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反式脂肪酸Trans C18∶1诱导内皮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邱斌 刘蓉 +4 位作者 邓泽元 范亚苇 李静 胡蒋宁 黎玉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88-591,共4页
通过检测相关细胞凋亡指标,探讨trans C18:1诱导内皮细胞的凋亡机制。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方法将不同浓度trans C18∶1与内皮细胞共同孵育后,通过吉姆萨染色,观察内皮细胞形态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早期凋亡变化;通过试剂盒检测观... 通过检测相关细胞凋亡指标,探讨trans C18:1诱导内皮细胞的凋亡机制。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方法将不同浓度trans C18∶1与内皮细胞共同孵育后,通过吉姆萨染色,观察内皮细胞形态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早期凋亡变化;通过试剂盒检测观察trans C18:1对凋亡酶Caspase活力的影响;最后考察Caspase抑制剂z-VAD-fmk,对trans C18∶1对内皮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吉姆萨染色后,细胞呈典型的凋亡形态;流失细胞仪检测内皮凋亡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加;同时发现trans C18∶1引起内皮细胞的凋亡可能与Caspase-3酶激活有关,因为Caspase抑制剂又能提高trans C18∶1处理的内皮细胞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式脂肪酸 trans C18∶1 内皮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榨椰子油添加量对植脂稀奶油搅打前后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黎明珠 宋菲 +3 位作者 唐敏敏 王挥 阚金涛 张玉锋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6-123,共8页
旨在解决植脂搅打稀奶油反式脂肪酸含量较高的问题,以初榨椰子油为油相制备零反式脂肪酸植脂搅打稀奶油,研究其添加量(28%~36%)对稀奶油搅打前后品质的影响,并与市售植脂稀奶油打发后的样品进行质构特性、裱花形态及感官品质方面的对比... 旨在解决植脂搅打稀奶油反式脂肪酸含量较高的问题,以初榨椰子油为油相制备零反式脂肪酸植脂搅打稀奶油,研究其添加量(28%~36%)对稀奶油搅打前后品质的影响,并与市售植脂稀奶油打发后的样品进行质构特性、裱花形态及感官品质方面的对比。结果表明,随着初榨椰子油添加量的增加,稀奶油搅打时间逐渐缩短,搅打起泡率和泡沫稳定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表观黏度增大,搅打稀奶油脂肪球体积平均粒径、脂肪部分聚结率增大。最适初榨椰子油添加量为32%,此时稀奶油搅打时间为122 s,搅打起泡率最高(95.86%),泡沫稳定性最佳(94.58%),搅打稀奶油质构特性(硬度、内聚性、弹性、胶黏性、咀嚼性)和感官得分与市售植脂稀奶油打发后的样品均无显著差异,搅打稀奶油裱花后具有锋利的边缘和坚挺的峰,25℃放置1 h后无乳清析出现象,且未检出反式脂肪酸。综上,以初榨椰子油为油相制备植脂搅打稀奶油,克服了传统植脂搅打稀奶油反式脂肪酸含量较高的问题,可满足消费者对营养和健康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榨椰子油 搅打稀奶油 零反式脂肪酸 搅打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技术测定油脂中反式脂肪酸 被引量:21
3
作者 于修烛 杜双奎 +1 位作者 岳田利 李志西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9-193,共5页
以反油酸甘油酯和棕榈酸甘油酯为标准,按试验设计要求,配制各种不同含量反式脂肪酸(0%~20%)的油脂用于分析。通过ATR-FTIR技术在三台不同的红外光谱仪上采集光谱,用负二阶导法(-2 D法)来分析光谱,在二阶导光谱图中,反式脂肪酸在966~96... 以反油酸甘油酯和棕榈酸甘油酯为标准,按试验设计要求,配制各种不同含量反式脂肪酸(0%~20%)的油脂用于分析。通过ATR-FTIR技术在三台不同的红外光谱仪上采集光谱,用负二阶导法(-2 D法)来分析光谱,在二阶导光谱图中,反式脂肪酸在966~963 cm^(-1)峰高与反式脂肪的含量回归得到红外定标方程。用验证样品集对定标方程进行验证,获得验证相关系数为0.999 2,结果表明:-2 D分析法在ATR- FTIR技术测定油脂中反式脂肪酸是完全可行的,与传统的方法相比,无需相应的基准油脂作为参考,其在日常检测及在线检测反式脂肪酸含量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R-F11IR 红外光谱 反式脂肪酸 油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 被引量:11
4
作者 牛翠娇 史玉琴 +2 位作者 殷志萍 赵文 宋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649-3651,共3页
