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高速列车驾驶策略优化
1
作者 徐凯 张皓桐 +2 位作者 张淼 张洋 吴仕勋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7,共13页
深度强化学习(DRL)是提高高速列车能源效率和运行质量最有前途的技术之一,但目前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限制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现有解决方案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首先,在高速列车运行环境下,DRL在处理庞大状态空间时表现不佳;其次,... 深度强化学习(DRL)是提高高速列车能源效率和运行质量最有前途的技术之一,但目前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限制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现有解决方案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首先,在高速列车运行环境下,DRL在处理庞大状态空间时表现不佳;其次,由于固定奖励函数难以适应不同调度运行时刻下的能效差异,智能体将受到不准确信号的干扰,通常采用手动方式调整。鉴于此,本研究在极大值原理基础上,综合考虑影响列车能效的诸多因素,提出一种高速列车智能驾驶策略的分层次优化的深度强化学习算法(HODRL)。该算法从结构上分为分层优化层和强化学习层。分层优化层利用先验知识降低智能体的探索复杂度,并根据能效场景重塑奖励函数,以实现对能效和时间等多个目标探索的有效平衡;而强化学习层则采取双延迟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TD3)算法,将其用于连续的动作空间,以提高列车操控的精确度。通过实验验证了HODRL算法在提升能效和准时性等方面的有效性,该算法平均减少79.68%的无效状态空间,并让智能体获得正确的奖励信号,预计节能和智能体实际节能相比均值误差为1.99kWh,方差为0.91kWh。所提算法仅需要TD3算法15.26%的训练时间即可收敛,并与其他基线算法相比较,在时间误差为±0.1%并保证乘客舒适度时,相比PPO、DDPG、TD3、PMP算法分别能耗减少了1.29%,5.70%,1.69%,3.27%。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优化高速列车驾驶策略和保障高速列车安全运营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分层次优化 深度强化学习 状态空间约束 奖励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层动态时空网络的零散整车列车工作计划编制方法研究
2
作者 王曼宁 高翔 +1 位作者 金福才 武旭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8-107,共10页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研究实现高附加值货物运输的铁路零散整车运输组织关键技术,对指导铁路运输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将铁路列车工作计划编制问题抽象为双层动态时空服务网络设计问题,结合铁路运输生产实际,以车辆运输、列车运行和未运输惩...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研究实现高附加值货物运输的铁路零散整车运输组织关键技术,对指导铁路运输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将铁路列车工作计划编制问题抽象为双层动态时空服务网络设计问题,结合铁路运输生产实际,以车辆运输、列车运行和未运输惩罚成本最小为优化目标,考虑流量守恒、列车编组、中转改编作业时间等约束,构建了双层动态时空网络的零散整车列车工作计划编制模型,并设计了人工蜂群算法进行求解。以实际路网信息和列车运行图构建案例进行模型与算法验证,结果显示算法可以较好地模拟列车工作计划车流组合与列车运行线选线的2个关键环节,可以为列车工作计划的高效编制提供相关的辅助与决策支持,对提高零散整车运输组织效率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散整车 列车工作计划 动态时空网络 人工蜂群算法 车流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点式后备模式下站间信号设备布置方案研究
3
作者 郭云鹏 《铁道通信信号》 2025年第3期72-77,共6页
点式后备模式是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常用的降级运行模式。为降低项目成本,在满足列车运行间隔要求的前提下,研究点式后备模式下站间信号设备布置方案。基于列车速度控制模型,结合能量守恒及动力学原理,绘制站间列车速度曲线,推导出点式后... 点式后备模式是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常用的降级运行模式。为降低项目成本,在满足列车运行间隔要求的前提下,研究点式后备模式下站间信号设备布置方案。基于列车速度控制模型,结合能量守恒及动力学原理,绘制站间列车速度曲线,推导出点式后备模式下列车运行追踪间隔计算公式。根据既有项目经验,结合不同区间、站台限速的边界条件,以及后备模式下列车运行追踪间隔要求,通过运行间隔计算公式推算站间距阈值。若项目实际站间距超过阈值时,则需在站间设置一套信号设备来缩短进路长度,从而缩短列车运行追踪间隔。信号设计人员在投标阶段,可参考该阈值绘制信号设备平面图,以期在满足列车追踪间隔要求的同时,避免信号设备布置冗余或不足的情况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式后备模式 站间信号设备 列车速度控制模型 运行间隔 站间距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thod to generate training samples for neural network used in target recognition
