系统测定了云南大坪金矿白钨矿流体包裹体的惰性气体同位素组成,得出其~3He/~4He为(0.988~1.424)×10^(-6),平均1.205×10^(-6),相应R/R_a为0.706~1.018,平均0.898,^(40)Ar/^(36)Ar为1801.8~2663... 利用高真空气相质谱系统测定了云南大坪金矿白钨矿流体包裹体的惰性气体同位素组成,得出其~3He/~4He为(0.988~1.424)×10^(-6),平均1.205×10^(-6),相应R/R_a为0.706~1.018,平均0.898,^(40)Ar/^(36)Ar为1801.8~2663.8,远高于大气^(40)Ar/^(36)Ar;^(20)Ne/^(22)Ne和^(21)Ne/^(22)Ne分别为9.600~11.56和0.028~0.0467,而^(134)Xe/^(132)Xe和^(136)Xe/^(132)Xe分别为0.394~0.692和0.301~0.462,均高于其相应大气值;He-Ar、Ne和Xe同位素组成显示大坪金矿成矿流体主要由深源地幔流体和地壳流体组成,其中基本不含大气饱和水。大坪金矿的形成与该区壳幔相互作用有关:该区喜山早期地壳拉张引起的地幔岩浆上涌和去气形成深源地幔流体,下地壳在上涌地幔烘烤下形成富含CO_2、^(40)Ar、^(134)Xe、^(136)Xe和~4He的地壳流体,它们混合以后沿韧性剪切带上升,水-岩反应和沸腾作用导致矿质沉淀。因此,大坪金矿属于剪切带控制的深源热液型金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钨矿 惰性气体同位素 流体包裹体 地壳流体和地幔流体 云南大坪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东锡田垄上锡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被引量:28
20
作者 杨晓君 伍式崇 +6 位作者 付建明 黄惠兰 常海亮 刘云华 魏君奇 刘国庆 马丽艳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01-511,共11页
锡田垄上锡多金属矿床是湘东锡田锡矿田中的一个大型矿床。通过对锡田垄上矽卡岩型和破碎带蚀变岩型锡多金属矿石中的萤石和石英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显微测温分析、包裹体成分的激光拉曼探针分析,结果显示锡田垄上流体包裹体可分为3类... 锡田垄上锡多金属矿床是湘东锡田锡矿田中的一个大型矿床。通过对锡田垄上矽卡岩型和破碎带蚀变岩型锡多金属矿石中的萤石和石英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显微测温分析、包裹体成分的激光拉曼探针分析,结果显示锡田垄上流体包裹体可分为3类5型。3类:盐水包裹体(A类)、富CO2两相包裹体(B类)和含CO2三相包裹体(C类);5型:单相盐水溶液包裹体(A1型)、气液两相盐水溶液包裹体(A2型)、富CO2两相包裹体(B型)、均一成LH2O的含CO2三相包裹体(C1型)和均一成VCO2的含CO2三相包裹体(C2型)。3个成矿阶段的均一温度分别为:Ⅰ成矿阶段为290~380℃;Ⅱ成矿阶段为210~240℃;Ⅲ成矿阶段为90~190℃。成矿早阶段(Ⅰ阶段),CO2、NaCl-H2O和NaCl-H2O-CaCl2各类型均一温度相近的包裹体共生,成矿流体成分主要为CO2和NaCl-H2O,含少量H2S和CH4;成矿晚阶段(Ⅱ、Ⅲ阶段),成矿流体成分主要为NaCl-H2O。根据流体包裹体特征,结合高3He/4He比值以及在锡田花岗岩中存在大量镁铁质微粒包体,笔者认为:锡田垄上锡多金属矿床成矿物质是多来源的,成矿流体为地幔、地壳和大气水的混合产物;锡多金属来源受岩浆和围岩控制,而在成矿作用过程中尤其是成矿早阶段,地幔成矿流体可能起到了积极的甚至关键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流体包裹体 地幔流体 成矿作用 锡多金属矿床 垄上 湘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