[目的]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定性定量分析食品中的反棕榈油酸、反油酸和反异油酸3种反式脂肪酸。[方法]从食品中提取的脂肪在碱性条件下甲酯化;Hp-INNOW ax(30 m×0.25 mm×0.25μm)毛细管柱上分离,经质谱检测器检测;通... [目的]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定性定量分析食品中的反棕榈油酸、反油酸和反异油酸3种反式脂肪酸。[方法]从食品中提取的脂肪在碱性条件下甲酯化;Hp-INNOW ax(30 m×0.25 mm×0.25μm)毛细管柱上分离,经质谱检测器检测;通过标准品的保留时间、与标准谱库对照的方法定性;采用外标法定量;通过相关公式计算出样品反式脂肪酸含量。[结果]反式脂肪酸甲酯及其异构体分离效果较好;在0.001~0.010 mg/m 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 5),相对标准偏差为0.648%~2.430%,方法回收率为89.1%~102.0%,3种反式脂肪酸甲酯的检出限分别为0.800、0.875、0.840μg/m。l[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简捷,适用于食品中主要反式脂肪酸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式脂肪酸 脂肪酸甲酯 气相色谱-质谱法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母乳脂肪中反式脂肪酸 被引量:11
5
作者 林麒 李国波 +2 位作者 葛品 许榕仙 林国斌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20-527,共8页
建立了母乳中反式脂肪酸(TFAs)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检测方法,并应用于母乳脂肪中TFAs的检测。母乳用氨水水解,乙醚和石油醚提取脂肪,提取的脂肪加入C21∶0内标,用三氟化硼甲醇溶液在80℃水浴中冷凝回流15 min进行甲酯化,正己烷提... 建立了母乳中反式脂肪酸(TFAs)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检测方法,并应用于母乳脂肪中TFAs的检测。母乳用氨水水解,乙醚和石油醚提取脂肪,提取的脂肪加入C21∶0内标,用三氟化硼甲醇溶液在80℃水浴中冷凝回流15 min进行甲酯化,正己烷提取,上清液用GC-MS分析,内标法定量。在低、中、高加标水平上验证方法的准确度与精密度,结果显示该方法可用于母乳中18种TFAs及其同分异构体的检测,其中12种TFAs在母乳脂肪中的方法检出限为4.0-47.1 mg/kg,回收率为80%-113%,RSD为2.9%-14.5%(n=6)。TFAs在部分母乳脂样品中检出,含量为9.54-6.9 mg/kg。该方法定性、定量准确,可有效用于母乳中TFAs的检测,但仍存在脂肪酸本底干扰等问题,可结合银离子固相萃取柱预分离技术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 反式脂肪酸 母乳 脂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离子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检测乳脂肪中的反式脂肪酸 被引量:15
6
作者 李蕊 徐小民 +3 位作者 李亚利 宋国良 韩见龙 任一平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68-1172,共5页
建立了分离反式油酸(C18∶1)、亚油酸(C18∶2)、亚麻酸(C18∶3)的银离子固相萃取-气相色谱(Ag+-SPE/GC)方法,并应用于乳脂肪中反式脂肪酸的检测。采用自制的银离子固相萃取柱对样品进行预分离,总脂肪酸甲酯化后上样,依次经9mL甲苯-正己... 建立了分离反式油酸(C18∶1)、亚油酸(C18∶2)、亚麻酸(C18∶3)的银离子固相萃取-气相色谱(Ag+-SPE/GC)方法,并应用于乳脂肪中反式脂肪酸的检测。采用自制的银离子固相萃取柱对样品进行预分离,总脂肪酸甲酯化后上样,依次经9mL甲苯-正己烷(体积比5∶95)、8mL甲苯-正己烷(体积比17∶83)、6mL甲苯-乙酸乙酯(体积比17∶83)、10mL甲苯-乙酸乙酯(体积比30∶70)洗脱并分别收集洗脱液,采用气相色谱分别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除了反式亚麻酸的回收率为69.9%~101.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1.0%~18.1%外,其余的反式脂肪酸的回收率均为88.4%~107.2%、RSD为1.2%~11.9%。该方法通过特异性固相萃取的方法对样品进行前处理,较好地避免了样品中顺式及饱和脂肪酸对反式脂肪酸检测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离子固相萃取 气相色谱法 反式脂肪酸 乳脂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曼光谱结合UVE-SVR算法预测加热食用油反式脂肪酸的含量 被引量:9
7
作者 于慧春 付晓雅 +2 位作者 殷勇 刘云宏 白喜婷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82-591,共10页
