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双子叶植物气孔性状和叶经济性状的协同关系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1
作者 贡保草 王相泰 +2 位作者 尹冰 罗帅伟 杜国祯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33-842,共10页
气孔作为叶片和大气间的重要通道,其性状反映了植物交换水分和气体的能力;而比叶重(LMA)作为核心的叶经济性状反映了植物利用资源的效率。因此研究这两类性状的协同关系及其随环境因子的变化,对于理解植物适应环境及群落的构建有重要意... 气孔作为叶片和大气间的重要通道,其性状反映了植物交换水分和气体的能力;而比叶重(LMA)作为核心的叶经济性状反映了植物利用资源的效率。因此研究这两类性状的协同关系及其随环境因子的变化,对于理解植物适应环境及群落的构建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青藏高原高寒草甸58种常见双子叶植物为研究对象,探究了气孔性状的变异性、分析了气孔性状和LMA之间的相关性以及相关性对环境梯度的响应模式。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常见双子叶植物的上表皮气孔性状变异大于下表皮,其中上表皮气孔密度和气孔面积占比(SPI)的变异最大;2)LMA和气孔性状(气孔密度和SPI)存在很强的协同关系(P<0.05);3)LMA和气孔性状相关性会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减少而上升,随着土壤pH的增加而上升,即LMA和气孔性状间的协同关系会随着环境梯度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本研究结果为环境变化下的植物叶片性状及其适应性策略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孔性状 比叶重 协同 环境梯度 青藏高原 双面气孔植物 高寒草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蛋白饲粮对肉鸡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和肠道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袁建敏 尹达菲 +1 位作者 于耀 刘菀秦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7,共7页
随着全球禽肉需求的快速增长,饲料蛋白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成为畜牧业发展的核心挑战。传统高蛋白饲粮虽能提高肉鸡生产性能,但其导致的氮排放,加剧了环境负担;同时,未消化的蛋白质在肠道发酵可能引发健康问题。文章系统综述了低蛋白... 随着全球禽肉需求的快速增长,饲料蛋白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成为畜牧业发展的核心挑战。传统高蛋白饲粮虽能提高肉鸡生产性能,但其导致的氮排放,加剧了环境负担;同时,未消化的蛋白质在肠道发酵可能引发健康问题。文章系统综述了低蛋白饲粮对肉鸡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及肠道健康的影响机制,并探讨其对环境可持续性的潜在贡献,以推动家禽养殖业的绿色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蛋白饲粮 肉鸡 生长性能 胴体品质 肠道健康 氮排放 环境可持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沙冬青功能性状及其环境适应特征研究
3
作者 李蕾 丁甲 +3 位作者 唐逸芸 杨宏玉 冯金朝 石莎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94,共15页
为探究我国西北荒漠地区珍稀濒危物种蒙古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的叶功能性状及其在气候变化下对环境因子的适应特征,该研究基于自适应帕尔默干旱指数(self-calibrating 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scPDSI),采用回归分... 为探究我国西北荒漠地区珍稀濒危物种蒙古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的叶功能性状及其在气候变化下对环境因子的适应特征,该研究基于自适应帕尔默干旱指数(self-calibrating 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scPDSI),采用回归分析法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法等对内蒙古、宁夏、甘肃沙砾质生境的天然蒙古沙冬青功能性状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蒙古沙冬青种内变异系数为7.06%~39.54%,叶形态及其结构组成变异程度较大。(2)研究区域趋于湿润化,蒙古沙冬青叶干物质含量、叶厚、叶柄长度、叶柄干重、叶柄鲜重、蒸腾速率显著性减小(P<0.05),叶鲜重、叶长、叶形指数、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性增大(P<0.05)。(3)蒙古沙冬青叶片功能性状受环境条件影响显著,主要环境因子包括土壤砂粒含量、年均风速、土壤黏粒含量、年均潜在蒸散发量等。(4)蒙古沙冬青植物性状网络(plant trait networks,PTNs)以整体松散、局部聚集的方式适应沙质地生境,而在砾质地生境中以性状协同的方式生长。