4
作者 何灏 罗庆生 +2 位作者 罗霄 徐如强 李钢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I CAS 2012年第3期400-407,共8页
Training neural network to recognize targets needs a lot of samples.People usually get these samples in a non-systematic way,which can miss or overemphasize some target information.To improve this situation,a new meth... Training neural network to recognize targets needs a lot of samples.People usually get these samples in a non-systematic way,which can miss or overemphasize some target information.To improve this situation,a new method based on virtual model and invariant moments was proposed to generate training samples.The method was composed of the following steps:use computer and simulation software to build target object's virtual model and then simulate the environment,light condition,camera parameter,etc.;rotate the model by spin and nutation of inclination to get the image sequence by virtual camera;preprocess each image and transfer them into binary image;calculate the invariant moments for each image and get a vectors' sequence.The vectors' sequence which was proved to be complete became the training samples together with the target outputs.The simulate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ould be used to recognize the real targets and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arget recognition effectively when the sampling interval was short enough and the circumstance simulation was close enoug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ttern recognition training samples for neural network model emulation space coordinate transform invariant momen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编组下基于跟驰模型的列车群运行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帅斌 罗佳楠 +1 位作者 冯心妍 黄文成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共11页
高速铁路移动闭塞方式下运输能力与运输需求之间依然存在缺口,虚拟编组是未来提高运输能力的新方式。本文基于虚拟编组概念,受道路交通跟驰模型启发,引入列车动力学和运动学理论,根据相邻两列车之间的速度和距离关系,提出一种新的追踪... 高速铁路移动闭塞方式下运输能力与运输需求之间依然存在缺口,虚拟编组是未来提高运输能力的新方式。本文基于虚拟编组概念,受道路交通跟驰模型启发,引入列车动力学和运动学理论,根据相邻两列车之间的速度和距离关系,提出一种新的追踪列车加速度调整策略,建立相应的列车群虚拟编组加速度控制模型,当实现列车群的虚拟编组时,列车群中所有列车的速度相等,任意相邻列车之间的间距等于期望间距,同时,能够确保列车安全与乘客舒适度。本文以CRH380A动车组为背景验证模型,算例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加速度调整策略能有效实现列车群的虚拟编组;与移动闭塞方式相比,采取虚拟编组方式达到列车协同的时间减少9.7%,列车间距缩小10.1%,效率更高;将列车群视为一个整体时,实现虚拟编组的时间比将整个列车群分为多组时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运输 列车运行控制 跟驰模型 虚拟编组 列车追踪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格密码的5G-R车地认证密钥协商方案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永 刘雯 张薇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2-93,共12页