为实现拉曼光谱技术对食用油加热后反式脂肪酸(TFAs)含量的快速预测,将3种食用油在190℃下(常用煎炸温度)进行不同时间加热,每个样品采集36条拉曼光谱。首先,采用多项式平滑与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N)对原始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以去除背... 为实现拉曼光谱技术对食用油加热后反式脂肪酸(TFAs)含量的快速预测,将3种食用油在190℃下(常用煎炸温度)进行不同时间加热,每个样品采集36条拉曼光谱。首先,采用多项式平滑与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N)对原始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以去除背景和噪音的干扰,然后采用无信息变量消除法(UVE)对光谱数据进行特征变量筛选,最后分别基于全谱数据和筛选的特征光谱变量建立定性和定量分析模型,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筛选后的变量,运用Fisher判别分析(FDA)建立定性判别模型,其判别正确率由40%~50%提升至90%以上,表明筛选后的变量能较好表征样品的特征信息;分别基于筛选变量和全谱数据,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BP神经网络(BPNN)和支持向量回归机(SVR)方法,建立不同样品中TFAs含量的数学预测模型。通过对预测结果对比分析,表明UVE结合SVR方法具有良好的检测效果,菜籽油、大豆油、玉米油的测试集R^2分别从0.850 4、0.943 5和0.753 4升至0.952 6、0.954 8和0.958 5。因此,利用UVE-SVR方法不仅简化了预测模型,提高了模型的稳定性和精度,也为食用油中TFA的快速检测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油 反式脂肪酸(TFAs) 无信息变量消除法(UVE) Fisher判别分析(FDA) 支持向量回归机(SV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饲料对乳中反式脂肪酸的影响
8
作者 王雪琪 檀朝立 +1 位作者 邓泽元 李静 《中国乳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61,66,共12页
探究奶牛饲料对乳中反式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的影响,为奶牛饲养提供理论和科学依据。文章对2005~2023年期间PubMed、Web of Science、Science Direct、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等数据库中“反式脂肪酸、奶牛、饲料”关键词进行检索,主要关注... 探究奶牛饲料对乳中反式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的影响,为奶牛饲养提供理论和科学依据。文章对2005~2023年期间PubMed、Web of Science、Science Direct、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等数据库中“反式脂肪酸、奶牛、饲料”关键词进行检索,主要关注饲粮变化对乳中反式脂肪酸的影响。结果表明:(1)牧草及苜蓿青贮因具有较高水平的纤维素(36.0%~51.0%干物质(Dry matter,DM))及18∶3 n-3脂质(42.6%~53.1%总脂肪酸(Fatty acids,∑FAs)),有利于乳中11t 18∶1的生成(0.89%~1.32%∑FAs),对乳中总反式脂肪酸(Trans fatty acid,∑TFA)影响较小,而商业精粮及玉米青贮会降低乳中11t 18∶1的水平(0.74%~1.07%∑FAs),玉米青贮的加入使乳中∑TFA浓度升高(2.7%~5.0%∑FAs);(2)油料作物的添加有助于增强乳的营养,由于其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在瘤胃生物氢化过程中会积累11t 18∶1在内的多种18∶1异构体,使乳中∑TFA浓度升高。且易与高淀粉的饲粮抑制乳脂分泌,并产生10t 18∶1及其他t18∶1,从而削弱自身营养水平;(3)单宁、肉桂醛、皂苷等植物化学物对乳中反式脂肪酸的影响未得到广泛证实,蛋白凝胶包裹饲料脂质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奶牛乳中反式脂肪酸水平。结果表明,牧草及苜蓿青贮有利于11t 18∶1生成,对∑TFA影响较小;油料作物在升高乳中11t 18∶1水平的同时伴随∑TFA浓度上升。而商业精粮及玉米青贮会降低乳中11t 18∶1水平,升高∑TFA水平。蛋白凝胶包裹饲料脂质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乳中反式脂肪酸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式脂肪酸 生物氢化 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在不同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3
9