综上认为,蒙古沙冬青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表现为不同的性状特征及适应策略,其表现受环境因子的影响显著。该研究为蒙古沙冬青的环境适应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为制定其保护和恢复策略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沙冬青 干旱胁迫 功能性状 环境因子 植物性状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北方百里香功能性状与环境的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迟媛 郑皓 +1 位作者 米文韬 任卫波 《中国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29,共9页
本研究以采自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境内的59份野生百里香为对象,对其茎和叶的8个功能性状指标进行测定,采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不同地区百里香功能性状差异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以期揭示野生百里香性状... 本研究以采自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境内的59份野生百里香为对象,对其茎和叶的8个功能性状指标进行测定,采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不同地区百里香功能性状差异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以期揭示野生百里香性状变异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为百里香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与参考。结果表明:百里香功能性状的整体变异程度较高,变异系数介于19.02%~63.67%。其中,茎节长的变异系数最大,叶长的变异系数最小。功能性状与环境因子具有显著相关性,茎长和海拔高度呈显著正相关,叶宽和纬度呈显著负相关。多个功能性状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茎节数和叶数呈显著正相关,和茎节长呈显著负相关。8个功能性状可归为3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达82.01%。依据8个功能性状及经度、纬度进行聚类分析,59份百里香可划分为3个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里香 功能性状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山东麓酸枣果实表型性状特征及主要驱动因子
5
作者 贺舒蕾 陈艳梅 +1 位作者 刘倩愿 郭文芳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1-112,共12页
【目的】研究酸枣果实表型性状特征其环境驱动因子,筛选优良酸枣产地,为太行山东麓酸枣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在太行山东麓设38个采样点共152个样方,调查各样点的海拔、土壤pH等立地条件,采集各样方内酸枣果实,测定其表型性... 【目的】研究酸枣果实表型性状特征其环境驱动因子,筛选优良酸枣产地,为太行山东麓酸枣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在太行山东麓设38个采样点共152个样方,调查各样点的海拔、土壤pH等立地条件,采集各样方内酸枣果实,测定其表型性状(果实、果核、果仁的纵径、横径、质量等)。【结果】1)酸枣果实表型特征不同地区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其中果仁质量(20.86%)、出仁率(19.63%)、果实质量(13.72%)、鲜果可食率(13.35%)地区间变异性显著。酸枣果实表型特征间存在相关性关系,其中出仁率主要与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实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2)环境因子对酸枣表型形状的总解释率为56.7%,海拔(14.2%)、纬度(11.8%)、土壤pH(4.2%)、土壤含水率(3.9%)、土壤密度(3.2%)等是影响酸枣果实表型性状的主要环境因子,其中出仁率与海拔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纬度、经度、土壤含水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鲜果可食率与纬度、海拔、经度、土壤砂粒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年均温、有效积温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3)根据酸枣果实表型分布特征,筛选出博爱县、赞皇县等“果用型”酸枣产地,涉县、林州市等“仁用型”酸枣产地,邢台市信都区2、赞皇县等“果仁双用型”酸枣产地。【结论】酸枣果实性状间存在较强相关性,出仁率、鲜果可食率在品种选育、改良时可作为重要参考指标。酸枣出仁率、鲜果可食率等表型性状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可将调控温度、土壤pH、含水率等环境因素作为提高酸枣果仁、果肉产量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 太行山东麓 果实表型性状 环境因子 灰色关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铃铛刺叶性状居群变异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6