5G-R作为我国下一代高速铁路无线通信系统,其安全性对于保障行车安全至关重要。针对5G-AKA协议存在隐私泄露、根密钥不变和效率低等问题,基于格密码理论提出一种新型5G-R车地认证方案。首先,使用临时身份信息GUTI代替SUCI,克服了SUCI明... 5G-R作为我国下一代高速铁路无线通信系统,其安全性对于保障行车安全至关重要。针对5G-AKA协议存在隐私泄露、根密钥不变和效率低等问题,基于格密码理论提出一种新型5G-R车地认证方案。首先,使用临时身份信息GUTI代替SUCI,克服了SUCI明文传输的缺点。其次,设计基于格密码的根密钥更新策略,采用格上公钥密码体制、近似平滑投射散列函数和密钥共识算法,实现了根密钥的动态更新和前后向安全性。再次,加入随机质询和消息认证码,实现了通信三方的相互认证,可有效防范重放、DoS等多种恶意攻击。最后,采用串空间形式化方法进行安全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较其他方法有更高的安全性,被攻击成功的概率最低,仅为O(n^(2))×2^(-128),且有较低的计算开销和通信开销,能够满足5G-R高安全性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R 车地认证密钥协商 格密码 前后向安全性 串空间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太空军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举措及其启示
7
作者 范玉芳 《国防科技》 2024年第5期29-35,共7页
为深入探讨新型作战力量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规律,基于文献研究对美国近年来实施的太空军人才培养举措进行系统梳理。美军一向重视太空作战人才队伍建设,太空军独立后更是在太空训练与战备司令部的领导下加快构建独立的教育训练体系,围... 为深入探讨新型作战力量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规律,基于文献研究对美国近年来实施的太空军人才培养举措进行系统梳理。美军一向重视太空作战人才队伍建设,太空军独立后更是在太空训练与战备司令部的领导下加快构建独立的教育训练体系,围绕太空作战人才培养推出了一系列思路举措:一方面加强军队院校太空教育专业性,另一方面拓展军民融合途径。从分步建设人才培训体系、充分借助地方资源培养人才、重视文职人员培养3个方面提出军队新型作战力量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太空军 太空训练与战备司令部 人才培养 军队院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人飞行航天员处置突发故障的能力训练需求分析与方法探索
8
作者 张贵平 黄伟芬 +7 位作者 吴大蔚 赵静 王焰磊 孙洪义 马广 田勇 赵鹏程 周晓艳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1-418,共8页
载人飞行中处置突发故障的能力是航天员应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介绍了中国载人飞行空间站任务组合体应急与故障的分类,利用胜任力洋葱模型从组合体应急与故障处理的内容、任务要求等方面对航天员具备的胜任能力由内到外分层剖析,得出组... 载人飞行中处置突发故障的能力是航天员应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介绍了中国载人飞行空间站任务组合体应急与故障的分类,利用胜任力洋葱模型从组合体应急与故障处理的内容、任务要求等方面对航天员具备的胜任能力由内到外分层剖析,得出组合体应急与故障处理胜任能力各元素,根据组合体应急与故障处理航天员应具备的能力特点构建了组合体应急与故障处理能力的结构模型;对训练的方法进行研究,并从训练的途径和举措方面出发对需要关注的问题开展了研究。通过多次在轨飞行任务航天员应对各类故障的处置情况及失压失火在轨演练中航天员的表现,验证了训练方法的科学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人飞行 空间站 航天员 应急与故障处理能力 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变量概率分析的铁路隧道紧急救援站间距计算方法
9
作者 陈昕 于丽 +2 位作者 郭晓晗 王明年 张晨妍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4-182,共9页
考虑着火列车位置和残余运行时间两个随机变量,构建基于列车残余运行的紧急救援站间距定量计算方法并进行验证,分析隧道纵坡、列车制动性能、列车动力损失对紧急救援站间距的影响,以及不同紧急救援站间距的适用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列车... 考虑着火列车位置和残余运行时间两个随机变量,构建基于列车残余运行的紧急救援站间距定量计算方法并进行验证,分析隧道纵坡、列车制动性能、列车动力损失对紧急救援站间距的影响,以及不同紧急救援站间距的适用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列车动力损失增大、制动性能减弱、隧道纵坡增大均会导致紧急救援站间距减小,其重要性排序为列车动力损失>列车制动性能>隧道纵坡;紧急救援站间距15 km的适用条件为列车动力损失≤1/4;间距20 km的适用条件为列车动力损失≤1/4,且隧道坡度为30‰时,通行列车制动性能应与CRH5相当;间距30 km的适用条件为99.97%保证率的列车残余运行时间≥21.5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紧急救援站间距 列车动力损失 列车制动性能 隧道纵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真空管道磁浮列车交会激波流场特性分析