作者 王新颖 黎介寿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7年第3期177-182,共6页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作为重要的脂质营养素具有特定的药理作用。近年来,在脓毒症、肿瘤、慢性炎性疾病和器官移植等病人中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与其影响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类二十烷酸生成、细胞因子的产生等药理作用有关。现就ω-3...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作为重要的脂质营养素具有特定的药理作用。近年来,在脓毒症、肿瘤、慢性炎性疾病和器官移植等病人中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与其影响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类二十烷酸生成、细胞因子的产生等药理作用有关。现就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在上述疾病中的应用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 鱼油 感染 肿瘤 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优化Botryococcus braunii-357生物膜油脂的方法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华 沈英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561-1567,共7页
脂肪酸的组成与结构是影响微藻生物柴油物理特性的重要因素。胞外聚合物(EPS)有助于微藻吸附生长和生物膜的形成。为了研究EPS对微藻生物膜油脂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对布朗葡萄藻生物膜进行EPS刺激培养,同时设计营养抑制组作为对照... 脂肪酸的组成与结构是影响微藻生物柴油物理特性的重要因素。胞外聚合物(EPS)有助于微藻吸附生长和生物膜的形成。为了研究EPS对微藻生物膜油脂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对布朗葡萄藻生物膜进行EPS刺激培养,同时设计营养抑制组作为对照。结果显示:抑制组和EPS组的油脂含量分别由16.54%提高至42.2%和51.3%,油脂的中性三酰甘油酯(TAG)占比均达93%左右,饱和脂肪酸分别占55.4%,62.6%,不饱和脂肪酸分别占38.7%,31.0%。不饱和脂肪酸方面,抑制组的油酸分子均为反式结构,EPS组均为顺式结构。用EPS刺激生物膜藻体,所得微藻油的油脂含量、纯度、日产率以及TAG比例都得以提高,油脂脂肪酸组成和品质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braunii-357 生物膜 EPS 不饱和脂肪酸 顺反异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膨化食品中反式脂肪酸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永生 顾浩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6-130,共5页
采用超临界CO_2(SC-CO_2)萃取、KOH-甲醇法甲酯化衍生、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膨化食品中反式脂肪酸(TFAs),通过正交试验分别对萃取和甲酯化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SC-CO_2萃取的最佳条件为: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2.0h,C... 采用超临界CO_2(SC-CO_2)萃取、KOH-甲醇法甲酯化衍生、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膨化食品中反式脂肪酸(TFAs),通过正交试验分别对萃取和甲酯化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SC-CO_2萃取的最佳条件为: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2.0h,CO_2流量15mL/min;最佳甲酯化条件为:KOH-甲醇浓度1mol/L,反应时间1min,反应温度20℃;反-10-十八烯酸甲酯在0.06~1.5m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97,定量限为0.001mg/L,日内相对标准偏差(RSD)为7.5%,日间RSD为8.5%,加标回收率为95.8%~106.6%。该方法快速、准确、提取率高,且对人体和环境无任何危害,可用于膨化食品中TFAs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萃取 反式脂肪酸 膨化食品 气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化过程降低啤酒反-2-壬烯醛的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吕慧威 丁元菲 +2 位作者 蔡勇 赵琳琳 王艳丹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7-111,共5页