作者 赵昌丽 周立威 +2 位作者 周可柔 游越棋 张志翔 《植物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7-286,共10页
该研究通过分析不同居群表型变异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探究铃铛刺(Caragana halodendron)叶性状的环境适应机制,以期为铃铛刺优良品种选育、荒漠地区物种多样性保护,以及荒漠绿化、水土保持的本土树种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以18个... 该研究通过分析不同居群表型变异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探究铃铛刺(Caragana halodendron)叶性状的环境适应机制,以期为铃铛刺优良品种选育、荒漠地区物种多样性保护,以及荒漠绿化、水土保持的本土树种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以18个铃铛刺天然居群的108个个体为研究材料,收集11个叶相关性状和28个环境因子,利用皮尔逊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探究铃铛刺叶性状的变异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不同居群铃铛刺叶性状存在较大差异,居群间的变异系数为9.42%~83.12%,居群内变异系数为1.58%~59.07%。对比居群内和居群间的性状变异系数可知,所有性状居群间平均变异系数(31.17%)高于居群内变异系数(21.86%)。(2)叶性状相关性分析发现,铃铛刺叶形状相关性状(叶长、叶宽、叶面积、比叶面积)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叶片含水量与叶形状显著正相关(P<0.05)。(3)性状主成分分析提取的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高达91.13%。(4)叶性状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显示,叶片形状、叶轴长度、托叶刺长度、小叶数量与干旱、降水、温度、土壤等多个环境因子极显著相关(P<0.01),比叶面积仅与降水量季节性变化极显著相关(P<0.01)。铃铛刺叶片性状变异反映了该物种对干旱和盐碱环境的适应性,表明铃铛刺通过调整叶片形状、叶轴长度、叶片含水量等性状适应环境压力的策略,为理解荒漠植物的适应机制提供了重要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铃铛刺 种内变异 叶性状变异 环境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头茶属3种植物天然居群的叶表型性状特征研究
7
作者 杨建欣 龚买玉 +4 位作者 马长乐 樊智丰 高灿 王李娟 邓莉兰 《植物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31,共11页
以大头茶属(Polyspora)3种植物的10个天然居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多重比较、巢式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11个叶表型性状的变异规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叶表型性状在居群内和居群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 以大头茶属(Polyspora)3种植物的10个天然居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多重比较、巢式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11个叶表型性状的变异规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叶表型性状在居群内和居群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平均变异系数为17.03%,不同性状的变异幅度为0.05%~31.37%。叶表型性状在居群内和居群间的方差分量均值分别为180.79和82.63,表明叶表型性状分化程度为居群内高于居群间。(2)叶宽、叶柄长、叶面积、叶基角、叶圆度和叶柄指数为叶表型变异的主导因素;各表型性状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环境因子对大头茶属植物叶表型性状变异的影响很大;基于叶表型性状可将10个居群分为3类。研究结果可为大头茶属植物的适应性进化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性状 天然居群 表型变异 环境因子 大头茶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花黄牡丹叶片解剖结构性状异速生长与生态适应性研究
8
作者 闫刚 尹秀 +3 位作者 张二豪 兰小中 张新军 禄亚洲 《高原农业》 2025年第4期462-469,共8页