10
作者 黄尊地 伊严严 +3 位作者 常宁 梁习锋 周镇斌 刘夕语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93-1805,共13页
为了解决管道列车高速运行时产生的激波等气动效应问题,通过建立三维仿真模型,针对不同阻塞比、线间距和列车外形,基于DES湍流模型,开展非稳态数值模拟研究,分析列车在低真空管道内交会时的激波流场结构、管道壁面压力、列车表面压力。... 为了解决管道列车高速运行时产生的激波等气动效应问题,通过建立三维仿真模型,针对不同阻塞比、线间距和列车外形,基于DES湍流模型,开展非稳态数值模拟研究,分析列车在低真空管道内交会时的激波流场结构、管道壁面压力、列车表面压力。研究结果表明:随阻塞比的增大,列车前端壅塞长度增加,且正压区域压力增大,激波反射更加剧烈,尾流激波反射强度增大,激波串长度加长;阻塞比增大有助于增大激波和膨胀波的入射角,从而增大激波和膨胀波的反射次数。随线间距的增大,管道内压力波动幅度相对增大,但改变线间距对管道内激波流场结构、管道壁面压力、列车表面压力的影响不大。列车头部压力和尾部激波强度与流线型长度存在一定的关系,随着列车流线型长度的增加,列车前端壅塞长度缩短,车头前端高压区壅塞强度和车尾末端尾流区域激波反射强度均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真空管道 列车交会 阻塞比 线间距 列车外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客流场景下列车时刻表与列车容量分配协同优化研究
11
作者 龚聪聪 杨立兴 +2 位作者 石俊刚 戚建国 周厚盛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9-207,共9页
为缓解城市轨道交通通勤线路中大客流车站及其下游车站的站台拥挤,降低候车乘客的聚集程度和安全风险,本文从时间和空间角度系统优化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容量资源配置。通过考虑时变客流需求和预留车厢策略,提出城轨列车时刻表与列车容量... 为缓解城市轨道交通通勤线路中大客流车站及其下游车站的站台拥挤,降低候车乘客的聚集程度和安全风险,本文从时间和空间角度系统优化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容量资源配置。通过考虑时变客流需求和预留车厢策略,提出城轨列车时刻表与列车容量分配协同优化方法。具体地,通过引入列车发车时间、预留车厢数量和客流分配方案相关决策变量,以最小化预留车厢运营成本和站台乘客最大聚集数量为目标,建立列车时刻表与列车容量分配协同优化线性整数规划模型。其中,采用大M方法构建的客流分配约束能够满足乘客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先到先服务原则。为验证所构建模型的有效性,设置4组数值算例进行对比实验,并采用优化求解器Gurobi求解。结果表明,相较于计划列车时刻表方案和两种单一优化策略方案,协同优化方案能够显著降低最大乘客聚集数量分别约为60%、52%和31%,降低乘客总等待时间分别约为29%、17%和29%。即协同优化方法能够均衡城轨列车容量的时空分布,从而有效降低站台候车乘客的聚集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列车容量时空分配 协同优化 列车时刻表 大客流场景 站台拥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磁浮列车测速定位问题综述 被引量:2
12
作者 孟川舒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8-184,211,共8页
为研究高速磁浮列车测速定位问题,从系统工程角度阐述测速定位问题的技术本质是车地时空关系的表达,功能目标是实现车地时空信息的实时获取与交互,重点在于信息层面而不是单纯的测速定位技术研究应用或系统构建。分析归纳了在技术选用... 为研究高速磁浮列车测速定位问题,从系统工程角度阐述测速定位问题的技术本质是车地时空关系的表达,功能目标是实现车地时空信息的实时获取与交互,重点在于信息层面而不是单纯的测速定位技术研究应用或系统构建。分析归纳了在技术选用和系统设计时需充分考虑的时空一致性、时空约束性和时空敏感性特征以及五方面具体特点;汇总了高速磁浮列车测速定位技术研究进展,包括感应环线技术、齿槽检测技术、车载多普勒雷达技术、脉宽编码检测技术、射频应答器技术、卫星导航技术以及光纤测量技术,并分别从原理、优缺点、适用性、应用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鉴于目前的研究绝大多数集中于技术层面,从工程化角度出发展望了测速定位技术和系统的发展,认为雷达技术、通感一体化技术、基于惯导的组合测速定位技术以及摄像测量技术值得关注,以工程化为目标的系统研究、设计和优化还需深入进行,需要跟随技术发展对多种技术组合进行持续研究和试验,并应构建测速定位技术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针对目前的系统架构下不能充分支持时空信息共享的问题,给出了一种总线架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磁浮列车 测速定位 时空信息 技术发展 工程化 指标体系 评价方法 系统架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低速磁浮列车新型测速定位系统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宋丽伟 张文跃 +2 位作者 张文会 陈志保 曾颖丰 《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 2024年第2期64-68,93,共6页