为了研究啤酒生产中麦芽脂肪氧化酶活力、大米脂肪酸含量和麦汁回旋沉淀时间对啤酒老化程度的影响,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SPME-GC-MS),对不同麦芽脂肪氧化酶活力和大米脂肪酸含量的麦汁中反-2-壬烯醛前体物质(T2N-P)及硫代巴比妥酸... 为了研究啤酒生产中麦芽脂肪氧化酶活力、大米脂肪酸含量和麦汁回旋沉淀时间对啤酒老化程度的影响,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SPME-GC-MS),对不同麦芽脂肪氧化酶活力和大米脂肪酸含量的麦汁中反-2-壬烯醛前体物质(T2N-P)及硫代巴比妥酸(TBA)值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将二者与回旋沉淀时间进行了正交试验。结果表明:三个品种麦芽的脂肪氧化酶活力与麦汁T2N-P和TBA值呈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R2≥0.995,随着大米脂肪酸含量的增加,T2N-P和TBA值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正交试验结果显示,麦芽脂肪氧化酶活力是影响T2N-P最重要的因素,回旋沉淀时间次之,大米脂肪酸含量影响最小。优化后的啤酒T2N-P和TBA值分别降低了23.25%和29.32%,酯香、协调感、综合评分和各批次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均较优化前大幅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啤酒老化 脂肪氧化酶活力 大米脂肪酸含量 -2-壬烯醛前体物质 硫代巴比妥酸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凝胶的制备及在食品中应用研究进展
13
作者 屈岩峰 刘偌铭 +2 位作者 孔珍 裴濡楠 张晓红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1-227,共7页
油凝胶是目前被广泛认可的半固体状塑性脂肪替代品之一,可替代含有较多饱和脂肪酸(SFAs)和反式脂肪酸(TFAs)的人造奶油、起酥油等。文章概述了包括直接分散法在内的油凝胶的4种制备方法、油凝胶多种凝胶剂的特点及油凝胶在食品中应用的... 油凝胶是目前被广泛认可的半固体状塑性脂肪替代品之一,可替代含有较多饱和脂肪酸(SFAs)和反式脂肪酸(TFAs)的人造奶油、起酥油等。文章概述了包括直接分散法在内的油凝胶的4种制备方法、油凝胶多种凝胶剂的特点及油凝胶在食品中应用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并对油凝胶在食品中应用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凝胶 脂肪替代品 反式脂肪酸 凝胶剂 制备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脂中反式脂肪酸来源及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14
作者 殷晗迪 刘元法 郑召君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1-219,共9页
反式脂肪酸(TFA)的摄入与心血管等非传染性疾病密切相关,主要产生于油脂的部分氢化、高温精炼和不当烹饪等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天然来源的TFA,控制和减少油脂中TFA的产生量是当前油脂行业面临的一个严峻的健康挑战。本研究主要针对油脂中... 反式脂肪酸(TFA)的摄入与心血管等非传染性疾病密切相关,主要产生于油脂的部分氢化、高温精炼和不当烹饪等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天然来源的TFA,控制和减少油脂中TFA的产生量是当前油脂行业面临的一个严峻的健康挑战。本研究主要针对油脂中不同来源的TFA,对其控制技术进行分类和对比分析,旨在突出各种控制技术的演变历程,并对其优缺点等进行分析。同时,对油脂中TFA的控制技术进行简要介绍,并进行适当的讨论,以期为控制或减少油脂中TFA的产生量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式脂肪酸 部分氢化 高温精炼 控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氢化大豆油:基于碳载钯纳米花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15
作者 贾慧 李丹 +6 位作者 刘奕莹 孙周亮 吴星会 郭小杭 张凯丽 崔晶琪 郑环宇 《大豆科技》 2025年第3期32-39,共8页
文章系统探讨加入卡拉胶对钯纳米颗粒形貌及其晶体结构的影响,并探究以PdNFs/C为催化剂,利用电化学氢化反应器制备低反式脂肪酸氢化大豆油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通过在抗坏血酸还原钯前驱体过程中引入卡拉胶,成功合成具有优异催化... 文章系统探讨加入卡拉胶对钯纳米颗粒形貌及其晶体结构的影响,并探究以PdNFs/C为催化剂,利用电化学氢化反应器制备低反式脂肪酸氢化大豆油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通过在抗坏血酸还原钯前驱体过程中引入卡拉胶,成功合成具有优异催化活性的碳载钯纳米花(PdNFs/C)催化剂。此外,在膜电极制备温度为130℃,压力为0.3 MPa,氢化温度为50℃的条件下氢化180 min,完成反式脂肪酸含量为1.15%(86.58 I2 g/100 g)的氢化大豆油制备。与传统碳载铂在相同条件下制备氢化油相较,反式脂肪酸含量降低0.22%。以上结果表明,PdNFs/C可作为一种性能优异的油脂氢化催化剂助力油脂工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钯纳米花 电化学氢化反应器 大豆油 工艺优化 反式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酸在全营养乳加工及贮藏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16