以5个居群的大花黄牡丹叶片为研究对象,测量叶片解剖结构中叶片厚度、上表皮细胞、下表皮细胞、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栅/海比等叶片解剖性状指标,用经典异速方程描述叶片解剖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5个居群之间的叶片厚度和... 以5个居群的大花黄牡丹叶片为研究对象,测量叶片解剖结构中叶片厚度、上表皮细胞、下表皮细胞、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栅/海比等叶片解剖性状指标,用经典异速方程描述叶片解剖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5个居群之间的叶片厚度和下表皮厚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叶片厚度与海绵组织厚度呈极显著性正相关(P<0.01),栅栏组织与栅/海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栅栏组织与结构组织紧密度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海绵组织与组织结构疏松度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叶片解剖指标的变异系数均在0.03~0.39之间,基本属于系统演替性状;上表皮细胞厚度与下表皮细胞厚度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异速生长关系(P<0.01),上表皮细胞厚度与栅栏组织厚度之间存在正异速生长关系,下表皮细胞厚度与栅栏组织厚度之间存在负异速生长关系,栅栏组织厚度与叶片厚度之间存在显著的负异速生长关系(P<0.05);下表皮细胞厚度与海拔梯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除结构组织疏松度外的其他性状与海拔梯度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但差异不显著(P>0.05)。大花黄牡丹通过长期的外界异质性环境因子驱动改变叶片结构性状,可以使其在不同的生境下朝着最适的异速生长曲线进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花黄牡丹 叶片解剖结构 异速方程 环境因子 生态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叶功能性状对环境的响应研究
9
作者 靳莎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16期54-58,共5页
本文综述了植物叶功能性状对气候因子(光照、温度、水分)、土壤因子以及地形因子(海拔、坡向、坡位、坡度)等环境因子的响应研究进展。气候因子方面,不同光照条件会导致植物在叶寿命、比叶面积、叶片大小等叶功能性状上出现明显差异;不... 本文综述了植物叶功能性状对气候因子(光照、温度、水分)、土壤因子以及地形因子(海拔、坡向、坡位、坡度)等环境因子的响应研究进展。气候因子方面,不同光照条件会导致植物在叶寿命、比叶面积、叶片大小等叶功能性状上出现明显差异;不同林分植物叶功能性状与温度的关系有所不同;叶片的水分传输能力和水力结构特征影响植物水分利用效率及生长、竞争与分布,降水量、土壤含水量等因素会导致不同植物在叶片大小、比叶面积、叶脉密度等叶功能性状上呈现多样差异。土壤因子方面,植物叶功能性状对不同土壤因子的响应有所差异。地形因子方面,不同植物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叶功能性状对海拔的响应机制存在差异;坡向通过调控光照、温度等因子形成局部环境梯度,导致不同植物在叶面积、比叶面积等叶功能性状上呈现差异;不同坡位的植物资源利用策略不同,且不同植物在叶干物质含量、比叶面积等叶功能性状上的坡位间表现趋势存在差异;不同坡度的植物叶功能性状存在差异。本文为阐明植物叶功能性状对环境的响应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功能性状 环境因子 气候 土壤 地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北缘植物叶片与细根性状的关系及生态适应对策
10
作者 侯颖 金伊丽 +7 位作者 周伯睿 胡景 王皓言 吴铠 夏洁 夏昊钧 李凯 倪健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66-876,共11页
叶片和细根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其性状关系及随环境梯度的变化反映了植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对策。选取青藏高原北缘不同植被类型优势和常见植物的3对性状(叶片厚度(LT)和细根直径(RD)、比叶面积(SLA)和细根比根长(SRL)... 叶片和细根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其性状关系及随环境梯度的变化反映了植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对策。选取青藏高原北缘不同植被类型优势和常见植物的3对性状(叶片厚度(LT)和细根直径(RD)、比叶面积(SLA)和细根比根长(SRL)、叶片组织密度(LTD)和细根组织密度(RTD)),分析沿环境梯度的不同植被类型地上与地下性状的特征及其关系随环境梯度的变化。结果表明:(1)随环境梯度变化,根系性状变异大于叶片性状变异;从高寒植被向温性植被过渡,叶片厚度增加,细根比根长降低,其余性状无明显的变化规律。(2)对植物性状影响最大的环境因子是年均降水(MAP)和大于0℃积温(GDD_(0)),随MAP升高,LT和RD总体呈下降趋势,SLA先减小后增大,SRL无显著变化;随GDD_(0)升高,LT呈现上升趋势,RD先增大后减小,SLA总体呈下降趋势,SRL先减小后增大。