中低速磁浮列车因其特殊性,无法使用轮轨列车测速方法,且目前普遍采用的测速方法在低速区精度低、数据灵敏性差,难以满足自动驾驶需求。针对该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新型测速定位系统,阐述了该系统的设计方案,介绍了其定位、测速和方向识... 中低速磁浮列车因其特殊性,无法使用轮轨列车测速方法,且目前普遍采用的测速方法在低速区精度低、数据灵敏性差,难以满足自动驾驶需求。针对该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新型测速定位系统,阐述了该系统的设计方案,介绍了其定位、测速和方向识别的原理,并通过试验平台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该系统测速精度高、定位误差小,且便于在工程实践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浮列车 测速定位 方向识别 齿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列车制动盘散热筋布置间距研究
14
作者 鄢艳丽 顾海浩 +1 位作者 田春 翟耕慰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0-105,109,共7页
[目的]当列车设计速度达到400 km/h等级后,车下流场环境会更加复杂,使得制动盘阻力、功率消耗加剧问题更加凸显,需要对该速度等级下列车制动盘散热筋的最优布置间距进行深入研究。[方法]基于圆柱型散热筋结构,通过有限元仿真手段建立模... [目的]当列车设计速度达到400 km/h等级后,车下流场环境会更加复杂,使得制动盘阻力、功率消耗加剧问题更加凸显,需要对该速度等级下列车制动盘散热筋的最优布置间距进行深入研究。[方法]基于圆柱型散热筋结构,通过有限元仿真手段建立模型,并输入了相关参数值。针对相邻两周散热筋的圆心距d周向设置了四个计算工况,针对相邻两周间的距离d径向设置了五个计算工况,分别计算不同d周向、d径向对制动盘温升、阻力及散热功率的影响,进而得到d周向及d径向的建议取值。[结果及结论]d径向=40 mm(即散热筋与制动盘边缘的距离同制动盘直径之比为0.75)时,制动盘温升达到最低值,制动盘的性能较优;散热筋直径为d周向的一半时,制动盘综合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列车制动盘 径向间距 周向间距 制动盘阻力 散热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美太空军作战体系发展综述
15
作者 赵军 赵玲 +2 位作者 周宇 艾赛江 杨航 《国防科技》 2024年第5期61-68,共8页
以美太空军作战体系为研究目标,从战略规划、指挥结构、装备技术、演习演训及太空合作5个维度,梳理2023年美太空军的整体态势发展情况。采用关键信息检索、特征数据分析、信息交叉比对等方法对素材进行归纳,并给出综合分析结果。新形势... 以美太空军作战体系为研究目标,从战略规划、指挥结构、装备技术、演习演训及太空合作5个维度,梳理2023年美太空军的整体态势发展情况。采用关键信息检索、特征数据分析、信息交叉比对等方法对素材进行归纳,并给出综合分析结果。新形势下,为维护国家安全利益,世界大国纷纷重视太空军事进程和投入,太空军事力量建设越发向体系化、多元化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太空军 战略规划 指挥结构 演习演训 太空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规划学科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现状与发展路径研究
16
作者 陈龙高 李效顺 +2 位作者 张训迪 李龙 陈龙乾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8-134,共7页
国土空间规划学科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对于构建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文章综合运用文本分析法与统计调查法系统分析了国土空间规划相关学科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现状,进而提出了面向新时代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发展路径的... 国土空间规划学科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对于构建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文章综合运用文本分析法与统计调查法系统分析了国土空间规划相关学科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现状,进而提出了面向新时代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发展路径的建议。