作者 李梓硕 柳嘉 +8 位作者 丁振江 杨宗玲 周方政 夏凯 刘士伟 苑鹏 段盛林 王永霞 刘金洋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269-274,共6页
该文旨在探究特医食品中全营养乳在不同热加工及保藏条件下的脂肪酸变化规律,为全营养乳的研究开发与产业应用提供参考。研究使用二次灭菌工艺制备全营养乳,分析了全营养乳前杀菌(80、90℃,5 min)、后杀菌(121℃,10、15、30 min)、常温... 该文旨在探究特医食品中全营养乳在不同热加工及保藏条件下的脂肪酸变化规律,为全营养乳的研究开发与产业应用提供参考。研究使用二次灭菌工艺制备全营养乳,分析了全营养乳前杀菌(80、90℃,5 min)、后杀菌(121℃,10、15、30 min)、常温保藏(25℃,0、30、60 d)、加速保藏(37℃,0、30、60 d)过程中的脂肪酸变化。结果表明,前杀菌过程中,随杀菌温度升高,全营养乳中的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含量上升,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下降;后杀菌过程中,随杀菌时间延长,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下降,其中油酸在加热10、15、30 min条件下分别衰减9.69%、23.83%和29.99%。常温保藏和加速保藏期间,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含量增加,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减少。常温保藏60 d后,油酸、亚油酸及α-亚麻酸含量分别衰减36.66%、6.43%和14.70%;加速保藏60 d后,油酸、亚油酸、α-亚麻酸含量显著降低,分别衰减40.71%、7.47%、21.31%。在全营养乳加工及贮藏过程中,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含量呈上升趋势,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呈下降趋势,且脂肪酸的变化趋势与加热强度、加热时间和保藏时间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营养乳 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测定奶粉中脂肪酸与反式脂肪酸的含量
17
作者 郭荣烁 《中国奶牛》 2025年第2期46-51,共6页
本研究以婴幼儿配方奶粉、全脂乳粉及特殊医学用途婴儿无乳糖配方奶粉为研究对象,在标准方法GB5009.168-2016第二法的基础上进行方法优化。通过引入十一碳酸甘油三酯作为内标溶液,并对标准方法的前处理步骤进行改进:采用乙酰氯-甲醇反... 本研究以婴幼儿配方奶粉、全脂乳粉及特殊医学用途婴儿无乳糖配方奶粉为研究对象,在标准方法GB5009.168-2016第二法的基础上进行方法优化。通过引入十一碳酸甘油三酯作为内标溶液,并对标准方法的前处理步骤进行改进:采用乙酰氯-甲醇反应生成的盐酸甲醇对样品中的脂肪和游离脂肪酸进行甲酯化处理,随后以正庚烷进行提取。经PC-2560毛细管色谱柱分离后,使用FID检测器进行检测,并采用内标法定量。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方法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9,正确度在90%-110%之间,精密度小于10%。该方法具有准确度高、精密度好、操作简便等优点,可同时实现婴幼儿配方乳粉和调制乳粉中脂肪酸与反式脂肪酸含量的有效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法 婴幼儿配方奶粉 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麦β-葡聚糖及其寡糖对肠道菌群结构和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如月 余讯 +3 位作者 徐静静 朱莉 詹晓北 张洪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5-91,97,共8页