所有性状中LT随环境变化最强烈,而LTD、RTD随环境变化不显著。(3)LT与RD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性,LTD-RTD则呈极显著负相关。随MAP增大,LTD-RTD和SLA-SRL两组性状之间的关系变化趋势相同,均由负相关转变为正相关,LT-RD在各降水段无显著相关性;随GDD_(0)增大,LT-RD、SLA-SRL两组性状关系在低温端和高温端呈现负相关,在中间积温段呈正相关,变化趋势相同,LTD-RTD的关系则不受GDD_(0)影响。研究结果揭示了植物功能性状不仅随环境发生改变,性状间关系也会适应环境变化而发生变化,这有助于预测全球变化背景下植物群落结构和功能随环境变化的响应和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叶片和根系性状 协同 权衡 环境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斑裸鲤生物学与遗传特征及其环境适应机制研究进展
11
作者 保长虹 李长忠 +8 位作者 金文杰 李昭楠 贺彩霞 王丽楠 严青春 王国杰 王振吉 简生龙 陈艳霞 《海洋渔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8-449,共12页
花斑裸鲤(Gymnocypris eckloni)是黄河上游地区重要的土著鱼类,是黄河上游青海段水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生态适应性与演化潜力为高海拔水域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提供了关键模型。梳理了花斑裸鲤的生活习性、繁殖特性、遗传... 花斑裸鲤(Gymnocypris eckloni)是黄河上游地区重要的土著鱼类,是黄河上游青海段水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生态适应性与演化潜力为高海拔水域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提供了关键模型。梳理了花斑裸鲤的生活习性、繁殖特性、遗传特征以及环境适应机制的研究进展,重点论述了花斑裸鲤的遗传多样性和极端环境下的生态适应性,揭示了其在高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最后对其资源养护和人工繁殖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对下一步需要开展的重点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斑裸鲤 生物学特征 系统发育 繁殖特性 环境适应机制 资源养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伦贝尔草原植物群落聚集过程及种间关系分析
12
作者 王丹雨 朱媛君 +3 位作者 王百竹 图雅 时忠杰 杨晓晖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5年第1期26-36,共11页
【目的】分析呼伦贝尔草原的植物群落聚集过程,为了解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草原植物群落结构和组成变化机制提供参考。【方法】基于882个样地的群落调查数据、12种植物功能性状数据,结合环境预测因子,利用联合物种分布模型分析呼... 【目的】分析呼伦贝尔草原的植物群落聚集过程,为了解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草原植物群落结构和组成变化机制提供参考。【方法】基于882个样地的群落调查数据、12种植物功能性状数据,结合环境预测因子,利用联合物种分布模型分析呼伦贝尔草原群落的环境过滤过程和物种相互作用。【结果】在环境过滤过程中起直接筛选作用的变量为土壤类型,其中暗栗钙土类型对当前群落内多数物种呈现积极作用。而在草原群落植物功能性状中,光合作用性状对土地利用类型的响应最为丰富,这类性状是环境过滤根据性状筛选物种的主要依据。同时,呼伦贝尔草原群落整体以物种间正向相互作用为主,适口性较高的羊草(Leymus chinensis)、洽草(Koeleria macrantha)、斜茎黄耆(Astragalus laxmannii)、扁蓿豆(Medicago ruthenica)等植物与群落中多数物种表现出正向相互作用。群落中负向相互作用的物种对数量较少,且大部分是由非群落建群种或优势种承担的。【结论】通过对呼伦贝尔草原植物群落聚集过程的分析发现,该地区的植物群落结构和组成在小尺度上更多受到土壤属性的影响,这一影响过程是通过改变植物光合作用功能性状来实现的,同时环境变化对该地区所造成的压力导致群落内物种间以正向相互作用为主,群落植物个体、功能性状、种间相互作用都能在实践中作为判断草原受影响程度的关键指标,这为草原管理和恢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过滤 物种相互作用 植物功能性状 联合物种分布模型 呼伦贝尔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罗山不同森林群落叶功能性状及其环境响应机制
13
作者 刘清 徐雪蕾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82,共13页