结果表明:(1)现行相关学科人才培养体系较难达到国土空间规划对人才掌握知识技能的全面性和系统性要求,且存在相应的薄弱或空白知识领域。(2)不同二级学科类型在培养目标方面具有自身的培养特色。(3)经济学和地理信息系统是全部相关学科核心课程体系的共有高频词。(4)土地资源管理和城乡规划二级学科应作为未来国土空间规划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核心学科基础。(5)规划、经济与管理知识领域是国土空间规划人才培养的基础性专业教育内容。据此,文章提出了国土空间规划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发展的路径建议:构建本硕博贯通式的学科人才培养体系;立足于不同的相关学科背景,建立具有相应优势特色的国土空间规划学科人才培养方向;构建基础+方向特色的课程体系;构建执业技能认证与学历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文章研究结论可为国土空间规划学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学科 人才培养体系 发展路径 微词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宇宙在电网中的创新应用——数字化实训空间
17
作者 吴鹏 甘先锐 《数字通信世界》 2024年第6期195-197,219,共4页
元宇宙是数字科技与现实世界高度融合的产物,它依托于区块链、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将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相互融合,在现实世界基础上搭建一个平行且持久存在的沉浸式虚拟空间。元宇宙技术的兴起为电网系统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元宇宙是数字科技与现实世界高度融合的产物,它依托于区块链、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将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相互融合,在现实世界基础上搭建一个平行且持久存在的沉浸式虚拟空间。元宇宙技术的兴起为电网系统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深圳供电局首度创新应用,助力电网系统实现智能化、高效化、安全化的转型升级。该文围绕元宇宙技术在电网系统中的创新应用,阐述了电网元宇宙的特征、内涵、系统架构以及应用范围和标准,同时从科学和工程的视角介绍了元宇宙在电网系统实训场景下的创新应用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电网 实训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R设备的太空晕动症脱敏训练交互设计研究
18
作者 蔡和睿 余欣宁 朱瑾 《数字通信世界》 2024年第6期75-77,共3页
该文聚焦权重最大的前庭适应性训练,探索抵抗太空晕动症的交互设计体验要素,并提出基于V R交互游戏的太空晕动症脱敏训练方案,也希望通过这一交互体验,推广航天文化,普及太空知识,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关键词 太空晕动症脱敏训练 VR交互游戏 用户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在空间站舱内定向训练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9
作者 姜国华 刘玉庆 +4 位作者 朱秀庆 安明 周伯河 陈学文 胡福超 《载人航天》 CSCD 2015年第2期115-120,共6页
载人航天中,失重环境和结构复杂的空间站对航天员空间定向能力的影响极大,导致航天员可能出现空间失定向现象。针对在地面难以使用实物进行空间定向任务训练的问题,阐述了虚拟现实技术在空间定向训练中的应用,并对其特点进行了分析,设... 载人航天中,失重环境和结构复杂的空间站对航天员空间定向能力的影响极大,导致航天员可能出现空间失定向现象。针对在地面难以使用实物进行空间定向任务训练的问题,阐述了虚拟现实技术在空间定向训练中的应用,并对其特点进行了分析,设计了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空间定向训练系统提供飞行前的适应性训练,使航天员掌握依赖视觉信息进行空间定向的技能,为后续更为复杂的航天员空间操作任务提供新的训练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站 空间定向 虚拟现实 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列车运行状态推导图的列车运行调整算法 被引量:8
20
作者 周学松 朱钰 胡思继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5,共5页
提出了一种人工智能类的基于列车运行状态推导图的列车运行调整算法,将列车运行调整问题分解为单列车运行线的推算问题,通过构造以列车运行状态推导图表示的状态空间结构及其启发式搜索算法,进行了列车运行调整中过程性知识的表示,... 提出了一种人工智能类的基于列车运行状态推导图的列车运行调整算法,将列车运行调整问题分解为单列车运行线的推算问题,通过构造以列车运行状态推导图表示的状态空间结构及其启发式搜索算法,进行了列车运行调整中过程性知识的表示,并引入占用记录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运行调整 计算机算法 运行状态推导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