燕麦β-葡聚糖(oatsβ-glucans,OGs)及其水解寡糖(oatsβ-glucan oligosaccharides,OGOs)被认为是具有潜在益生元特性的功能性物质。从燕麦麸皮中提取得到分子质量为1.34×10^5 Da的β-葡聚糖(OGs),并通过OGs酸水解得到聚合度范围为... 燕麦β-葡聚糖(oatsβ-glucans,OGs)及其水解寡糖(oatsβ-glucan oligosaccharides,OGOs)被认为是具有潜在益生元特性的功能性物质。从燕麦麸皮中提取得到分子质量为1.34×10^5 Da的β-葡聚糖(OGs),并通过OGs酸水解得到聚合度范围为3~11的β-葡寡糖(OGOs)。分别以OGs和OGOs为培养基碳源,进行健康人和2型糖尿病人来源粪便菌群的体外厌氧发酵,研究OGs和OGOs对不同来源肠道菌群结构和代谢的影响。结果显示,健康人和2型糖尿病人粪便菌群均可以较好地利用OGs和OGOs,在经过48 h发酵后利用率均可以达到93%以上。以OGs和OGOs为碳源对健康人和2型糖尿病人粪便菌群发酵48 h后,发酵液pH均显著降低,乙酸和丙酸含量均显著增加。相比于OGOs,以OGs为碳源发酵粪便菌群48 h后,粪便菌群中产丁酸菌相对总细菌的含量显著提高(P<0.05),相应地,发酵液中丁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与OGs相比,以OGOs为碳源则显著增加了粪便菌群中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相对含量(P<0.05),并且明显增加了发酵液中乙酸和丙酸含量。研究结果显示,OGs和OGOs对肠道菌群的组成和代谢有不同的改善作用,OGs和OGOs可能可以有针对性地改善2型糖尿病人肠道菌群的结构和相关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葡聚糖 β-葡寡糖 肠道微生物 2型糖尿病 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 SCFA) 体外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2560毛细管柱拆分9-十八碳烯酸甲酯顺反异构体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陶健 蒋炜丽 +2 位作者 王晖 肖汉 李君文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7-119,128,共4页
采用SP-2560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成功分离了9-十八碳烯酸甲酯顺反异构体。在优化的气相色谱条件下,9-十八碳烯酸甲酯顺反异构体的色谱峰实现基线完全分离,保留时间差在0.5 min以上,分离度Rs〉3。9-十八碳烯酸甲酯顺反异构体混标浓度与检... 采用SP-2560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成功分离了9-十八碳烯酸甲酯顺反异构体。在优化的气相色谱条件下,9-十八碳烯酸甲酯顺反异构体的色谱峰实现基线完全分离,保留时间差在0.5 min以上,分离度Rs〉3。9-十八碳烯酸甲酯顺反异构体混标浓度与检测器的响应信号之间呈现线性关系,采用内标法能够获得较好的相关性(R〉0.99),线性范围为25~10 000μg/mL,同时具有较低的检出限(约0.2μg)和较高的精密度(RSD〈5%)。9-十八碳烯酸甲酯顺反异构体的成功分离为气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十八碳烯酸甲酯 顺反异构体 SP-2560毛细管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婴幼儿奶粉中37种脂肪酸和12种反式脂肪酸 被引量:8
20
作者 田春霞 王远远 +2 位作者 吴苏妙 朱炳祺 金绍强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69-675,共7页
称取5.0g婴幼儿奶粉样品,在乙醇2mL,水4mL和氨水20mL的介质中,于75℃的恒温水浴中振荡水解40min,每间隔5min振荡一次,水解完成后冷却至室温,并在水解混合物中加入乙醇10mL,混匀。用体积比为1∶1的乙醚-石油醚混合液30mL振荡提取10min,离... 称取5.0g婴幼儿奶粉样品,在乙醇2mL,水4mL和氨水20mL的介质中,于75℃的恒温水浴中振荡水解40min,每间隔5min振荡一次,水解完成后冷却至室温,并在水解混合物中加入乙醇10mL,混匀。用体积比为1∶1的乙醚-石油醚混合液30mL振荡提取10min,离心5min,收集醚层提取液,留存于烧瓶中;再用乙醚-石油醚按相同步骤重复提取2次。将所收集的醚层提取液合并旋转蒸发至干,所得残留物即为从样品提取所得脂肪总量。取此提取所得脂肪60.0mg,溶解于异辛烷4mL中,再加入2mol·L^-1氢氧化钾-甲醇溶液200μL,振荡30s,静置至澄清,使脂肪酸甲酯化。加入硫酸氢钠1g中和氢氧化钾,然后离心3min。取其上层溶液按仪器工作条件进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采用高极性HP-88毛细管色谱柱,进样量为1.0μL,从130~240℃按程序升温的条件进行分离,并引入质谱仪进行测定,质谱测定中用电子轰击(EI)离子源,和在m/z 45~450内全扫描模式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试验中选择样品中含量较低的反式脂肪酸为分析物,并测定了相关的参数。所测定的12种反式脂肪酸甲酯分别在一定的质量浓度内与其相应的峰面积之间呈线性关系,其检出限(3S/N)为0.42~1.45mg·L^-1。按标准加入法测得的回收率为75.5%~107%,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在1.1%~8.5%之间。脂肪酸采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按此方法分析了3种婴儿奶粉,其中饱和脂肪酸含量在50%以上,反式脂肪酸含量均小于0.5%,均符合国家标准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法 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 婴幼儿奶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