以罗山自然保护区内主要的森林群落类型(青海云杉纯林、山杨纯林、青海云杉×油松混交林、山杨×油松混交林)为研究对象,测定植物的叶面积(LA)、叶干物质量(LDMC)、比叶重(SLW)、叶碳含量(LCC)、叶氮含量(LNC)和叶磷含量(LPC)6... 以罗山自然保护区内主要的森林群落类型(青海云杉纯林、山杨纯林、青海云杉×油松混交林、山杨×油松混交林)为研究对象,测定植物的叶面积(LA)、叶干物质量(LDMC)、比叶重(SLW)、叶碳含量(LCC)、叶氮含量(LNC)和叶磷含量(LPC)6种功能性状在地形因子和土壤因子的变化规律和变异特征,分析叶功能性状间的相互关系。探明植物功能性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基于功能性状-环境相互关系揭示荒漠草原过渡带山地森林群落植物的生长对策和资源利用能力。结果表明,叶功能性状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4种不同森林类型种叶功能性状存在差异性,植物为适应不同的生境,采取不同的叶性策略来适应生境。青海云杉纯林中灌木层的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Margalef指数显著最低(P<0.05),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青海云杉纯林的Simpson指数显著最低,青海云杉纯林的Shannon-Wiener指数显著低于山杨纯林。4种森林群落所有样地内共出现林下植物55种,隶属24科43属。灌木层的优势种为华北紫丁香和黑果栒子;草本层的优势种为玉竹和薹草。土壤因子和海拔因子共同影响功能性状与物种多样性指标,有机质和有效磷与LA、LNC、LPC呈正相关关系,与LDMC、SLW、LCC呈负相关关系,海拔与LDMC呈正相关关系,与LA、LNC、LPC呈负相关关系。有机质、全氮、全磷与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呈正相关关系,海拔与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Margalef指数均呈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功能性状 森林群落类型 物种多样性 环境因子 土壤理化性质 响应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功能性状对环境的响应及在森林经营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永宁 宗鹏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0,共10页
植物功能性状被概括为能够影响生态系统功能并且能够反映植物对环境响应的核心植物性状,是植物因为遗传特性或基于可塑性与环境耦合,形成特定的生理、形态方面的性状,更强调植物与生态系统和环境的关系,植物功能性状能够反映植物对环境... 植物功能性状被概括为能够影响生态系统功能并且能够反映植物对环境响应的核心植物性状,是植物因为遗传特性或基于可塑性与环境耦合,形成特定的生理、形态方面的性状,更强调植物与生态系统和环境的关系,植物功能性状能够反映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在环境与植物间以核心植物属性发挥着中介作用。植物功能性状研究在生态学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其对环境响应的规律逐渐明晰,但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生态学基础理论上,其应用研究较少且分散,缺少系统的梳理与总结。本研究对植物功能性状的发展与分类进行回顾与整理,在剖析植物功能性状定义的基础上,总结出常见的分类依据包含植物的器官或部位、功能性状获得的难易程度、植物的生存策略、性状与环境的关系、形态和生理特征5大类,并指出植物功能性状的分类系统有待补充与调整;进而结合森林经营的需要,考虑到直观性与可操作性的要求,采取器官分类的方式,对研究较为集中的功能性状进行论述,包括叶功能性状、枝干功能性状、根功能性状与繁殖性状对环境的响应;最后探讨植物功能性状在森林经营中具有为森林更新的树种选择提供依据、为森林采伐的结构调整提供指导、为森林防火与生态保护提供预警、为森林生产力提供有效预测4方面的应用,并从森林经营角度对植物功能性状的应用进行思考与展望。以期为植物功能性状对环境的响应研究以及其在森林经营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功能性状 环境响应规律 生存策略 森林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不同种源元宝枫功能性状变异及其环境驱动因子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雨晴 吴莎 +3 位作者 许言 辛学兵 李晓刚 裴顺祥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0-309,共10页
【目的】研究不同种源地木本油料植物功能性状变异及其环境驱动因子,对其核心育种群体构建和良种选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以分布于科尔沁沙地周围的乌旦塔拉、松树山、代钦塔拉3个中国现存最大的元宝枫天然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叶... 【目的】研究不同种源地木本油料植物功能性状变异及其环境驱动因子,对其核心育种群体构建和良种选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以分布于科尔沁沙地周围的乌旦塔拉、松树山、代钦塔拉3个中国现存最大的元宝枫天然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叶片和种子功能性状、土壤理化性质,同时结合气候数据,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RDA排序分析以及构建PLS-SEM模型等方法,研究科尔沁地区不同种源地元宝枫功能性状的变异程度以及性状与环境之间的相关性,探究元宝枫功能性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1)3地元宝枫各个功能性状的差异性明显,各性状的变异系数表现为比叶面积(SLA)>油酸含量(OA)>种子长宽比(ZC∶ZK)>碳氮比(C∶N)>神经酸含量(NA)>种子油脂含量(OC)>亚油酸含量(LOA)>叶片碳含量(LCC),种源间变异系数范围为3.81%~19.51%,种源内变异系数范围为3.60%~14.64%,种源间变异大于种源内变异;(2)3个种源地中,代钦塔拉地区油脂、亚油酸含量最高,乌旦塔拉地区的神经酸含量最高;(3)相关性结果显示,元宝枫功能性状与环境因子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4)RDA分析结果显示,环境因子可以解释24.1%的元宝枫功能性状变异,土壤有机质(SOM)和气温季节性变异系数(BIO-4)为主导生态因子,气象和土壤共同决定元宝枫功能性状的变异,且气象因子起主导作用;(5)PLS-SEM模型显示,元宝枫叶片及种子性状与油脂指标之间的路径系数较小,协同作用不显著,年均温是元宝枫油脂相关指标的主要影响因子,且与其油脂相关性表现出负相关,即较低的温度有利于元宝枫种子油脂的积累。【结论】气象是驱动元宝枫功能性状变异的主导环境因子,且气温是决定元宝枫种子油脂含量的关键因子,该研究结果可为油用元宝枫定向培育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宝枫 功能性状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纬度植物群落系统发育与功能性状结构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苗乐乐 刘旻霞 +3 位作者 肖音迪 杨春亮 王千月 王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7-329,共13页
研究植物群落系统发育和功能性状结构有助于了解植物多样性维持机制及物种间的亲缘关系。甘肃省地理环境复杂,显著而多变的气候梯度形成了区域植被和环境差异,丰富了栖息地类型,具有显著的纵向连通性和纬度隔离性,以甘肃省典型纬度梯度... 研究植物群落系统发育和功能性状结构有助于了解植物多样性维持机制及物种间的亲缘关系。甘肃省地理环境复杂,显著而多变的气候梯度形成了区域植被和环境差异,丰富了栖息地类型,具有显著的纵向连通性和纬度隔离性,以甘肃省典型纬度梯度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进行群落学调查和功能性状测定,计算净亲缘关系指数(Net relatedness index, NRI)和平均成对性状距离(Mean pairwise trait distance, PW)来分析植物群落系统发育结构和功能性状格局对不同纬度的响应。结果表明:(1) 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谱系α多样性指数表现出随纬度增加而显著降低的变化趋势(P<0.05),Pielou均匀度指数随纬度的升高没有显著的变化趋势;(2)系统发育结构在高、低纬度上趋于发散状态(NRI<0),在中纬度上又表现出聚集(NRI>0)的谱系结构,表明种间竞争作用减弱,环境过滤作用逐渐增强,随纬度继续升高相似性限制作用在物种聚集过程中占优势;而群落的功能性状结构随着纬度增加表现出与谱系结构相反的状态,因此植物群落的系统发育和功能性状结构不一致;(3)植物高度表现出微弱的系统发育信号(P<0.05),其他性状均未表现出显著的系统发育信号,表明植物功能性状受环境因素影响大,与系统发育关系不大。总体而言,甘肃省典型纬度梯度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由确定性过程主导,支持生态位理论,其中环境过滤和竞争排斥作用在大多数群落物种聚集过程中占优势地位。土壤含水量、土壤酸碱度和年平均气温等环境因子对植物性状格局影响较大,本研究有助于了解不同气候带植物多样性的地理分布格局和潜在的生态维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纬度梯度 系统发育结构 功能性状 环境因子 系统发育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功能性状及系统发育的闽江福州段湿地植物群落构建 被引量:1
17
作者 彭书婷 王秋雪 +4 位作者 王洁 徐琪 陶浩然 武艳芳 黄柳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6783-6794,共12页
群落构建是生态学研究中的论题之一,对湿地植物进行群落构建研究将会对湿地植物的修复与重建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城市沿江湿地植物群落构建主要驱动力,以闽江福州段湿地为例,选取四个典型城市沿江湿地公园,基于系统发育结合功能性... 群落构建是生态学研究中的论题之一,对湿地植物进行群落构建研究将会对湿地植物的修复与重建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城市沿江湿地植物群落构建主要驱动力,以闽江福州段湿地为例,选取四个典型城市沿江湿地公园,基于系统发育结合功能性状的方法,测定其样地植物地上、地下功能性状与土壤因子,并且构建系统发育树、检测系统发育信号、并计算系统发育指数。结果表明:(1)土壤因子与植物功能性状在四个湿地间都具有显著差异,土壤电导率与比根长的变异性最大。土壤含水量与是影响植物性状变异的主要因素。(2)除叶全氮含量外,其余7个功能性状未检测出明显的系统发育信号,植物功能性状表现为趋同。(3)甘蔗湿地与乌龙江湿地的系统发育结构趋于发散,群落构建的主要驱动力为环境过滤。塔礁洲湿地与闽江河口湿地的系统发育结构表现为聚集,限制相似性为主要驱动因素。总体而言闽江福州段湿地植物群落构建过程由生态位理论主导,环境过滤和相似性限制为主要驱动因素,土壤含水量作为主要的环境筛选影响着闽江福州段湿地植物群落构建过程。不同生境下生态位分化的驱动因素不同,植物功能性状的种间种内变异反映了植物对环境异质性的响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构建 系统发育 功能性状 环境因子 湿地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源地区小花棘豆表型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被引量:6
18
作者 吕亮雨 刘青青 +2 位作者 蔡宗程 雷莎清 施建军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57,共8页
为了探究三江源地区野生小花棘豆(Oxytropis glabra DC.)表型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对三江源地区6个主要且具代表性的小花棘豆天然居群的18个表型性状进行变异特征和主成分分析,基于这些表型性状对6个居群进行聚类分析,并对这些... 为了探究三江源地区野生小花棘豆(Oxytropis glabra DC.)表型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对三江源地区6个主要且具代表性的小花棘豆天然居群的18个表型性状进行变异特征和主成分分析,基于这些表型性状对6个居群进行聚类分析,并对这些表型性状与经度、纬度、海拔、土壤pH值和土壤电导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除单株花序数和种形指数外,其余表型性状的F值均达到显著(p<0.05)水平,其中,花序长的F值最大,叶形指数和种子千粒质量的F值较大。供试居群18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0.30%~53.79%,均值为14.99%,其中,叶形指数、单株花序数、花序长和单荚果种子数变异系数的均值均在20%以上,而种子千粒质量变异系数的均值最小(0.47%)。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仅单叶鲜质量与纬度呈显著负相关,开花后株高和冠幅与海拔呈极显著(p<0.01)负相关,单叶鲜质量和种子千粒质量与土壤电导率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92.960%,说明这3个主成分能够反映小花棘豆表型性状的绝大部分信息。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居群被分成2组,其中,甘德县柯曲镇和天峻县木里镇居群为一组,其余居群为另一组。综上所述,三江源地区小花棘豆表型性状变异较为丰富,但仅个别表型性状受纬度、海拔和土壤电导率的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花棘豆 表型性状 环境因子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叶片功能性状对环境响应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陈飞 许文燕 +2 位作者 李睿 孟喜悦 卢杰 《现代农业研究》 2024年第9期1-5,共5页
植物在长期适应与进化中形成并发展了一系列对外界环境变化具有响应的生理特征,称为功能性状。叶片作为植物与外界环境接触最密切且面积最大的器官,其功能性状反映了植物对环境因子的响应与适应,是连接植物与环境的桥梁。基于查阅与分... 植物在长期适应与进化中形成并发展了一系列对外界环境变化具有响应的生理特征,称为功能性状。叶片作为植物与外界环境接触最密切且面积最大的器官,其功能性状反映了植物对环境因子的响应与适应,是连接植物与环境的桥梁。基于查阅与分析植物功能性状相关文献,本文对植物功能性状的环境响应相关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主要分为以下几点:(1)叶片功能性状对光照的响应;(2)叶片功能性状对温度的响应;(3)叶片功能性状对水分的响应;(4)叶片功能性状对海拔的响应;(5)叶片功能性状对其它环境因子的响应。最后本文讨论了植物功能性状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功能性状 叶片功能性状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个地域野生大百合种实表型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董知洋 张蕾 +1 位作者 张辉 魏钰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3-102,F0003,共11页
大百合为东亚特有植物,兼具观赏与药用价值,极具开发利用潜力。本研究对四川、湖北、湖南、陕西、云南等5个地域28个分布点的野生大百合进行了调查,并对其表型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大百合的果实和种子相关表型性状具有多样性,种... 大百合为东亚特有植物,兼具观赏与药用价值,极具开发利用潜力。本研究对四川、湖北、湖南、陕西、云南等5个地域28个分布点的野生大百合进行了调查,并对其表型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大百合的果实和种子相关表型性状具有多样性,种子百粒重具有较高的变异系数,大于30%;单株果实数量和单果种子数量等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大于20%,种子各表型性状相对变异最小,说明种子的遗传变异相对稳定,受环境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百合 表型性状 果实 种子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